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工业园区、学校设计等等。

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帮写的《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以某度假酒店项目为例》,很专业的说

西安市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

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

从二维走向三维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城市地铁及地铁的建筑设计——以深圳地铁为例

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初探

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

大型幼儿园建筑设计问题及模式研究——以玉溪市澄江县幼儿园研究型设计为例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中学建筑设计为例

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SketchUp软件在建筑设计构思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

FOA建筑师事务所建筑设计观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

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影响初探

基于手牵手计划的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GOA建筑设计公司多项目进度控制研究

模块化策略在建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气候分区研究

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

初探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性理念

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基于信息的建筑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源流与模式研究

山地度假区亲水建筑设计研究——以“达哈·水恋”度假村设计为例

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对员工忠诚的影响研究——以南宁市建筑设计企业为例

分形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

酒店式公寓的建筑设计初探及其实例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经济性连锁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

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

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创新思维类型研究

现阶段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设计实践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环境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工业园区、学校设计等等。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帮写的《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以某度假酒店项目为例》,很专业的说西安市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从二维走向三维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城市地铁及地铁的建筑设计——以深圳地铁为例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初探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大型幼儿园建筑设计问题及模式研究——以玉溪市澄江县幼儿园研究型设计为例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中学建筑设计为例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理分析SketchUp软件在建筑设计构思中的应用研究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FOA建筑师事务所建筑设计观念及设计方法研究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影响初探基于手牵手计划的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关键链理论的GOA建筑设计公司多项目进度控制研究模块化策略在建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气候分区研究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初探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性理念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基于信息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源流与模式研究山地度假区亲水建筑设计研究——以“达哈·水恋”度假村设计为例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对员工忠诚的影响研究——以南宁市建筑设计企业为例分形建筑设计方法研究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酒店式公寓的建筑设计初探及其实例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经济性连锁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创新思维类型研究现阶段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设计实践探索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环境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这几年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后工业化等一系列话题比较火,你找你自己喜欢的话题或关键词然后去数据库里搜索文献

研究老年公寓论文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老年人口以800万的速度在增加,养老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其中一项大问题,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与其他行业一样,要办养老院,也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养老行业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开办养老院,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抱着赚钱的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养老服务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当然,也的确有人投资建老年公寓纯粹为回报社会,不为赚钱也不图虚名,即是如此,老年公寓开办以后,也还有个维持良性动转的问题,即如何保持其自身发展。盈亏的主要因素是入住率和服务成本,这里的服务成本是指为老人服务所必需的,有房租、防暑降温取暖费、水电煤气费、工资、办公费用、维修费、大型资产折旧费等,都要考虑在内。其计算公式为(预期入住人数╳收费)-服务成本即为盈亏,收费项目主要有床位费、生活费、取暖费三项,养老机构也可就其他服务项目收取约定的费用。养老院可行性报告模板,建议你去找 中国敬老院网,有你需要的,包括有老年公寓可行性报告文集,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如何做文献综述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在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你的午间新闻方面方面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一、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这个题目,可以帮你,会的

死原知万事空,悲见九州同.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如何做文献综述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在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你的午间新闻方面方面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一、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仅供参考。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2.室内色彩的组成主体色彩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陪衬色彩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点缀色彩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3.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4.结束语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参考文献:[1]高祥生,韩巍.室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朱小平.室内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举措论文

一、公寓文化的内涵

公寓文化是存在于公寓之中的共同观念系统,以公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公寓活动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公寓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公寓文化可以划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公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物质文化是显性的公寓文化,是公寓文化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制度文化是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公寓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征;行为文化是公寓文化的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受到教育和陶冶,是公寓文化建设成果的表现形式。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良好的辐射和导向作用。

二、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紧跟时代脉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判断是非,抵御各种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规范的公寓管理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大学生按时就寝、起床、吃早餐,及时去上课。同时,通过内务检查、评比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生活习惯。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充满正能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寓文化活动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使公寓形成良好的风气,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他们诚信、友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组织领导等能力。

(4)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寓文化具有教育面广、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大学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校发展

(1)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可以配备专门的公寓辅导员,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利用公寓这个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教条,具体化、生动化,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有利于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学生公寓开展的很多活动都是以学习为导向的,目的是激发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养成。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团体活动,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公寓文化氛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养成。学风班风好了,校风才会好,校园文化建设就会更有成效。

(3)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建设的永恒目标,将公寓开辟为“第二课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学校和谐、稳定。公寓是大学生比较集中的场地,如果管理不当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偷盗、赌博、打架、斗殴,甚至严重的刑事犯罪。所以必须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教育、感召和改变容易犯错误的大学生,杜绝恶性的事件发生,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3、有利于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党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可以消除不稳定因素,有利于构筑和谐公寓及和谐校园,使高校校园稳定,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

三、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1、明确育人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公寓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再完全适用于当代大学生,他们愿意打破常规、接受新生事物、尝试挑战自我、思维活跃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学生公寓开展以思想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理念,把诚信教育、美德教育、素质教育、品德教育等引入走廊文化、门头文化及墙体文化,营造良好文化育人氛围;另一方面,可配合国家及学校的节假日、重大活动等,设立宣传栏、手机报、黑板报等,力求贴近学生、灵活多样,既突出思想教育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文化建设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大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

大学生应该是公寓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文化建设的宗旨应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宏观上由学校统一调控,微观上鼓励大学生自我创新,本着积极支持、稳妥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公寓自律组织,让他们协助公寓辅导员开展卫生检查、内务评比、纪律检查、文化宣传等工作,参与公寓管理,团结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来,放手让学生自“导”自“演”,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从而使他们成为文明公寓的主人和公寓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逐步形成良好的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3、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与内涵

内涵丰富的公寓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还需要有学校的重视和专门的公寓辅导员的精心组织,公寓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策划能力、组织经验和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公寓的安全稳定、文化氛围、服务水平和学生的满意度。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感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的辅导员队伍。在工作中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转变“管人”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坚持以管理推动服务,以服务带动管理,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创新公寓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在公寓文化建设内涵和形式上下功夫,既要体现校园文化的普遍性,又要展示公寓文化的独特性,让公寓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终身受益。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实现文化建设目标

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以安全知识普及、宿舍美化大赛、我爱我家征文、心灵家园畅谈、舍歌创作比拼等为主要内容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现公寓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调节心理状态,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倡导大学生构建和谐温馨的宿舍环境。依托党团组织、社团活动,以“大学生公寓文化节”为主线,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结合实际开展“文明宿舍”“、主题宿舍”“、免检宿舍”的评选活动,着力打造以宿舍安全常识竞赛、宿舍美化大赛、宿舍内务比拼、公寓换客活动为内容的品牌活动,营造既具鲜明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心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展公寓文化建设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普遍。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汲取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影响,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人际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但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安全和思维方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学生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引入新媒体,让QQ、飞信、微博、微信等成为公寓管理的新手段。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及时发布各种消息,不断宣传公寓文化理念,展示文化建设的成果,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实、提高自己;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发觉大学生心理状态,适时开展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利用网络的先进性,进一步拓展公寓文化建设新领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中来,提升公寓管理实效。

论宿舍文化功能的育人价值研究论文

摘要: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历来被认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目前对宿舍功能的定位及效度发挥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也存在缺位。将宿舍文化功能由表及里分为表层育美功能、中层育德功能和深层育才功能,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逐层打造宿舍文化育人工作模式,是在新时期下增强宿舍文化育人功能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必行之举。

关键词: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功能;育人模式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承载着学习、生活、交往等最基本的空间环境功能。此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宿舍进一步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化价值功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和载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新定位宿舍文化功能,厘清其内涵及层次,了解目前宿舍功能作用发挥的真实状况及存在问题,充分挖掘其育人价值,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深入探索宿舍文化功能及育人路径势在必行。

一、宿舍文化功能的内涵及分层梳理

目前关于宿舍文化的内涵研究成果,不同学者围绕“载体、主体、内容、核心、目的”等关键词给出了大致相近的界定。综合表述一般为:宿舍文化必须依靠宿舍环境这一特定载体,以体现大学生价值观为核心,由宿舍成员作为主体在实践中共同完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内容塑造,从而实现营造和谐宿舍文化氛围、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上述概念可以看做是广义的宿舍文化功能内涵。从狭义上分析,宿舍文化功能是指在对宿舍环境(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优化的过程中,作用于宿舍个体及团体动态的、持续的、递增的约束、导向、整合的育人功能。对于宿舍文化功能的划分,有的学者按照内容分为教育导向、激励塑造和自主约束三项;有的学者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认为宿舍文化发挥着调适功能、育美功能和育德功能;还有的学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定位宿舍文化功能。无论是在宏观上加以分类,还是具体化提出宿舍文化功能的.划分,都有一定借鉴价值。笔者认为宿舍文化功能从内涵和实践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育美功能、中层育德功能、深层育才功能。首先是表层,主要指宿舍居住环境优化、高尚生活情调养成等育美功能。引导、培养学生对环境美、居住美、自身美的追求,督促学生对宿舍居住环境的美化、优化,造就、维护良好的卫生状况和居住条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生活情调;其次是中层,是指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良好人际关系构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等育德功能。形成一种提升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规范素养的宿舍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共同维护宿舍守则和道德规范,多从他人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问题,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自觉,为成为优秀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是深层,宿舍文化功能可以延伸出素质提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育才功能。利用多种活动平台和形式,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熏陶、通化渗透、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深层宿舍功能发挥着维护和提升整个高校育人环境和氛围的重要作用。

二、宿舍文化功能作用发挥的现状及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对宿舍整体功能的认知和满意度,掌握宿舍文化功能作用发挥的一般状况,笔者设计了《高校本科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全省高校各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2份。受访学生基本情况为:低年级学生占,高考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占,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及以上占,的受访学生曾有过住校经历,一半左右宿舍成员为省外生源,宿舍同系比例占到了。调查中发现,对宿舍功能的属性定义中(如图1):接近8成的同学认为宿舍是休息、睡觉的地方,其次宿舍还分别发挥着学习场所()、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不同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和学院有相关宿舍管理规章制度,有固定的管理人员对宿舍卫生及安全用电等工作进行定期的常规检查,但在问及具体安全知识时,有35%左右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这一现状可以作为下一步强化宿舍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开展。此外,受访学生普遍反映在入学第一年学院举办过雅舍评选等相关活动,对优化宿舍环境、增强成员凝聚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宿舍公约”一词,并对其概念做了外延解释,这里所提到的公约,不仅局限在宿舍卫生清扫、管理制度上,还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学习拓展、人际关系相处等多方面。调查发现,的受访者认为“宿舍公约”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41%的受访者认为“宿舍公约”有利于舍友的和谐相处,即大部分受访同学认同“宿舍公约”。在问及宿舍是否建立了“宿舍公约”,或者说是否有类似卫生轮值、作息规定方面的约定时,的受访者表示建立了“宿舍公约”。问卷还涉及了部分宿舍深层次文化功能的调查问题,如“你认为大学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最主要的影响”、“学校或学院是否开展以宿舍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等,但是给出的回答基本是未涉及或者不了解,学生对于宿舍文化的定位过于片面,整体功能发挥受限。宿舍文化建设目前受到软硬件考验,大部分高校还不能完全提供舒适高能的住宿条件,宿舍管理方面还存在缺位和人性化不够的问题。同时,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自我诉求强烈,以积极进步的宿舍文化氛围为导向的宿舍建设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生在宿舍建设中参与不够或主动性不够的比例占多,宿舍文化建设面临主客体的双重困境。

三、打造全新宿舍文化功能实践模式

宿舍文化功能由表及里体现不同层别,针对目前功能现状和问题,可以突破现有的活动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发展宿舍文化育人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为:将宿舍文化功能分为表(舍容舍貌)、中(舍仪舍表)、深(舍风舍华)三个层面,继而本着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又将三个层面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形成了舍容舍貌(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舍仪舍表(公约建设、制度建设、道德建设)、舍风舍华(个体发展、人际发展、群体发展)的“‘双三渐进’式宿舍文化育人新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打造一系列宿舍文化品牌活动,逐步渗透、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真正将宿舍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成为学生发展指导的新阵地。“‘双三渐进’式宿舍文化育人新模式”应坚持“木”字结构的工作方法:横向以“以高水平宿舍文化建设育人”为目标,纵向通过表、中、深三个宿舍文化层面渐进开展活动,同时依托学生组织和宿舍单位两种组织渠道开展活动、积极保障。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度拟定,突出一个“全”字。在表层“舍容舍貌”层面,加强宿舍硬件环境建设,建立“周周清、舍舍查”的修缮运作方式,建立宿舍周卫生检查制度以保证整洁居住环境;在中层“舍仪舍表”层面,各宿舍从卫生值日、公共财产保护、电水火安全、作息纪律等方面议定合约,并实行“宿舍长流动”机制,从制度层面严格保证学生宿舍安全。第二,内容把握,突出一个“适”字。在“‘双三渐进’式宿舍文化育人新模式”下设计活动内容,做到充分全面不难,但关键是要深入学生,切准需求,有的放矢。面对“90后”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开展宿舍为单位的创意挑战赛;对新生入校开展学长学姐送关怀活动;针对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开展类似“消噪”行动化解矛盾,通过“宿舍连心结”,增进舍友彼此感情,把文明礼仪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第三,执行开展,突出一个“实”字。为使宿舍文化建设做到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始有终,有成有效,必须坚持一个“实”字。决不能做表面工作,流于形式。个性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度保障下,也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周宿舍卫生检查,宿舍长会议定期有序开展的同时,各项宿舍精品活动也如期而至,为宿舍提供展示平台,激发集体创意,加强沟通互动与了解,使活动深入人心,效果落到实处。第四,与时俱进,突出一个“新”字。要使“‘双三渐进’式宿舍文化育人新模式”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守住传统精品活动的基础上,要兼顾创新性和时代性。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与素质拓展、竞技比赛等形式结合起来,还要增强可视性和娱乐性。同时,教育阵地也不能囿于宿舍之内,将室内文化与室外文化结合起来,开拓活动新范围和活动举办新视角,要善于突破宿舍成员原有的关系模式,使他们不仅作为舍友,更是学习之友、实践之友,在大学校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登伟.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及框架搭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2]方小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5).

[3]孙联明.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2(08).

新形势下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论文

1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规模逐年增加,大部分高校实行宿舍集中管理模式,要求无特殊情况不得校外住宿,便于集中管理与教学。目前新建的学生公寓由传统的8到12人的大宿舍转变成四人间宿舍,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为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工作,忽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资金投入、人员投入都相对薄弱。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导致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严重缺失。老师欠缺对学生生活层面的了解,使用以罚代管这种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利于学生人格塑造、素质养成,不利于学校的育人教育的落实。

2高校宿舍文化的作用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管理也是高校学工系统的工作重点,对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化管理的作用

良好的宿舍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觉自立的行为活动,还能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种特有的宿舍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的管理与引导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学生,对课堂教育起到补充作用。

人格塑造的作用

大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一个群体,浅析新形势下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白雨可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宿舍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都是需要宿舍文化建设这个方式得以实现。乐观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相反,消沉低迷的宿舍环境则严重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

安全稳定的作用

一方面,宿舍这种集中式的居住方式,有利于学生工作的管理。共同价值观的舍友之间也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集中居住也便于辅导员老师了解宿舍其他成员的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的状况,及时帮助同学化解危机,调节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日常管理监督不够

辅导员深入宿舍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的必要手段,但是还是很难避免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打游戏、打麻将等低俗的活动。因此执行严格的制度管理与奖罚分明的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此类学生进行自我约束。

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学环节才是大学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宿舍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培养环节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观念将宿舍作为基础设施对待,没有重视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联系,导致了以物质投入取代精神投入。学生宿舍物质设施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以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4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学校整体要求的宿舍管理规定,保障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有章可循;严格辅导员查宿舍制度,按时按要求检查学生宿舍,确保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制定考核机制,保证每晚签到查人,确保宿舍的安全稳定;同时,将宿舍卫生以及宿舍环境作为评奖评优、党建工作的重要考察点;大力开展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宿舍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班级活动参与率,形成良好的宿舍环境。为确保宿舍管理制度正常推进,辅导员需要严格执行宿舍管理规定,并落实考核与奖惩制度。

加强宿舍配套设施建设

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学生住宿条件,确保宿舍与教学区的合理性,保证宿舍的整体与美观性;在宿舍楼设立专门的学生活动室,方便学生进行日常活动,组织开展班级会议,让学生对宿舍产生依赖感,自发维护宿舍环境。

开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

利用宿舍文化节这一类活动推动宿舍文化建设。例如:我院宿舍文化节持续一个月,涉及三个年级同时开展,文化节内容包括趣味活动、竞赛答题、宿舍装扮等,并以晚会形式呈现宿舍文化节的最终成果,展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代风貌,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将德育教育与宿舍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宿舍氛围、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充分利用宿舍这个教育阵地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推进高校养成教育

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增长阶段,对于个性化、自由化的诉求增加,因此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就更需要专业化、合理化的方法。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宿舍管理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造成了辅导员管理与学生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新生教育阶段,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在此阶段学生会对宿舍管理以及宿舍制度提出异议,甚至产生对抗心理,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降低自身诉求,学会包容理解,同时辅导员也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提升管理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宿舍管理方面可以利用卫生测评、知识竞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

毕业论文老年公寓经济

首先要去老年公寓看看情况,在写需求(到底要做个啥),设计(怎么做),结论(做完后的感受)

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二)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容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三)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四)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二、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区共有老年人口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近年来,我区通过在社区建立“十分钟服务圈”、托老所,开展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同时我们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社区为老服务基础上,部分街道、社区作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一)基本情况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年,我区成立了江东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都各负其责,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工作,把加强老龄工作和开展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形成了抓好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加大了对社区建设和老龄的工作力度,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网络不断健全。老年“星光计划”稳步开展。全区各街道、社区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目前,全区共有“星光计划”50家,社区覆盖率达 %。各站点都设立了图书室、书画苑、棋牌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休闲场所。为老服务不断扩展。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服务中心7个,社区级服务中心 个,初步形成了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服务内容遍及医疗、家政、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等数十项,并实行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形式,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服务。同时我区还通过自愿报名、宣誓承诺等运作方式,组织发展了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且能提供自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较为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服务载体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老龄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区也对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服务载体不断创新。如开通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服务;推出“邻居守望卡”、“睦邻卡”,加强与居家养老老年人联系,倡导全社会为老服务;成立“老年互助组”,以自愿、无偿原则,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推行“家庭养老院”,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并由社区各服务机构通过入户服务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服务。这些有益的探索都有利地促进了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发展。老年福利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福利机构1所,街道级福利机构3所,收养老人 多人。这些福利机构实行成本化管理,收费低,服务态度好,质量高,还解决了一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这些机构之间比价格,比服务,比质量,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二)主要问题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其主要表现,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领导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五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三、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一)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首先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首先在资金供给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还可提供相关福利补贴,接受补贴的老人用自己的收入购买福利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他们虽然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但也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区虽然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如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等,但社区居委会毕竟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困难老人较为全面的服务要求,因此他们往往因为囊中羞涩,难以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如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日托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的尝试。如对享受低保或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250元;市级劳动模范(全国单项先进)、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年归侨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250元;百岁以上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以上三类对象之外的其他80岁以上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按其服务费用总额的15%的费用优惠,每月优惠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150元。这种服务模式,对缓解日益迫切的才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探索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市的海曙区为做好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也在今年提出“政府扶持、非营利性机构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确定服务对象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孤老、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海曙区政府将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社区老年协会、为老服务非赢利性机构和志愿者队伍 ,使他们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第二政府还应在制定有关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和规章上下工夫。从现有的状况看,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法规还是较完善的,但重要的事是抓督查和落实。在完善配套法规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的规划,使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能适应银色浪潮的需要。对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要依法加强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抓好服务。同时政府要制定“扶持和优惠”的政策,给予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都能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外,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1、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我区的社区建设是从社区服务起步的,社区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子女又往往不在身边,需要一定项目的上门照料服务,如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一般是早出晚归,白天在社区日间护理中心或托老机构接受护理和康复服务,也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要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他们设立应急呼救电话。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自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子活动,使他们在社区中安度晚年。其次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大力发展托老服务中心(托老所),因为在中国城市4000万老人中,有一半是低收入者,当他们不得不依赖别人照顾时,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承受较高档次的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而依托社区建的托老所则能解决老人和家庭的许多实际困难。托老所面积不需要太大,但必要的设施和功能需具备,它们应根据老人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可以全托、日托,还可以临托(即临时寄养照顾),可以家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在这方面已作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推出了“家庭养老院”这一新模式。首先,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在老人得到高质量、便捷服务的同时,失业女性在家门口也实现了再就业;其次,以社区居委会名议与辖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家政公司、医疗保健机构等)签定服务协议,通过入户服务为在册的社区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为老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组织他们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包护协议,切实解决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第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2、重视整台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3、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如可以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诸如送餐、定制服装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等。在发展机构养老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发挥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三)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可在全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我们应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另一方面要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援助。如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增加一定的休假,对爱老摘自《我要公文网》()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房屋建筑上设计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提供方便,并给予政策优惠等。

随着经济环境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2年养老市场数据预计突破10万亿元,家庭和社区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场域。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300多项养老政策,在核心产业、知识产业和辅助产业出台了大量落地政策,养老产业化的特点开始凸显。以下对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医养结合成为养老产业发展新热点。自2018年以来,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始终在扩大,并从2020年起增长幅度加剧。据2022-2027年中国养老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预测,2022年该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关口,达到万亿元。  在多方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现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大养老方式来分析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  中国有一句话叫养儿防老,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庭养老是中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家庭养老”意味着老人在家接受子女和孙辈的支持和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孩子可以缓解经济压力,老人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晚年。  机构养老是由养老医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事务执行机构提供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养老老年服务模式。与养老,家庭相比,养老机构是一种通过付费获得日常护理服务的养老模式。目前,中国的养老事业单位分为事业单位和民办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解放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并尝试这种养老模式。  养老社区之家由政府主导,依托社区,依托专业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为居家老人提供相关的养老服务。在家庭和社区街道政府的配合下,这种养老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儿童养老,的经济、人力和时间负担,还可以满足生活在养老的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当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逐渐脱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政策支持、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5年至10年将迎来智慧健康养老市场的大爆发。养老服务是个高投入、高付出、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机构养老或将成为未来养老体系中的重要支柱,这就对养老院产生了巨大需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