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文

【民族经济】 特指从民族角度出发或带有某种民族特点的经济。从它的内涵来说,具有民族与经济两重因素。它并非是民族与经济两种现象或概念的拼合与相加,它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概念。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济联系与经济生活。因此,任何一种民族经济必然具有与本民族自身相联系的某些特点。在中国,过去一般多指少数民族经济。历史上,由于国内外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经济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经济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把?

民族经济学由我国著名民族经济学家施正一教授提出并创建的一门新兴学科。民族经济学从一开始便把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的学术旨趣,用自己特有的理论、方法和视角,选取了一些全局性的、紧迫性的问题开展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中国民族经济学奠基人,施正一教授在50余年的执教和研究生涯中,先后出版了数10种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发表了数百篇重要学术论文,为民族地区培养了340多名硕士、近90名博士。作为大国,中国在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民族经济,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发,积极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产品,不断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共同繁荣。 Q;发展民族经济的意义? A: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团结,保持社会主义稳定,巩固边防安全. Q;怎样发展民族经济? A:贯彻民族区域自制的民族政策.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西部投资项目,改善税收政策等.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也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身的精神,坚韧不拔.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积极性,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需要发达地区的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进带后进.发达的东部地区帮助西部地区的开发.达到共同繁荣发展~

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化研究论述论文

[论文关键词]云南;民俗文化;研究状况;综述

[论文摘要]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从经济学、人类学等方面,对云南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研究状况作了总结,可资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捷和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俗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客观上在促进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其推向了市场化的境地。与此同时,对以丰富的民俗资源著称的云南进行有关市场化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内容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国内的研究状况综述

(一)文献典籍中的记载

民俗文化市场化是经济进步和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国内早期专门研究民俗文化市场化的著作几乎没有,但关注商品市场与民俗文化之间关系的观念中国早已有之。从历史典籍记载进程来看,《庄子·逍遥游》记载:“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用“章甫”(帽子)这个商品因民俗文化的不同而在市场上无法流通的事例,记载民俗与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货殖列传”专栏,以区域性民俗特点作为该传的基本框架。把各地物产概括为山东、山西、江南和江北四区,然后结合各地的民俗来阐述当时的商业活动规律,认为古代风土人情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很大。潘雄先生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如果经济民俗学或民俗经济学能正式成为一门应用科学的话,那么这一学科的先驱者应该是中国的司马迁。此后的《风俗通义》、《荆楚岁时记》等文献也对一些民俗文化事象展开论述,但未见将民俗文化与市场相结合进行叙述的内容。

(二)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民俗文化市场化有系统研究的成果甚少,从可以查阅到的资料来看,专著类的成果有:何学威所著的《经济民俗学》,围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等方面展开,阐释经济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因素,首次提出了民俗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从经济开发角度系统地研究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挂钩。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实质为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作者提出以经济腾飞带动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以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促进经济繁荣的观点。该著对民俗文化在经济的冲击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做深人地探讨与分析。论文类的成果,最典型而且最具代表性的是潘雄的《民俗研究在商业贸易中的重要性)(载于张紫晨选编《民俗调查与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一文。该文作者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追述了中国民俗与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的最早典籍记载,见于《庄子》与《史记》,同时与马林诺斯基的“库拉”制度研究作对比分析,以实例论证的方式,阐释了民俗在商业贸易中的巨大作用:作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商人来说,只有翔实具体地了解民俗事象,才能在商品交易中获利与成功。该文只是着重论述民俗在商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市场化给民俗事象带来的影响没有涉及。

(三)人类学角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旅游经济正式纳人国民经济计划,作为旅游资源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民俗文化资源随着旅游文化的发展,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目前,真正对民俗文化市场化进行的研究,也着重从民俗旅游和产业化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从民俗旅游角度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分析的成果较多。王德刚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载于《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一文,通过对民俗旅游发展经验研究,总结出了民俗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品牌经营模式、社区一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同喜琴的《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载于《贵州民族研究》,X006,_年第1期),阐述了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伪民俗大量涌现,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

和谐性等方面。李彬,包磊的《旅游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本真性影响研究》(载于《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下旬刊))文,着力探讨民俗旅游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内涵,并力图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提出解决的建议,以获得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徐赣丽的《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载于《民俗研究》2006第3期),李正欢,黄远水的《解读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载于《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邱扶东的《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等一系列文章,对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探讨与研究。 从产业开发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何学威的《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载于《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卷第2期),把民俗文化当作一种隐藏在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研究民俗文化产业在振兴民族经济中的作用及可行性。姜继为,吕桂兰的《试论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载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主要论述了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与市场经济的生长点的问题。此外,张来芳的《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构想》(《江西社会科学》,200()年第5期),邱扶东的《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等论文都相应分析了民俗文化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实践性。

(二)国外的研究状况综述

国外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对民俗文化商品化、市场化研究的论著也较多,美国旅游人类学家格林伍德()就对旅游文化的商品化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认为,文化旅游的开展必然带来文化的商品化,但若是把文化完完全全按照商品来进行包装,就会带来极大的消极意义,因为这实际上“剥夺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剥夺了构成文化的方方面面。商品化使文化失去真实性,使民俗生活置于舞台化和戏剧化之中,故格林伍德反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民俗事项商品化,提倡对文化的市场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但是,也有学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民俗文化的商品化。以色列著名的旅游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ErikCohen)就认为,民俗文化商品化、市场化使其真实性丧失的说法是不贴切和荒谬的。一种新的商品化了的民族文化,可以随时被接受为是真实的,哪怕仅仅只是市场化了的真实,同时这种商品还会得益于悠久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深厚内涵,成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的商品。由于有了商品经济效益带来的资金支撑,又反过来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更加完善和进步,进而促进民俗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现代旅游规模的日益扩大,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由此而带来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及民俗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越发引起学者的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大多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涉及到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问题,成为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最感兴趣的领域。随着民俗旅游商品化倾向的日益严重,国外很多学者开始在“真实性”和“舞台性”两方面展开了研究,试图寻找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这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就是马康纳(MaCannel)的“舞台真实”理论,较系统的探讨了关于旅游景观系统的六种舞台类型。国内对民俗文化市场化的境遇研究,较少有比较系统论述的著作,大多只是在民俗旅游的研究中有所涉及。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谈及民俗文化的市场化,但是对于民俗文化市场化进行实例探讨的文章并不多,在笔者涉猎的文献中尚未发现从市场化境遇角度出发来研究云南民俗文化发展的专题性论著。

(三)余论

民俗文化要获得长久发展,必然要走市场化之路,而民俗文化在市场化的冲击下,自身又可能会发生异变和失真,如何在获得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民俗文化的原真性,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民族志研究方法论文

休闲学,是以人的休闲行为、休闲方式、休闲需求、休闲观念、休闲心理、休闲动机等为研究对象,探索休闲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及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休闲学往往借鉴和采用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工具,形成了休闲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行为学、休闲经济学、休闲心理学、休闲美学、休闲政治、休闲运动、休闲宗教学等。休闲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自我民族志是一种研究方法。使用研究者的个人经验来描述和批判文化信仰、实践和经验。承认并重视研究者与他人的关系....。展示‘人们在弄清楚该做什么、如何生活以及他们的斗争的意义的过程’”(亚当斯,2015)。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自我民族志在反思传统民族志中诞生。自我民族志凸显了“自我”,是一种对研究者亲身经历的文化体验展开反思性描述的质性研究方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旅游学者关注与应用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民族志则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其实你可以在知网上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检索民族志、壮族、三月三查看相关文章。要注意的是:1.民族志方法源自于文化人类学,也称田野调查法或者是人种学方法。2.研究者通常采取参与观察的方式,深入到某一特定团体的生活中,持续一段时间,从而询问或观察所发生的事件,以内部的观点对其意义进行说明。3.如果从研究的历时性来考察,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分析对象;第二,提出民族志问题;第三,通过参与性观察,个案访谈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资料;第四,进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结论。在此之后,经过反思,进入新一轮的第二项到第五项的研究。4.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三个原则:第一,从广义来说,民族志研究关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艺术;第二由于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参与观察;第三,必须采用多重资料收集法,必须核实观察中发现的资料。5.民族志有如下特点:(1)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2)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3)强调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而不是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4)采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5)研究环境是事件和人类活动的自然情境,而非研究者为中心或者被制作出来的人工环境。(6)重视研究者对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与参与者(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7)主要以文字而不是数字的形式发表研究结果。(8)民族志方法重视意义的理解而非预测,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参与者(被研究者)的“控制”也就相应减少,甚至不存在。(9)研究者很少依赖某个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将各种方法的结合。祝你学习进步。

法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文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一、实证分析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二、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三、均衡分析法: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对与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四、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法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度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一、实证分析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二、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三、均衡分析法: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对与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四、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法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度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二、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

研究少数民族论文中经济学理论

加我吧,看看能不能帮你

民族经济学2007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族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永佶。书名民族经济学别名Ethnic economics作者刘永佶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9月1日[1]相关图书我的订单 | 更多图书民族经济学 刘永佶 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民族经济学¥78来自京东去购买民族经济学(修订版) 刘永佶¥来自京东去购买【正版现货】民族经济学¥来自当当网去购买图书简介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学科性质图书目录TA说图书简介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分别是:第一章 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对象、主义、方法、主题、内容、范畴、体系;第二章 经济的民族性和民族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关系;第三章 民族经济的政治机制与文化内涵;第四章 民族经济制度;第五章 民族经济体制;第六章 民族经济结构与运行机制;第七章 民族经济的经营管理;第八章 民族经济关系与交往;第九章 民族经济发展;第十章 现代经济大趋势中民族经济发展的共性与特性;第十一章 中华民族经济的现代化;第十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在第四层次具体专题研究基础上,对第三、二层次研究成果的不断概括。其成果是以下三个层次的一般性前提。并在三层次的研究中加以检验和修正。由此这四个层次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并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中共同发展[1]。研究对象广义上从广义上来说,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经济问题,既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些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这就是说,民族经济学是以某些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的。如果脱离了具体民族,就社会和国家范围来研究经济问题,那就不是民族经济学。狭义上从狭义上来说,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它既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个民族地区(包括若干个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还可以把所有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综合研究的对象。其作用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分支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族经济学学对于东西部差距、不同民族间经济差距、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加速发展战略、西部经济开发、西部人力资源开发、边境开放与边境贸易、西部生态、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乡镇经济等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公认的理论建树,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成果民族经济学诞生以来,研究成果丰硕。1994~2002年国内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民族经济方面的论文(包括同西部多民族省区经济有关的论文)累计约6200多篇;在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中 , 1980—2002年国内公开出版的研究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经济的学术著作约168部。民族经济学学科极为重视专业性教育,大力培养各级各类民族经济人才。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约 30所高校中形成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民族经济学》课程,已经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本科民族学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民族经济学是重庆三峡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也是重庆市在建精品课程。《民族经济学》课程于2002年以来,作为民族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分别于2002年9月,2003年9月,2004年9月,2005年9月向本科学生开设。2002年民族经济学被列为民族学专业的核心课程,2003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案。2004年再次对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修订, 2005年获准学校批准编写《民族经济学简明教程》。学科性质现在关于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的探讨,综合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第一种观点认为:民族经济学是一门强调民族问题与经济问题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放在民族学科与经济学科的交叉点上,其学科性质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中介性的特点。这种观点的主要侧重民族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代表是李竹青、那日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2.第二种观点认为:民族经济这个概念或范畴,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二重性,即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二者融合为一体。民族经济学是介乎民族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中介学科,或者说是研究民族与经济两者相结合区间的一门边缘学科,还可以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形态条件下的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两者交叉互动过程特点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或者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学科。这种观点竭力从不同角度深刻解释民族经济学,主要代表是施正一老师的《民族经济学教程》相关书籍3.第三种观点认为:民族经济学就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民族集团与单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及居住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及其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这种观点属于狭义的理解民族经济学的性质。主要代表是李忠斌编著的《民族经济发展新论》。4.有人还认为,民族经济学的提法本身就不准确,与区域经济学有很多重复的领域,但我们应该看到,民族经济学主要研究重点是民族学科与经济学科的交叉,而区域经济学则侧重于从地域与经济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总之,在中国,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不能充分协调,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就不是全面的建设。因此,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研究中,我们要加倍努力,促进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图书目录编辑传视频TA说4目录在

民族学或者经济学都可以甚至可以是人文地理学,就看你自己所在的学校的偏重了。

《民族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永佶。

在中国,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不能充分协调,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就不是全面的建设。因此,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研究中,我们要加倍努力,促进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扩展资料:

民族经济学相关延伸:民族经济学研究对象:

1、民族经济学广义上:

从广义上来说,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经济问题,既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些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

这就是说,民族经济学是以某些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的。如果脱离了具体民族,就社会和国家范围来研究经济问题,那就不是民族经济学。

2、民族经济学狭义上:

从狭义上来说,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它既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个民族地区(包括若干个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还可以把所有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综合研究的对象。

其作用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分支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论文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经济学学术论文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摘要、导言、主体和结论。但是我们一般不按顺序写,通常都是从内向外写,从最核心的模型和计量实证开始,逐渐将论文向外扩展。导言和结论往往被放在最后写,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核心的论述结论,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在导言和结论中进行概括和总结。但是为了清晰,我们按顺序介绍一下论文各部分的写法。一、摘要(Abstracts)摘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浓缩了该论文的主要要点和特点。摘要一般要说明该论文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主要结论及本论文的贡献。写摘要有助于我们集中思路。二、导言(Introductions)导言说明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对本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解释,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一般而言,写导言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宣布主题;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遗留的空白;说明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研究的空白进行了补充或如何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在导言结束之时,可以对论文的组织结构做简要介绍,让读者预先就能了解论文的脉络。导言应该写得简洁并要点突出,多余的铺垫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导言有的时候只有一个自然段,有的时候也可以长达1000多字或更多,这取决于论文的复杂程度。三、主体(Main Body)(一)文献综述的写法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须先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你做了大量的功课,论文因此是严谨和诚信的。你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地分析和梳理;将你的研究放置于其他人研究的背景中;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强调你的研究贡献。1.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献进行评价。相关研究丰富与否?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数据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迄今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二者兼具?这些研究是集中在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上吗?这些文献在主要议题上是否取得了共识?2.应当针对主题进行综述,而不是按照作者流水帐式地记叙。例如,探讨数据的主题,探讨方法论的主题或者有关结论的主题。3.评论迄今研究的价值和缺陷。4.解释你的研究的贡献。即使你在导言中进行了说明,在这里也不妨再次强调。(二)论述——提出观点(Claims)、理由(Reasons)和证据(Evidences)观点的提出要依据若干理由,而理由是由证据支撑的。所谓观点就是论题,是一个主张或一种解释,而不是对事实的陈述,因此需要得到支撑。观点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存在理由。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提供理由是不够的。理由必须得到证据的支撑,所谓证据就是反映事实的信息,例如统计数据、数理模型和其他文献的结论。经济学的论述有其独有特点,即提供并支持一个命题,这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1.经济学论证是将一种经济现象付与经济分析。2.经济学论述使用经济学假设、概念和理论来解释或理解所探讨的经济现象。3.经济学论述使用某些证据来对假设进行支撑,这些证据可分为四类:(1)假设、理论和教科书中的概念。(2)定量数据。(3)计量。计量是对命题检验的方法。(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数学公式,用来对经济作简化的抽象,描绘经济主体决策过程。模型是部分地基于经济假设、理论和概念而建立的。(三)论据(Evidences)的写法1.模型如果论文只是使用简单的回归分析,那么模型可能只是回归方程和经典假设。复杂些的论文可能会设立一个经济模型,报告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并对其进行解释。如果是计量模型,则应说明计量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的理由。设立模型不管是理论模型还是计量模型,都应把假设前提交代清楚,并解释这些假设背后的经济直觉。特别是在理论模型推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或决策过程中,一定要阐明主体决策的假设前提。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应尽量标准,最好是直接能从符号中判断其所代表的变量。学会使用上标、下标和希腊字母。你应该说明模型的来源,是你自己设立的模型还是援引自其他的文献。2.数据数据首先应当指明来源;其次应该对数据源作总体描述,例如样本量,时间期限,搜集样本的方法等;应对数据来源的质量做出评价;对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特征进行说明,例如数据是否有偏,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解释你如何处理数据或构造新数据;说明你是怎样选择样本的,例如你是否剔除了某些观测值。3.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我们通常在表格中报告数据和结果,关键是我们应该报告多少数据和结果。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usually more”(“少即多”),意思是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也同样适用于数据结果的报告。在报告计量结果时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直接把软件执行结果粘贴过来,这样会淹没你想要展示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编辑软件输出的结果,例如,把多次回归结果编辑在一张表格中,删除无关信息只报告相关信息。4.对结果进行陈述我们不能把数据和计量结果写在表格里展示出来就算完了,我们必须在文中对其进行描述,因为,表格并不能自己为自己说话。首先,你要明确地把表格介绍出来。通常只需要写一句话,告知读者存在这样一张表格,并简要提示其内容(往往是表格标题)。介绍完表格后,你就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重点说明了。你应该明确地告诉读者表格中反映的重要事实。但是你无需对表格中所有的信息都重述一遍,而是应该对数据进行解释并指出数据中隐含的意义。你要明确什么才是你最想让读者从表格中了解到的信息。四、结论(Conclusion)结论和导言是遥相呼应的,可以说结论是倒叙的导言。在导言中你引导读者逐步勾勒出你的研究主题,在结论中却开门见山地归纳你的研究主题。但是结论并不仅仅是导言的镜像,结论应该涉及一些超越本论文的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结论应该对论文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还应对议题进行展望。结论部分使你有机会以简洁、清晰的方式总结你的论据,注意不是要你一字一句重复你所说过的。在结论部分你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质询,扩展你的思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结论部分有助于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读者为什么应该关注你的论文?为什么你的议题很重要?以上,我们对学术论文各部分的撰写方法展开了讨论,最后让我们引用英文论文表达方面的技巧建议,以结束我们的讨论:原则1:Keep your complete grammatical subjects short. 原则2:Express key actions as verbs.原则3:Begin sentences with “old” information.原则4:End sentences with new information.原则5:Make the subjects of your sentences the person, place, or thing that the sentence is about.原则6:Make the first few words of your sentences constitute a limited set of concepts. 原则7:Be concise原则8:Write in paragraphs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一、实证分析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二、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三、均衡分析法: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对与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四、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法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度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经济学论文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数量研究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探索性研究法、信息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