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华梵大学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华梵大学学位论文

一、中文论著专著 《亲仁与天命:从〈缁衣〉看先秦儒学转化成「经」》,台北:万卷楼图书,2010。 《夏商周:从神话到到史实》,上海古藉出版社,2013年11月。期刊论文 2. 〈秦始皇帝称号研究〉,《历史文物》2005第2期,台北:历史博物馆,页78-83。3. 〈由礼器纹饰、神话记载及文字论夏商双嘴龙神信仰〉,《汉学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二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7,页1-40。4. 〈论中西古代个人像艺术及其观念〉,《考古学报》2007第3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页267-294。5. 〈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周易研究》2007第1期,济南:山东大学,页7-13CSSCI。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5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先秦史》2007年3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2-13。6. 〈秦始皇陶俑:墓俑或功臣肖像?〉,《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1期,页65-78;本文转载:《高等学院文科学术文稿》 2008年2期,页107-109。7. 〈夏商神龙佑王的信仰以及圣王神子观念〉,《殷都学刊》2008年1期,页1-11。8.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周易研究》2008年3期,页52-61;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9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38-46。9. 〈墓俑育功臣像资间〉,《历史文物》180-181期,2008年7-8期,页62-71、76-85。10. 〈试探西汉文官编修「天下之经」方法—以《缁衣》篇为例〉,《中国古中世史研究》第二十辑,2008年8月,页253-285。(韩国)11. 〈《缁衣》「君以民芒」原义之推论〉,《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页32-38 ;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先秦史》2009年4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40-46。12. 〈郭店出土《太一》:社会归于自然天地之道(再论老子丙组《太一》书文的结构)〉,《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13号,东京:东京大学中国出土数据学会,2009,页41-61。13. 〈《尚书‧吕刑》不同版本及其思想研究〉,《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84-92。14. 〈郭店楚简《太一》四时与四季概念〉,《文史哲》,2009年第5期,页20-26 ;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11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60-66。15. 〈由商周文献试论历史时间观念之形成〉,《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42期,2009年12月,页1-19。16. 〈「贤师」与「忠臣」:试探简本《缁衣》第十至十一章的本意以及经本主题的来源〉,《国学学刊》,2009第4期,页35-47。17. 〈试论先秦儒家「」概念之来源与本意〉,《孔子研究》,2010年第1期,页4-17。18. 〈幽玄之谜:商周时期表达青色的字汇与其意义的演化〉,《历史研究》,2010,第2期,页4-24。19. 〈史前信仰中神龙形象来源雏议〉,《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页23-33,本文转载于《殷都学刊》,2010年第3期,页66-75。20. 〈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南方文物》,2010,第2期,页63-67;本文首载于《中国文字博物馆》2期,安阳:语文出版,2009,页37-46。21. 〈据出土的先秦《缁衣》版本再考证《都人士》逸诗的原文〉,《东华人文学报》,第17期,2010年7月,页1-20。22. 〈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历史人类学刊》第八卷第二期,2010年10月,页1-86。23. 〈从商周古文字思考「干」、「坤」卦名构字──兼释「」字〉,《周易研究》2011年2期,页17-24 。24. 〈从考古史实推论殷商建国的情况〉,《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51期,2011年12月,页39-43。25. 郭静云,〈古代亚洲的驯马、乘马与游战族群──兼说殷商文明马车的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页184-204。26. 郭静云,〈楚简《缁衣》的「谨言慎行」论——第十五至十六章的本意考〉,《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页87-96。不定期的学刊论文27. 〈甲骨文中「神」字的雏型及其用义〉,《古文字研究》二十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页95-100。28. Портреткак мировоззрение и невербальная изобразите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肖像概念,视觉性的历史记载). Восток-Запад историко-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альманах:2005–2006 (东—西:历史与文学)М.:Издательская фирм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莫斯科:东方文学),2006,页150-170(俄文)。29.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与《上海博物馆竹简.恒先》中造化三元概念〉,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二期,200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67-192。30. 〈先秦自然哲学中「天恒」观念:竹简《太一》与《恒先》论及宇宙源头〉,《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2007,页357-375。31. 〈「神明」考〉,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儒学》丛刊第一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7,页427-434。32. 〈甲骨、金、简文「」字的通考〉,《古文字研究》二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135-140。33. 〈由《缁衣》看讨先秦与西汉儒家观点之异同────以简本第二至四章为中心〉,《中国经学》第4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53-90。34. 〈楚简《缁衣》论刑、亲民和灵命之问题〉,《中国经学》第5辑,2009年,页137-174。35. 〈由商周文字论「道」的本义〉,《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一辑,2009,北京:线装书局,页203-226。36. 〈论「肖像」艺术的主题——试探跨越文化之定义〉,《意象》第三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页135-176。37. 〈Ханьскаяэстетика(汉代美感与美学)〉,《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东方人与文化)2008》,М.: ИДВРАН(莫斯科:远东研究所),2009,页15-20(俄文)。38. 〈由竹简《缁衣》论战国时期历史语言的问题〉,《简帛研究2007》,2010年4月,页6-21。39. 〈释甲骨文「」字〉,《古文字研究》二十八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41。40. 〈殷商王族祭日与祖妣日名索隐〉,《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二辑,上海古籍,2011年,页47-76。41. 〈「大禾方鼎」寻钥──兼论殷商巫觋的身分〉,《艺术史研究》第13辑,2011年,页75-11242. 〈先秦竹书与万世之经〉,《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十辑,2012年,页138-149。43. 〈释楚简「」、「」、「」和「」字〉,《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六辑,2012年,页1-15。44.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концепции «Дао» на основанииданныхпалеографии(从古文字论「道」概念之起源)〉,《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东方人与文化)2010》,М.: ИДВРАН(莫斯科:远东研究所),2012年,页37-64(俄文)。严格审查制度的学术专书论文45. 〈论“”、“”、“微”、“媺”、“美”字的关系〉,黄德宽、张光裕主编。《中国古文字论稿》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页391-396。46. 〈从《总物流形》第一章释诂论战国末期道教祭辞的萌芽〉,《出土资料と汉字文化圈》,东京:汲古书院,2011年,页(73)-(96)。47. 〈殷商自然天神的崇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页520-548。真实发表的会议论文集48. 〈肖像定义与其范围轮廓〉,《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与西方》辅仁大学华裔学志丛书《MonumentaSerica》,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6,页605-655。49. 〈道家『神明』观〉,《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高雄师范大学,2006年5月,页153-168。50. 〈由简本与经本《缁衣》的异同论儒家经典的形成〉,《第五届中国经学研究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中文学系,2009,页301-326。51. 〈「」与「御」:论二字在商周语文中的涵义以及其在战国汉代时期的关系〉,《语言文字与教学的多元对话》,台中:东海中文系,2009,页343-357。52. 〈《总物流形》第一章释诂──兼论其文章属性及战国末期道教的萌芽〉,《语言文字与文学诠释的多元对话》,台中:东海大学,2011,页107-154。网络发表53. 〈阅读《恒先》〉,简帛研究网. 〈《恒先》补考二则〉,简帛网2011/03/07会议论文集(会议内用)55. 〈中国禅宗是否影响苏菲文化?〉,「第十三届国际佛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2006年10月。56. 〈鱼丝与法索:楚简《缁衣》第十四章本旨钩沈〉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第四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03月57. 〈甲骨文「」、「」、「」字考〉,《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中:逢甲大学,2011年04月,页161-182。58. 〈伯夷叔齐故事的结构与殷周王家的关系〉,《第二届世界汉学中的《史记》学国际研讨会》,宜兰: 佛光大学,2011年5月31日-6月2日,页1-52。59. 〈甲骨文用辞及福佑辞〉,《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100年6月11日。60. 〈伯夷叔齐故事考〉,《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南阳:2011年08月20日至22日。61. 〈战国秦汉出土文献「」字通考〉,《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兰州,2011年08月25日至26日。62. 〈吕太后受命!──西汉史官对天命所阐述及所隐藏〉,《第八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0月。63. 〈语言与文字:试论殷商文字之发源与形成〉,《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8月。二、外文论著(1989-2005)专著64. 《汉代人像来源》,苏联美术院附设绘画、雕塑及建筑大学·艺术理论及历史系,1989硕士论文。65. 《春秋战国历史过程中,「人」概念的变化》)Москва, ИВРАН(莫斯科:东方学研究所)(博士论文)。66. В.Манухин,А.Кобзев, В.Таскин, Б.Рифтин, 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или Цветы сливыв золотой вазе. Т.1, 2, 3. (Участие в переводе, научной подготовке текста,сверке с оригиналом и редактуре перевода. Примечания. Перевод и обработкастихов) - Иркутск:Улисс,1993 与, , , 。67. 《梅花:中国宋明乐府译注》)СПб.:Нева – М.: Олма-пресс(圣彼得堡)2000。68. БоСин-цзянь (《唐白行简著作译注》)М.:Наталис 莫斯科2003。期刊论文69. Китайскийэрос: загадки и парадоксы (в соавторстве с А.Кобзевым) - Азия и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 М.: Наука,1992,№ 7 ,与合着,《现今亚洲与非洲》学术月刊,№ 7(1992)。70. 〈楚国文化现象,中国绘画来源〉,《东方》学术双月刊,№ 1(1993)。一级71. 〈东西肖像中的理想化方法〉,《远东问题》学术双月刊,№ 4(1993)。一级72. 〈张衡《归天赋》译注〉),(《文学年刊》莫斯科)2001,№1,页1-5。73. 〈《皇氏女宝菤》译注〉)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东方》学术双月刊)2002,№ 2,页145-158。一级74. 《汉字诗学》,《东方》学术双月刊),2002,№ 6,页5-24。75. (〈东西方文化中「脸」、「人身」和「肖像」词汇的概念与现象之比较〉),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远东问题》学术双月刊,哲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3,№ 3,页135-147。一级76. Запад –Восток.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и других культурах мира(〈西-东: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中,肖像的形成〉),Восток.М.: Наука(《东方》学术双月刊,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3,№ 4,页30-42。一级77. Путьсмертного – полюбить смерть(先秦道家对死亡的概念),Восточнаяколлекция(《东方典藏》学术季刊,莫斯科:国家中央图书馆),2004,№ 1页31-38。78. Первыйснег на Янцзы(〈赵干〈江行初雪图〉〉),Восточная коллекция(《东方典藏》学术季刊,莫斯科:国家中央图书馆),2004,№ 2,页9-17。79. ЛикиШан/Инь (Китай, II тыс. до н.э.)(商代对人面与兽面的崇拜),Вестник древнейистории. М: Наука(上古史季刊)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5,№ 1,208-219。一级80. Дух итело в погребальных традициях Чжоу X—III вв. до н.э.(周代丧礼中尸体与魂魄),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远东问题》学术双月刊,哲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5,№ 2,页133-143。一级论文集论文81. 〈Концепциядревнеегипетскогопортрета〉,《СборникстуденческихработАкадемииХудожеств》,1985 〈古埃及肖像概念〉,《苏联美术院青年学者论文集》,1985。82. 〈К вопросуу датировке Аменхотеп и Реннаи〉,《Труды ГМИИ им. А.С.Пушкина》,1986 〈普希金美术馆收藏之Amenhotep与Rennai木俑年代考订〉《国立普希金美术馆年刊》,1986。83. Искусство«весеннего дворца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 М.: Квадрат,1993 ,1993。84. Несколькослов об иллюстрациях к роману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М.: Квадрат,1993。85. Дэ как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тенц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а и его империи в символахицзинистики и образах искусства)- От магической силы к моральному императиву:категория дэ в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М.: Наука,1998 〈中国皇帝与帝国之「德」在易学象征上以及艺术上的表现〉,《中国文化中「德」的概念》,1998。会议论文集论文86. Глинянаяармия империи Цинь - XX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0 〈秦始皇兵马俑〉,《第21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0。87. Портретывелики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теор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восполнения властичерез инь - XXI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1 〈帝王像与采阴补阳理论〉,《第23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1。88. Обистоках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 XXIV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3 〈中国肖像来源〉,《第24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89. Хронологияи анахронизма 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XXVI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5 (《第26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90. Персонажи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XXV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6(《第27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91. Поэзия имузыка в романе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XXXI научн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1 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1,页216-236。92. Отиероглифа к слову (китайская поэзия по-русски)(〈中文诗俄译法之研究〉),XXXII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2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2,页195-213。93. 〈张衡《四愁诗》四种理解与译注〉),《第33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3,页183-192。94. (〈秦始皇帝称号研究〉),《「远东哲学与世界文明」第十二届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远东研究所)2003,页172-181。95. 〈论周丧礼中的「灵」范畴〉「亚非学国际研讨会 IKANAS-2004」,莫斯科,2004。

到台湾土木 营建 建筑类看看就知道研究生及建筑营建类人员怎麼选了有人说这样台大>台科=成大>交大>中央>高应科大=北科大=中兴也有人说这样:台大=台科大>成大>中央=交大>高科大>北科大>高应科大>云科大有人这样说:业界中 技师牌+实务经验 > 所有土木建筑相关科系的大学 硕士研究所 在台湾你有技师牌 不管你什麼大 那怕你是真的懒趴大... 甚至专科学历而已 摆在眼前的是你有技师或是其他技师牌 加上实务经验更好 你胜过 许许多多 研究所毕业却没有技师牌的人也没有经验的 或许还在载浮载沈的人 也有人这样回答:要当教书匠,不见得需要[技师牌]或[实务经验],我当年刚从台科大营管组毕业,没有技师牌,就有学校愿意聘我当讲师--->(因为他是全台第一的台科大营建,才有这种待遇) 要考研究所的朋友,不知道研究方向的话,往往会依靠校系排名作选择,无可厚非,名校在职场上的确会有加分的作用. 如果愿意花时间,看看各校的老师研究方向,还有最近几年各校硕士生的论文方向,依自己有兴趣的去选择,就算不能被你中意的老师指导论文,至少可以修他开的课,这样是比较实在. 话说回来,营建管理的领域很杂,大学应届生如果想要搞清楚,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要接触过,才会有感觉 以上资讯来自是台湾专业的建筑及土木网,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是想来台湾上大学的 现在还只是开放私立校和一些比较不好的公立大学……像成大什么的不招收本科生只有研究所……所以排名还是以私立为主吧第一是东海第二是中原第三是淡江(在和中原竞争)后面的就不大清楚了第四铭传吧

之前小编给大家分享了美国建筑设计专业排名和英国建筑设计专业排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世界大学建筑系排名榜单介绍。

1.麻省理工学院 (MIT) /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所世界顶级研究型私立大学。成立于1868年的建筑系是麻省理工大学最早的四个院系之一,也是在美国第一个有正式建筑课程的学校。

由于第一任系主任魏尔受到的是巴黎工艺美院的传统建筑教育,所以MIT建筑系在成立最初也是以这个体系为基础。到了20世纪学校才逐渐转型,开始作为现代建筑的引领者被为大家所知。而非常工作室的主持人张永和在2005年成为系主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更是改变了MIT建筑系的形象,而体现出更多元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2.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所隶属的伦敦大学学院(UCL)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大学。据英国大学研究评估RAE2008的数据显示,其中63个系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仅次于牛津与剑桥。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是一所誉满全球的顶尖名校,而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则是伦敦大学学院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顶尖的设计学院之一。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大学。据英国大学研究评估RAE2008的数据显示,其中63个系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仅次于牛津与剑桥。其中法律为全英第一,经济学为全英第二,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经济学被誉为英国当今经济学的双子星,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3.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涉及范围最广、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其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科学领域,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 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土木工程位列世界第5,建筑学位列世界第4。在代尔夫特这座古老的小城里,这座著名的大学与这座城市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在建筑学系内,建筑教学根据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分支:Complex Project,Interior, Methods and Analysis,Why Factory, Dwelling,Public Building, RMIT(建筑保护更新),Hyperbody等等。在硕士学习的头两个学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分支下的设计studio。有时同一个分支下,会有不同的studio;有时也有跨分支建立的studio。

4.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 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简称曼大,世界三十强顶尖名校,最高世界排名全球第26名,是英国大学中世界排名最高的八大最著名学府之一,也是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始建于1824年,位于英国第二繁华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今天我们要来说说曼彻斯特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曼彻斯特是一座在当地有着丰富可供研究的特色古典建筑的城市,不得不说,曼彻斯特大学建筑设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曼彻斯特大学建筑设计本科学位3年制,学生结业被授予BA学位,每年录取率仅有15%,每年申请的学生在1000人左右,录取人数为150左右。申请者统一通过UCAS 申请。

5.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最高学府和亚洲最高学府。 在教学、研究以及创业方面于世界上都具有卓越的领先优势。它拥有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00名学生,学生的多元化背景和都市化的环境造就了国大三个校园丰富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交叉学科和跨院系的通识课程。国大的14个学院提供从文理到工商、从建筑到医学和音乐等多样化的专业课程。国大的一个教育特色是与全球最优秀的学府合办具全球视野的课程。它同时也受益于与14所国家级、18所大学级以及超过80 所学院级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中心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密切合作。

6.哈佛大学 / 美国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下设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研究等专业。作为建筑学与设计学教育的先锋院校,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课程亦面向行业未来将面对之挑战作为其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能源类课程教学方面,建筑学专业除课程中必修的建筑能源、建筑环境系统之外,在建筑学教育最核心的设计课程中也提供了回应环境与气候相关议题的设计选题,鼓励学生用能源与气候的角度去思考空间、思考建筑。

哈佛的LA专业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美国的LA史。从1860到1900年,美国LA的开山祖FrederickLawOlmsted等便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的规划与设计中奠定了LA学科的基础。

7.剑桥大学 / 英国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剑桥大学建筑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既能满足将要在学术上或是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的学生。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MPhil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课程更适合想要继续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剑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不论是综合排名还是建筑学的单科排名在英国都是名列榜首的。要想成功申请进剑桥,你一定要认真准备申请表,突出自己多方面的优势,不仅仅是在绘画、设计等与专业相关的技能。

以上就是世界大学建筑系排名榜单介绍,学校的排名是大家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但是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设计风格去选择院校。如果还想了解关于建筑设计留学的相关院校,艺术留学作品集案例等相关内容,欢迎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顾问,我们将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为您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

南华大学学位论文

没有吧不会的,你可以降级的然后重来一样啊。 不过还是不要那样啦!对找工作还是有影响的。

(一)学业自我的形成对于学业自我的形成过程,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一是参照系效应;二是自我动机。1.参照系效应(frame of reference effects)(1)I/E参照模型(the internal /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马什以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该模型。他指出,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外部比较和内部比较两种不同历程。下面以语文和数学为例进行说明。外部比较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同周围同学进行比较,如“我的数学成绩和其他人比是好还是不好,在班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他们用这种外部比较的相对性来确定自己某方面能力的高低,并形成其在数学和语文领域中自我概念的基础。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发现中等能力的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概念 (在此类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都较低),而当他们在重点学校中时,其学业自我概念会降低(在这种学校中,学生能力普遍较高)。内部比较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的数学和语文成绩加以比较,如“我的数学技能和语文技能相比是强还是弱”,以此来确定自己这两方面能力的高低,并形成在这两个学业领域中学业自我概念的第二个基础。这就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数学水平比语文水平更高时会形成较高水平的数学自我概念和较低水平的语文自我概念。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是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低于班上同学的平均水平(外部比较),但又比他自己在其他学科的平均水平要高(内部比较),通过内外的比较衡量,该生可能会在数学方面形成平均水平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数学自我概念。同理,当一个学生数学技能好(外部比较)并且好于语文技能(内部比较)的时候,更有可能出现高的数学自我概念。如图6-4。(孟晋、张进辅:《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图6-4马什等人提出的I/E参照模型(++表示显著正相关;-表示负相关)(2)大鱼小池效应(the big-fish-little-pond effect)。由普通学校转入或升入重点学校后的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由于学校的平均成绩水平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业自我概念水平往往会下降,反之亦然。马什称这种对比效应为大鱼小池效应。这种效应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加入高成绩水平团体将导致个体降低学业自我概念,而加入低成绩水平团体将导致个体提高学业自我概念。这可以通过前面所述的I/E参照模型来解释:学生与高成绩水平的学生相比获得低学业自我概念;学生与低成绩水平的学生相比获得高学业自我概念。(3)同化效应(assimilation effects)。当学生通过严格的选拔而加入高水平团体时,他可能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的一种证实,其学业自我概念水平得到提高。这时团体平均成绩水平对学业自我概念产生正向而不是负向的影响。这种与大鱼小池效应相反的现象被称为同化效应。针对负向的大鱼小池效应和正向的同化效应同时存在于加入高水平团体后的学习中的现象,马什(孟晋、张进辅:《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研究发现,负向大鱼小池效应大于正向同化效应,因此二者的共同作用最终表现出其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是负面的。2.自我动机(self-motivations)学生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自己的某个学科成绩不理想时,进而会怀疑自己在其他学科上的能力,即在某个学业领域中的低成就将降低其他领域的学业自我概念。这与I/E参照模型中某领域的低学业成绩将提高另一领域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假设存在矛盾。自我动机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孟晋、张进辅:《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该理论认为,动机在个体学业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塞迪基德斯(Sedikides)和斯特拉贝(Strube)指出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与自我增强、自我验证、自我评估和自我改善四种动机密切相关。其中,自我验证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追求整体感,试图在自我知觉以及即将获得的信息之间寻求一致性,不管收到的信息对个体的自尊有利与否,个体也将选择相应的信息来确证自己的自我概念,否则将面临自我感分裂和由此带来的冲突与压力。前述现象可理解为自我验证动机使得个体试图保持一种连贯的低学业自我概念。另外,自我增强动机可解释同化效应。(孟晋、张进辅:《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它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为了获得满足感、效能感,试图寻找某些信息来维持或提高自尊水平,倾向于增强自我概念的积极性并减少消极成分。同化效应实际上就是个体为了自我保护和安慰,以团体的高水平来增强学业自我概念。可见,自我增强和自我验证动机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其目的在于保持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二)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是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但是我们会发现单纯以学业成绩来说明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并不能够解释许多现象。如,即使是相近学业水平的两个学生,他们的学业自我概念也可能会恰好相反。这是因为自我概念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如前所述,它具有他人取向和自我建构这两个特点。目前,对于影响学业自我概念的因素这一问题是学业自我概念研究中的热点,归纳起来可以从内部影响因素(学习者自身特点)和外部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两方面来看。1.学习者自身特点(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身心发展变化的同时,经验也在逐渐积累,他们的自我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李叶、田学红(李叶、田学红:《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的研究指出:初三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初一、初二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差异非常显著,而初一与初二的学生间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有二。首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初一学生处于新环境、站在新起点,渴望高成就,学业自我概念偏向理想自我;而初二学生与初一相差不大,这是由于他们适应了环境,言语、辩证思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评价事物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初三学生的社会性和思维能力(包括理性思维、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都得到了发展,又面临着现实的升学问题,这使他们能从多角度客观地评价自己,其学业自我概念相对于初一、初二时期是成熟的。其次,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累积效应有关。大部分初三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两年来的学业状况,在与周围同学的比较中形成较为稳定的相对实际的学业自我概念。(2)性别。学业自我概念受性别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普遍来说,中学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在数学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不大,但在初、高中阶段均呈下降趋势,而且女生下降幅度更大。米斯(Meece)(宋建辉、郭德俊、张景浩:《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培养》,载《心理科学》,1998(21)。)等认为数学自我概念的下降先于数学成绩的下降,即性别社会化因素影响了自我概念,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数学成绩的下降。陈传锋、杨宇伟(陈传锋、杨宇伟:《农村中学女生自我意识特点的调查研究》,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研究发现,女生的数学、物理等学科自我概念低于男生,而在文学、艺术等学科上,女生的学业自我意识水平比男生高。这也许与男女生的兴趣分化有关。此外,张怀春(张怀春、杨昭宁:《师范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分析》,载《心理科学》,2003(2)。)等研究发现,男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积极的看法和信心,在解决问题中更具愉悦感,在一般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更有信心。(3)归因方式。归因方式也是影响学业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可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等类型。具体见表6-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9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表6-1成就归因的三维分类控制点 内部 外部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可控性 可控制 特定的努力 针对某事的暂时努力 教师的偏见 来自他人的偶然帮助 不可控 特定的能力 心境与情绪 考试难度 一个人的运气就内、外归因而言,当学生把学业上的成功归于内因时,会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而当他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时,对学业自我概念影响不大。就稳定性而言,如果一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比较好,他的学业自我概念不会有所变化;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强,则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就内、外控而言,内部控制者把学业上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勤奋,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此成功会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而失败可能会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也不大。外部控制者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无论学习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对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努力都失去了信心,学业自我概念消极,不愿进一步努力。据约翰逊(Johnson)对学业不良儿童的研究发现,失败的经验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的特征会导致自我概念更为消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发现高学业自我概念的个体常常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个人的能力来保持积极的自我评价,而低自我概念的个体把失败的经验归因于自己的不适应方面而进行消极的自我评价。2.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舞台,父母是引导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任教师, 而学习又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父母的婚姻状况、言行举止,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期望和评价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在婚姻状况上,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离异对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我国学者董奇等也研究发现再婚家庭的儿童在阅读、数学、一般学校表现、总体学术上明显差于完整家庭的儿童。在教养方式上,方平等(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载《心理科学》,2003(1)。)人研究指出:权威型方式有利于子女追求掌握目标,有利于他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对其学业成就产生促进作用;专制型和放任型方式都不利于子女掌握目标的形成,且不利于学业成就的进步。在评价方式上,雷雳指出,如果父母以消极的方式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这种评价和态度在有意无意之间会反映到他们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去,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学业自我概念因此受到消极影响。(2)学校。随着儿童进入学龄期, 学生的自我概念会受到学校各方面的影响,尤以教师的影响最为深远。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在教师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容易得到教师的偏爱,因此做事积极自信,其自我概念的表现较为积极。此外,教师领导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学业自我概念的不同发展。民主型的方式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使得学生有被接纳感和被鼓励感,他们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及看法,因而对自我概念的发展也比较积极;反之,教师若是权威型,他们的课堂气氛往往压抑,不容学生表达意见及质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挫败感、自卑感,因而较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另外,学校交往中的同伴评价作用也非常大,如,“你真行”“你太差劲了”“你真聪明”“你数学真棒”“你思维真好”等,儿童将这些反馈信息加以综合、内化,形成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学业自我概念。(3)社会文化。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不同的文化类型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一项跨文化研究发现(陈国鹏:《中国和荷兰智商与一般智商儿童自我概念比较研究》,载《心理科学》,1997(20)。),中国和荷兰儿童在自我概念包括学业自我概念(包括言语、数学、一般学业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就学校所在地而言,刘锦志(庄荣俊:《国中学生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与自我伤害关系之研究》,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17日。)研究发现,郊区学生的自我概念(包括学业自我概念)优于市区学生。洪若和(庄荣俊:《国中学生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与自我伤害关系之研究》,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17日。)也研究指出,处于文化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概念比处于文化发达地区的学生好,即市中心的学生虽有良好的文化刺激、社会环境与社会经济背景,但由此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与冲突反而使得个体对自我的肯定变得消极。

6科,参见《南华大学学生手册》,自己找,里面说的很详细,希望可以帮你,我是09滴!

挂科是会直接影响你拿学位的,挂科力口李(㏎㎜㎝k)老师,同学一定要重视起来,不然以后会影响工作或者深造机会,但是也不要着急,还可以补考重修的,好好规划下,努力一把。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网

不能用。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服务系统仅面向清华大学校内学生开放,校外用户无法使用。

中国知网,可以查询各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不含本科),但是更新比较慢,近几年的可能没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上会有论文资料,但是不能下载,要根据提供的论文编号去图书馆借纸版论文出来。

清华北大学位论文

现在是要发布论文的,而且发表论文的字数、质量都有要求,作为毕业的硬性指标。

我支持学校的这个举措,这会给很多学生减轻压力,不需要发表论文就可以申请到硕士学位,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福利。

申请学位,那么就是不需要发表论文了,现在已经有新的规定了,论文并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才华能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我支持,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也可以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因为有很多学生会受这样的压力而自杀。

清华大学建筑学学位论文

本科生培养从1946年起相继设置五年制或六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通过建筑学专业教学评估后延续五年制建筑学专业,于1993年改授建筑学学士学位至今。2001年增设四年制建筑学专业,授予建筑学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至今。其中:四年制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要求:总学分175,其中课程学分141,实践环节19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五年制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要求:总学分200,其中课程学分155,实践环节30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本科按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招生,每年招收约90人。2009年底,在校本科建筑学专业学生432人。这是清华建筑学院的介绍,也就是说5年制的建筑学生比4年制的还要出色。清华建筑本来就是中国顶级的。

马文·特拉亨伯格(Marvin Trachtenberg)是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伊迪丝·克兹米勒(Edith Kitzmiller)美术教授,自1967年始他就在那里教书。他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美术学院。作为一位声望卓著的建筑史学者,特拉亨伯格教授在这一领域中已是著作等身。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他的著作《佛罗伦萨大教堂的钟楼:吉奥托塔》(The Campanile of Cathedral,“Giotto's Towet”,1972年),这本书被建筑史学会授予了艾丽思·戴维斯·希提克柯奖(Alice Davis Hitchcock Prize),这个奖项是1972年至1973年间由一位美国学者专为杰出的建筑学著作而设立的。最近的时候,他的著作《视觉的支配:初期现代时期佛罗伦萨的城市、艺术与权力》(Dominion of the Eye;Urbanism,Art,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Florence,1997年)获得了两个奖项:一个是联合艺术学院(College An Association)的查尔斯·鲁弗斯·莫尔奖(CharlesRufus Morey Award);另外一个是再一次获得了艾丽思·戴维斯·希提克柯奖。他的“在文脉中的艺术”(An inContext)系列丛书中的著作《自由女神雕像》(Statue of Liberty)于1976年出版。特拉亨伯格教授还是诸多奖学金项目的获得者,诸如:为在意大利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国家级人文学者高级奖学金(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Humanities Senior Fellowships,1974-19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哈佛大学中心提供的关于佛罗伦萨的伊·塔提别墅(Villa I Tatti)的研究基金,(1974-1976年);古根海姆奖学金(Guggenheim Fellowship,1985-1986年);以及最近的格雷厄姆基金奖学金(Graham Foundation Fellowship,2000-2001年)。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他的许多摄影作品可以从其著作以及其他出版物中找到。他最近正在为两本书而忙碌,一本是关于帕齐礼拜堂(Pazzi Chapel)原创作者的研究,另外一本是关于建筑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的。伊莎贝尔·海曼(Isabelle Hyman)是纽约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美术教授。她在瓦萨学院(Vassa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在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史硕士与博士学位。海曼教授是文艺复兴建筑与艺术方面的专家,也是建筑史与马赛尔·勃鲁尔(Marcel Breuer)建筑研究方面的专家。她是《建筑师马赛尔·勃鲁尔:事业与建筑作品》(2001年)和《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研究:帕拉佐·美第奇与圣洛伦佐教堂》(1977年)的作者,她是“透视艺术家系列丛书”(1974年)《透视图与伯鲁乃列斯基》一书的编撰者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与评论。她曾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1988年)和为美术领域的前沿研究颁发的格雷厄姆基金奖学金(1988年)。1991年她是威廉姆学院的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访问教授。海曼教授还一直是建筑史学家学会董事会和艺术协会学院董事会的成员,也是艺术协会学院学术性专论系列丛书的主编。她最近正忙于15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建筑方面的研究。王贵祥,生于1950年,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先后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于1981年获王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王学博士学位。并于1989年与2001年先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做访问学者与高级访问学者。王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方面,特别是在唐宋大木作建筑比例,唐宋时代重要建筑(如隋洛阳乾阳殿、唐总章二年诏定明堂、唐洛阳乾元殿、武则天明堂、元上都宫城正殿大安阁等重要建筑)的复原研究和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明代建城运动研究,及10-15世纪佛教建筑研究等方面,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并主持了应县木塔、北京故宫弘义阁、清西陵昌陵、五台山塔院寺、嵩山嵩岳庙、华山西岳庙、陵川崇安寺等数十项重要古代建筑的测绘王作,及武当山南岩宫、武当山王虚宫等文物古建筑的修复工作。因为有先后留学英国与美国的经历,王教授对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有浓厚的兴趣与深入的了解,曾著有《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老会馆》、《北京天坛》等专著。并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大量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方面重要的甚至经典性著作,其主要译著有《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建筑理论(上)——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文艺复兴建筑》、《建筑文化》等。此外,王教授还承担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领域纯学术性定期文集《中国建筑史论汇刊》主编工作,目前已经出版四辑。青锋,青锋博士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学士与硕士学位,随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留学,2009年他以题为“功利主义、改革与建筑”的论文获得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他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王贵祥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西方现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同时担任本科建筑设计课指导教师。青锋博士的研究集中在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评论、理论与设计教学结合等领域。他的研究强调结合西方人文思想分析相关建筑理论与现象,尤其侧重于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理论剖析。近年来他已经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与期刊中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参与多项西方历史与理论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周玉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曾出版过《菲拉雷特建筑论集》、《欧洲建筑:1750-1890年》、《可持续性建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建筑师技术设计指南——采暖·降温·照明》、《建筑诗学——设计理论》、《学校建筑设计指南》、《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城市公园设计》、《法国园林》、《史诗空间》、《考克斯建筑师事务所》、《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等专著、译著十余部,主持、指导、参与规划、设计项目十余项。包志禹,2000-2003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导师王贵祥教授,2003-2004年,《建筑学报》编辑,2004-201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导师王贵祥教授,2010年起,杭州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学专业本科设有5年和4年两种学制,5年毕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4年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不安排单独加试。但因为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广泛,并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参考资料:和

建筑学学士学位!因为学建筑要学绘画,所以是五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