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清商乐始于曹魏建安时期——以曹丕《燕歌行》为中心 学习与探索 2011/02“当代学者研究”主持人语 天中学刊 2011/01论江南清乐及乐府诗的属性及与曲词发生的起源关系 求是学刊 2010/06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0/07论隋代初唐的燕乐歌诗写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曲词发生史研究的学术史误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论双音词转型视角下的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璀璨的宋代“元日”诗歌 厦门航空 2010/02大唐岁月 诗歌盛世 厦门航空 2010/02《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2论《洛神赋》为曹植辩诬之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中唐中前期文人词的渐次兴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白居易曲词写作的词体发生史意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论《古诗十九首》与曹植的关系——兼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建安十七年作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论易安体的写作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中州学刊 2009/01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 学习与探索 2009/01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论东坡词创作游戏化及其意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学习与探索 2008/05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论后主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词史意义 天中学刊 2008/04冯延巳《阳春集》真伪论考——兼论《阳春集》与《寿域词》之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3《陌上桑》创作时间、作者考辨 北方论丛 2008/01唐宋词流变及内涵概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08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白石体开辟了新的应社方式论 中州学刊 2007/04论宋初体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4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风骨”内涵之我见 华夏文化论坛 2006/00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5论少游体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5论阮籍的《咏怀》五言诗的诗史意义——兼论正始诗歌与建安诗歌的异同 天中学刊 2006/04论东坡体由“应”向“非应”的飞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论晏欧体 中州学刊 2006/03论唐宋词的诗体借鉴历程——以温韦、张先、晏欧、少游、美成体为中心线索的探讨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2论正中体——兼论《阳春集》之真伪 天中学刊 2006/01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论柳永体对民间词的回归 东方论坛 2005/04论苏诗散文化意象对纯诗意象的变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8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 中州学刊 2005/04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 江海学刊 2005/03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齐鲁学刊 2005/02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 天中学刊 2005/01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东坡体的形成历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 东方论坛 2004/06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二) 天中学刊 2004/03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天中学刊 2004/01苏东坡的春节诗 文史知识 2003/02苏轼审美人生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唐宋词体论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6论唐宋词体的类层和演进 天中学刊 2003/03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论 天中学刊 2002/04绿色的幻灭 散文 1998/11我把一首诗发表在洁白的沙滩上 雨花 1998/12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2近代俗文化的先声—─柳永词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8/03苏轼“豪放雅词”论 天中学刊 1997/06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01苏轼的密州词与豪放词风的创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01范仲淹、唐寅和“白相文化” 雨花 1995/03试论苏轼的“以文字为诗” 江西社会科学 1991/05苏轼“以文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0/04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89/05意境:物境、情境 学术月刊 1987/02哲理·情感·意象·议论——苏轼哲理诗之我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格式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论清商乐始于曹魏建安时期——以曹丕《燕歌行》为中心 学习与探索 2011/02“当代学者研究”主持人语 天中学刊 2011/01论江南清乐及乐府诗的属性及与曲词发生的起源关系 求是学刊 2010/06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0/07论隋代初唐的燕乐歌诗写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曲词发生史研究的学术史误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论双音词转型视角下的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璀璨的宋代“元日”诗歌 厦门航空 2010/02大唐岁月 诗歌盛世 厦门航空 2010/02《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2论《洛神赋》为曹植辩诬之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中唐中前期文人词的渐次兴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白居易曲词写作的词体发生史意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论《古诗十九首》与曹植的关系——兼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建安十七年作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论易安体的写作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中州学刊 2009/01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 学习与探索 2009/01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论东坡词创作游戏化及其意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学习与探索 2008/05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论后主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词史意义 天中学刊 2008/04冯延巳《阳春集》真伪论考——兼论《阳春集》与《寿域词》之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3《陌上桑》创作时间、作者考辨 北方论丛 2008/01唐宋词流变及内涵概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08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白石体开辟了新的应社方式论 中州学刊 2007/04论宋初体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4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风骨”内涵之我见 华夏文化论坛 2006/00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5论少游体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5论阮籍的《咏怀》五言诗的诗史意义——兼论正始诗歌与建安诗歌的异同 天中学刊 2006/04论东坡体由“应”向“非应”的飞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论晏欧体 中州学刊 2006/03论唐宋词的诗体借鉴历程——以温韦、张先、晏欧、少游、美成体为中心线索的探讨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2论正中体——兼论《阳春集》之真伪 天中学刊 2006/01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论柳永体对民间词的回归 东方论坛 2005/04论苏诗散文化意象对纯诗意象的变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8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 中州学刊 2005/04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 江海学刊 2005/03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齐鲁学刊 2005/02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 天中学刊 2005/01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东坡体的形成历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 东方论坛 2004/06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二) 天中学刊 2004/03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天中学刊 2004/01苏东坡的春节诗 文史知识 2003/02苏轼审美人生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唐宋词体论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6论唐宋词体的类层和演进 天中学刊 2003/03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论 天中学刊 2002/04绿色的幻灭 散文 1998/11我把一首诗发表在洁白的沙滩上 雨花 1998/12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2近代俗文化的先声—─柳永词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8/03苏轼“豪放雅词”论 天中学刊 1997/06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01苏轼的密州词与豪放词风的创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01范仲淹、唐寅和“白相文化” 雨花 1995/03试论苏轼的“以文字为诗” 江西社会科学 1991/05苏轼“以文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0/04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89/05意境:物境、情境 学术月刊 1987/02哲理·情感·意象·议论——苏轼哲理诗之我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山西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1、《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大学主办的高层次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地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被《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各种评价检索系统收录。2004年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入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学术创新,质量第一”的原则,紧密追踪学术前沿,高度关注学术热点,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把学术的原创性、前瞻性视为生命线。连续16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连续10年入选CSSCI,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北方优秀期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话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030006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985工程”学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的是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985大学学报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那么有哪些容易发表的985大学学报呢?这里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985大学学报可咨询网站在线客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本刊为综合性工业技术刊物。主要发表该校科研成果,包括航空航天、热能工程、电子工程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0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985工程”学报期刊投稿一般难度较大,作者可亲自投稿,也可以联系咨询本平台在线客服提供相应的论文发表指导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全书对安娜悲惨命运的描写极为深刻,本文分析了安娜这个人物形象初生设定中即带有的悲剧元素。 关键词:安娜;悲剧元素;俄国文学作为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于1873-1877年所作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展现了那一时期的社会背景,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书中创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美丽的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以纠葛和恨意结束,与沃伦斯基的爱情以悲剧收场,留下的只有轰鸣的火车汽笛,以追悔莫及的葬礼落幕。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令人心痛的,导致此结果的一大原因,在于安娜这一人物形象设定原生的悲剧元素。 安娜是彼得堡上层社会的贵妇人,是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非常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安娜是友善的,识大体的。人物第一次出场的原因,就是为了替哥哥嫂嫂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宽慰嫂嫂,劝说她原谅出轨的哥哥。她也非常善解人意,跟嫂子说一切都是哥哥的错,但是仍然希望嫂子愿意原谅哥哥。谈话谈到深处,两位妇人对坐流泪,安娜最终解决了哥哥嫂嫂的感情问题。 进到哥哥嫂嫂家门的时候,安娜清楚地记得每个孩子的名字,生日,甚至生过什么病,这一细节让嫂子陶丽大为感动,这也是陶丽为什么在生丈夫气的时候仍然愿意同妹妹安娜见面聊天,接受她的调节。安娜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可为不高明,真诚而细心地同他人交往。 在社交晚会上,安娜美丽动人,像一朵玫瑰一样在舞池中间盛开,她热烈而富有活力,在社交中如鱼得水。在当时的俄国上流社会,追求别人的妻子是一种潮流,是沃伦斯基可以用以炫耀的资本。遇见安娜时的沃伦斯基,就已经向吉娣表达过爱慕之心。吉娣也曾一度心许于他,而安娜的到来让三个人的命运从此脱节,在安娜下火车的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安娜因为沃伦斯基的追求而苦恼,饱受着内心对于卡列宁和吉娣的愧疚的煎熬,又压抑不住心中爱情的火焰。无疑,安娜是坦率而大胆的,在沃伦斯基的追求下,安娜最终还是沦陷了,和沃伦斯基陷入了爱情之海,全然不顾自己有夫之妇的身份。 而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与安娜的婚姻是全然理性的,他未必见得有多爱安娜,更爱的是他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在2012年上映的乔·怀特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在得知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私情后,卡列宁对安娜说:“ 我知道嫉妒对你我来说都是一种侮辱,我没有权利去探究你的感情,因为它们受你良知的支配,但是我要提醒你,你我结合是神的安排,破坏这种结合就是违背神的旨意。 ”电影经过改编,但这一段台词将卡列宁并不爱安娜和更钟情于名利的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拒绝同安娜离婚,他允许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私情,但是却要求安娜与他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而安娜的情夫沃伦斯基,从一开始追求她,到最后真正爱上她,因为可能失去的爱情甚至开枪自杀,他同样具有浓烈而真挚的爱情。之后毅然私奔的三个月,两个人也收获了非常美妙而难忘的时光。但是,毫无疑问,回到彼得堡后,安娜愿意忍受寂寞,沃伦斯基却不能离开社交圈子。被上流社会拒之门外,和与安娜的频繁争吵,让他开始逐渐冷淡安娜。一心追求爱情的安娜意识到自己的爱情即将死去,什么也不剩了,最终选择了自杀。在19世纪后半期的沙皇俄国,所有被现代人所赞赏的,安娜身上前卫而活跃的性格,成为了一步步引导她走向悲剧的指路牌。我们可以这么说,安娜身上一切正直、真诚、热情、勇敢,都是她身上的原生的悲剧元素。 她心向往自由,时代却不允许。“虚伪”而冷漠的上流社会让她“被压抑”——“在这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发现她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里闪光,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她故意收起眼睛里的光辉,但它违反她的意志,又在她那隐隐约约的笑意中闪烁着。”她的热情被婚姻束缚,被“虚伪”而冷淡的婚姻束缚,同时她心中也被道德捆绑,难以挣扎。 最终丢下一切同沃伦斯基私奔的安娜得到了自己向往的爱情,但是,人终究无法脱离社会。回到彼得堡后被上流社会拒之门外,安娜的“勇敢”并不能为这段爱情提供更多“社会人”所需要的。她可以选择忍受寂寞,但是沃伦斯基并非良婿。抛下一切追求爱情的安娜得到她所求了吗?或许曾经有过,却不能长久。 纵观全书,安娜的形象无疑是美好而圣洁,但又保守而纠结的。她的身上具有反叛性,反叛“虚伪”的上流社会,却被道德和宗教思维束缚,她在这样的反叛中纠结不安,被撕扯着难以挣脱。正因为如此,她将她的痛苦发泄在沃伦斯基的身上。回到彼得堡后,她开始频繁地和沃伦斯基争吵,最终沃伦斯基开始逐渐难以忍受她的情绪,“无理取闹”是沃伦斯基对于她的评价。但是这其实不过是她将所有情感倾注于沃伦斯基身上,她变得占有欲强而自私,她想要独占沃伦斯基。沃伦斯基为了她失去了军衔职位和家族的支持,遇到这样的情况难免心存不满,身心俱疲。这是二人爱情的必然结局。 她灼热而真挚的感性思维成为了铁链,锁住了自己,也锁住了这段她梦寐以求的爱情。她的热情与对自由的向往将她变得偏执而自私,最终将沃伦斯基越推越远,爱情就此告终。而在最后,安娜的赴死实际上怀揣的也是复仇的心理,她最后的活力用于燃烧自己,用于支撑着这个女人跪在铁轨上,惊恐害怕,却寻求解脱地直面那列火车,结束自己的生命。安娜的悲剧是必然,时代和性格都不允许这样一个美丽而善解人意,向往自由又一生求爱的女人拥有好的结局。安娜身上的悲剧起源于时代限制,也是安娜自身的性格所决定的。这样的离开或许对她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娇艳的玫瑰在干涸的沙漠盛开,小小植株对沙漠不过沧海一粟,对小玫瑰却是一生痴狂,一生追逐,一生赴死。参考文献: [1]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安娜·卡列尼娜[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 祖力胡玛尔·艾尼完尔,《<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人格浅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12期 [3] 曲俊鹏,《对<安娜·卡列尼娜>中人物形象安娜的分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月,第39卷 [4] 刘素梅,《<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列文的爱情观比较》,《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2月,第32卷第6期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名称:汉英方位认知异同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与应用

一.选题依据

1、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尽管方位的表达在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已是个老话题,但在英汉双方对方位的认知异同研究,以及根据期异同特点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导入方位文化的教学恐怕是近些年来仍在不断探索的事情,学习探究方位表达中的文化蕴含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及汉语文化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求英汉不同的方位认知在对英的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以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方位认知在汉语表达中是个古老的话题,国内外研究的学者不少。有很多从各种方面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研究,空间方位给出的是物体的空间位置。物体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跟别的事物存在着一定联系。物体所处的位置就取决于这种相互的关系,范文内容地图也就是说,位置的认定总是以别的事物作为参照的。观察点、视角等,也会影响到物体位置的确定。在认知语言学“物像—背衬”意象图式里,位置待确定的物体叫物像,用作位置参照的事物叫背衬,加上影响视角的视点,共同构成影响物体空间位置的因素。空间方位是人类最直接的体验方式。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对空间方位认知模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指汉语中专门用来表示物体空间方位和位置的一类词语。在自然语言中,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词语本身的语法符号来作为唯一的确定因素,空间方位词的语义是依赖于语境的。国内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文化和认知角度来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异同,而对于其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较少涉及。

二.选题材料收集

⑴李宗利刘效群从“东南西北”方位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⑵王琳唐霞“东”“西”的文化涵义探析及其英译:《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⑶吴新华赵雄英汉方位词所表达的尊与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

⑷王小凤曹志希.范文写作“东”、“南”、“西”、“北”的文化蕴涵及其英译[J].中国翻译,2006,(5):82-84.

⑸裔文军地域因素对英汉词汇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⑹才雅南.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汉英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24-26.

⑺何瑶.汉英方位词的文化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3,(4):.

⑻才雅南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3期

⑼张雪珠汉英中“东西南北”的文化蕴涵比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期

⑽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语文出版社,1996..

⑾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⑿熊荣敏;英汉空间参照框架及其认知作用[D];西南大学;2006年

⒀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⒁方经民;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⒂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⒃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⒄张璐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⒅吴忠岫汉英方位词“东”、“西”文化内涵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⒆张美云试析汉语“东西南北”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反映的认知规律[J]山花;2009年08期

⒇张清常方位和方向在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个小小问题——兼答《〈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词〉补正》[J];TOP100范文排行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21)陆俭明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2)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3)马鹏举、郑敏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24)吴佳娣方位词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5)陈瑶方位词研究五十年《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6)韩陈其、立红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7)杨艳群中西方位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08期

(28)厉晓玲英汉方位词的认知对比《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说明:包括参考文献。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

三.研究写作设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汉英方位认知异同

一、汉民族方位认知考

二、英格兰方位认知考

第三章方位认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总结

说明:包括主要内容、热门思想汇报预期成果等。

四.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从方位认知的不同入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更有利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师更好的开展汉语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五.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1.第一阶段

时间:20XX年1月1日—20XX年6月30日

内容: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和完成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

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10月31日

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3.第三阶段

时间:20XX年11月1日—20XX年4月15日

内容:论文修改定稿

4.第四阶段

时间: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

内容:打印上缴论文

5、第五阶段

时间: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31日

内容:参加答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是由山西大同大学主办的双月报刊,主要栏目有哲学、政治学、法学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