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学前教育音乐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弹唱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一、引言

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是幼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高职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存在部分学校忽视弹唱教学,造成学生无法应对、胜任工作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有部分高职学校通过增加课时量、选用合适教材、制定明确目标加以改进,但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中就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入手,探讨了应该如何解决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的不足,为未来幼教的灵活开展打下稳定根基。

二、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于注重乐理知识的讲授。在学前教育中,乐理知识是掌握节拍、节奏,开展高效弹唱教学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严重忽视了对声乐演唱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弹奏技能等知识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弹唱水平的提高。[1]第二,缺乏充分的弹唱练习。由于学前专业注重的是幼儿教育知识、技巧的传授,很多教师对学生弹唱练习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将歌曲的编配弹出来即可,不注重音乐的细节。更未让学生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造成很多学生所弹唱的音乐都是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2]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要想学好弹唱,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得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高职学前专业的弹唱教育多是以课堂为中心,并没有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除了参加考试以外,并没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伴奏活动、歌曲谈场比赛,不具有任何丰富的经验。[3]第四,课堂教学缺乏变通性。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注重变通性,这种变通体现在教师不能过于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在接受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打造高效性、动态性的课堂,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弹唱教学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变通性教学无法实现。

三、改善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对策

第一,曲目分析,针对教学。学前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充分的儿歌弹奏经验,这样才能为未来幼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弹唱教学中,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音乐作品,而是应该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让学生尝试弹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儿歌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畅谈弹奏的技巧、方法,让弹奏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加深入。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弹奏练习之前,教师应该一边示范一边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皆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整体结构十分规整协调。在做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乐段特色与风格作出细致的解读。例如在对第一乐段的解读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该乐段以明亮的色彩为主,在其中自然地糅入了柔和的色调,弹唱起来有一种明朗亲切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乐句为全曲的核心,把握儿歌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气呵成的弹唱练习。而在第二乐段,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旋律的'重复与节奏的活泼,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思想内容,加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渲染。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导教的经验,引导学生在把握幼儿声乐学习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儿歌作品进行弹唱,在歌曲分析中需以情感的感染与氛围的营造为关键,不宜过多插入复杂的结构与乐段分析。

第二,基础奠定,多元练习。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奠定稳定的根基,只有打牢弹奏的基本功,强化手指、练习曲的训练,才能开展由浅及深的弹唱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合理安排乐理知识、技巧技能传授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讲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前弹唱教学。例如,在奠定钢琴弹奏基本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重点进行手指训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键盘,初学时会出现手指、手腕较为僵硬,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在弹奏时以“按、压”为主要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先以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钢琴作品的美丽。随后,教师再以高抬指的手指练习开始,开展从音阶到琶音、到和弦等的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钢琴的熟悉度。另外,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节奏上的技巧,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儿歌弹唱中常用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不同音符,并且加强对不同音符的组合运用,强调层次性的练习,夯实学生的弹奏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弹奏时能够准确把握技巧与概念,做到心理上的不紧张。

第三,小组授课,把握层次。目前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依然是以一对多的教授、一对一的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忽视了学生在弹唱水平上的差异,不利于开展针对性、高效性的弹唱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形式,选择相似程度的学生加入学习小组中,开展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小组;没有完全领悟弹唱方法、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小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生小组。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看音乐书记、音乐剧作品、多听节奏旋律鲜明的钢琴曲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充实弹唱过程中的感染力;对于第二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具有趣味性的儿歌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从简单到容易,不断提高教学的难度,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加强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弹唱能力;对于第三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关键,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时关注他们的弹唱练习情况、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这类学生在弹唱上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同样的要求、目标拘束不同小组的学生,而是肯定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展开分层达标的教学活动。

第四,互动评价,增强信心。学生之间的互听互评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评价他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种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意见与想法,结合具体的弹唱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提高互动评价的价值。互动评价互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模拟舞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歌曲演唱、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台下的听众细心聆听弹唱的音准、节奏、技巧、情绪与情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能够调动诸多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维持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这种互动评价延伸到课外练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或者进行多人陪同练习,在练习之后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共勉的能力。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监督者,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可以通过征询陪练者的意见与想法,系统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不能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练习的问题。

第五,体验教学,注重实践。学前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教学”上,即教师不仅将弹唱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将这种能力与幼教紧密结合,以幼儿教育情境为背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避免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紧张、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特别创设“体验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上台试讲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执教《拔萝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模拟扮演“幼师”这一角色,自己设计教学的开场、教案与具体弹唱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先以故事“拔萝卜”为开场,借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随后再进行反复性的学唱活动;还有学生则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扮演小白兔、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等不同的角色,加入边玩边唱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简单的反复学唱更加有趣生动,能够让每个孩子主动加入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利用到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了丰富的课堂环境。

四、结束语

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学前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竭尽全力、集中精神,掌握较高水平的弹与唱。但是在目前弹唱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素质水平与教学技能的局限、学生学习认识与弹唱练习的缺乏,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提高对弹唱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弹唱现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通过小组授课、互听互评、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弹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曾华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实践活动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7-48.

[2]张加佳.如何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琴法教学[J].新课程,2014(6):148-148.

[3]杜清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的培养[J].文艺生活,2011(9):206-207.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随着新课程 教育 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 [5]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梁龙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 文化 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朱智贤 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4] (美)库利(Coodley,.)着,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猜你喜欢: 1.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4.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我认真学习《规程》及有关教育理论。并于2004年完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柯达伊教育理论课程培训。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我还在中华女子学院王丹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等。我带着新的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的变化。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 X X X | X X X | )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 | X X X |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

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 喔 唷 哇 | 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 | 哎 唷 嗬 | 哎 唷 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弹奏歌曲《华小船》,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小船手动作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划小船》伴奏。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自制散响玩具,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小小鸟》、《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 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 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 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以上只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点滴体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索使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快乐的游戏天堂。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论文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我认真学习《规程》及有关教育理论。并于2004年完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柯达伊教育理论课程培训。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我还在中华女子学院王丹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等。我带着新的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的变化。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 X X X | X X X | )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 | X X X |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

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 喔 唷 哇 | 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 | 哎 唷 嗬 | 哎 唷 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弹奏歌曲《华小船》,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小船手动作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划小船》伴奏。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自制散响玩具,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小小鸟》、《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 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 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 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以上只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点滴体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索使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快乐的游戏天堂。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乐理是进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学习的入门课程,它向学生系统展示了音乐的所有基础理论知识,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理论修养。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策略中存在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足、学习氛围营造不佳、缺乏学生学习能力培育以及忽视学生音乐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育等问题。

为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

(一)注重激发学生对乐理课程的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乐理课程,让学生意识到乐理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它集知识性、艺术性、操作性等为一身,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和动脑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陶冶音乐情操。学生的这种正确认识能提高他们学习乐理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情况下完成学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案要富有新意,生动有趣,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教学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有逻辑性和趣味性,尽量让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成学习。

(2)教师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后,可以对学生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然后安排一半以上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一一分析,尤其是对错误的答案进行仔细解析,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出错原因及今后避免出错的方法等。

二、进一步完善乐理课程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乐理课程内容进行完善: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编和选择教材,使教材所选内容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比如,在进行“单纯音符”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著名科达伊教学法中的符干谱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简洁和对比鲜明的体会不同单纯音符的书写方式和长短不同的因值区别,比如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

2.在完善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这几个方面。根据现实情况,学校应寻找专业学者来进行音乐乐理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使教材内容更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增加学生的乐理知识。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出发。

只有学生对教材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的进入乐理知识学习中去,并通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和音乐创作的能力。因此,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及教育内容进行完善整合是学生更好学习乐理课程的基础。

3.乐理课教师应从地方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增加相关内容,比如儿歌童谣、音乐谜语等内容,并教会学生演奏幼儿园常用的小型乐器,包括口风琴、木鱼、铃铛、小木琴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运用。

三、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

第一,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采用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来表现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让学生不仅能从听觉上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还能结合视觉效果进一步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情况。

手势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了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在乐理知识学习时的难度。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运用多媒体展现五线谱和键盘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乐理知识。

此外,在进行乐理课教学中,要结合音乐作品的赏析内容。教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传递给学生其中的乐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加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做好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四、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注重乐理的学习和使用,实现自身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奠定基础。高等教育院校则应注重对学生乐理学习效果和乐理课程教学开展效果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氛围、音乐素养以及学生乐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乐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外国音乐教育课程论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打动人心,而影视音乐又以它的特殊性占据着影视与音乐的双重重要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影视翻译的语言艺术赏析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摘要

[摘 要] 历年来人们概念中的影视,不管国产影视还是西方影视都只是茶余饭后的“甜点”,仅供娱乐,其自身只具备娱乐性,但是随着影视自身行业的发展,影片被赋予的东西越来越多,更多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各种人生意义被电影人载入到影片当中,影视淡漠其娱乐性,顺利成长为各国 文化 交流的使者,西方影视的翻译要求语言的真实准确性,也要求译文的优美诗意性。本文从翻译中的几个 方法 与技巧出发,赏析其中几例西方影视翻译。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内容

[关键词] 西方影视;翻译;语言艺术

当福尔摩斯的名字飘浮在所有侦探电影 爱好 者的心中,当迈克俊俏沉默的面孔深深地埋在《越狱》迷的脑海,当所有的电影爱好者身上都开始流淌着蓝色的“阿凡达之血”,蓦然回首,我们终于发现,西方影视作为一种视觉盛宴,正在入侵人们的精神生活。

电影在全世界文化传播的轨迹中无疑是最闪亮的一幕风景,“如果电影是一场梦,那就让我醉生梦死”,这句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笔者的QQ签名。电影的变革我们历历在目,从最初的无声、黑白的“卓别林式幽默时代”——粗糙的黑白有声电影——声音色彩画面俱全的彩色电影——3D电影时代——5D电影横空出世,在这些电影变革流程中,电影语言的变革,像是衬托红花的绿叶,成为不可或缺的变革章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里面最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对文化的发展、传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影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担负起传播人类文化的重任,当岁月的章节翻到华丽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些概念像浪花一样四处翻飞,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的影视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一部通过翻译工作者精心翻译的外国影视作品,就像长着翅膀的使者,双翅携带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之间传播着人类文化。纵观现今影视翻译,不难看出,与普遍的书本翻译、音译迥然,电影翻译无论是从其翻译规律或者翻译的语言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属性。

一、影视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语言翻译历史悠久,中国最著名的翻译理论是大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所谓“信、达、雅”指的是在翻译的时候一要“信于原文”,即翻译要与原文原意相符;二要“达于原文”,即翻译时表达要顺畅;三要“雅于原文”,即翻译时译文要有文采要优美。严复的翻译理论很大程度上适用于文本翻译,因为一个成功的影视翻译,需要不只是台词即影视脚本文字的“信达雅”,还需要考虑影片其他非文字因素的翻译,比如影视演员的情感表达、影视图像信息的传达、不同国家语言表达的差异性等,影视翻译翻译的不是文字,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影片,它或许是由风格迥异的图像、南辕北辙的声音、代表不同文化的文字构成的一个预期向观众传达海量情感信息的多符号载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的整体。所以影视翻译不仅局限于语言学、翻译学,它还涉及媒体传播学、影视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等,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整体。

二、翻译的诗意性

我们都知道,一部地道的外国影片,它身上往往携带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它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史血脉与文化背景,深刻地反映本地民族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节奏。且电影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尽相同,电影语言是指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使用的媒介手段的结合,它直接为观众的视听感官服务,它直观、鲜活、具体,用形象来表达语言,携带着巨大的感染力。要将西方影视的电影脚本翻译成中文,绝非易事。原因如下:中西文化差异巨大,西方信奉上帝就如同我们中国人相信客厅里有一张茶几存在一样;中国文化往往重视意会、注重自我感悟,较为感性,而西方文化则注重概念内涵、注重分析,较为理性。这些差异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中国语言较为感性,靠语意贯彻全文,而西方语言则强调语法、词语的上传下达,语句的相互衔接与呼应。相信大家看到“中国式英语”,都会莞尔一笑,在影视翻译中,这个问题无处不在。

Gone With The Wind:

This car,Goeth would have bought this do I keep the car? Ten people by that,ten people,ten more pin,two is gold,two more would have given me two for it,at least would have given me one ,one more,one more person,person,Stern,for could have got one more person,and I didn’t ,and I didn’t…

译文如下:

这辆车,歌德应该会买。我为什么留这辆车,它能换十条命,十条命,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可以救两条命。这是黄金,可多救两个人,他会让我换两个,至少一个人,他会多救一个人,多一个人,是一个人,斯滕,这个可以换一人的命,我本可多救一个人,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这段译文语气柔和哀伤,语义流利通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与诗意,忠实于原文的语义,文字诗意优美,文字情感与原文相契合,可称上乘译作。

再比如《狮子王》: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

译作:越危险就越合我心意。

三、翻译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人们在观赏一部影片时,要同时启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内心丰富的情感神经,可谓“工作量巨大”,这就一如我们看小说,很多小说当我们看第一遍时,感觉是囫囵吞枣,云里雾里的只知大意,很多细节都是模糊的,但是纸质的小说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读很多遍,一部好的作品总是百读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随着读者年龄与阅历的增加就会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但是电影不一样,电影主要是以画面和声音相结合向人们传达信息,很多信息转瞬即逝,所以人们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出现用时短的特点,如果翻译中出现一些艰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某个词义含糊不清,而且很多电影本身的魅力也具有时效性,很多电影在欣赏的时候感觉很震撼,但是却总是提不起兴趣再看第二遍,只有一些经典影片,才能经得起时间推敲,与时光一起变成永恒。很多翻译,如果不具备时效性与准确性,那么就很可能影响观众的整体感官,让整部影片索然寡味。 比如《教父》:

I never wanted this for work my whole life——I don’t apologize — to take care of my family,and I refused to be a fool,dancing on the string held by all those big don’t apologize——that’s my life——but I thought that,that when it was your time,that you would be the one to hold the Corleone; Governor ,it wasn’t enough time, wasn’t enough time.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带给你这些。我工作了一辈子,来养家糊口,我没有道过歉,我不愿意当个傻瓜,可我总是在大人物所牵的绳子上跳舞。我不会道歉的,这就是我的本色,不过我也想到过那一点,我想那时候是你的天下,你就是牵绳子的那个人。考利昂参议员,考利昂州长。好了,时间不多了,迈克尔。时间不多了!

这段台词赋予了丰富的信息,首先,这是维多的心里独白;第二,维多是个清醒的傻瓜;第三,维多愿意做个清醒的傻瓜,即便迫于无奈。

比如:《飘》

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译文: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四、翻译的直白性与深刻性

在一段成功的影视翻译中,电影文字脚本翻译在忠于原文进行翻译时,要注重刻画其深刻性。

比如:Schindler’s List

What is right? When a person committed a crime,the judge sentenced him to dea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is is not right,It’s called justice.

When a person has committed a crime Similarly,the emperor could sentence him to death,

Can not sentence him to death,then pardoned him,this is called right!

什么是权利?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

这不叫权利,这叫正义。

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

也可以不判他死刑,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利!

当听到这句台词的翻译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内心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然后,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翻译出来的语句,使权利深刻得入木三分,相信多年后,很多人都会忘记这部Schindler’s List,但是却没有人会忘记什么叫权利!

五、翻译的口语性

在观看国外的电影大片的时候,笔者相信大家在沉醉于这些好莱坞大片带来的精彩情节时,一定也会像看我们的国粹京剧一样,看到精彩处,不禁大叫一声“好”!而西方影视译制片里口语化式的翻译,就具备这个特征。翻译片里对于口语化的需求不外乎要考虑到观众范围广,年龄跨度大,口语化可使影片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Batman:How much do you weight?

Vicky: About 1 20 pounds,I think.

Batman: Hold :AAH!OOH!

译文1:蝙蝠侠:你的体重是多少?

维奇:我想大概有120磅吧。

蝙蝠侠:坚持住。

维奇:啊!噢!

译文2:蝙蝠侠:多重?

维奇:120磅吧。

蝙蝠侠:抓紧。

维奇:啊!噢!

译文2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口语特色一览无遗,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与幽默感。

现今的影视已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越来越肩负着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命,随着大量西方影视作品进入我国,我国的影视翻译团队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翻译水平也日渐攀升,翻译的语言艺术涵盖广阔。本文只选取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在国外影视翻译上推陈出新。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文献

[1] 郭建中.实用性 文章 的翻译(下)[J].上海科技翻译,2001(04).

[2] 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6.

[3] 孙迎春.翻译学语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 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

[5]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柳耀辉.影视文化论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英美影视赏析课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摘要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校开设了英美影视赏析公选课,旨在完善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学习英美文化和文学知识,提高其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内容

关键词:英美影视赏析课;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9-03

英美影视赏析课作为一门公选课,有利于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灵活地应对各类文化差异。英美影视赏析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为学生营造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英语 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力争完善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课程设置看作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讲究‘兼容、动态、良性’。”在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当中,各种课程要素相互依存、作用,灵活协调,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动态平衡。相比之下,传统教学过程和手段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层次性、多元性和激励性,学生常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和喜悦。增设英美影视赏析课,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寓教于乐,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元生态化。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般说来,学生 兴趣爱好 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稳固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及生动的 教学方法 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电影一般都有有趣或刺激的 故事 情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相对于刻板的教材,电影集画面、声音、故事情节于一体,更能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地学习语言目的。

二、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电影语言生动活泼,取材于现实生活,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电影中的光、色、声、影、形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听神经,形成相对直观的语言交流和自然吸纳的语言环境。

著名语言教育理论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取决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于学生目前语言能力的信息输入。Krashen提出了“理想输入”的说法,认为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量。“语言环境决定语言输入的质量。‘此时此地’原则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观点。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影视赏析课能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自然习得语言。

三、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赋予学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英语电影中富含原汁原味的语音素材,其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真实地道,表达句式多样。电影台词可分为采访、演讲、购物等。这些台词可作为学生真实自然的听力材料。台词大都语速正常,属于实际生活中的正常语言,有利于学生模仿并学以致用;还利于学生体会 英语口语 中常用的弱读和连读,养成听说英语的正确习惯。

如影片《阿甘正传》中脍炙人口的语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狮子王》中:“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TITANIC》中:“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这些 名言 言简意赅,富含人生哲理,既可教给学生新词汇,又可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观看有趣的电影时,学生会自觉使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假设和预测,从而学习吸收信息。教师可以使用电影语料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情景对话时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讨论电影内容,交流感受。在交流时,要求学生灵活使用电影中的词汇、句式和 名人名言 。好的电影比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交谈欲望,促使他们用新词汇交流感受,学以致用,给学生带来学会新知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有助于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更直接地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所涵盖的大量信息是促使语言鲜活、推动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学生社会文化能力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语言本身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上,尤其是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如果不了解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就会使该语言的表达苍白无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和句式,还要向学生传授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

通过电影学生会学到很多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比如,美国新娘结婚时身着白色长裙并佩戴面纱。新娘还要按照四句韵文去做,即穿戴something old,new,borrowed,and blue。舞会结束前,新娘会将花束扔向未婚的女子,接到花的女子被认为是下一位该结婚的人。这些习俗跟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相差甚远。学生在欣赏《老友记》中菲比和莫妮卡两位主角的婚礼时,就可以学习到这些文化差异。由此可见,“外语影视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表现着目 标语 文化场景,并以其丰富的语汇和具体生动的形象传递着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选与教材中课文主题相似的影片,并解释影片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解释文化差异时,笔者选用了《世界是平的》这部电影,影片中多次描述了印度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印度房东初次见面就问美国房客的收入、家庭和婚姻状况,这对美国人来说都是隐私;牛在印度宗教中是神圣的,印度人不吃牛肉,可是美国在印度的外包服务中居然卖烙牛的烙铁和牛排煎锅,印度人对这难以接受;印度人对美国人独有的一些小商品很陌生,因不知道具体用途而无人购买,如美国人在观看比赛时戴的奶酪形状的帽子。这一系列文化差异使得美国的外包业务在印度进展得很不顺利,从美国来的销售经理在了解了大量印美文化差异后,终于取得了成功。看完电影后,学生们踊跃发言,补充了很多印美和中美文化差异的例子,有效地练习了英语口语,并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五、有助于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提高其 英语写作 能力

学生在赏析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时,会学到很多英美文学知识。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会使学生对经典作家和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电影《死亡诗社》故事情节曲折,内涵发人深省。主角基丁是一位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做“船长”的教师,他提倡学生们用崭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学生被他那反传统的教育方法所感染,创建了新的“死亡诗社”。基丁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同时也遭到这所传统学校中各种腐朽思想的抵触。该影片台词中出现了很多著名英美诗人的名句,如莎士比亚、梭罗、惠特曼、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基丁老师的话也很有哲学意蕴和音韵美。如:(1)因为信不信由你,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我要你们向前到这儿来,细细玩味过去的面孔,你们经过这儿无数次,但从未真正看过他们,和你的差异并不大,对吧?……孩子们,让你的生命超越凡俗。(2)森林,因为我要为了活着而活着,深刻地活着,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髓。把生活的糟粕抛到九霄云外,以免当我的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教法要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教师要善于激励、启发和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赏析完影片后探讨了 经典台词 的人生哲理,同时对英美诗歌知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笔者就影片内容设置了两个辩题(基丁老师的反传统教育模式是否可行?学生自杀的悲剧应由基丁老师负责还是由家长负责?),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展开小组 辩论 ,学生可以随意进行 观后感 与影评等思想交流。鼓励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观后感或影评,也可对故事进行改写,对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写完之后学生提交,由老师评分。很多学生就片中的教育体制、亲子关系等问题有感而发,写出了切身体会,比以往写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后 作文 更有深度,遣词 造句 也不错,由此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部分学生还主动背诵了挑选出的经典台词,展现出极大的学习英语的热情。

综上所述,英美影视欣赏课作为一门大学英语选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英美文学和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其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这门课还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机制弹性化和课堂管理方式人性化。广大教师应有效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使英美影视赏析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21-222.

[2]Krashen,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63.

[3]钟华.非英语专业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23.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 专业英语 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姚范美.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9):145-146.

[6]张明.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7]王晓芬.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7).

[8]刘丹,张家荣,任晓辉.英语影视欣赏与文化意识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9]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百度文库.(),2012-09.

[10]王晓辉.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有关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推荐:

1. 浅谈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差异论文

2. 有关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6.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7. 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分析论文

8.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 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 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 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 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 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 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 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 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 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 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 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 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 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 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 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 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 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 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着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 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