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喀什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点轴理论,圈层理论等经典地学理论,配上自己的点轴和圈层的地图就ok了)喀什人口迁移空间规律研究(人口重心模型进行研究)喀什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地理学思想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师范类)目前先这么多吧,合适采纳啊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扶风县召公初中 党新发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产生.培养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奇特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二是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充分运用体语,喻语,快满语等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法 观察 实习 语言艺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呢.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除了向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阐述外笔者对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定员为50亿个人,我们为这辆车厢内的乘客.车上备有相应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无限制的乱搭乘客,汽车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尽车子中途停下,或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发展除过人类对地球积极的影响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或是已经暴露,或是潜在的灾难.通过理论与事实的教育,学生就会明白:地球要养育好人类,人类要从地球上获得更大限度的资源,我们就得认识,了解地球,就得探讨,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和环境相协调.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渗及地理学."我国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做为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深挖教材内涵,采用有趣的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以 "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关于"宇宙"应当向学生这样设问: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吗 (学生众说纷纭)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讲"天体"时笔者曾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乘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吗 在飞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观察到哪些东西和现象.2,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例如:对于星座可让学生先自己照着"九月星空图"绘出星座图形,晚上把学生带到野外实际观看,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语言:(1)启示语: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突破主题.比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咱们这里的学校在一年之中见不到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的现象呢 (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呢 最后又问:引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2)比喻语: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地震发生原因时,可问学生你们见过屠夫杀猪的情形吗 (学生当然见过),然后借用杀猪比喻地震发生.笔者编了一首顺口溜:地球应力是把(无形的)刀,裂破皮层(指岩层)血流(指能量)多.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3)快慢语: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可采用精练简明,高频快节奏的语言振波刺激学生听觉.比如讲述"快行冷锋","火山爆发"就可用快,猛,爆的语言振波.慢语可以使学,对所讲知识产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如讲"暖锋天气","地热 "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进行演示.总之不论在哪一节课当中,快慢语应当有机结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四,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历届学生中每届都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将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风化雨似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好感和尊敬,从而呼起学习上的积极性;第二 对这类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绝不能采用训斥,探苦,讽刺的方法.比如××学生长期以来不认真,听课,作业,练习题常常不做不交,笔者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此时抓住该生闪光点和他谈笑风生交流感情.生活诸方面多加关照,课堂若不专心听课,可有意提问,回答不上来可和言悦色予以提醒注意.这样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情感:学不好地理,对不起老师.他就会想方设法力求认识地理,力求学好地理.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上所谈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河北师大地理系 张贞锽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来深入中学实际,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将来升理工科大学不考地理,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麻烦,人地关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以及当前片面追求应试模式这一倾向,在社会上和我们教育界内部,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好学坏无关紧要,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教学改革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地理事实材料过多,文字叙述平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等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加之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教材内容组织处理不当,不突出教学重点,不运用必要的直观手段,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校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资源,人口,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用处大.在这些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并不感到地理难懂难记,而觉得很有趣味,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领导对地理课也重视.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当有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后,就会取得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重视.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热爱地理教学,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二,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上好地理绪论课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 为什么要学 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学好 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 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 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 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 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 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 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 为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六)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七)不断变换刺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 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 为什么 2.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 为什么 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4.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巧记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十)指导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学习兴趣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丰富多采的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源泉.我们一定要从地理教材的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知识兴趣因素,而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寓趣味性于科学性和思想性之中脱离知识的兴趣是无价值的,脱离科学的兴趣是荒谬的,脱离正确思想的兴趣是庸俗的.我们要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切忌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庸俗失真,把学生引向歧路.(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2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3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4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5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6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7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8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9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10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12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13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4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15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16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17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18论旅游的经济影响19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20论旅游的环境影响21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22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23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24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25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26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27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28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29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30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31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32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教育的毕业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扶风县召公初中 党新发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产生.培养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奇特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二是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充分运用体语,喻语,快满语等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法 观察 实习 语言艺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呢.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除了向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阐述外笔者对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定员为50亿个人,我们为这辆车厢内的乘客.车上备有相应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无限制的乱搭乘客,汽车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尽车子中途停下,或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发展除过人类对地球积极的影响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或是已经暴露,或是潜在的灾难.通过理论与事实的教育,学生就会明白:地球要养育好人类,人类要从地球上获得更大限度的资源,我们就得认识,了解地球,就得探讨,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和环境相协调.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渗及地理学."我国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做为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深挖教材内涵,采用有趣的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以 "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关于"宇宙"应当向学生这样设问: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吗 (学生众说纷纭)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讲"天体"时笔者曾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乘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吗 在飞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观察到哪些东西和现象.2,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例如:对于星座可让学生先自己照着"九月星空图"绘出星座图形,晚上把学生带到野外实际观看,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语言:(1)启示语: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突破主题.比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咱们这里的学校在一年之中见不到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的现象呢 (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呢 最后又问:引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2)比喻语: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地震发生原因时,可问学生你们见过屠夫杀猪的情形吗 (学生当然见过),然后借用杀猪比喻地震发生.笔者编了一首顺口溜:地球应力是把(无形的)刀,裂破皮层(指岩层)血流(指能量)多.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3)快慢语: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可采用精练简明,高频快节奏的语言振波刺激学生听觉.比如讲述"快行冷锋","火山爆发"就可用快,猛,爆的语言振波.慢语可以使学,对所讲知识产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如讲"暖锋天气","地热 "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进行演示.总之不论在哪一节课当中,快慢语应当有机结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四,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历届学生中每届都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将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风化雨似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好感和尊敬,从而呼起学习上的积极性;第二 对这类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绝不能采用训斥,探苦,讽刺的方法.比如××学生长期以来不认真,听课,作业,练习题常常不做不交,笔者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此时抓住该生闪光点和他谈笑风生交流感情.生活诸方面多加关照,课堂若不专心听课,可有意提问,回答不上来可和言悦色予以提醒注意.这样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情感:学不好地理,对不起老师.他就会想方设法力求认识地理,力求学好地理.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上所谈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河北师大地理系 张贞锽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来深入中学实际,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将来升理工科大学不考地理,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麻烦,人地关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以及当前片面追求应试模式这一倾向,在社会上和我们教育界内部,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好学坏无关紧要,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教学改革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地理事实材料过多,文字叙述平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等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加之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教材内容组织处理不当,不突出教学重点,不运用必要的直观手段,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校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资源,人口,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用处大.在这些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并不感到地理难懂难记,而觉得很有趣味,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领导对地理课也重视.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当有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后,就会取得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重视.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热爱地理教学,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二,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上好地理绪论课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 为什么要学 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学好 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 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 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 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 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 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 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 为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六)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七)不断变换刺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 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 为什么 2.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 为什么 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4.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巧记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十)指导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学习兴趣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丰富多采的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源泉.我们一定要从地理教材的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知识兴趣因素,而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寓趣味性于科学性和思想性之中脱离知识的兴趣是无价值的,脱离科学的兴趣是荒谬的,脱离正确思想的兴趣是庸俗的.我们要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切忌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庸俗失真,把学生引向歧路.(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学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在工业飞速发展,人们过分追求物欲享受的今天伴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原来地球固有的风貌: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田野、葱郁的山峦、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明净的湖泊、湛蓝的海洋,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远行,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成山的垃圾、匮乏的资源、股股冲天的黑烟、灰蒙蒙的世界、不断退化的森林、草地和肮脏的水塘。 从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就应该更加的珍惜这些无价之宝, 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许多人去了欧洲都说它像天堂一般?为什么欧洲的生态环境那么好?因为欧洲的人重视生态环境呀!他们曾经也像我们一样,在发展速度飞快时,没注意节能减排,也吃过亏。正因为这样,他们吸取了教训,做什么事情都随时想到环保。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环保意识,尽快形成一种好习惯。 学校的洗手间里,常常是水流得遍地是:同学们之间,常常为了争取谁的QQ号等级高而成天挂在线上;家里,本可以开一盏灯,却开得灯火辉煌。彻夜明亮的霓虹灯,直冒黑烟的烟囱,哗哗流水而无人管理的水龙头……想到这一切我不禁想起那句警世名言: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 可人们却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面对因过度开发和浪费能源而遭受严重污染的地球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节省能源了!其实节能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减少约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希望人们能节能减排,节约有限的能源,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节能减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地球。人类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创业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赖以生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人预言,人类最终是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中。“资源短缺”已成为广大群众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考虑对策,未来人类就没有出路,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我们用尽,人类就无法生存。 如今,许多人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电,许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也消耗飞速,排放的废气已经多得难以让人想象……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谁?就是我们人类。 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我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的命运,维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希望有帮助,祝好运。别忘了给分啊。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扶风县召公初中 党新发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产生.培养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奇特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二是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充分运用体语,喻语,快满语等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法 观察 实习 语言艺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呢.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除了向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阐述外笔者对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定员为50亿个人,我们为这辆车厢内的乘客.车上备有相应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无限制的乱搭乘客,汽车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尽车子中途停下,或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发展除过人类对地球积极的影响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或是已经暴露,或是潜在的灾难.通过理论与事实的教育,学生就会明白:地球要养育好人类,人类要从地球上获得更大限度的资源,我们就得认识,了解地球,就得探讨,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和环境相协调.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渗及地理学."我国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做为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深挖教材内涵,采用有趣的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以 "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关于"宇宙"应当向学生这样设问: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吗 (学生众说纷纭)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讲"天体"时笔者曾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乘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吗 在飞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观察到哪些东西和现象.2,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例如:对于星座可让学生先自己照着"九月星空图"绘出星座图形,晚上把学生带到野外实际观看,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语言:(1)启示语: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突破主题.比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咱们这里的学校在一年之中见不到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的现象呢 (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呢 最后又问:引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2)比喻语: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地震发生原因时,可问学生你们见过屠夫杀猪的情形吗 (学生当然见过),然后借用杀猪比喻地震发生.笔者编了一首顺口溜:地球应力是把(无形的)刀,裂破皮层(指岩层)血流(指能量)多.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3)快慢语: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可采用精练简明,高频快节奏的语言振波刺激学生听觉.比如讲述"快行冷锋","火山爆发"就可用快,猛,爆的语言振波.慢语可以使学,对所讲知识产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如讲"暖锋天气","地热 "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进行演示.总之不论在哪一节课当中,快慢语应当有机结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四,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历届学生中每届都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将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风化雨似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好感和尊敬,从而呼起学习上的积极性;第二 对这类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绝不能采用训斥,探苦,讽刺的方法.比如××学生长期以来不认真,听课,作业,练习题常常不做不交,笔者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此时抓住该生闪光点和他谈笑风生交流感情.生活诸方面多加关照,课堂若不专心听课,可有意提问,回答不上来可和言悦色予以提醒注意.这样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情感:学不好地理,对不起老师.他就会想方设法力求认识地理,力求学好地理.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上所谈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河北师大地理系 张贞锽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来深入中学实际,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将来升理工科大学不考地理,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麻烦,人地关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以及当前片面追求应试模式这一倾向,在社会上和我们教育界内部,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好学坏无关紧要,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教学改革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地理事实材料过多,文字叙述平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等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加之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教材内容组织处理不当,不突出教学重点,不运用必要的直观手段,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校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资源,人口,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用处大.在这些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并不感到地理难懂难记,而觉得很有趣味,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领导对地理课也重视.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当有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后,就会取得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重视.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热爱地理教学,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二,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上好地理绪论课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 为什么要学 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学好 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 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 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 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 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 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 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 为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六)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七)不断变换刺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 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 为什么 2.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 为什么 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4.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巧记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十)指导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学习兴趣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丰富多采的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源泉.我们一定要从地理教材的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知识兴趣因素,而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寓趣味性于科学性和思想性之中脱离知识的兴趣是无价值的,脱离科学的兴趣是荒谬的,脱离正确思想的兴趣是庸俗的.我们要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切忌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庸俗失真,把学生引向歧路.(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初一地理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教育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一地理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怎样才能既发挥地理校本作业的功能,既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又调动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激情,它要求地理教师致力于研究许多创新型的校本作业形式来缓解该矛盾。主要介绍了设计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开发的取向,并提出三个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地理思维能力;分层性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校本作业”指的是学校老师根据同学的特点开发的作业,即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学习思维的角度出发,立足基础,适当延伸,设计难易适中、形式多样、体现分层的作业。实行校本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有效的校本作业,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培养同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一、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就近取材

书面作业设计可以是书本中的活动题或者填充图册中的题目的改编或变式,厦门市的中考题、各地市的中考题、教辅图书上个别好的试题,但是这些都要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蓝本,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厦门初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进行出题。

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可以依据书本中的活动题。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同学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以及海沧区的乡土资源。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同学进行春游或者秋游活动,活动地点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宝活动或者越野活动,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地图,感受到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我们组织同学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时,可以带同学深入学校所在的未来海岸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等。

二、初一地理校本作业开发的取向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地理课程的要求,根据本校初一同学的特点,就近取材,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校本作业,让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同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此,初一地理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校本作业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环境和本校同学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因此,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

校本作业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同学的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同学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同学积极地去思考,让同学主动地去体验,让同学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让同学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同学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作业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有效。能有效地开展,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同学通过完成作业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技能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

三、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1.作业素材紧扣时事政治和同学生活,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地理作业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那么同学就会对地理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到处存在着地理作业素材,教师要基于同学的学习需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和设计出生活化的地理作业。

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让同学利用太阳和时钟判断自己家客厅朝向,测量自己家房屋尺寸,选择适当比例尺,设计图例、标明注记,绘制家庭平面图。在学习经纬网时,让同学在乒乓球或者海洋球上绘制经纬网,制作小地球仪。通过这一制作可以更加清楚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将同学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出,让同学体验到分享成功的喜悦。再如,在设计经纬网练习题时,可以结合我国南海争端的时事背景:我国渔船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了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海口(110°E,20°N)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可以设计已知事发地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图中找出对应区域,也可以反过来,在图中标出事发地,让同学读取经纬度,判断渔政船的前进方向。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巩固地理技能,训练同学地理能力,也能让同学体验到学习地理对生产生活有用,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地理校本作业中揭示知识应用价值,让同学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真切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2.作业题量少而精,不断创新练习题的设计,让同学每做一题都有新鲜感,提升同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同学完成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同学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同学地理独立思考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地理校本作业时要摒弃题海战术,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挖掘作业中的智力因素,创设思维训练情景;四要注意练习题的代表性,使同学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进而以不变应万变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教师还应该全面把握地理教材,熟悉地理教材,对每个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筛选、分类,避免“异题同答”的题目重复出现。教师有必要先对作业进行解答,选择一些有“精、简、练”特点的作业类型让同学完成,这样不但能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减少同学的学习负担。   首先,设计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作业,训练同学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在复习经纬网内容时,复习题必须配经纬网半球图,让同学读图指出经线和纬线,并用“横纬纵经”概括经纬线分布的特点,依据地图说出经纬线的性质(长度特点、指示方向等)。在地图上找出经度和纬度,并说明经纬度分布的特点,注意经纬度的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再用“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南大南纬,北大北纬”来概括经纬度判读方法。指出半球分界线、高中低纬度分界线和地球五带分界线及其范围。然后在图上标出某地点,让同学读出其经纬度,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和地球五带,并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反过来给出某地点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再进行判断。通过一副经纬网半球图,基本上可以对经纬网这部分内容做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同学解决相关类似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计体现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的作业,培养同学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非洲之后,设计非洲一节的校本作业题时,可以结合非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同学根据《非洲地形图》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概况非洲以哪类地形类型为主以及地势特点,根据地势特点描述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原因。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说出非洲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概括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然后判断不同河流水量的大小,或者同一河流如尼罗河上游和下游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最后让同学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进一步明确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地形的影响等,培养同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型的作业能更好地开发同学的智力,并且培养同学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3.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性,让同学有自主选择权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重视同学的个体差异。每个同学学习地理知识使用的方法不同,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有必要认清同学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

同学的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根据课标最低要求设计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层次的作业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确保完成基础目标。选做作业,同学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由选择,设计的作业内容可以是教学相关内容和贴近生活的信息,也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扩展及实践。

选做作业的完成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收集、画图拼图、地理演讲、手工制作和手抄报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的可让同学独立完成,有的可鼓励同学通过合作完成。选做作业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要主要承担一项,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做,具有自主选择权。

老师对同学作业的恰当评价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外因。在进行同学学业评价时,同学平时的作业成绩分为两部分,选做作业占了30%的分值,让同学一方面重视选做作业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进行选择,让同学在完成地理作业之后体验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鸿菲.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10).

[2]秦兆吉.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考试与评价,2012(03).

[3]吴飞,翟禄新,张少帅,等.地理作业设计有效性分析研究.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11).

地理科学教育毕业论文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地质论文包含地质勘查论文,地理信息论文...关键词:MAPGIS;测绘地图 1.概述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球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评价、建模和...

喀什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点轴理论,圈层理论等经典地学理论,配上自己的点轴和圈层的地图就ok了)喀什人口迁移空间规律研究(人口重心模型进行研究)喀什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地理学思想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师范类)目前先这么多吧,合适采纳啊

你可以到淘宝网搜索店铺:职称毕业论文写作服务论文下载店老板人很热情的,是辽宁阜新的。我的同学都是在他那里下载或者写作的。

中学地理教育类毕业论文

1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2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3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4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5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6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7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8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9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10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12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13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4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15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16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17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18论旅游的经济影响19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20论旅游的环境影响21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22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23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24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25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26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27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28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29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30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31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32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 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 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 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四、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五、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东接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以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与亚洲相邻。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整个大陆的地形从东南 向西北稍有倾斜。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在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东非大裂谷全长6000多公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分布有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达8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中广布着沙丘、砾石戈壁,只有少数地方由于地下水流出地表而形成绿洲,是沙漠中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 非洲的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条主要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多公里,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在干燥的沙漠里,由于尼罗河的泛滥而形成了一条带状的“绿色走廊”。这里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 。 非洲地跨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通常气温高,降水少,干旱地区广,有热带大陆之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生长着许多珍稀动物,如猩猩、狮子、羚羊、长颈鹿、斑马和大象等等。咖啡、枣椰、剑麻和丁香是非洲著名的经济作物。 非洲的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素有“世界原料宝库”之称。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及铜、锰、铀、铝土、钨、铬等矿产储量也很大,常被称为“富饶的大 陆”。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非洲发现的大约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见的人类最早的化石,非洲现有55个国家和地区,全洲人口亿(1985年),人种以黑种人为最多。 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近年来,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增长的速度也高于全球经济平均水平。今年以来,许多国际机构对非洲整体经济的预测依然乐观,认为非洲经济的整体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出色。非洲经济正以30年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自2003年以来,非洲经济摆脱了长期低迷的状态,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03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与去年的增速相同,但明年的增长速度可望提高到。 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非洲国家近年来政治稳定,并实施了宏观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财政平衡得到改善,非洲平均财政情况已从赤字变为盈余。同时,通货膨胀也得到较好控制。 第二,非洲人口中劳动力数量在未来十几年里将会有较快增长,将促使国民收入增加和内需扩大。国际组织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加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加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为非洲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了拉动效应,带动了非洲国家加工业和出口的增长。同时,初级产品商品价格的上涨,刺激了非洲国家的出口,改善了非洲国家的贸易状况。仅2005年一年,非洲的贸易顺差就翻了一番以上。 第四,援助和外国投资增加。仅2003年和2004年,援助就增加了1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在逐年增长。近年来,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在上述两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东非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最快。 当然,非洲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还有一些困难有待克服。首先,面临全球高油价的挑战。如高油价持续下去,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通货膨胀将会上升,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抑制。对石油靠进口的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其次,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如果美元进一步走低,致使美国进口减少,那么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非洲国家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美元贬值对非洲的石油出口国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因为大部分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结算的。另外,非洲农业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非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上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脆弱的非洲农业造成巨大损害,进而导致经济下滑。 世界经济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振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人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经济是大有希望的。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在近50年间一直随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改进 。目前,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人类社会及其教育均面临着21世纪的挑战。虽然从20世纪迈入21世 纪是个渐进的过程,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育的期望,使我们不得不经常反思已做过的工作,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中学地理课程,使它能够根据社会的进步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许多因素影响地理课程的发展。比较重要的有:社会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基础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综合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趋向:与中学其它 课程综合、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重新定向、在注重人文地理的同时突出地球科学、逐步信息化 。这几个趋向既是有各自特点的独立发展方向,又是相互联系、融合在一起的。 一、融合在综合课中的地理知识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动态。课程综合化主要是解决中学特别 是初中阶段课程划分过细、过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综合掌握和利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 。现有的综合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是按大的科学分类,把中学的课程分为综合理科(也有称自然科学或科学 的)和社会科。综合理科包括分科时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中的地学部分;社会科则包括历史、政治 、社会常识、地理等内容(或只包括历史和地理)。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也有把原有的地理课和历史课合并为社会课,原有的物理、生物、 化学课合并为科学课来作为学校课程选择之一的设想。此外,北京市和广东省的综合课方案还纳入到高中课程 改革方案之中。 由于我国综合课还处在实验阶段,内容的综合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其中的地理知识往往带有明显的分科 课程痕迹,即地理类知识集中安排,其结构与分科地理课程基本相同。这在社会科的综合中更为明显。 上海市的综合课与浙江省不同的地方在于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的融合性更强,它并不是全部集中在一册书 或一个年级中,而是分散在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初三安排了地球知识的学习,这是符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特征的 。 综合课程的发展给地理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一方面,中学课程淡化学科概念,会使地理知识与其它 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其结果是中学的课程将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地理教 育的研究将更多地针对地理内容学习本身以及地理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而不再是试图建立更完善的地 理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课程综合化的结果是实现了文、理科各自内部的综合而强化了文、理之间的分化。现 行中学课程中的学科分化现象很严重,但地理课程的实质却是综合的。其一、地理课程涉及各门学科的基础知 识,并为这些基础知识提供了一个综合利用场所。其二,地理课程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比较 理想的状态是在初中文、理科内部分别综合的背景下,单独保留地理课,使学生有一个综合利用所学文理科知 识和进一步学习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的领域。然而,地理课如果想承担起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必须进行课程结 构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地理学科体系,建立一种以地理思想为中心的,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课程结构。 二、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势 地理课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既有重合又有区别。从广义的环境教育概念看,有关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自然 环境的知识,大部分都已含在现有的地理课程之中,因此,地理教育实际就是环境教育。从狭义的环境教育概 念看,环境教育主要是环境问题或环境保护教育,而传统的地理课内容以环境为组成、要素本身的特点及其演 变为主,如构成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变化。此外,地理课程中的行政区划知识等许多内容也不属于狭义的 环境教育内容。但是,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地理课程,这一点为大多数地理教师所认可。中学地理 课近几年的变化也反映了地理教育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虽然地理课程的历次改革主要从内容的更新或重新组 合和数量的增减方面进行,在课程结构上一直没有根本的变化,但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势已经在内容的更新方 面体现出来,即增加和强化了资源及环境问题的教学。1997年新高中地理课程实验大纲,也是以加强环境学知 识组织地理课程内容为特点的。 根据国家高中地理试验大纲编写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是“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教材的框 架”的(韦志榕,1997)。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侧重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新教材加强了环境与发展 的内容。编者试图突破地理圈层的框架,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由远及近 分成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和陆地环境,“在这个框架下,教材讲各个环境的特点,以及人类与各个环境 的关系。对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则融入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新认识。”(同上)。编者认为这样的“教 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性”,而从实际上看,说这样的大纲“更具有鲜明的环境教育的方向性”也许更恰 当。 中学地理教育的环境化趋向并不只是从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反映出来,不少大、中学地理教师也提出了同 样的观点,认为“面对21世纪的地理,可持续发展应作为地理教学的核心。”(程平,1996):“可持续发展 应该成为21世纪地理教育的内容框架。”(贾国江,1997)。 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向使我们意识到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发展的环境化,使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之间潜在的或隐性的联系越来越加明朗和突出。地理课与环 境教育本来就有内在联系,在某些方面难以划分界限。有人从中学课程范式的角度论述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 育的关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有一些不同的传统或范型,其中之一是人与环境的传统,这个 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而衍生的。不少国家包括中国的中学地理 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都反映这种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范型。”(李子建,1996)。从国家高中实验大纲和现行 大纲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新大纲的突出特点是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朗化,也是地理学科 内容结构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重新组合和转化。 2.作为上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中学地理课传统的地理科学体系将被打破。当前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是以环 境问题为中心的,而目前中学地理课程则是以地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地理教育的内容融 合起来,会生成新的课程结构。即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理背景与当地最重要的地理或环境问题融合在一起, 类似一种区域研究的结构。 3.地理课程环境化的过程中,地理内容选择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地理性”将会有所改变。过去人们强调地 理性,是因为地理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很容易将属于其它学科的内容吸收进来。“地理性”的提出,对 于保证地理课程内容的学科特性和精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地理性”是个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 当地理课程趋向于环境教育或可持续发展教育时,再来过分强调“地理性”,将无法真正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 ,例如:当我们进行能源问题学习时,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能源的概念、能源的种类、能源的特点、能源的分布 和使用数量(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内容),而缺乏必要的能源生产的知识,如核电站的内部结构怎样,它是如何 工作的,核能使用中的社会性和心理性问题、核能污染是如何防治的等,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能源问题并对它产 生兴趣。所以,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势需要更多的“开放性”而不是“地理性”。 总之,地理教育的环境趋向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必然反映,也将使学生对区域地理、部门 地理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更有学习兴趣。 三、“地球”课程的设立与地理课程的分化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准备在高中阶段开设“地球”课程,同时仍保留地理课,后者将以人 文地理为主。我国在中学还没有开设过“地球”课。当今人类社会出现的大量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也使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仅仅让学生懂得分子、原子、物理过程、化 学过程是不够的,他们还应该懂得地球本身的一些知识,地理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美国正在进行 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实验。 “地球”课程的设立在我国虽然刚刚处于设想阶段,但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一种新的地理课程的分 化模式。 首先,高中开设“地理”课,实际上是将现行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分化出来(虽然“地球”课 程不同于自然地理),高中地理课将以人文经济内容为主。 其次,现在的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自然地理内容很少,可以将区域内容大幅度减少。增加学习 自然地理的时间。加强自然地理内容学习至少有下几点好处:一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对理解环境 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为高中学习“地球”课做些准备;三是给那些不准备上高中的学生一些基本的认识自 然环境的知识和科学方法。 第三,适当加强一下小学高年级的社会课程中的地理部分,把一些简单的区域地理知识放在小学高年级, 其实,现在小学社会课中的内容许多与初中有重复,初中地理课只是在小学社会课的基础上更为详细和系统。 四、地理课程的信息化趋向 在面向21世纪所作的地理课程改革中,不能忽视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地理教育界应为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地理课程开发及早做出适当的思考。 1.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功能日益显现。关于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独特功能 到底是什么,其实一直不甚明了。传统的认识是掌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地理技能等,似乎在 一般知识和能力前面加上“地理”就是地理教育的特殊功能。也有的在这些功能上又进行了提炼,就有了“空 间想象能力”等特殊地理能力的提法。这些提法也有一定道理,但仅仅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地理课 程能力培养的特点还远远不够。到底什么是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呢?传 统地理学是一门发现、记录、描述、解释(含定性、定量)和寻找规律的学问,它帮助人们不断扩大对世界和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并运用在发现和研究中形成的地理思想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现代地理学增强了理 论体系的建设、现代技术的应用和与经济发展更为直接的联系,形成了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不论地理 学如何发展,它都是建立在大量地理信息基础之上的。把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与学校地理课程联系起来, 可以认为,获取、处理、使用和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应作为现代地理课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这个特 点的逐渐显现是和社会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直接相关的。 2.大众媒体的发展将分散部分中学地理教育的功能。传统地理课程中的不少内容属于地理常识,例如:地 名、地理事物的分布、常见的地理现象等,以这些内容为主体的地理课程(以初中为主)体系,与现代地理学 的内容相距甚远,对地理学研究工作者来说,中学地理课程似乎过于陈旧;对一般人来说,又会以为地理学就 是如此。这里面的矛盾在于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地理学自身的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是培养科学家;也不可能承担 起培养科学家的重任。所以,地理课程内容是否与现在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一致,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开设的 课程是否是学生发展需要的。在信息量不是很大、信息技术不很发达的时代,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地理 常识,如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各个国家的分布、特点都要通过地理课程一一传授给学生,否则,学生很可能 无处去获得这些知识。现在或未来不太远的社会中,信息量如此之大,由学校地理课程传授给学生的地理知识 只能是现有知识的极小一部分,而且很可能若干年后这些知识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大众媒体的发展也扩大了 学生课外知识面。当学生需要知道某个国家的位置时,只要查查地图就可轻易找到,地图册或大量图书、报刊 杂志、光盘和网络中都可以获得有关一个国家的地理情况,这样获取的信息不仅符合学生的需要,而且可能比 从地理课上获得的丰富和有趣的多。学校地理课程将集中精力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 他们科学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 学并树立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 3.地理课程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当地理课程内容过于依赖地理课本和教师讲授时,学生的 主体性是无法得到很好发展的。首先,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唯一可视来源是地理课本,会使学生的视野和想象 力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目前常见的现象:学生大都从课本寻找现成答案,只能满足教师提问的要求,而无法 激励学生探究更多的问题。其次,过于贫乏的地理信息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而适当丰富的教学信息环 境将使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可能,例如:除了听教师讲授外,学生可以进行资料查询、社会调查 等活动,用自己找到的地理信息进行独立学习、网络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 式。学生将由对地理知识的被动记忆和存储者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将体现一种现代地理教育观,会带来一种 全新的学校地理教育方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