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粒子滤波器目标跟踪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粒子滤波器目标跟踪研究论文

与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相比较 粒子滤波(PF: Particle Filter)的思想基于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s),它是利用粒子集来表示概率,可以用在任何形式的状态空间模型上。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从后验概率中抽取的随机状态粒子来表达其分布,是一种顺序重要性采样法(Sequential Importance Sampling)。简单来说,粒子滤波法是指通过寻找一组在状态空间传播的随机样本对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近似,以样本均值代替积分运算,从而获得状态最小方差分布的过程。这里的样本即指粒子,当样本数量N→∝时可以逼近任何形式的概率密度分布。尽管算法中的概率分布只是真实分布的一种近似,但由于非参数化的特点,它摆脱了解决非线性滤波问题时随机量必须满足高斯分布的制约,能表达比高斯模型更广泛的分布,也对变量参数的非线性特性有更强的建模能力。因此,粒子滤波能够比较精确地表达基于观测量和控制量的后验概率分布,可以用于解决SLAM问题。 在现代目标跟踪领域,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所面对的更多的是非线性非高斯问题,Hue等把PF推广到多目标跟踪和数据关联 ,Gordon等对杂波中的目标跟踪问题提出混合粒子滤波器弼 ,Mcginnity等提出机动目标跟踪的多模型粒子滤波器 ,Doucet等对跳跃Markov系统状态估计提出了更有效的PF算法 j,Guo把PF用于传感器网络下的协同跟踪 J,Freitas等用PF训练神经网络 ,Srivastava等把PF用于自动目标识别 ,Fox等把PF用于移动机器人定位 ,Ward等提出语音源定位的PF算法,Orton等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无序量测提出基于PF的多目标跟踪和信息融合方法 ,Penny等使用PF实现多传感器资源最优管理和部署 ,Hernandez等结合PF、数据融合和优化算法实现多传感器资源管理 .研究表明PF是解决此类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PF在计算机视觉、可视化跟踪领域被称为凝聚算法(CONDENsATION),该领域是PF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应用领域,Bruno提出图像序列中目标跟踪的PF算法 ,Maskell等提出基于图像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的PF算法_4 .在听觉视觉联合目标定位和跟踪方面,Vermaak等利用PF提出声音和视觉融合的集成跟踪 ,Zotkin等使用PF将来自多个摄像机和麦克风组的视觉听觉信息融合跟踪移动目标。在粒子滤波算法下一些传统的难点问题如目标检测、遮挡、交叉、失跟等得到更好的结果.在无线通讯中PF被广泛用于信道盲均衡、盲检测、多用户检测等方面.其它的应用领域还有机器人视觉跟踪 、导航 、图象处理 、生物信息 引、故障诊断和过程控制 、金融数据处理 等.研究表明在有关非高斯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PF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学者在PF的研究上也取得许多成果,莫等利用PF算法提出一种混合系统状态监测与诊断的新方法 ,Chen等利用PF预测非线性系统状态分布,获得故障预测概率 ,Li等提出基于PF的可视化轮廓跟踪方法 J,Shan等提出基于PF的手形跟踪识别方法 ,Hu等提出闪烁噪声下的PF跟踪算法 等,这些工作推动PF在国内的研究. 粒子滤波器采用一组随机粒子逼近状态的后验概率分布,有可能用粒子逼近平滑分布,由于重采样使得粒子丧失多样性,直接由滤波分布边缘化得到的平滑分布效果很差,Doucet等应用MCMC方法增加样本多样性用于固定延迟平滑取得好的效果,Fong等把RBPF推广到粒子平滑器,并用于语音信号处理 1.在PF的性能优化方面,目前大多优化某个局部的性能指标,如重要性权的方差等,Doucet等使用随机逼近对PF关于某个全局性能指标进行在线优化 ,Chan等人进一步利用SPSA随机优化方法优化PF ,避免1r梯度的计算.为了减少计算量使得PF能用于实时数据处理,Foxt提出了粒子个数可变的自适应粒子滤波器 ,Kwok等把粒子划分为小的集合,每个小样本集可以进行实时处理,采用加权和的方法逼近状态后验分布 ,Brun等提出PF的并行结构算法以获得在线实时应用 .最近几年,粒子方法出现了又一些新的发展,一领域用传统的分析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可以借助基于粒子仿真的方法来解决.在动态系统的模型选择,故障检测、诊断方面,出现了基于粒子的假设检验、粒子多模型、粒子似然度比检测等方法.在参数估计方面,通常把静止的参数作为扩展的状态向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参数是静态的,粒子会很快退化成一个样本,为避免退化,常用的方法有给静参数人为增加动态噪声_9 以及Kernel平滑方法 ,而Doucet等提出的点估计方法避免对参数直接采样,在粒子框架下使用最大似然估计(ML)以及期望值最大(EM)算法直接估计未知参数 .在随机优化方面,出现了基于粒子方法的梯度估计算法,使得粒子方法也用于最优控制等领域.Andrieu,Doucet等在文献[70]中详细回顾了粒子方法在变化检测、系统辨识和控制中的应用及理论上的一些最新进展,许多仅仅在几年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求助于这种基于仿真的粒子方法.总结与展望(Summarization and prospect)目前粒子滤波器的研究已取得许多可喜的进展,应用范围也由滤波估计扩展到新的领域,作为一种新方法,粒子方法还处于发展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随机采样带来Monte Carlo误差的积累甚至导致滤波器发散、为避免退化和提高精度而需要大量的粒子使得计算量急剧增加、粒子方法是否是解决非线性非高斯问题的万能方法还值得探讨.此外粒子滤波器还只是停留在仿真阶段,全面考虑实际中的各种因素也是深化PF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高而经典的分析方法又解决不了的场合,这种基于仿真的逼近方法发挥了巨大潜力,而现代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粒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粒子滤波器的研究将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一种用于三维空间杂波环境机动目标跟踪的数据互联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 第4期被动传感器阵列中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 第4期一种新的嵌入式Linux高性能定时器实现方法,《信号处理》2009年 第3期一种新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信号处理》2008年 第6期被动传感器网基于修正Riccati方程的系统优化设计,《信号处理》2008年 第5期基于SIS框架和蚁群算法的非线性多目标跟踪,《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 第9期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自适应数字水印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 第7期一种基于电子签章的二值图像数字水印算法,《信号处理》2008年 第3期基于身份的网络化制造安全协同商务平台,《计算机工程》2008年 第13期基于Clifford代数传感器网络覆盖理论的路径分析,《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传感器网络高阶模糊覆盖分析,《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传感器网络最佳情况模糊覆盖问题研究,《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电子学报》2008年 第3期基于数据仓库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研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年 第2期量子球壳聚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 第1期基于身份的安全邮件认证体系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科学》2008年 第2期异类传感器系统目标快速定位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2期一种基于并行计算熵迁移策略的多分辨DOM数据生成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 第12期基于模糊Hough变换的被动传感器系统航迹起始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1期THz信号处理与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电子学报》2007年 第10期模糊数据互联滤波器及其在机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 第20期分布式异类传感器网异步采样下的航迹起始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9期机动目标跟踪中数据互联新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10期一种新的视界覆盖遗传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 第5期基于运动特征的远距离红外目标检测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8期被动传感器网基于模糊综合贴近度的航迹起始,《电子学报》2007年 第8期基于IBE的跨网络电子公文安全交换平台,《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18期一种基于身份的无可信第三方签名方案,《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3期基于图像梯度场序列的双向GDIM光流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7年 第7期一种基于身份的短数字签名方案,《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21期分布式异类传感器网Hough变换航迹起始算法,《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2期基于DWT和DCT域的二值图像数字水印算法,《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 第3期基于并行计算熵的同构集群负载均衡算法,《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1期基于unscented粒子滤波的红外弱小目标跟踪,《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期一种空域DCT与时域DWT相结合的鲁棒视频数字水印算法,《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6年 第4期图像插值方法对互信息局部极值的影响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 第10期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优化设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 第12期基于小波变换和目标运动特性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红外》2006年 第9期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新方法,《红外技术》2006年 第7期在线CA的安全增强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2006年 第11期基于ADSP—BF561车载多媒体系统,《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 第3期空间分析中视界覆盖问题的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 第11期模糊观测数据的关联和目标跟踪,《信号处理》2005年 第4期从航空影像中自动提取高层建筑物,《计算机学报》2005年 第7期城市航空影像中基于模糊Retinex的阴影消除,《电子学报》2005年 第3期一种新的自适应图像模糊增强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2期基于OAR模型的航空影像高层建筑自动提取,《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 第1期红外热图像序列中基于人体模型的目标头部定位方法,《激光与红外》2005年 第2期直线Snakes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1期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视线交叉目标定位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 第1期一种新的道路描述子:对称边缘方向直方图,《电子学报》2005年 第1期基于对称边缘方向直方图自动提取主要道路,《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年 第2期分布式被动传感器网异步采样下的机动目标跟踪,《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 第6期一种基于频带一致性的多模态图像校准算法,《通信学报》2005年 第4期基于模糊熵的自适应图像多层次模糊增强算法,《电子学报》2005年 第4期一种安全增强的基于椭圆曲线可验证门限签名方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年 第4期密码学与数字水印在电子印章中的应用,《微机发展》2004年 第11期一种安全实用的电子公文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21期基于DSP的PCI图像采集卡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4期基于DSP组建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系统设计,《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 第2期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高斯噪声滤波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期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组建,《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3期半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2期基于模糊推理的自动多级图像分割,《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1期航空影像中立交桥的自动检测,《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1期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航迹初始状态估计,《信号处理》2004年 第6期被动传感器系统分层快速关联算法,《电子学报》2004年 第12期一种基于模糊运算的多目标多传感器跟踪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1期异步被动传感器系统模糊Hough变换航迹起始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1期窗户纹理的时频描述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4年 第10期基于模糊熵的支撑矢量预选取方法,《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5期基于物方几何约束提取建筑物垂直边缘,《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4年 第9期分布式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定位误差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5期分布式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量测数据关联,《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2期基于核方法的分类型属性数据集模糊聚类算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9期基于模糊决策的密集多回波环境下航迹起始算法,《雷达与对抗》2004年 第3期红外传感器阵列基于信息冗余性的目标定位,《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8期基于核方法的模糊聚类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4期一种用于模式识别的多色Voronoi图,《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7期基于DSP的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实现,《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 第3期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滤波器,《电子学报》2004年 第7期自适应模糊Hough变换,《电子学报》2004年 第6期基于主动秘密共享的安全容忍入侵方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 第1期基于模糊熵的多值图像恢复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

微波滤波器的研究的论文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明,详细的视频教程,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搜索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教程。

当然没解决了而且,一般认为,要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必须有新的方法的突破因为原来使用的筛法最多只能做到1+2,已经不可能取得突破了,而必须寻求其他的,新的数学方法才行了

1892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出版了《电磁学》(第三版),书中他提出“点电荷在介质球中能够形成多大的镜像,位于何处”的问题。这个难题被誉为电磁学界“哥德巴赫猜想”。解开这个百年未解的难题是很多电磁学家的梦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为干获得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并顺利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电磁学家教授,开始与他从事了一生的微波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结缘。

1951年,他的博士论文《关于一腔多模的微波滤波器理论》发表于美国《应用物理》杂志8月号首页。该论文打破了微波学界长期以来的“一个圆柱谐振腔仅有两个简并模可以利用”的观点,轰动一时。这是他研究电磁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起点。同年,林为干从美国回国,前往岭南大学任教,后参与筹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959年,他在美国《物理学报》发表论文《格林函数在计算部分电容中的应用》,专注于计算一个静电点电荷的作用,研究了麦克斯韦提出介质球中的点电荷问题。但这项成果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难题。此后的十几年间,他遭受过政治冲击、参加过劳动改造,但从未放弃科学研究。为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林为干还用工资订阅了外文学术刊物。

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微波滤波器是一类无耗的二端口网络,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及微波测量仪器中,在系统中用来控制信号的频率响应,使有用的信号频率分量几乎无衰减地通过滤波器,而阻断无用信号频率分量的传输。滤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中心频率,通带带宽,带内插损,带外抑制,通带波纹等。微波滤波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通频带的不同,微波滤波器可分为低通、带通、带阻、高通滤波器。按滤波器的插入衰减地频响特性可分为最平坦型和等波纹型。根据工作频带的宽窄可分为窄带和宽带滤波器。按滤波器的传输线分类可分为微带滤波器、交指型滤波器、同轴滤波器、波导滤波器、梳状线腔滤波器、螺旋腔滤波器、小型集总参数滤波器、陶瓷介质滤波器、SIR(阶跃阻抗谐振器)滤波器、高温超导材料等。

滤波器论文

1、百度文库下载几篇本科的现成论文 你就知道了2、仿真就秒杀吧低通巴特沃斯模拟滤波器设计。通带截至频率3400 Hz,通带最大衰减3dB阻带截至频率4000 Hz,阻带最小衰减40dBIir2:模拟低通滤波器转换为数字低通滤波器,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Iir3:切比雪夫二型低通数字滤波器设计通带边界频率π,通带最大衰减1dB阻带截至频率π,阻带最小衰减80dBIir4:椭圆带通数字滤波器设计Iir5:高通和带通巴特沃思数字滤波器设计双线性变换%低通巴特沃斯模拟滤波器设计clear; close allfp=3400; fs=4000; Rp=3; As=40;[N,fc]=buttord(fp,fs,Rp,As,'s')[B,A]=butter(N,fc,'s');[hf,f]=freqs(B,A,1024);plot(f,20*log10(abs(hf)/abs(hf(1))))grid, xlabel('f/Hz'); ylabel('幅度(dB)')axis([0,4000,-40,5]);line([0,4000],[-3,-3]);line([3400,3400],[-90,5])%用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将模拟滤波器离散化clear; close allb=1000;a=[1,1000];w=[0:1000*2*pi];[hf,w]=freqs(b,a,w);subplot(2,3,1); plot(w/2/pi,abs(hf)); grid;xlabel('f(Hz)'); ylabel('幅度'); title('模拟滤波器频响特性')Fs0=[1000,500];for m=1:2Fs=Fs0(m)[d,c]=impinvar(b,a,Fs)[f,e]=bilinear(b,a,Fs)wd=[0:512]*pi/512;hw1=freqz(d,c,wd);hw2=freqz(f,e,wd);subplot(2,3,2); plot(wd/pi,abs(hw1)/abs(hw1(1))); grid on; hold ontitle('脉冲响应不变法')subplot(2,3,3); plot(wd/pi,abs(hw2)/abs(hw2(1))); grid on; hold ontitle('双线性变换法')end%切比雪夫Ⅱ型低通数字滤波器设计clear; close allwp=; ws=; Rp=1; Rs=80;[N,wc]=cheb2ord(wp,ws,Rp,Rs)[B,A]=cheby2(N,Rs,wc)freqz(B,A)%直接设计带通数字椭圆滤波器clear; close allWp=[]; Ws=[];Rp=; Rs=60;[N,wc]=ellipord(Wp,Ws,Rp,Rs)[b,a]=ellip(N,Rp,Rs,wc)[hw,w]=freqz(b,a);subplot(2,1,1); plot(w/pi,20*log10(abs(hw))); gridaxis([0,1,-80,5]); xlabel('w/π'); ylabel('幅度(dB)')subplot(2,1,2); plot(w/pi,angle(hw)); gridaxis([0,1,-pi,pi]); xlabel('w/π'); ylabel('相位(rad)')%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数字高通和带通滤波器clear; close allT=1; wch=pi/2;wlc=*pi; wuc=*pi;B=1; A=[1,];[h,w]=freqz(B,A,512);subplot(2,2,1); plot(w,20*log10(abs(h))); grid%axis([0,10,-90,0]); xlabel('w/π'); title('模拟低通幅度(dB)')%高通omegach=2*tan(wch/2)/T;[Bhs,Ahs]=lp2hp(B,A,omegach);[Bhz,Ahz]=bilinear(Bhs,Ahs,1/T);[h,w]=freqz(Bhz,Ahz,512);subplot(2,2,3); plot(w/pi,20*log10(abs(h))); gridaxis([0,1,-150,0]); xlabel('w/π'); title('数字高通幅度(dB)')%带通omegalc=2*tan(wlc/2)/T;omegauc=2*tan(wuc/2)/T;wo=sqrt(omegalc*omegauc); Bw=omegauc-omegalc;[Bbs,Abs]=lp2bp(B,A,wo,Bw);[Bbz,Abz]=bilinear(Bbs,Abs,1/T);[h,w]=freqz(Bbz,Abz,512);subplot(2,2,4); plot(w/pi,20*log10(abs(h))); gridaxis([0,1,-150,0]); xlabel('w/π'); title('数字带通幅度(dB)')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觉得写的浅显易懂,推荐你看看:《An Introduction to the Kalman Filter》作者:Greg Welch and Gary Bishop网址:其中,首先介绍了Kalman滤波,接着类比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个人觉得写的很好。而且本文的引用次数很高。 如果有需要,我也以通过邮箱发给你。

摘 要 FIR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经典方法,其设计方法有多种,用DSP芯片对FIR滤波器进行设计时可以先在MATLAB上对FIR数字滤波器进行仿真,所产生的滤波器系数可以直接倒入到DSP中进行编程,在编程时可以采用DSP独特的循环缓冲算法对FIR数字滤波器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计的复杂度,使滤波器的设计快捷、简单。关键词 FIR;DSP;循环缓冲算法1 引言在信号处理中,滤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数字滤波与模拟滤波相比有很多优点,它除了可避免模拟滤波器固有的电压漂移、温度漂移和噪声等问题外,还能满足滤波器对幅度和相位的严格要求。低通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低通FIR滤波器)有其独特的优点,因为FIR系统只有零点,因此,系统总是稳定的,而且容易实现线性相位和允许实现多通道滤波器。2 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 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设a i(i=0,1,2,…,N一1)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输入信号为 x(n),则FIR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R滤波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 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 窗函数设计法 从时域出发,把理想的无限长的hd(n)用一定形状的窗函数截取成有限长的h(n),以此h(n)来逼近hd(n),从而使所得到的频率响应H(ejω)与所要求的理想频率响应Hd(ejω) 相接近。优点是简单、实用,缺点是截止频率不易控制。 (2) 频率抽样设计法从频域出发, 把给定的理想频率响应Hd(ejω)以等间隔抽样,所得到的H(k)作逆离散傅氏变换,从而求得h(k),并用与之相对应的频率响应H(ejω)去逼近理想频率响应Hd(ejω)。优点是直接在频域进行设计,便于优化,缺点是截止频率不能自由取值。(3) 等波纹逼近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前面两种方法虽然在频率取样点上的误差非常小,但在非取样点处的误差沿频率轴不是均匀分布的,而且截止频率的选择还受到了不必要的限制。因此又由切比雪夫理论提出了等波纹逼近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它不但能准确地指定通带和阻带的边缘,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对所期望的频率响应实行最佳逼近。3 循环缓冲算法对于N级的FIR滤波器,在数据存储器中开辟一个称之为滑窗的N个单元的缓冲区,滑窗中存放最新的N个输入样本。每次输入新的样本时,一新样本改写滑窗中的最老的数据,而滑窗中的其他数据不需要移动。利用片内BK(循环缓冲区长度)寄存器对滑窗进行间接寻址,环缓冲区地址首位相邻。下面,以N=5的FIR滤波器循环缓冲区为例,说明循环缓冲区中数据是如何寻址的。5级循环缓冲区的结构如图所示,顶部为低地址。……由上可见,虽然循环缓冲区中新老数据不很直接明了,但是利用循环缓冲区实现Z-1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它不需要数据移动,不存在一个极其周期中要求能进行一次读和一次写的数据存储器,因而可以将循环缓冲区定位在数据存储器的任何位置(线性缓冲区要求定位在DARAM中)。实现循环缓冲区间接寻址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N个循环缓冲区单元首位相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利用BK(循环缓冲器长度)器存器实现按模间接寻址。可用的指令有:… *ARx+% ;增量、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1)… *ARx-% ;减量、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1)… *ARx+0% ;增AR0、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AR0)… *ARx-0% ;减AR0、按模修正ARx:addr=ARx,ARx=circ(ARx-AR0)… *+ARx(lk)% ;加(lk)、按模修正ARx:addr=circ(ARx+lk),ARx=circ(ARx+AR0)其中符号“circ”就是按照BK(循环缓冲器长度)器存器中的值(如FIR滤波其中的N值),对(ARx+1)、(ARx-1)、(ARx+AR0)、(ARx-AR0)或(ARx+lk)值取模。这样就能保证循环缓冲区的指针ARx始终指向循环缓冲区,实现循环缓冲区顶部和底部单元相邻。循环寻址的算法可归纳为:if 0 index + step < BK: index = index + stepelse if index + step BK: index = index + step – BKelse if index + step < BK: index = index + step + BK上述算法中,index是存放在辅助寄存器中的地址指针,step为步长(亦即变址值。步长可正可负,其绝对值晓予或等于循环缓冲区长度BK)。依据以上循环寻址算法,就可以实现循环缓冲区首位单元相邻了。 为了使循环缓冲区正常进行,除了用循环缓冲区长度寄存器(BK)来规定循环缓冲区的大小外,循环缓冲区的起始地址的k个最低有效位必须为0。K值满足2k>N,N微循环缓冲区的长度。4 FIR滤波器在DSP上的实现对于系数对称的FIR滤波器,由于其具有线性相位特征,因此应用很广,特别实在对相位失真要求很高的场合,如调制解调器(MODEM)。例如:一个N=8的FIR滤波器,若a(n)=a(N-1-n),就是对称FIR滤波器,其输出方程为:y(n)= a0x(n)+ a1x(n-1)+ a 2x(n-2)+ a 3x(n-3)+ a 3x(n-4)+ a 2x(n-5)+ a1x(n-6)+ a0x(n-7)总共有8次乘法和7次加法,如果改写成: y(n)= a0 [x(n)+ x(n-7)]+ a1 [ x(n-1)+ x(n-6)]+ a 2 [ x(n-2)+ x(n-5)]+ a 3 [ x(n-3)+ x(n-4)]则变成4次乘法和7次加法。可见,乘法运算的次数减少了一半。这是对称FIR的又一个优点。对称FIR滤波器C54X实现的要点如下:(1)数据存储器中开辟两个循环缓冲算区:新循环缓冲区中存放新数据,旧循环缓冲区中存放老数据。循环缓冲区的长度为N/2。 (2)设置循环缓冲区指针:AR2指向新循环缓冲区中最新的数据,AR3指向旧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 (3)在程序存储器中设置系数表。 (4)AR2+ AR3 AH(累加器A的高位),AR2-1AR2,AR3-1 AR3 (5)将累加器B清零,重复执行4次(i=0,1,2,3):AH*系数ai+B B,系数指针(PAR)加1。AR2+ AR3AH,AR2和AR3减1。 (6)保存和输出结果。 (7)修正数据指针,让AR2和AR3分别指向新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和旧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 (8)用新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替代旧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旧循环缓冲区指针减1。 (9)输入一个新的数据替代新循环缓冲区中最老的数据。 重复执行第(4)至(9)步。 在编程中要用到FIRS(系数对称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指令,其操作步骤如下: FIR Xmem,Ymem,Pmem 执行 Pmad PAR 当(RC)≠0 (B)+(A(32-16))×(由PAR寻址Pmem)B ((Xmem)+(Ymem))<<16A (PAR)+1PAR (RC)-1RC FIRS指令在同一个及其周期内,通过C和D总线读2次数据存储器,同时通过P总线读一个系数 本文对FIR滤波器在DSP上的实现借助了MATLAB,其设计思路为:(1)MATLAB环境下产生滤波器系数和输入的数据,并仿真滤波器的滤波过程,可视化得到滤波器对动态输入数据的实时滤波效果;(2)将所得滤波器系数直接导入CCStudio中,再把滤波器的输入数据作为CCStudio设计的滤波起的输入测试数据存储在C54x数据空间中; (3)在CCStudio环境下结合FIR滤波的公式适用汇编语言设计FIR滤波程序,使用MATLAB产生的滤波器系数和输入测试数据进行计算,把输入数据和滤波结果借助CCStudio菜单中的View/Graph/Time/Frequency子菜单用图形方式显示出来(结果如图2);图2 (a)输入数据(Input)图2(b)滤波后的数据(Output) 将FIR滤波的入口数据地址改为外部I/O空间或McBSP口的读写数据地址,或数据空间内建缓冲地址;将FIR滤波的结果数据地址改为外部I/O空间或McBSP口的输出数据地址,或数据空间内建缓冲地址,则完成了基于C54xDSP的实时数据FIR滤波程序。参考文献:[1]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2] 孙宗瀛,谢鸿林.TMS320C5xDSP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 陈亚勇等 编著.MATLAB信号处理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4] Texas Assembly Language Tools User’s Guide[5] Texas DSP Programmer’s Guide

运动目标跟踪研究论文范文

这是一个工程,别说150分, 就是万,也未必有人愿意做。不要想的那么简单。

你可以看下(社会科学前沿)或者(体育科学进展),找下你想参考的论文吧~

科学运动 作为一种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 方法 和手段,,是当下人们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1 摘 要:科学的运动不仅能够塑造出强健的体魄与完美的身材,也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个人认为科学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以运动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合理的科学运动,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不是有句话这么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安康一辈子! 关键词:科学运动 健康 身心发展 健美 导入语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更属于社会。健康与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最美好的愿望。但是健康的存在少不了科学的运动,只有通过科学的运动才能让健康长期伴随。因而,养成坚持科学运动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发展 1、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 2、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发展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国内体育科学研究观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和心脏、循环系统的机能。国外科学家还做过一种试验,让健康青年连续躺在床上9天,发现他们的心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的工作能力平均下降21%,心脏容积缩小10%。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1、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2、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 爱好 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1、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体育锻炼基础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基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二是从事体育锻炼,往往 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使机体得到锻炼,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2、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 体育运动 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所以,“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针对自身制定的健身方案 由于自身健康的需要,对于一个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青年人而言,健康似乎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谁都知道,没有健康的体格,生活就算再充裕也不会有享受的机会。所以制定一套好的健身方案对我来说显得意义非凡。 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力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像我的话可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炼,心脏也可以通过耐力锻炼可提高输血量。总之,为了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我尽可能多锻炼。 首先,锻炼可星期一、三、五隔天进行一次,每次大约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比喻哑铃什么的,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我应该可以举起10kg到15kg之间的重量吧,重复锻炼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大约每次做10-12次)。假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胸肌、肩肌、背肌、二头肌、三头肌、腹肌、腿肌)都得到锻炼。 然后,需要进行的是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等,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这样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更有助于血液的循环。 最后,还必须进行脑部锻炼,因为健脑也算是健身的一种方式。有时候我在早上起床后常有头昏脑胀的感觉,我知道这主要是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此我记住了一套健脑操,对解除头昏很有效。健脑操大致如下: 一、上下耸肩运动:两足分开而立,约与肩宽,两肩尽量上提,使脑袋贴在两肩头之间,稍停片刻,肩头突然下落,做八遍。 二、背后举臂运动:两臂交叉并伸直于后,随即用力上举,像似用肩胛骨上推头的根部,保持两三秒钟后,两臂猛地落下,像要撞到腰上(实际也可撞上),做一遍。 三、叉手前伸运动:屈肘,五指交叉于胸前,两手迅猛前伸,同时迅速向前低头,使头夹在伸直的两小臂之间,做五遍至十遍。 四、叉手转肩运动:五指交叉于胸前,掌心朝下,尽量左右转肩。头必须跟着向后转,注意保持开始时的姿势,转动幅度要等于或大于九十度。左右交替,做五至十遍。 五、前后曲肩运动:先使两肩尽量向后弯曲,好像两肩胛骨要碰到一起似的。接着用力让两肩向前弯曲,如同两肩会在胸前闭合似的,并使两只手背靠在一起,做五至十遍。 六、前后转肩运动:曲肘,呈直角,旋转肩部,先由前向后,再从后向前,旋转遍数不拘。 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收获一定会很丰盛的。从今天开始就开始自己的健身计划,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此感谢老师一个学期悉心的指导,因为你让我有了一套还算完整的健身计划。 五、结束语 科学的运动能够可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舒解疲劳与放松、减低焦虑,提升心理机能,改善外观和自我信念,能维持和促进肌力、关节功能,提升心脏和肺脏的效率,可减低沮丧、焦虑和改善心情,可以改善身体组成,防范慢性病,达到改善健康的生活质量。所以,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能平衡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许永刚.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的类型问题的分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4):40-47.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19-120. [3] 王长生.体育健身中心理疲劳及其疗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0(2):48-50. [4] 殷劲.运动疲劳激起判断[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3:77-81. [5 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2 【摘要】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 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 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 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 缓的事。 【关键词】科学运动,健康,体育锻炼 【内容】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 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 智力开发 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爱好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 健身操 (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关系到终生健身行为方式的养成。本文分析了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影响,旨在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下一页更多精彩“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户外运动是青少年以亲身实践为主要形式,藉定向越野、远足郊游、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体能拓展训练及自然知识的学习与考察为主要内容,在自然环境下开展的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的户外运动教育体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向前推进,素质教育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构建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体系,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完善和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1.现代课程观。新课程提出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发展的和完整的人,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和方式机械陈旧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变化、富有竞争意识的一代新人。课程建设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于是新课程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是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这种课程思想主要体现在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2.体验教育理论。体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经验形成教育,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元素,一方面,它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户外运动具有外显性和互动性的基本特征,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并通过一系列学习与交流,从中分享和感受生活,达到体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情感与道德的内化过程。户外运动学习体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认识主体在观念上把自己当作客体,使自己暂时根据客体环境、立场、观点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这种体验中去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另一种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把自己暂时变为现实客体,不仅站在他所研究的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直接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 3.教育生态理论。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与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造周围的环境,以适应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户外运动课堂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与自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充满了信息与能量的交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达到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构建和谐的户外课堂生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和生动活泼地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对话与交往,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获取真正平等意义上的课堂。 二、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准则,是指导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进行教学评价的准绳。基于户外运动的自然性、实践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特点,认为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挖掘青少年学生的内在潜能,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行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存技能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健康人格和谐发展。具体目标还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通过户外体验式学习活动,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克服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泡沫化等问题,完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延伸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回归生活世界。 2.通过户外实践和亲身体验,寻求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强健体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充分挖掘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锻炼的课程资源,全面了解和掌握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3.通过大自然户外舞台,在生动、活泼、愉快的开放式学习活动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能从思想到行动上做到“提高认识、实践反思、行为跟进、感悟人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三、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设置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程设计力求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并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设置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情况,突出“回归自然生活世界”的基本特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依托现代课程理论与方法,合理地把远足郊游、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等体育活动,以及“民俗文化”、“民间游戏”、“生产劳作”、“调查访谈”等内容和形式融合、提炼、加工、升华为项目内容,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和开放的课程内容体系。 1.课程内容的分类。从户外运动的特性上,课程内容可按身体练习、技术训练、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综合训练等方面划分;从户外运动的形态上,可按熔炼团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开启智慧、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等方面划分;从户外运动的形式上,可按沟通、信任、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生存、观赏、游戏等方面划分。 2.内容选择的原则。趣味性和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热忱。结合本地实际,最大限度挖掘当地人力、物力、自然环境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安全性和可靠性:所选内容的安全系数高,实施过程中有措施、有保障,能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可行性和实效性:所选内容简单易行,难易程度适宜,学生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成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思想性和教育性:围绕活动项目的主题和目标任务,选择的内容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评价手段 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样化,把质性评定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户外运动课程评价可以由学校、社会、指导教师和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个体和相互之间,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对课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是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课程价值判断中,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成功经验以及进步的喜悦。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评价包括评价的整体观、多元化和过程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评价的整体观。一方面是将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主题演讲、活动录像和学习体会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活动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学习评价视作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获取大量评价信息的渠道,作为完善和修改课程的有效资源。 2.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多元和形式多样,允许学生对户外运动课程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己在户外运动中所学的东西,同时尽量使用人们能理解的、直观的方法手段来评判学生的表现。 3.评价的过程性。户外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外显性和动态性,学习评价要突出它的过程性,揭示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曾经努力过或者开心后得出的结论,要充分肯定其活动过程的价值所在。

滤波器研究现状论文下载

当今世界软开关技术使得DC/DC变换器发生了质得变化和飞跃。美国VICOR公司设计制造得多种ECI软开关DC/DC变换器,最大输出功率有300W、600W、800W等,相应的功率密度为(、10、17)W/cm3,效率为(80—90)%。日本NemicLambda公司最新推出得一种采用软开关技术得高频开关电源模块RM系列,其开关频率为200—300KHz,功率密度已达27W/cm3,采用同步整流器(MOS-FET代替肖特基二极管),使整个电路效率提高到90%。直流斩波电路的应用非常广,但在实际产品中应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电源系统本身的耗能元件如电源内阻、滤波器阻抗、连接导线及接触电阻等都会引起系统损耗。可控型器件IGBT的栅极电阻Rg会随着驱动器件电流额定值的增大而减小,而栅极电阻Rg的变化又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以及驱动电路如何实现过电流电压保护问题。

1983年, Hanu和Tsividis提出了全集成MOSFET-C有源滤波器,揭开了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发展的序幕。Khanrrambadi和Gray首次提出了采用CMOS工艺的滤波器,从此,滤波器成为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全集成连续时间OTA.C滤波器的关键是MOS跨导运算放大器,与传统的双极OTA相比,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的优点是采用了先进的 VLSI技术,易于实现全集成化,而且能获得较大的输入信号范围。但MOS管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如何设计高性能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一直是电路设计者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滤波器对于全集成滤波器能建立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掌握高带宽滤波器的设计精髓,对于实验室项目的长足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滤波器的设计是从项目需要的角度上选择的题目,能完善实际电路设计中的理论基础。跨导放大器本质上是一差分电压控制电流源(DVCCS),其跨导增益可经外部电压或电流控制。早在60年代末期,采用双极技术的集成OTA芯片已经报道了,典型的产品有第一代双极OTA CA3080L5 和第二代双极OTA LM1 3600 。当时,双极OTA一直主导着滤波器设计。虽然在70代初期,采用集成DVCCS综合有源线性网络已被广泛研究,但人们对OTA滤波器的优点和潜力似乎认识不足。80年代初期,当开关电容滤波器在高频应用遇到麻烦时,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连续时间技术,由于MOS VLSI技术的发展,采用MOS VLSI技术实现OTA成为可能,于是.发展全集成连续时间OTA—C滤波器成为流行的课题,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黄文昌和Sanchez—Sinencio.E一同设计出一种高线性度的OTA用于滤波器的设计,其三阶交调在26Mhz时为-70dB。Elmala.M和Carlton.B仅用功耗就完成了一个增益可调的6阶椭圆滤波器,并带有90nm工艺下的直流偏差消除技术。和于2005年实现了用于高带宽应用如卫星、同轴电缆等数据传输中的带通滤波器设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