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旅游厕所排队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旅游厕所排队问题研究论文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女人上厕所慢

其实我们在旅游过程当中影响我们对旅游地印象的事情其实很简单,第一个就是住宿的条件和价格,第二个就是我们游玩景点的门票价格,还有就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小吃是否价格虚高,重新排队,放松自己,接受痛苦。今年暑假,我计划和家人通过旅行社跟团一起去张家界旅游。在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时,遇到了长时间排队的烦恼。景区推荐的主要线路,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都要乘坐“索道”开始。索道排队时间竟然用了三个半小时。没有看到风景,人们就厌倦了站着。最后,轮到我们上缆车了。随着位置的上升,视线突然变得清晰,陡峭的山峰和蜿蜒的道路都通畅了,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刚才排队的不愉快也被忘记了。当我到达山上时,我想我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没想到后面还有队伍等着我们。每个景点都挤满了人,轻松欣赏风景是一种奢侈。因为人多,他们挤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紧挨着一个悬崖。虽然有栏杆,但还是提心吊胆的。在玻璃栈道的景区,因为人太多,只能随大流,悬崖上的拥堵更让人担心旅游安全。半天下来,对旅游没有兴趣,感觉筋疲力尽。重新排队,放松自己,去承受痛苦。这种体验在其他景区也遇到过。前段时间,笔者去了一个小镇,那里每天有十多万游客。堵车好几个小时,没地方停车,吃饭排队,没酒店住宿等等,让游客苦不堪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旅游热情得到了充分释放,人们集中精力旅游,尤其是节假日,客观上造成了热门旅游景点的拥堵。同时也与游客的从众心理有关。非5A景区不去,走热门线路,看热点,凑热闹是必然的。

最大的问题还是排队问题,尤其女厕。建议购置些移动卫生间,按游客量灵活启用。 去 旅游 在景区上厕所最大的问题是,厕所的数量少了点,一个景区内有的需要走好远的路,才能遇到一个厕所,而且厕所里的设备也不够完善。比如 旅游 背的包没地放,或者挂在什么地方,不提供卫生纸等问题。因为 旅游 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时间短,经验不足,有些都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规范和完善。 去景区上厕所最大的问题就是排队,其次就是有的景区的厕所环境卫生不好,比较脏,而且垃圾和苍蝇比较多,地面比较污垢,然后就是厕所的数量比较少,之间相隔的距离比较的远。 1. 首先就是排队问题,这个问题在所有的景点或者景区都是存在的,尤其是黄金周或者法定节假日,景区的游客非常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就会显得更为突出,排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也是景区厕所存在最大的问题,有的景点厕所比较少,排队能排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 对于在景区内的游客来说,只能接收和等待。2. 就是景区内的厕所环境不好,经常会出现比较脏,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污秽恒流,苍蝇比较多,这样的环境也是常见的 ,这个和景区厕所的特殊性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是有关的,也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这是景区厕所存在的问题。3. 就是厕所的数量比较少,相隔的距离比较遥远,这样的话,对于比较着急上厕所的游客来说无疑是非常不方便的,这个也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为有的景区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 有的地方不适合建厕所,所以就间隔的距离比较远,厕所的数量也比较少。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教,我是大地上的流浪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去景区游玩时,确切说,是节假日或黄金周去热门景区游玩时,上厕所最麻烦的就是排队,这队经常排出有半里地还多。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内急得实在憋不住了的话,那就只有喊阿弥陀佛了!更恼火的是,有时候这个队还排得很冤枉。记得有一次周末陪朋友到成都的熊猫基地去看大自然中的熊猫,园内人山人海,拥挤不堪。逛了一段时间,就去找厕所准备小解一下。不用说,厕所已经是人满为患的了,只得排在男厕外面的长蛇阵中。差不多等了好一会儿,总算进到里面去了。到这时候,我才发现这队排得有些不值得,只见里面的许多小便槽空着没有人。原来自己陪着上格子间方便的人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我一出来后,就对还在排队的人们喊了一声,小便槽没人,不用排队。从队伍里一下子就出来不少人拥了进去,长蛇阵顿时也缩短不少了!我想,如果一开始能让大家了解这样的信息,估计很多人也不会把许多时间浪费在上厕所了!或许这应该算景区服务管理方面的一个bug吧。 最大的问题是厕所分男女。景区是流动性很强的地方。每天来的游客男女比例无法掌握,所以男女厕所也没有办法定。常常认为造成一边厕所空着,一边厕所排长队。如果厕所建成男女共用的,就可以做到自动调节,从而大大提高厕所使用率。 目前在我国 旅游 领域, 旅游 景区厕所管理存在数量少,卫生差,管理差等游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同时也是 社会 公共服务体系和 旅游 过程中最薄弱的短板,严重阻碍了 旅游 业的发展,有以下问题。 【1】数量少,景区游客人口多,尤其是旺季的时候,公共厕所的数量就显得特别少了,公厕门前经常要大摆长龙。 【2】寻找难,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厕所作为不雅的代名词,常被避讳不提,所以厕所建设地较为偏僻,不易寻找。 【3】环境差。空间狭小,设施简陋,灯光昏暗,气味难闻,夏天闷热,冬天寒冷。 【4】管理差,打扫不及时,污水横流,普遍存在上厕所少厕纸,少洗手液等状况。 面对这些 旅游 景区厕所的问题,有一种方式可以解决,那就是选择环保移动厕所。环保移动厕所芯片,操作简单,可以吊运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环保移动厕所,可以满足 旅游 景区的需要节约资源,在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可以多多放置。它是绿色无污染的,采用打包式,将粪便打包到袋子中统一处理,不会有任何的污染。选择移动厕所,帮助 旅游 景区发展更好。 卫生管理 最主要的还是排队问题,遇到五一国庆等大流量节假日简直就是魔鬼!!!你突然很内急,好不容易翻山越岭找到了厕所,发现排了长龙,绝望在内心蔓延。。。 看了条友评论,还是人多排队的问题吧, 如果是热门景区,肯定人山人海了,上厕所自然是一件棘手的问题,人多的地方既要讲文明,又不伤大雅,所以排队是最烦躁的事。 最害怕排队,还有洗手间不干净,最大的困扰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发展,其实大部分的景区也是有改善的!

公共厕所的研究论文

1.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很多城市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但公厕的数量依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另外,许多城市的公厕的布局也不合理,随着需要进行加建,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间距和位置不合理,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许多街道的公厕很难找到,一是由于数量少,再有就是位置隐蔽,指示标识不醒目。2.城市公厕卫生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公厕内的环境还是令人不十分满意,由于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素质低下,有的将黑色的脚印留在雪白的墙上,有的在蹲位之间的隔板上乱涂不堪入目的字画,同时也存在舒适程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厕所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等问题。3.设计建设问题一些公厕建设中没有配置洗面台、梳妆镜、厕内挂钩等设施,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缺乏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如老年人、盲人、残疾人的专用空间的设置,缺乏专用便器和安全抓杆、盲道、轮椅坡道及扶手,缺乏儿童专用的便器和洗手盆等,难以表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⑴“以人为本”,体现对各种人的关怀。虽然“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已被很多管理部门接受,但对真正的人性化理解却仍存在各种偏差。“设计人性化的实质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产品开发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公厕设计时应考虑各种人群,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应当为他们使用的厕位与洗手盆设置用不锈钢管制作的安全抓杆,同时,由于这类人群的身体情况比较特殊应该在其厕位内设置应叫器,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的救治。对于能够独力活动的儿童,由于他们身高比成年人矮得多,应为他们设置一些较低的小便斗和洗手盆,同时这些洁具的设计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携带幼儿者,应在大人厕位的前面一角设置可以固定婴儿的座位,有时还会设置专门的婴儿台(换尿布),给携带婴儿的父母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安全感。⑵布局设计。根据国家对城市公厕布局的要求,在人流量较大的繁华地区按300--500m的距离设置一座;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应小于300m,一般街道按每750--1000m的距离设置一座;公共绿地按每l0000m2或每隔500m设一座。且公厕应设置有明显的标课。而在厕内布局设计时,应以需求为向导进行厕所的结构性布局,同时设置公厕隔间、通风照明设备,提供手纸、香皂。考虑到女性排队时问明显多于男性,所以应扩大女厕厕位的比例。⑶公厕洁具及相应五金设计。洁具的设计应考虑使用的环境,例如在公共厕所里蹲式大便器比较卫生,而在档次较高的厕所,就应以坐式大便器为主。在洗手盆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女性在整理化妆上要花不少时间,有的可能就是为了化下妆,因此女厕中的洗手盆的数量应适当多些。防臭是公厕的老大难问题,那些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公厕,多半是因为地面排水不畅,设备和管道跑冒滴漏引起的,因此管道与五金配件的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厕所的使用功能和效果,另外下水应设有存水弯,地漏应有水封。⑷环境设计。设计一座公厕很简单,而把一座公厕放在整个环境中去设计,则不那么容易。因为公厕对人的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其一,公厕建筑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常把厕所称为“轻松的场所”,而公厕内部的建筑设计正应以“轻松与卫生”为主题,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色调的和谐、冲洗的及时与通风换气装置的设置.其二,粪便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冲式公厕将粪便轻松冲人化粪池,不要以为厕所内部变的干净无臭便符合环保要求,或许正是污染环境的开始。因此我们不应孤立地把它作为一座公厕去设计,而应把它作为环境的产物和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物体去设计,更应把它作为一次从每一个细节开始保护环境的行动,共同承担起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的责任。 2012年10月15日,“安居北京(微博)”官方微博称北京市新公厕标准修订完成,2013年起,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会从1比1提升到1比以上。据了解,这一新标准仅为推荐标准,商场、饭店等不会被强制要求。2012年,北京有专业管理的公厕万多座,是全世界公厕最多的城市。据统计,男性上厕所时间平均为39秒,而女性达到了89秒。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公共厕所每1000~1500户设一处;宜设于人流集中处,建筑面积30至60平方米,用地面积60至100平方米。城市环卫设施设置标准上要求公共厕所,按城镇道路人流量确定设置间距,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m。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按地区面积确定设置数量:旧区成片改造地段和新建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应根据人口流动量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一般建筑面积规划指标规定如下:一、居住小区内6~10m/千人;二、车站、码头、体育场(馆):15~25m/千人;三、广场、街道:2~4m/千人;四、商业大街、购物中心:10~20m/千人;五、城镇公共厕所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房产及其他单位经环境卫生部门核准在街巷内建造供没有卫生设施住宅的居住使用的厕所,一般按服务半径70~100m设置一座。厕所建筑面积按所服务的人口数量确定。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才开始出现茅坑。中国古代最早提到公共厕所的文献是《周礼》。根据考古资料,在夏商时代城市之中就有了公共厕所,春秋战国时代的厕所排粪池颇深,所以有人不慎跌入厕中身亡的例子,《左传》载晋侯某跌入厕中而死。秦汉时称为“厕”、“圊” “溷”、“清”、“轩”、“更衣之所”等, 南阳东汉墓中,不仅男女两个厕所左右并列,且其中一个便坑前有尿槽,另一个没有,形制与现代已无区别。明清时期,中国的厕所和浴室更加普及,基本上一建房都要同时配建厕所。 厕所的进化是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共,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厕所革新一步步从文明走向进步。1852年英国伦敦修建了世界第一座抽水马桶的公厕。中国公厕收费最早在清朝庆丰年间《燕京杂记》“京师四藩入者必酬一钱”。1994年上海市开始实行了沿街单位厕所对外开放。世界厕所协会,是继世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之后又一国际组织,并把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2001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2004年11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世界厕所峰会。城市里的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可方便人们生活、满足生理功能需要;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作为城市建筑的公厕设施本身是人文景观之一。公厕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无论对待厕所的态度、使用方式,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标准。从生理代谢的简陋随意场所,到兼有生理代谢、卫生整理、休息乃至于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本质上构成了人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变革和进步。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厕所是文明的尺度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厕所组织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间在厕所里度过。但据有关组织报导,目前,全球26亿人无厕所可上。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吃喝拉撒,是物质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可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吃喝而不问拉撒,似乎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在城市,不少人在关键时刻,想痛痛快快地“方便”一下而难以如愿。特别是老人,“找到厕所心中不慌”。有的人因“内急”找不到厕所而尿了裤子。前不久,某城市一位“的哥”因为急着到处找厕所而闯了红灯,接到一张500元的罚单,他向记者苦诉:“为了避免上厕所,每次出车前我连水都不敢多喝,有时实在不行了,只好将车开到天桥上或桥洞下行方便,时间久了,就患了‘恐厕症’。” 翻开历史,发现世界上有悠久的厕所发展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在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人们就已建了厕所,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公元2000年的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也都用上了有蓄水池和排水孔的厕所。到了中世纪和近代,人们如厕又回到大街上,直到200年前,下水道、排水系统以及流动水才进入家庭。1597年,英国诗人约翰?哈林顿实现了马桶工艺的伟大变革,他发明的冲水马桶的“WC”,设计中包括了一个蓄水池,一个储水箱和一个启动冲水系统的把手。后来,这项“AIAX”的发明被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宫内。两个世纪后,普通百姓才开始享受到这一发明的成果。1775年,哈林顿的发明被亚历山大?卡明斯改进。1778年,塞缪尔?普罗瑟又为冲水马桶安装了球形阀门。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马桶已成为精美的卫生工具。现在的冲水马桶已经变成了一个巧妙设计、高科技和艺术造型于一身的物品,出现了“玻璃厕所”和“航天坐厕”等,表明了“厕所文化”的发展轨迹。 目前,在一些国家,“厕所文化”得到显著的发展,并且,有关组织在2011年举行的首届“厕所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在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任何一个厕所无异味。在火车上,厕所里芳香扑鼻,并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日本式的厕所大都建在浓树绿茵和苔色青青的遮蔽之处,人们蹲在这样的环境“方便”,沉醉在无边的冥想遐思之中,此情此景,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日本的马桶科技领先全球,家里的马桶不但可以清洗身体,还推出了“智慧”马桶,它可以量血压、做尿液分析,还可以测量血脂肪。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苏拉伯厕所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厕所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印度砖砌便渠、中世纪的便壶、金碧辉煌的便池,还有在潜艇和太空船上使用的高科技马桶等。展品从古到今,应有尽有,简直是一部厕所发展史。到1970年,国际服务组织开展了这家博物馆,其目的在于向民众推广现代卫生理念,进而推进“厕所文化”的更快发展。 在英国伦敦中心,安装着一种新型厕所,每到夜间,这种厕所从地下徐徐冒出来,到了第二天,又被遥控放回地下。这种厕所使用方便,又清洁卫生,正在英国全面推广。 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之都,就连地铁站里的厕所也充满了“音乐细胞”。如厕只要向墙上的播放装置里投个硬币,立即会响起美妙的乐曲,去厕所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在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有一座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建一座公厕。同时实行统一管理和收费,收据上标明时间、地点等内容,它能抵等值的现金在快餐店使用。 在美国,围绕厕所问题,通过了“厕所平等法案”,体现出对女性的人文关系的改善。纽约市议会在“厕所平等法案”中规定,纽约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大楼内,女厕马桶数量必须至少是男厕的.两倍,原因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办公,而她们每次使用厕所所需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也有悠久的“厕所文化”史。历来讲求“厕所风水”,对于厕所的方位和设置是有要求的,同时,对厕所的设施也是讲究的。早在上个世纪,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这样描绘“大同社会”的厕所:“以机激水,陶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在1987年我国就颁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位于主要繁华街道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位于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但由于规定落实的欠完善,厕所问题仍相当突出。从现实讲,我国已拥有了上海、北京这样的超级国际大都市,但仍然难以拥有没有臭味的厕所。在许多大城市,虽然已有了新一代免冲智能化厕所,但绝大多数厕所仍在“曲径通幽”处,难解路人燃眉之急。于是,在温州街头出现了新行当——“导厕员”,“找厕所,跟我来!”旅游有“导游员”,行船有“导航员”,现在上厕所有了“导厕员”。最近还发现在常州闹市推出了男女同厕这个“创举”,男男女女同在一个“龙凤厕”内方便。“龙凤厕”只是一个大房间隔成了几间“小包间”,方便时,彼此的声响清晰可辨。同时发现,为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文关系,西安市首座女性站立小便公厕日前投入使用。难道这就是“厕所文化”的新发展吗?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内容,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全在厕所里暴露无遗。因此,在世界上出现了超智能和需要脱鞋的日本厕所,美国的“安全厕所”,德国的原子厕所,我国香港的“金厕所。”“厕所文化”在我国已逐渐引起国家和民众的注意。央视曾以《北京解决“一号”问题》为题,报道了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和北京公厕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的建设落实情况,被称为我国的第一次“公厕革命”。同时,在北京“世界厕所峰会”上,我国有关专家同15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围绕厕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建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北京街道规划拥有530个厕所供人享用。针对市民反映如厕难问题,重庆市规划勘测部门于日前绘制出了主城区首张《导厕地图》,并将向部分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免费赠送。据了解,重庆主城区《导厕地图》对各区每个厕所的位置都用“蓝红标记”进行了标注,共有428座公厕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交通信息。 《导厕地图》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还蕴含着文化,背面印刷有与厕所有关的知识,有厕所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使用的厕所符号、象形的有趣标识等。该图编制出版后,曾免费向市民赠送了余份,同时还将向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每车免费赠送一份。 在201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中,调查表格中,其中一项包括有没有独立卫生间、抽水马桶的内容,以掌握市民现代化生活水平情况。 厕所虽然非大雅之堂,然而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诸多有关厕所的楹联,读来趣味无穷,令人捧腹,如: 畅通上下;雅集东西。横批:新陈代谢。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横批:清纯世界。 来前百步紧;出后一身轻。横批:愉悦心身。 适合低吟浅唱;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此楹联专指环境肮脏的厕所) 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须臾,即成造化神仙。(此楹联乃专指环境清洁幽雅的厕所) 注得实效,忌恨屁多尿少;讲究卫生,欣欢源远流长。横批:广辟肥源。(此楹联专指旧式积肥公厕) 效率为生命,踞蹲务必审时度势;时间是金钱,排泄理当夺秒争分。横批:只争朝夕。 欢迎领导常来蹲点;喜接平民复往净身。横批:廉洁卫生。(此楹联乃专指乡村公厕) 世界上有个预言家曾预言:“未来人类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便是厕所问题”。“厕所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印证了预言家预言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厕所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性,紧紧跟上世界先进国家“厕所文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设施建造分布的科学性和紧迫性,以“厕所文化”带动和促进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厕所研究论文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幼儿如厕能力是指幼儿会独自如厕、自理如厕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当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集体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集体生活,特别是进餐、午睡、如厕等生活自理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小班幼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和练习。所以,让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从而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孩子入园后的观察中发现:幼儿由于家中使用的是大人的马桶或痰盂和旱厕,不利于幼儿独自使用,于是,家长是帮助幼儿如厕。甚至有的家长按时给幼儿把尿,幼儿没有独自小便的意识或表述的意愿,更没有自理小便的能力。有的幼儿在睡觉时还用尿布,养成幼儿有便意不知表述,没有在便池如厕的意识和不会自理。其次,幼儿在家中多有老人带养,老人样样事情包办再先,从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动手操作,造成幼儿动手能力非常弱,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入园以后,幼儿表现在不会向老师表述而尿裤子;如厕时,幼儿不会穿脱裤子,心理紧张;便后幼儿又不会提起裤子,一个个光着屁股等待老师的帮助。所以,对初入园幼儿进行如厕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幼儿现状调查:小班幼儿倾向于幼儿整理衣裤和入厕后的清理能力上,我们总结出幼儿在如厕行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幼儿如厕后整理衣裤的能力较弱。2、便后没有掌握正确的擦拭方法。3、幼儿有便意后不能及时入厕,有弄脏衣裤和床铺的现象。4、不能合理使用纸张,有浪费现象。5、在卫生间玩耍、打闹。6、有窥视异性入厕的行为。7、不歧视、笑话尿湿床铺或弄脏衣裤的幼儿。8、不会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通过和家长交谈,我发现在家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包办代替。2、没有交给孩子识别异常大小便的意识。3、在遇到孩子尿床或拉裤子时,有训斥的现象。4、不重视幼儿如厕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认为无所谓。二、重点原因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出现上述如厕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综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弱。2、由于家长包办,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3、缺少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4、农村家长对幼儿入厕习惯养成关注不够。5、未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三、重点制定对策:针对小班幼儿存在的个性问题,我们制定了“四个环节、四个原则、四个方法”的实施对策,做到将集体教学和随机教育结合;身体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齐抓;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养成并重;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管。(一)环节:1.让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环节。2. 让晨间接待来园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节。3.让游戏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4. 让生活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二)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一日生活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家园共育原则。(三)方法: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儿歌故事法,奖励评比法。四、对策的实施:(一)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丰富的环境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养成良好如厕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又可以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提醒幼儿如厕前、如厕时、如厕后应该怎样做。幼儿如厕后及时提高裤子。在便池上方粘贴不同的标志,提示幼儿按男女如厕。大班粘贴男孩(小绅士)、女孩(小天使)标志,要求幼儿按相应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各班均将洗手的方法、提衣裤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贴,提醒幼儿整理好衣裤并按规定的要求清洗双手。为使幼儿能节约用水、用纸,教师创编了洗手歌,用儿歌进行时间上的隐性提示。在节约用纸方面教师也将用纸量和折纸的方法照成照片。(二)开展如厕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深入幼儿内心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是如厕课题更好开展的前提,为此各班围绕如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小班社会“学习自己如厕”,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如厕,尽可能不尿湿裤子,并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大班科学“有趣的座便器”通过认识座便器的外部结构特征,座便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懂得爱惜物品,节约用水的道理。孩子如厕时总喜欢奔跑,而当地面有水时就会很滑,教师除了及时拖干净外,也把入厕安全设计成了一节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猜猜小动物怎么走路”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模仿小猫走路“轻轻”,模仿小乌龟走路“慢慢”等特点,来培养幼儿安静如厕的习惯。(三)抓好随机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如厕习惯1、刚入园幼儿不乐意主动在园如厕如厕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讲,由于幼儿园与家庭厕所的环境及如厕方式之间的差异,使幼儿对如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他们大多不喜欢在幼儿园上厕所,尤其是大便,有时出现便在裤子里或床上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宝宝在家如厕情况”的问卷调查,仔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如厕情况,做好记录,耐心去帮助幼儿建立如厕排便的习惯。对于尿裤子及尿床的幼儿则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如厕环境,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使幼儿消除恐惧,能够在幼儿园里主动入厕。2、幼儿如厕拥挤,相互碰撞小班幼儿的年龄还小,规则意识差,往往不会去考虑其他幼儿的感受,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相互谦让,在如厕及便后洗手时经常挤在一起,争着如厕、洗手。我们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贴上小脚印。幼儿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脚印上才能如厕、洗手,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3.、幼儿便后不能用正确方法主动洗手幼儿如厕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后经常会忘记洗手,有的幼儿虽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确。为了增加幼儿的正确洗手、如厕等生活常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听故事、念儿歌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4、幼儿不能便后独立整理衣裤幼儿在家中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代替的,造成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我们要耐心教给幼儿正确的整理衣裤方法,多观察、关注,提醒和帮助幼儿将衣裤整理好,平时加强练习,并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请家长为幼儿提供方便的衣裤,便于幼儿穿脱提拉。要让家长尽量给幼儿多一点的锻炼机会,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要使用亲切的口吻,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 “你真棒”,你真能干,教师通过灵活使用不同的语言,发挥了语言的魅力,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5、便后幼儿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擦拭,不能掌握正确的用纸量。我们教会幼儿从前向后的擦拭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每次等他们擦完以后以教师还以“看看小屁屁干净不干净”为由检查一下,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四)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心理1、対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教育幼儿尊重他人的隐私在幼儿园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喜欢窥视异性的如厕方式,尤以小班幼儿居多。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性别教育,使幼儿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如厕方式,打消幼儿对异性如厕的神秘感。同时我们在全体幼儿中开展了如厕隐私教育,即:要求幼儿按男女分别如厕,在他人如厕时不进行窥视,尊重他人的如厕隐私2、教育幼儿不歧视大小便失禁的幼儿幼儿在园或家中常有尿床或拉裤子的现象,如遇到这样的事情会遭人笑话,这样会使尿床或拉裤子的幼儿不好意思。尤其是再加上教师或家中的训斥,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卑。因此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了阳光教育,即不笑话大小便失禁的小伙伴,帮助他及时更换衣裤。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安抚孩子,不要太过于声张。尊重孩子的自尊,将孩子带入到寝室更换衣裤,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进行。同时和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遇到此类情况时也不要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如遇此次情况经常发生时,则要求教师在园及时提醒这些孩子如厕,避免孩子尿裤子。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请家长带孩子进行治疗。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配合,针对幼儿如厕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工作:(一)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把对孩子如厕方面提出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每天的入、离园时间,家园联系栏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二)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里要让幼儿独自养成入厕的好习惯,对幼儿提出与幼儿园相应的要求,让他们学习正确入厕的方法,这样家园共同努力,保证幼儿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立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能力。(三)通过多种形式(家长会、家园宣传栏、班级QQ群、家园联系栏、每月话题、家长预约谈话),向家长宣传“培养文明如厕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及相关知识。(四)邀请保健老师为家长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及时有效的让家长了解一些培养幼儿文明如厕的措施与方法,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在家也能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良好如厕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及家长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如厕教育,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抓住幼儿如厕环节,利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幼儿学会自立大小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幼儿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长。幼儿园还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让好习惯陪伴幼儿一生。

造成幼儿在园如厕困难的原因及采取措施,原因是首先幼儿比较敏感,他们习惯在家上厕所,所以他们到新的环境下,每个幼儿都有所顾虑,都不好意思上厕所,所以嘟嘟基本都非常的困难,采取措施就是引导老师敏,引导家长引导,告诉他们这个排便的重要性,必须及时,否则会导致肚肚堵塞堵塞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如厕难”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原因当然是多个方面的,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1、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说:1)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体验在两方面,第一是孩子懂得隐私;第二是具有自尊心。关于隐私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身体状况,可以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其自我意识有了新发展。我儿子现在中班,每次在家上厕所,一定要把厕所门关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什么是隐私,对他们来说上厕所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被别人看到多不好意思啊!”,如果上厕所没有关门,我儿子就会这样说。他们已经知道做什么事情是令人害羞的。关于自尊心在《浅谈儿童自尊心的发展及其培养》一文指出。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伴是影响儿童自尊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伴的评价对儿童来说很重要,从同伴那里会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不敢上厕所,是因为害怕被别的孩子嘲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会很在乎自己伙伴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被嘲笑一次,之后很可能就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2)秩序敏感期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结合孩子“拉大便”的过程来说,我儿子在家上厕所有他自己的一套“流程”,先必须大声告诉家里每个人“我要大便啦”,然后开始脱裤子,坐上马桶,脚踩在小凳子上,然后一定要关门才开始“拉”,好了之后,叫人擦屁屁,然后自己穿裤子,然后冲水,洗手。这是孩子已经形成的“拉大便”时的一套流程,已经具有了“适应性”。到了幼儿园,顺序都不对了,自然会引起孩子的焦虑。3)自理能力差还有些孩子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就是因为孩子本身自理能力不够。我儿子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会自己擦屁屁。还有,我一个同事跟我说,他们家孩子现在15个月,孩子每次“大便”,家里就是”总动员“,每个人都有分工:奶奶抱孩子,爷爷拿小马桶,妈妈擦屁股,爸爸洗。现在孩子还小,但如果在上幼儿园前还不会自己上厕所,上了幼儿园自然就会面临如厕难问题。2、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做法来看1)厕所的设计不够尊重孩子的隐私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周念丽教授在《幼儿园是否应该来一场如厕革命》一文中指出在我们很多幼儿园不仅男女幼儿同一时间上同一间厕所,而且男女厕所位没有任何间隔。周教授不由想到:每天这样如厕,会给男女幼儿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的确,我们自己很清楚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那么,对已经懂得隐私的孩子来说,这种环境能让他们“顺利”如厕吗?在此文中,周教授还提到她本一开始没有意识到幼儿园厕所设计有不合理之处,直到周教授读到了一份联合国2006年公布的有关儿童遭遇暴力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有5亿女孩和7300万男孩遭遇性暴力。这其中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有关性保护、性防范教育的缺先,是性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也就是说,幼儿园如厕隐私的不够重视,反映出的是对儿童性教育意识的缺失。这就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了。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差异让孩子不习惯简而言之,就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变了。环境因素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场景,易使人感到焦虑。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或最多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家里的宝贝,是家里的中心。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最大差异就是去中心化。也就是说,孩子不再是中心,不再是所有事情都绕着他转。就像我儿子,他喊一句要”大便“,我就会冲过去把他常用的小凳子放在马桶旁边让他踮脚用,就好像我拿慢了,孩子就不会大便似的。在幼儿园怎么可能做到这样呢?根据国家规定,现在幼儿园小班一般不超过25人,中班一般不超过30人,大班一般不超过35人,一个班一般配两名老师加上一名保育阿姨,平均来看,也就是一个人至少要负责9个以上孩子。想想我们自己带一个孩子就已经力竭,老师能做的就是尽力顾好每位孩子的需求,但显然做不到让孩子像在家这么“舒服”、“有求必应”,那自然也会引起孩子不适应环境,继而影响一些生活习惯。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1]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论述幼儿性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理学意义

幼儿进行幼儿园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据研究,儿童发育的最早表现是原发性性功能反应,常见的有未满l岁的男孩出现阴茎勃起;3~6岁的男孩或女孩会用刺激生殖器以取得快感,进而可发展抚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并对大多数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喜欢窥视。[2]这些性行为是无意识的 ,是性中枢在发育的表现,并受到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显示孩子性发育的进行。有专家认为,人的性发育开始得很早,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不是中性体,因此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然而,有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训斥;有的家长则加以忽视,或者觉得难以于启齿;还有的家长用“龌龊”“下流”来教育孩子。这些不科学的行为和态度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产生怪异的想法,长大后引发性攻击、性功能障碍或性压抑等行为。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具备的生理学意义,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二)心理学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幼儿园性教育是必要的。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3]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 ,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 ,尤其是5岁以前。这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 ,无疑对儿童今后的一生有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或好或坏将扩展到一个人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行为方面。”[4]

另外,依据心理能量发展理论,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人的心理能量,它会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幼儿性里比多表现为对有关性问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生育之谜、对身体构造的探索和对性行为的模仿上。对幼儿的教育要顺应其里比多发展的状态,否则会造成里比多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在外表现为神经症。

幼儿对性的好奇和对其他事物的好奇一样,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究。而当这种由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引发的求知动机受到忽视和压抑时,幼儿面对各种言语、图像、行为等信息就会被动地建构他们对于“性”的看法。而在这个建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极易吸收错误的信息,或者因为理解困难而无法建立有关“性”的正确观念,导致更为迷惑好奇。因此,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和建构相关的经验,还不如由家长和教师提供正确适宜的性知识,帮助其过滤掉不良的信息。

(三)现实意义

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猥亵儿童案件达103件,涉案104人。而且,从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的“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短短的20天内,全国范围至少有8起校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其中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24起,占到。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有:被害人低龄化;被害次数高频化。犯罪嫌疑人屡屡将魔爪伸向儿童想必是考虑到儿童的无力反抗,甚至不知道要反抗,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侵害。如果孩子受到过正规的性教育,他们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拒绝侵害,或者至少也知道告诉父母,求助他人。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堪忧,无辜的孩子们急需受到保护。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相反,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因性无知使自己和社会遭受巨大损失。[5]从长远来看,幼儿园性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

二、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我国的性研究和性教育发展已近一个世纪,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受到重视和良好的普及,发展道路极不平坦。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的发展更是受到忽视和限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

(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性教育的态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开展性教育仍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相关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在孩子还没有性发育之前就进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高伟德教授指出,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有两个重要阶段,2、3岁是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是另一个关键期。同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孙云晓认为,应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进行性教育。

也有部分人士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有研究者对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态度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认为应该从学龄前期教起的家长占43 % ,教师仅占 %[6] ,充分反映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认识不足这一事实。而且,有的幼儿家长对开展儿童家庭性教育持消极态度,担心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反对和排斥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

(二)幼儿园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更反对开展幼儿园性教育。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的观念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的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7]

2.性教育教材匮乏

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材,在性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教材,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引发家长的不满。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进行了课程的试行,但由于试行的效果不理想而叫停。

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五万多专业教师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幼儿园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性教育师资的薄弱。

三、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幼儿园性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的任务。幼儿园性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幼儿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性教育。

(一)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性方面问题时,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回避这个话题,另一方面由于性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匮乏,很难正面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因此,幼儿园开展性教育关键的一点是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培训。首先,幼儿教师要转变性教育观念,要认同幼儿性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把集体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多多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了解国内的试点情况。从能力和心理上做好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并生发。

(二)加强家园性教育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是开展幼儿园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班内环境布置、网络论坛等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方面会承受很大的变化,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应当把幼儿在园或在家的一些不良行为互相反映给对方,共同商讨对策,不应认为这是个难于启齿的问题,不好意思提出来,而造成信息闭塞不畅。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远远胜过幼儿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性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幼儿获得科学的性教育,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创设健康社会环境

无论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早期经验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无时无刻地向儿童兜售“性息”。儿童天性好奇,鉴别能力尚未建立,加之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极其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不健康的信息,为儿童的成长和性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电视媒体方面,儿童也应该有自己的“儿童性节目”,针对儿童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使儿童能顺其自然地生发一种健康的性态度。

【参考文献】

[1]吴建中. 重视 3~12岁儿童的性教育[J]. 基础教育 (重庆),2005,20(4): 58-60.

[2]王晓平,范文坚.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J].教育导刊,2010,(5):85-86.

[3]孙晓勉,谢怡,马佳.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J ]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2007, 18 (2) : 85-87.

[4]李君.关于儿童家庭性教育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J ]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6, 2: 79 �C 81.

[5]薛玲,郭素芳,赵更力.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 ,19(8) :122-123.

[6]吴缃琦,孙晓勉,谢怡.家长及教师对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观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8,(10):525-529.

[7]高亚彬,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1).

厕所主题餐厅论文

便所主题餐厅,是以厕所文化为主题设计而成的餐厅,餐厅用形似尿盆的容器来盛放食物,甚至有类似大便形状的冰淇淋供应。就餐者安坐抽水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美味佳肴。中国第一家厕所主题餐厅出现在台湾省的高雄市,2009年,北京地安门附近出现了第一家此类餐厅。

便所主题餐厅对于人们来说,有的力挺,认为好玩、刺激、另类;而有的斥为“恶心、无聊”。餐厅老板则承认由于所在的悦方IDMALL商场目前人流量不多,店子生意比较清淡,但还是有人“慕名”而来,主要以年轻人和小朋友为主。“便所”里吃饭,你敢去吗?

便所餐厅起源:

我们是一群为理想打拼的〝屎〞作佣者ㄧ这另类创意点子是某一天蹲厕所看日本漫画机器娃娃时所受到启发而敲定的。起初我们是以主打冰品为主,以一台霜淇淋机加上我们的创意发想,櫅上一坨极像便便的巧克力霜淇淋在蹲式马桶上,逗趣可爱的模样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所有伙伴积极努力的策划下,民国九十叁年五月我们终于跨出梦想的第一步,2004年在台湾最轰动的新型态主题餐厅〝MARTON主题美馆〞诞生了。整间店采颠倒错置、独树一格的幽默设计,刚开始许多人都是一脸狐疑错愕的脸神站在门口,驻足许久一探究竟后,皆是充满着开怀无比的笑容。这几年从一开始的冰品,结合我们奇特的创意巧思,努力研发改进,直至今日变成全省性的复合式主题餐厅,各店自开幕以来皆受到许多喜爱嚐〝鲜〞朋友的极力赞许与爱戴。高山族饮食文化。台湾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为主食,食皆用手。后来,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民族的饮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渐成为主食。不过,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特色,如兰屿的雅美族的吃鱼有男女之别限制。高山族人喜欢饮酒,其用小米所酿制的酒,也呈现出特有的饮酒文化。

便所的历史:

便所主题餐厅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历练与成长,于2007年正式进军国际,目前香港及马来西亚已成功授权,英国、美国及菲律宾也陆续洽谈中。其中香港旺角店的成立更是引起中港台三地媒体的热烈报导。整个连锁体系在台湾及香港共有14间分店,集团年度营业额将近2亿台币,目前也都稳定成长中,将于2008年9月正式推出第二主题品牌。2008年「便所主题餐廰」开始着眼于大陆地区的发展,至今为止已有将近20家分店,覆盖北上广深、7省4直辖市。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完善的规画开拓全球及中国大陆市场,让便所主题餐廰能带给消费者不同以往的用餐体验。

 MARTON主题美食馆-高雄林泉店开幕

 MARTON主题美食馆-高雄富民店开幕

 台湾奇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MARTON主题美食馆-台中一中店开幕

 MARTON主题美食馆-台南小东店开幕

 MARTON主题美食馆-台北士林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全新诞生!!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台南大桥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台南健康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台北西门町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彰化民族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桃园中坜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屏东中正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宜兰罗东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香港旺角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新竹文昌店开幕

 香港奇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深圳东门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香港铜锣湾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福建晋江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佛山南海店开幕

 奇盟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佛山大良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昆明顺城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厦门罗宾森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重庆大融城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佛山禅城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沈阳万达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重庆沙坪坝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惠州港惠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天津水游城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广州地王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广州天河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武汉大洋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北京西直门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福州南后街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上海田子坊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福州中亭街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南昌蓝天碧水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长沙悦方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福州宝龙店开幕

 便所欢乐主题餐厅-厦门鼓浪屿店开幕

用户评价:

所有的餐具都是厕所用具的缩小版本,座椅是马桶,这家主要就是吃他个屎的主题的,但是东西口味一般,占地还是非常大的。

菜单可恐怖了,有呼噜拉稀便,内痔出血餐等等,看的人不寒而栗。其实就是些甜品和简餐,盛在马桶状的餐具里。整间餐厅也是设置成卫生间的样子。但是餐厅里没有真正的卫生间,尿急的诸位得去商场使用。

原谅我一生不羁,口味重,拉着小伙伴吃便便,我乐意,怎么着吧。好多的坨坨,有的真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还好味道是香香的

最近HIT爆的便所餐厅,风头很盛!就这个概念也令人遐想了!去厕所吃饭……这个恶心的概念吸引不少年轻一代去尝试。今天在地王广场买手机给二少妈,反正都到了,中午就带这个二少家的“三美”去IN一回!中午的人挺多的,1点多了居然还要去轮号!还好,不用等很久。为了KAKA姐坐得舒服,我们放弃坐马桶,选择了沙发。上来的食物质素中等吧,不会很惊喜,不过样子做得很像……所以吃的时候不要去想象,要不可能会反胃!哈哈!

目前的主题餐厅太注重概念,内容上确很空洞。吸引顾客的方式只有其单一的一面,而这一面在满足了顾客新奇感受之后,很容易就消失其吸引力。我认为主题餐厅想要长远的生存发展,必须在主题内涵的内容上要更深厚,文化意味更浓重,实际意义更鲜明。决不能单纯的用新奇古怪作为 餐厅唯一的工具,那样,餐厅的生命力会很短,很快就会被淘汰。

部分便所主题餐厅地址:

上海便所欢乐主题餐厅

电话:

地址:卢湾区泰康路274弄田子坊5号(近谭木匠)

北京便所欢乐主题餐厅

电话: 56234503

地址: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凯德MALL购物中心5楼

深圳便所主题欢乐餐厅

电话:

地址:罗湖区东门步行街解放路1004号2楼(步行街入口)

广州便所欢乐主题餐厅

电话:

地址:越秀区较场西路18号地王广场(近中华广场)

长沙便所欢乐主题餐厅

电话:

地址:天心区坡子街216号悦方ID购物中心3楼(近步行街)

推荐阅读:

天津现监狱主题餐厅 体会“牢饭”的滋味

儿童主题餐厅设计 神奇的梦幻童话世界

十二大重口味主题餐厅 你敢去吗?

hello kitty主题餐厅 体会童话般的浪漫

马克西姆餐厅 情迷欧式贵族风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厕所是文明的尺度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厕所组织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间在厕所里度过。但据有关组织报导,目前,全球26亿人无厕所可上。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吃喝拉撒,是物质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可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吃喝而不问拉撒,似乎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在城市,不少人在关键时刻,想痛痛快快地“方便”一下而难以如愿。特别是老人,“找到厕所心中不慌”。有的人因“内急”找不到厕所而尿了裤子。前不久,某城市一位“的哥”因为急着到处找厕所而闯了红灯,接到一张500元的罚单,他向记者苦诉:“为了避免上厕所,每次出车前我连水都不敢多喝,有时实在不行了,只好将车开到天桥上或桥洞下行方便,时间久了,就患了‘恐厕症’。” 翻开历史,发现世界上有悠久的厕所发展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在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人们就已建了厕所,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公元2000年的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也都用上了有蓄水池和排水孔的厕所。到了中世纪和近代,人们如厕又回到大街上,直到200年前,下水道、排水系统以及流动水才进入家庭。1597年,英国诗人约翰?哈林顿实现了马桶工艺的伟大变革,他发明的冲水马桶的“WC”,设计中包括了一个蓄水池,一个储水箱和一个启动冲水系统的把手。后来,这项“AIAX”的发明被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宫内。两个世纪后,普通百姓才开始享受到这一发明的成果。1775年,哈林顿的发明被亚历山大?卡明斯改进。1778年,塞缪尔?普罗瑟又为冲水马桶安装了球形阀门。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马桶已成为精美的卫生工具。现在的冲水马桶已经变成了一个巧妙设计、高科技和艺术造型于一身的物品,出现了“玻璃厕所”和“航天坐厕”等,表明了“厕所文化”的发展轨迹。 目前,在一些国家,“厕所文化”得到显著的发展,并且,有关组织在2011年举行的首届“厕所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在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任何一个厕所无异味。在火车上,厕所里芳香扑鼻,并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日本式的厕所大都建在浓树绿茵和苔色青青的遮蔽之处,人们蹲在这样的环境“方便”,沉醉在无边的冥想遐思之中,此情此景,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日本的马桶科技领先全球,家里的马桶不但可以清洗身体,还推出了“智慧”马桶,它可以量血压、做尿液分析,还可以测量血脂肪。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苏拉伯厕所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厕所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印度砖砌便渠、中世纪的便壶、金碧辉煌的便池,还有在潜艇和太空船上使用的高科技马桶等。展品从古到今,应有尽有,简直是一部厕所发展史。到1970年,国际服务组织开展了这家博物馆,其目的在于向民众推广现代卫生理念,进而推进“厕所文化”的更快发展。 在英国伦敦中心,安装着一种新型厕所,每到夜间,这种厕所从地下徐徐冒出来,到了第二天,又被遥控放回地下。这种厕所使用方便,又清洁卫生,正在英国全面推广。 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之都,就连地铁站里的厕所也充满了“音乐细胞”。如厕只要向墙上的播放装置里投个硬币,立即会响起美妙的乐曲,去厕所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在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有一座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建一座公厕。同时实行统一管理和收费,收据上标明时间、地点等内容,它能抵等值的现金在快餐店使用。 在美国,围绕厕所问题,通过了“厕所平等法案”,体现出对女性的人文关系的改善。纽约市议会在“厕所平等法案”中规定,纽约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大楼内,女厕马桶数量必须至少是男厕的.两倍,原因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办公,而她们每次使用厕所所需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也有悠久的“厕所文化”史。历来讲求“厕所风水”,对于厕所的方位和设置是有要求的,同时,对厕所的设施也是讲究的。早在上个世纪,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这样描绘“大同社会”的厕所:“以机激水,陶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在1987年我国就颁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位于主要繁华街道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位于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但由于规定落实的欠完善,厕所问题仍相当突出。从现实讲,我国已拥有了上海、北京这样的超级国际大都市,但仍然难以拥有没有臭味的厕所。在许多大城市,虽然已有了新一代免冲智能化厕所,但绝大多数厕所仍在“曲径通幽”处,难解路人燃眉之急。于是,在温州街头出现了新行当——“导厕员”,“找厕所,跟我来!”旅游有“导游员”,行船有“导航员”,现在上厕所有了“导厕员”。最近还发现在常州闹市推出了男女同厕这个“创举”,男男女女同在一个“龙凤厕”内方便。“龙凤厕”只是一个大房间隔成了几间“小包间”,方便时,彼此的声响清晰可辨。同时发现,为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文关系,西安市首座女性站立小便公厕日前投入使用。难道这就是“厕所文化”的新发展吗?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内容,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全在厕所里暴露无遗。因此,在世界上出现了超智能和需要脱鞋的日本厕所,美国的“安全厕所”,德国的原子厕所,我国香港的“金厕所。”“厕所文化”在我国已逐渐引起国家和民众的注意。央视曾以《北京解决“一号”问题》为题,报道了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和北京公厕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的建设落实情况,被称为我国的第一次“公厕革命”。同时,在北京“世界厕所峰会”上,我国有关专家同15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围绕厕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建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北京街道规划拥有530个厕所供人享用。针对市民反映如厕难问题,重庆市规划勘测部门于日前绘制出了主城区首张《导厕地图》,并将向部分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免费赠送。据了解,重庆主城区《导厕地图》对各区每个厕所的位置都用“蓝红标记”进行了标注,共有428座公厕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交通信息。 《导厕地图》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还蕴含着文化,背面印刷有与厕所有关的知识,有厕所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使用的厕所符号、象形的有趣标识等。该图编制出版后,曾免费向市民赠送了余份,同时还将向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每车免费赠送一份。 在201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中,调查表格中,其中一项包括有没有独立卫生间、抽水马桶的内容,以掌握市民现代化生活水平情况。 厕所虽然非大雅之堂,然而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诸多有关厕所的楹联,读来趣味无穷,令人捧腹,如: 畅通上下;雅集东西。横批:新陈代谢。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横批:清纯世界。 来前百步紧;出后一身轻。横批:愉悦心身。 适合低吟浅唱;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此楹联专指环境肮脏的厕所) 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须臾,即成造化神仙。(此楹联乃专指环境清洁幽雅的厕所) 注得实效,忌恨屁多尿少;讲究卫生,欣欢源远流长。横批:广辟肥源。(此楹联专指旧式积肥公厕) 效率为生命,踞蹲务必审时度势;时间是金钱,排泄理当夺秒争分。横批:只争朝夕。 欢迎领导常来蹲点;喜接平民复往净身。横批:廉洁卫生。(此楹联乃专指乡村公厕) 世界上有个预言家曾预言:“未来人类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便是厕所问题”。“厕所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印证了预言家预言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厕所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性,紧紧跟上世界先进国家“厕所文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设施建造分布的科学性和紧迫性,以“厕所文化”带动和促进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诸如此类的新生事物中,我们发现,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碰撞不再是相互抵消,而是产生了‘1+1>2’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和传统思维对比后产生的视觉及心理反差。比如,人们在厕所餐厅里,寻获到另一种审视角度,正如法国艺术家杜尚所说,赋予普通事物全新的作用,人们会心生好感。”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杨剑飞说。在著名国家心理咨询师荀焱看来,“便便满屋饭堂”还巧妙整合了本能的心理需求。“在古代,整个群体活在一个‘超我’的道德约束中,人们把厕所与性联想在一起,使之成为禁忌话题。随着社会包容力的持续扩张,人们在摒弃部分‘超我’道德时,已经不会受到嘲讽、斥骂、甚至惩罚。这时候,‘本我’开始释放出强大能量,人们大胆探究那些曾经不透明、甚至非主流的事物来取悦自我。当这种情感释放投射成某一种具体创意后,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中科院心理所史占彪博士告诉记者,当都市人因为工作、生活的挤压而产生负面情绪时,感官刺激就成了心理能量投射的重要方式。目前京城出现的另类主题餐厅,正在满足这种需求。以“便便满屋饭堂”为例,它并未单纯低俗地模仿厕所形象,而是通过艺术卡通的包装,让整个空间看上去整洁、亮丽。根据心理学的“交互作用”理论,儿童通常以欣赏的目光观察世界,他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美好的一面。这种视角在成年后会随着“理性的壮大”而渐渐折损,但仍然会保留15%~20%,即所谓的“儿童自我”。因此当成年人身处一个玩味十足的环境,“儿童自我”的心理空间会异常活跃,有助于释放长期累积的消极情绪。 中国台湾省高雄市有一家以厕所文化为主题的餐厅。餐厅用形似尿盆的容器来盛放食物,甚至有类似大便形状的冰淇淋供应。就餐者安坐抽水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美味佳肴。这家空间拥挤的餐厅内有100个座位,全部由马桶组成,而不是座椅。餐厅上下三层到处可见洗手盆和区别男女性别的“WC”标记。台湾岛内共有12家厕所主题餐厅。顾客从塑料制的迷你马桶型容器中取食,使用挂在桌子上方的卷筒式卫生纸擦手和擦嘴,而桌子则是加了玻璃盖的浴缸。 杭州蹿出一个叫人跌破眼镜的餐厅———“马桶”主题餐厅。什么是“马桶”主题餐厅?简单地说,就是坐着马桶吃着外观恶心的食物。看着虽然恶心,不过光顾的食客还真是不少。杭州的这家“马桶”主题餐厅———“天秤射手马桶主题餐厅”,坐落在舟山东路上。厕所主题餐厅之所以炒得沸沸扬扬,不光因为它有形象化的厕所元素装修环境,更因为它有极似便便状的食物和似便器的食物容器。厕所主题餐厅中,最引人争议的还是那道“大便”冰淇淋。杭州的这家“马桶”主题餐厅,在开业初也推出了这道生猛的冰淇淋。冰淇淋被装在似男便池形状的容器里,和普通冰淇淋一样有多种口味。其中,属巧克力冰淇淋最为形象,无论形、色,还是镶嵌其中的那一粒粒巧克力豆。只要在脑中稍微想象一下,吃下这“一坨”等形似的大便样冰淇淋就让人寒毛倒立。当初金翔和合伙人在计划好“马桶”餐厅这个主题后,就毫不犹豫地围绕舟山东路一带寻找店面。不光是考虑这块地带的店租较便宜,更是因为他们看中了这里群集的大学生人流资源。金翔说:“大学生开放,好奇心强,也追求时尚。这种另类的餐厅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果然,开张到现在半个多月,客人百分之九十都是附近的大学生。”据了解,光是中国的台湾岛就有十多家厕所主题连锁餐厅,而且有几家也确实是开在大学附近。台北北部的士林区分店的经理杨春池说,“厕所”餐厅吸引了很多15岁至35岁的顾客,尤其是餐厅附近的三所大学的学生,因为他们“容易兴奋”。杭州这家厕所主题餐厅开张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金翔总结出了一个让他纳闷的现象:来的客人中,女人多男人少,而且比例相差悬殊。除了结伴来的女人外,情侣也不少,就是结伴或独自来用餐的男人实在罕见。 重庆第一家便所主题餐厅在江北观音桥商圈悄然开业。店门口,一个巨大的粉色“便便”玩偶矗立。走进这家名为“便所”的主题餐厅,你将感受到厕所和餐饮相结合,颠覆传统,幽默的设计理念更是让人超乎想象。尿斗以壁灯的形式成为墙上装饰,椅子是抽水马桶,桌子是洗手盆,连会员礼品都摆上形状不同的便便,吸引了许多人来到这里尝新鲜。重庆便所主题餐厅餐具多为黄色、粉红色、黑色的“大马蹲”、“小马蹲”、“便桶”,一抬头,墙上竟是淋浴用的花洒,旁边还挂着粉色的长身浴袍……温馨小贴士:重庆便所主题餐厅位于重庆江北大融城6楼,价格适中,人均消费30元左右。 美国第一家厕所主题餐厅2013年10月18日在洛杉矶市正式营业。从菜单、座椅、摆设、餐盘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厕所或马桶概念,吸引不少顾客。菜单也有特别设计,配合厕所餐厅主题的“招牌黄金便便饭”主要以咖哩为主;另外还有“马桶排排饭”、“便秘面”等。

旅游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一、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面临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尽管目前人们对民营企业获得景区经营权存在很大争论,尤其对民营企业开发国家级风景区存在较大分歧,但国家在景区经营权方面尚未出台有关法律。199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景区土地”,但并未提及经营权问题,从而给地方政府出让景区经营权提供了机会。在四川出让十大景区经营权引起争论后,中央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深入调研,迄今尚未出台解决办法,因此各地在对待民营企业以获得景区经营权方式开发经营景区问题上,面临无政策可循的问题,使民营企业缺乏明确的方向。2002年8月有关部门召开的城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发景区,但同时又提出管理与经营分离。这使人们对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有人认为没有明确反对就是默许,有人认为是对现有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说“不”。政策的不明朗对实践中民营企业开发景区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是让民营企业觉得摸不到政策的底线;二是使其没有长远打算。 2.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参考资料: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资源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采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政府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采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和,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一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采,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资源。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影视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采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近郊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农业休闲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是农民增收的又一新的途径。城市近郊区发展这一特色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沈阳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对近郊农村的影响及发展的优劣势作出仔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沈阳 近郊农业 休闲旅游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