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外文化公园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文化公园研究论文

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 jz...2014年9月1日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森林公园规划”,其中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的载体,承载着森林公园的诸如休闲、游憩、观光等功能,同时又是其旅游效应、生态效应...豆丁网森林公园专题研究报告 - 百度文库4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09日1. 森林公园基本概述 (一) 概念 在国际上,森林公园的名称多种多样。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为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 森林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 (一) 国内外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状况 1. 国外森林公园发展状况 世界上森林公园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很多国家在长期的保护3. 案例 (一) 国外案例 1.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1872年经美国国会批准,在怀俄明州方圆898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度文库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高校教师答疑 - 问一问在线2388位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已服务超亿人5分钟内回复Hi,为您实时解答教育类升学、学科答疑等问题,与高校名师、专家1对1在线沟通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马上提问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104人正在咨询林业方面的论文147人正在咨询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问一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的研究论文 - 豆丁网2020年5月18日论文《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研 摘要实习期间发现某国家森林公园存在规划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规划...豆丁网大家还在搜林业方面的论文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园林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毕业论文森林公园设计理念森林公园作用和意义森林公园的特征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现状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 -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百度文库16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4日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的这一论文。 2. 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百度文库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范文) - 豆丁网2021年3月15日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生态建设,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生态效益结合之后,我国就...豆丁网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百度文库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研究探讨为与 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提高旅游品位及内涵意义重大。 ? 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研究 【关键词】 1 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的基本概述 森林关乎...阅读0次共1页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分析报告阅读0次共12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阅读0次共19页森林公园的地位研究论文阅读0次共5页百度文库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论文范文) - 豆丁网7页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22日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文档信息主题:关于“论文”中“论文指导戒论文设计

这个好说,,我就可以给你一篇要吗同学,,

初冬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文化公园游玩。一进公园,首先看到一个广场,广场正前方有一个舞台,舞台下面用鲜花摆放的七个大字“吉水人民欢迎您”特别醒目,表达了吉水人民对朋友的热情。在广场两旁各有四棵古樟,像守护文化公园的卫兵。广场很大,在冬日和阳光下,许多小朋友在这里玩耍,有的在溜冰,有的在做游戏,非常热闹,广场两侧的长凳上,还有许多大人在聊天。穿过广场,我们来到了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很多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悠闲自在。在人工湖上,横贯着一座桥,叫做“时空廊桥”,桥上人来人往,不时看到有人在拍照留影。在桥头,有人正在给湖里的鱼喂食,围了一大群人观看,金色的鲤鱼聚在一起为了争抢食物,激起片片水花,在阳光的反射下,非常好看。从时空廊桥下来往前走,是一条宽阔的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两排高大漂亮的银杏树。银杏树的叶子已经枯黄,一阵微风吹来,树叶哗哗地从树上落下,像翩翩的蝴蝶在漫天飞舞,然后停在我们的头上,衣服上。走完石板路,就来到了花坛前,哇,真美啊!这里简直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有金色的菊花,有洁白的茶花……还有许多我不知道名字的花,虽然是初冬时节,但是各种各样的花仍像赶集似的聚扰来,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我们走在花坛中间,花香扑鼻,沁人心肺。走过花坛,我们来到了文化公园的尽头——赣江河边,江水缓缓的流着,远处几只小船航行在广阔的江面上,从江上吹来清新的风,让人心旷神怡。

国外综合公园研究现状论文

主题公园呈现以下的多种发展趋势.市场层面,主题公园市场增长迅速、游乐主题由惊险刺激向静态休闲的方向发展、全球主要市场由美国向全球范围转移、主题公园向规模化、综合化发展以及主题公园建设向区域集中化发展;经营层面,今后主题公园将朝着高投资的规模性效应、严密独特的主题策划、主题规划的独特性、真实细致的场景制作、项目的循环投资、多样性的市场开发以及高品质的内容管理和维护等方向迈进。其中,与其它产业的复合将是今后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主流。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传媒娱乐、商业零售、体育业、博彩业等等。目前,国外的迪斯尼、圣淘沙,国内的华侨城已经走在了前列。典型案例一:无土栽培的优良品种——常州中华恐龙园1.前言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猎头“锦绣中华”取得巨大成功后,中国旅游业的“造园运动”开始兴起。全国各地的各类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十余年间就出现了上千家,随即它们又以同样的速度纷纷衰落。据统计,目前全国的主题公园有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常州恐龙园便是10%中的一员。在一个不出恐龙,且没有多少旅游自然资源的常州市,运营7年的中华恐龙园2007年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营收亿元,并将常州年游客量由不足400万人次带动增至近1000万人次,成功打破了国内主题公园“一年兴,两年平,三年衰,四年关门”的生命周期。2.真正的无土栽培——恐龙园精粹解读图1:常州中华恐龙园鸟瞰图项目简介常州中华恐龙园由国家地质博物馆和常州市共同打造,位于常州新北区。公园由鲁布拉、中华恐龙馆、嘻哈恐龙城、雨林冒险、欢乐街、香树湾花园酒店六大主题区构成,以恐龙馆为主体,集展示、游乐、科普和科研为一体,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和最大的生态主题公园,收藏和展示了中国和国际上的恐龙化石三十六具,其中包括最珍贵的中华龙鸟。公园一期占地五百亩(万平方米),投资三亿元人民币,1997年开工建设,2000年完工开园。首年即创下了令旅游界惊叹的奇迹——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5000万元。 项目背景在中华恐龙园之前,常州与恐龙相关的仅有一个“龙城”的史称。作为沪宁线工业走廊上重要的工业城市,这里不产恐龙化石,也非历史文化名城。相对于省内的南京、苏州、无锡而言,常州构筑大型城市、发展自身旅游产品可用的资源十分有限。1996年,常州抓住了一次重要机遇。原国家地矿部为保护珍贵的远古动植物化石,拟建一个新的博物馆,但北京博物旅游资源过于密集,收益可能入不敷出。嗅觉灵敏的常州及时“出击”,创造性地将恐龙的主题引进到了龙城常州,从而将博物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相结合。1997年2月,常州市政府与原地矿部、国土资源部三方签约,建设中华恐龙馆。根据国内外的操作经验,选址对主题公园而言至关重要。然而从流行的文化类旅游项目选址资源决定论来判断,在常州新北斥巨资建造一个恐龙主题公园,无异于“无土栽培”——没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做基础,项目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即因低于门槛游客量而走向衰亡。图2:主题选址条件及影响关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和谋略的。常州恐龙园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恐龙化石的价值开发已经成熟,电影、玩具等恐龙文化衍生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中国这方面却是一个空白。于是一个新的理念孕育而生:旅游发展应从传统的资源决定论转向市场决定论,中华恐龙园由此进入人们的视线,“恐龙”的概念走上了市场运作的快车道。 发展历程表1:中华恐龙园1997年-至今发展一览阶段新兴发展升级时期至今开发模式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旅游社区动画生产、传播+衍生产品开发+主题公园+旅游社区综合开发景区类型主题博物馆博物馆过渡到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向旅游休闲区转变景区内容中华恐龙馆、欢乐街、雨林冒险区自主研发巡展项目“恐龙嘉年华”;新增鲁布拉区和嘻哈恐龙城;香树湾酒店对外开放新增恐龙谷温泉(计划09年开放),TAT乐园、六龙潭公园、时空城、水上街市等规划中规划面积500亩3000亩4870亩重要事件l 1997年开工l 2000年9月,试营业;2001年4月,常州旅游节开幕,正式对外开放l 2002年2月,获评国家4Al 2003年举办江苏第三届绿博会;启动以恐龙园为基点的中华龙城规划开发工作,逐步形成了“主题公园+旅游社区”的开发模式l 2006年1月,《中华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总规》获得批准l 2006年9月,宣布携手宏梦卡通打造中国的迪斯尼l 2007年-2008年,举办第四、五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l 2007年9月,签约好男儿四强为代言人游客营收l 2000-2002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成为常州的城市名片,并使其由轻工业城市一跃而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l 2005年,实现利润扭亏l 2006年恐龙园全年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增长15%,实现营业收入7665万元,增长20%l 2007年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营收亿元,并将常州年游客量由不足400万人次带动增至近1000万人次;l 2008年接待游客万人次 新兴1997年“无中生有”的中华恐龙园在当时的一片500亩荒草滩上动工建设,开始了常州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之路。而在建设之初,公园的规划者即通过研究提出 “欢乐要素、幻象美学、感性消费”是新旅游的三个核心内容。现代旅游,特别是现代城市旅游,建造城市主题公园,把自然因素和现代科技进行整合再现,从而,把人们梦想中最直接和核心的欢乐及美感享受表现最大化。正是在新旅游理论的指导下, 2000-2002年,恐龙园凭借旅游、科普双向发展道路大获成功,与迪斯尼发展模式一起被专家并称为延长主题公园生命周期的三大模式之一。 发展单纯的博物馆充其量不过“三分钟热度”,要将恐龙园当作长远的事业来做就必须在做好博物展示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2003年起,常州恐龙园开始摸索如何增加设备、进行主题包装、营造文化氛围,制定整个恐龙园发展的总体规划。2005年常州恐龙园委托国际知名的主题公园设计公司——加拿大FORREC公司为其“量身定做”未来10年的总体规划:将恐龙园定位为打造恐龙王国,开发方向按照6大区域进行改造:即主入口区域、雨林区、未来世界区、峡谷区、恐龙王国区、鲁布拉区。2006年,规划中第一个主题区域——鲁布拉区耗资一亿建成,共有各类项目近20个,可以同时消化近万游客,并围绕恐龙以及鲁布拉的文化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包装。2006年10月,鲁布拉区和嘻哈恐龙谷的对外开放标志着恐龙园品牌定位从博物馆到主题公园的转变,时尚、动感、休闲、娱乐成为了公园的主题词。 升级在《中华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总规》通过评审的基础上,以2006年9月27日“宏梦卡通牵手中华恐龙园”新闻发布会为起点,常州恐龙园开始了由主题公园向旅游休闲区的全面升级。新的动画生产、传播+衍生产品开发+主题公园+旅游社区综合开发模式下,恐龙园将不再一味追求单一的门票收入,而猎头是将自身产业链延伸至卡通动漫、主题商品等诸多方面,利用恐龙园的影响力,通过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类衍生产品进一步拓宽恐龙园的嬴利渠道,打造中国的迪斯尼。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户外活动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城市公园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一些困惑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在城市公园建设浪潮退却之后的明天依然能够找到今天的足迹,寻找一条城市公园发展的合理道路,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为例,在详细考察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从中有所启示。1 北京城市公园建设现状北京市的城市公园按照建造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封建时期建造的园林,经过改造后向公众开放的古典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 ,如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另一部分是解放后建造的“现代城市公园”,它们的设计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改善了城市公园的分布和规模,以上两部分构成了现在北京城市公园的基本框架。近几年来,北京市以2008 年奥运会为契机,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城市绿化行动计划和加快城市中心区集中绿地建设的计划,自1999 年开展大绿地建设以来,已经建成城市万米集中大绿地89 处,400 余公顷,这些城市中心区大绿地绝大多数是建在城市居民密集区和闹市区,为改善城市环境产生了很大作用,其间有很多高水平的作品问世,如菖蒲河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等。同时,多元的设计思想不断涌现,相互碰撞,在诸多方面影响了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的开放、文化的碰撞、市场的拓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使北京城市公园面临着一个复杂的发展环境。2 城市公园发展趋势2. 1 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2. 1. 1 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空间已不再是特殊的单一土地,而是综合的向外扩张的,追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开发,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建设不仅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整体格局。2. 1. 2 城市公园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公园建设的背景,要求它应与城市构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象私家园林那般“孤芳自赏”或传统城市公园那般“故步自封”,它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公园开放性的实现层次除了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与公园之间的整体性之外(公园系统的建设) ,还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的融通(具体单体公园的建设) [1 ] ,同时,公园开放性所涉及到的内容,至少包括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与城市文化的对应。2. 1. 3 多元城市空间的利用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停车场、水道、市场等) ,通过规划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人们今后努力的方向。2. 2 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发掘、运用和表达2. 2. 1 传统文化要素的保留、挖掘及再现公园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的承载形式上,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设计具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形式的保留及再现不要仅仅局限于整体风格及具体材料方面,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真正的文化内涵,可以使用现代的一些布置手段,利用具有现代感材料的处理方式,借助园林要素的形式或符号,在设计中选用“只言片语”的传统形式汇插到现代园林中[2 ] 。2. 2. 2 文脉的表达和场所精神的体现衡量一个城市园林文化品位的高低,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是文脉。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而文脉和场所精神的表达正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建筑或其他符号性的东西所承载。在新建城市公园过程中,要对场地元素辩证的分析,使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元素能够表留下来,使文脉能够充分表达,彰显场所精神。2. 3 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2. 3. 1 城市公园的生态化城市公园正从“咫尺园林”的微观尺度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的宏观尺度发展。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城市公园的一个重要作用。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落和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手法,景区中的主要景观建筑要与大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不能把城市公园仅仅当作一处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3 ] 。如朝阳公园,大面积的绿地和合理的植物群落,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起到很大作用。2. 3. 2 设计中体现人性化城市公园作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的可达性(可接近性、大众性) ,可亲近和可参与的景观要素的创造,营造多样化的活动领域,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同时,在公园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体现对多数人的服务,如公共厕所的人性化设计、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等,从细节中体现对人的关怀。2. 3. 3 公园主题多样性公园要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公园的个性。公园设计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特点,创造不同的主题。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以雕塑为主题,展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成为其特色;菖蒲河公园以水为主,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设置雕塑小品,烘托气氛,画龙点睛,公园的夜景照明,突出红墙、河道和植物倒影,使人耳目一新;而明城墙遗址公园则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通过城墙、角楼展现沧桑之美。2. 4 多元设计思想的冲突与融合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心理特征乃至使用方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思想。当前的城市公园建设理念正走上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并存的道路,多元化园林创作趋势将不可避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元素(并且社会也比以往更宽容地容纳各类思潮和各种尝试) 的引入,对于设计者来说应该是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和更能发挥的设计环境。虽然两者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和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对接会有些摩擦甚至冲突,但不同的设计理念将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示在设计的舞台上。2. 5 建设、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2. 5. 1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 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引入公众的参与机制,听取公众意见。公众参与的结果能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和谐,使公园建设的盲目性消失。这一过程最为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即在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方面,仅仅依赖于政府部门,是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的。它还可能限制了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的资源和创造性,也限制了公园绿地所能带给社区居民的兴趣与主人翁责任感。在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的合作,会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2. 5. 2 建设过程市场机制的引入我国目前开放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政府投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趋向政府与商家、企业公私合作的多种投资形式。政府管理机构要重点实施政策引导、宏观监控和依法有效保护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的经营与管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使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共同运作。在开发管理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园和开放空间的使用与商业、服务业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新的趋势。北京朝阳公园就是采用委托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经营管理,采纳多方投资合作与管理的例子。2. 5. 3 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公园管理上,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扩展,城市公园建设逐渐摒弃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模式,以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相融合,满足大众化公共性的使用要求。建成后的养护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单位和个人“认养”绿地,捐赠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义务植树等;2) 实行招标管理,达到降低养护成木、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3) 与街道联建管理,鼓励社区参与建立综合管理的新模式,利用社区工作优势与绿地管理具有互补性的特点,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公园的管理中来实现公众与政府的互动管理。另外对部分居民区的城市公园,可探索实行属地化管理。2. 6 城市公园成为城市旅游新的增长点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许多知名的大型综合公园以其独特的品位率先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可以预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旅游对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因素如下:1)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凝聚和积淀了我国数千年悠久的园林艺术文化,融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2) 公园丰富的游览内容;3) 城市公园是生态绿地的主要载体,雅静的环境使其在城市景观中成为独具魅力的亮点;4) 良好的区位也是城市公园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所以说,“城市中心商业区和门户区的城市公园具有较强的旅游功能”。3 结语城市公园设计改变了以往“轴线+ 景区+ 绿地+ 山水+ 园林建筑”的传统造园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已不是绿荫下的亭台。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实面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的、人文的、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正在设计舞台上尽情的展示着各自的风采,显示着当前规划设计领域中的平等、开放和包容。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真正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是历史赋予人们的责任和使命。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写,不会写的宝子们赶紧来看~

1、从中文文献中总结中文文献一般都有国内外研究现状或文献综述,多看几篇,把其中那些常见的、意义重大的、学术大牛研究的、以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内容综合整理出来。

从中文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寻找外文文献中文文献的参考文献中都 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找到之后在知网或其他论文网站搜索下载,浏览时重点查看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这几个部分,基本都能在摘要和引言中找到。这种方法需要借助翻译软件—— CNKI 翻译助手与其他翻译软件相比,它对专业名词的翻译更加准确,可以通过选中知网页面上的外文内容,点击 CNKI 在线翻译,直接跳转翻译页面。

2、查找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述类文献和开题报告、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都需要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但综述类文献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文献众多,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并有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如果能找到几篇研究领域内的综述类文献,那不管是写国内研究现状还是国外研究现状都会非常方便书写。

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 jz...2014年9月1日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森林公园规划”,其中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的载体,承载着森林公园的诸如休闲、游憩、观光等功能,同时又是其旅游效应、生态效应...豆丁网森林公园专题研究报告 - 百度文库4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09日1. 森林公园基本概述 (一) 概念 在国际上,森林公园的名称多种多样。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为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 森林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 (一) 国内外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状况 1. 国外森林公园发展状况 世界上森林公园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很多国家在长期的保护3. 案例 (一) 国外案例 1.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1872年经美国国会批准,在怀俄明州方圆898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度文库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高校教师答疑 - 问一问在线2388位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已服务超亿人5分钟内回复Hi,为您实时解答教育类升学、学科答疑等问题,与高校名师、专家1对1在线沟通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马上提问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104人正在咨询林业方面的论文147人正在咨询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问一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的研究论文 - 豆丁网2020年5月18日论文《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研 摘要实习期间发现某国家森林公园存在规划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规划...豆丁网大家还在搜林业方面的论文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园林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毕业论文森林公园设计理念森林公园作用和意义森林公园的特征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现状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 -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百度文库16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4日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的这一论文。 2. 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百度文库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范文) - 豆丁网2021年3月15日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生态建设,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生态效益结合之后,我国就...豆丁网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百度文库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研究探讨为与 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提高旅游品位及内涵意义重大。 ? 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研究 【关键词】 1 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的基本概述 森林关乎...阅读0次共1页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分析报告阅读0次共12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阅读0次共19页森林公园的地位研究论文阅读0次共5页百度文库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论文范文) - 豆丁网7页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22日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文档信息主题:关于“论文”中“论文指导戒论文设计

武汉中山公园景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表述:武汉中山公园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它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地处闹市中心,面积公顷,其中水面7万多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既现在的武汉中山公园。公园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每年接待游人500多万人次二:调查分析1. 地理环境(1)武汉地属中原地带,位于长江中游地带,全省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部为江汉平原;全省多湖泊,有“千湖之省”的美称。中山公园位于武汉汉口,也就是长江以北.(2)其总体地形是四周偏低,中间地带地势较高,四面环湖,一小岛独立其湖中,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景色怡人.(3)地理作用分析:该地段处于武汉市的中心地段,城市中心,是武汉市标志性地段,。中山公园一方面从城市尺度角度分发,实现宏伟、庄严的城市标志空间所应有的尺度、气氛;另一方面从人本主义出发,体现对人的尊重,具体而言要从个体的人的需要角度出发,支持宜人尺度创造及多元化活动的产生,突出其公共性和地方特色的一面。2. 气候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炎冬寒3.水环境四面环湖,水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4.生态环境A.静态植被+绿化公园绿地率非常之高,达到了91% 。古树名木140株,这里培育的雪松、水杉、落羽松等树木有百多种,一万七千多株.全园还有有花卉160多种,共万余盆,其中菊花佳品最多,年产万余盆,使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爽。B.动态生物公园内的动物园里饲养着大、小熊猫、小白熊、金丝猴等60多万种珍禽异兽。5.公园构造和人文环境(1) 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园内有湖心亭、深秀亭、回瞰阁、落虹桥、步桥、游泳池、人民会场、儿童运动场。图书阅览室、梅花园、动物园、岩石园等。(2)人文:前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绿色广场、观鱼池、鸽子坪、大型喷泉则衬托“受降堂”的历史地位和警示作用;后区以游乐设施为主,较宽阔,辟有草坪、梅山、岩园、楼山等小区,并设有“三峡屏”、“啜茗轩”、“霁雪楼”等景观及西游记宫、水上世界等,而且近年新增了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诚、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中山公园接纳各地戏剧、杂技、马戏、说书、民间文艺等文化团体演出;新建的儿童游乐中心,已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少年儿童。每年来中山公园的游客达千万人次。6.道路:中山公园的地段的交通便利,共有38条公交线路经过此地,1、2、、42、505、508、519、524、548、549、553、557、561、574、703、705、714。。。。等等~三.总结作为公园,它起着调节区域性小气候、维系炭氧动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同时,它又为市民提供整洁、幽静、舒适、美丽的游息场所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寓教育于参观游览艺术享受中,形成红花草绿、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内容丰富的景观来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水平的教化功用。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报告撰写时间:

文化公园研究论文

哈哈。论文我没有。毕业设计我倒是有

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 jz...2014年9月1日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森林公园规划”,其中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的载体,承载着森林公园的诸如休闲、游憩、观光等功能,同时又是其旅游效应、生态效应...豆丁网森林公园专题研究报告 - 百度文库4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09日1. 森林公园基本概述 (一) 概念 在国际上,森林公园的名称多种多样。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为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 森林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 (一) 国内外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状况 1. 国外森林公园发展状况 世界上森林公园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很多国家在长期的保护3. 案例 (一) 国外案例 1.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1872年经美国国会批准,在怀俄明州方圆898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度文库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高校教师答疑 - 问一问在线2388位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已服务超亿人5分钟内回复Hi,为您实时解答教育类升学、学科答疑等问题,与高校名师、专家1对1在线沟通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马上提问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104人正在咨询林业方面的论文147人正在咨询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问一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的研究论文 - 豆丁网2020年5月18日论文《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研 摘要实习期间发现某国家森林公园存在规划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规划...豆丁网大家还在搜林业方面的论文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园林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毕业论文森林公园设计理念森林公园作用和意义森林公园的特征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现状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 -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百度文库16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4日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的这一论文。 2. 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百度文库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范文) - 豆丁网2021年3月15日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生态建设,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生态效益结合之后,我国就...豆丁网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百度文库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研究探讨为与 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提高旅游品位及内涵意义重大。 ? 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研究 【关键词】 1 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的基本概述 森林关乎...阅读0次共1页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分析报告阅读0次共12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阅读0次共19页森林公园的地位研究论文阅读0次共5页百度文库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论文范文) - 豆丁网7页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22日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文档信息主题:关于“论文”中“论文指导戒论文设计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们,这边给你, 写,帮忙的,

国内外主题公园论文

河南清明上河园建筑赏析可以说说具体的写作要求么?

目 录CONTENTS引言………………………………………………Ⅰ第一部分 定义及投资特性分析第一章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第一节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1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3一、综合性 3二、关联性 3三、敏感性 4四、季节性 4第三节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一、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二、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6三、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6第四节 行业的投资特性分析 8一、我国旅游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8二、旅游行业前景看好 9三、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10四、旅游业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 12第二章 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 15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5第二节 GDP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第三节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19第四节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26一、古人类遗址 26二、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26三、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27四、宗教旅游资源 29五、陵墓旅游资源 34六、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36七、民族习俗资源 36第五节 中国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7一、多样性 37二、丰厚性 38三、古老性 38四、奇特性 39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三章 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40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现状 40一、国际旅游业状况 40二、2001年世界旅游业整体规模状况 42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4四、世界旅游业的变化趋势 45第二节 事件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46第三节 世界主要旅游地区市场分析 47一、法国 47二、西班牙 50三、美国 51四、英国 52五、意大利 54六、德国 54七、澳大利亚 55八、澳门 59九、香港 61第四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66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66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链组成分析 103一、产业概况 103二、国内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 111三、国内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140四、旅游交通业 154五、旅游餐饮业 161六、旅游商贸业 164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前景分析 168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68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176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差别分析 178一、我国旅行社同外国旅行社相比差距明显 179二、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180三、与国际比较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差距 184第五章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第一节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一、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186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0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7四、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现状评价 198第二节 2002年各地旅游接待情况 199一、华东旅游区 199二、华北旅游区 201三、中原旅游区 203四、中南旅游区 204五、西南旅游区 205六、华南旅游区 207七、东北旅游区 207八、青藏旅游区 209九、北疆旅游区 210十、西北旅游区 210第三节 各地旅游接待情况比较分析 211一、各地区旅游业呈不同的发展阶段 211二、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影响较明显 211三、各地区国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 212第六章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14第一节 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214一、2001年全国接待总量及历年的增长变化情况 214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6三、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8第二节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20一、入境旅游客源资源市场情况 220二、入境旅游者在华花费及构成情况 224三、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 225四、入境旅游者来华次数 226五、入境旅游者流向 227六、入境过夜旅游者行程 228七、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住宿的设施选择 229八、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九、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231十、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2十一、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33十二、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233第三节 日本旅华市场及其开发策略 234一、日本海外旅游市场格局 234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变化 235三、日本旅华市场的近期前景及开发策略 235第四节 韩国旅华市场分析 237一、韩国旅华市场现状及特点 237二、旅华市场的促进与制约 238三、旅华市场趋势与展望 239第五节 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40一、台湾客源市场的特征 240二、台湾客源市场的基本走向和旅游产品开发 242第六节 入境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 246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6二、现阶段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7三、入境旅游市场趋势与展望 249第七章 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250第一节 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一、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二、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5三、出境旅游主要方式 255四、出境旅游目的地概况 256五、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 259第八章 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260第一节 假日旅游基本情况 260一、2002年春节旅游市场 260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0三、200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1第二节 2002年“五一”旅游市场分析 262一、2002年“五一”黄金周著名旅游景区接待情况分析 262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分析 263第三节 假日旅游的满意度调查 265一、过去一年人们大多外出旅游过 265二、旅游多选在节假日和休假日 265三、风光、费用、交通等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 266四、名气、收费和景点安排是消费者旅游选择旅行社的主要条件 267五、旅行社报价悬殊使消费者心有不满 267第四节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及发展对策 268一、2002年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268二、假日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71三、假日旅游发展对策 271第九章 国内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分析 273第一节 西南市场(四川、贵州等) 273第二节 华东市场(江浙水乡、苏杭等) 275第三节 东北市场 279第四节 华南市场(珠三角) 281第五节 华北市场(山东、北京等) 283第六节 国内典型旅游景点分析 286一、历史文化类 286二、杭州未来世界 288三、海滨旅游区 289四、深圳微缩景区--锦绣中华 294五、丰都鬼文化主题乐园 296六、自然风景游览区 297第十章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 299第一节 世界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299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299二、世界主题公园的产生及发展 299三、世界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303四、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10第二节 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317一、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 317二、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319三、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存在问题 321四、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前景分析 323第三节 我国典型主题公园比较 325一、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325二、苏州乐园竞争取胜之道 325三、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 330四、主题公园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333第四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问题 338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9二、主题公园经营成败的要素 339第五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营销策略 340一、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340二、准确的细分市场 341三、独特的主题创意 341四、品牌的快速渗透 343五、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 343六、灵活定价 344第六节 旅游项目投资方向建议 344一、准确的主题选择 344二、恰当的园址选择 345三、主题公园选址实例分析 347第十一章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分析 349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 349一、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 349二、生活方式变动拉动旅游消费 351三、国家城市化水平决定旅游消费潜量的形成和释放 354第二节 申奥成功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7第三节 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9一、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9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365第三部分 中国旅游市场的行业格局分析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67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68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战略 373第三节 中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分析 376一、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376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机遇和挑战 377第十三章 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380第一节 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 380第二节 部分重点旅游地区(城市)竞争策略分析 381一、深圳150亿打造旅游名城 381二、上海打造三个旅游圈 383三、北京市国内旅游的市场战略 384第三节 旅游类上市公司分析 388一、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388二、国内外典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94第十四章 WTO对我国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 401第一节 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旅游市场的承诺 401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新动向 404一、由国内的局部竞争向全方位、国际化方面转移 403二、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为集团化的企业团体竞争 403三、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品牌的竞争 404四、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竞争 405五、旅游市场竞争将更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的高层竞争 406六、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 406第四部分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第十五章 旅游产业大趋势 408第一节 旅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408一、欧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408二、在线旅游市场调查 410三、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 412四、市场竞争和WTO的挑战 414五、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 415六、建设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415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17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机遇 419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419二、西部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422第三节 国内旅游市场暗涌并购风潮 426一、美国小旅行社卷入兼并风潮 426二、旅行社业内并购不断升级 427三、酒店业境外资本群雄逐鹿 428四、景区资源民营资本大举进入 430第四节 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432第十六章 旅游产业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34第一节 旅游市场细分 434一、中国旅游业缺乏市场细分 434二、市场细分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5三、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也要求市场细分 436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437一、观光型旅游者 437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438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438四、文化教育型旅游者 439五、宗教型旅游者 439六、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 440七、购物型旅游者 440八、商务/公务型旅游者 441九、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442第三节 第四代旅游与民族文化 442一、第四代旅游的产生 442二、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444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446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447第四节 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 448一、 旅游地过度利用和拥挤常态,究竟是旅游业走向成功吉兆,还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开始? 449二、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三、确定旅游容量的障碍 452第五节 典型分析 454一、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二、广州特色农庄 457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1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摘要) 460附录2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462附录3 重点旅游景点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附录4 2001年度全国国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5附录5 2001年度全国国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8附录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71附录7 中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472附录8 2002年国家AAAA级景区(点) 473附录9 中国五星级酒店名单 477附录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旅游局 478图表目录表1-1 1993-200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6图1-1 1993-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趋势图 7表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逐年增长情况一览表 7图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逐年总收入一览 8表3-1 1990-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0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游者到达的区域和人数一览表 43表3-3 世界旅游胜地国家旅游者人数前5名一览 44表3-4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44图3-1 2020世界各地区旅游人数占潜在旅游总人数比例预测 45图3-2 “”后4个月世界各地区出境人数与2000年同期比较 47图3-3 1999-2001年法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示意图 50图3-4 1998年国内外游客在英国境内的花费情况示意图 53表3-5 1995-2001年英国旅华人数一览表 54图3-5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结构图 56图3-6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56图3-7 2001年韩国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数变化情况 64表4-1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 67表4-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103图4-1 我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分配结构图 105表4-3 2000年旅游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与行业收益的比较 105图4-2 2000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结构 106表4-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106图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况 108表4-5 2001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统计表 108表4-6 1990-200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109图4-4 1990-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绩趋势图 110图4-5 2001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分布 111图4-6 2001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图4-7 2000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表4-7 2001年全国三个市场的接待总量与旅行社接待数量 114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个子市场业绩比较 114表4-9 2001年我国旅行社前十强地区分布 115图4-8 2001年国内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效益比较 116表4-10 2001年我国旅行社双百强地区分布 117表4-11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座数的增长情况 140表4-12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客房、床位增长 141图4-10 不同地区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5图4-12 不同档次酒店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147图4-13 不同规模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8图4-14 1996-2000年中国涉外饭店行业利润走势图 151表4-13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全国比重 159表4-14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159表4-15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地区分布 160图4-15 中国饭店业高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1图4-16 中国饭店业中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2表4-17 2000年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与人均占有固定资产 174表5-1 2001年华东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1表5-2 2001年华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3表5-3 2001年中原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4表5-4 2001年中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5表5-5 2001年西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6表5-6 2001年华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8图5-2 2001年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比较 212图5-3 2001年各旅游区入境人数情况 212图5-4 2001年各旅游区国际旅游收入情况 213表6-1 1978-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4表6-2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 215表6-3 2001年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216表6-4 2001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7表6-5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218图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游业主要客源国情况 220表6-6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 221图6-2 2001年入境旅游者类型 221图6-3 2001年入境旅游者年龄结构 221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 222表6-8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地区分) 222图6-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洲际客源情况 223表6-9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国籍分) 223图6-5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224图6-6 主要客源市场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天消费 224图6-7 主要客源市场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 225图6-8 入境游客在华停留时间 226图6-9 入境游客游览我国城市数目情况 228图6-10 入境过夜游客在华住宿设施的选择情况 229图6-11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图6-12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3图6-13 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单位(%) 233图6-14 台湾赴大陆游客占入境总数的比重趋势图 242表6-10 “五五”~“十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位次 248表7-1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2 1998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3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5表7-4 1995~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方式统计 256表7-5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人数 257表7-6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统计 258表7-7 1982~1996年中国出境旅游外汇支出 259图8-1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接待情况 262图8-2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门票收入 262表8-1 25个城市、85个景区(点)黄金周接待、收入情况汇总表 263表8-2 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 265图8-3 2001年大众外出旅游频率 265图8-4 旅游时间选择 265图8-5 旅游者考虑要素 266图8-6 旅游者选择旅行社时要考虑要素 267图8-7 旅游者对旅行社报价的评价 268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黄金周规模比较 268表10-1 欧洲、美国、日本主题公园的比较(1990) 305表10-2 日本环球影城入场券种类与价格 316表10-3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 319表10-4 三家主题公园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比较 333表10-5 三家企业股东背景比较 334表10-6 三家企业异同点比较 338表10-7 三家企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338表11-1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入境旅游影响预测 358图11-1 奥运会对入境旅游业影响呈现“马鞍形” 358表14-1 加入WTO旅游业承诺文件要点 402图15-1 被调查者是否接收过网上旅游 410图15-2 选择网上旅游服务最主要的原因 411图15-3 被调查者未来用于旅游的费用 411表15-2 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种类 413

〔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关键词〕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规划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九十年代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又如秋风扫落叶般飘零的主题公园让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短暂,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对旅游开发的巨大威胁。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较迟,但与国外的研究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不过一般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应该说明的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为了使分析更加清晰、问题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这里从分析旅游区的生命周期入手。当然一般而言旅游区是旅游地的核心,旅游区的生命周期规律基本可以准确反映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规律。一、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最早是由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但目前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R..提出的。〔1〕(一)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退或复苏期。如图1所示。1、探索期: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2、参与期: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行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3、发展期: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口碑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4、稳定期: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会产生反感和不满意。5、停滞期:在这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在游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6、衰落或复苏期:在衰落期,旅游地市场衰落,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旅游业的衰落,房地产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逐渐被其它设施取代,更多的旅游设施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这个阶段本地雇员和居民能以相当低的价格购买旅游设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宾馆可能变为公寓、疗养院或退休住宅。最终,原来的旅游地可能变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或完全失去旅游功能。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进入复苏期,要进入复苏期,旅游地吸引力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但如果相邻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也如法炮制,这种效果就会降低。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重建市场。游客量停滞期 复苏期接待容量饱和域 稳定期 衰退期发展期探索期 参与期时间图1 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二)其它学者的研究〔3〕Gray 认为旅游地的位置、产品多样性和规划的有效性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也有重要的影响。Cooper和Jackson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也依赖于经营者的决策和旅游地的环境因素。Benedetto和Bojanic用对数函数建立游客人数模型证实政策和环境因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有明确的影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以保继刚教授研究较深,对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基本认可Butler的理论。国内学者杨森林则提出反对看法,认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缺乏有力的事实证据。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水库理论Butler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供方即旅游产品方面去分析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其它学者则从旅游地的区位、环境、政策以及规划和经营决策等方面分析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整体而言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产生机制未进行深入的剖析。因为对旅游地而言,尽管环境、社会、经济、经营决策、规划等因素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质因素。随着政府、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得以缓和甚至解决。另一方面旅游地吸引力的下降、尤其是大幅度下降(如后文所介绍的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也不是一种必然,世界级的旅游区不必说,如美国黄石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埃及金字塔,国内的长城、故宫、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很难想象它们的吸引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显著的下降,国际旅游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国内旅游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甚至一些区域性的旅游区也是如此,如上海城隍庙、绍兴鲁迅故居等,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力显著下降。笔者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由旅游地本身及其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的。更明确地说是由旅游产品和市场变化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旅游产品方面主要体现在产品吸引力的强弱变化。而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镜子,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变化最终以其市场变化体现出来,所以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应该从旅游市场入手进行分析。笔者经过分析认为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生产消费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形成旅游市场具有与有形产品市场完全不同的特点。为此提出“水库理论”,即将旅游客源市场类比为一个动态的水库,以此解构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一) 基本概念: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1、水库——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水库是一个动态的水库,对应动态的市场。2、水库原始水容量——原始市场规模,即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时的潜在市场规模。原始市场规模的大小是由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旅游区价格门槛等因素决定的。3、上游水流——客源市场增速,即单位时间内由于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重游者、品牌形象的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客源市场规模的变化量。4、出水量——游客接待量,即单位时间内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旅游区游客接待量是由旅游区的原始市场规模决定的,但受旅游区的价格、促销力度、市场距离影响也非常明显。5、剩余水库容量——剩余市场规模,即衰退期,当游客量下降到维持旅游区经营的门槛游客量时的客源市场规模。它是由旅游区的门槛游客量决定的,而门槛游客量又是由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主要是门票价格等)决定的。表1 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表序号 水库理论概念 对应的旅游区市场概念 构成或影响因素1 水库 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2 水库原始水容量 原始市场规模 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价格3 上游水流 客源市场增速 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者的增加、重游率、品牌形象的变化4 出水量 游客接待量 原始市场规模、价格、广告等促销手段、市场距离5 剩余水库容量 剩余市场规模 门槛游客量(即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进水口出水口图2 “水库理论”示意图(二) “水库”的运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1、探索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渗水,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微不足道。对旅游区市场而言该旅游区还没有知名度,对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只有零散的游客光顾,旅游接待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国内新开发的旅游区而言,探索期是没有研究价值的,因为这阶段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还没有介入旅游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对投资的回报也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如果从规划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后面五个阶段。2、参与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细小的水流流出,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很小,水库水位仍在升高。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始介入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3、发展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完整的出水通道,出水量在不断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已很明显,且影响正在逐渐增大。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迅速增大。对旅游区而言,原有的自然面貌已经明显改变,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逐渐成型。在旅游经营方面,各项管理制度已逐渐形成,广告等促销手段已大量实施,旅游区效益不断提高。4、稳定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增加速度已逐渐下降,但出水量仍在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的影响已很明显,水库出水量超过上游水流,水库水位开始明显下降。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开始减弱,原始市场规模降低,游客接待量超过客源市场增速,游客接待量仍在增长,同时客源市场增速也在提高。对旅游区而言,旅游设施已经完善,旅游产品已经成型。5、停滞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已达到最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最大,水面面积缩小,水位继续大幅度下降,水库原始水容量已有明显的减少,但上游进水量有一定的增长。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已到强弩之末,游客接待量明显超过客源市场增速,达到最大值。对旅游区而言,设施已显陈旧,服务质量下降,但旅游效益最高。一些国际级或其它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旅游区将长期停留在本期,而不会进入衰退期。6、衰退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库存水量已消耗殆尽,水面面积最小、水位最低,出水量接近上游水流。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的知名度很高,但美誉度下降,原始市场规模几乎消耗殆尽。游客接待量逐渐下降到旅游区维持经营水平的门槛接待量,主要靠重游游客、经济发展和自然人口更替带来的新增群体。旅游区效益逐渐降低直至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接待设施大量空置。复苏期:旅游区要进入复苏期,必须在产品吸引力方面有根本的改变。这就相当于形成一个新的水库,接入新的水源,可见这有多困难。(三)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旅游规划,这里尽可能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来揭示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区生命周期 Tl=(V-Vn+Vc*Tl)/Vg (1)由(1)式推导出:Tl=((V-Vn)/(Vg-Vc) (2)Vg=(V-Vn)/Tl+Vc (3)原始市场规模(水库原始水容量)V,剩余市场规模(剩余水库容量)Vn ,平均客源市场增速(上游水流)Vc,游客接待量(出水量)Vg ,旅游区生命周期Tl(为提高模型的规划指导价值,简化算式,在这里出水量Vg 取旅游区维持正常经营所要求的门槛游客量值)。由(2)式可以看出:1、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V正相关。而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又受多项因素影响。根据的引力模型:Tij=G(PiAj/Dijb) (4)Tij为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游客量的某种度量,在这里可以作为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Pi为旅游客源地i人口规模与财富的量度,Aj为旅游目的地j吸引力或旅游容量的某种度量,Dij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G与b为系数〔4〕。由此可见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客源地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强度正相关,与旅游客源地的距离负相关。2、旅游区生命周期与(Vg-Vc)即客源市场增速与旅游区游客接待量之差呈负相关。即两者之差越小旅游区生命周期越长,当两者相等,则旅游区生命周期趋于无限长。(四)案例分析1、自然风光旅游区:以黄山为例黄山对国人一点也不陌生,从笔者掌握的黄山近几年的接待情况看,与“水库理论”非常吻合。见表1表1 黄山近几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1年接待人次 增长率(%) 7.4 27.2 -7.1 18.9 -1。5 14.6总增长率 70.4平均增长率 9.3(数据来源于黄山市黄山区旅游局)从上表可以看出,已发展数十年的黄山仍处于旅游区的发展期末期和稳定期的初期,而且可以预见,黄山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速度将下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因为从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看,与国内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非常接近,从绝对值看,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国际级的旅游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可以基本肯定,黄山的年接待人次与客源市场增速相近,即(Vg-Vc)接近于零,一般而言黄山的生命周期不会进入衰落期,将永葆青春,除非人类的审美习惯发生根本改变。2、人文旅游区人文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符合“水库理论”,其中以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现象最为明显,这里以深圳锦绣中华、杭州宋城为例来进行分析。◆深圳锦绣中华表2 锦绣中华1990-1995年游客量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游客量 323.73 291.58 314.57 274.99 159.89 122.34增长率(%) -9。9 7.9 -12。6 -41。9 -23.5 -62.2(数据引自保继刚教授的论文《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5〕据世界之窗的抽样调查,深圳华侨城的游客构成中,国内游客约占九成,其中以本省为主,本省以珠江三角洲为主。国内游客中广东占%,湖南%,湖北%,北京%,其它省市区%。可见华侨城(含锦绣中华旅游区)的市场属区域性市场。〔6〕由此可见,锦绣中华的商圈并不是很大,与黄山、故宫、长城等不可相提并论,由于强力促销,开业初期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年接待游客量大大超过市场的增长速度,原始市场规模被迅速消耗,所以年接待量迅速下降,所以锦绣中华的生命周期较短。但另一方面由于主题公园投入大,经营成本高(促销费用尤为突出),所以景区运营的门槛接待量较高,这又要求经营者必须强力促销,这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矛盾,也是主题公园生命周期普遍不长的主要原因。当然,新景区的竞争和产品吸引力的降低也是锦绣中华生命周期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不是主题公园的宿命。美国本土的迪斯尼历数十年而不倒就说明主题公园并非都是短命的。关键是如何缓和其矛盾,即一方面尽量增强主题公园的吸引力、提高其知名度,同时又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降低运营成本。迪斯尼尽管投资很大、运营成本也很高,但它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区,而且定期更新项目、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使原始市场规模V足够大、客源市场增速与游客接待量非常接近,这样也能永葆青春。◆杭州宋城表3 杭州宋城1997-2003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3年接待人次 167 131 156 149 152 148 113增长率(%) - (数据来源于杭州市旅委)杭州宋城是杭州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以宋文化为主题,1997年开业。从上表可见,除1998年特大自然灾害、2003年非典影响导致较大幅度的游客量下降,宋城并未象国内其它主题公园一样开业以后游客量迅速而持续下滑,而是基本保持在150万左右浮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宋城已被纳入西湖一日游旅游线,已成为杭州这个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组成部分,它的客源市场就是杭州旅游的客源市场,这就等于小水库接入了上游一个更大的水库,上游水流有了充分的保障。自然宋城的生命周期将主要由杭州的旅游生命周期所决定,随杭州的旅游市场而变化。这是把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产生机制归结于产品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而“水库理论”可以充分解释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对旅游区生命周期没有影响,而是产品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在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另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杭州未来世界的接待情况就与国内其它主题公园相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产品方面。因为宋城是以宋文化为主题,杭州曾是南宋国都,在杭州建设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吻合杭州的地方文脉,是对杭州地方文化的挖掘,能形成较强的个性。而杭州未来世界却是个四不象,既有大量西洋建筑,又有许多史前动物,还有各式现代娱乐,文不对题,与杭州文脉毫无关系,对游客吸引力远不如宋城。同属宋城集团公司开发的杭州乐园走的是与未来世界相同的路,经营情况也只能是与未来世界相近。三、“水库理论”在旅游区规划中的运用针对“水库理论”所揭示的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区开发与规划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缓和旅游投资中存在的矛盾,延长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一)科学选址从(4)式可见,旅游区市场规模与市场距离呈负相关,而且与客源市场的人口、经济水平等呈正相关,同时其它旅游区的竞争也会分流客源,所以对于以资源为依托,以规模资金为主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应足够重视选址的重要性。主题公园尤其如此,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型主题公园应尽可能选址在大城市附近或者在著名旅游目的地内。同时要求直接或间接竞争的旅游区要少。杭州乐园的重大失误就是选址失误。杭州乐园当初定位的市场是长三角市场,但是在长三角范围内与杭州乐园性质相近的旅游区已经有苏州乐园、上海锦江乐园等,显然上海、苏州及其以北的长三角市场已经被分割,杭州乐园最多只能抢占浙江省内市场,另一方面如果想依托杭州这一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则杭州乐园的选题明显错误,它的西洋文化和娱乐主题与杭州文脉关联度低,不能体现杭州的文化特质,而且杭州范围内旅游区数量已经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杭州乐园的失败并非偶然。(二)规模控制在旅游规划中都非常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市场的规模,以市场规模来决定旅游区的投资规模,并要求两者互动。大型主题公园失败多、成功少,短命多、长命少,就因为只考虑旅游区吸引力的营造,忽视规模控制。诚然,投资规模与旅游区的吸引力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旅游区投资越大,运营成本越高,维持经营要求的最低游客量也相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衰减原理,要拉动远距离市场难度很大,即主题公园等以规模资金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必须充分考虑吸引力半径、考虑客源市场的规模,在增强吸引力与降低投资规模两方面寻求最佳均衡点,提高投资资金的边际效用,求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三)强调吸引力:从式(2)、(4)可知,旅游区吸引力是影响旅游区市场规模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旅游区吸引力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主题恰当、特色强烈、内容丰富主题决定了旅游区的方向,所以在主题选择上应强调主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足够的开发空间,而且这种文化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主题应尽可能与地方文脉有很强的关联度。特色是旅游的生命,这一点已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特色是重要的,但如何营造特色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题的选择新颖,一个是手法创新。两者必取其一。表现手法老套、陈旧是目前规划界最严重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自然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也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关键是丰富的内容要与主题相吻合,内容丰富但又非常杂乱的旅游区是没有吸引力的。2、对文化的揭示要深刻人造旅游区的开发说到底是对文化的开发,那么对文化的揭示深度直接影响旅游区吸引力的强度和吸引力的衰减速度。这也是应该引起规划人足够重视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是旅游规划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将严重威胁旅游区的生存,同时也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四)市场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区开业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进行强力促销、迅速炒热市场,这是旅游区营销普遍采用的策略。所以旅游区开业初期往往车水马龙、顾客盈门,但随时间的推移迅速衰落,呈现大起大落、暴饮暴食的现象,国内主题公园大抵如此。学术界往往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于主题公园产品吸引力的迅速衰弱。当然产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缺乏对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意识是其根本的原因。量入为出,控制促销,但又能充分拉动市场、炒热市场,保证旅游区的正常运营和较高的投资回报,这才是理性、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五)提高二次消费,提高人均消费额丰富旅游区内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等主动消费的比重,降低门票等被动消费的比重,科学合理提高人均消费额是旅游区规划和经营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也是市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但提高主动消费比重不能靠提高物价,而是靠增强其消费的吸引力,高物价是以牺牲旅游区的品牌形象为代价的,绝非长久之计。(六)提高重游率这一点早已为业界所重视,但是除了常规手法外,针对近距离市场主推休闲度假产品,针对远距离市场主推观光产品应该成为旅游区规划的一项重要技术。(七)科学定价市场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正相关,但经济水平又与旅游区的门票价格负相关。所以旅游区门票定价要科学、慎重。理论上最佳选择是开业初期采用高价策略,进入稳定期后适当降价。但是降价对旅游区的品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旅游区游客量迅速下降,对停滞期、衰落期的旅游区有火上加油的作用,要非常慎重。四、结语由于国内旅游统计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有些数据还是企业的机密,各旅游区的相关资料收集难度很大,所以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不是特别充分,有些数据甚至颇为陈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窥探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缺乏,旅游区生命周期与各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也还非常粗糙,需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参考文献〕〔1〕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2〕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3〕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4〕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133-136。〔5〕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6〕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建筑师,1996a,(70)。

水稻公园农耕文化研究论文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其栽培是关乎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水稻栽培技术的好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水稻的栽培技术比较差,那么稻米的品质也将严重下降。文章对水稻的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针对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提升水稻稻米品质来优化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稻米品质;影响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于生活主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水稻稻米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稻米品质的提升有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想将稻米品质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体系,采用集成栽培技术,从根源上提升水稻稻米质量。

1在水稻栽培中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

肥料

稻米的品质表现是水稻基因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品质表现除了与自身基因的特性有关,还与其它外在技术息息相关,这些外在技术就是人为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环节中,水稻本身的整精米率与蛋白质都容易受到外在技术施工的影响。例如,以氮肥为例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发现,随着施工中的施氮量增加,使得水稻中二者含量也增加,而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度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现不一,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对氮素的含量反应不敏感。稻米中的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都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1]。

栽插密度

水稻的不同栽植密度对稻米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实际栽植环节中,栽植密度比较小,水稻产量将会降低,反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大密度的栽植,也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插秧过密的情况下,水稻的株行距比较小,整精米率下降,进而使得稻米的品质大幅下降[2]。

病虫害

病虫害对于稻米的质量危害较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关乎水稻的生长以及水稻稻米品质的另一关键所在,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中,容易被不同的病虫害所破坏。在北方水稻栽植中,影响水稻生长主要病虫害分别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二化螟虫,将这些病虫害简称为“三病一虫”。

灌溉方式与灌溉水质

灌溉方式的不同以及灌溉水质的好坏也决定着稻米的品质。首先,水质污浊,稻米的生长质量将会较差,并且营养成分较低。在实际的水稻灌溉中,不同的灌溉方式针对不同时期的水稻,如果灌溉方式选择不恰当将会对稻米的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2提升稻米品质的技术措施

合理施肥

水稻品质的提升需要从水稻的施肥上进行分析,其中农家有机肥能够提供水稻生长期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经过施肥环节中的肥料分解与发酵,将有机物中的`营养物质有效吸收。合理的肥料选择以及有规律的施肥时间,是提升稻米品质的关键所在。在对水稻施肥的环节中,能够促进水稻生长主要肥料元素有:氮、磷、钾、硅。但是这些元素对水稻稻米质量产生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氮肥中的N,合理的氮肥施加,一方面能够对稻米外观的品质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升其内在品质。不同含量的氮肥对稻米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氮肥一次性施肥,虽然能够提升直链淀粉含量,但却降低蛋白质含量;分期施氮肥,不仅能够提升稻米中蛋白质含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垩白度[3]。

合理稀植

在进行起秧之前需要将苗床透水,并保证秧苗多带泥土,并且少断根,并坚持随起随运随插秧的原则。对水稻进行合理稀植,主要可以实现的方式有浅插、宽行、窄株等方式。在秧苗良好情况下,或者在插秧时间比较早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稀植,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从而提升稻米品质,但是当秧苗的生长素质比较差以及插秧比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密植。

三病一虫防治

对于三病一虫的防治是提升稻米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的栽植环节中,首先需要选取抗病虫害比较强的品种,在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化学药剂防治下,科学选择农药,做好病虫测报,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量,从而提升稻米品质。其次,选择良好的栽植环境,尽量保证环境是一种无污染环境,从插秧、秧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同时该环节也是降低水稻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之一。水稻的根系生长环节中,也可以观察出水稻是否具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观察水稻的根系生长健壮程度,如果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那么其将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该特征是以水稻选种方式,提升水稻生长质量的重要依据[4]。

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与无污染的灌溉水源

水稻的灌溉是促进水稻生长,提升稻米质量的重要环节,水稻灌溉主要从水质以及灌溉技术方面来分析。在清澈、无污染水源灌溉条件下的稻米粒质饱满,品质甚佳。可见灌溉水质的选择对水稻的质量影响较大。其次灌溉技术的好坏也与水稻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水稻灌溉技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水稻生长前期,建立根系生长浅水层,该层能够有效实现分蘖,并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第二,中期湿润,形成“满水增氧”来改善水稻的根部生长环境。优质的稻米生产用水量约600~700m3,并且在水稻收获的前半个月停水,如果水分过多,则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降低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秋菊.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12

[2]付景.超级稻产量形成生理与栽培调控的研究.扬州大学,2012

[3]李静.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2013

[4]薛亚光.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扬州大学,2013

农耕文化,或者说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为了方便生产,或为提高生产效率而产生的。这(网页链接)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的伟大智慧和高尚品德。

农业文明的起源过程:人类历史发展到今1万年前左右,也就是地史上更新世晚期末,构造史上的最后冰期结束之际,考古学上的中石器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全球气温的回升,动物、植被的更迭以及海平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上升)等,导致一系列的新事物先后出现。农业的起源、家畜的饲养、生活的定居,甚至原始宗教、艺术的萌芽。所以,有学者把中石器时代看成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也不为过, 其中,农业起源尤为突出,它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质的飞跃。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其他方面事物的发展。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也相当热烈,需要回答的问题也相当多。如徐旺先生就提出农业起源研究所要解决的六大问题:(1)农业产生的原因;(2)农业产生的地点;(3)农业产生的时间;(4)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5)农业产生的方式;(6)农业的对象。但是,对于农业起源的演变机制,发展过程,则很少有文章作过深入的探研,大多均以“过渡”,“转变”之类的词一笔带过。孔令平先生在《西亚农耕的起源》一文中曾提出从农业起源经原始农业到达农业经济形成后的乡村农业的三段论。从农业萌芽最初孕育的契机开始,推论其酝酿发育,成熟到产生的全过程及其动因,从而提出农业起源的一般模式,亦分为三个阶段论述。第一阶段在漫长的人类史前时期,由于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古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受到直接的制约。在旧石器时代,各原始人群居住得比较分散,流动性强,人口密度低,大自然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供人类享用。按照最佳觅食模式原理(通常被用来解释史前人类生存方式和文化演变的有效理论之一),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中,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即以最佳经济效益来安排他们的生产方式,在实际中就是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收获。在还未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之前,以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要以较小的代价来获得更丰富的食物,当首推狩猎。比如,一个小原始人群花半天时间打到两头牛和三只野猪,那么这些也够十几个人吃上两三天以上,但如果他们不是狩猎动物,而是花了一天时间采集了大量的野果或其他植物类食物(按他们所能携带的数量),那么这些最多也只够他们吃上两三顿。再算上获取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以及食物能量的多少,植物显然处于下风的。反观,像牛、猪之类的大型食草动物,单个个体肉量多,体型笨,较易捕获,又能充分满足取食的需要。根据最佳觅食模式,大型动物在古人类食谱中总是处于最高的档次,不管其数量多少,它总是狩猎采集者钟爱的食物。而植物,特别是采集加工费时费力的种类,无论怎样丰富,即使营养价值也高,在食谱中的档次也不会高。所以,狩猎自然而成为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的经济形态。这种以狩猎为主的经济可以称为简单狩猎经济。随着最后冰期的结束,冰期的冻土及草原,桦木及松木让位于以橡树为代表的落叶林;食草性大型动物减少,最后除了野猪而几乎没有大型哺乳动物;海平面上升,也导致河口的拓宽,湖沼的扩大。诸多变化,一方面导致人类钟爱的食物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食谱中档次较低的植物及鱼、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却极其丰富。加上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也达到相当可观的数量人口压力日益严重。这些都迫使人们放弃单纯按最佳觅食模式去取食,而尝试多种的取食方式,迈出了向农业起源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以渔猎、采集为主的广谱经济,或称之为复杂渔猎采集经济。广谱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广泛食谱”的经济,包括采集植物果实、根茎、籽粒,渔猎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或海边浅水区的蛤、贝类水产。具体形式、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依各地的自然条件而定。当然,狩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但已不占主导地位。这种广谱经济形式只是对不稳定生态环境的一种不稳定的适应。强化开拓少数几类再生快、数量多的资源,如鱼、贝类,种籽或坚果等。这样虽可解一时之忧,但并末解决根本的问题,仍然存在隐患, 有资源耗竭的危险。一旦环境有大的波动,人们可能又将面监生存危机。第二阶段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资源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高档食物品种日益枯竭,人口压力增大,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植物来作为食物匮乏时的一种储备。最初是通过集中人口,采取定居或半定居的方式,通过严密组织,强化劳动投入,并采用各种技术来开拓利用和贮藏食物等形式,使收获有保障和结果。与此同时,生产工具也走向小型化和复合化。这也是对生态环境及经济方式改变的适应。如世界性的细石器工艺在这时出现,适应了大型动物枯竭,小型动物繁多的事实,多用途的复合工具则适应了广谱的经济生产方式。有了这种前提和准备之后,在采集、贮藏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发觉某些植物有定期生长出新植株的现象,有时则发现被埋藏起来的果实,籽粒经一段时间会自动长出新的植株。人们于是特别留心这一类的植物或果树,渐渐地在收获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可以反复取食的某些植物(只能是植物,不可能是动物或水产,因为后者、再生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一年内繁殖出几批可供取食的个体)。于是,很自然地人们迈出了走向农业起源的关键一步——集中采集。在集中采集活动中,人们把采集的对象由广谱阶段的杂乱食谱缩小到某种或几种再生能力强,在一段时间内能多次取食、便于贮藏的植物身上,这也就是人们最早的栽培驯化对象。不同地域其栽培对象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是根茎类植物,有些地区为禾本科植物,皆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异。如在华南地区,最先驯化的植物很可能就是无性繁殖的根茎植物,从而走向园圃式农业的道路;而在长江流域则可能以水稻为最早驯化的禾本科植物;在北方地区,栗则成了第一种被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这个阶段中,广谱仍然存在,集中采集只是植物类采集活动的进化发展阶段,虽然这一支将来导致了农业产生,但当时人们并无预见,其优势是逐步显露的。渔猎活动也是并存的。狩猎活动也未完全消失。虽然大型草食动物不多,但仍有些中、小型动物生存下来,并成为人们捕猎的对象。它们体小身轻,行动灵便,其成年个体很难获得,能获得的多为老、幼个体。一般老的很快就被宰杀,而幼小的个体就圈养起来,(如狗便是此类小型动物,目前一般也都认为狗正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集中采集回来的植物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它们的食物来源,这与“农业起源是为家畜饲养提供食物来源才产生的”这一说法颇为相近。但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农业的起源并非单纯是为了给家畜提供食物,而只是在客观上起了这个作用。确切地说,是农业起源碰巧迎合了家畜饲养的发展。第三阶段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采集,人们渐渐地熟悉了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在采集时由无意识逐渐演化为有意识地留下一部分幼小的植株,对它们进行简单的照料,等到它们生长到更适于食用时再进行采集。如此做的意义在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模拟性的农业栽培。也有学者把这种行为称为采集农业。由于植物的生长并非完全集中,而是自然地分布,人们在采集时仍需“逐草而采”。为避免此种长途的来回奔走,人们便将它们移植到更近自己住地或更安全的地方去生长,既易于照料,又方便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自己的住地附近照料带回来的植物幼苗,经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亲身的摸索,渐渐地了解到花开花谢、瓜熟蒂落、落籽生根等植物的生理循环,也明白了植物的从发芽到生长发育及成熟需要先播种,再浇水、施肥,然后才能有收获的道理。于是这迈向农业栽培的实质性的一步也走出了。这一步的迈出,也有家畜饲养的影响,是人们在驯养幼小动物过程中得到启发,体会到幼小动物的生命力,方得以在选择植物对象时,选中幼小个体。在农业起源过程中,家畜饲养与野生植物的驯化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野生植物的集中采集客观上为家畜饲养提供了食物来源;另一方面,野生植物的驯化也受到家畜饲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是互相促进,互为动力的。这一步迈得也不轻松,这其实是个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栽培农业最初出现时,它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占比例还是较小,它还是补充性的,而非取代性的。麦克尼什在对特瓦坎农业起源研究中发现,中美洲人类对栽培作物的依赖从5%到75%足足花了7000年的时间,足见从原始农业产生到农业经济形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在开始自学地圈出田地来进行农业栽培之后,不断地积累农业经验和开发新的栽培品种,并使土地和农作物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农业才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