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谈论我国贫困问题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谈论我国贫困问题的毕业论文

问题一:中国贫困的原因 10分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为主导的综合转型时期,导致中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亦非常复杂,它既包含了计划经济时代致贫的因素,亦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因素的影响,尽管各因素对中国贫困问题的影响度还在发生着相应变化,但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所面临的贫困问题,都将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文献资料和实 1.历史原因。中外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大多赞成这样的观点,即发达国家的贫困往往是现实原因导致的贫困,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却通常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是导致新中国贫穷的主要原因,那么,现阶段的贫困显然有着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影响,包括人口众多、决策失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和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户籍制度等等,造成了大多数农村居民长期处于赤贫状态而不能自拔,城镇居民亦因长期以来只领取低工资而处于低水平生活状态。这些历史因素及其造成的贫穷后果均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得了的,尤其是观念、技能等方面的落后更是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如据有关资料,1998年在湖北农村贫困家庭中,有%的劳动力仍以传统农业即种植业为谋生手段,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仅占全部劳动力的%。(注:张在全、娄策贵:《湖北跨世纪扶贫战略研究》,载《统计与决策》,1999(6),11页。)再如以往水利建设中对移民生活的考虑就较少,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中国目前有300―600万库区移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注:世界银行:《中国:90年代的扶贫战略》,中文版,44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贫困问题虽然有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过去数十年中城乡贫困的积累却促使了贫困问题更加突出,部分贫困人口仍然生活在历史的贫困之中。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 *** 反贫困政策的实施,历史贫困作为导致中国现实贫困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在经历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后,其重要性正在减退,再过10―20年,历史贫困是应当从中国贫困问题致因中予以剔除的因素。 2.自然原因。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揭示过好地与差地的收益和地租的差异。对城乡居民而言,自然环境及相应条件的好坏,亦是制约其收入与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据“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名单,可以发现几乎都是山区、 高原等自然环境较差甚至恶劣的地区,其中有307个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大山区,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60%,如湘西、鄂西就是位居中国中部的湘、鄂两省的贫困地区;迄今仍未脱掉贫困县帽子的几乎均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地区尤其如此,这使得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0%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却要占全国乡村贫困人口的40%。(注:唐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34、5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就贫困强度指数而言,1994年的宁夏为%,河南为%,广东为%,(注:段庆林:《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基本特征》,载《统计与决策》1999(6),22页。)宁夏是广东的倍, 这种差距因为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愈快还在日益拉大。洪涝、地震、台风、火灾、病虫害等各种天灾是导致贫困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全国每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袭击的人数为2亿多人,无论采取多么有效的救灾措施,都会有一部分人口因灾陷入困境,即使按1%的灾民生活困难计,每年也有200多万人因天灾陷入贫困。因此,自然条件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天灾更是无法避免,它们使贫者愈贫、脱贫者返贫,甚至使一部分生活水平较高的人口陷入贫困境地,从而是中国贫困问题......>> 问题二:造成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条件恶劣 ,大多数地区自然条件差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类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3)电力供应不足 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 *** 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贵州、滇桂、川青、 *** 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4)--交通不便 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 (5)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6)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三: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条件恶劣 导致中国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变。西部干旱少雨,南北气温和温度相差较大,跨越热带、亚热带和寒温带三个气候带。近海大陆多台风,内陆多寒潮,西北、华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国灾害气候多,旱、涝、冻、风、沙等灾害频繁不断。贫困地区多处于条件差的区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区。这些地区或是干旱严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透严重;或是唬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不适合第一产业农业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大多数地区降自然条件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娄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3)电力供应不足 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 *** 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贵州、滇桂、川青、 *** 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4)--交通不便 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 (5)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6)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四:我们国家(中国)始终拜托不了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人口过多。2.缺少自主创新型企业。3.人口素质低下。4.多为加工国外商品,缺少核心技术。5.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问题五:我国贫困问题的内涵成因和解决的途径 B 试题分析:发展是硬道理,在我国,解决一切问题最根本的途径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因而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为高频考点,学生在审题中需重点把握关键词――“最根本的途经”,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不难作出正确选择。 问题六:中国贫困问题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 5分 中国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问题。在“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国度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民问题都不为之过分。相反,对农民问题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那就是贻误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正视农民问题、分析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农民贫困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责任和解决方法都来自于社会、依赖于社会。论文研究是以分析农民贫困为核心,以农民贫困的外在表现――经济上的贫困群体,文化上的落后群体,政治上的弱势群体为基础,以自组织方法论为理论依据,以自组织的耗散结构环境条件方法论、协同学的动力方法论和超循环结合方法论为视角,分别从农民贫困问题产生的环境条件因素――“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和“户籍制度”及自然条件等方面,从农民追求发展的动力机制――竞争与合作方面,从超循环结合――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我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减少,竞争与合作不足,资源低效利用是农民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找到的对策是:1、改善环境资源条件――结束城乡分治,废除户籍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就业政策,真正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策略,向农业投资,优化农村自然环境。2、完善动力机制――优化竞争与合作,创建农民合作组织,走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3、超循环利用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超循环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必须减少农民,走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论文的突出之处,是运用了二十世纪最前沿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组织方法论对当前我国农民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解决我国农民贫困问题提供了又一思路,又一理论依据。 问题七: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中描述: “中国人有能力毫无怨言地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苦难。”但“正是这种无限的忍耐力,使中国出现了最悲惨的景象……中国人见怪不怪,以至于心肠变硬……灾难一旦来临,便只有承受了。 在国权沦丧的近代,鲁迅曾经痛苦地发现,在忍耐中麻木,在等待中绝望,仿佛就是那一代中国人的宿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成了他对民族性深刻反思的基调。 黑格尔认为,造成中国的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 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 很远”。 问题八:政治 我国目前还存在贫困人口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三农问题。农民的收入除了打工,别无出路。收入的渠道不多是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就是孩子念书、生病看病。 问题九:我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什么??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绝大部分按此标准确定的极端贫困人口触温饱问题已解决,今后扶贫的重点自然应转到重视穷人非食品消费需求和强调培养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方面来。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只相当于人均美元左右。这就导致了对我国贫困人口多少的争议。

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贫困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而对于我却成了一笔无形的财富。我想我并不是不幸的:生活虽然苦了些,但我却有一个疼爱我的父亲,一个无比深爱我的母亲;在外求学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很幸运我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体魄 其实,贫穷不是我的错,更不是父母的错,我不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相反,在大学期间,我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一些收入,使我能在大学里自立自强,我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贫穷造就了我的坚韧。 我叫李建华,生命科学学院050923班学生。我是一个来自河北省的女孩。从大二开始,我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因为我实在不忍心再看劳累的父母为我上万元的学费而发愁。我们都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还好,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顺利的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在大一我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并有幸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曾经在学校的英语竞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在生科院生化实验技能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在学年末评选中,我被评上院级优秀学生。并顺利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除了学习,我还要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努力工作。我曾经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和家教。大二上学期,工作不好找,多谢张义平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家教,使我不再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太发愁。这学期,在学姐和张华老师的帮助下,我带了两份家教,虽然忙了一点, 但我每天都感觉过的很充实。 学习和打工也不是生活的全部,课余时间我还申报了两个科研立项项目,还在做开放性实验,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说过,天空有时会是暗淡的,但是不久总会有一束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耀着地球。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产生的困惑和埋怨,凸现心灵的贫乏。也许富裕阔绰只有在那一掷千金时,能满足纨绔子弟们那种虚荣狂妄的自尊心,而贫穷也有那特有的一身铅华和朴实之美。也许父母可以给你一时的满足,却不能给你永恒的幸福,我们必须主动去创造幸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而不是等待父母的馈赠或别人的舍予。 作为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从小学开始就学会了利用贫穷的生活赐予的一切,我应该感谢贫困,几十年来,清贫的生活为我打造了一副扛山的脊梁,去承受以后人生路上更多的艰辛与磨难。

南京贫困生成功就业带来启示 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龙虎网报道】就业对很多毕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然而有这样一群毕业生,他们家境贫寒,学历并不高,却凭借自身的坚韧、努力赢得了就业机会。南京市政府援助毕业生项目今年已经有64个贫困生成功就业。昨天,这群毕业生参加了一场以“自强不息、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拓展培训活动,记者采访中发现,坚韧、勤奋、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他们在求职中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看重责任感和勤奋 “我们这个援助项目2003年启动以来,已经有近300名学生先后就业。这些学生都是来自低保家庭,有些孩子父母双下岗、有些家庭收入少负担重、还有些孩子生在双残家庭或者父母重病,甚至一些孩子已经变成了孤儿,在就业问题上,他们面临的压力比任何应届普通毕业生都更强烈。”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郑力处长告诉记者,来登记的学生很多人都是中专升大专,也有一些是职业学校,学历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孩子更懂得生活的艰辛和努力的重要,他们懂事、坚韧、自强、富有责任感。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对这些孩子予以了关注。刚开始帮他们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外面竞争也很激烈,所以一些单位对这些学历不高的学生兴趣不大。但是我们通过做工作,请企业优先考虑这些孩子,结果这些被推荐就业的学生进去后特别认真,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很有责任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郑处长说到这里时非常骄傲。在拓展培训现场,互不认识的学生们纷纷介绍了自己的故事,没有羞赧、没有落寞,而是含着泪表达了要坚强对待人生的信念和回报社会的热情。 贫困生: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身穿一身黑衣的杨隽是个长相清秀的姑娘,充满了江南女孩的灵气。虽然才20岁,可杨隽已经做过近20种工作。“我做促销、做市场调研、做礼仪、做文员,甚至还做过排球宝贝,只要是能赚钱的正当的工作我都会努力去做。从大二开始,我就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每次我用辛苦赚来的钱为家里添置物品的时候,父母总会很欣慰,而我也觉得自己应该挑起这份担子。”记者随后问及她打工的情况,杨隽的眼睛一下子红了。“我也会有软弱的时候,一次在做药品的市场调研时碰见了一个十分难缠的阿姨,最后说我根本不配和她说话。我将公司赠送的礼品给她后,一出大门泪水就喷涌而出,觉得生活真的很残酷,但我竭力把这当做一种财富,今后面对困难会有更多的勇气。”据了解,虽然受到试用单位的挽留,但杨隽还是选择了升学,再继续她的“打工”生活。 直接负责帮毕业生找工作的闫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虽然来登记希望得到政府援助,但并不完全依赖援助,自己也一直在尝试找工作,独立而自强,很多故事发人深省。“这些孩子中有个女生很胖,大概近两百斤,在外形上绝对不占优势,而她却靠自己的踏实和诚信赢得了工作。这个女孩本来我们一直担心她就不了业,就让她来我们服务中心进行就业实训,教她一些求职的本领,她每次都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练习。在一家企业的面试中,她竟然被经理挑中当了文员,原因就是当天所有考生中只有她一个人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准时到达。 就业办:硬性“拉郎配”不如鼓励自主择业 据了解,南京对于安置南京籍特困家庭毕业生出台过相应政策,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和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南京籍毕业生,将统一进行政策性安置。但南京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的郑处长介绍:“纯粹靠安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些学生也需要适应市场需要。政府援助毕业生项目从2003年启动,但刚开始我们是‘拉郎配’,对企业采取的是硬性要求,即每年要求某些企业安排一些岗位,不管学生和岗位合不合适都要接收,因此企业看到安排来的困难学生就头疼,接收下来也不乐意。从2004年开始,我们逐渐转向以推荐为主,但一些学生则显得很被动。从今年开始,一改以前做法,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找工作,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政府再出面向企业做工作,希望他们在合适的条件下优先考虑这些孩子;另一方面,由就业办根据用人企业的需求,再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和特长进行推荐。两手结合的方式从今年运行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目前68名学生中,除了3名选择升学的孩子外,几乎全部找到了工作。而且由于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职业,更有充分的热情。” ◇专家观点贫困生就业态度“幸福孩子”应借鉴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徐翔教授告诉记者,这些生活艰难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经历过更多的磨难,但是这种生活的历练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这种财富正是那些“幸福孩子”所没有的。徐教授指出,困难孩子的就业观和就业态度应该为“幸福孩子”所借鉴,学生应该积极就业,培养职业能力,不能眼高手低。多数困难家庭的孩子很早就懂得要自立,独立生活、判断、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就业时比较吃苦耐劳,也不挑三拣四。而现在很多学生什么都不缺,但是他们却在就业问题上变成了“弱者”,依赖父母、不敢迎接挑战,这些孩子就需要“磨炼”。 徐教授分析说,我国目前还不属于真正的现代型社会,受传统关系影响,很多时候学生找工作会依赖人际关系,一些家境优越的孩子的确能够顺利就业,但是他们缺少痛苦和磨难,在就业后往往会出现害怕面对困难,不能接受失败的现象,而在生活中挣扎过的困难学生则会有更大的承受力和勇气。目前我国进入大学生就业难、找满意工作更难的阶段,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困难孩子对自己选择工作恰当度的理解更深刻,对工作的渴望度也更高,他们更愿意及早就业,再寻求发展。现在社会关注到这个学生群体,但做得还不够。政府应该为特别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就业政策应有所倾斜,公益性的工作岗位更应向他们倾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社会层次,融入社会。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感受到靠努力就可以成功。

我国脱贫,所取得的成就的,

宿迁市贫困问题毕业论文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贫困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而对于我却成了一笔无形的财富。我想我并不是不幸的:生活虽然苦了些,但我却有一个疼爱我的父亲,一个无比深爱我的母亲;在外求学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很幸运我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体魄 其实,贫穷不是我的错,更不是父母的错,我不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相反,在大学期间,我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一些收入,使我能在大学里自立自强,我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贫穷造就了我的坚韧。 我叫李建华,生命科学学院050923班学生。我是一个来自河北省的女孩。从大二开始,我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因为我实在不忍心再看劳累的父母为我上万元的学费而发愁。我们都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还好,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顺利的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在大一我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并有幸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曾经在学校的英语竞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在生科院生化实验技能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在学年末评选中,我被评上院级优秀学生。并顺利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除了学习,我还要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努力工作。我曾经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和家教。大二上学期,工作不好找,多谢张义平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家教,使我不再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太发愁。这学期,在学姐和张华老师的帮助下,我带了两份家教,虽然忙了一点, 但我每天都感觉过的很充实。 学习和打工也不是生活的全部,课余时间我还申报了两个科研立项项目,还在做开放性实验,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说过,天空有时会是暗淡的,但是不久总会有一束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耀着地球。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产生的困惑和埋怨,凸现心灵的贫乏。也许富裕阔绰只有在那一掷千金时,能满足纨绔子弟们那种虚荣狂妄的自尊心,而贫穷也有那特有的一身铅华和朴实之美。也许父母可以给你一时的满足,却不能给你永恒的幸福,我们必须主动去创造幸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而不是等待父母的馈赠或别人的舍予。 作为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从小学开始就学会了利用贫穷的生活赐予的一切,我应该感谢贫困,几十年来,清贫的生活为我打造了一副扛山的脊梁,去承受以后人生路上更多的艰辛与磨难。

为适应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按照昆农领[2008]1号、昆农领[2009]16号文件要求,我区决定继续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现结合五华区实际,制定2009年度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实施系统教学,着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拿到一张文凭、学会一门技能,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大专学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后备人才。2009年计划新增培养人才5名。 二、组织实施 建立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城乡一体办、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局、沙朗乡、厂口乡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联席会议制度。 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的主要牵头责任单位,要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组织协调,每年召开1-2次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通报有关情况,要指定专人负责我区与昆明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对接联系工作,做好我区一个开班专业的确定、学员人选审定上报等管理工作,指导沙朗、厂口两乡做好学员选定工作;沙朗、厂口两乡要确定联络员负责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的报名、推荐、审核工作以及集中辅导期间学习点的安排、学员的组织等教学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学员学习经费补助的资金筹集与按时足额拨付,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区教育局等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昆明广播电视大学具体负责招收学员、制定课程教学细则、实施教学管理、做好经费预算的相关立项审批工作。 三、学习形式及文凭发放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行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学习;实行弹性学制,按课程注册学习,按课程学分收费;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适当集中辅导为辅;建立学分累计制,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专文凭。 四、学历层次、专业设置、招生对象及学制管理 (一)学历层次、专业设置。目前,昆明广播电视大学确定开设高中起点专科: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旅游农业、畜牧兽医、畜牧、烟草栽培技术、林业技术、园林花卉技术九种专业。在此专业范围内,我区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学习专业。 2009年,昆明广播电视大学按秋季招生时间安排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沙朗、厂口两乡要将选定的专业、学员报名情况于6月30日前报送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 (二)学制时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制时间为两年半,其中:两年为学习时间,半年为毕业论文写作时间。 (三)招生对象及招生方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主要招收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报名,报名年龄限定在40岁以内。采取自愿报名、村级公开推荐、乡审核、区政府办公室审定上报,昆明广播电视大学对学员进行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测试,择优录取方式招生。 (四)毕业去向。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意见》(云农办发[2007]16号)精神,凡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并在农村工作的人员,作为村干部的主要培养对象,优先推荐选拔从事农村教育、畜牧防疫、农技推广、文化、中介服务、村办企业等工作。 五、学费标准及经费补助 (一)学费标准。按云教计[1999]89号文件核定标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费标准为75元/学分(累计76学分毕业),每生共计收取学费5700元。 (二)经费补助。对于符合条件的学员,学习经费补助由区级财政和学员个人共同负担,具体学费和书费补助标准如下:区财政补助学费总额的88%(每生5016元),同时补助每生书费300元;学员个人承担学费总额的12%(每生684元);区补助外其余费用由学员自理。此项经费从年度干部教育经费中列支。 经过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员,将按照以上补助标准予以兑现;对于仅取得结业证书的学员,将只给予50%的学费补助;对于未取得毕业证或结业证书的学员将不予补助。 六、工作要求 (一)确保教学质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必须确保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办学点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开设适应农村学员需要的专业和课程;要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具有农村特点和适应农村学习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模式;要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坚持素质教育和农业技能提高相结合,围绕沙朗、厂口两乡经济发展和“三农”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各种技能训练,注重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致富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人才。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构市电大有专业师资力量、区级主管部门有负责人,沙朗、厂口两乡集中学习点有联络员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网络,定期安排集中辅导。 (二)创新培训教育机制。以电大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为基础,整合利用沙朗、厂口两乡已经建成或将要建设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终端接收站点的资源,改善两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集中学习点的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学习条件。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

关于贫困问题的论文题目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

《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散漫与章法》《大学生入社会学习》

首先,贫困磨炼人,没有贫困,就不会有头悬梁锥刺股,就不会留下凿壁偷光的千古传说,激励一代代人努力学习;其次,贫困激励人,如果没有贫困,那么世界上就会少掉很多文艺瑰宝,许多的名著也就不会出现;不是因为家道中落,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会写的栩栩如生,以至到现在依然为人传诵,甚至有可能压根就不会有这本书;如果不是贫困,当初为何会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依然会有许许多多革命者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来为理想中的新社会而战?为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与反动派作斗争?贫困给人动力来改变命运最后,贫困让人能够让人坚定一个上进心,不是因为贫困,谁会起来闹革命?谁又能打包票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定会成功?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出生就吊着金汤勺,没有经历过贫苦的日子,一朝家道败落,只得出家为僧,好不凄凉。所以,贫困其实是人生中的一笔好大的财富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推荐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16、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17、干散货国际海运的经济学分析

18、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因素研究

19、铁矿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20、美国新型保护主义的动力机制

2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论

22、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 经验 实证教学——以罗伯特?卡伯版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部分内容为例

23、“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24、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

25、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26、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法经济学视角下的利益追求

27、论中国问题意识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8、国际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兼谈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

29、论国际营销学与国际经济学对RCA的不同把握

30、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小国理论——依附论理论体系的批判性解读

31、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兼论产业基地建设

32、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33、论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

34、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35、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

36、论比较优势的微观实现机制——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由分离到统一

37、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38、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39、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 方法 与“霸权稳定论”——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40、经济政策、汇率和资本流动——论芒德尔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41、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42、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读《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43、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4、《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

4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霸权稳定论为视角

46、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分野与发展前沿:基于英美学派局限性的视角

47、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8、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地区主义的不同理论解释述评

49、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

50、对外开放深化经济安全何在?——评《经济发展安全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51、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

52、论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53、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

54、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

55、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

56、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结构性衍变——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解

57、“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58、对外贸易利益的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

59、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大厦——评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60、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摘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61、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62、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分析

6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64、绿色壁垒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

65、国际经济学中的套利与平价理论

66、国际经济学中套利与平价理论刍议

67、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其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启示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

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

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

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

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

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

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

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

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

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

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26、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

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

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

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

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36、20x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 反思

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

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

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

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

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51、宏观经济学的重构发展

5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兼对当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53、从宏观经济学百年简史看“宏观经济学的麻烦”

54、DSGE会使宏观经济学“大一统”吗?

55、香樟系列推文之2:DSGE与宏观经济学

5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问题

57、宏观经济学演进:一个新视角

58、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

5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0、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61、阿莱西纳对政治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2、刍议宏观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

63、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64、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65、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66、试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和未来

67、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68、意大利货币循环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9、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70、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71、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探索

72、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

73、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

74、论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 毕业 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 企业管理 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21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

★ 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 2021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

美国极端贫困问题研究现状论文

虽然现在全球的经济已经逐渐的发展了,跟20年前50年前比起来,整体的经济水平好太多了,生产力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口是处在绝对贫困的那个状态的,就是吃得饱穿得暖都很费劲的那种。

这些极端贫困人口需要世界各国联合救治,可以说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带来了坏处,好处就是那些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地方,只要有一种市场要素,他就能参与到这个全球的市场之中,起码他能够脱离绝对贫困的那个程度,就像说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虽然我没有什么技术,但是我没有资源,无论是人口的还是说其他的这些都是红利,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个快速的发展经济,起码让人民脱离绝对贫困没问题了,但是他也有问题,比如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益分布不均衡。

既然全球化一直在进展,那么这个极端贫困人口的治理也应该全球治理,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起步比较早,然后经历的战争相对来说比较少,破坏的程度不大,所以经济一直都在延续着,人家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界,这个离不开他们当地政府的努力引进外资或者说做一些现在的工业服务业,但是也离不开国际的帮助。

思想上的脱贫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单纯的援助没有太大的用处,就像说非洲世界各国无论是经济特别好的还是说稍微好一点的,多多少少对非洲都有一些援助,但是援助了这么多年,非洲有几个国家真正靠援助,脱离了贫困了,要改变人民的思想,让人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赚钱,然后营造那个渠道,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在美国,贫困和营养不良是一些人的现实问题。政府和社会团体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帮助这些人,其中包括提供粮食援助。以下是一些与美国贫弱人口的粮食供应现状相关的信息:

飓风引发的思考:贫困不只是美国穷人的问题 -------------------------------------------------------------------------------- 2005年09月29日08:38 中国新闻网 八月的“卡特里娜”飓风直观而无情地暴露了美国贫困的严重性及其后果,连一贯强硬的布什总统也不得不低头,表示要直面对该地区的贫困问题。但美国的贫困问题的“灾区”,远不止路易斯安娜州及密西西比州。根据美国人口统计署最新调查,贫困人口率继续着2001年以来的攀升趋势,由2003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贫困人口一年之间净增了110万。“为了减少贫困人口,美国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增加对儿童福利的支出。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应该有所作为。但不幸的是,扶贫工作现在并不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特摩斯·斯密丁教授(TimothyM. Smeeding)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警告说,“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贫困问题会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 贫困率上升,贫富差距增大 美国人口统计署2005年8月30号公布的《2004年美国人收入,贫困,健康保险》报告显示,贫困率在中西部的上升最为显著。在2004年,贫困率在中西部上升了个百分点。中西部州,尤其是俄亥俄州和伊利诺斯州失业率也高于全美国平均水平。2004年美国的贫困线是两口之家的年收入在12334美元以下。 “美国的经济总体在回升,但并不是各行各业都如此。有一些行业,如制造业,还在苦苦挣扎。中西部之所以贫困率上升,是因为中西部制造业面临的局势最严重,工人收入增长停滞状况也最严重。”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院长瑞贝卡·布兰克教授(RebeccaM. Blank)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在贫困人口率持续攀升的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继续增大。根据美国人口统计署的这份报告,2003年收入站在顶端20%的美国人,所拿到的钱占全民总收入的,在2004年,其所得所占的比率增加到. 于9月23日发布的福布斯美国富人排行榜也表明,全美最富的四百名美国人的资产达到11,3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50亿美元。 “自2002年起,美国贫富差距又逐渐加大,原因颇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加里·贝特里斯(GaryBurtless)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详细解释说,“首先是过去几年经济复苏过程中(自2000年股市暴跌后),美国公司的利润非常可观;其次是工人在工资标准设定过程中的影响力――也就是讨价还价的能力――大幅下降。即便工资不很高,福利不是很好,雇主也不愁找不到员工。之所以如此,一是工会组织势力越来越小,二是联邦政府非常不情愿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相比,现在的法定最低工资可能处在三、四十年以来的最低点。 贝特里斯认为,美国贫富差距加大原因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收入的人工资比低收入的人涨得更快更多。工作技能不高的美国人,其工作往往面临国外低工资工人的激烈竞争。美国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中国及印度贸易的完全开放,对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位的职工冲击很大,这些行业包括服装,制鞋,纺织,玩具,电子组装,及钢铁业。原先在这些行业工作但没有什么技能的美国工人只好转到国外工人竞争较小的行业,如建筑,娱乐,餐饮及饭店业,进而削弱了后面这些行业工人在工资问题上与老板讨价还价的能力。 “法定最低工资的购买力日益减弱对他们更是雪上加霜。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我在内,都认为技术的进步、公司管理的改变会惩罚低技术工人,奖励受教育程度高、技术精湛及经验丰富的人,抬高他们的报酬,”贝特里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道。 对这些辛苦工作但报酬不高的工人,布兰克教授认为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使他们脱离贫困。“在美国,我们鼓励人尽可能就业,即便是收入不高的工作,而不是不工作,接受政府救济。这反映了美国人勤奋的传统。我们相信,即使在技能低的岗位工作,随着经验的丰富,工资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勤奋工作的人,应该能得到足够的报酬,不受贫困的威胁,”她说。 扶贫需要政治意愿 “对低收入家庭来说,象最低工资,儿童补贴,保健补贴这样的政策非常重要。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扩大了执行这些政策的力度(作为福利改革的一部分工作)。现在,我们应保持这些政策,并强化儿童补贴和保健补贴。”布兰克教授说。 美国密歇根大学贫困研究联合中心的另一名教授谢尔登·丹泽革(SheldonDanziger)不仅支持布兰克教授和斯密丁教授的观点,同时希望政府能更积极地介入扶贫工作。 “经济的发展是削减贫困的前提,但经济发展自身并不一定能福及穷人。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是70年代初的两倍,但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挣的工资尚不足以养家糊口。”丹泽革教授告诉《华盛顿观察》周刊,“如果美国政府有政治意愿削减贫困,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美国可以在一代人之内消灭贫困。” 丹泽革教授说,在60年代林登·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曾经雷厉风行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措施,如医疗保险(Medicare)、医疗援助 (Medicaid)、食品券 (Food Stamp)和低收入能源补贴 (LowIncome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并在社会安全福利政策上作了大幅度的改革,等于是向贫困宣战。这些措施成效很大,在1973年,美国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一度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 “70年代以来贫困率的上升不说明那些扶贫措施失败,而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繁荣不能使所有的人受益,再加上政治家及公众再也不相信政府有魄力采取大的扶贫政策。”丹泽革教授说。 “有扶贫政策和没有扶贫政策就是不一样。”雪城大学斯密丁教授对此表示赞同。 他对照了美国和欧洲工业国家的情况。2000年,在美国和12个欧洲工业国家中,美国的非老龄人口(65岁以下)的政府社会支出(socialexpenditure)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最低,相应的,美国的非老龄人口贫困率最高。而在英国,自布莱尔首相于1999年向贫困宣战以来,英国的贫困率连续大幅度地下降了。

还有这种论文题啊?本科还是研究生?什么专业?不该是政治学吧?哪个国家的贫困不是社会问题?不叫社会问题叫什么问题?——政治问题?不可能的。该不是什么中共党史的论文吧?太无理的题目了?提问者最好把题目说说明白,我们算是开个眼界了...

关于贫困生问题的研究写论文

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贫困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而对于我却成了一笔无形的财富。我想我并不是不幸的:生活虽然苦了些,但我却有一个疼爱我的父亲,一个无比深爱我的母亲;在外求学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很幸运我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体魄 其实,贫穷不是我的错,更不是父母的错,我不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相反,在大学期间,我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一些收入,使我能在大学里自立自强,我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贫穷造就了我的坚韧。 我叫李建华,生命科学学院050923班学生。我是一个来自河北省的女孩。从大二开始,我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因为我实在不忍心再看劳累的父母为我上万元的学费而发愁。我们都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还好,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顺利的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在大一我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并有幸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曾经在学校的英语竞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在生科院生化实验技能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在学年末评选中,我被评上院级优秀学生。并顺利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除了学习,我还要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努力工作。我曾经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和家教。大二上学期,工作不好找,多谢张义平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家教,使我不再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太发愁。这学期,在学姐和张华老师的帮助下,我带了两份家教,虽然忙了一点, 但我每天都感觉过的很充实。 学习和打工也不是生活的全部,课余时间我还申报了两个科研立项项目,还在做开放性实验,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说过,天空有时会是暗淡的,但是不久总会有一束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耀着地球。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产生的困惑和埋怨,凸现心灵的贫乏。也许富裕阔绰只有在那一掷千金时,能满足纨绔子弟们那种虚荣狂妄的自尊心,而贫穷也有那特有的一身铅华和朴实之美。也许父母可以给你一时的满足,却不能给你永恒的幸福,我们必须主动去创造幸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而不是等待父母的馈赠或别人的舍予。 作为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从小学开始就学会了利用贫穷的生活赐予的一切,我应该感谢贫困,几十年来,清贫的生活为我打造了一副扛山的脊梁,去承受以后人生路上更多的艰辛与磨难。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贫困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极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也是令人关注的特殊群体,约占高校学生的五分之一。经济上的窘迫使这些学生为生存和求学而奔波,使他们承受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既是体现高等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中不乏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优秀者。但是,大多数贫困生不但负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承受着由此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问题很容易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择业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希望成为老师和同学尊重的对象,但由于自己成长环境的制约,贫困生感觉与其他学生存在着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也相形见绌,导致他们很难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在矛盾冲突中,把经济上的不如人、见识上的不如人扩大到能力的不如人,以致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自卑心态。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贫困新生,远离了在高中阶段因学业成绩优秀得到同学崇拜和老师赞扬的目光,有着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从而也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二)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贫困生由于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经常处于一种悲观和不安的焦虑状态。有的贫困生为家庭焦虑,他们或是不放心父母多病的身体,或是担心家中的欠债增多,或害怕家中再发生意外;有的贫困生为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焦虑;也有的贫困生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愧对父母而产生焦虑。贫困生这些过于持久或过度的焦虑体验,会损害他们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作为贫困生自知经济不如其他同学,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贫困生的内心尤为敏感,容易产生嫉妒之情。对于富裕同学表现出来的傲慢和优越感,随心所欲,用钱大手大脚,心生不满,产生憎恨。长期形成这种偏见情绪,既会让贫困生性情孤僻,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封闭心理 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明显表现出自我封闭的现象。一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 拮 据的消费让人看不起,只好采取逃避的方式以免自尊心受挫。二是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贫穷和困难,想方设法加以掩盖,靠自己的忍受和个人的努力渡过难关。三是对周围的人和事异常敏感、多疑,往往担心别人不能正确理解和接纳自己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缺乏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 (五)粉饰心理 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担心因为困难而让人看不起,就采用各种手法伪装自己,掩饰自己,平常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与真实情况极不相符,甚至完全相反。如平时可以省吃俭用,但衣着打扮却特别讲究;平时囊中羞涩,但在同学聚会时很大方;平时表现平平,但在同学面前总要表现出一种傲气,做出高人一等的姿态。甚至把贫困当作一种耻辱,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关心。 (六)愧疚和无奈心理 贫困大学生,大多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或地处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山区;或兄弟姐妹同时上学,家庭经济负担异常沉重;或父母积劳成疾、体弱多病挣钱困难;或家庭遭遇人力无法抗拒的灾害等。这些情况都使贫困大学生为自己不能自立而苦恼,不能为父母、为家庭减轻压力而焦虑,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而表现出无奈和失望,生活在自责、愧疚的心理状态中。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贫困大学生负面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个体的心理素质导致心理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 拮 据的困扰,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和悦纳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这种偏差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使他们在思索自我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时难以正确认知,因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生认为,作为贫困生就应该得到学校的关心和大家的照顾,一旦自己认为得到的关心和照顾不够时心理就会不痛快、烦恼、哀叹甚至愤怒的情绪也随之而生。部分贫困生把贫困当成生活中难以承受的挫折,生活态度消极,当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又把贫困作为逃避和退缩的理由,形成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些错误认知,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危害,加剧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南京贫困生成功就业带来启示 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龙虎网报道】就业对很多毕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然而有这样一群毕业生,他们家境贫寒,学历并不高,却凭借自身的坚韧、努力赢得了就业机会。南京市政府援助毕业生项目今年已经有64个贫困生成功就业。昨天,这群毕业生参加了一场以“自强不息、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拓展培训活动,记者采访中发现,坚韧、勤奋、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他们在求职中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看重责任感和勤奋 “我们这个援助项目2003年启动以来,已经有近300名学生先后就业。这些学生都是来自低保家庭,有些孩子父母双下岗、有些家庭收入少负担重、还有些孩子生在双残家庭或者父母重病,甚至一些孩子已经变成了孤儿,在就业问题上,他们面临的压力比任何应届普通毕业生都更强烈。”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郑力处长告诉记者,来登记的学生很多人都是中专升大专,也有一些是职业学校,学历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孩子更懂得生活的艰辛和努力的重要,他们懂事、坚韧、自强、富有责任感。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对这些孩子予以了关注。刚开始帮他们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外面竞争也很激烈,所以一些单位对这些学历不高的学生兴趣不大。但是我们通过做工作,请企业优先考虑这些孩子,结果这些被推荐就业的学生进去后特别认真,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很有责任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郑处长说到这里时非常骄傲。在拓展培训现场,互不认识的学生们纷纷介绍了自己的故事,没有羞赧、没有落寞,而是含着泪表达了要坚强对待人生的信念和回报社会的热情。 贫困生:贫困也是一种财富 身穿一身黑衣的杨隽是个长相清秀的姑娘,充满了江南女孩的灵气。虽然才20岁,可杨隽已经做过近20种工作。“我做促销、做市场调研、做礼仪、做文员,甚至还做过排球宝贝,只要是能赚钱的正当的工作我都会努力去做。从大二开始,我就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每次我用辛苦赚来的钱为家里添置物品的时候,父母总会很欣慰,而我也觉得自己应该挑起这份担子。”记者随后问及她打工的情况,杨隽的眼睛一下子红了。“我也会有软弱的时候,一次在做药品的市场调研时碰见了一个十分难缠的阿姨,最后说我根本不配和她说话。我将公司赠送的礼品给她后,一出大门泪水就喷涌而出,觉得生活真的很残酷,但我竭力把这当做一种财富,今后面对困难会有更多的勇气。”据了解,虽然受到试用单位的挽留,但杨隽还是选择了升学,再继续她的“打工”生活。 直接负责帮毕业生找工作的闫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虽然来登记希望得到政府援助,但并不完全依赖援助,自己也一直在尝试找工作,独立而自强,很多故事发人深省。“这些孩子中有个女生很胖,大概近两百斤,在外形上绝对不占优势,而她却靠自己的踏实和诚信赢得了工作。这个女孩本来我们一直担心她就不了业,就让她来我们服务中心进行就业实训,教她一些求职的本领,她每次都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练习。在一家企业的面试中,她竟然被经理挑中当了文员,原因就是当天所有考生中只有她一个人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准时到达。 就业办:硬性“拉郎配”不如鼓励自主择业 据了解,南京对于安置南京籍特困家庭毕业生出台过相应政策,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和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南京籍毕业生,将统一进行政策性安置。但南京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的郑处长介绍:“纯粹靠安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些学生也需要适应市场需要。政府援助毕业生项目从2003年启动,但刚开始我们是‘拉郎配’,对企业采取的是硬性要求,即每年要求某些企业安排一些岗位,不管学生和岗位合不合适都要接收,因此企业看到安排来的困难学生就头疼,接收下来也不乐意。从2004年开始,我们逐渐转向以推荐为主,但一些学生则显得很被动。从今年开始,一改以前做法,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找工作,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政府再出面向企业做工作,希望他们在合适的条件下优先考虑这些孩子;另一方面,由就业办根据用人企业的需求,再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和特长进行推荐。两手结合的方式从今年运行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目前68名学生中,除了3名选择升学的孩子外,几乎全部找到了工作。而且由于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职业,更有充分的热情。” ◇专家观点贫困生就业态度“幸福孩子”应借鉴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徐翔教授告诉记者,这些生活艰难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经历过更多的磨难,但是这种生活的历练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这种财富正是那些“幸福孩子”所没有的。徐教授指出,困难孩子的就业观和就业态度应该为“幸福孩子”所借鉴,学生应该积极就业,培养职业能力,不能眼高手低。多数困难家庭的孩子很早就懂得要自立,独立生活、判断、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就业时比较吃苦耐劳,也不挑三拣四。而现在很多学生什么都不缺,但是他们却在就业问题上变成了“弱者”,依赖父母、不敢迎接挑战,这些孩子就需要“磨炼”。 徐教授分析说,我国目前还不属于真正的现代型社会,受传统关系影响,很多时候学生找工作会依赖人际关系,一些家境优越的孩子的确能够顺利就业,但是他们缺少痛苦和磨难,在就业后往往会出现害怕面对困难,不能接受失败的现象,而在生活中挣扎过的困难学生则会有更大的承受力和勇气。目前我国进入大学生就业难、找满意工作更难的阶段,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困难孩子对自己选择工作恰当度的理解更深刻,对工作的渴望度也更高,他们更愿意及早就业,再寻求发展。现在社会关注到这个学生群体,但做得还不够。政府应该为特别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就业政策应有所倾斜,公益性的工作岗位更应向他们倾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社会层次,融入社会。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感受到靠努力就可以成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