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青春期教育研究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青春期教育研究论文目录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第1篇 青春期生理1 认识我们的身体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 生命的孕育与诞生 受精 怀孕 分娩 性别是怎样决定的 避孕 中止妊娠3 男孩的青春期保健 正确认识男性第二性征 坦然面对性器官的成熟 坚持做好青春期保健4 女孩的青春期保健 正确认识青春期女孩的生理变化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月经期的卫生保健 青春期乳房的自我保健 常见的性器官疾病5 摆脱“烦心”的生理困惑 发育的烦恼 性的困惑 性功能异常6 让我们的青春更美 面部皮肤的日常保养 其他部位的护理 头发的护理和保养.服装修饰体型不足 化妆 运动第2篇 青春期心理7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 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 青春期性角色.健康性心理的培育8 性心理偏离及预防 什么是性心理偏离 性心理偏离的主要表现 性心理偏离的预防及矫正9 青春期的自我认识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合理调控情绪,从容应对挫折10 青春期的人际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诚挚的友情 保持一个平常心与异性交往.远离学生暴力 慎交网友11 爱情与婚姻 神秘的爱情 神圣的婚姻第3篇 青春期自我保护12 性道德与性法律 性道德的原则 性道德观念的自我调节 性罪错的预防13 性侵害的自我防护 什么是性侵害 性侵害的预防 如果不幸被强奸了怎么办 其他意外伤害的自我防护14 拒绝不良诱惑 青少年易受诱惑的心理原因 常见的不良诱惑 提高自身防范能力,拒绝不良诱惑15 洁身自好远离性病 性传播疾病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的危害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性传播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认识与预防艾滋病

青春期教育论文题目

题目可以叫:青春炫年华 或 青春抛物线 哦 等等。、。。。。。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生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性、个性化、普及化的发展轨道

这种命题的作文让初一小孩子写,你们老师欠考虑阿!你可以写《早恋无罪》《叛逆之星》这类的中长篇小说,抓住青春期叛逆的角度就好~

青春期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家长会演讲稿 各位家长、大家好: 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代表我自己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今天的会议有四项议程,一是分析一下期中考试成绩;二是向个为家长汇报一下近一段时间的情况;三是请各位任课老师就学生的情况和家长们交流心得;四是谈一下今后工作的思路。 一、 一、学生分析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择业的两难选择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2-16岁年龄段 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这种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前些日子《齐鲁晚报》上刊登一篇三个初中生因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差,被老师批评,家长训斥,联合出走,后在济南天桥下被人发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网络的影响,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经常凭自己的好恶来对待人和事。 2、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自信到过分的程度, 3.逆反心理比较重。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二、我们的工作 本学期来,我们继续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断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得到张扬,一班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1.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是的,被教师所喜爱的学生,常常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我越来越热爱这群有思想的孩子们,热爱这个班级。工作虽然比过去忙了,但对班级管理丝毫也没有放松,一如既往地到宿舍去看看,经常和孩子们聊天,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变化。孩子们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他们越来越热爱这个集体。在有这样良好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孩子们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他们在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例如: 2. 我们的班级常规管理规范科学,经验已经在很多班级推广。我们的常规管理成绩一直居学校前三名,屡次夺得常规管理流动红旗,成旻阳、戴辉、徐沁怡、王梓蘅、顾秋鸿、祝智璇、徐昊昕、殷莹、刘晗、任彬、谢梦晓、陈京京常规管理表现优秀;我们的宿舍在陈名凯、刘秋悦两位同学的管理下,一直是全校最好的宿舍之一,女生415宿舍的祝智璇、朱颖、殷莹、徐沁怡;男生402宿舍的徐昊昕、刘晗、吉家峻同学非常出色。其中殷莹、徐昊昕在星级宿舍创建中贡献最大,责任最少。生活成绩优秀的有陈迪南、陈浩、陈名凯、陈骁、顾秋鸿、黄奕云、吉家峻、刘晗、吴伟、伍思阳、武桐、谢梦晓、杨健、张庆、张蔚驰、陈佳骥 3. 4. 纪律方面表现优秀的有:吴伟、刘晗、王梓、张庆、伍思阳、武桐、陈京京、许怡星、成旻阳、邱杰灵 一班的孩子脑子聪明、学习踏实,在陈骁、张庆、顾小雨、徐沁怡、许怡星、王梓、陈迪南、陈名凯、顾秋鸿、成旻阳、管明、陈京京等这些品学兼优同学的带动下,邱杰灵、邵怀溟、张蔚驰、李晓、吴伟、吉家峻、朱颖、陈浩、殷莹,陈京京、陈迪南、曹松倩、学习进步比较大,聂玄翊同学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表现其进步之大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他在运动会上摔伤了腿,耽误一周多课程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目前我们班级学习风气浓厚,比学赶帮在我们班蔚然成风,历次考试成绩都居年级前列,本次期中考试我们使用南京市统一试卷,最有可比性,我们班的平均成绩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总分平均346,政治是我们学校自己命题,,五门总分平均分,这个成绩不但是在我们学校,就是在整个南京市也是十分优秀的。今天我可以骄傲地说,一班仍然是全校最优秀的班级之一。 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健康向上的优秀集体永远是个人成长的力量源泉。经国务院华文教育基地与南师大等单位联合竞赛选拔,我校初二年级顾小 雨同学赴新加坡参加第二届国际中小学华文朗诵艺术比赛,并荣获二等奖;顾小雨同学还在江苏省中学生夏令营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江苏省第十八届初中数学竞赛中,我校陈骁同学取得满分,陈骁、获一等奖,2004江苏省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活动,我校共有六人荣获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在江苏省是很少见的,其中,我们班的陈骁同学力挫来自于全省的1800名高手,获得一等奖。张天威同学在“阳光杯”全国少儿书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书法组金奖。 成绩的背后是老师们付出的满腔热忱的爱,老师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只有自己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已经休息了,老师的办公室还在亮着,他们在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地批改作业,晚上10点半以前很少有人离开办公室。梁晓燕老师婆婆生病已经好长时间了,躺在医院,无人照顾,孩子还小,晚上一个人在家也无人照看,李滔老师的母亲也正在医院住院,可他们没有因为家庭的事情而影响工作,从没缺孩子们的一节课;王燕老师经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面批作业,季卫新老师不仅课上的精彩,课后经常和学生聊天,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我作为班主任经常在晚上10点查完宿舍后再回办公室办公,每天早上到教室督促孩子们早读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每一次成绩出来后,我都要认真分析比较看哪些同学进步了,哪些同学退步,原因是什么?怎样激励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对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各位家长,应当庆幸孩子在这样优秀的学校学习,有这么优秀的老师教育孩子,有这么优秀的学生群体在互帮互学,我们的孩子是很棒的,我们的一班大有希望! 本学期学校和年级组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个性化辅导的管理和指导,防止两极分化。初二年级是两极分化较重的一个教学时段。对此,学校与年级组都高度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课堂上要关注后进生,并加强课后的心理的调节与疏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优、补差、竞赛等各种类型个性化辅导全面开花,真正落实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分层次教学的要求。每次的辅导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各备课组在每次辅导前都充分准备,收集平时作业、考试中的典型错误,打印成材料印发给学生。半个学期的个性化辅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次期中考试,薄弱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学生成绩差距有所缩小。提优工作同样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和改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本周开始学校启用了一线通,孩子的每次成绩和在校表现,我们将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给您,使您更及时方便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 三、目前班级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① 部分同学的责任心、班级荣誉感有所下降,进取心也不如过去。对于老师布置的工作不认真对待,例如在宿舍、教师值日敷衍了事,或根本不做。 ② 部分同学思想不单纯,讲脏话、污言秽语,编造无聊的低级话题,在少数同学身上还比较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优秀班集体的形象,也造成同学矛盾,更败坏了班级风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极为反感,请家长们重视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 ③ 课堂上乱插嘴。 ④ 举手发言的少了,个别同学嘲笑、讽刺挖苦回答问题的同学。 ⑤ 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得不耐烦,甚至在公开场合顶撞老师。 四、就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和各位家长交换意见 1. 做人的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一直持这样观点:学会做人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长知识长本领。说实话,我对学生不会有偏爱,成绩好差,在我的眼里都一视同仁。如果说我对哪些学生有偏爱的话,我就偏爱那些思想品质好的同学,我热爱好人。一个人才能有高低,但只要是一个好人,就多多少少会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益。因此,我一直把教孩子如何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 ① 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打扫教室、宿舍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不挑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做清洁卫生不能偷奸耍滑。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长大后对自己不孝,不尽赡养之责,却没有想过,过去有没有要求孩子承担过必要的义务和责任。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尤其是做错事以后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把责任推给别人,做错事就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接受必要的处罚,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内容。 ② 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人人都喜欢尊重,尊重是和他人交往的先决条件。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乞丐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就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就要尊重老师,少数同学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得极不耐烦,甚至在公开场合和老师顶撞,让老师下不了台,缺少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喊别人绰号、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不利于团结,容易引发各种矛盾。教育孩子做事说话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要能宽容别人,与人为善,不能自私自利,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走上社会后迟早要吃大亏的。 ③ 教育孩子要正直、单纯,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要斤斤计较。有些同学平时爱讲脏话、爱在同学中传话、搬弄是非,排斥另外一部分同学,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请家长教育自己孩子不要拿别人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不要在别人不在的情况下进他人宿舍,翻他人的物品,也请家长提醒孩子保管好自己的钱物,本学期班级和宿舍出现了失盗,也请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 ④ 重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决定人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并会受益终生。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改掉孩子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每周都有常规管理积分,它能基本上反映孩子本周的表现,从本周开始,班级常规管理积分和名次用一线通的形式发到各位家长的手机,请家长们给予关注,仔细询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常规表现情况。 ⑤ .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我觉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 都予以满足,给孩子配备MP3、到掌上电脑、手机,出手给孩子的钱很大方,让孩子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奢侈浪费,这不是好事,古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纨阔子弟少伟男”。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理智爱子就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袒护孩子。做家长的对孩子在学校的缺点和不足不一定十分清楚,这就要求各位家长在孩子和同学闹矛盾或受到老师批评时不能只听信自己孩子一面之词,要全面了解清楚,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充分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为人,相信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别的孩子或老师的不满,否则就坏了孩子。我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对我工作的配合,自任一班班主任以来,各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能全力配合支持我的工作,特别是被我批评次数比较多的学生家长,从来没有一句责怪和埋怨的话语,各位的通情达理让我非常感动。我常对我们的老师说,一班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家长,有这样的家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孩子教育好呢?这种理解和信任是对我工作的最大支持,这也是我班主任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动力所在。今后欢迎大家多和我联系沟通。 2.关于分数问题 大家都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分数,我也是家长,完全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教育有它的规律性,影响分数的因素很多分数是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人努力的程度、家校配合情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正确地看待分数,作为老师,我们会通过分数反思教学行为,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的效果;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问题,自己孩子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最近南京的新闻媒体关于教育话题的争论很多,从“高考之痛”到“县中模式”,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觉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要不要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模式上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南师附中之所以能长期闻名于国内外,就是靠她的先进的办学理念。选择了南师附中就意味着接受了她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我想强调一点,分数很重要,我们始终把学习成绩看作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全部,更不应该是我们评价孩子的唯一砝码,我诚恳欢迎各位家长就这个话题和我讨论。 3.关于要否给孩子压力问题 在分数问题上乃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互相埋怨、推卸责任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对自觉性不强的孩子需要给必要的适当的压力,但对于那些学习上已经很刻苦但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孩子,我劝家长们不要再施加压力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全国不断有中学生因为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离家出走而精神错乱、甚至跳楼自杀的案例,应该引起我们做父母的高度重视。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真的很辛苦,心理也很脆弱,需要我们呵护。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生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性、个性化、普及化的发展轨道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浅谈家长怎样与孩子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可不少家庭对孩子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放纵、宠爱多于正确引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造成了在当今社会家长无法跟孩子沟通的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的研究,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种情况下成长的: 第一,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第三,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第四,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第五,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 第六,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第七,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怎么才能让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一、要树立威信,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这是家长与孩子真诚沟通的基础。试问,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个一问三不知、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能培养出好孩子吗? 二、要营造氛围,注意亲子教育。 大多数家长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家长可以与孩子同看一本书,陪孩子一起阅读。这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亲子”活动,更是在思想、精神层面上的“亲子”。亲子共读,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读书的收获与快乐。这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的桥梁。 三、要少批评,多赞美 ,让孩子自尊、自信。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这也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关键。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千万不要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当然,孩子关键性的缺点是要纠正的,但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沟通时,给孩子机会,潜移默化,缩短距离,疏导情绪,能进能退。总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将导致失败。

青春期教育家庭指导研究论文

健康 教育 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1 试论自己性格的优缺点以及对你 人际交往 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完善策略。 我认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活泼开朗型,很容易和他人交往。我喜欢和别人共同学习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初次和陌生人见面,也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的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担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或信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也可以。 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则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人际关系己成为现代人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专职公关人员才需要具备公关社交的素质。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己经成为一个“关系”社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各种人际的或社会的“关系”。要理顺各种关系,连接各种有利关系资源,并和各种关系合作、协调好,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有几位教师向2000名雇主寄出一份问卷。调查被解雇的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为什么要他离开?”无论工种是什么,地区在哪里,有三分之二的答复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而被解雇的。” 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纪来临之际,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学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讨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在诸多观点中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同时能够和多种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据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反映,目前实际用人单位通常首选的也是那种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且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合作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单位通常会倾向选择后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那种一个脑袋加一支笔的研究状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 经验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兴趣、经验和体会,往往在交流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并传递给周围的人。因此,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素质,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是人才发展的关键。 人际交往是一门很复杂,很重要学问和修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和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的人,不仅事业受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失调。许多中国的父母都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败。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观念,孰不知:成绩优等生到了社会上也可能沦为终身怀才不遇的失败者。 大学里的人际环境也是极其丰富的。中学生大多数以家庭为根据地,交往对象是父母、亲戚、同学、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老师,群体关系比较单一,接触的同学又都处于共同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区域 文化 ,同学之间关系处在较为单纯、坦诚的氛围中。进人大学后,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间的差别,素昧平生的同学带来了语言、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同学间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组成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同学们朝夕相处,交往不仅仅是学习,而且是全方位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在大学校园里,这种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不仅仅限于老师的传授和答疑;而同学之间的交谈,因特网、电话、书信等各种交往 渠道 ,都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美国人际学专家鲁道兹说过:人际关系是隐形的铺路石,是一切成功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中,还要克服交往障碍,了解良好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成功的人际交往应遵循真诚的原则、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认真落实提高。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反映的正常化,促进异性间的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对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二是要大胆实践,善于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三是要努力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四是了解人际吸引得一般规律,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 热点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卫生 社会环境 青春发育期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对他们将来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就于国家未来的建设。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2004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报告 。报告抽取八个区县90所小学的3500多名五年级学生和90所中学的3500多名 八年级 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制定计划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但此次调查却反映出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选择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测试中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对哈佛大学违背学校纪律但又敢于认错的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以续写结尾的方式设想校长会对该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只有2%的学生能够从肯定学生的品质与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选择校长应该表扬该学生品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校长应该对该学生做出惩罚的学生。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们更注重道德品质,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的权威、法不可违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从学生续写的结尾中,反映出他们在法律意识或道德要求上还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偏激。如把书烧了、请学生家长、打学生、学生受不了惩罚而自杀等,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明确的是非标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 毕业 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教材中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等活动。(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4)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 故事 、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 工作计划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3)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学生体检质量,要确保学生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及相关资料汇入学生健康档案。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咨询,即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 黑板报 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 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7、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 儿童 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小结: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各种宣传与活动,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学》科学出版社.郑振佺、霍建勋主编,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希庭主编, [3].《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卡尔森(Carlson,.)(美)著,苏彦捷 等译, [4].《健康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健、马军、王翔等主编, [5].《心理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均林 主编, [6].《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四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俞国良主编,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3 本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对大学生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健康就是人们讨论的永恒话题。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有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更是我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 然而,什么是健康?健康人的标志有哪些?有关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般认为,健康教育可分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大众健康教育两个部分,其中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 喝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早期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还有不少大学生宁愿多吃两个鸡腿,也不会敦促自己去锻炼半个小时。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这是当代不少大学生的常有的生活状态。 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的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首先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基本没有早课的时候我是不会早起去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是肯定的。平时除了体育课基本也没什么锻炼。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会熬夜。平时玩手机的时间也长,眼睛也不会注意保养。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

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

摘 要: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根据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现状,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青春期性健康 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30-0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将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行为养成、心理发展将展现出不同特点,这些“个性”将潜移默化的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伴随其一生。

家庭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模式呈现“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趋势。唯一的孩子成为家庭的焦点,家长难免出现娇纵溺爱的现象,孩子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会出现自私、蛮横、脆弱、不善于沟通等问题。因此,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子女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学校教育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升学率成为判断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严重。德育教育的滞后意味着忽视青少年在德、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单纯用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无法做到一视同仁,更有甚者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体罚学生,这种师生的紧张关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逆反,还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青少年对信息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他们在众多生活方式中吸取社会文化营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已渗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丰富的信息,但有毒信息如色情、暴力,对青少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迷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与日俱增,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性格缺失和道德失范。

青春期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展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给青少年带来自我接纳、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压力承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背负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沉重使命。这种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儿童模式被打破,但成人模式尚未建立让他们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拒绝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心理断乳期”,自身又无法解决因成长带来的烦恼,从而产生迷茫的心理。另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容易误入歧途意气用事。

2 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人格障碍等。此外,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身生理发育存在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了解健康成长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节奏,促进其全面发展,对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十分关键。

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青少年健康发展与家庭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望,青少年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的照顾养育能力,对促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将影响青少年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使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要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工作。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 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

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普遍认为性健康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尺度把握不好容易形成“教唆”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一方面,家长对于这部分知识通常避而不谈、即使想讲也不知道该如何讲;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是让学生自学课本,老师的泛泛带过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此类知识的需求。目前,市面上针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书较少,而且大都可读性不强,不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青少年既要承担中考、高考的学习压力,又要承担成长中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发展不一致的矛盾,很容易出现封闭、抑郁、焦虑、强迫症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流于形式。首先,多数心理健康的老师不是科班出身,老师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其次,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仅是在一个办公室外面挂了块牌子,形同虚设。最后,青少年即使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却迫于压力不敢去找心理老师咨询。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那些本可以早发现、早疏导,可以避免的惨剧才会一再发生。

缺少权威的教育阵地

目前社会上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多是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才能和配合学校教育为目的,课程多为钢琴、书法、英语等。近期较为流行的体验式活动基地如比如世界、欢乐之都等是以扮演社会角色让青少年体验成人的职业行为,进而理解社会的组织机构,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也无法承担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功能。在社区也有青少年教育场所,但多为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放学后的活动场所不定期的组织专题讲座。这些机构普遍缺乏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权威性,没有系统的教材教案,只有确立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和公益性,才能树立品牌,全国推广。

家庭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但很多家庭在青少年健康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一是家长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容易忽视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家长自身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缺乏教育经验,面对出现的问题无从下手;三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容易出现逆反情绪,对于家长善意的帮助会出现敌对情绪。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忽视

根据全国妇联近期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习惯养成、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价值观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期。另外,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缺少得到正确信息的来源和不健全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健康教育需求被忽视,尤其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不普及,容易导致他们心理的不平衡甚至扭曲,并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埋下隐患。

4 应对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应多方合作,相互融合与补充,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应对措施。

建立联动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社区相互融合、补充的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部门、团委和相关社团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

社会正面引导

扩大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手机信息终端等媒体,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开设专题或栏目普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知识,推出适合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文图宣传品和科普影视作品。

进行阵地建设

在政府的指导下,利用社会资源建设青少年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机构,搭建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服务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形式、互动式的服务平台。向青少年提供便利、快捷、准确的青春期健康知识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援助。

针对家长开展培训

开办家长学校,动员家长参与,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操,配合学校、社会,科学引导,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开展师资培训

以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内容为基础,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向学校、社区等青少年活动场所输送人才,为青少年提供系统、专业、优质的服务,提高青少年自我认知,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保护青少年远离伤害。

关注特殊人群

特殊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比正常家庭孩子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应加强对特殊家庭青少年的帮助与关爱。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为特殊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健康服务,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疾青少年等弱势人群的服务与帮扶力度。

青少年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培养,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性健康的教育不容忽视,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梅,台世强.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黄梅.浅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王晓艳.浅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J].辽宁师专学报,2012(1).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从几所小学调查中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一个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生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性、个性化、普及化的发展轨道

论点:父母态度决定孩子教养好坏 论据:家长的态度也是延缓满足中十分关键的地方,父母的态度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可以不急不徐地告诉宝宝:“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了。”“宝宝乖,你看妈妈放好这个玩具就来抱你了。你等一会会哦!”“看,牛奶已经冲好了,妈妈再拿个小毛巾来你就能喝了。”在不影响宝宝正常生活的情形下训练宝宝,是最理想的方式。论证:孩子渐渐长大,在学习与教养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适时延缓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吵着要大人拿玩具或是请求帮忙的时候,常常因为家长立马满足孩子,而让孩子觉得这是必然的,既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也学不会等待,难怪很多父母自嘲自己是“孝父”、“孝母”。 孩子是否能适应延缓满足,父母的态度是关键,那在生活中该如何教导呢? 前后一致的态度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成为父母后,才开始学习怎样当父母的。孩子的成长有许多不同的阶段,而每一成长阶段的宝宝,需求当然不一样,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态度也要一致。如果父母前后的态度不一致,让孩子觉得大人的原则和态度总是变来变去的,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渐进式方法取代强硬的规定 大人都知道,孩子做什么是要教的,不是天生就会的。现在的父母常常为孩子设想的太周到,两相冲突的情绪,往往会出现在不同的事物要求上;一旦不能顺利延缓宝宝的需求,就会出现不耐烦的强硬态度或是投降的消极成全。其实良好的习惯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很多孩子一开始都会不适应,一次一次慢慢地让孩子习惯会更好。如奖励记点、口头表扬等等,都可以引导孩子自动自发地完成,并让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不愉快的情绪,不让等待变成孩子见的战争。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关怀 延缓满足并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因此,当孩子出现需求的时候,父母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如果要求合适,但可以等一会再满足的,那就让孩子等一会,如果他做到了,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强化孩子学习的动力。 看看这些时候家长怎么做? 宝宝哭了,要不要马上哄? 对新生儿来说,最直接的表达要求的方式,就是哭,但家长常常不知道宝宝到底为什么哭,所以在宝宝开始哭的时候,他们只有马上冲上去抱起孩子哄他,孩子一哭就马上哄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吗? 新生儿的要求多半很直接,就是用哭声告诉爸妈他们需要得到关照。当然,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爸妈要区别对待,如果是尿布湿了、不舒服了、摔倒了等原因,爸妈当然要立即解决,不然会让孩子觉得非常难受,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但是有些情况下则可以让宝宝稍微等一会,如有时候宝宝只是单纯的肚子饿,在给孩子泡奶粉期间,不防让孩子有机会学习等待。可以给孩子喝一点开水,和他说说话,让宝宝知道,一会儿就有奶喝了。这样不仅能让宝宝学会等待,大人也能有更充裕的准备时间,不致手忙脚乱。此外,家长的态度也是延缓满足中十分关键的地方,父母的态度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可以不急不徐地告诉宝宝:“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了。”“宝宝乖,你看妈妈放好这个玩具就来抱你了。你等一会会哦!”“看,牛奶已经冲好了,妈妈再拿个小毛巾来你就能喝了。”在不影响宝宝正常生活的情形下训练宝宝,是最理想的方式。孩子不乖乖吃饭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不乖乖吃饭,跑来跑去要大人追着喂饭,或者正好在看精彩的动画片,不愿意离开电视去吃饭,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先乖乖坐下来吃饭好吗?因为吃完饭后我们要出去玩一会,不好好把饭吃完就不能出去了。”或者说:“动画片吃完饭也可以看的,但是如果你现在不乖乖吃饭,妈妈就不让你看动画片了。”让孩子知道,即使等一会,他也能达到目的,得到想要的满足。 孩子如果不愿意坐下来用餐,千万不要追着孩子跑,用奖赏代替处罚,用诱导代替恐吓,是帮助父母让宝宝乖乖听话的好办法,千万不要用强制的方法或斥责的语言来逼迫孩子。孩子不愿意乖乖吃饭,其实并不是他不想吃饭,只是吃饭和动画片比起来,后者的诱惑更大,父母应该让孩子一件一件地完成事情,如先吃饭再看电视,而不是有了更大的诱惑,就马上抛开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坏习惯形成了,将来难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要立即给孩子买这个玩具吗? 孩子看中了某个玩具,吵着要买,但是他现在的年龄玩这个还不合适,你是为了哄孩子开心马上买给他,还是让他等一等? 这个时候也是延缓满足的最佳训练机会之一,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现在不给他买的原因,也可以答应将来的某个时候给他买,如跟他说:“宝宝,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滑板车,比较危险,等你再长大一点,到了你生日的时候,我们就来买好吗?来,我们拉勾,到时候一定买。”这个时候孩子多半都会答应,充满憧憬地等着生日的来临;但也有的孩子不依不饶要马上买,家长可以“威胁”一下孩子:“妈妈说了生日就买的,要是你现在不听话,生日的时候妈妈也不会买。”让孩子明白,有时候耐心的等待,会换来更好的结果,冲动反而会让事情更糟糕。 结语 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父母总是为了孩子考虑很多,但是往往忽略了延缓满足,让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生活能力的培养上,也应该用辅导的方法,让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帮助前,有机会先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么。父母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与冷静处理事情的态度。让孩子等一会,让他在等待中学习和思考。

青春期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当代的大学生中无论背景或生活条件如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它也成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危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心理差距。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健康 教育 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1 试论自己性格的优缺点以及对你 人际交往 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完善策略。 我认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活泼开朗型,很容易和他人交往。我喜欢和别人共同学习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初次和陌生人见面,也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的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担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或信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也可以。 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则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人际关系己成为现代人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专职公关人员才需要具备公关社交的素质。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己经成为一个“关系”社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各种人际的或社会的“关系”。要理顺各种关系,连接各种有利关系资源,并和各种关系合作、协调好,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有几位教师向2000名雇主寄出一份问卷。调查被解雇的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为什么要他离开?”无论工种是什么,地区在哪里,有三分之二的答复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而被解雇的。” 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纪来临之际,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学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讨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在诸多观点中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同时能够和多种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据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反映,目前实际用人单位通常首选的也是那种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且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合作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单位通常会倾向选择后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那种一个脑袋加一支笔的研究状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 经验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兴趣、经验和体会,往往在交流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并传递给周围的人。因此,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素质,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是人才发展的关键。 人际交往是一门很复杂,很重要学问和修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和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的人,不仅事业受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失调。许多中国的父母都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败。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观念,孰不知:成绩优等生到了社会上也可能沦为终身怀才不遇的失败者。 大学里的人际环境也是极其丰富的。中学生大多数以家庭为根据地,交往对象是父母、亲戚、同学、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老师,群体关系比较单一,接触的同学又都处于共同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区域 文化 ,同学之间关系处在较为单纯、坦诚的氛围中。进人大学后,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间的差别,素昧平生的同学带来了语言、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同学间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组成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同学们朝夕相处,交往不仅仅是学习,而且是全方位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在大学校园里,这种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不仅仅限于老师的传授和答疑;而同学之间的交谈,因特网、电话、书信等各种交往 渠道 ,都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美国人际学专家鲁道兹说过:人际关系是隐形的铺路石,是一切成功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中,还要克服交往障碍,了解良好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成功的人际交往应遵循真诚的原则、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认真落实提高。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反映的正常化,促进异性间的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对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二是要大胆实践,善于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三是要努力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四是了解人际吸引得一般规律,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 热点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卫生 社会环境 青春发育期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对他们将来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就于国家未来的建设。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2004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报告 。报告抽取八个区县90所小学的3500多名五年级学生和90所中学的3500多名 八年级 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制定计划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但此次调查却反映出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选择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测试中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对哈佛大学违背学校纪律但又敢于认错的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以续写结尾的方式设想校长会对该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只有2%的学生能够从肯定学生的品质与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选择校长应该表扬该学生品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校长应该对该学生做出惩罚的学生。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们更注重道德品质,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的权威、法不可违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从学生续写的结尾中,反映出他们在法律意识或道德要求上还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偏激。如把书烧了、请学生家长、打学生、学生受不了惩罚而自杀等,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明确的是非标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 毕业 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教材中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等活动。(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4)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 故事 、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 工作计划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3)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学生体检质量,要确保学生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及相关资料汇入学生健康档案。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咨询,即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 黑板报 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 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7、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 儿童 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小结: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各种宣传与活动,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学》科学出版社.郑振佺、霍建勋主编,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希庭主编, [3].《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卡尔森(Carlson,.)(美)著,苏彦捷 等译, [4].《健康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健、马军、王翔等主编, [5].《心理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均林 主编, [6].《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四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俞国良主编,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3 本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对大学生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健康就是人们讨论的永恒话题。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有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更是我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 然而,什么是健康?健康人的标志有哪些?有关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般认为,健康教育可分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大众健康教育两个部分,其中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 喝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早期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还有不少大学生宁愿多吃两个鸡腿,也不会敦促自己去锻炼半个小时。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这是当代不少大学生的常有的生活状态。 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的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首先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基本没有早课的时候我是不会早起去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是肯定的。平时除了体育课基本也没什么锻炼。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会熬夜。平时玩手机的时间也长,眼睛也不会注意保养。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惠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教育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在人生发展这一变化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有责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1.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2.孤独心理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叉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恃清高,常独往独来;有的学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学生爱嘲弄讥讽别人等。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3.苦闷心理苦闷心理是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感受。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心理。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下岗现象,大学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他们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个别大学生会发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环境不能科学地解剖与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认识和理解上,滋长了教条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1.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匝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例如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考研落榜,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2.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3.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问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董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困对策[J].文教资料.2008.16:16-1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