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学校公物管理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学校公物管理的研究论文

高校食堂一直是后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食堂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广大师生服务。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食堂管理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高校食堂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绩。而高校食堂一直是后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食堂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广大师生服务。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做好食堂工作,本人从强化和提升食堂管理体系、提高安全意识、大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建立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开发品种力度,满足学生口味需求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社会化改革 物价上涨 管理体系

高校食堂工作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为科研、教学师生服务的,还担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因而,食堂涉及到全校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它不仅是办好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肩负着高校改革稳定的重任。高校食堂管理应注意的内容包括食堂各岗位的标准化操作管理、菜肴食品质量检测、循环菜单的开发及运用、菜肴品种及口味创新、菜肴食品安全监控等。结合菜肴食品采购建立食堂菜品价格调整备案机制。在新的形势下,物价不断上涨,如何做好食堂管理工作,使食堂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实施标准操作流程

控制菜肴质量为保证菜肴质量达到一定标准,高校食堂必须实施标准 菜谱 规定的相关程序,进行菜肴质量有效控制。在实施食堂各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方面,首先在原料切配时,应掌握好以主料形状为主,辅料根据主料形状进行刀工切配原则进行原料切配,如:主料形状为丁,辅料形状也为丁;主料为条,辅料形状也为条。其次在原料加热时,应掌握好调味的准确度,由于各类菜肴可在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三个阶段进行调味,故应根据菜肴在各阶段所使用的调味料情况进行相应补充,避免味重现象。

二、标准规范高校食堂菜肴食品质量检测

规范菜肴食品质量检测。高校食堂要保障菜肴食品出品质量,就必须进行菜肴食品质量检测,常规检查 方法 主要从菜肴食品的色泽、香度、味感、形状等方面进行,检测标准和细则主要包括主料的选择、刀工切配、火候及温度、成品滋味、芡汁等几方面。

三、高校食堂循环菜单的开发机标准菜谱的实施

实施循环菜单,加强技术创新。巩固加强现有菜肴质量,制定可以周期循环使用的菜单,以每五个工作日为一个循环周期进行菜肴制作的更新调整,菜单使用三十天后,根据季节及原材料供应情况,进行食品原料的更新和补充,并设计和推出新一轮的菜单。菜单设计应注意对上一期菜单中同种原料进行不同烹调方法与制作工艺的更新,根据菜单的使用情况对菜单中的各种菜品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可以了解掌握各种菜肴品种成本高低和受欢迎程度,及时调整菜单设计不但满足就餐者口味需求,而且节约成本。

菜肴食品创新研究。高校食堂需不断创新菜肴食品的种类满足师生口味需求。研发新品并对其进行销量及受欢迎程度的检验,在创新机制方面,食堂可成立菜肴创新研究小组,由该小组成员进行菜肴食品销量及受欢迎程度的统计,接受专业指导意见和师生的建议,并借鉴相关 经验 和书籍进行技术研究,每学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比赛,吸取经验,不断创新以增强高校技术人员菜肴创新研究能力。

四、加强宣传学习 教育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进行安全监管

在新形势下,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很多基础内容的学习与落实尤为重要,如以下几点:

学校及后勤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卫生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餐饮卫生管理办法》等。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及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到学校,对食堂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食堂员工除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的 法律知识 通过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操作管理水平。

实行食品卫生安全第三方监管,监管内容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现场速测及分析、风险预警、风险隐患评估、远程视频监控等,通过第三方食品卫生监管,全面控制食堂的菜肴食品卫生,对食堂操作的关键部位进行视频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议高校食堂实施HACCP体系,可有效预防中毒事件,保障饮食安全。

五、建立食堂菜品价格调价备案机制

为了保持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相对稳定,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市场原料的价格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食堂饭菜价格调整备案制度,并作为高校食堂对外招标的必要条件。此外,深入研究“农校对接”模式对于降低高校食堂采购成本,提高食堂员工福利及队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校对接”主要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食堂的对接,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这一双赢局面。它可以减少高校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学生食堂采购成本,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对促进高校稳定起着重要意义。由于现在物价持续走高,这条途径是非常值得我们考虑的。

六、 总结

高校食堂是一个特殊的运营实体,它不同于普通的市场运营实体。只有认清其经营、管理、模式、对象、利益、监管等方面的特殊性,才能有的放矢,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降低高等学校食堂改革要始终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在高等学校食堂改革方面。要按照“三满意”原则开展工作,也就是学校满意、教师学生满意、职工满意。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食堂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要充分认识高校食堂是公益性质的部门,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各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提高伙食质量与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学校的稳定和师生员工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成吉.对高校食堂管理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2]林永庆.浅谈高校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0,(10).

[3]吴敏.浅议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食堂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1,(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食堂管理论文范文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议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议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高中学校、场地器材、与开发

【论文摘要】

高中学校体育场馆与器材影响与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访问法,对高中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以期为高中体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也为高中学校场馆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前言

体育场地器材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体育教师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有力武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资源积极开发场地器材资源,更好的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工作服务,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响水县第二中学的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场地器材管理

学校场地器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容校貌,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学校其他物资的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把握管理原则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身的原则,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也有自己的原则。

、性原则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教书育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也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各种设施的设立都要考虑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育性原则应贯彻在管理工作的始终。

、科学性原则

学校的场地器材从耗资巨大的场馆到低值易耗得物品有几百种之多,如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程序,必将给体育教学和开展学生体育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中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原则。

.、、勤俭节约原则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优良传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虽然随着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逐年提高,但作为学校教育来讲,尤其是高中学校依然存在着经济上过度紧张的问题,勤俭节约是场地器材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措施

学校场地器材从固定资产到低值易耗物品,种类繁多,需要按照类别,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有序化和规律化,场地器材必须定期检查,护理,维修,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轻则损坏器材影响体育教学重则发生意外事故,危及学生生命,学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做到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专门管理人才。

、建立领导

建立学校主管校长,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员三级管理机制,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工作应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由主管校长分工主管,对有关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问题应提交校党委讨论决定,体育部门负责人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场地器材的全面工作,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的场地器材使用和管理工作。

、引进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才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都是非专业场地器材管理人员且年龄偏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弊端,引进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专门人才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的效率。

、实行场地器材开放的有偿服务

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基本功能外,实行有偿开放可以达到以下功效:首先,可以提高公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其次,可以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第三,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第四,补充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场馆收费制度的`实施,可有效地增加体育场馆与器材的维护,保养,更新的费用。第五,有利于学校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

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渠道增加场地器材显得尤为重要.

、场地器材开发的规律和原则

学校场地器材的开发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场地器材配备的规范化原则

部组织专家学者在调研与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目录依据城市,,在校生数量等不同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的必需配备要求,以保证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据地域不同以及办学特色不同的差异,提出了两类选配类器材设施配备要求,一类选配是根据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确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另一类主要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中不断拓展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各学校的传统,特色确定的。这一举措的实施为体育场地器材的规范化配备奠定了政策基础。

、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优化组合原则

体育基础设施与运动场馆的建设与开发应趋于多功能和优化组合,既与规范的体育场馆接轨,又考虑体育教学的实用功能.做到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的优化组合,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

、因地制宜原则

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因地制宜。例如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开发体育场地,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设开发体育器材,切忌跟大流,人云亦云。一味的比照其他学校。

、安全性原则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无小事。各场地的开发都应按照其标准手册进行,如《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等.体育器材的设计于安装都应考虑安全因素。

、体育场地器材开发的措施与途径

学校应该广开门路,大力开发学校场地器材。

首先,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器材的购买,以解决场地器材的紧缺问题。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制体育器材。

第三,通过举办赛事等争取赞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引进资金。

第四,利用废旧器材,开发新教材。增强器材的利用率?

4、结论与建议、

与许多高中学校一样场地器材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观念陈旧,思想上不够重视,科学管理水平不高等。在场地器材的开发上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原则与规律。有关部门应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对场地器材进行开发,以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使其更好的为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开军.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J].安徽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王港,周彩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校体育,2006年第1期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热门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知识产权的利用方面,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公共管理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2.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3.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4.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5.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6.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7.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8.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9.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10.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11.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12.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13.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14.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15.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16.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17.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18.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19.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20.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21.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22.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23.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24.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25.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6.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27.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28.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29.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30.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31.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32.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33.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34.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35.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36.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37.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38.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39.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40.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41.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42.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43.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44.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45.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46.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47.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48.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49. 公共政策执行梗塞问题研究

50. 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

51.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52. 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

53.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

54. 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管理

55. 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56. 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

57.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58. 试论行政不作为及其危害

59. 59.行政补偿概念刍议

60. 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61. 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62. 浅谈“政府上网”

63. 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

64. 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

65. 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66. 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67.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

68. 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69. 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

70. 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71. 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72.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73.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74.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75. 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76. 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比较分析

77. 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78. 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79. 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80.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

81.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82. 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8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84.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85. 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

86. 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87. 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88.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89. 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90. 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

9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

92. 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93. 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

94. 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95. 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96. 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

97.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98.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99. 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00. 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01.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或宪政主义)去向的理论渊源和发展 102. 政治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103. 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

104. 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影响研究

105. 权力腐败中的59现象研究

106. 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7.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08. 居民小区中的物业管理问题探析

109.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

110. 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

111.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12. 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 浅谈政府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114. 浅谈入世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15. 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

116. 当前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分析

117.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118.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119. 浅谈儒家道德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120. 浅析企业服务品牌的创建问题

121. 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

122.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启迪

123. 浅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

124. 浅论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125. 试论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影响

126. 浅析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

127. 浅谈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塑造企业文化

128. 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

129. 浅析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30. 浅析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绩效考核与管理(丰俊功)

1、政府绩效管理

平衡记分卡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记分卡在XX市政府XX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记分卡在党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记分卡在XX市政府XX部门党政管理部门中的应用研究

2、公务员绩效考核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市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中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中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3、市政学

XX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选取有户籍制度改革有特色的城市) XX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4、电子政务

XX市政府网站绩效考核研究

电子政务在XX市XX部门中的应用研究

政府采购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二、行政与政策(于海艳)

1、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预警机制研究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2、户籍制度改革

3、行政垄断

4、行政机构改革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

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5、行政职能转变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服务型政府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探讨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6、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7、当代中国公民参政研究

互联网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

8、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三、政治、制度、社区、非政府(韩丽雯)

1、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

2、 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

3、 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问题

4、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5、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6、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7、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讨

8、 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9、 当代中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问题

10、 当代中国政府的大部体制的问题

11、 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2、 政治民主建设问题

13、 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问题

14、 非政府组织的法规建设探讨

15、 非政府组织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

16、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探讨

17、 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探讨

18、 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

19、 城市社区管理的理论基础

20、 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探讨

21、 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律保障问题

22、 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问题

23、 建立和完善我国NGO组织监督机制(以汶川地震为例)

24、 简析非政府组织(NGO)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四、社会学、社保、社会调查、社会工作(王静)

1、社会保障类:

理论类---公平还是效率: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选择与思考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农村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的农村养老问题

农民工社会保险(养老、工伤、医疗等)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与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政策的反差分析

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可运用社会排斥理论)

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五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农村扶贫问题研究

城市类-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政策研究

当前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析

完善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城镇人口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及治理体系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建设的实证分析

就业失业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促进研究

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制度选择

非全日制就业(或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的社会保险政策建议

国外失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社会治理失业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失业预警系统与就业对策研究

转型时期结构性失业的救济及职业培训政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其他--银色浪潮的冲击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的制度转制成本及其化解

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架构的思考

我国军人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灾害救助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商业保险消费心理研究

商业保险需求群体的实证分析

2、社会现象类:

基于网络社会下的青少年“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探析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流动机制建设

网络民意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

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

3、社区类:

社区矫正中的政府角色与社会力量

社区矫正在矫正青少年罪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及有关对策

从建设市民社会的载体看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的角色地位

4、应用实务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实施;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状况调查

民办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状况调查

广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观的影响;

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研究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性别、地区、学校等)及其应对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我国社会志愿者制度的现状分析

某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分析

某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城中村:农村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

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理念、问题及建议

试论和谐社区理念下政府与社区关系的重构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中国社会流动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控制问题研究

5、社会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分化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分析

社会舆论与社会风向对当代中国社会政策选择的影响

传统孝文化与家庭代际和谐

五、(多俊岗)

六、(刘亮、黄春梅、陈国杰、蔡敏)

1、行政伦理

2、行政文化

3、社会信用研究(包括信用理论、信用机制、信用制度、信用评价内容)

七、行政法、公务员(胡海春)

1、 论我国公务员的考试选拔机制

2、 公务员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 国家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4、 论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发展的方向

5、 对完善公务员廉政制度建设的思考

6、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7、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8、 中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的不足和对策

9、 公务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11、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12、 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3、 公务员制度与行政效率

14、 论国家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

15、 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

16、 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

17、 论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18、 论中国公务员的退出机制

19、 论公务员回避制度研究

20、 完善我国公务员的选任制度

21、 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22、 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23、 试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与近代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24、 公务员管理研究

25、 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26、 行政法制

27、 依法行政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的若干撰写指南

适应对象: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MPA

Copyright©bydepartmentofpublicadministration,CSU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管理研究论文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好写的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联网论文题目

1、 基于嵌入式PC和物联网的无人驾驶 拖拉机 研究

2、 太阳能农机发动机监测系统设计—基于智慧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

3、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生产监控系统设计

4、 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系统架构与实现

5、 基于物联网的水田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6、 基于物联网植物工厂监控系统的设计

7、 基于物联网的精准农业玉米长势监测分析系统研究

8、 基于物联网的葡萄园信息获取与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长输管道

10、 矿山物联网云计算与平台技术

1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衣柜系统

12、 基于MQTT的物联网系统文件传输 方法 的实现

1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互联网数据支撑平台

14、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15、 高校智慧教室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运营商窄带物联网部署实现探讨

17、 基于物联网思维的商业银行管理重构的战略思想

18、 面向矿山安全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器

19、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 工业物联网环境下隐式人机交互消息传播方法

2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监控系统设计

22、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3、 基于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4、 公安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应用

25、 物联网中增强安全的RFID认证协议

26、 农业物联网技术供需双方决策行为分析——演化博弈模型及其仿真

27、 物联网环境下数据转发模型研究

28、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网关的建设研究

29、 基于Citespace的技术机会发现研究——以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例

30、 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索智慧物流新未来——访神州数码集团智能互联本部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闫军

31、 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

32、 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3、 是德科技中标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窄带物联网低功耗测试系统以及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

34、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健康医疗系统

35、 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36、 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7、 新工科语境下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38、 铁塔公司基于LoRa物联网的共享单车方案研究

39、 面向大数据的突发事件物联网情报采集

40、 区块链技术增强物联网安全应用前景分析

41、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

42、 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地震信息化研究

43、 矿山物联网 网络技术 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44、 基于物联网与GPRS技术对武汉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设计

45、 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房智能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46、 基于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实现脱网应急通信的方法

47、 物联网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探析

48、 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49、 基于MQTT协议的物联网电梯监控系统设计

50、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物联网网关安全系统的建模及验证

物联网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

1、基于物联网的火电机组远程诊断服务实践

2、语义物联网中一种多领域信息互操作方法

3、矿山物联网服务承载平台与矿山购买服务

4、物联网环境下的锰矿开采过程监测软件设计

5、基于物联网的馆藏系统实现

6、地方转型本科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8、智能建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剖析

9、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10、蓝牙传输发现服务助力实现协作型物联网

11、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12、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3、高校物联网实验中心规划方案

14、面向异构物联网的轻量级网络构建层设计

15、探索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变

16、物联网技术下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

17、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18、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19、物联网/传感网时代下新型图书管理模式探析

20、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21、探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运用方式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策略探讨

24、基于物联网的园区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溯源体系探索

2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27、物联网接入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2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研究

29、基于工作导向的中职物联网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30、面向服务的物联网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模型检测

31、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探讨

32、物联网环境下多智能体决策信息支持技术研究

33、物联网和融合环境区域食品安全云服务框架

34、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35、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6、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化研究

37、物联网隐私安全保护研究

38、璧山环保监管物联网系统试点应用研究

39、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系统设计

40、物联网温室智能管理平台的研究

好写的物联网论文题目

1、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

2、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3、物联网环境下UC安全的组证明RFID协议

4、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物联网时代的智慧型物品探析

6、基于Zigbee/GPRS物联网网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物联网概述第3篇:物联网、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事件

8、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物联网——后IP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10、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1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

12、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3、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14、基于物联网的干旱区智能化微灌系统

15、物联网大趋势

16、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

17、基于SIM900A的物联网短信报警系统

18、物联网概述第1篇:什么是物联网?

19、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

20、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

二、物联网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

2、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概念及典型应用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4、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5、从云计算到海计算: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6、物联网 商业模式 探讨

7、物联网:影响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

8、从嵌入式系统视角看物联网

9、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10、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1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12、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

13、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

14、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

15、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

1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设计与实现

17、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

18、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19、互联网与物联网

20、"物联网"推动RFID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

物联网专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通信学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题目

★ 2021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题目

★ 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mba各方向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推荐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一、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其基本想法是将RFID和其他传感器相互连接,形成RFID架构的分布式网络. 欧洲委员会[1]提出“物联网是未来因特网的综合部分之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基于标准的和互操作的通信协议,无论物理的还是虚拟的“物”均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特质,具备自配置能力且使用智能接口,可以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去.” 本文认为,物联网实质上是将真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过程:真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传感器采集一定的数据,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与之对应的事物.“相关物体可能在虚拟电子空间中被创造出来,源于物理物体空间,且与物理空间的物体有关联.”[2]传感器采集到数据的详细程度,将影响到该事物在虚拟世界中的抽象程度.在虚拟世界中,对该事物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描述是物体提供了一个ID用于识别(如使用RFID标签),最详细的描述则是真实世界中该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状态均可在虚拟世界中被观察到.进一步的,在虚拟世界中对该物体做出控制,则可通过物联网改变真实世界中该物体的状态.对于一个真实的事物,其所需的各种应用与操作,只需在虚拟世界中对与之对应的虚拟事物进行应用和操作,即达到目的. 这样将会对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实地实时监测和控制一个事物的成本是高昂的,通过物联网,所有事物都将在虚拟世界中被找到,以较低的成本被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4A(anytime, any place, anyone, anything)[3]连接.虚拟世界提供了对所有事物的实时追踪的可能,所有的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这将为各种海量运算和分析提供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信息源.真实世界存在于某一时刻,而当物联网发展到能将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时,无数个某一时刻的世界汇集起来,在虚拟世界中将形成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如同过去以纸质保存历史事件的发生,将来将以电子数据对所有事物进行全息描述的形式存储世界的历史. 二、体系架构 目前, 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体系结构,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欧美支持的EPCglobal和日本的UID物联网系统.EPC系统由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3 部分组成.UID 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uCode)、泛在通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 解析服务器等4部分构成.EPCglobal 和UID上只是RFID 标准化的团体,离全面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相去甚远. 美国的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与物联网概念相近的概念,并提出通过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和INTELLIGENT这三个层面来实现智慧地球.在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 1、智能物体层:通过传感器捕获和测量物体相关数据,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2、数据传输层: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提供并实施编码、认知、鉴权、计费等管理. 3、信息关联层:通过云计算实施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融合,屏蔽其异质性与复杂性,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 4、应用服务层:从虚拟世界中提取信息,提供丰富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由底部的传感器通过网络到达应用服务层面,而实际上,在服务应用层面,各个中心、用户可以反向的通过网络由执行器对物体进行控制. 在该体系结构中,感知层面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都是具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升级,新设备不断引入物联网.而服务应用层的各种需求也是不断提出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若是每个具体的服务应用和传感设备都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最后可能形成许多套特殊的网络,这不利于推广和不便于维护.因此这需要物联网的网络层有一定前瞻性,物体设备层可以变化,服务应用层可以变化,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普适的网络进行连接,这个网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面临的挑战 1、统一标准 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 Commission, .,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 2009. 2. CASAGRAS Final Report: 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2010. 3.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05, ITU.

学校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 :高校档案工作者档案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高校档案工作者流动性大,新时代对档案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和相关档案部门要做好高校档案工作者后期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再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SPOC理论;职业教育;高校档案工作者

1SPOC理论

SPOC概念最早在2012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andoFox教授提出,所谓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指小众私密在线课程。SPOC理念提出的旨在通过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慕课)将优质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建构及生成,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习者更加深刻理解课堂知识,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MOOC具有参与人数多、在线资源共享及访问的开放式等优点,但其开发成本高、完成率低等不足也是较为明显的。SPOC则是从MOOC教育理念中衍化而成,融合了在线学习与校园课堂教学的创新特点,将MOOC教育资源应用于特定人群及规模小的教学方案中。SPOC典型教育模式便是在传统校园课堂中采用MOOC讲座音视频或在线评价功能实现课堂教学辅助功能,是MOOC校本化,融合校园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一种教学创新。

2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高校档案工作者流动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者总体素质及业务能力提升。为此,做好后期的职业教育和再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途径

总结多年来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1)岗位培训。根据档案岗位需要及职责变化,组织高校在职档案工作者在上岗前开展的业务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通常时间较短,内容更具针对性;(2)继续教育培训。为优化高校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知识水平,高校组织档案工作者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周期性长,知识丰富;(3)短期培训。不同于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短期培训见效快、时间短,方式灵活,如以会代训、以交流研讨代训等。

类型

从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内容来看,主要的类型有:(1)针对性培训。主要是针对高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业务或新知识专门开展的一类培训,如新标准、制度及办法的颁布或实施后所开展的系统培训;(2)适用性培训。主要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在职人员不脱岗,为丰富其知识结构,掌握新技能开展的一类培训;(3)技能性培训。在高校档案理论学习培训基础上,结合高校档案业务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的技能培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4)适应性培训。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紧围绕新时代档案特点和现实需要,加强培训和知识更新再学习,提升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及服务;(5)专业性培训。不同行业或领域,其档案管理专业各自有着明显的行业或专业特点,如机关、院校、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等,通过高校档案的专业性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问题

与在校进行档案专业全职学习或脱岗学习相比,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大多需要兼顾工与学,传统的培训途径或类型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在职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再培训和再提升:(1)工学矛盾。高校专职档案工作者少,业务工作量大,工作与学习之间难免存在冲突。(2)经费问题。传统的组织专题学习或教育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耗时较长。档案专业培训的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但传统高校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及其知识点的培训消化吸收需要较长时间,集中培训信息量大,消耗时间长,且培训效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等等。

3基于SPOC理论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

课前设置

(1)特征分析。目的明确。高校档案业务性强,通过学习、培训能够掌握最新要求、标准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积极性高。高校档案工作者学习的内容与高校档案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且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时间较短。高校档案工作者身兼多职,工作忙、时间紧、任务重,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2)功能定位。人人能学。利用“泛在计算”实现时时、处处学习,利用计算机及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学习的无障碍化。时时教辅。利用SPOC理念,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开发和搭建个性化、系统化学习的平台,专门针对高校档案立卷、高校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高校档案编研等等,通过专业教学目标、标准及课程评价体系,融入SPOC等在线课程教学特点,构建档案学员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的平台。如清华大学创办的“学堂在线”网络课程;北大创立的“网络开放课程”等。(3)教学目标。从高校档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旨在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档案工作者档案素养和业务能力,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挖掘高校档案的资源利用价值。(4)总体设计。依据高校档案学员特点、功能定位及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为“线上理论知识化,示范操作结合化,实际问题线下化”。即,线上主要通过视频方式讲解;示范操作采用线上演示与线下个别或小组辅导相结合;实际操作问题采用线下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内容设置

根据线上、线下等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流程及模式的需要,基于SPOC理论的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的课程设备内容主要包括:(1)分解专业知识。高校档案职业教育组织者应将高校档案管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理论知识及内容进行分解,分类别、分载体等做好专业档案知识分解,并将其录制成若干视频供学员学习使用。如“高校档案编研选题”、“高校档案页码标识标注规则”等等。(2)录播教育视频。利用现代录播教育设备,将分解后的专业知识根据选题,拍摄成5-10分钟左右的教育视频,录制完成后上传至专门的学习的平台,供学员点播学习。(3)设置学习任务。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学习教育的行为约束和管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任务设置相应的任务点,如按照顺序播放,只有完成上一章节的学习任务才可进行下一步环节的内容学习。(4)插入问题及答案。针对任务点的设置及档案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为了增强学员学习效果,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设置与该章节或者理论知识相应的问题,供学员学习时及时回答,巩固学习效果。(5)在线交流讨论。针对档案专业教育培训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设置开放式问题供学员讨论,讨论的平台可以群或微信群,突破在线交流的时空限制。(6)实际操作。高校档案管理中应用到的.新理念和操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特点,需要线下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操作或应用,才能帮助学员掌握知识及要点。如口述档案整理等等。

智能评价

课程的评价及考核是保证整个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SPOC校本资源库建设及培训平台的搭建,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平台使得课程评价和考核更加的智能化。(1)评价方案。基于SPOC在线教学课程特点,将视频学习完成率、网上作业得分、学员课程讨论、提问及解答等结果作为学员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2)评价手段。根据客观题和主观题采用不同评价手段,如客观题利用系统中的自动组卷、自动评分实现评价,而主观题则可以采用同伴审查方式评价。教师可以预先设置相应的评分标准。(3)评价结果保证。在评价标准上积极引入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或行业评价标准;在档案工作者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内容方面要紧紧围绕高校档案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设置;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个人学习培训电子档案袋,定期查阅学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全程监控,结果客观、真实和可靠。

结语

随着高校档案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广大高校档案工作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高校管理者要积极引入SPOC理念,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在职教育搭建良好平台,提高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傅晓晔,罗润喜.浅谈档案人员的职业培训[J].档案与社会,2004(6):43.

[2]徐萍.浅谈档案人员的素质与修养[J].决策与信息,2015(4):77.

[3]闫丽.基于SPOC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32.

[4]步雅芸.面向SPOC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12—15.

学校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课堂管理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课堂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预想,同一国家的不同性别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认知特点,这些不同就会在课堂管理上产生冲突和矛盾。本文针对韩国目前汉语教育的状况,在相关课堂理论研学的基础上,结合一年半的韩国女高教学经历,将男女生学习汉语表现进行对比,浅谈一下韩国女高中生的汉语课堂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韩国高中生;课堂管理;问题;对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管理相关理论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角度呈现多面化的特点,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各自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以韩国女子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对类似的教学情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关于韩国汉语学习的相关调查

(一)汉语教育在韩国高中的现状

韩国的高考中有第二外语的测试科目,学生高考报名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七科中选择一门。这七门语言除了汉语和日语以外,还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和阿拉伯语可供学生选择。其中汉语和日语是学生选择最多的,原因可能与大部分的学校只开设了汉语和日语的课程有关。另外,孔子课堂在韩国的广泛开展,大多数高中学校都配有原语民教师,特别是韩国公立学校。韩国高中的类型有职业高中,一般高中和外国语高中三种类型,其中外国语高中的学生选择日语、法语和汉语的比较多,语言测试相比一般学校的学生更具有优势,所以不乏有些一般学校的同学在高考中选择冷门语种,如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以侥幸的心理降低竞争率。笔者作为原语民教师于2013年在韩国京畿道水原女子高中任教17个月,期间对周围地区的其他两所高中的本土汉语老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对其学校的汉语教育做了一些了解。选取的这两所学校也都是性别单一化的学校,分别是裕信男子高中和昌现女子高中。笔者通过谈话总结出学生选择汉语作为学习课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有的学生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对汉语及其文化感兴趣,想通过课上的学习进行了解;二是有的学生通过与上届的前辈询问了解进行的选择;三是汉语课上是外教老师进行教学,对其产生好奇;四是有在中国居住的经历,汉语水平较好,容易取得这一科目的高分;五是一般学校在众多语种中只开设了日语和汉语,学生选择了学习汉语。结合韩国的教育状况,对三所学校的教师走访和谈话进行了分析,汉语在一般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除了对汉语和汉语外教感兴趣,或者学习汉语目的性较强的同学以外,很难调动其他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二)男女生汉语学习的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性格上,女生较男生内敛一些;认知风格上,大部分女生属于场依存性,男生则是场独立型偏多;在学习上,大部分女生属于审慎型,男生更多的是属于冲动型;学习策略上,男生更喜欢演绎型,女生则喜欢归纳型。由于本论文研究的是高中生,这个时期的女生,自行其事的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但情绪往往不大稳定,容易焦虑和分心;男生则比较叛逆,往往在众多方面展现自己的兴趣,比如运动、电脑游戏等,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关于学汉语的动机,笔者采用访谈的方式,对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做了调查,其中女生愿意学习汉语的人多一点。大家都愿意参加汉语活动和了解中国文化,只是活动形式趋向不一样,男生更想了解中国的运动、兵法等方面,女生则愿意参加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如做菜、编手链等。另外,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明星比较感兴趣。

二、课堂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课堂管理的范围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学生、环境和规则等诸多影响教学的因素的管理,保证教学有序、顺利、高效地运行,实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及其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课堂管理的概念中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课堂管理的两个主要对象,一个是针对教师来说,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能力,例如授课情绪的调节,授课内容与目标的设计,课堂规则的制定等,使课堂上的各要素相互协调发展,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一个是针对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并对问题行为给予合理的处理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课堂管理还包括两个对象的管理,一个是语言环境和物理环境的管理;一个是课堂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简单来说,课堂管理的范围从教师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从学生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积极行为引导和问题行为的处理;从客观因素来看包括环境的管理和规则管理。目前市面上关于如何对对外汉语课堂进行管理的教材中大概可以总结出四条课堂管理原则,分别是:建构性,综合性,国际性和创新性。所谓建构性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发展语言能力与综合能力。综合性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环境、规则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其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国际性原则指教师在对国际汉语课堂进行管理时,要站在“国际”的高度,在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管理学生、制订和实施规则时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情与文化。创新性原则指教师在课堂管理时要具有创新思维,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环境、实用的规则等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由于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课堂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学生母语国家的特点。在学习者母语国家管理背景的前提下,对课堂管理涉及的范围逐一设计,并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二)有关管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

在国外,课堂管理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国外研究人员不但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还总结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堂管理理论及模式。90年代开始,我国才开始对课堂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普遍的研究都是以学生行为为研究切入点,针对学生问题行为,教师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随后,对外汉语界的这方面研究开始起步,近年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角度呈现多面化的特点,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各自的对这方面的研究。尹雪雪(2014)对目前有关对外汉语课堂管理的研究做了综述和分析,得出这些研究目前存在的四大特点:研究成果多面化,个案研究新颖化,问题行为重点和文化冲突主因。近些年案例分析法在研究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如朱勇老师专门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分析研究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方法,其中有很多涉及到了课堂管理的真实案例。但目前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同时没有对研究对象或某一方面进行细化,基本上都是数据的量化研究。本文先从国别入手,再从学生性别缩小范围,选择了管理难度较大的零基础学习者做为研究对象,对韩国女高中生的汉语课堂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建议。

三、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

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一批批年轻的对外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去进行汉语教学,由于不同国家、年龄、性别的差异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很多海外志愿者普遍反应“难的不是教学,难的是管理”。由于笔者在韩国女子高中工作,主要以高中女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经历对笔者课堂上出现过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行为

女生与男生相比,自行其事的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但情绪往往不大稳定,容易焦虑和分心,具体表现为上课开小差,做白日梦等等;高中生由于课业压力大,普遍睡眠不足,加之汉语选修课很多被安排在下午,一些学生选择在汉语课上睡觉,补作业或者做其他与汉语学习无关的事情;由于外教身份带来的神秘感渐渐退去,汉语学习内容难度逐渐增加,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

(二)教师的管理方法不当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韩语水平有限,需要先听明白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一步地说明和解释,出现依赖汉语水平好的同学的情况,惹来其他同学的嫉妒等不满情绪,开始抵触汉语。批评学生时容易忽略青春期女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甚至是引发更严重的教学后果。

(三)规则的制定考虑不全面

韩国的女生过分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上课期间出现涂口红、照镜子或者卷头发等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女孩子更喜欢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聚堆聊天的情况,有时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班级中的个别青春期少年可能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有时没有示意教师突然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发问。

四、课堂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汉语课堂活动

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汉语教学尤为重要,孩子们都是在高中阶段带着兴趣刚刚接触汉语,既要考虑为接下来的汉语学习打基础施加一些压力,同时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选择一学期安排四节文化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设置不同的主题,分别在不同的间隔时间实施。考虑到女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喜好特点,文化课多是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的实践课,比如学做中国菜、编手链、试穿旗袍等。高三的孩子们马上迎接高考,汉语课上,我主要带领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和现状发展,希望在了解中国的同时开启今后汉语学习的热情,高三学生课业紧张,所以每节课在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后会预留20分钟供大家学习其他科目。

(二)运用有趣的方法解决课堂问题,避免产生师生矛盾

针对聚集聊天的课堂现象,我会定期让学生在汉语课上调换座位,为了避免学生的反感,换座采取抽签等不固定的方式。例如,同学们轮流到讲台前抽取自己的顺序号码,然后老师在不知道同学们手上拿到的号码,在黑板前任意将号码排座,学生看到号码的位置,说出自己抽取的号码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避免了学生产生的反感,增加趣味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对汉语数字发音的运用能力。课堂规则的制定也要注重趣味性,比如惩罚措施以学生课堂即时实施为主,避免罚写或者严厉的斥责。例如对于迟到,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选择唱一首歌或者在前面读一篇汉语课文。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改良

学生的分心和教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有着一定的关系。授课的方法我采取了韩国学生比较喜欢的任务型教学法,五六位同学坐在一起,回答问题都以小组形式计分,阐述观点也是采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平时还会注意自己的情绪和体态语,以情感人,增加特殊语言的媒介。韩国学生比较希望多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教师不光在态度上做到公平对待,在某个教学细节也要体现,顾及全面。对于课上和汉语水平好的同学交流过多的情况,我采取了主动和其他同学课下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另外,课上尽量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减少对某些汉语水平高的学生协助的依赖。

作者:于丽丽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闻婷,常爱军,原绍峰.国际汉语课堂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尹雪雪.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课堂管理的研究探析[D].北京大学,2014.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院校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管理模式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教学单位,是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一种教学与学习的双边活动。课堂管理应属于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严格有效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高职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现状

(1)目标不明确,随心所欲。教师对于每一类教学目标不明确、主观随意、从学生的实际、太过复杂、重点不突出;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性、学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等方面,因此,使学生在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难以积极配合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2)实践少,课堂教学效率不高;(3)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呆板,枯燥乏味;(4)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在高职院校中,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薄弱环节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教学实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高职院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懒散心理

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们都有一个松懈的心理状态。对于他们来说,进入高职院校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像高中一样为了考试天天看书做练习。教育是面对社会需求的教育内容,学习速度慢,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甚至厌倦。

(二)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即使教师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和创新设计问题或互动环节,学生仍然只是作为观众,不想被动的参与互动会话。传统的学生依赖于形成长期性的思维,并延伸到大高职院校的课堂,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伟大的空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职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不足,主要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弱化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在课堂上,一些老师打破一些与学生互动,教学是老师,听课是学生,学生的问题都没有详细回答,敷衍。有的教师缺乏管理意识,放任学生听课的状态,由于管理不善和对学生的无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

(四)缺乏对学生规范和科学的评价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条件或专业的约束,对课程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重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秀、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的唯一标准,是出于社会的需要。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发展的评价标准,确定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的信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优缺点,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建议。

三、如何有效加强高职院校的管理

(一)建立一个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素质教育理念、创新理念、教学与教育、专业、知识与行为、一个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高教师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基本技能。除了高水平的理论和专业的质量,教师应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必须明确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每门课程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目前,高职教育中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主要标志,教师必须调节教学和编程。因此,教师必须有两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三)建立“目标”意识,探索教学经验

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对课程设置模块。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目标,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现主分析的转变,以培养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必须适应专业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实践的需要。

(四)创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

自然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包括四个因素: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二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充分发挥;三是媒体对材料的不可忽视;四是课堂教学的实践不能错过。只有实现这四个要素的统一,才能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五)开展课外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和学校的培养基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得到的反馈信息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管理的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高职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莹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蕾.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与解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2]徐正国.中职课堂教学管理与有效教学[J].交通职业教育,2015,03.

[3]秦亮.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5,02.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堂管理问题与课堂教学相伴产生,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教学领域之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课堂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所,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何管理好课堂,让学生学得舒心,称心,这是上课教师管理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新教师,管理好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充分研究学生,建立课堂心理归属感;二、要以明确清晰的教学任务管理课堂;三、要准时开始、适宜进度与自然结束;四、要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五、要有效表达与沟通技巧;六、要积极观察学习其他教师;七、要尽可能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八、要重视人的因素。

关键词:课堂管理;理念与策略

当前的职前教师 教育 课程里,已经开始强调让师范生从事有关课堂管理的学习活动或经历真实课堂学习管理、把握学生,但这样的机会还不是很多。但研究显示许多新教师在有效课堂管理方面是有困难的。尽管没有最好的原理和 方法 来解决课堂里的任何问题,但是提供一些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策略以及基本技能的建议对新教师将会有所帮助。

一、要充分研究学生,建立课堂心理归属感

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学生在富有学习兴趣,身心状态最佳,理智受到挑战,情绪被鼓舞和信任,能够学以致用,热爱并信任教师时学习效率最好。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 文化 背景,他们在进入教室之前已经有许多知识与理解的 经验 ,甚至观念的冲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心理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与现有水平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当今社会,父母常常由于工作的压力和对孩子学业成果的过分关注而疏于对他们社会适应与社会化方面的养育,而课堂正是创造了一个机会填补学生的社会情感需要,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二、要以明确清晰的教学任务管理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口头的信号来管理课堂,如“这一点很重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或“我们实验的第三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仔细来看这个过程”。在一个有兴趣的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说“我们的课文很有趣”或者“这是令人兴奋的,仔细看,不要漏过任何内容!”这些陈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不难看出,教师可以在重要的教学步骤或过程中直接提示学生关注,以明确的教学任务来管理课堂,而不一定需要专门的纪律去控制。

三、课堂 时间管理 策略:准时开始、适宜进度与自然结束

课堂时间管理包括课堂开始、中间及结束时间的处理。很多人发现准时开始是一个重要策略,但是常常被新教师忽视。不能准时开始的原因可能是:前一节课拖延,休息娱乐时间过长,课与课的过渡比较混乱等等。如何使学生课间松弛的精神状态顺利地过渡?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技巧:事先把有关要求写在黑板上,确保学生进入教室前就能看到;点名以集中注意;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小的学习任务;不占用课堂时间做准备或分发学习材料;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准时开始教学等等。适当进度是指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能顺利达成目标,完成作业,没有学生显得特别匆忙或还有很多空余时间。不少新教师会提早结束课程,试图让学生继续学习或忙于收练习本,这不如做一个简要的小结,或奖励学习努力的学生。如果时间还有多余,最好是给学生玩简单而合适的游戏,而且是全班都喜欢的游戏。只有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才收齐作业或材料。

四、课堂空间管理: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

座位安排模式及教学方式显示了课堂空间管理的策略。最基本的原则是让学生感觉课堂空间是有意义的和舒适的。包括座位前后左右的距离,师生之间的视线以及当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发生变化时,不至于因为人的走动或位置的变化而感到拥挤,或挡住视线造成对课堂教学的干扰。

五、有效的表达与沟通技巧

前面提到,清晰的、具有指令性的表达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有效的表达与沟通除了语言,还体现在教师的微笑和眼神交流上。真诚的微笑是一种心理支持,学生希望看到教师关注他们的行为。要保证在课堂上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就必须做好教学的各种准备,包括一切所需的材料。如果教学时教师需要检查教案页码或查询其他资料,就无法与学生充分交流。

六、要积极观察学习其他教师

观察其他教师可以在示范课程里或在实习课程里完成,也可以非正式接近一个你认识的教师,在课程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非正式的观察。当然,之前最好的观察资源是实习课程的合作教师。新教师观察学习其他教师有两个好处。首先是能观察到一个经验,因为胜任的教师是在真实课堂实战;其次,新教师能模仿借鉴这些经验,而不至于在学生眼里显得没有经历。观察的事件可以是教师日常工作的所有事件。

七、要尽可能做充分的课前准备

充分地准备和计划能够避免有关课堂管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学生在教室里走动,大声吵闹或过多讲话的问题,优秀教师认为很快确定问题原因比试图消灭问题更重要。消灭问题只是推迟问题,反而会增加问题解决难度甚至陷入困境。最后提一下,技巧是重要的,但人的因素更重要。如前所述,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学习差异以及父母期望等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态度,也影响了其课堂行为。

现在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学校着力解决的问题。虽然教师也在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但往往找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理解问题的能力,找寻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改进教师的讲课方式,应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 反思 自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只有将课堂立足于学生才能够真正的解决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明确课堂教学短板,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想正确处理在生物学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短板所在,只有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短板,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问题上多做努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应该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时间进行管理,对于管理者--教师来说,首先要看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要想进行课堂管理,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课上行为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做到真正为了学生,这才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中心。

二、改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远远无法满足现在的课堂需求,如今的生物课堂对于形象化、趣味性的要求十分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及生物学语言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的管理课堂。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对于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例如《珍爱生命》一章,这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语,所以应该就学生的熟知度进行"化繁为简"对于以下的三节内容---"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关注健康"进行合并,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使学生不至于烦躁。接着就需要"化抽象为生动",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枯燥无味而且缺乏形象性,这时教师就不需要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使这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让学生真正地做到珍爱生命。最重要的是,"化独白为互动",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是不同的,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时刻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更方便教师的管理。

三、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教师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相当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足够完善了,才能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可见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想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生物教学素养,就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只有言传身教才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微生物》一章,教师需要在课下进行试讲,将自己每次讲课不同之处找出,观查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对于不同的章节,教师还可以制作出不同的生物培养皿,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这样一来教师亲历亲为,不仅能够说服学生,还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实验能力,这对于知道学生进行实验提供的便利之处。

四、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针对性

教学反馈是虽然有时可能会放在课后进行,但它也着实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反馈,不仅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更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课堂设计进行修整改善。学生更能够通过教学反馈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薄弱部分,能够更具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对于生物学这种理科来说,课堂时间十分宝贵,尤其是对于问题的理解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尽一切努力为学生在课下节省时间,在课堂就能够掌握的知识点,决不让学生拖到课下完成。教师只有及时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反馈,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学生在无意间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习的课堂效率。

总结 :生物学实质上就是一门趣味性很高的学科,它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涉足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要想解决生物学课堂教学管理问题,首先要将生活与生物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生命的起源","生命从何而来",这种问题非常阔大,但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物学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无非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开始进行,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如果想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看法,要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开始。

参考文献:

[1]周双甲.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2013.

[2]王建华,丁留松.浅谈生物学新授课的评课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2.

[3]张大海.精心预设,巧妙生成--浅谈生物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4,3.

[4]李海燕.浅谈新课标下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音乐课堂管理是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堂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却仍需要学校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提高,相信在克服层面上的改进后,中国式音乐教学会迎来美丽的春天。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管理

一、小学音乐课堂需培养学生的作用点

1、立足点必须落实在培养学生积极性上,只有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2、学生需要掌握对基本乐器的认知能力,最好能够做到用简单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做到基本声域的了解并运用4、做到识谱,许多音乐老师忽略教育学生识谱的运用,认为小学生认知五线谱是不必要的,但是却忽略了识谱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学生的音乐创作的能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学生只有掌握了创造的基本条件后产生创作兴趣,存在创作能力后才具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6、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该能力作用于任何社会环境。7、感情感受音乐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通过领唱等方式让学生接受音乐教学,以情动人,达到人文素质教学的目的。

二、音乐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健全,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健全。同时,阅历增加,与之改变的是老师需要向学生教导更加丰富的音乐,甚至于是将音乐贯注于表演等更加新颖的形式。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采取正确而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与有效而运用于大众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这些符号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与记忆,学习时犹如咀嚼鸡肋,此时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各科学习在教育中其实有极大的想通性,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失一种好方法,例如引入语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如语文中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透彻感情。而后让学生分析出相似句中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等,如数学教学中举一反三教育。最后,在歌曲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特殊点进行特殊教育,这样下去,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2、更新观念,换位思考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为”,同理,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先确认的前提就是要以受教育人群为中心,教育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抛弃过去的蜡烛理念,要做到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平等交流,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不是独裁者。音乐更是如此,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沟通永远起着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做朋友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把握课堂节奏,提高组织能力课堂

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在有限时间内好笑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这点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老师要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做到分类标记,彻底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对音乐课堂是否有兴趣进行充分了解;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做到有预见性的教学。同时,音乐课堂通常面对各类学生,在教育曲目的选择上,老师更需要综合各方因素,选取适合班级学生的演唱曲目,制定合适合理的教育计划;最后,虽然倡导以友为师的教育理念,但却不能忽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我们所谓的课堂纪律,并不是生硬死板的纪律感,音乐课堂追求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但要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制定课堂纪律守则,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等方式做到防范于未然。

4、掌握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

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而未来世界的信息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这也向音乐老师提供了许多发展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其实更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利用先进设备,给学生播放配上需要教育音乐的动画片段,真正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果条件支持的话,也有许多关于音乐教学的APP可以投入到教学中。

5、注重教学研究、教学反思

《论语》中说:“五日三省吾身”,教育也是一个需要时刻反省的问题,老师需要认清许多现实因素,学生无法接受音乐教育的原因,学生积极性始终不够的原因,教育目标无法真正落实的原因等等都是需要老师正确反思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许多老师认为,这些要求达不到是教育研究者的工作,其实并不然,老师才是真正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进行根本教育的人群,才是更有发言权的人。老师如果不善于总结反思并且解决问题的话,瓶颈就永远是瓶颈,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也会随之消沉。当然,随着社会进步,老师们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但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却仍需要学校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提高,相信在克服层面上的改进后,中国式音乐教学会迎来美丽的春天。

摘要:对初中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从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等三方面,探讨了有效管理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课堂管理;教室环境;教师素质;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课堂的管理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绩。教师只有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学生的成绩才能稳步提高。如果课堂管理不好,课堂一片混乱,是无法有效开展教学的。尤其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时期,课堂管理尤为重要。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课堂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

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专门、专业的教室,由于教室不经常使用和音乐课程的特殊性,音乐教室便显得有些“随便“”自由”。试想一下,学生在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时都是在很规范的教室里,当上音乐课时,学生来到音乐教室,不再是单调的桌子、椅子,学生自然会欢呼雀跃,犹如一群出了笼子的小鸟,闹腾不已,不利于音乐课堂的管理。如果音乐教室里的物品随意摆放,教学设备杂乱无章,无疑仿佛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音乐课就是给大家放松的课程,大家可以随便一点。音乐课虽然不是主要课程,但也不是单单让学生学习一点音乐来陶冶情操,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室的布置要讲究。虽然要使学生在音乐教室感觉放松,不像上其他课程时一样严肃,但是,教室也要简洁、干净,各种教学设备摆放规范。同时,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海报或宣传画,或音乐知识。音乐教室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室前张贴音乐教室的使用规范,让学生感到音乐教室、音乐课堂也是一个有规范、有规则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看到整洁的教室和明确的教室使用规范后,自然会对自己形成一些约束,使得他们在音乐课堂能自觉遵守纪律,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对于在音乐教室中的规范,教师不能刻意苛求学生,要给予他们音乐课上应有的放松和艺术性感受。但是,对于违反教室使用规范的学生,比如,带零食进教室、穿拖鞋进教室等行为,教师一定严肃处理,切不可放纵,以免导致更多类似的违规现象发生。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音乐课程不是中考科目内容,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音乐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导致音乐教师本身就不重视音乐教学,在教学中没有热情,对待音乐课是得过且过的态度,更不用说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学习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了。一些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有效地吸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在音乐课上兴趣缺失,显得无精打采。完善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的一个巨大突破口,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以及课堂的教学秩序。音乐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可以让人沉浸在欣赏中,使学生进而喜欢上音乐、专心致志地学习音乐。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熟练的、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吸引学生。比如,教师在教学《四小天鹅舞曲》时,教师要能熟练、高水平地弹奏《四小天鹅舞曲》,才能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和领略到该曲目的精髓,感受其中包含的音乐性和音乐美感,感受创作者构曲的巧妙及作品中饱含的深情。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音乐专业素质,只是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降低。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音乐教学,不是教师只通过音乐素质就可以完成教学的,音乐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会被赋予很多不同的内涵和欣赏角度,教师只有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和传授这些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对于有趣的学科是具有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尤其是音乐课这类艺术性课程。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基本是教师示范唱,然后让学生一起唱,学生们就一起“有气无力”地唱,或者教师教授一些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而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了,教师必须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中加入一些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穿插一些同类型音乐曲目的欣赏,并且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音乐表演内容,从而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便于课堂管理。第二,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音乐课程内容等。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课虽然在学生的中考中不占据比重,但却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及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因此,要重视音乐课堂的管理。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才能做好音乐课堂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既能放松身心,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又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蒋红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特点及管理[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