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杂志有哪些

发布时间:

中学生心理健康杂志有哪些

国内心理学核心期刊介绍

中邮阅读网上有很多的心理方面的杂志你可以自己到中邮阅读网上去搜一下,也可以直接阅读如《心理月刊》《心理科学进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还有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可以参考他们的服务挺不错的哦

健康杂志有哪些

为了跟上快速发展的世界,健康绝对是一个必要因素。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天不知不觉地因为时间的缺乏而吃垃圾食品,这些快速准备的食物往往在几个方面伤害我们,它们会引起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脏病和胆固醇,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是每天饮食均衡,一些最好的健康杂志会提供关于健康因素的有价值的信息和文章,世界十大健康杂志如下。

ADDitude是一本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杂志,这本杂志是由电视记者Ellen Kingsley在1998年创办的,它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健康杂志之一。

该杂志就许多健康问题发表文章,并提供解决方法。这本杂志上有很多对健康有益的食谱,提供了应该吃的和应该避免的食物的适当的饮食计划,还包含了关于减肥和如何避免健康问题的文章。

《Shape》是一本由克里斯汀·麦金太尔创办的英国健身杂志,其主要关注女性面临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本杂志里有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文章,还提供了不同的穿衣方式和不同的化妆和发型。

《Health》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女性健康杂志之一,这本杂志有关于女性饮食的文章,讨论各种关系问题。它有许多关于最新时尚趋势和化妆风格的文章,还有各种各样的食谱,以及美味和健康常识。

《跑者世界》月刊在全球出版,它是由鲍勃·安德森在1966年开始,其获得了许多著名的奖项和荣誉。该杂志在全球许多国家发行,如澳大利亚、巴西、荷兰、波兰、南非、瑞典等国家。

《Natural Awakenings》有各种各样的文章,如健康,旅行,宠物,这是最好的女性杂志之一,有着各种饮食计划和食谱,许多关于保持健康的建议。

《烹饪之光》杂志创办于1987年,它每月在美国的许多地区流通,它包含许多健康美味的食谱,也有关于健康和健身等各种问题的文章。

《Men’s Health》是全球最大的男性杂志品牌,它分布在世界上大约59个国家。该杂志开始只有关于男性健康的文章,但后来,它开始了其他话题,如男性的生活方式,健康,营养和时尚。

这是一本在美国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它是尼古拉斯·查尼在1967年创立的,该杂志刊登了关于育儿、健康、神经科学、工作以及许多其他心理因素的文章。

《Remedy’s Healthy Living》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健康杂志,它涵盖了有关健康的文章,并建议适当的减肥和健康生活的饮食计划。这本杂志还刊登有关新生儿及其健康状况的文章,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各种婴儿食品的提示。

时尚类:时尚(先生、伊人、健康、时间、新娘、旅游等系列)、瑞丽(服饰美容、伊人风尚、时尚先锋、男人风尚、家居等系列)、米娜、昕薇、时装、男人装、芭莎、上海服饰、都市丽人、卡娜、都市主妇、好管家、ELLE、服饰美容、悦己、风度、潮流志等等健康类:时尚健康(男、女系列)、家庭医生、家家乐、人之初、大众医学、益寿文摘、养生月刊等

分类: 生活 问题描述: 请提供两本 解析: <<食品与健康>>杂志 <<中老年保健>>杂志 <<大众医学>>我在当地图书馆办理借阅证,上述三册杂志我经常看的.

健康保健杂志有哪些

《医食参考》内容也很全面,其中对日常果蔬的保健作用,介绍的图文并茂;涉及的医疗知识也浅显易懂。很易于温故知新。

护眼吃什么好?

饮食原则

适宜:

富含维生素A、B、 C、 E,β一胡萝卜素,氧化锌,氧化铜和钙等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豆制品取代部分动物蛋白质,每天吃水果,白天多补充水分。

禁忌:

忌辛辣,戒烟酒,限制油脂摄入量,少加盐、味精、酱油,善用其他调味方法。

如何保持营养均衡?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谷薯类食物占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每天摄入250~400g粗加工的谷薯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早餐至少摄入4~5个品种,午餐摄入5~6个品种,晚餐4~5个品种,零食1~2个品种。

适合吃哪些食物?

我订的是《名医》杂志,我爸爸妈妈都说里面有不少他们很关心的健康问题,而且都是权威专家的访谈,可信度很高,字体也较大,老年人看起来比较轻松,虽然价格比家庭医生这些贵一点,但爸爸妈妈喜欢就值了。

恩 身体内在 外在都需要保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本书不错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摘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社会也注意到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析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心理健康一直是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早在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已提出心理健康需具有四个特点:(l)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世界生卫组织(WHO)在其宪章中也提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要求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要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桑标,宋志虹,1998)。在我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爆炸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工业化、都市化、人口密集化等等现代城市的特征,都可能给人们造成巨大、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也给人们的心理健良带来严重的威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多变时期、危机时期。这一时期,也被许多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奶时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大家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发生争执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对不起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是否对得起别人。在和别人谈话时,也从来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是独生子女式的孩子自小在备受宠爱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目前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在学校“老师宠着”,在家里“父母捧着”。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在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二)人际交往能力弱,甚至没有知心朋友。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都与以前有显著不同。一方面,大学生不再得到老师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们都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对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很紧张,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显得很不自然、很不协调。(三)社会适应性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家庭的庇护下,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他们在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在原因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引用一些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但是最后总会说“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四)自我意识不健全。一个人在自尊、自信基础上建立的健康协调的自我统合是应对生活事件的心理基础。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部分都与自我意识有关[2]。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等等。有些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某些缺陷,需要独立处理问题时,这些缺陷就成为适应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五)恋爱与性问题的困扰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理发育己经成熟,有了恋爱的心理。恋爱问题在大学校园中早己不罕见。恋爱中的男女可以说是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在恋爱问题上,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引,只是凭着好奇、游戏、追求时髦的心理,最终难免会给双方造成伤害。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自卑心理,感到自惭形秽,缺乏自主性,只是一厢情愿,因而陷入了单相思的情感中。内心的焦灼不安,不但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六)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大学生就业做准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择业自主,给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然而,挑战总与机遇并存,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对自身缺乏客观的评价及对就业形势缺乏全面的认识等因素,使得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了种种不良心理。焦虑、自负、自卑、怯懦、依赖、攀比、从众等是大学生在择业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心理。三、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几个因子上来分析从心理健康的几个因子上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明显。大学生SCL-90九个因子和阳性项目数的均值都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差异达到显著和非常显著的水平。以均值加标准差计,国内常模均未超过3分,而大学生中和F8因子均高于3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在SCL-90几个因子上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全国青年常模,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敏感)、F5(焦虑)、F(恐怖)、F9(精神病性)等几个因子的高分,说明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他们除了具有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外,还表现出特殊的心理障碍。如强烈的自卑感、心理脆弱、情绪压抑、过分敏感等。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来自大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差异也并不显著,而二者同来自城镇的学生相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出现明显差异,其中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来自大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得分均值都高于城镇学生得分均值。这一结果说明高职大学生中来自大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较来自城镇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在一些方面存在突出的心理障碍。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思考(一)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既激发了他们的进取精神,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为此,要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修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正确和积极的认识,要采取正确适当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要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引到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信念,把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转化为努力获取知识的实际行为。要教育他们全面认识自我,鼓励学生挖掘潜力超越自己,引导学生确立恰当的抱负水平,在自我剖析中深刻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已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三)培养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下大力气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传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科学的思想指导和教育学生,在恋爱问题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他们对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性发育的自然规律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加强性道德教育,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性观念,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四)开设专门的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生源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通过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等方式系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训练的方法和自我保健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作,可采用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的措施。也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为不愿来访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参考文献[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4)。[2]武继素,戚世钧,尚宇红.大学生会健康心理培育M.北京: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2000年。[3]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35页[4]刘美涓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余华安徽大学哲学系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心理科学1995年第5期[5]张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5页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成为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三篇,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进入大学的校门,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淡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健康比成功更重要。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05-2-3 点击:907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们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 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 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集体、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们能能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怪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认识现实环境。 4.接受生活,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是重负。他们还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的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完整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常常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7.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一般常用智力测验来诊断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商低于70者为智力落后。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学生健康教育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疾病就是健康”。这种“无病即是健康”的传统观念一直被许多人所持有。很多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也是片面的,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要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因素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现代健康的概念是指人的身心健康。实际上主要指人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方面。 1946年第三界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次大会具体指明了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情绪、智力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我们得知,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几个层面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有关学者也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健康观:健康应是能对抗紧张,经得住压抑和挫折,积极安排自己的各种生活及活动,智慧、情感和躯体能融为一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充满生机,且富有文明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活动研究的复杂性贯穿于包括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全过程。人的心理绝非整齐划一,各人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外部表象也千差万别,因此健康的标准也难非常精确,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都是相对的,往往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完全形成一致的意见。根据目前大学生应具备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个体能比较正确、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能正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全面了解、客观评价自我,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自信乐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而不是自我轻贱;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够自强独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 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 健全的统一人格要求个体在正确思想指导下,使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诸方面统一起来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信念、理想和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行能协调一致,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够与社会步调合拍,与集体融为一体。 3.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满足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能与人平等相处、共享欢乐,善于处理复杂情况,运用健康的幽默法排解各种尴尬局面,少有敌意、猜疑、嫉妒、畏惧的心态;与人交往,多有信任、同情、友善、尊重的心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能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善于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知心朋友;能善于化解冲突和矛盾,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保持与他人和集体的协调关系;有幽默的同情心,就是在不愉快的情况下或甚至有潜在的痛苦时,只要没有受到心理和身体的严重伤害,就有欣赏和表达诙谐的能力,这种幽默的精神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4. 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适应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能主动调节自我,积极适应环境,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 5. 具有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手段、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坚强的个人意志要求个体在行为上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自制力和果断性、顽强性;善于分析情况,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同时又不固执刻板;能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正当的诱惑,不放纵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逆境时,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并有必胜的信心。 6. 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待学习;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乐于实践,反复磨练,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7. 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指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如愤怒、恐惧、喜欢、悲伤等。情绪积极稳定主要表现为情绪积极而不消沉,情绪反映灵敏而适度,感情真挚而稳定;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境,对生活、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具有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环境变化相平衡的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同时,不同的年龄,不同环境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不同的。因此,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时,应从实际出发,从个体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准确。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它只是反映了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而不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三、心理健康对人生的意义 1. 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统一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是人们进行工作、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和谐发展;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有积极的人生体验。 2. 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从某种角度讲,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对人的身体危害更大。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对人生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学习和掌握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做心理保健,常做心理“美容”,经常清除心灵上的“垃圾”,以矫正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 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人的生理和心理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也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期笼罩着一个人的心灵,就会使大脑皮层的机能降低,而较低的神经中枢机能却亢进,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在我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思想中,古人早就提出了消极情绪可以致病的经验概括。其中特别强调七情失调会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等生理疾病。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因素,古人认为七情太过,而生百病,他们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忧伤肺。因此,强调情绪稳定和精神愉快,防止过度的情绪变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异常和不适,持久的情绪压抑或消沉则会导致生理器官的功能失调或病变。特别是各种严重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皮肤过敏等,都和情绪以及心理有一定的联系。这说明心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健康起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些病可以说是“病由心生”。 事实表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利用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愉快的生活,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在挫折和逆境中处之泰然,在社会变革和生活灾难面前知道变通,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第二节 加强心理锻炼,学会心理调适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所涉及的要素有很多方面,其内在结构也非常复杂,下面仅从学生人生态度的确立、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心理调适等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三、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满意的感受、愉快的心情,主要来自较好的精神修养。心理健康的人,也不是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而是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例如。有的人感到烦躁时,会选择柔和的音乐听,以使自己的心情宁静;有的人感到忧郁时,去听一些雄壮或激昂的乐曲上,以使自己兴奋起来。通常所用的自我调式的方法有: 1.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是用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调整不良的心理。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学会从零开始,心向未来;在学业上要追求无止境,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要学会知足。 2.情境迁移 在遇到苦闷或愤怒的情境时,可以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去,尽量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到稳定。比如,可以听音乐,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园等。这对消除烦恼,缓解紧张的情绪大有益处。 3.情绪宣泄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个体在产生痛苦时、悲伤忧郁时,通过适当的方法、渠道进行发泄,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如向师长亲友、同学朋友倾诉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烦恼、痛苦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或干脆通过体力劳动、唱歌、运动等形式发泄一下,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或在空旷的田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4.必要的咨询 当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可以咨询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向他们诉说内心的困惑或心理障碍,以求的他们的帮助和开导。 5.讲究处事技巧 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妨暂时避开对方一段时间,或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这么做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或因某种事情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最好把这件事尽快忘掉,不要去想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好配合转移思维,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去,这种重新投入到新的一件更高尚的、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以冲淡感情上的不愉快或痛苦的现象,称之为“升华”。 6.学会自我放松 这种方法是要学会四肢放松,并获得安静,能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的松紧、轻重、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放松的效果。自我训练法能改善生理功能、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等,可达到排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7.常做“心理美容” 每个人都有心理缺陷,这就好比人的身体相貌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样,并非是什么疾病。经常进行“自醒”,反观内照,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就是给自己的心理做了美容,对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8.发展多种兴趣 比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特别是体育运动,除了可以宣泄情绪外,还能培养互相合作、敢于对抗、勇于向上的品质,从而通过锻炼体能达到带动“心能”的目的。 如果不满意的话~~建议您看看豆丁网上的文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当代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鲍翠香.[2].敞开心扉面对未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年2期.吴建英.[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3期.焦佳丽.[4].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3期.刘彦军.[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金色年华(下)》.2013年5期.朱英玲.[6].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年6期.付金凤.[7].元情绪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9期.许远理.[8].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雪莲》.2015年26期.强泽平.[9].浅析教师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现代交际》.2015年8期.丁洋.[1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方法分析.《科学导报》.2016年9期.佟美琳.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工介入.被引次数:4作者:赵振华.社会工程华中农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2].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被引次数:2作者:贺建平.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3].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引次数:18作者:陈映兰.学科教学论(地理)湖南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4].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友谊质量的关系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被引次数:2作者:高婕妤.心理健康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学为例.作者:张茜.教育经济与管理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6].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邹炳泉.教育学原理山东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7].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篇,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点、培养自己的注意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讲相同的内容,为什么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除了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关。下面我们学习一课与注意力有关的课文,题目是《学习要专注》。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读一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

(2)(分组讨论: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学习时为什么要专注?)

(三)学生活动

1、说一说,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边听边玩,经常走神儿,所以老师讲的知识他没有听到,作业当然就不会了。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A、要用眼,仔细看。B、要用耳,仔细听。C、要用脑,勤思考。D、要动口,敢发言。E、要动手,认真写。

请记住:课堂学习是我们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讲时要努力排除干扰,自觉听讲。

2、走迷宫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组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想想做做”或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竞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3、做一做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点,通过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

A、保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听讲容易疲劳,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发育。

B、注意排除干扰:课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写出明显的警示语提醒自己。C、怎样调节自己的课堂行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刚上课时需要注意力转移,尽快转移到这节课上来。当我们听讲或思考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当老师在抄板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教师总结和归纳时,又要集中精力,把重点记住。

一、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事先挑选一名高一点的男同学扮演乌龟爷爷,另外选好扮演乌龟__、小伙伴儿的同学各一名,旁白一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胜利充满信心,面对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最后使自己获得成功;也有的同学面对困难,丧失信心,失去了进取心,结果以失败告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很重要,题目叫《树立自信心》。

(二)学文明理

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戴洪祥是怎样克服困难,做成“戴氏小提琴”的,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

2、然后教师要简介自信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活动明理

1、角色扮演(15分钟):

让同学表演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从演出中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不怕困难,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2、议一议师:小龟__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

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

师:后来,__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

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知道__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总结全课:

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中学生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五、情景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示内容,排演心理情景剧。

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

(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操练五分钟左右时间,让二至三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老师先举例自己的一些快乐事情:如收到小礼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买了一本好书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步骤七、小结: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吗?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所有的坏情绪都扔到垃圾桶里,把好情绪留在心中。最后,我们齐唱一首歌曲:《我们都是快乐的人》。

一、教学内容: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3、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4、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式:专题教育

四、教学要点:

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兴衰,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是一个人的良好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据调查了解,当今中学中有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自立能力,缺乏奉献精神,利己主义严重。且由于他们处于生长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学习、生活诸多烦恼积压在心内,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孤僻,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心理状况,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发展,怎能成为合格的跨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继承者,对此感到忧虑。

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提出的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经常听见有中学生抱怨“老天不公”,悲叹自己“命孬”、“运气不好”、“处境不佳”没有遇到什么值得快乐,令人高兴的事,相反的,却经常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倒霉的事。于是乎成天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虚度光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应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入手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这个存在在茫茫的宇宙中,与漫漫的.历史长河相比,就象电光那样短暂易逝。因此,我们要珍惜它、热爱它。让人的一生具有价值,具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大众作出无限的贡献,闪烁出绚丽的光芒。当然,人生道路上要经历无数风雨、坎坷,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标,积极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天空如此广阔,青春的鲜花如此美丽,活在世上真是一种幸福。

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道德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及寿命的长短。孔子曰:“仁者寿。”就说明了人的道德品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意思是说要想长寿,就必须要乐观;要乐观,莫过于乐善好施。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明确指出有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可能健康长寿。现代医学、心理学也证明了: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经常满腔热忱地帮助人,扶持人,爱护人,援救人,人们会投桃报李,给以热情地回报。爱人者,人便爱之;助人者,人必助之;敬人者,人亦敬之。这种良性的反馈,必然使人产生欣慰,受到鼓舞,使人愉快,获得欢乐,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正如古人所说:“善者善,祛病而得后福。”

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讲究道德修养,勤于付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多做好事,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获得欢乐,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处于人生关键的转折期的中学生,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要想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学会正确地对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整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必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悲剧。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争先进,创一流。另一方面,不计较功名得失,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淡于名利,知足常乐。有了这样的名利观,他们就不会因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而自卑,也不会因个人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心理平衡了,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四、培养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读书学习能使人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懂得人生的真谛,使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正确地对待名利,正确地对待人生和前途,始终斗志昂扬,乐观向上。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他们把读书学习视为一种痛苦、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对学习没有热情,毫不感兴趣。他们反感、厌恶、甚至憎恨学习。这种强烈的厌学情绪使有些中学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悲观厌世,道德伦丧,甚至产生反—社—会的攻击行为,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努力培养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一树果子有甜有酸”,促进有心理误区的学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千方百计地疏导他们;给他们心理补偿,并且严格要求,厚爱他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是一定能够大有成效的。

如:常见的早恋,厌学,应试焦虑,孤僻,感情脆弱,依赖性强,偏执,不善于调整人际关系,对教育者表现出逆反心理等,个别学生偶遇困难,挫折,轻者萎靡不振,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心理健康失调所造成的。

我国正处在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高科技要求人们有高智力的头脑,高效率则要求人们办事要有高速度,高节奏,而高竞争又必须会带来失败和挫折。高节奏的生活易使人消沉悲伤,进而就会形成人们厌倦、烦躁等许多不健康心理状态。而我国目前最激烈的竞争领域就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年的初中升重点高中的中考和高考,都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这就使得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出现频率相对更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可以看到因心理疾病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在所有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个别中学生甚至适应不了激烈竞争中的学习生活而离家出走或者自杀。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学生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能否在座钟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心理指导法

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五、心理控制法

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

八、心理训练法

与快乐同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课前准备:

1、学生烦恼小调查。

2、体验活动用具:跳绳、溜溜球、漫画书、照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揭题:与快乐同行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师深情回忆近来共同经历的烦恼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学生听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对大家说出了你心里的烦恼,是不是心情畅快多了!(板书:合理发泄)合理发泄:找人倾诉或大声叫,写日记,大哭一场3、教师导语:

遇到问题时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

3、情境游戏:《猜一猜》

情节设计:__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导语: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快乐甜点,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体验快乐的感觉吧!(分组开展体验活动)

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板书:转移注意力)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

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坏心情得到了缓解吗?

2、学生交流感受。

不知道怎么写~你就去参考参考(心理学进展)这类似的期刊呗~多看下文献~总能写到论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