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广东粤海风杂志

发布时间:

广东粤海风杂志

曾在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地区作访问学者和讲课教授。指导过来自美国、韩国、挪威、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 1:博士后课题:“海外华人经济研究”(1999年结项)2:中央领导指示社科院重点研究的“当代西方科学与无神论”的课题,(2006年结项)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7年底准时结项)获奖著作:《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冯友兰研究会评为“三等奖”(2005) 1:《西方新闻传播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独著:25万字);2:《海外华人经济研究》(海天出版社,1999)(独著:万字)3:《儒商读本·人物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主编,45万字,撰写其中80%的文字);4:《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独著:42万字)5:《当代西方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独著:38万字)6:《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独著:32万字)7:《鸿爪纪学:中国传统文化新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独著:万字)8:《禅宗的智慧》(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独著:28万字)(独著:28万字)9:《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启蒙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独著:24万字) 2007年1、“面对上帝:美国式的肯定论与中国式的怀疑论”——读《江边对话》,……《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千字)2、“文明特征与儒家的和谐思想”——《文明》2006年,12期“文明论坛特刊”(6千字)3、“论实体论的宗教救赎思想—对希克多元论宗教哲学的思考”——《国外社会科学》2007,第1期,(12千字)4、“三学者关于儒家宗教性和全球化的对话”—《文化中国》(加拿大)2006年第4期。(单纯的谈话约10千字)5、“论科学的无神论:一种启蒙传统”——《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第2期。(6千字)6、“论弗洛伊德思想的启蒙价值”——《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3期(13千字)7、“论古代儒家辨析齐法家与三晋法家的意义”——《中国哲学史研究》,2007年,4期(13千字)8、“中国哲学的魅力——评《贞元六书》”——《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1期(18千字)9、“如何理解中国典籍中的儒法互补思想”——《粤海风》(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文化批评杂志),2007年第6期,(6千字)10、“论德治法治互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一个特点”—(加拿大)《文化中国》2007年第3期,(23千字)2006年1、书评:“宗教文化问题的新探索-评四卷本《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1期(4千字)。2、“国外冯学研究10年”-《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7千字)。3、“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无神论问题”——《外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13千字)4、“论儒家‘天命’信仰中的普世价值”——《东方论坛》2006年第2期(13千字)5、“弗洛伊德论宗教的起源(一)”——《科学与无神论》双月刊,2006年第3期,(千字)6、“弗洛伊德论上帝的形成(二)”——《科学与无神论》,2006年第4期,(4千字)7、“弗洛伊德宗教观的启蒙价值”(三)——《科学与无神论》,2006年第5期(4千字)8、“论儒家天命信仰的特色”——《孔子研究》2006第6期(12千字)9、“又见冯友兰”——《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11期,(8千字)10、“儒学的天人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9月28日(千字)2005年1、“哲学:定义层面的反思”——《新哲学》第四辑,大象出版社,2005年6月版(8千字)。2、“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意义”——《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12千字)3、“何缘神契君同是故乡人——怀念蔡仲德先生”——《随笔》2005年第2期(6千字)4、“佛教哲学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3期,13千字(《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全文转载)。5、“佛教的坐禅修炼”——《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5千字。6、“禅宗的佛性论及其意义”——《中国哲学史研究》2005年第3期。13千字。7、“真善美探源”——台湾《宗教哲学》2005年第6期(13千字)8、“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全球价值”——《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12千字。9、英文抽印本“The Basic Spirit on Chinese Culture and National Faith”(中国文化与民族信仰的基本特征)——黎巴嫩天主教大学“一个上帝多种信仰”一书中的论文,9千字。2005年版。2004年1、“天与神――儒家与基督教本体之比较”―――――台湾宗博出版社,2005年,见《觉醒的力量》一书,字数:15千;2、 评论:“一本可以放在民族枕边的书”——北京《大学生》2004年第12期。字数3千。3、《宗教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4千字)(《新华文摘》2004年第11期)4、“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报》2004年第2期(12千字)5.“全球化与中华文化新境界”――《东方论坛》2004年第2期(9千字)6.“On Chinese Cosmopolitanism”(论中国人的天下主义)(英文)(13千字)――《国际儒学研究》2004年第13辑。7.“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意义和价值”――《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第3期(6千字)8.“‘哲学’在中西两种传统中是怎样定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9月28日(6千字)9.“论德里达的宗教思想”――《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13千字)2003年1.“论儒家的宗教情怀”(论点摘要)――《中国宗教》2003年第1期(千字)3.“谈谈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3月18日(千字)。4.“西方几种宗教研究思潮的评析”——人民大学报刊影印资料“宗教”,2003年第3期,原载于《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2期(6千字)5.“论自然崇拜在中国人信仰系统中的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15千字)6.“论儒家的宗教情怀”―人民大学报刊影印资料“宗教”,2003年第4期,原载于《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3千字)7.“宗教:定义层面的反思”――《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4期(6千字)。2002年1.“中华民族主体性开放特征”――加拿大《文化中国》2002年第2期(13千字)。2.“论儒家的气节观及其现代价值”-《东方论坛》2002年第4期(15千字)3.“略论海外华人经济”――《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3千字4.“‘恐怖’以宗教的名义”――《环球纪事,》2002年9月第2期5千字2001年1.“论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东方论坛》,2001年,第3期,13千字2.“台湾问题与海外华人反独促统”――《世界民族》2001年第4期(13千字)3.“中国人的天下民族主义”――《世界民族》2001年第2期(13千字)4.“西方民族经济研究评介”――《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12千字)5.“略论新理学的文艺观”――《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13千字)人民大学报刊影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6、“略论海外华人经济”——《北方民族》2001年第2期(5千字)。7.《西方的民族经济研究》、《海外华人经济》两章,――《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25千字)已编辑、注释出版的文献资料有:1、《中国精神——百年回声》(主编),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万字)2、《中国精神·民族复兴之路》(主编)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年(30万字)3、《良知的感叹—20世纪中国学人序跋精粹》(主编)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万字)4、《论气节》(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6万字)5、《冯友兰选集》(上下卷)(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6万字)6、《解读冯友兰》(四卷)(选编)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90万字)7、《三松堂全集》(其中的“希腊人之人生观”手稿是我整理的,书中后记专门提及)(整理校订冯友兰手稿25万字),200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卷。8、《三松堂小品》(选编),北京出版社1998年(254千字)。9、《冯友兰自述》(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32千字)10、《名人笔下的冯友兰·冯友兰笔下的名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360千字) 1、中国哲学;中西方宗教比较;西方哲学;法哲学2001年前的论文主要是新闻传播、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方面的,大约发表了大大小小的文章150余篇,省略。

莫寒,本名蔡秋华,1951年生于江西崇仁,现居广东深圳。作品散见《蓼城诗刊》等刊物。先后入选广东省文联《粤海风》杂志推出的“2012江西作家新活力30人作品大展”、“《诗江西》2012年度江西诗坛十大事件” 。曾任《诗歌报》论坛评论版主。莫寒诗观:时代里的卑微心灵探索者,用诗歌诠释独特的生命体验。

1944年5月生于广东省信宜市。童年在雷州师范附小、南渡小学、东平小学读书。1959年在海康县第一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廉江师范,1962年中师毕业。1962年8月—1972年2月在海康县附城南田小学、平湖小学、龙门中学任教。1972年2月调入海康县文艺宣传队(后改回原名海康县雷剧团)任编剧,1976年5月调海康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干部。1977年4月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后任湛江市文联秘书长、《湛江文学》主编、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9月调广东省文联,历任《南国》(后改名《粤海风》)杂志主编、省文联副秘书长、党组成员。1996年11月调广州市政协任协副秘书长,兼任《共鸣》杂志社社长、总编辑。2004年4月改任巡视员(正厅局级)。同年6月退休。1962年廉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海康县历任小学、中学教员。1972年调县剧团任编剧,1976年任文化馆创作干部。1982年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1984年地市合并后,主编《湛江文学》,任湛江地区文联秘书长,致力于培养文学青年,扶持一批青年作者成长为创作骨干,多人走上省专业作家岗位。期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调广东省文联工作,任内担任“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文学奖”、“秦牧散文奖”评委。1996年11月调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兼任《共鸣》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为该刊制定了“热门话题、热点事件、热线人物”的办刊方针,使该刊以纪实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博得广大读者的欢迎。曾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杂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现代作家研究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粤西经济发展促进会顾问。曾在香江集团、广东南粤银行体验生活,担任上述企业文化顾问。

粤海风杂志图片

1、专著《小说本体论》,38万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8月出版2、《文学“诗性”的语义学考察——以新时期中国文学研究为背景》,载《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3、《在后形而上学意义上重建文学本体论——新世纪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理据分析》,载《学术月刊》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与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中一种值得辨析的混淆》,载《学术月刊》2012年第5期5、《以言去言:钱钟书文论形态的范式奥蕴》,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6、《“文学批评个人化”:在后形而上学范式下》,载《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5期(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释文学史》一书)7、《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有效性立场》,载《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5期;8、《解构的在场与文学的在场——兼论德里达解构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反照》,载《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9、《论审美超越》,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期转摘,《中国美学年鉴》转载)10、《不断寻找学科推进的生长点》,载《文艺争鸣》2008年第11期11、《马克思人性观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创新》,载《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12、《诗意地超越世海俗流》,载《当代文坛》2012年第4期13、《文学理论是在何种意义上联系文学实践的》,载《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学术界》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14、《存在主义与中国文学的融合限度》,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15、《“本体”概念与近似概念的语义学辨析》,载《海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6、《中国美学:接着谁讲?谁接着讲?怎样接着讲?》,载《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收入苏州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美学的多重奏》一书)17、《审美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生成论统一——对一个长期争议的美学问题的澄清》,载《西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18、《柏拉图迷狂说重估》,载《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9、《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反思与突破》,载《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20、《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有效性讨论的理据分析——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味思想背景》,载《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21、《文学理论有效性问题:中西比较与评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22、《理论的自律性和知性困境》,载《西南交大学报》2004年第6期23、《透过理论敞开现象:论钱钟书文学解释的有效性》,载《南京医大学报》2004年第3期24、《对比:“多层累的突创”与“一跃而出”》,载《东方论丛》第一辑25、《试解“知识分子是最坏的人”》,载《粤海风》2009年第5期26、《启蒙者的优越感》,载《粤海风》2010年第1期27、《处于表达焦虑中的反思》,载《粤海风》2010年第2期28、《“公民写作”:多元的幻象》,载《粤海风》2004年第1期29、《关于真话的难题》,载《粤海风》2004年第4期30、《心性价值走向与学术场景估计》,载《博览群书》2003年第5期31、《一种还原现代性的写法》,载《博览群书》2006年第4期32、《历史大幕下的天鹅之歌》,载《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33、《研究生还在读书吗》,载《文汇报》2004年3月22日34、《钱氏幽默》,载《中华读书报》2005年11月23日35、《戏说的滥觞》,载《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12月29日36、《师门咳唾录》(上),载《大公报》2007年1月15日37、《师门咳唾录》(下),载《大公报》2007年1月30日38、《读书无势利》,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9月18日39、《一对矛盾而兼容的命题》,载《杂文报》2012年2月24日40、《大庇天下寒士之后》,载《联谊报》2011年10月1日41、《〈边城〉的缺憾》,载《太原晚报》2012年3月19日42、《另一只眼看〈西游〉》,载《杂文选刊》2011年第12期43、《佐罗·谭嗣同·公民写作》,载《大公报》2005年10月13日44、《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以人为中心”》,载《杂文报》2005年6月2日45、《大学者的考题》,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12日46、《思想家的文笔》,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1月6日47、《读书的互见》,载《大公报》2003年2月20日48、《怀想那一代大学生》,载《大公报》2006年4月12日49、《读书奇喻妙赏》,载《大公报》2003年10月29日50、《别动不动拿常识说事》,载《山西文学》2005年第11期51、《霍金和我们的实用理性》,载《杂文选刊》2002年第11期52、《小说窥小》,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30日53、《黄蓉的更年期》,载《作品与争鸣》2003年第11期54、《批评家的孱弱》,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5月12日55、《清夜读顾准》(上),载《大公报》2006年6月7日56、《清夜读顾准》(下),载《大公报》2006年6月8日57、《小说雅遣》(上),载《大公报》2006年11月30日58、《小说雅遣》(下),载《大公报》2006年12月1日59、《砚边求疵录》,载《大公报》2007年4月11日60、《历史悲剧再评价》,载《杂文报》2002年10月1日61、《凯尔泰斯的幸与不幸》,载《山西文学》2003年第2期62、《请还原“学本位”》,载《华夏时报》2002年5月13日63、《读吧,作品》,载《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8月10日64、《傻傻地看护那不可侮的》,载《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9月29日65、《平视这段对话》,载《大公报》2006年10月2日66、《思想者的四种造型》,载《杂文月刊》2004年第12期67、《一段虎头蛇尾的历史》,载《大公报》2007年4月22日68、《只因会消失,生命才显得壮美》,载《大公报》2007年4月23日69、《小说是当下的和可能的生活》,载《大公报》2007年6月9日70、《人不过是剃光了毛的猴子》,载《大公报》2007年6月18日71、《因其荒谬,故其可信》,载《大公报》2007年9月12日72、《灵魂震撼,但不怨艾》,载《大公报》2007年9月21日73、《秋叶在海雨天风里翻飞》,载《大公报》2006年6月23日74、《作一次伟大的生命驰骋》,载《语文新圃》2006年第5期75、《走进电影的心脏》,载《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1月14日76、《诸葛亮为什么斩马谡却不斩关羽》,载《语文新圃》2005年第10期77、《高尔基的另一面》,载《杂文月刊》2004年第9期78、《“桂冠诗人”行状考》,载《大公报》2004年7月25日79、《拟庄子后裔致余秋雨先生书》,载《语文新圃》2007年第5期80、《也谈“第三派文学”》,载《大公报》2004年10月25日81、《生无所息》,载《大公报》2006年7月28日82、《“最佳杂文”的纳闷》,载《大公报》2004年11月26日83、《公民写作:多元的幻象》,载《山西文学》2004年第3期84、《体用统一的开拓之作》,载《文艺报》2003年6月2日85、《读水浒献疑》,载《大公报》2004年3月22日86、《读三国求疵》,载《大公报》2004年4月23日87、《读西游指瑕》,载《大公报》2004年5月17日88、《读红楼挑刺》,载《大公报》2004年6月1日89、《转载率越高越好吗》,载《图书馆》2003年第5期90、《“猎杀贪官”之后》,载《杂文报》2001年11月20日91、《难矣哉知人论世》,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7日92、《“一篇文主义”》,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18日93、《偷龙转凤读书法》,载《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10日94、《歇后语有大智慧》,载《大公报》2003年12月1日95、《抄本的矮化》,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13日96、《当代“买路钱”》,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6日97、《驳一种话语优越感》,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16日98、《与叶延滨先生书》,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0月23日99、《元美学与灵之舞》,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100、《假如董桥是位女子》,载《钱江晚报》2002年11月15日101、《硕士论文的尴尬》,载《大公报》2004年10月31日102、《另一只眼看借书》,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3日103、《购书奇遇三则》,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104、《难为五元书折腰》,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23日105、《谨防“哲学王心态”》,载《中华读书报》2004年1月7日106、《辩论和酷评》,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0日107、《《金庸传》的一个错误》,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17日108、《爱因斯坦笨又何妨》,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2日109、《雕凿时间》,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9日110、《曲线立名》,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6日111、《为可能的读者准备》,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27日112、《戏弹“一等奖空缺”》,载《大公报》2004年10月23日113、《上海女孩》,载《大公报》2005年12月5日114、《编辑部的故事》,载《大公报》2004年3月3日115、《重温罗文》,载《大公报》2003年11月12日116、《歌声依旧》,载《珠海特区报》2004年5月9日117、《神神经经学德语》,载《钱江晚报》2003年11月22日118、《缀满比喻的生存》,载《钱江晚报》2002年8月27日119、《老片和我们的童年》,载《钱江晚报》2002年9月10日120、《“先结婚后恋爱”》,载《钱江晚报》2002年12月6日121、《一只爱看《辞海》的猫》,载《大公报》2007年1月26日122、《写在〈梦蝶〉边上》,载《珠海特区报》2004年7月4日123、《不合时宜》,载《大公报》2007年11月20日124、《那一滴眼泪是她的》,载《大公报》2007年11月28日125、《纯美的灵之舞与肉之爱》,载《大公报》2007年12月6日126、《经典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载《大公报》2007年12月12日127、《大处不失沉痛》,载《大公报》2007年12月16日128、《好小说揭示生命最隐秘之处》,载《大公报》2007年12月28日129、《如此叠床架屋有必要否》,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1月17日130、《“智者钱钟书”之说欠妥》,载《大公报》2008年12月16日131、《蠹鱼的蜕变》,载《杭州日报》1998年8月17日132、《历史感·学理观·前瞻性·实证化》,载《太原日报》2006 年3月27日133、《血性》,载《杭州日报》1998年11月15日134、《语文的灵魂是人文》,载《联谊报》2007年6月10日135、《“有偿献血”之类》,载《杭州日报》1999年2月7日136、《导师不识自家研究生?》,载《文汇报》2004 年 2 月 20 日137、《“第三条道路”的一个脚注》,载《大公报》2009年2月8日138、《这是有温度的学术》,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2月13日139、《戏说历史也要讲逻辑》,载《大公报》2009年3月3日140、《姓名之美》,载《青年文摘》2009年第11期141、《求之过深的批评》,载《大公报》2009年4月4日142、《在繁华中看出萧条》,载《联谊报》2009年12月31日143、《两个钱锺书》,载《大公报》2009 年7月26日144、《跳出如来佛手掌三办法》,载《大公报》2010年10月5日145、《筷子演义》,载《大公报》2009年12月9日146、《人咬狗为什么才是新闻》,载《大公报》2009年1月7日147、《地铁上的哲学》,载《大公报》2010年4月29日148、《且慢“填补空白”》,载《大公报》2008年12月31日149、《唐诗宋词昆曲之局限》,载《语文新圃》2009年第8期150、《也谈陈寅恪的自由》,载《大公报》2009年7月13日151、《余秋雨思想资源一瞥》,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6期152、《中西悲剧差异比较论》,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8期153、《姬别霸王》,载《大公报》2009年 8月24日154、《孙悟空是哪一年闹天宫的》,载《大公报》2009年11月4日155、《天上版西游记》,载《大公报》2009年10月10日156、《西游记逻辑之得失》,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5期157、《真爱的襟怀》,载《大公报》2009年6月1日158、《做有思想的教师》,载《大公报》2009年4月26日159、《欢喜型学者》,载《中国年度最佳大学生作品》(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160、《赋得书里书外人》,载《读书哲语》(文汇出版社2001年版)161、《但开风气不了情》,载《年轻的声音》(新蕾出版社2001年版)162、《何必“复兴国学”》,载《于丹为什么这样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63、《蒲松龄之谜与托克维尔之解》,载《杂文报》2012年1月17日164、《自编歇后语》,载《太原晚报》2012年1月7日165、《生活中的哲学点滴》,载《大公报》2012年2月3日166、《研究生与高考作文》,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1日167、《对杂文的一点思索》,载《杂文报》2011年11月1日168、《鞭炮的疑思》,载《大公报》2012年1月26日169、《钱锺书的炫博》,载《大公报》2011年9月20日170、《名人之烦》,载《联谊报》2011年12月17日171、《余秋雨思想资源一瞥》,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6期172、《当阿Q遇上韦小宝》,载《大公报》2011年11月20日173、《克里斯蒂,莎士比亚,谁更伟大》,载《大公报》2009年8月11日174、《学者的真性情》,载《大公报》2008年11月13日175、《聚书之乐》,载《大公报》2011年11月19日176、《谁为刀俎,谁为鱼肉》,载《大公报》2010年3月14日177、《宋江之威及其他》,载《大公报》2010年6月25日178、《谁逼谁上梁山》,载《大公报》2009年6月30日179、《闲说金瓶》,载《大公报》2011年9月24日180、《我的好书观》,载《大公报》2011年8月30日181、《道不远人》,载《大公报》2011年11月29日182、《一个教坛老兵的语文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11月27日183、《“千里马“估衡法》,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5月16日184、《披着学者外衣的刀客》,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8月27日185、《读图时代的莎剧精灵》,载《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3月18日186、《浮生记忆》,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8月6日187、《巨人何以成为畏友》,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3月17日188、《作家不是兔子》,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月6日189、《慎莫再吟伤仲永》,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2月12日190、《英姐》,载《大公报》2011年9月6日191、《诸葛式的法治》,载《杂文报》2002年6月30日192、《杂志的精神》,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2月4日193、《钱锺书的幽默,钱锺书的刻薄》,载《大公报》2005年11月14日194、《文学博士周润发》,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1日195、《思想者雕塑的另一面》,载《大公报》2009年10月31日196、《看别人与看自己》(上),载《大公报》2008年5月28日197、《看别人与看自己》(下),载《大公报》2008年5月29日198、《与王元化先生商榷》,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5日199、《体用统一的开拓之作》,载《文艺报》2003年5月15日200、《逼视良知》,载《大公报》2007年10月19日201、《读杂文清火》,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12月30日202、《“最佳杂文”的纳闷》,载《大公报》2004年11月26日203、《做学问的三重门》,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6月6日204、《杨绛自撰生平二三事》,载《大公报》2011年11月3日205、《赛过杜丽娘和麦当娜》,载《新民晚报》2002年11月22日206、《奥斯维辛的人性变因》,载《杂文报》2012年4月20日207、《〈读孟尝君传〉反弹》,载《联谊报》2012年4月28日208、参编《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广东党风杂志社

杨晓萍,女,1957年出生于湖南衡阳,为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班。历任湖南衡阳师院中文系助教、讲师,《湖南日报》文艺副刊部编辑,广东《惠州日报》副刊部编辑,广东省纪委《党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副厅级纪检员、监察员。

如果有一个男生对你死心塌地,事事很上心,什么事情都在乎你的感受,以你为先,那么要恭喜你,拥有一个这样对你死心塌地的男生一定要珍惜,因为他们是很难得的!但是尽管男士们对你很纵容,平时包容你的那些“小作”但是他们也是有底线的,这几件事情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容忍的,千万不要去让他厌恶你!

1、千万不要在外面的时候,让他下不来台,每个男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你让他下不来台这是万万不可以的。男生们都是要面子的,尽管他再没有脾气,他也会在乎尊严的。所以如果你是聪明的女生就千万不要去触碰这点底线。

2、不要去抓住男生的一点错误就揪着不放,有时候语言的杀伤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在吵架时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对方对这段感情绝望,如果可以原谅的话,你就不要再翻旧账,就这样很容易伤害你们的感情,如果你觉得他的错原谅不了的话,那你就重新考虑一下你们的关系就好了。

3、也许你心里有些更完美的男生,但是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男人,因为他不会在你调教下变完美,反而会让他内心对你感到反感。有时候可以和他发点小抱怨,但不要一直将他当成情感垃圾的回收站,因为时间久了他会产生逃离的心理。

所以姑娘在恋爱中做一个聪明的人!

轻易贪腐,轻易藏财,罗局长落马不容易

近日,《广东党风》期刊披露了雷州市住建局原局长罗纯清腐败案细节。据悉,罗平日衣着简朴,开着“借来”的车上下班,个人存款只有3万元,正是这样一名“清廉”干部,从2002年开始,利用农村亲戚身份证购置16套房产,又用他人照片花钱办理多个身份证开设银行账户隐匿财产,涉案金额2700多万。(信息时报)

组长说:对于这位罗局长,舆论都在质问其品行、党性何在,组长要说的是,即便抓这样的一百个,也无济于事,一句话,犯罪成本太低。这里说的成本,不是说惩罚,是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土地审批的权力太大;一个是隐匿资产的渠道很多。个别贪得无厌的,刀架在脖子上他也贪,而要造成普遍存在的土地腐败问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权力问题我们不讲,关于本案中隐匿资产的问题,组长认为,不管是建立公民个人财产信息系统还是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防范腐败的用处都不太大,因为漏洞太多,当然,不是说没有必要了,但关键还是要征税。就房产来说,一个物业税(保有税),一个增值税(转让税),不管你给谁持有,税得交,总算能增加点腐败的成本。

大棚不种菜种房,北京零容忍清理

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全市清理整治“大棚房”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对新增“大棚房”违法项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大棚房”,一经发现,露头就打,乡镇政府立即组织力量拆除,坚决实行动态清零。据报道,7月31日各区共清理出“大棚房”项目184宗,涉及7758个问题大棚,涉及违法用地面积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查实这些大棚占用了耕地和基本农田,却并没有按照规划使用,即全部属于违法占地。(人民网)

组长说:大棚房这个东西,组长大约10年前听说过,当时还去看过,叫设施农业附属房,低的十几二十万,就可以买一块大棚地附带一个三四十平的小房子(实际是租20-50年)。

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大棚房开始普及了,并不断发展出新,我看都有把房子凌空建的。说好听点,叫不法企业、个人拿着国家的钱还吃着补贴不干正事,说不好听点,叫政府瞎折腾,以为发个文,拨笔钱,能成事。

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还曾曝光过,现在零容忍,买房者、租房者损失怎么算?开发者责任怎么追?政府当年出台的政策,以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谁担责?大胆揣之,零容忍是假,没地用是真,说到底,这些地还是集体土地,是农村集体“违法”拿来开发了。

河北零容忍清理违法占地专项行动

河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工作方案,提出在全省开展清理违法占地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在12月15日前,实现违法占用耕地“清零”目标,对2017年新发生的违法占地,实行“零容忍”,确保“零增长”。这次专项行动主要是集中清理2015年度、2016年度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未消除违法状态的违法占地,清理2017年1~5月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违法占地,同时将发现的其他违法占地一并纳入清理范围。在清理中,对违法占地案件要做到罚款到位,拆除、没收到位,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责任追究到位,通过拆除和补办用地手续,彻底消除违法现象。(中国国土资源报)

组长说:又是零容忍,看来以前都不是零容忍,不然哪来这么多违法用地呢。选择性执法,是政府很大的一个毛病,不客气地讲,今天松一点,明天紧一点,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是跟政策、听信号能够成为生产力的一大原因,具体操作可参考北京大棚房。

上海严控房地产不放松,规划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扩大)上强调,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上海严控高房价和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应勇表示,住房工作主要对象是两类人群。一是上海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帮助这部分群众解决住房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下大力气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条件。二是对上海发展作出贡献的非沪籍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中国国土资源报)

组长说:上海发布的计划,“十三五”期间,将新增供应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租赁住房70万套,用原话叫“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其实,每次看政府的工作规划,都特别有信心。比如,最近组长翻了翻最近10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看到历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改目标都是相当之高,且基本每年都完成了(个别年份没有提是否完成目标,隔年或三、五年做了总结),回回都是保障了两三千万人,这么多年了,少说也有一两亿城市居民得到了住房保障。这么说,城市里没房住的人大致都是假的。

真心希望上海能够做到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房地产可以走走看看,针对真正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国家可以制订法律了。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是经香港政府批准的合法新闻传媒机构,注册证号:1403961 中国纪检监察周刊杂志社是中国新闻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新闻商业登记证号:51581001-000-12-09-1是2009年成立。

杂志风海报

一张海报和一张封面的设计风格和用途都有可能非常不同,因此不能够简单地将两者等同起来。下面是一些关于制作海报和封面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海报:- 海报通常用于宣传活动、推广产品或服务、宣传艺术展览等等。- 海报设计通常需要更多的视觉元素,比如图片、图形和色彩等。- 海报的排版相对自由,可以使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封面:- 封面通常用于杂志、书籍、音乐或电影等媒介的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通常需要更注重品牌认知度和识别度,需要遵循品牌的规范和风格要求。- 封面排版设计需要精简,才能够清晰地传达主题和内容,字数需要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封面设计的颜色和主题需要与媒介的定位和受众群体相匹配,以吸引目标读者或观众的眼球。因此,如果你要制作一张封面和一张海报,需要根据其具体的用途和受众群体来设计两种不同的视觉风格和排版方式。

1、拷贝纸:17g正度规格:用于增值税票,礼品内包装,一般是纯白色。 2、打字纸:28g正度规格:用于联单、表格,有七种色分:白、红、黄、兰、绿、淡绿、紫色。 3、有光纸:35-40g正度规格:一面有光,用于联单、表格、便笺,为低档印刷纸张。 4、书写纸: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低档印刷品,以国产纸最多。 5、双胶纸:60-18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中档印刷品以国产、合资及进口常见。 6、新闻纸:55-60g滚筒纸、正度纸、报纸选用。 7、无碳纸:40-150g大度、正度均有,有直接复写功能,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七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8、铜版纸: A.双铜:80-400g正度、大度均有,最常用纸张,表面光泽好,适合各种色彩效果,用于高档印刷品。 B.单铜:卡纸类,正面质地同铜版纸,适合表现色彩,背面同胶版纸,适合专色或文字。适合印制包装盒、POP及各种卡片等中、高档印刷。 9、亚粉纸:105-400g用于雅观、高档彩印。 10、灰底白版纸:200g以上,上白底灰,用于包装类。 11、白卡纸:200g,双面白,用于中档包装类。 12、牛皮纸:60-200g,用于包装、纸箱、文件袋、档案袋、信封。 13、特种纸:一般以进口纸常见,主要用于封面、装饰品、工艺品、精品等印刷。又称艺术纸,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特种纸上印四色图,颜色和层次都要受到影响,最好选用颜色鲜艳、色调明快的图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大底色,一方面失去了特种纸的纹理效果,另一方面也不易干燥。 二、常见纸张规格 1、正度纸:长厘米.宽厘米。 2、大度纸:长厘米.宽厘米。 3、不干胶:长765厘米.宽535厘米。 4、无碳纸: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但有上纸、中纸、下纸之分。表一:纸张常用标准尺寸表纸张规格 全开纸 对开成品 4开成品 8开成品 16开成品 32开成品 补充大度 889 x 1194 840 x 570 420 x 570 420 x 285 210 x 285 210 x 140 正度 787 x 1092 740 x 540 370 x 540 370 x 260 185 x 260 185 x 130 表二:设计用标准尺寸表设计目标 标准尺寸 名片 横版 90 x 55mm(方角)、85 x 54mm(圆角) 竖版 50 x 90mm(方角)、54 x 85mm(圆角) 方版:90 x 90mm、90 x 95mm 宣传画册 (A4)210mm x 285mm、(B5)185mm x 260mm 三折页广告 (A4)210mm x 285mm DM传单 (A4)210mm x 285mm 文件封套 220mm x 305mm 补充海报、招贴画 540mm x 380mm 吊旗、挂旗 8开 376mm x 265mm、4开 540mm x 380mm 手提袋尺寸 400mm x 285mm x 80mm 信纸、便条 185mm x 260mm、210mm x 285mm IC电话卡 85 x 54mm1、国际标准A4尺寸为210x297,在设计时除非客户特别要求,尽量设计成大16K即210x285,因为大度纸16K最大为210x285,要开出210x297只能开12K,造成开纸浪费,增加成本。 2、设计非常规尺寸的印刷品时,一定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和开法,以免造成浪费。 3、使用特种纸时,更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和开法,因为特种纸的规格不一,开法不合理就会造成浪费,最好的办法是先与特种纸销售商联系,确认规格。 三、常用的拼版方式 1、单面式:这种方式是指那些只需要印刷一个面的印刷品,如海报等,只需要印刷正面,而背面是不需要印刷的。 补充2、双面式:俗称“底面版”,指正反两面都需要进行印刷的印刷品,如一些小宣传单,小幅海报、卡片等。 3、横转式:俗称“自翻版”、“就版翻面”,适用于杂志、书刊类的印刷品,比如有一本16开的杂志封面,分有封一、封二、封三、封四等四个版面需要进行印刷,在拼版时将封一和封四、封二和封三横向拼在一起,再将封一和封四、封二和封三头对头地拼在一个四开的版面上进行印刷,俟一面印刷完成后,将纸张横转180度,用反面继续印刷,完成之后,将印刷品从中间切开,就可以得到两件完全一样的印刷品了。 附:印刷纸张特性详述 凸版纸

POP海报没有标准尺寸。

使用POP海报促销一般都要从制作方面提高POP广告的适用性。

厂商在设计和制作POP广告时,必须深入零售店考察,并征求零售店对POP广告制作的要求,尽量从零售店的立场出发,制作出适合零售店使用的mP广告。

比如,可以制作几种大小、风格不同的POP广告,以分别配合不同特性和空间的零售店使用。

POP海报设计家所倡导的海报制作六大原则是:

(1) 单纯:形象和色彩必须简单明了(也就是简洁性)。

(2) 统一:海报的造型与色彩必须和谐,要具有统一的协调效果。

(3) 均衡:整个画面须要具有魄力感与均衡效果。

(4) 销售重点:海报的构成要素必须化繁为简,尽量挑选重点来表现。

(5) 惊奇:海报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要出奇创新,具有强大的惊奇效果。

(6) 技能:海报设计需要有高水准的表现技巧,无论绘制或印刷都不可忽视技能性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OP促销

推荐一:文艺范的必备杂志《KINFLOK》

说到排版优秀设计好看的杂志首推《KINFOLK》!这本杂志从国外红到国内,简直是文艺范的必备杂志!

你看各种INS或某宝照片上,只要想拍出彰显文艺气息的照片,主要的拍摄素材选择《KINFOLK》加上你要拍的内容就没错了。浓浓的文艺气息瞬间透纸而出啊!

从英文版开始,每期《KINFOLK》的封面就以其简约、柔和的色彩吸引了一大票粉丝的追捧。而在整体的版式设计中,图片的精美、版式的简约更是在众多杂志中独树一帜。每期杂志中关于旅行、美食、聚餐、文艺等等的推荐内容和这样的版式相得益彰。

推荐二:我想带这本杂志到世界尽头看看《CEREAL谷物》

第一次知道这本杂志是因为某个公众号的推荐,说是两个人行走在世界不同的城市,然后拍摄他们所见、所闻、所食。于是整理出了一本不同于游记的杂志。

这本从国外引进的杂志,除了一贯的性冷淡风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里面每一张图片的选择。如果不是印在杂志里,绝对放手机里是一张张完美的壁纸、屏保选择,贴墙上就是一张绝佳的风景海报。并且在国内版的制作上,都尽量追求与原版的统一,无论从版式设计、纸张选择都与原版高度统一。所以非常值得一看!

推荐三:我们老板说设计师都要看《周末画报》

也许老板对于《周末画报》情有独钟吧,所以固执的每年都会订阅。并且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强烈安利所有设计师都要看这本杂志。说这本杂志设计感如何之好、说这本杂志的版式编排如何的牛、说整体看起来多么的国际化……总之每次他巴拉巴拉的说完,我们都会讨好领导一样的,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上几本《周末画报》。

其实周末画报的整体设计不错,简洁、大方,每种字体的框架结构是非常合理的,特别是视觉动线的引导,更是做的不错。曾经有一个文案小白,特别苦恼PPT怎么排版,我们的撰文指导就扔给他一本《周末画报》跟她说,就照着这本杂志排,如果排不好就仔细比对!看看人家的字体怎么选的,多大的字号,放在版面的什么位置。如果照着排都排不明白的话,你就不适合这份工作。然后很久之后,这个曾经的文案小白,成为了我们公司的PPT大神。

推荐四:自有自风格的MOOK《知日》、《知中》

《知日》、《知中》都是归属于MOOK类别的杂志,每期一个主题,会采访很多不同的人。这两本杂志,一个针对日本、一个针对中国,都是把各种文化符号做为创意点进行延展发挥。基本可以把这个点说透,然后由小见大,通过这个点让你看到整个社会的文化。

从版式设计上来说,我不太喜欢这两本杂志,但是有很多朋友觉得还不错。主要是在我看来这两本杂志的设计风格有点乱,编排起来比较乱、版式页面纸张选择也比较多样、图文混排的方面也很密集。也许是偏向日式的设计风格吧,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

之所以推荐是这两本杂志的文化属性比较强,能把不同的文化通过版式展现出差别。我觉得这是设计的特点,值得肯定。

这些杂志要么是我自己按期购买的,要么是我经常观看的。因为设计师的这个职业的原故,所以真的没办法对设计不够精美的杂志下手。如果没有能吸引我的封面或内页设计,那么内文写的再精彩,也注定不会进入我的购物车。所以看来我天生就和《知音》、《故事会》、《青年文摘》这类的凤姐读物无缘了。

上海风度杂志

这种应该是设计师专门设计的字体。不过感觉比较类似的有 方正姚体。通过变形应该能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