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以觉醒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以觉醒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的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论文摘 要: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生命本真的认知和自我觉醒是真正意义上女性意识呈现的精神内核

意识是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性别群体,其意识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部分。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基于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通过文本叙事来艺术地还原现实世界。人的主体性的自觉是从“人”的自我认识开始的。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则是现代人本观念在生命—生存视阈内最为深切的表现。这使女性文学在它发生之初就具有一种自我认识的内在性,具体指向了女性生命存在的精神深度。

人类社会自从男性掌控主权,就开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并不断强化着对女性的绝对控制。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制于男性权威,其结果就是女性自我的不断虚弱。强权又使女性意识分裂,把真实自我异化为“非我”,亦如罗兰·巴特所说的“活在他们的注目之中”的自我,其最终结果是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女性作为一个“他者”看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女性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受压迫的。父权制意识通过社会各种体制合理化和强化了女人对男人的屈从,结果是使大多数女人从内心接受了自己比男人低一等的现实。

从女性有意识以来,男性化社会精神就源源不断地被灌输到她们的精神体系中,以此促成女性的社会化——接受男性意识形态赋予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以致有如男性一般来观看自己。相对于父权制的男性意识表征强有力的主体姿态而言,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实现。女性自接受男性意识形态开始,就潜意识下将自我与女性自身分离,女性自愿成为被凝视的客体——“他者”。因此女性“自我”的存在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女性无法自觉进入到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中,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与男性同样生命存在的女性,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自我反思能反映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标志着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女性意识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女性主体历史性进程的尺度。因此,对生命存有的主体性意识从现代女性创作初始就成为女作家体验自我真实的生命内驱力,催发现代女性不断以超越意识向精神生命存在领域迈进。

二、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自觉

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质上是现代女作家不断追问女性生命价值的精神历程。女作家直面生存现实并对个人生命偶在性和本己性的生、死、爱、欲等人生问题的进行自我辩解,在女性文本中直接表现出庐隐式的“情智冲突”的生命张力。这些女作家关切的人生问题,实际上是超时代的,也是超个体的,这是思想对历史时间中生命形式的沉思,是关于生命本体存在的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它直接触动了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生命自觉。这种生命自觉带来女性关注生命和生存问题的新视野。女性在男权意识的压抑下,认识到在抽象的“人”的遮蔽下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对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认识上,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和获得经济权益的层次上,而开始向追求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的层面拓展。

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生存状况的认识,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自我生命存在的问题。女性文学对人认知的基本态度无疑是对生命存在本真的展现。女性文学对女性生命存在的追问与诠释,表明了文学对现实人生反思的、批判性的而又切己的伦理关怀。女性生命经验中对生命体验的真实与深刻使女作家表现出更强烈的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关怀。这使女作家有关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接近于生命的实存状态。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逐渐走出男权文化幻想,诸如善恶对垒的“良母”与“祸水”造型模式,而是生命本身与女性自我的丰富表现。现代女性写作在解构男权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打破了母性神话的幻想,女性文学生命叙事基于对人性欠缺与生命有限性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了女性存在的真实。女作家在母爱的背后也看见了母性厌恶,在艺术思考与创作中,以冷峻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这一角色的种种弱点。铁凝的《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以“露阴”的方式对外在环境进行报复,揭示出女性种种扭曲变态的心理。方方的《落日》在对不孝的丁家兄弟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对丁老太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王加英的母亲也写得很有深度,她瘫痪在床,对女儿的百般照料总是横加挑剔。别人都在关心女儿的婚事,而她却为了自己能获得照顾而希望女儿独身。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显示出女性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冷峻审视,在自我认识的层面上又深入了一步。

女性文学叙事中强烈的生命自省使女作家的自我主体意识渐趋自觉,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全面觉醒,从女性本体的存有中肯定女性的自然属性到反抗男性文化开拓女性自由发展之路,从对男性文化的颠覆和解构到对女性自身自我反思和批判中,主动承担起揭示女性现有生存状态的责任。

三、从“人”到“女人”的性别意识的自觉张扬

中国女性文学从关注“人”进而关注“女人”体现了女性认识生命存在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在世纪初以“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方式确证着人的生命情感的重要与尊严。“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活了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也激发了女性批判旧社会的勇气和决心。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触及了妇女解放和鞭笞家长制的黑暗。庐隐的《海滨故人》等小说脍炙人口,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疾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的作品,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的心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新文学文坛上,以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袁昌英、丁玲、冯铿、萧红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在文学上创造了既有社会意识又有女性意识的多种文本形式和艺术风格,确立了中国女性文学的不同形态。

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女性作家关于“人”的觉解,另一方面便是以女性独有的生命存在为主体,在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之下确证女性生命的价值。关于女性深切的本己生命体验,其历史的存在性和时间性构筑了女性作家在面对文学历史叙事中与正史对话的方式。历史的真实性只能通过生命本身的客观存在才不会出现断点或真空状态,在这样的历史中,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故而女性文学往往通过一个女人的生命事件,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在历史的叙事中归还个人的生命的权利,这样的历史才能真实展现历史理性刻意摈弃的盲点,这样的以情感方式诉诸理性,表达自我与主体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在以性别意识主导下的生命叙事中,女性逐渐从“他者”、“第二性”的位置开始回归到与男性共存的历史主体的角色中来。

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的充分展现则是八十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女性写作显露出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述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女性文学的生命叙事注重女性日常实存的各种生命感觉。经历了政治绝对化的时代后,八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笔触深入到生命切身体验的情爱层面。张沽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是她对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此外,陆星儿的《美的结构》、王安忆的《雨,沙沙沙》等作品都体现了视爱情为精神方舟,期望达到永恒的乌托邦理想,这是女作家对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精神出路的自我探索——一个爱情的乌托邦。张洁着力于刻画在情感与事业中独立的新女性,王安忆则从性爱的角度探索女性精神世界,她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可以看作是女子写给女子看的、研究女性生命本体及命运的小说。

四、性别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女性意识的意义失落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尤为强化主观化视角,注重女性个体独有的生命体验与身体感受。“女性写作”、“私语化写作”命名凸起,其中陈染、林白、徐小斌、海南是其中最接近西方女权主义写作的代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特点就是完全不依附于男性话语,个人化的女性话语充满了各种女性文本,女作家集中书写女性个人经验成了普遍性特征”。女性的叙事总是带有“个体记忆”的显著特征,这使人们倾向于把女性写作当一种精神自传去理解。表现女性的性别意识,表现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和个体记忆,这正是陈染和林白小说的特点。

这种女性个人化写作不仅在情爱层面充分展现了“私人性”,而且作为生命原始欲望的“性”在现实层面被深切地关注并如实地展露着。性欲成为作品绝对的主题,这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萌动。陈染《私人生活》通篇展现个人原欲望的涌动对抗。此时的女性写作以女性话语诉说着自我的生命体验,使私密的女性世界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赢得了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书写出沉默数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个人化视角关注、描绘女性私人化的生命感受,一方面以女性特殊的身体感受——性欲与性行为的描写迎合消费时代各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启示着其后女性作家对“性”的肆无忌惮的张扬。陈染、林白笔下依然呈现出女性灵与肉的冲突,同时并未放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自我的重新审视。但这一主题到了“美女作家”卫慧、棉棉那里,欲望则成为了女性全部生活与生存之代名词。《上海宝贝》中倪可的全部生活可以说就是感官的满足与欲望的填充。除了性欲之外,物欲也是女主人公孜孜不倦的追求。二十一世纪初更为前卫的女作家九丹、木子美、春树等在卫慧、棉棉的基础上将个人经验的写作“发扬光大”,由“美女作家”发展而为“躯体作家”。作品表现出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是赤裸裸的竭斯底里的性爱展览。她们的创作与之前女性作家努力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背道而驰。女性主义力图改变女性“第二性”的定位,然而,女性第二性的地位一方面来自男权社会的外在压抑,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女性对男性压抑的认同。躯体作家们过度张扬女性性别意识,“身体写作”以纯粹的感官刺激满足着男性的窥私欲,将女性沦为了被“看”的性对象,供公众消费与把玩。当“私人化写作”被“身体写作”代替之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视阈也同时受到拘囿。大肆渲染“身体”是女性表达的唯一工具和资源,将身体简化成物欲的代名词,这样的女性写作也必然堕入色情文学的行列。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罗瑟琳·科渥德在《妇女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小说吗?》中说:“谈论性欲和关注性欲并非代表着进步。女性主义者对形象和观念的分析进行已久,她们不可能认为只因将女性性欲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而讨论性欲就是进步的,色情文学批评常常突出女子性体验问题,而它恰是最为女性主义者反对的。”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女性写作摆脱了政治的束缚之后,在消费的时代,摒弃了宏大叙事,躲进私密空间自我欣赏之余窄化了女人的天地,这样亦无法改变女性从属的“第二性”的角色。在拒绝男性的审美视角而专注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之中,包括女性的身体感受、性爱欲望等感性内容,又不经意地“迎合”了男性的“目光”。如果女性作家不看重自己作品的社会性、历史性及时代性,而一味热衷于以纯粹的女性私秘欲望而进行“身体写作”和暴露自己的“私秘世界”,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女性意识的缺失或异化,女性文学整体意义随之沉落。文学叙事中生命如果只是无意识的感官载体,人就无法成为自我的主体,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荒林.两性对话:中国女性文学十五年[J].文艺争鸣,1997,5.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9.

[3]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

[4]郭力.生命意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理论生长点[J].江淮学刊,2006,4.

[5]阎纯徳.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2,夏之卷.

[6]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摘要: 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 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

一、女性意识的概念

理论界对女性意识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比较统一,通说观点认为女性意识应当包涵两个方面:

(1)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经验内涵;

(2)女性意识追求女性在政治上的平等。女性内心情感、思维方式与男性不同,因此就同样的事件她们具有与男性不同的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因此需要反抗。女性经验强调女性独特的生理、文化感受。生理感受主要是女性经历的生理周期以及生育的过程,正是因为女性经历了这些过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特殊。而正因为女性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也导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许多挫折,比如怀孕的妇女被单位拒绝。正是因为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无法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导致女性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建立自由平等的政治制度。

二、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很多女性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也都将女性爱情作为主线。当女性意识不断被唤醒之后,她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的婚姻,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很多女性在追求自己婚姻的途中,也出现自我迷失。将爱情想的过于理想,这也体现了改革初期女性意识发展并不成熟。在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都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爱情观也有区别,但都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性,开支逐渐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在《哦,香雪》作品中,作者铁凝在作品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这也是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到了后期的铁凝作品中,纯朴的爱情故事已经不复存在,而多是以悲剧命运结尾,阐述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生活。

(二)唤醒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一直在女性意识中占据核心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最初体现在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附属地位,而在文学作品中也通过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张扬,来突破传统的女性地位。从性的角度分析,许多作品也通过描绘女性内心对性的渴望,来展现女性意识。比如在《岗上的世纪》作品当中,作者王忆安将男女之间的爱情与性相练习,认为两者不可分离。如果单纯的描写男女的爱情,而不提及性,则无法充分体现女性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逐渐脱离男权主义

在当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逃离”是比较不变的现象。“逃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逃离现有的环境,奔向其它环境,这是女性在具备女性意识之后寻找的自救道路;

(2)确认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自信心,这体现女性的自我发现.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女性角色逃离并不意味着回避,而是对男权主义的抗拒。女性通过逃离男权主义的束缚,而增强自我的独立意识。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逃婚现象,都体现了女性内心渴望自由,但结局通常是因为内心的过度封闭,带来了内心孤独感,这也是现实当中女性的真实写照。

三、女性意识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一)实现双性和谐

双性和谐意味着男女无论是在政治地位,还是在家庭生活方面都保持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比较理想化的男女关系。这种思想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造。作家铁凝曾经提到过:当在写女性题材的作品时,自己渴望通过“第三性”的视角来描绘男女之间的生活,使女性角色更加具有真实感。只有摆脱性别视角的束缚,才能真正发掘出女性的本质以及内在欲望。在铁凝的小说《对面》当中,摆脱了女性视角的束缚,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角色做出描写。作家王忆安同样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超越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寻找男女之间的平等性。社会是由男女共同组成,王忆安想探索的正式男女之间如何相处,双方如何保持平衡。在他的文学作品《兄弟们》当中,他指出女性不应当将矛头直接指向社会当中的男性,男女双方应当是处于统一战线,应当相互帮助。男女之间存在着性别、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男女双方才应当相互配合,相互互补。

(二)超性别意识的产生

随着超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种思想也逐渐体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作家陈染最早在作品当中提出了,真正的爱情已经超越了性别,既可以出现在男女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相同性别群体中。陈染的这一观点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他在作品中表达这样的观点:首先男女双方因为性别的差异,应当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对立;其次如果人们无法超越性别去看待任何时间,这种思想是低劣的、片面的。女性作品的写作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女性经验的描述,以及男女之间对抗的描绘,这只会使得女性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作家陈染所提出的写作状态是:在尊周男女差异的前提下,彰显女性性别色彩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共同情感,这种思想在90年代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束语

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的意识逐渐被唤醒,不再屈服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禁锢,而是向传统发出挑战。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使得女性现代文学作品内容发生的改变。更多的作品开始以女性意识为主线,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女性在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现代文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洪珍,田兆山.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管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20一22.

[2]李芳.论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和非女性意识[J].文艺生活,2012,(1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 中华民族形成很早,但民族意识较为淡薄,借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古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这也是一些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形成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重要原因。然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的甲午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2]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则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便是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的形成,它包括这一观念的提出、确立和得到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 关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兴涛教授有长篇论文《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的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发表(载香港《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第1期创刊号),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这些成果很少将“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演变过程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或缺失。实际上,“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一研究,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一)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阶段,[3]也是“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和使用阶段。而最早提出和使用这一观念的便是最早引进和介绍西方民族主义的梁启超。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4] 1902年,梁启超又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在是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先用诗一样的语言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基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我中华有四百兆人公用之语言文字,世界莫能及。我中华有三十世纪前传以来之古书,世界莫能及。”[5]接着,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时他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6]不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1904年)等文中他又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并就“中华民族”自始是单一民族还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如果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则有无“最重要之民族”以及“最重要之族为何”等问题进行了考察。[7] 继梁启超之后,清末使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还有立宪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杨度和著名的革命党人章太炎。杨度在1907年发表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不仅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并且还比较清楚地说明了“中华”作为民族名称的由来和特征:“中国向来虽无民族二字之名词,实有何等民族之称号。今人必目中国最旧之民族曰汉民族,其实汉为刘家天子时代之朝号,而非其民族之名也。中国自古有一文化较高、人数较多之民族在其国中,自命其国曰中国,自命其民族曰中华。即此义以求之,则一国家与一国家之别,别于地域,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远近也。一民族与一民族之别,别于文化,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8]同年,章太炎在《民报》第15号上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其中也两次提到“中华民族”,一次是转引杨度的话,另一次是他自己的论述。他说:“中国魏晋以来,异族和会者数矣。稽之谱谍,则代北金元之姓,视汉姓不及百一,今试于通都广市之间四方所走集者,一一询其氏族,旧姓多耶?抑吊诡殊恒之姓多耶?其间固有私自改变与朝廷赐姓者,徵之唐宋人姓氏书中其数犹最微末。夫岂徒中华民族之空模,而以他人子弟充其阙者。”[9] 就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对“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具体使用来看,一方面,无论是梁启超、杨度,还是章太炎,他们都是在“汉族”的涵义上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梁启超曾明确指出,“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胄”。[10]另一方面,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在“中华民族”是“文化”称谓还是“血统”称谓的理解上又有所不同。具体来说,梁启超和杨度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而非“血统”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的一部分。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就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在对其融合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后,他“悍然下一断案曰: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11]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更是一再强调,“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以此推之,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不以血统言,可决知也. 故欲知中华民族为何等民族,则于其民族命名之顷,而己含定义于其中。与西人学说拟之,实采合于文化说,而背于血统说。华为花之原字,以花为名,其以之形容文化之美,而非以之状态血统之奇,此可于假借令意而得之者也。”他并且要人们相信,随着各民族之间融合的加强,不久的将来,“不仅国中久已无满、汉对待之名,亦已无蒙、回、藏之名词,但见数千年混合万种之中华民族,至彼时而更加伟大,益加发达而已矣”。[12]就梁启超尤其是杨度对“中华民族”的论述来看,他们不仅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民族特征,而且已经初步具有了“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称谓的思想。但和梁启超、杨度不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他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就批评杨度“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的观点有“三惑”:一是“未明于托名标识之事,而强以字义皮傅为言”;二是“援引《春秋》,以诬史义”;三是“弃表谱实录之书,而以意为衡量”。他认为杨度对“华”字本意的理解是错误的,“华”的本意或第一义是地域名和国名,不是族名,不能随意将“华”作“文化”、“华美”或“文明”解。他虽然亦承认历史上的汉族对其他民族的融合或同化作用,其他一些民族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但同时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汉族是汉族,满族是满族,满、汉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用他的话说:“夫言一种族者,虽非铢两衡校于血统之间,而必以多数之间同一血统者为主体。何者?文化相同,自同一血统而起,于此复有殊族之民,受我抚治乃得转移而翕受之。若两血统立于对待之地者,虽欲同化莫由”。而现实中的汉族和满族就“立于对等之地”,满族不仅不受汉族的“抚治”,相反还统治汉族,对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满、汉之间不可能像杨度所说的那样完全同化,成为一个民族。[13] 实际上,梁启超、杨度与章太炎认识上的这些不同,是与他们不同的“民族建国”主张联系在一起的。受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民族建国”是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和的共同要求,[14]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严重分歧。概而言之,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则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此,他们曾展开过激烈论战。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解》一文就是为了批驳杨度的《金铁主义说》而撰写的。在论战中,革命派从“排满”的需要出发,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中所包含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种族民族主义思想,强调汉民族与满族之间的种族区隔,比如刘师培在《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一文中就一再强调,“满、汉二民族,当满族宅夏以前,不独非同种之人,亦且非同国之人,遗书具在,固可按也”。为了辩明满、汉“种界”,证明满、汉不是一个民族,刘师培还特作《中国民族志》一书。陶成章在《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叙例七则》中把满族归入蒙古族,以证明满族与汉族不是同种。自称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其《革命军》一书不惜以大量篇幅证明“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15]与革命派相反,立宪派则从“合满”的需要出发,继承了传统的“华夷之辩”观念中所包含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华夏之”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强调满族已经与汉族同化,“不能谓为纯粹的异民族”。[16]康有为的《辨革命书》一文,从种族、文化等多方面论证满族已为汉族的一部分,他说:“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先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故满洲在明时则为春秋之楚,在今则为汉高之楚,纯为中国矣。”梁启超在《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一文中针对革命派引用社会学者对于民族的定义(即(一)同血统,(二)同语言文字,(三)同住所,(四)同习惯,(五)同宗教,(六)同精神体质)以及据此认为满族是中国的异民族的观点一一作了批驳,他以大量的事实说明,“民族之六大要素中”,“语言文字”、“住所”、“习惯”和“宗教”这四大“要素”,满洲人已“纯然同化于我”,“血统”和“精神体质”这两大要素虽然还“不能奋下武断”,说满洲人已与汉人同化或没有同化,但满洲人与汉人有血统关系,以及满洲人在精神体质上与汉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所以,“以社会学者所下民族之定义以衡之,彼满洲人实已同化于汉人,而有(与汉人)构成一混同民族之资格者也”。[17]杨度也一再强调,在汉、满、蒙、回、藏这“五族之中,满人文化又己全同于汉,一切语言、文字、宗教、习惯无不同也”,[18]已成为“同一民族”。[19] 就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民族建国”问题上的论战而言,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可以说立宪派的主张是近代中国建立民族国家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交往中,在血缘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纯血统的民族存在,在文化上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如果像革命派所主张的那样,通过“排满革命”,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那么历史上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会发生分裂,满、汉民族之间就会发生仇杀,其结果不仅近代的民族国家建立不起来,而且还会给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中国提供机会,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中国的民族危机。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就写道:要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建国真的像革命派所主张的,是要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那么满、蒙、回、藏等民族也将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结果是“分一大国为数小国,分一大国之人民为数小国之人民,分一大国之领土为数小国之领土”,那些本以瓜分中国为基本国策的西方列强,如俄国和法国,“一见我五族分立,领土瓜分,岂有不欢欣鼓舞投袂而起,一从北方以取蒙、回,一从南方以取黔、粤者乎?以国内瓜分之原因,而得外国瓜分之结果,此不待蓍龟而可决者。而主张五族分立论或汉族独立论者,实俄、法之所乐闻,而思利用之,以为先驱者也。故中国之在今日世界,汉、满、蒙、回、藏之土地,不可失其一部,汉、满、蒙、回、藏之人民,不可失其一种”,否则,“一有变动,则国亡矣”。[20]所以,到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派则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逐鞑虏”、建立单一的汉民族国家的主张,而接受了立宪派的“合满”建议,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孙中山向海内外明确宣布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建国方针:“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21]此后不久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之建国方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建国主张的提出并成为基本国策,对“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和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正如常燕生后来在《中华民族小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民族之名多因时代递嬗,因时制宜,无一定之专称。非若国家之名用于外交上,须有一定之名称也。中国自昔为大一统之国,只有朝代之名,尚无国名。至清室推翻,始有中华民国之名也出现。国名既无一定,民族之名更不统一。或曰夏,或曰华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然夏、汉、唐皆朝代之名,非民族之名。惟‘中华’二字,既为今日民国命名所采纳,且其涵义广大,较之其他名义之偏而不全者最为适当,故本书采用焉。惟今日普通习惯,以汉族与其他满、蒙诸族土名并列,苟仅以汉族代表其他诸族,易滋误会,且汉本朝代之名,用之民族,亦未妥洽,不若‘中华民族’之名为无弊也。”[22]因此,在民初,“中华民族”观念不仅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使用,而且也更多地具有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称谓的涵义。1912年1月5日,孙中山在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中郑重宣示:“今幸义旗轩举,大局垂定,吾中华民国全体,用敢以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设共和民国,布告于我诸邦……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23]就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这是孙中山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也是中国的官方文件对“中华民族”的第一次使用。3月19日,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刘揆一等领衔发起成立“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后改称“中华民族大同会”,在其发起的电文中他们写道:“鉴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同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且互相提挈,人道宜然。凡我同胞,何必歧视。用特发起中华民族大同会”。同年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在讲到民国统一时也使用了“中华民族”:“我中华民族本部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关,谊属兄弟。”[24]这是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第一次使用。 辛亥革命后,在沙皇俄国的策划下,哲布尊丹巴等部分蒙古封建王公贵族宣布外蒙独立,在库伦成立所谓的“大蒙古国”。哲布尊丹巴等人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遭到了包括蒙古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反对。1913年1月,西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蒙古族各王公在呼和浩特集会,制订了《西盟王公会议条件大纲》,一致决定“赞助共和”,反对外蒙古分裂。乌、伊两盟各札萨克还给库伦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发去文告,陈述“蒙古疆域,向与中国腹地,唇齿相依,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现在共和新立,五族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劝诫他们“翻然悔悟,协助中华”,取消俄库协约,不要“堕俄人狡谋”。[25]就目前所发现的资料来看,这是中国少数民族第一次采用政治文告的形式,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在此前后,袁世凯也以民国大总统的身份致信哲布尊丹巴,指出“外蒙同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俨如一家。现在时局阽危,边事日棘,万无可分之理”。[26]袁氏此处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运用,与乌、伊两盟各札萨克致哲布尊丹巴的文告如出一辙。 [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1931—1945)民族复兴思潮研究”(批准号:09BZS033)和国家民委2011年重大委托课题《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演变及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刊发于《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2] 郑大华:《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 [3] 参见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 [4]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饮冰室合集》(一)文集之六,中华书局1989年,第11—12页。 [5]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一)文集之七,中华书局1989年,第1页。 [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一)文集之七,中华书局1989年,第21页。 [7] 梁启超:《历史 上中国翠竹 之观察》,《饮冰室合集》(八)专集之四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第1页。 [8] 杨度:《金铁主义说》,《杨度集》(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373—374页。 [9] (章)太炎:《中华民国解》,《民报》第15号。 [10]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饮冰室合集》(八)文集之四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第1页。 [11]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饮冰室合集》(八)文集之四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第4页。 [12] 杨度:《金铁主义说》,《杨度集》(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374页。 [13] (章)太炎:《中华民国解》,《民报》第15号。 [14] 参见郑大华《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 [15] 邹容:《革命军》,《猛回头——陈天华 邹容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9页 [16] 梁启超:《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224页。 [17] 梁启超:《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224—226页。 [18]杨度:《金铁主义说》,《杨度集》(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05页。 [19]杨度:《金铁主义说》,《杨度集》(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374页。 [20]杨度:《金铁主义说》,《杨度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4页。 [21]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第2页。 [22] 常乃德(常燕生):《中华民族小史》,爱文书局1928年,第5-6页。 [23]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第8页。 [24] 《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12年秋版。 [25] 《西盟会议始末记》,《民国经世文编》第18册,第15-16页。 [26] 《袁世凯致库伦活佛书》,见刘学铫《中国历代边疆大事年表》,台北,金兰文化出版社,1979年版,附录1,第483页。

简单的事情要认真,不要复杂,要有耐心

以觉醒为主题的论文标题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阅读过不少书籍。阅读能使我们的旅途少一份寂寞,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愁,多一分激情,它能使我们孤单的心灵找到一处归宿,寄托我们的“酸甜苦辣”,它也能使我们脑海满载知识,丰富生活,故人生需要阅读。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处境相当艰难,多少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中国同胞被受欺凌,多少中华儿女在愚昧无知思想中挣扎。当他阅读了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呐喊》等著作时,他们最终从阅读中觉醒,他们成功挣脱,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救国革命先导,最终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阅读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滤去腐朽落后的思想,启蒙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激发了我们,故阅读在人生中必不可少。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一位无私的老师,赋予我们无穷的知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从小就喜欢阅读。在英国时,他每日都会到英国国家图书馆阅读书籍,他每天就和书籍相伴,从阅读中不断吸允无穷的知识,从阅读中寻找走向社会主义成功的道路,最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多少无产阶级走向革命的成功。如果马克思不是如此孜孜不倦的阅读、吸收知识,他能完成这么伟大的著作吗?可见,人生需要阅读。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使我们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们的情感生活。阅读过《红楼梦》,你是否领悟到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一面?阅读过《三国演义》,你是否领悟到关羽忠义的一面?又云: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为不孝,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为不忠,这一切都是在阅读中所感悟,在阅读中触动你的情感,在阅读中渗透如你的心灵,丰富你的情感。人生中缺少阅读将是可怕的,那我们将会变得孤陋寡闻,会流失情感,更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人生需要阅读。自己改一下哈,根据中心是阅读使人觉醒

论文题目即文章的题名,题目犹如“文眼”,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管窥英国人的婚恋观 2. 浅析永别了武器的艺术风格 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金钱与婚姻 4. 通过《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三个金币》比较 5. 弗吉尼亚.沃夫与丁玲的女权主义思想 6.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仇 7. 浅谈《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的风景和种族文化冲突 8.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呼啸山庄中的环境分析 9.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10. 简爱的双重性----简爱眼中的女权主义与平等主义 11.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2.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乱世佳人中两位女性之对比 14. 苔丝悲剧及其成因 15. 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分析 1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17. 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意识 18. 儿子和情人中人际关系探讨 1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20. 黑暗的召唤--分析《麦克白》中女巫及其预言 21. 论《飘》的社会价值及斯嘉丽人物性格 22.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资本主义倾向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 2、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 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 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 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 11、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 14、清教与美国文学 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 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20、《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 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3. 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 4. 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5. 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6. 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7. 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8.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9.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10.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11.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12.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 14. 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15. 《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 16. 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 17. 《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18. 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19. 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 20.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 21. 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嗯= =不知道诶作为一个初中生完全帮不上你你找浪子回头的例子?

新时代青年的觉醒为主题的论文

坚定信念,坚守伟大理想

在我们党成立的百年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用青春与奋斗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靠的就是不忘初心的信念,靠的就是坚守梦想的意志。中国青年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青年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守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才能不被云谲波诡的世界风潮所迷惑。

新时代青年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对思想理论的坚定,来自于对革命历史的坚定,来自于对时代需求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青年坚定的理想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真理基础上,才能用科学真理武装青年的头脑,才能使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行动。

青年只有全面深刻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中获取知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真正成为青年的指引力量,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青年的塑造之风。

时代创造环境,时代呼吁新风,现阶段的中国青年们沐浴着时代给予的美好生活和发展境遇,必然需要以同样的方式,以坚定理想信念,回应时代之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唯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甘于奉献,担当历史责任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无不是中国青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慷慨之词,无不是中国青年担当时代责任,承担历史使命的奋勇之歌。青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时代将责任和荣光赋予青年,青年也应接下时代的接力棒,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词,成为时代的奋斗者、奉献者和追梦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需要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为中国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还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探索更为强劲的新动力,更需要继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时代在革新,不论是理论领域的革故鼎新还是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想要在世界的角逐场中拥有更为稳固的一席之地都离不开时代青年的担当作为。时代在变化,不论是扎根在乡村,为振兴乡村教育而奉献青春年华的“小苔花”,还是奋斗在前线,为社区防控疫情而鞠躬尽瘁的“逆行者”,都是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个青年的无私奉献和无畏牺牲的担当精神。时代在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已经开启,更需要中国青年发扬奉献精神,发挥斗争力量,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团结拼搏、意气风发地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青年要用自己的奉献之声,用自己的担当谱写时代的最强音。

永久奋斗,勇立时代潮头

青春的朝气,是中国进步的强大力量,青春的激情,是中国革新的动力源泉,青春的奋斗,是中国不屈的时代风貌。百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是他们不畏强权,奋勇当先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的拼搏,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换来了民族独立的新天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的奋进,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拼搏,是他们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青年仍需要不断发扬奋斗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勇立潮头。

时代赋予青年新的使命,青年需将奋斗不息的精神灌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奋斗不是口号,奋斗需要每一个中国青年立足于自身的岗位,为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付出行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坚守,踏踏实实做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永久奋斗仍然萦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青年只有秉承奋斗不息的精神,才能更有底气,更有魄力地回答时代之问。

自立自强,创造崭新奇迹

青年是最富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一股力量,青年是最勇于并善于求新求变的代表。中国青年已然在各行各业显示出青春力量,为中国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的奇迹,无论是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首金的“00后”小将杨倩,还是冬奥赛场上的21岁永康小伙叶杰龙刷新我国四人雪车项目最好成绩。

无论是我国科考队员在成功登上珠峰突破8000米的新高度,还是我国“墨子号”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的新突破,都体现着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往直前的新力量。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语如是说。千百年前的古人尚且懂得担当,而千百年后自诩先进的我们又做了什么? 2、三聚氰胺、地沟油、染色馒头……诸如此类的事层出不穷。当事情败露后,相关的人不断的推卸责任,更有甚者将责任推到了无辜的动物身上。面对这可笑之极的辩解,我不禁长叹一声:“中国人,你们的担当哪去了?” 3、回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面对民族突变,面对国家兴衰,面对人民遭遇,多少国之栋梁义不容辞地肩担起道义,舍身救社稷!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带有侮辱性质的救济粮;多少党员被敌人抓获却宁死不屈;周恩来在民族危难间挺身而出与敌人周旋;中国的两代领导人,他们都是将国家放在心中,将责任放在肩上,担起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4、由此可见,担当的传统早已有之,只是我们在传承中慢慢淡化了它。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作为一个新青年,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树立美德,做个有担当的青年人。 5、历史总会赋予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责任和使命。如今,我们早已走了那些浑浑噩噩的屈辱的时代,也已摆脱了那些深重的民族危亡。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责任依然不减,而今又有多少青年会自觉的担当起社会责任,会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付诸于实践。 6、我们是青年,是崭新的一代。我们要有担当,不能被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的赤裸裸的诱惑所迷惑,从而迷失方向,丢掉自我,最终被世俗化、物质化的大浪卷走,成为时代的弃儿。倘若我们有担当,那沉甸甸的家国责任会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担当不是甩不开的包袱,而是无边大海上的指航明灯,能让我们不被物质利益所蛊惑,不至于沦落到操守尽失,斯文扫地的地步。 7、那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又要担当起什么?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雨打风吹,在历经百年的耻辱后。

在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实现。你曾为你的梦想努力过吗?下面我整理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 作文 600字5篇,欢迎阅读。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1

小时候,梦想是迷惑的,人云亦云,觉得科学家最伟大。

稍大些,梦想是温暖的,天真活泼,想家庭永远幸福美满。

再大些,梦想是炫丽的,不为自己,一心只想给他人看。

此时的我,梦想是辉煌,是野心。为的只是一句:“不相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我要当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要为自己争光,为老师争光,为亲人争光,为祖国争光!

凭什么说中国人跑步不行,刘翔不就破了记录吗?凭什么说中国穷,说不定某个中国人就把比尔。盖茨“踹”到富人排行榜第二了呢?凭什么样说我不行,说不定把比尔。盖茨“踹”到第二的那个人就是我呢?

少年不怕失败,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希望,梦想是远大的,要立长志。失败了,我可以一次次爬起,精神是永远打不倒的。

青春的梦想时刻都有在激励我。有人说:“人不可有傲气……”是不全面的,没有傲气,哪来奋斗的目标,没有傲气,哪来飞越?

青春的梦想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简单 说说 就算了,而是如长江一去而不可收回的。

汹涌而起,梦想无所惧怕,谁敢说不立大志者能成才?

我要成功,寻找我伟大的梦,出海远行,向着新生的太阳全力驶去。

青春的梦想已在我心里扎了根,结了果,那就是成功与辉煌,我要为历史添上灿烂的一笔,或许在千百年以后,人们还会想到,那小子有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他竟神奇地做到了,那小子真“牛”。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2

我的人生,因为青春而美丽;我的青春,因为梦想而绚烂;我的梦想,因为努力而闪耀。

——题记

“看蔚蓝的天空,有幸福的彩虹。是属于你和我 编织 的梦。”忙碌于家—学校—家,三点一线的生活之间,徘徊于痛苦与快乐的边缘。在倒计时悄悄流逝的时候在心底种下了一个种子。等待它开花,结果的一瞬间。那种子叫做梦想。在奔跑的途中,望着天边的彩虹,遂想起心中的梦。

“轻轻乘着风,甜蜜的遨游。青春的梦想手中紧握。”前方是否有指路的明灯?前方闪耀的是否是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不顾一切的前行,只愿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

“不怕孤单寂寞,不怕泪水坠落。我要飞越世界勇敢的承诺。”即使前方有石头阻碍我们前行,即使是布满荆棘,但是依旧会坚定信念向前冲;即使有泪水悄悄从眼角滑落,擦干眼泪,鼓起勇气向前冲。也许成绩不如人意,但是毕竟自己努力过!

“坚持最初的梦,幸福在转角等候。七色的彩虹点燃心中悸动。”凤凰涅,浴火重生后必定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自我。经历拼搏与努力之后,必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青春时节,风华正茂,年华尚好。除了成长给予的惊喜之外,还有梦想给予的人生启示。在这个恣意疯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至少还有梦想不是么?梦想是我们青春,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逐梦的途中,得到了鼓励与支持,得到了周围人的珍惜与包容。

人生无关成绩,但有关梦想。双唇微起,似有所悟的哼唱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闪耀的梦照亮你和我,化成幸福的彩虹。张开翅膀天地任我疯涌。穿越绝望坚定的翱翔,绽放无限的笑容,青春梦想属于你和我。”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想,随着这首《青春梦想》而变得动听。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3

梦想,潜移默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不曾疲惫,不曾停下。

青春,将梦想托起,将思想点燃,将热情释放。

我,把梦想的珠子串在青春的链子上,送给自己。

从来没假设过自己成为海伦后,会如何安排那三天光明,因为没必要。一切都只是假设,假设一个假设,到头来还是虚伪的,不是么?

真正有梦想的人,不会浪费时间去想这些,黑暗又怎样?光明又怎样?难道有眼疾的人就没有资格拥有自己的梦想吗?答案我们心知肚明。因此,不需要外在的形式。

我想要成为作家。

这个梦想,很远,亦很近。

我的青春,被学习充斥。偶尔也会写点东西,就像此时此刻,我正在用笔写,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幸运的,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纷扰,只有安宁与和谐。于是,我写不出朦胧诗,写不出边塞诗,更写不出八股文。

但我相信,写作,本来就是一种创新,只要思想不息,笔尖的流畅就会不息。

突然想起一句话——青春很短,理想很长。

的确,理想可以贯穿人的一生,而青春,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青春再长,也长不过理想的城;只要活着,就有理想。理想,或近或远,或小或大,却无贵贱之分。

成为作家这个理想,可能有人认为不切实际,但至少,这是我的理想,它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我炽热的青春中,它流淌在我鲜活的血液里。

只是很单纯地喜欢写作,喜欢透过自己的瞳孔,去张望世界,去感受独特的人生。不需要模仿朱自清的隽雅,海明威的艺术;也不需要羡慕韩寒的锐利,郭敬明的细腻。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想法迥异,每个人选择表达的方式也就千差万别。或许有人会对稍显稚嫩的文字表现出不屑,但必定有人会说它清新自然。

青春年华中的理想也是如此。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它不违背社会伦理,不构成社会危害,那么,即使它再普通,它毕竟是你最珍贵的财富。你一个人珍惜它,一个人坚持它,反倒比百万个旁观者捧场来得更激情吧。

抓紧手中的线,别让理想飘远。

行走在青春的旅途上,别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4

人生,不是一条直射向死亡端点的线段,而是踩在喜怒哀乐的点上跌宕起伏。

放飞青春的梦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也许你会是卧薪尝胆的第二个越王,也许你会是精忠报国的第二个岳飞,又或者,我们都做不了闪耀的星星,哪怕只能是路边的小花小草,也默默地为梦想付出一生。

放飞青春的梦想,用汗水浇灌成功的人生。走在历史的隧道中,多少人曾经一路披荆斩棘而走到了最高的位置?他自己称做一个盲人骑在一个瞎的老虎上面,他辞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坚信互联网会改变人类,于是,马云带着梦想创业了,承诺把梦想干出成绩来,终于他成了中国首富。因为梦想,他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教师,在芸芸众生中活出最辉煌的人生。

放飞青春的梦想,即便是一路撒满鲜血,人生也因此而伟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坚持抗元,誓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高歌了民族英雄的梦想,点点鲜血成了史书永不灭的灵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武穆一生报国的梦,终抵不过命运的安排,风波亭的点点残血诉说了永垂不朽的精神。或许牺牲仍旧换不来梦想的战利品,但是,他们的梦想已经成为永远的民族精神瑰宝。

放飞青春的梦想,尽管成功没有如约到来,人生仍因酸甜苦辣而精彩。当你为梦想执着拼搏了一生,当你期待成功的每一天充满了忐忑的幸福,当你拼尽全力而失败依旧来临,你的人生因此不再是通往死亡的直线。你做过梦,你发过疯,你哭过笑过奋斗过,你爱过恨过后悔过,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活出最美丽的自己,人生还有何遗憾可言?

人生那么短。有些人选择了坐地享受,自甘堕落;有些人选择了追求梦想,或成或败,或喜或忧,都坚持奋斗下去。于是,有些人到最后还是一具空壳,有些人到最后笑谈人生无悔。

仰望天空,并没有一丝翅膀的痕迹,然而,梦想在人生道路上留下非凡的足迹。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5

如果,梦想是一本笔记,我该如何续写才能永远不忘记;那青春的画笔还残留痕迹,青春的岁月如何懂梦想的过去。

——题记

有着青春年少时的我们,抬头一起看天空,说梦想;有着青春年少时的我们,坐在草坪上一起数星星,谈未来;有着青春年少时的我们爱把白云想成棉花糖,论味道;那些我们青春的岁月,留在天空,成了回忆。

蒲公英飞过后,又下了几场小雨,夏天就到了。

夏日的午后,阳光还是有着微不可触的慵懒与柔软,我们四人漫步在跑道上,有着说不出的味道。又突然想到我们的梦想。

梦想美好得就像是一个梦幻主题公园,有童话般的旋转木马,有流光幻彩的摩天轮,有惊险刺激的勇敢者转盘,它可以让一个胆小怯弱的女孩子变得无所畏惧,可以让一个迷糊脱线的女孩子变得乖巧可爱,也可以让一个冷静沉稳的孩子变得热情冲动,梦想这种东西,真的很纠结,但我仍觉得它美好。

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刺目的一双漂亮到心悸的眼睛,让人着迷。她优秀得让人羡慕,目光随着她的背影,如舞台上的照探灯,回过身,空气里的雾就啪的一声化开了,那是梦想留下的。你不会想到一个娇小的身躯中会有怎样一个伟大的梦想。

她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她的目光像太阳,温和的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她爱奔跑,因为这也可以一点点的接近太阳,她爱光的尾巴,爱草地,更爱绿色——梦想最初的颜色,有点儿青涩,就像未成熟的果实。小酒窝诠释她的可爱。你不会想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有着酷酷的梦想。

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碧绿涟漪也不及她的眸子。肌肤雪白的她爱天空。那一大片蓝与白的混搭,洁净,她爱干净的颜色,她更爱向日葵,因为她说向日葵会对太阳微笑,她会对天空微笑。

青春中闪耀着年少时的梦想,是最耀眼的星火,那些青春的梦想,同样的梦想;那些青春的情;同样的友情。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600字5篇相关 文章 :

★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想话题作文5篇

★ 做新时代的奋斗青年放飞青春梦想作文记叙文【5篇】

★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主题征文范文大全【5篇】

★ 关于乘新时代春风放飞青春梦想作文大全【5篇】

★ 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作文素材大全【5篇】

★ 关于放飞梦想作文600字5篇

★ 新时代中国青年让青春在新时代中绽放优秀作文5篇

★ 以青年如何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的议论文范文【5篇】

★ 新时代青年放飞梦想征文大赛范文素材大全2020【5篇】

★ 关于新时代青年放飞青春梦为话题的征文论文素材【5篇】

以错觉为主题的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

幸福从未驶远总以为远处的青草更加青翠,总以为摘不到的苹果更加甘甜。在时代仓促的洪流中,我们是否习惯用仰望的姿态来掩饰羡慕或抱怨?殊不知,其实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驶远。绕篱东畔,袖口香寒,槛外隔红尘东晋以后,世间多了多少仿效归隐的人,却难得再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雅淡泊。有过太多人批判陶渊明的消极避世,有过太多人讥笑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执着。然而他心中所存的只是梦里桃源。凡俗的声音太过刺耳,从容摔过衣袖便可不听,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粗茶淡饭不是生活的核心,带月荷锄归来时,便可与故人畅谈。他爱酒,变狂歌痛饮,扶一把无弦的琴;他亦爱菊,便抛书对坐,引以为知己。不羡慕纨绔子弟的荣华富贵,因为于他而言,幸福从未驶远。秋窗风雨,冷月花魂,潇湘梦阑珊读红楼,有人厌恶黛玉的刻薄多心,有人爱黛玉的率性真实,然而黛玉却只言“我位的是我的心”。她是人尽皆知的一场悲剧,表面看似光鲜的朱门倚户,实则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惜花,亦怜己,这并非是矫情的一味多愁,而是看透了命运。那一句“红颜薄命古今同”是怎样一番不同凡响的清醒,寻常女子再也无法与之媲美。也是否正因此,她才会有了勇敢与热忱,打破繁琐陈旧的封建礼教,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感情。她的生命似焚稿时的火光,虽最终灰冷梦逝,却不掩曾经的热亮。不再为曲终人散的结局耿耿于怀,其实于她而言,幸福从未驶远。万水千山,西风漫卷,只影向谁去三毛早已故去,只留下黑白照片中明眸皓齿的浅笑。她始终是个属于漂泊的女子。因为内心漂泊,所以迷恋旅行,甘做撒哈拉深处的异乡人;因为灵魂漂泊,所以对生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决意淡泊于红尘。有人叹她命运太过颠沛流离,不曾安定,却忘记了ECHO——原本就在荡漾中产生。是的,前尘后世轮回中,她的声音依旧婉转。那生命如蒲公英般四散以求新生,或许于她而言,幸福从未驶远。穿透了千年的前尘往事,我们依旧是这个时代平凡庸碌的人。然而倘若能于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静观俯仰的心,或许便会发现,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走远。

范文二:幸福就在此岸寻最可悲的莫过于泰戈尔笔下遥遥相对的两岸,明明各有所长,却止不住羡慕对岸的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此岸,可是此岸的人啊,怎么偏偏察觉不到呢?“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那园中赏花的人是谁?只因了几只飞去邻家的蜂蝶,便怀疑春天不愿莅临自己的小院,徒增对墙外的歆羡和对自己的嘲讽。“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那窥视别人醉折花枝的人是谁?只因了自己的满头银发,便感叹流年飞逝,怅恨时光带走了自己的青春而将幸福带到了属于别人的彼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麻木使人身处此岸的幸福却浑然不觉?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的贪婪让人时时刻刻憧憬着彼岸的幸福?或者,只是因为一种盲目,于是人们看不清此岸,同时也将彼岸浪漫化、理想化了?没有邻家的春色招蜂引蝶,也可以欣赏自家园中春日的风情:不繁艳,却有几分庄重的韵味;逝去了醉折花枝的华年,也可以享受日薄西山的瑰丽,注定变老,也要优雅地老去。是的,幸福就在此岸。幸福,在苏轼的此岸。一贬再贬,苏轼却自爱那铿然的曳杖之声,亦有“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与快乐。也许身处逆境,长叹彼岸的幸福天经地义。但苏轼没有将自己淹没在无谓的痛苦与无尽的遥望中,反而在其中寻觅出了最原始也是最真切的幸福:升沉不过一秋风,苏轼像一片追风的叶子,即使终将落地,却也要在飘零的舞蹈中吮吸阳光给予自己的温暖。幸福,也在张爱玲的此岸。记得她说过,几岁时得到的第一笔稿费,便被拿去高高兴兴地买了一支口红。小小的她,定是羡慕那打扮得风情万种的女星吧。骨子里的几分柔情悄然绽放,真挚得让人感动,率真得让人痴迷。张爱玲已不止于在此岸寻觅幸福,而是创造此岸的幸福。涂了红色的朱唇,将幸福留在了此岸,留在了一颗小小的心里。苏轼、张爱玲的彼岸有幸福,那么我们自己的此岸,是否也隐藏着别致的幸福呢?我们不必艳羡成功人士的辉煌,我们拥有青春和梦想,这就是那即将写就的宏伟篇章;我们不必抱怨生活的苦恼而憧憬不曾认知的乌托邦,享受即时即刻的感动和震撼,体验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点滴——幸福,便会在此岸奏出一首永不凋零的赞歌。世间本没有幸福与不幸,感叹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幸福的人与不幸的人。那些幸福的人总是善于在任何环境中寻得幸福,甚至创造幸福;而那些不幸的人,恐怕只有一辈子都与幸福捉迷藏了。生命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享受此岸的幸福。范文三幸福的错觉【此岸说】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6?1旧约》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舒婷的《神女峰》写道:“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幸福”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只有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心怀感恩的人,才能将羡慕他人的目光收回,回头守望自己所拥有的美好。我们也许不必羡慕他人餐桌上的山珍海味,因为母亲做出的粗糙的饭菜中有着浓浓的爱,味道甜美而厚重。我们也许不必羡慕他人冰雕玉琢的美貌,因为上天赐予我们的容颜是独一无二的,它自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激情,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河的此岸,你看呀,你拥有着最美的风景,却让忧愁一直困扰着你;而河的彼岸,你难道没看见幸福的花儿早就开满了你的世界吗?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来自

其实这首诗歌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了。不多说什么,就是一首很有哲学道理的诗歌。 反映了很多人都在叹息自己的不幸的时候,其实自己不知道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而已。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旧约》 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金龟子,仲夏梦,交织在一起,伫立江畔万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夜。”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

感觉提问主意不是很清晰

建议查下资料哦

泰戈尔《错觉》作文选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拥有便是幸福 高二11班 蔡清清 我相信,河的此岸与彼岸都拥有一片各具特色的姹紫嫣红的天地,但它们都发出了同样的叹息:“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眼里只注意到对方的幸福,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一切。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来得悄无声息,才会使人产生错觉,偏执地持着别人总比自己更幸福的想法,盲目一味去羡慕去仰望。

殊不知,众里寻他千百度,幸福就在蓦然回首处。 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一切便是你幸福快乐的资本。

鸟儿拥有翅膀,自由翱翔于蓝天;鲜花拥有泥土,扎根并绽放然后绚烂多姿;溪流拥有动力,终汇入海洋融入一片新天地。我们虽没有翅膀,却同样能借助于飞机轮船从而上天入海。

但我们拥有的,远比这些还多。从清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收获了阳光。

能看,能听,能说,能吃,能睡,能运动,能呼吸,谁说这不是幸福呢?其实人从一出生便拥有了幸福。 有一个城里的孩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农村体验生活。

父亲的本意是想让他认识到城里生活远比农村优越幸福。但回家后,父亲向儿子询问感受时,儿子却说:“农村的生活真是太好了!那儿空气清新,环境静谧,每家每户还有一个那么大的院子……”儿子的话又何尝不是在演绎着别人总比自己更幸福的想法呢? 此外,美国《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一份名为《暗反差:幸福地区的高自杀率悖论》的研究报告抛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最快乐的国度却被最高的自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38杀率困扰着。

确实,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幸福拿来衡量比较,在天平的另一边放上别人的幸福。其实,真正的幸福根本不需比较也无需称量,真正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把握幸福是一门课程。当我们拔足丈量距离幸福的里程时,首先要能够在复杂背景下为幸福确定坐标,然后只要坚持这个方向,就能够到达幸福的国度。

拥有便是幸福,多少不是关键,珍惜身边一切,幸福便会悄声降临,与你为伴。请相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便是你幸福快乐的资本。

错觉 高二11班 蔡玉婵 一只小苗问毛妈妈;幸福是什么?猫妈妈告诉小猫;幸福就在你的尾巴。小猫听完后便去抓尾巴 却怎么也抓不到,小猫很困惑;为什么我抓不到他?猫妈妈说:为什么要抓到他呀,他本来就在你身上啊!何必苦苦追寻,你以为幸福永远在你遥不可及的对岸,殊不知幸福原本就在你身上 “如果有可能,我带你去远行”这是一个龙民工的诗句,那个“你”便是他的妻子。

他们的生活条件只是勉强能过下去的那种,圆形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他们又何必去远行呢?丈夫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

丈夫在辛苦之余会写诗,末了用短新传个妻子。两人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果原型只是为了幸福,对于他们又有何意义?恋人相濡以沫,妻子懂得丈夫的诗,这就够了。记者问妻子;圆形对你们来说可以实现吗妻子回答说,好像很遥远。

现在还要供两个孩子读大学,读完大学还想着等他们去玩媳妇再去······其实他们也甚至没有原型的必要,幸福就在两人互传的诗句中。 我们常常会有种错觉,认为幸福在别的地方。

是否有时会在厨房徘徊半天,出来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要找筷子,而后又发现,筷子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王微微是知名婚纱设计师,但原本他是一名滑冰元动员,他花了许多时间在上面,却没能成功。

后来他又做了许多工作,但能使没有起色。最终他决定家人,个决定促成特的成功。

他为自己设计了婚纱,经验了所有在场的人。从此他有了自己的品牌。

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的一连串经历理解成追求幸福的过程。他也是一直在徘徊,好像一无所获,但这个过程中,他是一直撰着幸福的。

幸福从来就在我们升上,我们不必去叹惋:啊!别人是多么幸福。当你明白那个人其实是你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是多么可笑。

幸福是摸不到的,但抓的过程是多么迷人。许多人一直在抓着幸福。

幸福抓到了吗?没抓到,但却是一直幸福着的。 幸福不在遥远的对岸 高二11班 蔡丹妮 不要让错觉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对岸,因为遥远,看不到对岸,想象着对岸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好,但那只是错觉。

其实,幸福不在遥远的对岸,它就在自己一岸。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很近很近。

心中装有大爱,所以内心远离痛苦,而让幸福常驻。有爱才有幸福。

一个82岁的老奶奶袁三妹被授予香港院士的荣誉称号,就因为她心中装满着对学生的爱,不仅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而且是用心去呵护他们,爱护他们。在袁三妹看来,只要学生们快乐,她就感觉无比的幸福。

幸福就在她身边,幸福很平凡。 幸福就在自己一岸,但这并不意味着幸福举手可得,幸福需要用心去感受。

幸福,并不在于那些物质的享受,即使是有豪华的房子,但如果孤独一个人住,会幸福吗?而当你用心感受到了真正的。

做人要乐观 此作文紧供参考 乐观,让生活更轻松 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会微笑,可是有些人天生残疾,却依然敞开心扉,微笑的接纳生活。

尽管前面的路很崎岖,他们却具有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正常人,有时候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总是想到逃避和退却,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这时候心里总是多了个疙瘩,能够做些什么呢?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呢?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因为我们而改变,我真想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因为你懂得生活的乐趣了,不是让自己混混沌沌的消磨时间,至少你有力量和信心地看到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我们的努力不是白费的,你可以彻底地放心的舒一口气,因为路还要继续,我们的目标也会变得更远。所以我想没有必要让自己心里多一个包袱,其至是躲在自卑的阴影之下,因为人总是会向前看的,哪怕此时你已经不知道路的方向在哪边,但是你还是可以选择继续,就算是为自己的生活搏一下吧!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因为时间和生命是不允许停滞不前的。

乐观一点,你会感受到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 以前,我总是想自己不如别人,也怨叹生活的窘境,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命好,享受荣华富贵,过着公主王子般的生活,无忧无虑。

而我们还得吃着这顿想着下顿,难道是老天的不公吗?其实不然,只有奋斗生活才会更出彩,如果你老想着等待别人的接济和求助,你一样是得不到快乐的,也永远抬不起头来。所以我现在会告诫自己,好好的干,只要是通过自己辛勤努力的,你一定会有收获。

而且我想不管是什么处境也好,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要有这种态度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微笑起来,你甚至可以活的更轻松。让我们抛弃一切烦恼,从现在开始,乐观的面对生活,也许前面的路就是你要达到的终点站! ①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

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②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

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

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做人要乐观

此作文紧供参考

乐观,让生活更轻松

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会微笑,可是有些人天生残疾,却依然敞开心扉,微笑的接纳生活。尽管前面的路很崎岖,他们却具有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正常人,有时候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总是想到逃避和退却,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这时候心里总是多了个疙瘩,能够做些什么呢?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呢?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因为我们而改变,我真想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因为你懂得生活的乐趣了,不是让自己混混沌沌的消磨时间,至少你有力量和信心地看到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我们的努力不是白费的,你可以彻底地放心的舒一口气,因为路还要继续,我们的目标也会变得更远。所以我想没有必要让自己心里多一个包袱,其至是躲在自卑的阴影之下,因为人总是会向前看的,哪怕此时你已经不知道路的方向在哪边,但是你还是可以选择继续,就算是为自己的生活搏一下吧!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因为时间和生命是不允许停滞不前的。乐观一点,你会感受到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

以前,我总是想自己不如别人,也怨叹生活的窘境,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命好,享受荣华富贵,过着公主王子般的生活,无忧无虑。而我们还得吃着这顿想着下顿,难道是老天的不公吗?其实不然,只有奋斗生活才会更出彩,如果你老想着等待别人的接济和求助,你一样是得不到快乐的,也永远抬不起头来。所以我现在会告诫自己,好好的干,只要是通过自己辛勤努力的,你一定会有收获。

而且我想不管是什么处境也好,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要有这种态度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微笑起来,你甚至可以活的更轻松。让我们抛弃一切烦恼,从现在开始,乐观的面对生活,也许前面的路就是你要达到的终点站!

①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②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其实这首诗歌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了。不多说什么,就是一首很有哲学道理的诗歌。

反映了很多人都在叹息自己的不幸的时候,其实自己不知道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而已。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旧约》

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金龟子,仲夏梦,交织在一起,伫立江畔万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夜。”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

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

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幸福”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

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 *** ,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

停止追梦吧!醒了,就该继续上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

【点评】成熟的思想,流畅的语言,规范的写作。

2. 彼岸花开

高三(1)班刘俊儒

【彼岸说】

到彼岸花开的时候,我会去那儿寻找我的幸福。

——题记

每个人都是在张望着彼岸的人。

河的此岸,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或是无可更改的生活;河的彼岸,是被放弃的一个选择,或是尚未实现的梦想。而我们正是在张望与追求中不断行进。

以性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也谈“个性” 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 个性是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峰。 个性是悠扬的驼铃。 个性是一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时,你的诧异你的惊喜。 如果只诧异于石子打破湖面平静的美,而不惊喜于石子击起的一道道涟漪,那么又何来个性?总是试图让内向的人活泼一些,让开朗的人沉稳一些,诸如此类,那么又何来“个性”的张扬? 改变人的个性,就如同把一座雕刻精美的玉塔打磨成毫无棱角的玩物。 “韩寒”的个性算是张扬吧!你是否打算改造他?改造成只知学习的学生,毫无个性的学生,这样才算真正的人才?没有韩寒那特有的个性,你怎么会看到像《三重门》《零下一度》等有个性的优秀之作?如果没有个性的张扬,你是否知道松江二中还有一个叫韩寒的男孩?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个性的张扬;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个性的张扬;苏轼的“大江东去”的豪情是个性的张扬;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几多愁”也是个性的张扬。如果让李白成为李清照,苏轼成为李煜,恐怕那许多礼赞的文章都不会出现,文化宝库将失色不少。 个性的色彩如此斑驳,我爱它的刚毅,也不排斥它的温柔。个性的味道如此多样,我喜欢它的甜美,也不怨恨它的苦涩。喜欢评头论足、企图改变别人个性的人,那么你自己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别人会认为你挺爱管闲事,难道不是吗?别人的性格你都想改变,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想改变的呢? 不知道自己是活泼开朗,还是沉稳寡言,也许介于两者之间吧!我认为自己既开朗有余,又沉稳不足;既想沉默寡言,又不甘寂寞。这样,也许别人也会说假深沉、扮酷,真是没办法!只好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搪塞。 大海的浪花也有澎湃的时候,群峰的走势也有起伏的时候,为什么个性就必须遵守那所谓的束缚? 个性的色彩多样,才会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个性的色彩多样,才知道你、我之间除了面部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一样。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繁华的闹市之中,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大厦,完全是一个模式,你是否会苦恼?那千人一面的感觉,你是否感到悲哀?人们如果都板着面孔,抑或嘻嘻哈哈,你是否会叹息?只有个性的张扬才体现出社会的多彩。而那些试图改变别人性格的人,岂不是忧天的杞人吗? 因此,我们需要个性的张扬,我们呼唤个性的张扬! 因为它有大海的深邃。 因为它有山峰的起伏。 因为它也有驼铃的悠扬。

你好,外贸英语系2005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规则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论文选题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规定论文题目,二是按照相同标准结合自身的特点,自拟相关论文题目。 1、毕业论文选题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专长,结合指导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优势。 2、选题要有价值,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和前沿性,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3、选题的范围要符合学生实际,多反映本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 4、选题原则: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实用性为主;广泛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以专业性为主。 4、内容要求: (1)、封面 使用统一格式封面(由教务处发放)。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精练,字数应在20字以内。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主要观点、成果和结论,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选用3—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或者分号隔开。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在同一页面,排在摘要下方。 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考核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在摘要和关键词后附一段100单词以上的英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达句,谓语动词尽量用现在时或者过去时,主动语态,并注意转行规则。 (3)、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论文应观点鲜明并有独立的见解,论据准确,论证严谨,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楚。 正文中必须包括前言与结论。前言在正文的最前部,应简要地说明毕业论文的内容、意义、目的、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论文的关系等;前言不要与论文摘要雷同或者成为摘要的解释。结论在正文的最后部,是毕业论文最终和总体结论,是论文的精华。要写得扼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适当,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字数不少于5000字。鉴于本专业特点,允许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规模控制在4000至6000单词之间。论文写作要客观、真实。论文版面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正文内容序号为:一、二、三……;1、2、3……;(1)、(2)、(3)……。一般左顶格,后空一字写标题。所有文字不得涂改。 (4)、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毕业论文中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的顺序排列: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31191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