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文,雪球创始人及CEO,福建省武平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方三文在1997年加入《南方周末》。2002年8月,方三文离开时,担任《南方周末》头版编辑。离开《南方周末》后,方三文先在〈21世纪经济报道〉挂单,然后北上参与创办东方早报,后来又回到《南方都市报》任编委。2005-2010年担任网易副总编辑。2010年创办雪球,逐渐将雪球滚大 。方三文曾被好友形容为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过度焦虑”,对于离职创业的动力,方三文经常解释为“焦虑”所致,而这种焦虑由来已久。“因为要了解读者对稿子的看法,我接触到了互联网,发现BBS论坛的媒介形式非常好,我的焦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在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工作的七年多时间,方三文对互联网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当时就觉得只有自己干互联网才有意思。 ”
现任主编是黄灿,原南方日报的。向熹已经调离南周。执行总编辑、总编辑、主编啥的,我也不知道有啥区别。不过,南周是主编-副主编-各版面责任编辑的编制。
不是向熹么?
1956年生,1982年中大中文系毕业,曾担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1995年秋,江艺平被任命为社委,由于社委会分工的缘故,与任南周主编的左方先生等人一起为《南方周末》工作。1996年,左方先生退休后,江艺平接任《南方周末》主编。2000年1月,卸任南周主编一职。2006年11月,担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2008年12月3日被调离南方都市报,在主管南方农村报和南方新闻研究所。2008年底,江艺平开始在南方周末上开设不定期专栏《故人如故》。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又称普适价值)是指已经存在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在西方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英语: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仅仅拥有人的身体和思想意识,还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人,你必须拥有你应该拥有的一切基本权利,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以下权利,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不可被剥夺、不可授让的基本人权,这些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生存权:人身不受伤害的权利;免于恐惧和饥饿的权利;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权利。自由权:自由发表言论和著作的权利;自由行动、迁徙、集会的权利;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不因种族、民族、地域、信仰、政治主张、身体缺陷的原因遭受任何形式歧视;公平审判和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是人权,权力则是公权、主权。主权服务于人权、从属于人权,任何把主权凌驾于人权之上的做法,都是本末倒置。本质上,主权是人权的集合与延伸,是人权的衍生品,是一种衍生权利。人性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有两个本能: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本能,即本性,也是支配人行为最原始、最强大的动力源泉。生的本能,表现为善良、慈爱、宽容等积极正面的行为。死的本能,则表现为杀戮、贪婪、自毁等邪恶极端的行为。从宗教信仰角度讲,人有神性(理性),亦有兽性(本能和情感)。从现实层面观察人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亦有邪恶的一面。故人性善恶并存。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但是,无论人性之善还是人性之恶,最终都指向利己,故人性本私。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人性不可彻底解放,一但彻底解放人性,则人性之恶无从制约。人性亦不可彻底压抑,彻底压抑人性,只能是积累矛盾和仇恨。人性只可善加引导,抑恶扬善是为上策。公平、正义、自由公平不是指物质财富的绝对平均,他是指竞争机会的均衡和基本人权的对等,简单说就是不能有特权,就是在规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义就是事实真相,就是人的行为和事物的最终结果,必须符合逻辑、合乎道德规范。更通俗的说,正义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惩恶扬善,就是维护正义。自由是指,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承担必要的责任,以便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权利,不违背公平正义的大原则。自由的本质就是规则。本义普世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中文里的“普世价值”在拉丁文中对应Oecumenical value,在英文中对应Universal value。1)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中世纪以来被基督教会用来自称“普世教会“,该组织兴起于19~20世纪间,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世界各地基督教内部各派别的关系,形成统一的传教活动,该运动鼓吹教会的普世性,主张“教会一家”,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对立,提倡相互间的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正义为基础”的“大社会”。2)Universal value是一个哲学或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包括人的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否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人的价值观等等。因此,Universal Value更好的翻译应当是“普适价值”。3)中国讨论:中国普遍讨论的“普世价值”的“普世”二字,应该是对Oecumenical的解读,源于基督教。“普世价值”也应翻译成Oecumenical value。而大家经常提及的Universal Value,翻译成“普适价值”较为妥当。“普世价值”一词在中国受到关注,则源于2008年5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该文并无具体作者,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其中提到“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并由此引发了对“普世价值”一词含义的争论。4)维基释义:值得一提的是,在维基百科上,中文的“普世价值”这一词条创建于2006年8月16日,从内容上是对应英文Universal Value词条(直到现在,维基百科的“普世价值”也是对应Universal Value,并无Oecumenical value一词),但自2008年6月27日开始,该词条突然被频繁修改,逐步增加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对游行集会的态度、政治评价标准、对东方文化中“相对普世价值”的批判等内容。至2010年,该词条的解释又逐渐归结于对自由主义思想的一种解读,在政治学与法学上仅以一种“思考”存在,同时声称自由主义思想家Isaiah Berlin(赛亚.柏林)曾对该词进行过解释,但未提供原文,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链接。
请问《南方周末》的现任主编是黄灿。
现任主编是黄灿,原南方日报的。向熹已经调离南周。执行总编辑、总编辑、主编啥的,我也不知道有啥区别。不过,南周是主编-副主编-各版面责任编辑的编制。
南方周末当年为什么被大清洗? 南方周末为什么堕落了?】《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一事,被该报记者通过微博抗议后,昨天在互联网上已是沸沸扬扬,一些境外媒体也关注到此事。互联网上有不少意见领袖支持《南方周末》编辑部,微博上还出现以该编辑部落款署名的措辞强硬的声明。这样的公开冲突在中国媒体中相当罕见。实事求是说,重大报道接受官方的某些意见,这样的经历中国很多媒体都有过。官方对媒体的重大报道做些具体指示,这是中国新闻管理时而穿插的一种方式。总体来看,中国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开放,来自官方的具体指示似呈逐渐减少的大趋势,但与此同时,媒体管理的大结构没有变。《南方周末》的这件事,是媒体管理模式遇到挑战的突出例子。这种挑战其实一直在积累。长期以来,很多媒体针对政府部门的指示打“擦边球”。官方和媒体都挺累的。微博的出现,给媒体记者提供了额外阵地,不断有宣传指示或执行过程被捅到网上,出政府部门的“丑”。这次事件目前不很清楚是《南方周末》整个编辑部的正式行为,还是几位编辑的个人行为。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媒体治理环境都在快速变化。社会多元化推动了思想多元化,西方价值观影响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对舆论界的影响尤其大。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化媒体在体制上也纷纷脱离事业编制,它们竞争激烈,生存环境严酷,媒体人境遇也大不如前。让基层媒体人有“大局观”越来越难。在国家大的路线方针框架下,以及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做探索创新,这对很多媒体人缺少吸引力。媒体人更流行的探索是如何使“普世价值”在中国的落地最大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媒体的利益。很多人对这样做的“正义性”坚信不疑。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不可否认,一些媒体人对“普世价值”的推崇,成为促使中国进步复杂合力中的推力之一。中国治理难就难在如何管理那些常常是错综的、甚至南辕北辙的各种力量。现实或许是,老的媒体管理体制不可能原封不动继续下去。时代在前进,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了千丝万缕的交叉和联系,人员流动性大得惊人,从业者实现利益的方式也早已突破了传统,而且中国境内外的媒体也有了很方便的互动。传统管理已经装不下如此庞大的复杂性。然而无论怎么管理,中国媒体不可能成为同西方一样的媒体,这应是中国所有媒体人选择入这个行时最基本的判断。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不同,媒体无法脱离国家政治现实而单独、浪漫地存在。媒体是中国改革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但它的摆动幅度不可能是无限的。中国媒体需要走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契合国家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媒体的唯一现实之路,也是光明之路。其他的路都是幻想,根本走不通。在互联网时代管理媒体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很多人认为任何“管理”都是对“新闻自由”的干涉,就像互联网立法一样,在舆论场上很容易受到抵触。有效的媒体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权力,还需要从业者对管理的必要性达成基本共识,很多管理目标需通过媒体的自治来实现。官方需要为创造这样的共识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希望《南方周末》的这件事能对管理部门,也对媒体从业者们都带来触动。中国要继续前进,决不是通过简单的管理或者简单的对外模仿就能实现的。我们得接受这几代人不得不纠结、反复探索的宿命。-
是有些人有非议,主要是各自站的角度不同,也可以说是对事物理解不同而引起;其实,南方周末还是很多人喜欢看。特别是老同志。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南方周末最为鼎盛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的南方周末在敢言和能言这两方面都不及当时。原《南方周末》记者陈菊红说:“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当年的《南方周末》可以说引领了一代中国新闻人的新闻理想,被称为“最有良心”的周报。《南方周末》当时的口号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新闻梦在姹然一现之时,中国传媒人恍若隔世,孩子气十足。过犹在目的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至今仍然有着令人吃惊的打动心灵的力量。 而现在的南周,已经不复当年盛事,作为骨血的主要编辑记者也纷纷出走。05年,南周有一次较大规模的记者出走,《南方周末》城市版主编陈菊红,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主编曹西洪已经递交辞职报告,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明确离职意向。而更多的人说的是——南周堕落了。现在的南周,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比较两个口号可以明显发现定位的不同。原本南周的煽情和人文主义结合的很好,而现在的南周煽情的成分更高。所谓西式的报道风格,并不应该成为批评的理由,新华体的僵化是成为共识的,既然公认华尔街日报体好看,那么为什么不学习?无非是把新闻做得好看一点的一种方式。我想类似的批评根本在于南周所摆出的精英姿态,一副启迪民智的样子。但是新闻媒体应不应该担任引导者和教育家的职责,并没有定论。虽然我反感媒体以教育家自居,越俎代庖,但是以媒体的影响力,如果能客观起到积极作用未尝不是好事。南方周末始终是中国最好的报纸,集中代表了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理想。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最有勇气接近真相的媒体中总有南方周末的身影。这一点毋庸置疑。非议是希望它更好,甚至希望回复十年多前的辉煌,不必困惑。像南周这样的媒体,注定要与体制内的种种斗智斗勇,同时经历市场的风浪,这是艰难的营生,不能要求它永远保持最高水准。
嫣字女字旁换成三点水念什么 漹 yān 部 首 氵 笔 画 14 五 笔 IGHO 基本释义 古河名。a.在今中国山西省西部;b.为今中国湖北省宜城县蛮河。嫣不要女字旁读音 嫣不要女字旁读音: 焉[yān] [字义]: 1.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2.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3.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4.文言助词:又何戚 有个繁体字,嫣去掉左边的女,右边加个报耳旁是什么字 鄢 yān 基本字义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 2. 姓。 鄢烈山,著名杂文家、时评家。1952年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报社总编辑助理。迄今已出版《冷门话题》、《钢丝上的中国》等时评集20种,作品《一个人的经典》获中国作协举办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杂文散文项)。 今年年底,鄢烈山要从南方周末退休了,办公室两柜书,他还没有想好搬到哪里搁放。在办公室里,他不时站起来,翻翻堆在沙发上、地上的那些书,说这本看了个大概,那本还没读,书实在太杂,“我都不记得自己读什么书了。”实际上,办公室和家里两个书房的书,是鄢烈山从上大学起就开始收集的,有他喜爱的中国古典文学,也有“为了工作而读”的大量政治、历史、法律、经济类书籍,书店里见得到的、见不到的,许多书可在这里见到踪影。对于近期看的书,或许因为庞杂和量多,他有时记忆不清;但对于自己早年读书的经历,他却清晰到连童年连环画里的一句话也记得。 书不是根据兴趣看的 “我平时什么都看,不完全是选择我喜欢的。”鄢烈山边和记者聊边整理书桌,把一些书拿起又放下。他说,生活的时代和家庭环境决定了自己读什么书,不可能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在他经历的年代里并没有多少自我设计和选择的机会。 鄢烈山儿时的愿望是做科学家。那时家穷,姐姐出嫁后,他回生产队挣工分,初三辍学,“夜里一个人哭,知道没可能做科学家了。”后来因家庭成分好,是贫农,1973年被推荐上了中师,“16岁到25岁,学习能力最强的10年都献给了‘文革’。”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因为政策限制,他只能上师范类大学。 大学里,鄢烈山的专业是中文,他喜欢古典文学,特别是元曲和南戏,到现在,每年也会读一读《西厢记》、《牡丹亭》,读古诗词曲赋和戏剧,“是一种享受,心里觉得很熨帖。”从北师大毕业后,他本想做老师,却被分到 *** 机关,工作是写简报、领导讲话稿之类。后到《武汉晚报》做时评和杂文编辑时,已过而立之年了,“职业是自己不能设定的,想当科学家,当不了,想做老师,做不了,只能根据可能的社会条件,往高处走。”从在 *** 机关工作开始,他就很少读文学,侧重读政治、法律、历史和经济类的书籍,“读书当然最好有一门专长,比如法律、经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没有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深,这是我读书的教训,到如今野狐禅一个,什么都知道一点,都知道得不多不深;年纪一大记忆力变差,后悔也晚了。” 而现在,因为时间紧,鄢烈山读书常交叉著读,不时把自己读了部分、并未读完的书从书柜中翻出继续读,有些读著又放下了:《第三帝国的兴亡》20年前看过,因为对其中的许多细节遗忘,又开始重读;亚当·斯密的书,现在翻译的版本语言流畅,于是又找新版本来读;钱穆的《国史大纲》,翻了个大概;《古拉格群岛》三本读了一本,知道一些,就没再读下去;而《孙中山选集》、《美国宪法》、《人权宣言》等书,“通读过,写文章要用时又会看一看。” 翻著翻著,他感叹:“杂郸家,杂文家,看的东西就是杂。” 读书因为好奇,也因为好胜 说到小时候的读书经历,鄢烈山记得清晰,“从读书这个角度讲,我是幸运又不幸的人。不幸是家里没有条件让我读书,幸运的是,家里是贫农,我才有机会上中师。和兄弟姐妹比起来,我毕竟还上了大学啊。” 因为父母没文化,从小家里没一本书,所以任何一本能见到的书,鄢烈山都要弄来读。他记得小学三年级看的第一本娃娃书《哪吒闹海》,里面有一句“一人......>> 有个繁体字,嫣去掉左边的女,右边加个报耳旁是什么字 鄢,yan第一声。 1、古诸侯国名。 2、姓氏。 姹紫嫣红的姹去掉女字旁换上言字旁念什么治 诧 拼音:chà 意思:1. 惊讶,觉得奇怪:~谔。~异。惊~。~为奇事。 2. 诳,欺:甘言~语(甜言蜜语,诳人的话)。 象嫣,娜字这样女偏旁字具体有哪氐 嫤 妧 妤 婠 婼 姮 妡 媤
范以锦。他是中国报业最杰出的传媒领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中坚力量。在“南方号”航母上他指挥若定,带领南方报业集团走出一条多品牌战略、“龙生龙,凤生凤”的滚动发展模式的道路。 范以锦的办公室位于集团大楼五楼的角落里,据说这里的大门永远向集团员工敞开着,谁有什么想法、意见或烦恼,都可以径直闯进社长办公室找范以锦聊聊,范以锦会耐心地扮演听众角色。 范以锦原任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从1998年成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以来,全集团的广告营业额每年以两个亿的速度递增。2001年年底他就任社长时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三张报纸年广告收入过亿,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才一年。2002年底,《21世纪经济报道》由周报扩展为一周两期,不但改变了中国商业报纸的竞争规则,也带来了收入上的明显增长。 范以锦认为当报纸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以后还得有所储备才可以成事,因此集团必须致力于打造强化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他的率领下,《南方日报》发行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级党委机关报之冠、《南方周末》成为数百万知识分子的读本、《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群之翘楚已受集团委派开拓北京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广告营业额超过亿元大关,南方农村报、《城市画报》等子报子刊也是雄踞一方,为人称道,如此恢弘的气势使得“南方”二字万众瞩目。虽然其手下的一批名将已经在市场化程度日高的中国报业市场里声名卓著,但社会上却很少有人在意谁给了他们驰骋的天地,很少有人明白范以锦手上的“南方”帅印有多沉重。 作为南方报业的掌舵人,范以锦是南方报业“报系理念”、“多品牌战略”、“跨区域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等一系列拓展战略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如今我们放眼中国,还没有哪家报业集团能叫响“报系”这样的新鲜词汇。“报系”的称谓,是范以锦提出来的,作为“南方号”航母上范以锦指挥若定,整个集团运作有序。范以锦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已然非常明晰:刚柔相济,宽容与引导。这正是一种统帅风范。
2022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郑广宁
南方日报总编辑黄常开。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机关报。 1949年10月23日创刊于广州,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媒体。广东报业市场第一份以高端读者为对象的权威政经大报、主流严肃大报。
向熹,四川成都人,1972年生,高中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其间曾任校学生会主席。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毕业后进入南方日报,曾任南方周末经济部和机动记者组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现任南方周末主编。2011年6月起担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历任南方日报记者、编辑、机动记者组副组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主编,现任南方周末报系执行总编辑、《mangazine.名牌》主编。向熹在南方周末积极推进“都市特稿”、“时政报道”等新闻品种的发育,并致力于媒体机制改革创新。向熹创办的《mangazine.名牌》杂志,以“精英复兴”为使命,力推“精英时尚”概念。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3月3日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发布了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2010 Global Youth Leadership)名单,《南方周末》执行总编向熹入选,此次中国大陆共有13人入选。
喻 让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童芍素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虞丽娟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翟 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学峰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春芙 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 王昭翮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
杨毅,1977年11月29日,身高178cm。生于北京,现任《体坛周报》副总编、篮球部主任,任《篮球先锋报》副总编辑,并担任中央电视台、腾讯QQ直播、新浪NBA篮球解说顾问。杨毅是唯一一个曾经全部亲自采访中国三大中锋王治郅、巴特尔、姚明进入NBA的记者,也是第一个陪伴姚明在休斯敦开始NBA征程的记者。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爱曲艺爱评书。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1] 1人物经历编辑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师哥师弟遍天下。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杨毅(18张)采访过三届全运会,1997上海(当年还在实习),2001广东,2005江苏;四届夏季奥运会,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2012伦敦一届冬季奥运会,2002盐湖城,第一次采访冰雪项目,亲眼目睹大杨扬冲破冬奥中国第一金;然而安身立命之本,还是篮球。经历四届亚洲锦标赛,1999福冈,2001上海,2003哈尔滨,2005多哈;两届世界男篮锦标赛,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两届世界女篮锦标赛,2002江苏 2006巴西;先后九次孤身深入美国,探访NBA人文地理;王治郅在达拉斯,巴特尔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唯一曾经在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锋加盟和奋战NBA的中国记者;一路走来,不敢停步。2004年雅典之后,离开《北京青年报》,与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3] ,销量日升。现为《体坛周报》篮球编辑,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24史读到《明史》之后,不愿再读。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险,但不等于会在机会面前退缩。
马德兴,著名足球记者,体坛周报副总编辑,以“敢于说话”、“敢说真话”而著称。1996年3月,戚务生率国奥队兵败吉隆坡后,因一篇《中国足球十问》在当时引起圈内外一片哗然,后被迫离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并遭有关方面“封杀”两年多,是中国体育新闻界因一篇文章而丢掉公职的第一人。1997年1月转入湖南《体坛周报》工作。自2001年起任《体坛周报》副总编辑至今。人称“空中飞人”,一年内有近9个月时间在国内外实地采访。
上 百度 搜索一下就好了
马德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从部队转业进入国家体育总局下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工作,曾参加了《中国足球报》初创工作。现任中国最大的体育门户网站——体坛网总编辑(2009年不再担任《体坛周报》副总编辑)。以“敢于说客套话”、“不敢说真话”而著称,1997年初撰写了国内第一部有关中国足球产业方面的专著——《非去不可》。被戏称为“中国足协的编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