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会议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会议的论文

会议论文不一定是原创。会议论文有不同类型,你可以做口头演示、开座谈会或做个“海报演示”——墙报论文(ConferencePoster),墙报论文撰写者通常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于自己的墙报前给与会者交流一下自己最新的学术成果。一般会议到墙报展示环节总是大家气氛最高涨的时候,因为各个学术代表们会拿着啤酒或红酒等HardDrink穿梭于多种多样的墙报间,与墙报展示者饶有兴致地攀谈着。【会议论文与期刊的区别】1、在投稿周期上:会议论文发表的周期比期刊论文短,你投了会议论文后焦心等待的时间不会像期刊那样那么长。2、在内容上:会议论文通常介绍研究工作的初步发现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创新思想,是个未完成版,页数没期刊文那么多,而期刊论文发出来的是你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了的作品,不是一个想法的展现和探讨,要有比会议论文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在审阅形式上:会议文注重交流,不走peerreview的过程;而期刊文呢会走peerreview,在这一part你的论文很有可能被否掉,被期刊接受的率平均在40%-60%吧。

会议论文也是有查重的要求的,每个公司都不一样,你需要去确定一下。

会议论文有查重的要求吗,一般是不涉及抄袭的。但如果发现查处抄袭,则会出具撤销学位、记入诚信档案等材料。2)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或剽窃。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如果你实在无法调查核实,那么你可以随时找到证据,举报告里也会提示,即使是从原著中抄袭了很长的段落,但是为了避免抄袭,你也得学习语句。2)伪造。这包括将两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或工具进行实质性复制。比如说,利用自己已经通过实验发现的数值,然后对这些数值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的结果(还需要将几种数据进行对比);对于历史的方式和理论上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研究。3)重复或做大量标注。只要你的论文没有公开发表,就算是自我剽窃,那么也应该在参考文献中列注出来。4)篡改。这种细节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引言的数目或内容与自己想法的相关性度不同。5.研究意义。1篇好的学术论文通常是针对某个课题的研究展开的,因此,要明白研究意义就显得有充分意义,否则,不能够很好解决你今天认为不合规范的问题。6研究方法。很多人都在谈论如何选择研究方法以至如何去收集数据资料,如何整理数据,如何表达逻辑,这些都是大家在论文研究领域遇到的一个问题,这要看专业的老师对于你的专业修养和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好好斟酌哦!首先,你要确认自己研究领域属于哪一个领域,在该领域没有权威性的话语,或者说你的研究方法并不适用于你所从事的领域。如果你的论文研究的内容就像是一棵树,那么请确保它与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度较高、价值也小的地方。比如社会心理学,可能会更偏重解决某些人口成为的问题。然后就是通过文献综述来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或线索,现有研究可能还需要弥补其他相关方面的空白,即进行再次研究,这样才能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王浩航,女,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团干称号。担任班长、团委副书记一职一年半,参加班级工商管理专业学习

也是有论文查重的。论文查重,是把自己写好的论文通过论文检测系统资源库的比对,得出与各大论文库的相似比。

研究生会议论文

1、现在国际上的会议很多,你可以在小木虫上查一下,但你有一个概念性错误,一般来说投到国际会议的论文都会找一个出版社或者组委会自己出一本论文集,有的会出版再某些期刊上,只有你的论文被出版后才能实现SCI或者EI检索。去不去国外和你的论文被没被收录没有关系,只要组委会接受了你的论文就可以去参会,但是凭这种邀请函去办美国或者某些欧洲国家的签证是有拒签率的。2、如果组委会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就要求必须所有的文字都用英文书写。字多字少没关系,但你要吧前言、方法、实验与结果、结论写清楚,还要有创新,至少3000词吧,具体组委会会有自己的规定。3、投稿要注意组委会的论文采用什么形式出版,出版后会被什么检索机构收录。一般来说,被SCI收录的是最高级别的会议,一般出现在IEEE协会的会议上(国内的除外,你懂的),其次是一些EI收录的会议。一般会议发给录用通知,并注明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出版社审查后再缴费比较保险。4、不明白第四条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估计你导师的意思是不愿意自己出钱让你们参会,因为去国外的机票、住宿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开销,导师是否愿意给你掏这个钱,就看你的造化了。让第三方出钱只是个借口,除了你父母谁会平白无故的为你出钱出去国外开会?5、真正国外的会议,特别是学术界知名的会议一般不像中国一样,需要走什么关系,关键是你的文章要有创新,要让对方感觉你在本领域是有一定见解和创新的。

评一些奖学金的时候会有帮助(加分),如果将来考外校的博士,也会很有帮助。

算在内的。“研究生毕业条件具体如下:1、研究生就读期间的各主要科目的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及以上,即不能有挂科的情况出现。2、在平时表现方面,理工科的研究生一般都要跟着导师进行一项或多项与本学科有直接关系的项目研究,并得出阶段性的成果。文史类的研究生也是要进行研究,并且在就读期间要有被国家权威机构、期刊或权威网站收录的专业论文。3、在毕业设计方面,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明确的数据及资料支撑,严禁抄袭。”

研究生毕业可以通过会议论文摘要吗?当然可以了,因为这个论文就是看你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的统一的论文。

会议制度研究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任务书〗〖通过后付〗十年品质,机构〖单位征文〗〖技师论文〗〖参赛刑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期刊发表〗〖通过后付〗您还在为刑法学毕业论文题目烦恼吗?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来实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1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1社会实践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到社会的大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师资力量、学生所学习的系统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社会身份的强化,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一手知识,认识到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的视角不断对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努力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社会实践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环境[2]。通过各方面的力量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合力,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社会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会不断加强硬体与软体环境建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社会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让社会共同参与,这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仅能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还可以把社会上相应成功人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困境

尽管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仍不够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全体参与性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任何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也是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度设计不够,对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实践经费与激励评价机制等,因此,整体的实践效果缺乏制度性保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单独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参与,目前高校缺乏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根据调查,部分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额外任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性认识,实际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只要能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学生弄虚作假,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还有,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窄,参与程度较低

当前高校执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实践”模式。主要以高校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有专门的实践场所与组织者,有专项实践经费,是学校或者院系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有保障等原因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能参加这种模式社会实践的学生非常有限。在当前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重视个体发展的今天,这种组织模式正不断地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本来应是普遍性的,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的,而这种模式仅仅把实践的机会集中在小部分学生身上,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这种“精英实践”的模式忽略了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种是“大众实践”模式,这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高校团委和院系学工部门在学生寒暑假前所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假期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行联络实践单位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校仅进行巨集观管理与调控。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执行,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消极被动。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设计的规划笼统,实践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实践的内容相对单调,实践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目前高校采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形式,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络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多年不变,没有特色,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使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无法实现社会实践应有的效果,更别说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积极为多数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4缺乏有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当前的困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有的高校考虑的只是实践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得到实际锻炼,而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考虑,结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外部支援的动力。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很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络实践单位,实践地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或仅仅是敷衍应对,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对策

面对现实的困境,教育者必须考虑如何健全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援,需要 *** 与高校在实践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也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

加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制度建设

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开展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机制。学校要建立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合作,共同处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另外 *** 与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投入,高校要把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教育者与大学生也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强化社会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强化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应在学校的统筹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团委教师为主体,也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家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师。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按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和成绩与教师自身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题立项、外出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援。

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依托,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社会实践平台要加强制度化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断加强,同时应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思想教育与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以具体科研专案为内容,建立“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度。

②建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设定勤工助学岗位、党支部共建、社团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选择心智相对成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等。

③以专业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与公益社团的平台建设。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社团,并加强与其他院系与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公益社团能长期优化发展。

④建立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建设,并形成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根据调查,“志愿服务”是学生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高校可形成志愿服务优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社会实践的品牌。

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需要地方 ***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 应该建立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其次,高校要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与企事业单位实现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地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最后,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期的就业实习等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开展情况,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的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质量等环节都要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估考核制度;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总评成绩中来,并记入学生档案;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奖惩制度,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在学生毕业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该生,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社会实践或者完成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处理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体系,对高校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思想上有所重视,但组织保障体系不全。因学生安全、合作单位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在实践活动上,组织形式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这一问题主要受到传统实践模式的影响,实践多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和专业量身定做合适的实践方式。这样,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一方面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指导方面,高职院校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特别是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放养”。不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精英的实践上,而对大多数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学生缺乏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落实,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它能够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但是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相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学生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另外,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存在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只能临时性的接收部分学生进行精英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参与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参加也多是简单应付任务。此外,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不明确。虽然是想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但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可以培养自己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 作用发挥不充分,巨集观指导不足

当前,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侧重制定,但并未创造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条件,并未在社会领域形成全面支援社会实践的系统,实践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要充分发挥巨集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 在加强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政策引导,让社会各界全员参与,有动力参与。

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以北京青年

政治学院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为例宋庆龄故居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从2008年开始,已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学生志愿者和 *** 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了社会实践常态化,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时效性。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的重视

为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按照学院制订的社会实践实施细则,将实践活动纳入到学分考评体系。学生毕业时,要完成32学时的社会实践,共计2学分。为保证实践活动真实有效落实,系部向每一位同学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要求按照指导内容填写手册,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给与评分认定。学生实践结束,撰写实践报告并附实践视音讯资料。同时,系部为宋庆龄故居实践同学配备专门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及时解答。同时,系部通过与故居指导老师的沟通,对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彰,并作为学生入党推优的重要参考标准。

宋庆龄故居对实践活动给与支援和配合

为了实现宋庆龄故居实践全员参与,文秘系在宋庆龄故居成立了实践基地,学生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到故居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岗位包括检票、咨询台服务和展厅讲解,每周都会有6名同学参与其中,每名同学参加4次。故居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每次交接班,老师都会对新的志愿者给与培训,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微笑服务意识和热情讲解意识。此外,故居鼓励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海棠文化节,“小先生”培训,菊石文化节,故居志愿者联合会联谊,《安多利恒花》电子期刊制作等,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文秘系学生党支部与宋庆龄故居党支部开展共建,通过暑期“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故居聆听老志愿者讲宋庆龄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将实践活动作为提升自身的机会

宋庆龄故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年接受爱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来到故居,一方面可以重温宋庆龄先生的生活点滴,一方面接受宋庆龄先生伟大精神的薰陶,让他们乐于故居实践,志愿于故居服务。每次实践前期,负责同学都会将值班表发给同学,明确每天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学生党员实践,要求做到严要求、高标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组实践结束,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召开宋庆龄精神研讨会,让学生汇报交流实践心得。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同学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们正确认识、处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接触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也使同学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大大提升,学到了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政策规定各级党委和 *** 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北京市 *** 把支援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 *** 财政,给予具体支援。每年暑假,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文明办、市教委和团市委在市党委 *** 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学院按照上级部门的巨集观指导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给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并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实践活动总结期间,学院鼓励社会实践成果申报北京市优秀成果。同时,首都文明办通过在学院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来鼓励宋庆龄故居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提供保障。

手机知网 App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打 开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陈妍茹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虽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法,非经刑事诉讼程序,刑法不能从文本走向现实,因此,实现国家刑罚权成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目的,两法之间也由此产生了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以及交错适用的复杂关系。为深入研究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又避免因面面俱到而欠缺深度,本文以刑事审判中的定罪与量刑为研究视角,考察在定罪与量刑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因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而交错适用的具体情况。论文分为三个层次共八章展开论述,遵循从原理性分析到具体性分析、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分析的逻辑结构。第一个层次包括绪论、第一章及第二章。这部分是对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及交错适用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全文的论述确立理论基调和基本框架。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有关该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采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内涵及其关系,并指出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第二章探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相互作用与交错适用。在探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相互作用的原因与方式后,着重分析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定罪量刑中交错适用的功能、意义和结果。指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作为定罪量刑法律依据的渊源,在刑事审判中具有行为规范、审判规范和生成具体法的功能,两者的交错适用推动定罪与量刑逐步走向终端,为定罪与量刑公正的实现提供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双重保障,具有推动国家刑事政策实现的重要意义,其交错适用的结果体现为生成具体的刑事判决。第二个层次包括第三、四、五章。这部分论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定罪中的交错适用。论文依照从事实到法律的逻辑顺序,论述了定罪事实的认定及其证明、定罪的法律依据与法律控制。然后,遵循从法理到实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通过对100例刑事判决书文本的分析,展现定罪结论产生过程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交错适用。第三个层次包括第六、七、八章。这部分论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量刑中的交错适用。论文依照从事实到法律的逻辑顺序,论述量刑事实的认定及其证明、量刑的法律依据与法律控制。然后,遵循从法理到实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通过对100例刑事判决书文本的分析,展现量刑结论产生过程中刑法(刑事实体

1、论刑事诉讼中的代理2、论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3、论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4、论刑事诉讼立案管辖5、论刑事诉讼审判管辖6、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7、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8、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9、论证据的审查和判断10、论我国的公诉制度11、论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12、论审判组织13、论刑事简易程序14、论刑事上诉制度15、论审判监督程序16、论死刑复核制度17、论抗诉18、论辩护19、论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20、论检察官的社会角色21、诉讼效率与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之间的关系22、论简易程序23、论证据的法律性24、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25、论证人制度之完善26、论羁押制度之改革27、论“自由心证”原则28、试论当代中国判断刑事证据的标准29、论“上诉不加刑”原则30、论“上诉不加刑”31、论二审程序中的审理方式32、对刑事再审制度之思考33、论不起诉制度之理论基础34、论控审分离原则35、论无罪推定原则36、沉默权研究37、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38、论法官的社会角色39、论刑事诉讼中法官之调查权40、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的刑事诉讼41、论犯罪控制和人权保护42、论刑事诉讼职能43、论被害人44、论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45、论刑事诉讼目的46、论刑事诉讼的实体正义47、论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48、论论刑事诉讼的基本要素49、论刑事诉讼的构造50、论中国刑事诉讼模式改革51、刑事诉讼中的“毒树之果”相关问题探析5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刑事冤假错案的成因5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54、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多发性侵财案件侦审对策研究55、论新《刑事诉讼法》施行中警察刑事执法面对的挑战与思考56、新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实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57、刑事再审启动机制调查研究58、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侦查到案制度实施问题研究59、论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60、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控制下交付研究61、关于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究62、证据能力制度研究63、由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来谈刑事和解制度64、论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65、论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与《两权公约》的距离66、刑事司法国际准则视野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范围67、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配置和保障68、刑事被告人知悉权的比较研究69、应对外逃贪官进行刑事缺席审判70、论刑讯逼供产生与存续的原因71、刑事被追诉人财产权救济问题研究72、我国近亲属出庭作证豁免制度评析73、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刍议74、审查批准逮捕环节翻供问题初探75、刑事冤错案件的成因分析76、刑事审判中辩护律师责任研究77、刑事鉴定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探讨78、刑事案件“另案处理”适用的检察监督79、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构建80、刑事鉴定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探讨81、刑事案件“另案处理”适用的检察监督82、试述讯问技巧与刑讯逼供、指供、诱供的边界83、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之困境分析84、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85、建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86、浅析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会议效率研究论文

提高会议效率:1保证会议要有内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2及时开会。在得到重要情报或要要求作出决策时应立即召开,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采取行动;3主持人和参会者都要守时。如有迟到者,象联想规定的那样,在会场当众站立几分钟,下次很少有人愿意再吸引大家的视线;4主持人在会前明确通知会议目的、程序、时间、地点,让参会者有所准备。正式会议,还要把议程发给参会者;5出席讨论和决策的会议人数以5-7人为最佳。出席会议超过20人,只能通报情况或布置工作,的人只适合于报告会和表彰会;6一般会议时间以一小时为宜,大型报告会也不应超过两个小时。生理学家认为,脑力的最佳状态只能保持45分钟,人在生理上产生疲劳感的临界点是一小时;7会议的重要原则是议事不议人。不要轻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最后方案;8会议要创造出一种宽松、坦诚的气氛,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会议效率;9会议结束前要做总结,建议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和规定期限。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美国上班族每周平均参加十个会议,约占每周工作时间一到一天半,经理人每周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开会,上班族普遍认为平均一半的会议时间是浪费的。在我们公司,翻开每个人的日程表,都会看到很多会议安排,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会议更频繁,有时候甚至是“赶场”——一下午连续开三个会对部门经理来说并不很罕见。这么多会,花了如此多的管理成本,效率如何?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会议决议有没有执行?执行效果如何?这些方面做得如何,体现出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反映了一个公司奈幕以亲身经验,列举一些会议组织和会议效果方面的不足:1、 发了会议通知才发现与会者时间不能统一,导致反复发通知。2、 发通知之后没有跟催、提醒,导致会上见不到人。3、 与会者收到通知以后不重视,不能参加不事先请假。4、 与会者本来想参加,但到开会时间因为正忙其它事忘记参会或者迟到。5、 投影设备调不好,大家坐着干等。6、 参会人员太多,七嘴八舌,经常偏离主题,导致时间无限延长,最后草草收场。这种情况在与会者中没有绝对权威的时候尤甚。7、 参会者对议题背景不了解,导致会上花大量时间解释背景,如果背景复杂,一时难以解释清楚,往往出现上面第5个问题中描述的情况。8、 会前没有相对成熟的方案,寄希望于会上大家讨论出解决方案,而实际情况是往往因为时间紧迫,讨论出的并不是最优方案。9、 会前没有沟通,等会议开始了开始讨论了才发现与会者不能代表本部门做出决定或承诺——更有甚者,会议结束会议纪要发出之后才反映出这个问题。10、 会上得出的决议缺乏可执行性,职责、流程没有确定,导致要么会后没有人执行,要么执行过程中再反映出一堆问题,执行不下去。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议的效率和效果,结果就是:开过会之后即使是高层参加问题仍然没有真正解决。更大的危害是影响工作气氛,消磨了员工的意志。如何提高会议效率和效果的课题每个公司、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存在,差别在于优秀公司做得好一些。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一些呢?提出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让我们先分析一下会议都涉及哪些人。一般来说,与会人员包括三种人:组织者、参会者、秘书。其中,组织者应该是受问题困扰的人,解决问题需求最强烈的人,解决问题的责任人。他的职责是:反映问题、提出方案、确认参会人员、会议主持、决议责任落实。参会者是组织者请来解决问题的,他的职责应该是:参会之前充分了解背景,了解问题核心,带着自己的意见参会。会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认同会议决议,会后就要坚决执行。秘书辅助组织者组织会议,职责包括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发通知、跟催参会人员等,可能还包括会议记录。如果小型会议没有秘书,这些工作就应该由组织者承担。会议成功的前提是当组织者宣布会议开始的时候,参会者都能按时到会议地点,投影设备都能正常运转。这一点如何实现?让我们首先看看秘书该干什么:1、 根据组织者提供的参会人员名单,打电话协调时间,预定会议室。2、 发会议通知,明确参会人员、时间、地点。3、 通知发出之后适当时间打电话确认参会人员都收到了通知而且保证能参加。4、 会议前适当时间再通过QQ或电话提醒参会者,例如开会之前十分钟。如果是从西丽赶来的,应该在班车开车时间之前提醒。5、 会前调整好投影设备,留出故障解决时间。6、 会议时间到了之后确认人是否到齐,答应到没到的,打电话跟催。这些看起来似乎都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秘书、每次会议组织都做到了。举个简单例子,第二条中说到会议通知中明确参会人员,好像很简单,但实际就发生过这样的例子:到了会议时间,人还没来,打电话一问,回答说据他对邮件的理解这个会议不需要他参加。所以此处要求应该是:不仅仅默认邮件的“收件人”是参会人员,而是通知里再明确一遍参会人员名单。有的人说了,每个会议都这样,岂不是要把秘书累死?这里需要提出的两点是:一、这是优秀秘书的基本素质;二、如果每次会议都这样做了,准时、有问题及时反馈的工作气氛就会慢慢养成。好了,现在人已经到齐,投影已经打出来,下面会议进程能否顺利?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组织者。组织者是会议的核心,他对问题最了解,最希望解决问题。那组织者如何做才能达到目的呢?关键在于会前的准备和沟通。充分的准备和沟通决定会议的效率和效果,极端情况是:会前达成一致,会议没有必要开了,达到了“无会胜有会”的理想境界。组织者首先要摒弃通过会议本身找到解决方案的幻想。换句话说,如果会前没有一个初步的、尽量详细的解决方案,会上要么达不成一致,要么会议决议不具备可操作性。例如笔者曾经参加一个组织者期望简化某个流程的会议,组织者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也缺少对方案详细的分析。会议召集了近十个各部门的经理、总监级人员参加,大家对问题理解不一致,会议过程中经常偏题,因为没有事先对可能风险做详细分析,参会人员会上只能选择对本部门来说风险最小的方案,不轻易让步。会议开了很长时间,最后勉强达成决议,没有实现组织者的初衷,决议本身也不是最优。有一种例外,就是如果是很棘手的问题,超出了组织者的能力,需要用“头脑风暴”法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解决,上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组织者另外一个习惯误区是让参会者的意见到会上再反映,换句话说,就是知道参会者可能有很多意见,但不是在会前尽量沟通解决,而是期望把意见拿到会上一起提出来讨论解决。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因为单个参会者的意见不一定代表所有参会者,对于仅限于双方职责范围的意见,应该在会前单独沟通解决,会上只作确认。否则,就会出现十个人参会,两个人讨论的热火朝天,其余八人旁听了半个小时,而且听不懂。那么,组织者该怎么做才好呢?可以借鉴公司评审制度的一些思想。根据《设计评审工作规范》,评审的思路是:1.设计者先发出评审资料(相当于解决方案);2.评审专家预审资料提出预审意见;3.设计者根据意见修改设计,和评审专家私下充分沟通;4.如果有些意见不能达成一致,则到评审会上讨论.因为会上只讨论有问题的点,所以可以保证评审会效率。回到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组织者面对需要解决的难题,应该先调查研究,和相关人员沟通,逐步整理思路,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慢慢成型后,仔细考虑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步骤,在某些可能有问题、有异议的点上和相关人员私下沟通。这个过程的好处是:1、让相关人员都了解了问题的背景,这样可以保证开会的时候大家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不需要再解释相关的背景、流程。2、经过充分沟通的解决方案可以接近最优。3、更有机会得到利益冲突部门的理解和让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4、会上可以仅针对方案的疑问点进行讨论,节省时间。下一步,组织者确定参会人员。原则是人数尽量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参会者没有得到授权对疑问点拍板的话,需要及时换人。会上只针对方案中的疑问点讨论。如果会前已经经过充分沟通,会上将只会是各方的最后博弈,能很快的得出结论。组织者还要特别注意推动会议确定决议的具体落实措施、责任人、计划时间点、检查措施及检查人,而不是提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否则会议可能白开。例如会议纪要如果是“对于机加厂采购的原材料,采购负责提供品质证明”,后面可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1、 品质证明包括哪些内容?2、 这个要求如何落实到来料检验规范?3、 是否每批次都提供品质证明还是仅首批提供一次?复印件行不行?4、 采购用什么形式和供应商约定此要求?5、 谁负责跟催?6、 供应商提供此证明不了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不明确,会议纪要就成了一纸空文,表现就是会上默认通过,会后提出各种理由不执行。最后,说说参会者该干什么。参会者接到会议通知,如果自己参加不合适或没有时间参加,应该第一时间向组织者或秘书提出来。会前,参会者应该仔细阅读会议资料,明确会议背景和议题,确定自己的意见,主动和组织者沟通。自己做不了主的,及时反映给上级主管。会议上,参会者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表达意见。这里需要倡导的文化是:即使有悖于会议上高层人物,也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另外一个就是保持开放心态及客观立场,不偏激的固守本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如果会议达成决议,会后就要坚决落实。管理的重要原则是要有控制点,上面讲了会议如何才能提高效率,那么,如果这些要求做不到如何控制?例如会议迟到是否就要罚款?会前如果没有明确解决方案是否就不能组织开会?会议是否需要哪一级主管批准才能开……?这些问题涉及到管理成本和效率的永恒矛盾,期望大家在实践中逐渐找到平衡。会议效率问题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公司管理及文化的很多方面,而且会议类型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一篇文章更不能面面俱到。本文重点从会议组织者事前要充分沟通角度谈了一些如何提高会议效率的想法,供大家参考。——转自《铁血社区》其他摘录:只会不议,议而不决好不容易熬到部门大领导结束了整整一小时的发言,五个项目组组长各自用长达几十页的PPT汇报了各自小组的工作——尽管对于其中的多数小组,你并不了解,也不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但这又使会议增加了两小时。真正的讨论阶段开始了——该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成本降下来。无数人从昏昏欲睡中醒来,却又陷入到交头接耳中。五十多号人,你一句我一句,你见缝插针才抢到10分钟,把你准备了一个通宵的成果仔细汇报了一番。但是此时已华灯初上,会议在喧嚣中宣布结束——下次再议。点评:这是许许多多企业开会时常有的景象。或者只“会”不“议”,把会议变成纯粹的报告会;或者议而不决,只设定会议主题,却没设定目标。白白地浪费了会议的财务成本和参与者的精力、时间,却完全没实现会议的效益。而在报告和单纯的议论中,时间消逝,会议就这样无限度地被拉长了。在三星会议中,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不可不知。第一个原则:周三不开会。对于许多公司而言,开会一般是不会考虑哪天不宜开会的。而在三星,则确定了周三不开会。因为这一天,无论是员工的工作状态还是业务,都是处于最高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良好的状态服务于工作。第二个原则:会议时长1小时,最多不超过小时。召开会议时,三星还会将一个定量为一小时的沙漏,放置在会议室中,为严格遵守时间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而三星这么做,也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专家称:一个成年人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同时,为了避免闲谈或因无关的事浪费会议时间,三星还采用了可使效率提高两倍的站立式会议形式。因为,据说人的大脑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在站立的状态下,并且是确定好了结束时间的时候。第三个原则,将会议内容整理成一张纸。有时只要一说会议结束了,至于谈了什么、结果是什么、必须实施的内容就记不清楚了。因此,三星规定:会议内容要由专人整理好,发给参会者和相关人员,同时,这份记录一定要是简洁的一张纸。最关键的则是重复和总结。重复和总结既是对发言者最有效的反馈,也有助于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发言者的意思,提高沟通效果。还有一个来自西方企业的观点:主管不能主导会议。主管只是会议的参加者之一,但他仍然拥有其他权力和职责,包括做最后的决策。此点也供主管们参考。

一、提高会议效率的方法是什么:1、会议成果一定要在会议开始之初就让与会者明白这次会议想要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在常规会议上,组织者一定要开门见山地将自己对会议的期望表达出来。在特殊会议上,如果实在不方便直接讲出来就给出相应的暗示。同时,会议的组织者也要表达出自己期望在会议结束时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就阐明会议的结果是提高会议效率最有效的措施。将会议目标写在显眼的地方也会非常有用。2、会议日程安排根据会议议题重要性的不同安排出相应的时间,并列出一张简单的会议进程表格。这样就可以对会议的进程了如指掌,在时间安排上也会更加科学。3、会议角色会议当中有很多的角色,只要将各种角色弄清楚并各司其职才能提高会议的效率。不管你是会议的设计者、组织者还是指导者,这些角色的任务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保证各种角色的人员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4、会议规则在召开会议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各种预案,尤其是那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会议之前各种预案都比较完善的话,就可以将各种问题防患于未然。比如,会议过程中是否允许用电脑,会议内容是否允许记录等等,这都需要提前想到的。二、提高会议效率十大要领1、会议目的要明确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召开会议,无论其规模大小、类型如何,第一步就是设定会议目的,明确会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表述要尽可能具体,让每一位与会人员清楚明白,以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2、参会人数要适当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般包括会议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记录人员等。参会人数的数量要适当,人员太多易七嘴八舌、偏离主题,导致会期延长,最后草草收场;人员太少则不能有效征集意见和建议,不利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同时,参会人员的层级不能相差太远。3、会前准备要充分会前准备工作包括发出会议通知,告知会期、时间、地点等;印制会议日程,编排会议议程;做好会场布置,如悬挂会标、徽记、旗帜等,安排座次,摆放席签、话筒、资料、茶杯等,保证照明、通风、空调设备齐全有效;做好会议食宿、集体照相等方面的准备。4、会议规则要清晰坚持“四不”原则;不跑题,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发言;不打断,尊重发言人;不超时,无论谁发言都有时间限制;不攻击,不指责、批判他人,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5、主持协调要到位会议主持人要加强协调,保证会议按照预定议程进行。要不断向与会人员明示或暗示会议的目标和主题,有人偏离主题时应及时制止。保证与会人员在发言时不受他人攻击,在会议过程中始终保持中立,以取得与会者的信任。6、会议气氛要和谐氛围良好,与会人员才会畅所欲言,会议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会议前,环境布置有讲究,不能太压抑,要让与会人员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会议中,要发扬民主精神,鼓励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允许有不同声音和不同意见,注意集思广益。7、会议服务要周到会场上提供话筒、茶水、应急处理等服务看似小事,但对会议效率的影响也很明显。有的会议发言的人较多,话筒数量不够,就要做好话筒传递服务,确保有序衔接;有的会议需要使用展板、投影等设施,要提前主备好;会议需要临时增加与会人员,应及时通知到位。8、形成纪要要尽快会后,要根据会议主持人的要求,遵照会议精神,迅速撰写会议纪要,呈送主持人批阅,尽快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议纪要,尽快分发至相关单位和部门,以免影响决议的落实。9、传达精神要及时会议结束后,应通过专题会、新闻报道、内部简报等形式,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给相关人员。传达时要终于会议,科学严谨,准确无误,防止片面性;同时要注意保密,不向无关人员透露会议内容。10、决议跟踪要闭环开会是为了统一思想,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对会议形成的决议,要坚持一抓到底,建立追踪制度,按照PDCA闭环管理要求,对议定事项进行跟踪,重点对会议安排的工作是否落实、会议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等进行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决议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

提高会议效率:1 保证会议要有内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 及时开会。在得到重要情报或要要求作出决策时应立即召开,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采取行动;3 主持人和参会者都要守时。如有迟到者,象联想规定的那样,在会场当众站立几分钟,下次很少有人愿意再吸引大家的视线; 4 主持人在会前明确通知会议目的、程序、时间、地点,让参会者有所准备。正式会议,还要把议程发给参会者; 5 出席讨论和决策的会议人数以5-7人为最佳。出席会议超过20人,只能通报情况或布置工作,更多的人只适合于报告会和表彰会;6 一般会议时间以一小时为宜,大型报告会也不应超过两个小时。生理学家认为,脑力的最佳状态只能保持45分钟,人在生理上产生疲劳感的临界点是一小时;7 会议的重要原则是议事不议人。不要轻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最后方案;8 会议要创造出一种宽松、坦诚的气氛,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会议效率; 9 会议结束前要做总结,建议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和规定期限。

关于对会议发展的研究论文

1、「东三省鉄道をめぐる中央と地方」(国际会议学术报告)於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主催回顾20世纪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月25—26日)2、〈设立中日韩三国市民论坛促进地区安全共识〉(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中日韩合作与地区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8月6日,於北京)3、《当今日本的政治生态》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日本式的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10月14—15日)4、《日本对华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於香港大学:亚太地区的多文化共生及日语教育和日本研究)2008年11月8-9日5、《经济全球化与日本对华日元贷款》 (纪念《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创刊30周年暨“日本文化国际研讨会”,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10月22-23日6、2012年12月 《试析三木清的“东亚协同体”论》;於《中国日本史研究的现状与回顾学术研讨会》(天津社科院) 2012-12

我推荐几篇: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左右汽车业及新能源未来 卫金桥看过9月22日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篇的那段视频吗?在这个短短3分钟的短片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儿童用稚嫩的声音质问全球近百位各国首脑:未来,我们将从你们那里继承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尴尬的时刻,自从12年之前的《京都议定书》因为美国的退却而夭折之后,即将在今年12月份上旬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将面临全球亿万的期待一点都不为过。就在面临消失威胁的马尔代夫,其总统纳西德绝望地表示这个洼地的岛国已经是“大国煤矿最后的金丝鸟”后,第三个走上讲坛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坚定地肩负起一个大国的承诺:“2020年时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空洞发言”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2020年大幅降低碳排放”的积极态度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针对这种对比的讨论从纽约一直延续到了10月9日结束的曼谷气候回合。要实现在本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内把温度的增幅减少在2摄氏度以内,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450ppm,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三大影响因素,汽车工业将在未来10年内面临蒸汽机时代以来最大的剧变。当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毫无疑问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包括底特律三大在内的汽车巨头已经开始新的征途,通用汽车的volt[综述 图片 论坛]和福特汽车的新款混合动力汽车将在明年年初大规模投入市场。日产的电动汽车及奔驰的高效汽油和柴油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或者即将投入商用。胡锦涛主席在纽约气候峰会上的承诺,不仅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社会承诺,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未来战略选择!那么,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车市的中国汽车工业会面临哪些革命性的变化?胡锦涛主席已经在全世界面前作出的承诺将是未来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指引方向,如果以单位GDP作为考核指标,占据二氧化碳排放接近22%的汽车行业将会成为未来10年国家环境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提升汽车行业的国家排放标准、显著地降低汽车的能耗、加大替代能源的研究和鼓励多种低能耗能源的研发投入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将成为汽车产业的指引方向。在17世纪~19世纪的工业技术革命中,我们国家因为锁国策略而落后,所以导致我们国家的工业文明在100年来一直处于追赶状态。和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汽车强国正在实现传统内燃机动力向新能源过渡不同,和许多基础工业一样,我们的汽车工业目前仍然在高速发展期,这也意味着国内的汽车工业在没有完全成熟之下,因为严峻的气候危机就被迫进入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的苛刻环保标准压力。但是历史总是这样,每每在一个全新的技术革新时代到来的时候,这场竞赛的每一个参与者可以重新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起步。所以,在基础相对薄弱之下发展新能源技术,很难说不会对目前蓬勃发展的传统汽车工业造成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已经誓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飞跃的国家汽车工业势必要度过这种发展中的阵痛,因为已经失去传统技术制高点的中国汽车工业,是无法忍受在新的汽车技术革新中继续充当看客的孤独。哥本哈根会议意在长远中美两国相继宣布减排行动目标,让“哥本哈根”旋风一夜间刮遍全球。在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以及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的特定背景下,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其长远意义不可估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看来,哥本哈根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将于12月7日至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旨在为《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一份新协议。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确认将参加此次会议,包括最新宣布的中国和美国。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本次会议对于确定京都议定书以后世界在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现在的确也需要有这样一个会议,来让大家寻找共同点,一致“往前看”。从中国等国近期展现出的积极姿态来看,各国还是很希望在本次会议上达成实质协议。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坦言,这次会议“成果的实质内容要比成果文件名称更为重要”。“谁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一直是围绕本次气候大会的一个争议焦点。从本质上说,对于气候变化这样的重要话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说,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有优势,并且随着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更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也是必然的要求;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当然,发展中国家自身有更多发展方面的要求。所以,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是能够找到共同点,但肯定也有分歧。用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不合理,更可行的是结合实际,在发展和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必须看到,在关键的减排目标问题上,发达国家尽管希望发挥“领导作用”,但出于一些短期利益考虑,美欧等国提出的减排目标“距离科学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说到底,美国现在的首要任务不在减排,而在危机“善后”。具体来说,一是要尽快让失业率降下来,二是要继续稳定金融业。至于减排和开拓新增长点的问题,现在还排不到白宫工作日程的第一位,这也决定了奥巴马政府对这次气候大会不会全力以赴。白宫周三宣布的减排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而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在参会日期的选择上,奥巴马选择在12月9日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初期阶段会议,而其他国家领导人抵达的日期大多在17日左右。有分析认为,奥巴马似乎把“露脸”看得比达成成果更重要哥本哈根会议开启绿色投资之路 王明旭“气候变化威胁到全人类的共同前景,哥本哈根会议也被寄予厚望。而中国最新提出的碳减排目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成为‘国家承诺’的强制性目标时,将引发中国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东方证券 王明旭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从1995年第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再到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COP15),190多个国家坐在一起整整谈了15年。由于《京都议定书》有效期截止于2012年,按照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约定,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将就2012年以后的碳减排义务达成新的协议,谈判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一个政治框架性文件,将2012年之后国际气候制度主要的框架搭建好,在发达国家的绝对减排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下,大幅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暖,有效阻止或应对地球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气候灾难。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临近,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国元首名单不断刷新,阵容豪华绝无仅有。毫无疑问,这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气候领域的一场博弈。如果会议上各国就减排目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从根本上转变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刺激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产业投资,并带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增长。尽管气候变化威胁到全人类的共同前景,哥本哈根会议也被寄予厚望,但是具体到确定的减排指标、技术转让以及资金支持时,纷争的利益集团之间仍存在复杂的多重博弈,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11月25日中国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则有力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负责任的决心,将会有力推动各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新的减排协议。虽然从1995年到2005年的短短10年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下降了,而2009年上半年业已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又比2005年降低了13%,并有望实现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一目标,在减排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完成当前提出的2020年碳减排目标,需要付出更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可否认,中国最新提出的碳减排目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成为“国家承诺”的强制性目标时,将引发中国经济、产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亦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低碳经济也将真正走进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在过去十年间,美国以15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创造了500万份的新型绿色工作,其中就包括对清洁基础设施的投资,今年中国也宣布了一项584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其中40%是用于加固环境保护以及开发可持续能源上。另外,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也正在制定之中,规划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核电大约8600万千瓦,风电大约亿千瓦。这是一个庞大的规划,必将催生若干个新兴产业,并且从长期来看,未来一定会有伟大的新能源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孕育、诞生。无论怎样,中国已经走上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哥本哈根会议将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政府进一步出台低碳经济的扶持政策,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投资机会。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猜想——全球汽车业迎来低碳时代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各国首脑似乎为了同一个目的而聚在一起,却又为着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谁的责任多一点,谁的义务少一些,似乎并不是哥本哈根大会的主旨,如何实现低碳社会,如何拯救千疮百孔的地球,才是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这个目标,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的汽车行业该如何行动?欧盟:拟设汽车碳税如果按照《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峰会的理想状态,到202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相比1997年的水平减排20%~30%,根据欧盟在2008年达成的气候变化一揽子协议,欧盟将考虑减排30%。此外,欧盟不断出台的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促使欧洲汽车厂商以及欧洲市场上的汽车更为节能环保。据欧盟议会通过的标准乘用车CO2排放标准,从目前的140克/公里,到2012年要达120克/公里,2020年要达到95克/公里,并以此为标准设置不同的汽车碳税。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则更多地体现在混合动力车型的研究上。至今为止,在所有类别的新能源车型当中,只有混合动力车实现真正的量产。丰田第一款世界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综述 图片 论坛]至今已经超过了100万辆的销量,而其全系车型都在逐步配备混合动力车型。同样,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家,也紧随丰田的步伐,大力推行最易实现的混合动力,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中美:汽车业面临挑战美国汽车消费者对大排量汽车的酷爱是明目张胆的,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才有所收敛,人们更倾向于购买低油耗的日本车。有数据显示,早在2005年,日本排气量在以下的微型车就达到25%以上,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汽车平均排量为,日本2006年的全部汽车平均排量不到美国的一半,2006年,美国高油耗的SUV占全部销量的15%以上,而日本这个比例仅为。日本微车的比例达到25%,而2006年美国微车的比例不足。这些汽车消费的差异导致美国人均汽车燃料消费是日本的倍以上。而中国,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较晚,本土汽车品牌在技术上稍逊一筹,B级及以上级别轿车大都是国IV标准,但在市场销量最大的A级[综述 图片 论坛]车及以下级别,大多只是国III或欧III标准,甚至还不到。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意味着中国的本土汽车厂商势必要经历一次大的洗牌,排放不达标的车型也要进行升级换代。三大猜想猜想一:2010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纪元?从《京都议定书》签订伊始至今,我们都认为2010年将成为新能源车型井喷的一个念头,可现在离2010年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马路上跑的新能源车型却依然是寥寥无几,除了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之外,似乎鲜有热销之作,至于谈了很多年的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生物能源车等,在大街上更是寻不到踪迹。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是否会为新能源汽车的全面量产推一把力?而2010年,是否能够成为新能源车的历史元年?1猜想二:新能源汽车标准将出台?早就传闻国家要出台新能源汽车标准,可这标准也跟新能源车型一样,只打雷不下雨,直到现在,咱也没见过“标准”的影子。2009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对《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规格尺寸》等7项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审查。《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规定了对纯电动乘用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对电池箱重量及安装,整车动力性能、续驶里程[综述 图片 论坛]、能耗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技术指标,适用于最高设计车速大于80公里/小时的M1[综述 图片 论坛]类纯电动汽车。这算是国家第一次正式定义了电动车,但其他新能源车型还未有明确定义。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我国会不会出台正式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呢?会否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企业呢?这将是未来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猜想三:未来谁将是老大?毫无疑问,未来车市的竞争在于新能源。现今全球的汽车厂商都在对电动车、氢动能、生物燃料等多种新能源技术进行开发,但成品却寥寥无几。而相对于开发更早的油电混合技术,虽然目前只是搭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桥梁,但按目前的情况来看,谁也无法预测这个替代的时间有多长。丰田普锐斯[综述 图片 论坛]是全球第一辆大规模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至今已经销售了100万辆,而丰田也一直致力于将全系车型都配备上混合动力发动机。因此,务实的日本人一步一步把握新能源的脉搏,先从混合动力着手占领市场,是非常有远见的战略。今年,大众合并了保时捷,又入股铃木,对“世界销量之王”的宝座觊觎已久,10月份的全球销量已经超越了丰田,这种态势将持续多久?而丰田凭借混合动力技术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是否能够重夺“世界销量之王”的称号?

呵呵,都是打广告的。我只能告诉楼主这份论文的大致框架结构哈,细节还得你自己上网找材料来充实:1、全球视频会议发展历程;--分硬件、软件两个类型2、中国视频会议发展历程;3、国内视频会议市场容量;4、结合社会发展阐述视频会议的发展前景;5、国内主流厂商和产品介绍--分别从公司介绍、产品介绍、成功案例、解决方案这4个方面来写;6、发展瓶颈问题分析大概想到的先就这么多,觉得有用就请楼主给分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