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凹陷性疤痕研究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凹陷性疤痕研究技术论文

目前来说,通过科学专业的修复,大部分凹陷疤痕是可以恢复到正常平整状态的。修复凹陷疤痕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程,要根据缺失的成分、部位和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考虑的就是刺激凹陷皮肤组织的重生,激活休眠的皮肤细胞,这是皮肤再生领域的课题。目前可以通过射频、点阵激光、药物,等多种技术联合进行,这样自然生长的组织会终生保持,更接近于正常皮肤。而如果凹陷的程度非常重,缺损的组织非常多,可以考虑采用手术、填充等方式进行治疗,实现外观的改善,但填充效果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最终的满意度还是比较低的。

你好,手术后留下的凹陷疤痕确实非常难看,这种情况可以去美容院做玻尿酸或爱贝芙注射填充,凹陷恢复平整后再使用激光去除色素沉着的部分,整个过程时间是需要比较长的,祝生活愉快。

脸上的痘痘相当令人困扰,不仅青春期会长痘痘,不少女性已迈入中年还容易长成人痘;若是痘痘处理不当,不幸留下丑丑的痘疤,更会令人感到非常沮丧。 青春痘主要的病因,包括:毛囊开口角化、皮脂分泌过多、痤疮杆菌增生、发炎反应。临床上,青春痘的病灶分为2类,1类是非发炎性,如白头粉刺(闭锁型)、黑头粉刺(开放型);另1类则是发炎性的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 一般来说,青春痘的病程进展为微粉刺→粉刺→发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然而,青春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产生混淆。举例来说,白头粉刺可能要与粟粒肿、皮脂腺增生鉴别诊断,发炎性丘疹也要考虑是否为酒糟、口周围皮肤炎。 青春痘通常不需实验检查,但若有多毛、声音低沉、雄性秃、黑色棘皮症、躯干肥胖等,建议进一步接受实验室抽血检查,以排除先天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肿瘤、或多囊性卵巢等疾病。 治疗青春痘4原则青春痘的类型依型态而不同,青春痘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大约10至18岁间,通常青春期过后会改善,病灶分布脸、胸部与上背部;成人痘则好发于25至45岁的女性,容易在经期荷尔蒙变化时恶化,好发在口周围、下巴或颈部,且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团聚型痤疮表现为融合的结节、囊肿、脓疡,躯干受影响程度大于脸部,伴随许多红色增生性疤痕。 针对青春痘的治疗原则,以改善毛囊开口角化、减少皮脂腺分泌、减少痤疮杆菌增生及对抗发炎反应为4大重点。局部治疗通常使用可溶解粉刺的外用A酸,或杜鹃花酸、水杨酸,或是抗发炎的过氧化苯、抗生素药膏;而局部注射类固醇,则可使用于结节囊肿型青春痘,但可能产生皮肤萎缩的副作用。 青春痘的口服药物治疗则有抗生素、口服A酸、荷尔蒙等治疗方式,医师会依据青春痘严重程度及病人本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口服药物,如Tetracycline 四环素就不适合怀孕妇女或年龄小于8岁的孩童使用,因容易伴随胃肠不适、光敏感及头晕等副作用;而口服A酸常见副作用有口角炎、干燥、干眼、口乾,少数可能会发生肌肉关节疼痛、头痛、恶心等。 清洁、保溼、防晒 照护3步骤 良好的青春痘肌照护,可减少外用药物引起的 *** ,因此慎选配合治疗计画的 保养品 非常重要。青春痘肌的照护可分为3步骤: 步骤1:清洁 使用温和洗脸乳1天2次即可,清洁过后再使用外用药物,避免过度清洁与使用碱性肥皂,以免破坏皮脂膜。 步骤2:保溼 青春痘的药物治疗会导致表皮屏障损伤,经皮水分丧失变多及角质层含水下降,导致发炎及敏感,因此保溼对青春痘肌非常重要。 步骤3:防晒 有些青春痘的药物治疗会导致光敏感,无论是使用口服药物、外用过氧化苯或外用A酸,都建议防晒,避免阳光曝晒及紫外线灯照射,防晒产品可帮助减少皮肤 *** 及发炎产生色素沉着。 改善方式 因痘疤类型而异 青春痘常产生色素性痘疤,可使用酸类换肤、维生素导入或皮秒雷射改善。换肤对青春痘色素性痘疤及浅层凹疤很有帮助,不同的酸类换肤有其特性,例如:70%果酸的高浓度果酸 *** 度大,虽可深入真皮层,但作用范围极小;而杏仁酸 *** 度相对小且温和,有抗菌效果,但作用仅达角质层;新一代杏葡酸利用分层渗透技术,不但 *** 度小,作用范围更广,深度可直达浅真皮层;另外高浓度三氯醋酸(TCA)也可使用于最难治疗的冰凿型痘疤,但须多次治疗。 若是青春痘处理不当,常会产生增生或凹陷性疤痕,增生性疤痕为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肿,可使用局部注射或染料雷射治疗;常见的凹陷性类型为车厢型痘疤、滚动型痘疤、冰凿型痘疤,则可使用磨皮雷射、飞梭雷射治疗。我和北医团队2019年于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ASJ)发表整合分析论文《二氧化碳飞梭(Fractional CO2 laser)合并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使用》,对痤疮疤痕改善具有协同作用,另外皮秒雷射透镜借由 *** 上真皮层胶原蛋白增生、治疗凹陷性痘疤也有良好的成效。 另外,磨皮也是治疗痘疤很有效的方式,借由磨皮磨去表皮及上真皮层,注射填充物及脂肪移植则可治疗凹陷型疤痕,常用的填充物有胶原蛋白、玻尿酸、聚左旋乳酸、聚几内酯(俗称少女针)或微晶瓷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摘自: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邱浚彦 ,医美 , 整形 ,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法泊 资讯网)

美丽的一张脸是光滑白暂的,就算在衣服遮盖的地方留有一片疤痕都让女性难以接受,更不要说是留有在脸部最重要的地方了,那么疤痕凹陷应该怎么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方法一、果酸修复凹陷性疤痕修复可以使用高浓度的果酸进行皮肤角质剥离,促使老化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对浅层痘疤有较好疗效,也能改善毛孔粗大,但需经多次疗程治疗后才能消除痘疤,但优点是安全、副作用小。方法二、填充法修复填充法进行疤痕修复,可以将植入物(如胶原蛋白、自体脂肪细胞)注射,使得凹陷部分隆起,从而与周围皮肤组织平整。方法三、脉冲光修复脉冲光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使真皮层增厚,抚平凹洞,同时因为脉冲光可以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所以这种方法对于红色痘印和新生成的浅层凹洞都有一定效果。方法四、自体活细胞强力修复瑞士Nouvag射流吸脂系统提取自体脂肪细胞,16层细胞纯化技术提取纯净脂肪活细胞和生长因子,立体式注入到凹陷部位,补充缺失脂肪,激活萎缩组织,重塑健康肌肤。以上是治疗疤痕的部分方法,具体的治疗还需要到医院面诊,让医生来选择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研究疤痕的论文

发表论文51篇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新进展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学基本问题。1989;4:2112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对随意皮瓣长宽比例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2;8(3):208-2103 快速扩张后皮肤软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4 1;10(1):34-37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3;13(2):3555 人工合成敷料概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3;13(2):1686 硅凝胶在烧伤创面及防治中的作用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3;9(8):3887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n rapid expanded skin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外文版 1994;8(2):748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5;11(5):3759 硅凝胶药膜-- 一种新的创面合成敷料的研制与评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15 特集 32410 隆乳术后纤维囊挛缩机制研究进展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5;6(2)67-7011 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扩张皮肤回缩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0 2;6(1):29-3012 扩张皮肤回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0 5;16(3):12-1513 扩张皮肤组织自身修复过程动态观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 6;4(2):76-7814 生理盐水充注式乳房假体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6 6;2(2):59-6115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5;11(5):375-37816 48例耳廓再造与修复体会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9 9;15(5):391-39217 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β1在瘢痕中的表达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 10;14(5):275-27718 整合素和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1-419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5 12;1(6):345-34720 隆乳术乳房假体容积的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年11月 2003,2(6):530-53221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1):38-4022 面颈部除皱术的研究进展.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5):390-39323 强脉冲技术脱毛的疗效.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538-54024 粘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2):116-11925 .强脉冲光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8)952-95326 隆胸术后效果综合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6):445-44827 采用腋皱劈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157例报告,[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3):149-15128 下颌骨斜形截骨11例. [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3):145-14629 FAK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信号转导因子表达的影响[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8,4(6):320-32230 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K和胶原合成的作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0(6):31 Study on Function of Focal Adensive Kinase and Integrin in Hy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J]J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u,2008,20(1):7-1232 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在瘢痕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4):250-25333 肉毒素A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 2009,25(1):52-56.第二作者1 Medpore 外科种植体在颅面整形中的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 3;12(2):7l-73 182 应用网状聚乙烯材料修复颅骨缺损8例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9 6;5(2):103-1043 Medpore修复颅眶形的临床体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9;9(4)287-2884 皮肤扩张后不同时段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临床医学美容杂志 2000 6(2):57-605 扩张后皮肤挛缩动力环境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 2;7(1):10-126 皮肤扩张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 1;18(1):33-357 整合素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 4 14(2)94-968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β-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5-79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8-1010 整合素的研究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11-1311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防治的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24(2)147-14912 隆乳术后疗效综合评估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 2:3(4)289-29213 强脉冲光技术脱毛的疗效平萍、范志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26(5): 538-540第三作者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组织创伤修复综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 9;13(5):283-2862 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在眶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9;1(19):32-333 乳晕下缘切口行盐水充注式假体隆乳术 孙炳伟邰宁正范志宏杨群钱云良 扩张器在颚部皮瓣鼻再造术中应用探讨——临床报道10例5 内窥镜乳房整性的发展 实用美容整性外科杂志 2002 6;13(3):129-1316 内窥镜在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15: 283­-2857 整合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疤痕组织中表达相关性的定量研究。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 15: 318-3208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 Jan; 22(1); 38-40

传说是上帝创造的人,可上帝并不是慈祥溺爱孩子的父母。他将我们遗落在陌生的环境中,让我们自己去摸索,去经历喜怒哀乐,去体会人生的真谛,找寻属于自己的天空。也就是这样,我们回到上帝面前时,是伤痕累累。我也一样,在我的下巴有一道厘米的疤痕。我是女孩,可那道疤痕不是我痛恨丑陋的痕迹,而是我向往的痕迹。童年时期在异地生活,我被其他小孩排挤,只能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那道疤痕是那时到冰上扶一个小伙伴摔的,也因为那道痕迹,让他们看到了我的勇敢,我有了好玩伴。到了上学年纪,我随父母回到家乡。虽然我舍不得他们,他们说我有了这道勇敢的疤痕会找到新的朋友,我也这样鼓励自己。从此,我像脱离了母体的蒲公英,盲目地寻找落脚点。事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对我而言,幼儿园到小学是黑暗的地狱,我不但没有朋友,还受到高年级的欺负。我变得忧郁,让人捉摸不透。转眼我进入了初中,我用那道疤痕鼓励自己勇敢去寻找新朋友。我尽量让笑容留在脸颊上,让我们感受到我的友善;我会主动插入他们的谈话,却发现话题里是我没有的朋友;我主动帮助他们,可是却因不会让他们讨厌我……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会有朋友,我反省过,可是依然没有成果。他们说只有真心的朋友才算朋友,那种只会给人带来麻烦的朋友,不要也罢。可是对我而言,即使是那种人,我也愿意的他做朋友,儿时的玩伴已经有了新朋友吧, 每次想到这儿,我会难过地哭,再摸摸下巴的疤痕,却发现疤痕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现在我进入了高中,我不再刻意要求自己勇敢地去寻找朋友。每次放学看到别的同学手挽手一起谈笑回家,而我只能自己独自一个沉默低头。课堂上看到别的同学一起激烈地争讨着难题,而自己只能闲散地望望蔚蓝的天空,安慰自己,我也会有朋友,不过在心里。我不否认我羡慕他们,我时常幻想着和朋友美好的画面,让他们高只的计划,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让他们体验过,因为所谓的他们是存在的。一次妈妈突然说那道疤痕看不到了,很高兴,因为毕竟会影响我的形象,可是我多么希望它可以永远陪着我,让我再一次勇敢去为了朋友而努力。也许是因为看不见了疤痕,所以其他人看不到我的需要。遗失的疤痕成为历史,而且是不留痕迹的。遗失的疤痕,我遗失的痛。

议论文是有固定的模式的,可以按照模式去写议论文,只要自己确定好议论文的观点。然后搜集材料进行论证,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写就可以了。1、标题(题目)有些时候,作文的命题会直接给出标题。但多数时间,标题是由学生自主决定的。文章标题切忌脱离全文而“独树一帜”,议论文更不例外,标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是门面,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它可以平凡的贴切,却不可华丽的相悖。而我们的学生却往往追求华丽而忘却了命题本身所表达的深意,舍本逐末可不是好的写作习惯。2、开头提出论点:简述材料,引出论点(启示、启迪、告诉我们、说明了、让我明白了等)。3、论证过程: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引出理由。(如“我们为什么认为… …,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理由”)。4、论证过程:提出理由(分论点)(分论点间角度应不同,层次不能重复,证据或性质或时代或范围要有区别;证据要典型、精当,可举例、可比喻、可引用、可对比等;分论点间的结构可并列、可层进、可对照、可分总或总分、可综合运用多种结构形式)。其一…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其二…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其三…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5、论证过程:可进行辩证分析(常用词:诚然… …但是… … /虽然… … 但是… … /固然… ….)。6、结尾:结论(解决问题,提出方法,照应开头等)。

研究函数凹凸性的意义论文

当你研究具体工程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函数凹凸形很有用的.他可以为函数的求解提供定解条件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意义.

凸函数的一阶导数是减函数,因此其二阶导数小于0;凹函数的一阶导数是增函数,因此其二阶导数大于0;当遇到需要知道二阶导数的正负时,图像的凹凸性就显得很重要。比如运动函数s=f(t),当只知道它的图像而不知道它的解析式子时,要判断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时,其图像的凹凸性就显得很重要。

就是二阶导的问题,图形是(向上)凹的,或图形是(向上)凸的设函数f(x)在区间I上定义,若对I中的任意两点x1和x2,和任意λ∈(0,1),都有[1]f(λx1+(1-λ)x2)<=λf(x1)+(1-λ)f(x2),若不等号严格成立,即"<"号成立,则称f(x)在I上是严格凹函数。如果"<="换成">="就是凸函数。类似也有严格凸函数。[1]设f(x)在区间D上连续,如果对D上任意两点a、b恒有f((a+b)/2)<(f(a)+f(b))/2那么称f(x)在D上的图形是(向上)凹的(或凹弧);如果恒有f((a+b)/2)>(f(a)+f(b))/2那么称f(x)在D上的图形是(向上)凸的(或凸弧)这个定义从几何上看就是:在函数f(x)的图象上取任意两点,如果函数图象在这两点之间的部分总在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下方,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凹函数。[1]直观上看,凸函数就是图象向上突出来的。比如如果函数f(x)在区间I上二阶可导,则f(x)在区间I上是凹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x)>=0;f(x)在区间I上是凸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x)<=0;[1-2]不过补充一下,中国数学界关于函数凹凸性定义和国外很多定义是反的。ConvexFunction在国内的数学书中指凹函数。ConcaveFunction指凸函数。在国内涉及经济学的很多书中,凹凸性的提法和国外的提法是一致的,也就是和单纯的数学教材是反的。很头大的问题。[1]另外,国内各不同学科教材、辅导书的关于凹凸的说法也是相反的。一般来说,可按如下方法准确说明:1、f(λx1+(1-λ)x2)<=λf(x1)+(1-λ)f(x2),即V型,为“凸向原点”,或“下凸”(也可说上凹),(有的简称凸有的简称凹)2、f(λx1+(1-λ)x2)>=λf(x1)+(1-λ)f(x2),即A型,为“凹向原点”,或“上凸”(下凹),(同样有的简称凹有的简称凸)凸/凹向原点这种说法一目了然。上下凸的说法也没有歧义[2]在二维环境下,就是通常所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画图直观地看出一条二维曲线是凸还是凹,当然它也对应一个解析表示形式,就是那个不等式。但是,在多维情况下,图形是画不出来的,这就没法从直观上理解“凹”和“凸“的含义了,只能通过表达式,当然n维的表达式比二维的肯定要复杂,但是,不管是从图形上直观理解还是从表达式上理解,都是描述的同一个客观事实。而且,按照函数图形来定义的凹凸和按照函数来定义的凹凸正好相反。琴生(Jensen)不等式(也称为詹森不等式):(注意前提、等号成立条件)设f(x)为凸函数,则f[(x1+x2+……+xn)/n]≤[f(x1)+f(x2)+……+f(xn)]/n(下凸);设f(x)为凹函数,f[(x1+x2+……+xn)/n]≥[f(x1)+f(x2)+……+f(xn)]/n(上凸),称为琴生不等式。加权形式为:f[(a1*x1+a2*x2+……+an*xn)]≤a1f(x1)+a2f(x2)+……+anf(xn)(下凸);f[(a1*x1+a2*x2+……+an*xn)]≥a1f(x1)+a2f(x2)+……+anf(xn)(上凸),其中ai≥0(i=1,2,……,n),且a1+a2+……+an=1.

就是二阶导的问题,图形是(向上)凹的,或图形是(向上)凸的 设函数f(x)在区间I上定义,若对I中的任意两点x1和x2,和任意λ∈(0,1),都有[1] f(λx1+(1-λ)x2)=0;f(x)在区间I上是凸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x)

汽车翼子板凹陷修复毕业论文

叶子板凹陷如果车漆没有损坏可以选择无痕修复!如果车漆损坏就需要做钣金和喷涂莱整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具体采取措施如下:用活动套筒扳手和螺丝刀先拆掉前风档下的压胶条,再按序拆下翼子板的螺丝,20分钟不用就把叶子板内衬拆下来了。铁板不厚,不要用铁锤子啥,否则适得其反,用小橡胶锤,垫软垫,不然漆面会受损的。没有橡胶锤可用毛巾包着木棍轻轻锤也一样,锤回后,按原位安装回去,大功告成,用时60分钟。2.拆开点衬板, 用轮胎当支点, 弄块小木块豁上槽 , 棍子担在上面顶。3.用外形修复机或者用电吸盘拉出来即可。4.找个喷漆店进行钣金喷漆吧,有凹陷就需要钣金处理,这个看看基本上200左右就可以了扩展资料 1、如果凹陷部位的油漆已经破损,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对技师维修时找点造成很大困难,汽车凹陷修复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点,找不准点只会让凹陷越修越糟,没有丰富修车经验,找点没到如火纯清地步的技师根本对这个凹陷是束手无策的。2、其次就是补漆了,补漆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看起来却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很多车主补漆越不越难看,就是因为不了解补漆的技巧,补漆好的技师可以将油漆破损的补到80%的境界(当然永远无法达到喷漆的效果)。3、凹陷非常尖锐,在掉漆的一条线上,由于受力过大钣金已经折出了两条近90度的棱线,要将这两条棱线修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是尖锐的凹陷对找点要求越高,点找不准就会导致修好后有很明显的麻点,这更是对技师的一大挑战。4、凹陷的面积足有两个巴掌大,这么大的凹陷而且很是尖锐,修复起来不仅是工时长,更是对技师耐性的考验。5、 在汽车凹陷修复的过程中大凹陷的修复是有诀窍的,很多初学者看到大凹陷无从下手,老师傅就很有心得了,只要找到凹陷的自应力点,找准之后施力,很大的凹陷一下可以平整出来50%左右,这样之后再将大凹陷进行分解修复,大凹陷分解成数个小凹陷,小凹陷再分解成更多的更小凹陷,最后分解成无数个点,对每个点进行逐点修复。 6、凹陷修好后的工作就是补漆了,当然不是所有凹陷都需要这一步骤的,只有那些有些掉漆的凹陷才有必要,而且只要是原厂车漆几乎小碰小插掉漆的可能性很小。

很多车主认为汽车凹陷修复都是用工具从车身外侧吸出来,其实不是的!汽车凹进去了是否能吸出来,要看凹进去的是什么部位。只有大面积且比较平缓的凹陷比较容易吸出来,很多情况下车子碰撞的凹陷形状并不规则,因此只靠吸是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的。汽车叶子板凹陷能吸出来吗?以前修复车身凹陷都是利用钣金喷漆的方法修复的,但是也有的是利用工具从车身外侧吸出来的,或者是从车身内部用杠杆工具顶出来的。具体选择什么要的修复方法要根据汽车翼子板凹陷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发生在汽车叶子板上的凹陷一般都会在楞线上,要想将楞线部位恢复到原车状态只靠吸盘是没有办法恢复的。杠杆工具可以在车身内部细化凹陷,并且将凹陷部位恢复到原来的弧度!

汽车翼子板凹陷修复步骤如下:1、钣金修复:主要是在凹陷的地方涂抹腻子,然后进行磨平,然后再对修复的地方进行补漆处理。2、无痕修复:把凹陷的地方无痕迹修复成原来的样子,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翼子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小石子和污泥溅到车厢的下面,从而起到保护车厢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贾平凹研究论文

在70年代末崛起的新时期作家中,贾平凹是从未中断过文学创作与艺术追求的唯一一个。其斐然坚实的文学劳绩与勤奋执著的进取精神让文坛同样瞩目。这位以独特姿态默守于西北一隅的“独行侠”,虽然从不扯旗拉派、追风赶潮,也从未参与喧喧攘攘的文化论争,却在批评界引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争鸣风波,时毁时誉,或贬或褒,这种现象存在的本身就值得学界深思。另外,贾平凹的创作及研究贯穿至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时代大潮冲洗下的历史印痕、文化印痕。因而,从新的历史高度去回顾、反思贾平凹小说研究20年来的曲折历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贾平凹既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又不断追求创新、整整穿越了三个年代的小说创作,使其研究也相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据此,我们可以界划出三个历史时期,以方便在历时性的考察分析中,对贾平凹小说研究进行共时性的概括与归纳。这三个研究时期一是1978-1984年,二是1985-1989年,三是90年代以来至今。 一 纵观第一时期的贾平凹小说研究,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基本上呈“之”字状发展。这一时期大略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草创、发端期(1978-1981年) 贾平凹是追求“有自己声音”的作家。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发表于1978年5月《文艺报》上的《生活之路:读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是最早一篇研究贾平凹小说的评论文章。老诗人邹获帆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最早发现了这颗文坛新星的光芒。从贾平凹的近30篇小说里,他欣喜地嗅到了一种新鲜、别样的气息。他认为作品的语言、描写、人物“都是有生活气的、生动的”。同时也诚恳地指出了艺术表现过于单纯的问题。这篇评论虽然还只是一种简单的印象介绍,还有点意识形态批评的痕迹,但诗人以自己敏锐的艺术良知,已开始触摸到研究对象的核心,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质。更深一层看,新时期的思想解放之风无形中垫高了研究的起点,它标示着学术研究“解冻”的春天已经到来。此后,更能代表这一时期批评观念与水平的是王愚、肖云儒的《生活美的追求——贾平凹创作漫评》(载《文艺报》1981年第12期)与丁帆的《论贾平凹作品的描写艺术》(载《文学评论》1980年第4期)。两文基本上是邹文思路的延伸,对贾平凹小说早期艺术风格的探讨与开掘更为深入、细微和具体。王、肖的文章更明确地指出贾平凹的特色在于“着重表现生活美和普通人的心灵美,提炼诗的意境”。肯定作家在极左论调盛行时能逆风而行,“开了一个好的头”。丁文则从艺术手法的具体视角分析阐释了贾平凹小说的诗美特质。此外,费炳勋、胡采、阎纲等人也纷纷著文,对贾平凹的才华与成绩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研究多为宏观定性的评论,对青年作家在创作中的成就与问题都给予了较中肯的评价;开始注意整体研究,但仍限于传统的主题与技巧分析,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水平也多停留在印象介绍之类的感性表层上,理论上阐释不足。 2.徘徊、蕴积期(1982-1984年)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并无明显突破,基本上停留在一种徘徊、蕴积的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量的评论文章出现。共计70多篇,但质的突破尚未形成,研究基本上积滞在过去的层面上徘徊不前。其次,评论多限于个案分析,缺乏整体把握和宏观视野。不过,《延河》、《当代文艺思潮》等单位召开的作品讨论会,对贾平凹这一时期的创作做了及时的回顾与总结。虽然意见零散、见解不一,但良好的学术氛围、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最后,或毁或誉,该阶段研究呈现出一种不稳定、曲线发展的形态。从全盘否定到完全肯定,这固然有创作自身的原因,但同时也暴露出此时研究一个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偏重文学与社会、政治等外部联系,相对忽视文学自身内部规律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种“泛意识形态化”倾向。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的方法论,自然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在极左思潮的蛊惑下,又常常带有庸俗社会学的阴影。尤其是1982-1983年的贾平凹小说研究,“左”的思维惯性还在文艺研究的无意识深层滑行。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科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与品质。以一种模式简单切割与解剖文学的丰富性,不仅限制了研究者的思维空间,也无疑是对文学粗暴的施虐。对《二月杏》、《鬼城》等小说的批判就明显存在着简单化倾向。这些以忧郁的眼光看取现实人生的探索性作品,力图在“文革”的背景上探求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是作家对人的一种反思与关注。遗憾的是,研究者的重心过多地放在要求作家贴近现实、强调文艺的认识作用和社会作用上,作品的审美取向等问题因而并未放在文学的范畴内深入讨论,有的评论甚至直接引用政论来做批判的工具。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这些批评家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但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来说,这些教训又不能不让人深思。相对来说,1984年的研究有所改观。虽然还限于某一个侧面的微观研究,但在理论深度上有了一定的拓进。如季红真的《平波水面、狂澜深藏》(载《十月》1984年第5期)等文对贾平凹改革小说文本世界作了深入、细密的挖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研究在量上有明显增长,但尚未有多大突破,理论视野还相对封闭狭隘,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二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开放的时代环境给文艺研究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言说空间。80年代中期以后,贾平凹小说研究开始越过浅滩,走向拓展与深化的崭新时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回顾性、反思性、重读性的论文出现。这些论文都力图通过对作家创作道路的回顾,从整体上重新认识、把握贾平凹艺术追求的内在规律。刘建军的《贾平凹小说散论》(载《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第1期)直接抓住了贾平凹小说的艺术内核,认为其动人之处“在于真切动人的主观抒情性”。该文还初步探讨了作家的文化渊源与诗人气质形成的内在原因。文中指出,贾平凹的小说“从我国传统小说中吸取养料,受过一些当代作家如孙犁等人的影响”,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作家孤独、内向、好幻想的个人气质。“是新时期造就了作家贾平凹。”这些高度概括性的论断虽然还远未深入,但其富有启发性的论点与全方位的统摄观照对后来的研究不无借鉴和影响。贾平凹在文坛素有“鬼才”、“怪才”之称,其鬼气、怪味何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摆脱了过去单一的文本研究,注意从创作主体自身出发来寻根探谜。费炳勋的《论贾平凹》(载《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第1期)和刘建军的《贾平凹论》(载《文学评论》1985年第3期)是最早的两篇作家论。二文都侧重于作家主体人格、文化气质与创作关系的研究和分析,而费文尤为透彻。它已突破了人生回顾之类的简单描摹,深入到人格心理等复杂层面的剖析。费炳勋此后的《贾平凹与中国古代文化及美学》(载《文学家》1986年第1期)一文又从作家独特不群的艺术个性出发,敏锐地发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承继与传统文化美学对作家艺术思维、禀性的深厚滋养。美中不足的是,该文的“发现”没有顺此深入下去,论证也显单薄。 在中国文学这个大的互联网络里,被称为文坛“独行侠”的贾平凹也不可能是一个孤立静止的单点。比较视角的引入是这一时期贾平凹小说研究的一个突出的现象。雷达的《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载《读书》1986年第7期)在将贾平凹与另一位西北作家张贤亮的对位比较中,发现了他们创作动力与模式的共同倾向。这就是“女性崇拜”与“爱——情爱和性爱”的轴心模式。李振声与梅蕙兰的两篇比较论相映成趣。二者都注意到贾平凹与李杭育彼此参照的可能性,但前者重在指出二人文化矛盾心态的相同,后者则注意求异,在多层次的比较中凸现出他们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与追求。樊星的《民族精魂之光——汪曾祺、贾平凹比较论》(载《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6期)着重从文化思潮的层面“探讨当代作家走向传统文化的文学意义”。该文的优长在于视野的宏阔和开放,与条分缕析的文本细读形成明显区别。这些比较论虽然还多停留在表层,还只是一对一的平行研究,但他们敢于打破以往封闭格局的束缚与囿限,其功是不可没的。 贾平凹这个时期以商州系列显示了他的实绩,他确乎“吃到了天国的糖果”。批评界有关商州系列小说研究的大小论文近一百篇,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有明显的突破。表现在:(1)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文学本体研究向细度、精度、深度迈进。有的论者看到了小说中的“现代意识”,有的注意到了小说结构章法“散文化”,有的则体察到了作家理性意识与文化超越的矛盾……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命题的发现与深入,打开了一个多声部的宏大格局。(2)《浮躁》研究热让人瞩目。对这部小说的评论、研究从1987年一直延续到1989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高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论文所坚持的社会历史批评,已经摆脱了过去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在广泛吸纳文化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如董子竹的《成功地解剖特定时代的民族心态:贾平凹〈浮躁〉得失谈》(载《小说评论》1987年第6期)对“失重期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透视,刘火的《金狗论——兼论贾平凹的创作心态》(载《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4期)用典型论对农民文化心态的双向剖析等。这些论文标示了80年代后期研究的一个新高度。 总之,80年代后期的研究既注意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微观研究也有所精进;开始注重主体人格、文化心理的研究,基本上摆脱了早期贴标签式的定性概括;研究方法、理论的更新,使研究格局有所扩大;作家创作与研究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良好的互动格局。 三 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小说研究也在8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进入了全面拓展与深化的新时期。时代、创作与研究自身规律性的发展是推动小说研究走向纵深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首先表现在几部研究专著的出现。孙见喜的《贾平凹之谜》以生动的小说笔法结构文章,可读性、普及性很强。虽论见不多,但不啻是打开贾平凹神秘世界的一扇窗户。他此后的《鬼才贾平凹》,洋洋洒洒两大部,详致传情的书写更贴近传主的人生情感世界。作为贾平凹的乡党和挚友,作者在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丰富、完备的史料性因而是该著最大的特色。另外,该书附录的作家工作年表、著作目录、资料索引与文献,给贾平凹小说研究提供了一条便捷之径。相较而言,费炳勋的《贾平凹论》少传记味而更富学理性。该书是作者多年来追踪研究贾平凹的一个评论集,也是对贾平凹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作者在理论资源与方法运作方面不注重求新求异,但论证扎实,剖析深微,显示了该书厚重的学术品格。 其次,几部文学史、专题史的出现,使贾平凹小说研究开始具有了“史”的地位和意义。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鲁原等人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纲》、金汉等人主编的《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分别在当代文学史的背景上对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色、美学精神、文化意味、思潮影响作了充分的评价和阐析。王一川的《中国形象诗学》在神话形象与家族形象两章里分专节对贾平凹的小说作了抽样分析。现代叙事学理论的运用,是方法的创新,也是思想的创新,作者由此发现了以往未曾注意的、隐含于文本表层下的丰富的潜文化话语。 最后,贾平凹小说研究已开始纳入文化学、美学的范畴。侧重于美学风貌、主体人格、文化意蕴的微观细部研究在本时期趋于成熟;宏观研究与整体把握也力图据有史家眼光和理论高度;一批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优秀论文出现。对贾平凹小说美学精神与审美个性的观照与把握在90年代的研究中日趋自觉和深刻。韩鲁华的《审美方式、观照、表达与叙述》(载《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2期)从审美观照、表现方式、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切入研究,对贾平凹小说的美学风格做了比较恰切的分析与评说。阎建斌的的《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载《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1期)从小说本文中的月亮、女神符号发现了作家“创作个性与深层密码的泄露”。该文所运用的神话原型批评不能说是很确当,但不无探索性意义。李星的《东方和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载《文艺争鸣》1991年第6期)从艺术思维着眼,蹊径独辟。他指出,“感应式”的东方思维方式构成了贾平凹独特的“这一个”。文中高度肯定了作家的美学追求,认为他表现出了“东方作家的大气魄、大志向”。费炳勋的《生命审美化——对贾平凹人格气质的一种分析》(载《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与吴进的《贾平凹创作心态透析》(载《陕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11期)进一步分析了作家文化心理、生命意识的形成对创作精神的影响。两文以其敏锐的透视力给我们打开了作家文本世界与心灵世界神秘的黑箱。不同的是,费文指出作家神秘人格的核心在于“生命审美化”,吴文则强调了“现实与超越、自卑与自傲交织的心态”对作家创作发展的动力性作用。贾平凹在创作中一直寻求“东方的味”、“民族的味”,他笔下的商州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文化意念、民族心理的载体与符号。因而,这一时期的论者多注意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现象。樊星的《贾平凹:走向神秘——兼论当代志怪》(载《文学评论》1992年第5期)敏锐地指出了小说在魔幻色彩掩盖下的“民族文化心理与人生哲理”。王仲生在《东方文化和贾平凹的意象世界》(载《当代文坛》1993年第2期)一文中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考察了作家小说中“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他由此认为,“在现代意识的契合点上”,作家“已经找到了东文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的可能性”。立论的眼界颇高。此外,有些论文还对贾平凹小说的地域色彩、文化心态、民性意识、匪行心理做了不同角度的阐发与探讨。比较视角的深入也拓展了此类研究的空间。赵学勇的《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载《小说评论》1994年第4期)、李咏吟的《莫言与贾平凹的原始故乡》(载《小说评论》1995年第3期)、黄嗣的《贾平凹与川端康成创作心态的相关比较》(载《湖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等文在横向比较中分别阐发了贾平凹小说中的审美意识、月神精神、神宗文道等新的文化涵念。从传统文化的羊皮书上颇得灵气的胡河清则在《贾平凹论》[2](P38-52)一文中具体剖析了道家文化对作家人格文风隐秘的影响。其文虽然流于玄虚,但别具一格的批评观念与思维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对过于西化的当代文学批评不无镜鉴作用。一个作家的创作一旦形成风格,在标志着其创作走向成熟的同时,又容易产生模式化的危险。江开勇的《定势:起步的基础与超越的负累》(载《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1期)道破了这层隐忧。他在对作家小说创作中出现的定势情形及内因作了系统剖析之后,进而指出:“建立开放的思维体系,才能超越自己。”也许作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贾平凹这个不安分的艺术精灵在90年代开始有意将视野转向都市,一部《废都》也由此引发出一段毁誉不一、纷纷扬扬的文坛公案。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作为学术研究,情绪化的泄愤和保持缄默、冷冻的态度都不利于探求真理、认识真理。“《废都》一出,骂声四起。”在当时激烈的批评中,确实不乏真识灼见。如吴亮、张法、易毅等人对小说中的旧文人气、失度的性描写、颓废情绪提出了诚恳的批评。有点可惜的是,当时批评的基调是“理性的激情”而不是“激情的理性”,热情的膨胀遮蔽了理性的分析,批判指责多于思考发现。在偏执于文学的道德使命时,小说自身丰富的审美价值、复杂多义的文化蕴含被研究者的主导意识所疏略与悬置。有鉴于此,《小说评论》在三年后组织专家对《废都》做了认真反思、重新评价。几年的时间距离使批评家、研究者们能以比较理性的眼光和从容的姿态重新看待、思考这一问题。旷新年的《从〈废都〉到〈白夜〉》(载《小说评论》1996年第1期)从知识分子人文心态与文化意义的角度出发,精辟地指出“这是文化英雄们自恋与自虐的‘天鹅绝唱’”。许明的《研究知识分子文化的严肃文本》、党圣元的《说不尽的废都》都在这一意义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党文还对以往有失公允的批评逻辑作了有力的反拨。但是,某些“反思与重建”还不能从根本上跳出二元对立思维的陷阱。在批判对方过于简单化的同时,自己也走向了同一个极端。随后,赖大仁的《创作与批评的观念——兼谈〈废都〉及其评论》(载《小说评论》1996年第4期)从文学观念的理论高度对《废都》的创作及批评作了全面的总结与清算。该文从《废都》自身寻找被“误读”的原因,对最近有些矫枉过正的反思性评论也做了有意的救正与补偏。这篇论文是贾平凹小说研究开始从短暂的沉寂中浮出水面、从浮躁中走向成熟的一面鲜明的标帜。 《废都》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在生活的泥淖中开绽出来的又一朵朵灿烂的莲花。作家蓬勃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也给贾平凹小说研究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光明的前景。90年代后期,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研究都跃出低谷,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高老庄》,在1999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为此还专门开辟了评论专辑,收录了十几篇研究文章。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深入透析了贾平凹小说中纠合的复杂的文化冲突、精神返乡、民族历史与艺术合题等问题,而且注意把研究对象置入整体的系统中考察其优劣得失,显示出一种开阔的眼光与超越的气度。如果说,此前的研究表现出一种青春期的探索热情因而也带来一种浮躁气的话,这一时期的研究则显示出中年期理性的成熟、深刻与沉稳。肖云儒的《贾平凹长篇系列中的〈高老庄〉》(载《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2期)、张志中的《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载《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5期)等文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研究实绩与高度。 四 纵观前后三个时期,贾平凹小说研究在起伏波动中不断向前推进和延伸。早期零散、随笔式的印象感悟走向了整体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研究思维、视野从闭锁走向了开放,研究格局也从单一化、静态化、平面化走向了多维化、动态化、立体化。从横向上看,贾平凹是新时期作家研究文章超过百万字极少数中的一个。有的研究者称贾平凹“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几成显学,”[1]因而应该说不算虚词。总之,贾平凹小说研究的成绩是很显然的。无庸讳言,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恩格斯指出:“在时代条件下进行再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认识就达到什么程度。”在科学的研究和求索中,永远没有终点,只有在反复的认识中不断向完美逼近。当前,贾平凹小说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障碍。一、贾平凹的创作还在继续发展,它造成了研究所必要的时间距离的缺失,因而难以使研究主体从一个高度进行整体把握,无法把史与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研究者积极拓展思维空间,把研究对象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进行观照与把握。从1973年以来就一直笔耕不缀的贾平凹与新时期各个阶段文学的发展有着必然的、不可忽视的联系。但目前具有史家眼光又有理论深度的系统研究尚未出现。1973年到1978年这段丑小鸭时期的小说研究至今也还是一个有待注意的盲区。比较视角虽然引入,但目前还多是一对一的平行研究。贾平凹创作的渊源极为博杂,如老庄禅道、笔记志怪,如孙犁、沈从文、海明威、川端康成、西方现代派……但影响研究目前还远未深入,尤其是“总的影响”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二、大大小小的争鸣风波说明了研究对象是一个很复杂的存在。研究对象的这种复杂性客观上也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位“以自己的声音说话”的作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常常使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争鸣涡流的中心。对他的文化姿态与书写行为以及相应的争议如何在学理的高度上反思、评价与认识,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的难题。三、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在不断更新,但许多批评似乎停留在一种“器具套用”的阶段,如何使研究方法与对象做到一种深层融汇和沟通,切实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也是拓展、深化贾平凹小说研究应该注意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志中.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1999,(5).

贾平凹《丑石》及赏析:中国的文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丑石》的故事很像现代版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璞,他断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后将其献给厉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认为只是块石头,他因此获罪而失去了双脚。直到文王继位,才“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终于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相比之下,丑石的命运似乎更悲惨一些。因为和氏璧虽不为普通玉匠所识,却还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丑石却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村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大A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想合伙搬走他。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妁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贾平凹的这篇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一块石头的遭际娓娓道来。但就是这块丑石却能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它不像一般的散文,仅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极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将这篇文章看作贾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实从那块“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的丑石身上,我们何尝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平凡的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倾国倾城之貌,没有显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个人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外表和出身,而是来自内在的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逊于他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为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番作为和成就。李白曾豪迈地吟咏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我们也应相信天造之才,各有其用,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因为自信的人身上会闪耀动人的光彩。人生之路并非全由鲜花、掌声和赞誉铺就,在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前必得经过一番砺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丑石在人间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学会忍受寂寞,要有丑石的坚韧和顽强,即使受到一时的冷落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标准。丑石就是因为没有汉白玉的细腻,无法刻字雕花;没有大青石的光滑,无法浣纱捶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一直以来我都坚信那句已经被人重复过千百遍的名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我们具有了默默承受误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会在沉默与等待中使自己趋于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必依赖相貌和出身来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叹生不逢时。出众的才华会令自己脱颖而出,会为人生谱写最华美的篇章。

一、白描手法的运用 贾平凹将传统的白描手法在《高兴》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在《高兴》这篇小说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叙述的故事更加生活化、细节化,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两三个简单的人物,构成平实流畅的文风。?这种特征体现了贾平凹在叙述对象上对自然的追求。由故事而日常生活琐事而生活,贾平凹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小说的故事性,从而把叙事转换为叙“生活”,也即“说平平常常的生活事”或“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通过对日常生活表象的呈现,通过最朴质的观察经验洞察生命,从而传递出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的关注和思考,真实地写出了贾平凹内心深处的脆弱、焦虑和揪心,完成了一次对生存意义的哲学关怀与追寻。 二、对底层叙述者的选取 如何让底层表述自己,一直是底层叙事小说的核心话题。因为学识和地位的局限,底层因为无法表述自己。贾平凹在选择自己的叙述者时,也颇具匠心。小说《高兴》的主人公刘高兴虽然是一个是出自乡村来城市拾破烂的农民,但是刘高兴却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农民很不一样,据贾平凹介绍说,((高兴》的主人公是真有其人的,名字就叫刘高兴,是贾平凹老家同村一个院子长大的好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刘高兴当兵复员后回村继续当农民,他读过很多书,遇到什么总能联想到《三国演义》、《红楼梦》里的人和事,因此,可以他属于精神思想极为复杂的一类,有着不同于底层贫民的素质和生活体验。小说《高兴》整个故事是以“刘高兴”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主角,通过让“刘高兴”说话,一个拾破烂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到了最生动完整的展现。像这样的叙述视角,对于底层叙事,无疑是相得益彰的。 三、淡化底层苦难的表述方式 对于底层苦难的展现和思考,贾平凹也表现出与其它底层叙事作家不同的地方。通过表现农民精神世界的另一面:穷快活,去揭示底层人物生存的悲剧。生活中的刘高兴不仅穷困潦倒,而且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爱情。但是贾平凹笔下的刘高兴们形象龌龊但精神飞扬,他们也想穿皮鞋扎领带。他们学西安城里人说话和走路,他们学西安城里人的作派和思维,他们在简单卑微的生活中给人们展现了苦难更展现了绚烂的一面。生活的苦难与刘高兴的快活,这无疑是一种错位,而错位就是反差,反差就是张力,张力则体现了作家思考的深度。贾平凹在描写苦难主题时并没有一味的张扬主人公精神的理想和不屈的意志而不触及苦难,也没有单纯描写生活的苦难,而是把这两个方面加以整体的描募这才有我们在厚重、广阔的苦难底色上所看到的鲜亮的涂抹——人的乐观与机智的笑容。 四、直接的生活体验 底层叙事要真写的具有感情,必须是建立在作家深厚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的。当今一些底层文学由于作者缺乏对底层生活的感同身受的体验,往往会将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写得简单而可笑。对于文学创作来讲,直接的体验是作家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前提条件。只有理解了“底层”、熟悉了“底层”,并以自己过人的眼力思考了“底层”,然后才能写好“底层”。贾平凹以平民的视角,呈现出真实的当代“乡下人进城”的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状态和情感境遇,充分展示出底层民众特有的柔弱与坚韧、尊严和价值、卑贱与高贵。所以,贾平凹的给我们底层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切切实实地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培养自己与底层人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成为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令人觉得亲切、可信的写作。 在《后记》里,贾平凹详细地讲述了创作原型和他在西安破烂群落里体验生活、收集材料的经历,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郑重态度,再加上他作为乡土文学最后的大师娴熟功底,成就了《高兴》相当程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就底层叙事的策略和所达到的效果来看,小说《高兴》已经具有了打动我们的魅力。一部靠“体验生活”获取素材的作品,《高兴》在细节上丰富饱满,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生动,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