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国内核心(南大核心、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版面费价格区间
2、普刊:1000元——1600元/版万方:900元——1400元/版维普:700元——1100元/版龙源:400元——600元/版
(数据库通常普刊决定版面高低的主要因素)
3、学报:本科学报:4000元——7000元专科学报:3000元——5000元
学术期刊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以上只是大概市场价,具体还要看你论文的字符数、稿件质量,是否加急(插队)出刊 ...等等
【绿色软件:lunwenchuban】
如晋职称用,还要避开 电子刊号、报纸刊号、增刊、副刊、论文集,虽说这些也属于正规期刊,但是评职称不能用....
方志学·地方志与方志学——源流与发展·方志学的起源和发展
在方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方志实践的逐渐深入,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开始从理论上对方志加以探讨。这种理论,开始是初步的、零散的,后来逐渐系统化,最终形成了方志学。
汉郑玄在《周礼注》中,对《周礼》提到的“方志”、“四方之志”、“天下之图”等概念做了解释,对后世的史志学者影响较大。南朝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中也提到“二汉方志”的内容、门类。晋常璩在叙述《华阳国志》的选材上,认为单一记载方国史事或地理或人物,都不足以反映一域全貌,提出汇史事、地理、人物为一编的主张。唐李吉甫则认为,编纂区域志,应首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不能搜古略今,传疑失实。《隋书·经籍志》对唐以前的区域志、地理书的沿革源流进行了系统论述,为后世研究方志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两宋时期,方志的内容和体例逐渐固定下来,宋代志家对于方志理论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如论方志性质,就有方志是古代地理书的发展、“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郑兴裔《广陵志》序)、古代图志籍的综括等等多种说法。论方志功用,则普遍提到志书的资鉴、教化作用;论方志编纂,则提出重事实、正伪谬、厚风俗、表人才的取舍选材原则,以及定凡例、分事任、广搜访、详参订的编修步骤。这时期的志家主要有马光祖、朱长文、郑兴裔、董弅、张栻、周应合等,方志理论多反映在一些志书的序文里。
元代志家在方志编纂学上创见颇多,如张铉在《至正金陵新志修志文移》上提出修志应用史书体例:首为图考,次述通纪,中为表、志、谱、传,终以摭遗论辨;统志应用《史记》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撰志应用信史笔风:不虚美,不隐恶;续志应详今略古等。这时期的志家还有黄溍、杨敬德、杨升云、欧阳玄等,对方志的性质、源流、功用都做了进一步探讨。
明代志家普遍将志书与史书列为同类著作,对于方志起源论说更加周详。在方志编纂上,则将文直事核、义严词工作为善志标准,提出 “三善”、“三长”、“四贵”、“七不书”等原则,达到了较高水平。志家如杨一清、张嘉谟、杨廷和、李维桢、姚九功、吕怀等都在各自的修志实践中发展了方志理论。
清代乾嘉时期,许多著名学者,如方苞、戴震、钱大昕、洪亮吉、章学诚等都亲身参与了修志实践。他们把各自的学术观点带进实践中,并在方志理论上反复研讨、辩论,逐渐形成了各种流派,发表了一些方志理论专著,方志学最终得以诞生了。清代方志学流派,主要是考据派和史志派。考据派又称地理派、纂辑派或旧派,代表人物是戴震、孙星衍、洪亮吉、李兆洛等。他们鄙视明以来方志的标新立异、繁芜乖谬,主张用考据学来指导地方志的研究和编纂,主张在修志中贵因袭不贵创新,信载籍不信传闻。应广泛搜集旧文献,详注出处,以资取信。他们尤其重视地理沿革的考订,并以此作为衡量志书的标准。史志派又称历史派、著述派或新派,代表人物是章学诚。他对方志的性质、体例、功用和编纂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方志理论。他认为方志属史,“乃一方之全史”,“并非地理专门”,否定了以地理沿革的考证作为衡量志书优劣的标准。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方志当用史体,并设计了 “三书”、“四体”结构。“三书”即:“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方志分立三书议》)“四体”即: “皇恩庆典宜作纪,官师科甲宜作谱,典籍法制宜作考,名宦人物宜作传。”(《修志十议》)这是对方志理论的重要贡献。他还认为通志、府州志自成体系,各有志例,不可相互分合,相互有无;指出州县应把志科的设置立为成法,编纂人员要通史体,要具备识、明、公三长,文人不可参与修志。在方志纂修上,他提出了简、严、核、雅四项衡量标准,并要求去除“五难”、“八忌”。章学诚的这些理论体现在他的论文《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方志分立三书议》、《方志辨体》、《州县请立志科议》、《修志十议》之中,收入他的著作《文史通义》外编中,成为第一部方志理论专著。章学诚本人也被近现代学者公认为中国方志学的奠基者。除《文史通义》外,清代许多学者都发表了方志专论,如戴震《与段若膺论县志》、陆陇其《灵寿志论二十条》、朱鹤龄《复沈留侯论修志书》、程廷祚《修一统志议》、刘光谟《县志分篇议》、王棻《与戴鳌峰论修志书》等,从方志性质、功用、编纂方法上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民国时期,方志学理论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和推动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确立了独立的学科体系。1924年,梁启超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一文,明确提出了“方志学”这个学科概念,并力倡章学诚为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2.出现了许多对方志理论进行系统总结的著作,如李泰棻《方志学》、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甘鹏云《方志商》、黎锦熙《方志今议》、寿鹏飞《方志通义》等。著名论文除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外,还有王葆心《方志学发微》(载《安雅》第4—6、8、12期)、于乃仁《方志学述略》(载《建国学术》创刊号)。专论章学诚方志理论的有张树棻的《章实斋之方志学说》(载《禹贡》第2卷第9期),张树棻还辑录了《章实斋方志论文集》。3.发表了许多关于新志纂修和评论的文章,尝试应用近代科学的新方法编纂方志,如邓之诚《省志今例发凡》 (载《地学杂志》第9卷第4—5期)、吴景超《中国县志的改造》(载《独立评论》第60期)、傅振伦《新志述略》 (载《新河县志》卷首)、《编辑北平志蠡测》(载《地学杂志》第19卷第1—2期)等。民国志家对于方志源流、性质、功用、编纂方法的讨论都取得了突破 (见后 “方志学专题研究综述”)。
建国以来,大规模的新志编纂促进了方志理论的探讨,从深度、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有关方志、方志史、方志学基本理论、方志编纂、方志应用的研究以及专志评论都已开展,并已发表了近万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一大批专著,如傅振伦《中国方志学》、薛虹《中国方志学概论》、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刘光禄《中国方志学纲要》、林衍经《方志学综论》、黄苇《方志论集》、何成顶主编《新编方志引论》、黄德馨等主编《中国方志学家研究》、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等,还出版了方志学辞典和反映1949年至1987年方志研究概况的 《中国地方志综览》。同时,学术活动也广泛开展,除专业学术刊物《中国地方志》外,各省市还拥有自己的专业期刊。此外,各种新志编纂会议、培训进修班也不断召开或举办。方志研究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
如何发表期刊论文?这个问题简单粗暴!但我想题主想问的是,一篇文章从无到有然后最终在期刊上见刊的整个过程。滚叔在硕士期间有过发表期刊论文的经验,所以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意见。滚叔通过三个方面给你进行解释:
1,首先根据你的研究内容,写一篇学术论文
你的第一步就是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期刊论文。你可以根据你想要投的那个杂志,多研究一下那个杂志的要求和特点,找准难易程度。然后根据你所研究的领域,写出一点创新的论文,经过格式的调整,达到与你所想发表的杂志要求一致后,就可以完成第一步了。
2,论文修改
当你提交了论文之后,往往会在三个月之内会收到论文编辑给你的反馈,这个反馈是基于你的论文的质量得来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论文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但是基本创新点还是可以发表的,那么编辑就会告诉你你需要对你的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当你修改完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提交。所以这个过程会反反复复持续一两次,最终编辑认为你的文章符合要求了,他才会接收!
3,论文发表
论文被接收了也就是表明你的论文可以发表了,但是所有期刊都是有出刊计划的,所以往往会排期发表。但是你可以放心,一经接收就可以在日后的期刊中发表啦!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等。《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石家庄铁道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反映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及论文;《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研究生投稿论文,论文标题要新颖,要有趣,一个新颖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亮点,选择期刊有讲究。
城市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城市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上,从整体空间环境、空间布局、独特品质、城市文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构成要素,对济南近年来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域文化、继承、发展、济南
“世界名都大邑之所以能成功地支配了各国的历史,那只是因为这些城市始终能够代表它们的民族和文明,并把绝大部分流传给后代。”[1]著名规划建筑大师刘易斯?芒福德的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带给城市规划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城市发展继承并延续地域文化特征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前提。在规划建设中,做好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非常重要。本文试以济南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辽阔广大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群构成的不同所存在的区域性的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构成地域文化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它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2]
2、济南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山、水、城交融的整体空间环境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揽齐鲁,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华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山湖遥遥相望,形成山水相依的城市地理形态和独特的城市空间特色。济南的城市空间特色是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南部是恢廓苍翠的自然山体,中部名泉荟萃、湖光山色,北部是蜿蜒曲折的黄河以及鹊山、华山等众多平地凸起的小山头。
这种山、水、城交融的独特自然景观与济南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形成了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空间特色。总体来讲,济南大气厚重,具有北方城市粗放的性格;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又赋予了这座城市另一面的景致,城市总是因为有了水而显得清灵俊秀,济南因了浸润在城市肌理中的泉群水系而比普通的北方城市多生出了一股轻盈,有了几分“烟雨江南”的柔美。
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
济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济南历史文化街区、特色街区共有8处。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包括四门塔、灵岩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历史优秀建筑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5处;区、县级依法登记保护的`文物328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约1000余处。
“古城商埠,双星闪耀”的空间布局
济南古城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城池四周由护城河围合,面积3。26平方公里。平面布局以其形状不甚规整、四门不对称为特色,加之有天然的泉水和依山建城的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济南商埠开辟于上世纪初,商埠区的规划和建设是中国城建史上中西合壁的典范。1904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百年以来,商埠区的空间格局一直延续下来,揭示了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的序幕。东西并列的古城和商埠,形成济南城市空间演变历史上“古城商埠,双星闪耀”的格局。
“泉水文化”的独特品质
泉水是济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自古以来就以泉水丰沛而闻名于世,城市因此有了一个别称“泉城”。甘纯的泉水给城市注入了灵气与活力,赋予了济南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广义讲,泉城文化景观资源应包括“泉水”、“泉城”、“泉村”、“泉文化”等四泉文化景观资源。泉水是四泉文化的核心。济南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众多泉水的形成。济南泉水的独特性还体现在数量众多、形态优美、水质优良、文人诗韵等诸多方面。
“包容厚重”的城市文化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东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济南,具有各种文化的兼容性。济南处在西陆东海之间,古文化与今文化之间,城市不大也不小,处于“中庸之道”的状态,这是它典型的文化特征。这样的文化特征就形成了济南厚重朴实,温婉宽容的城市气质。[5]
3、济南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工作进展
济南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工作情况概述
近年来,济南市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近年来,《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济南商埠区历史文化城区保护策略研究》等20多项规划研究相继编制完成,大明湖东扩等精品工程相继实施,济南古城区及商埠区保护初见成效。二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定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检查,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三是注重提取并形成文化特征符号。例如策划了“天下泉城”、 “守望泉城”等专题片,进一步强化了地域文化特征符号。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面,着力塑造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东荷西柳“的设计中,就以市花荷花、市树柳树为母题,进一步强化了地域文化特色。四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地域文化特色深入人心。例如,如自2013年起每年8月举办“泉水文化节”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进一步强化了济南泉水之城的地域文化特色。
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工作的不足
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济南独特的文化特色资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有待梳理,在新城区、郊区或者大都市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够,例如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遗址等的宣传推介不够。二是保护与发展实施机制有待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统筹协调。三是市政、交通、财政等专项有待优化。在古城区、商埠区,普遍存在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区域文化发展战略不够明确,对大区域文化发展战略重视不够,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强化。 3。3济南地域文化特色保护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基于对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的进展及不足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对历史古迹、文物进行全面排查,做好深入挖掘历史遗存、搜集相关资料,从龙山文化、舜文化、孝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对龙山黑陶、舜耕山、郭氏孝堂山、灵岩寺、齐长城、鹊华秋色图等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努力塑造含蓄内敛、格调清新的新型文明城市。[6]二是创新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实施机制。亟需在市财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投融资平台大量投入的基础上,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创建社会融资渠道,引导市场化运作,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共同推动保护改造工作的实施。三是调整优化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延续地域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文化优势,营造宜居环境氛围,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感。四是积极倡导公众参与。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发展愿望和利益诉求,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其规划、建设工作应在适宜的阶段组织公众进行参与,科学合理决策,选择部分有责任心的企业或个人参与规划实施。
4、结语
伊利尔?沙里宁指出:“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地域文化特色是城市发展之魂,是城市个性的集中体现。从济南的案例可以看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前期研究、体制机制、法规建设、规划实施等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绝对是块宝,而且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在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知己知彼、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重视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采取科学的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品牌,切实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
基于聚类分析的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等方面,选取11个具体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并评价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广西14个地级市可划分为四类经济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促进广西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类分析;广西;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经贸往来愈加频繁。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门户省份,加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无疑将会为推动广西区域经济的腾飞提供持续的动力和良好的机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人口、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仍处于中下水平,与上述提到拥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是极不相称的。广西下辖的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差距,是各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1]。如何就广西下辖的14个地级市进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析和分类,对于正确认识广西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正确的宏观政策,以促进各地区的良好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域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与广东、湖南等省份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尤以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为甚。截至2015年12月,全区辖14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区111个,行政区划面积万平方公里。2015年全区总人口为551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国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150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人口、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三大产业结构完善程度等方面,在内陆31个省市中均处于中下水平。区内下辖的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各异,部分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资本和人力涌入,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依靠单一的指标,是无法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与分析的。因此,在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个评价指标,构建合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在参考以往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广西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条件、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取了11个具体指标,分别是: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户籍年末总人口(万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不含农户)、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进出口总额(人民币,万元)。为方便后续各指标数据的处理,分别以X1、X2、X3、X4、X5、X6、X7、X8、X9、X10和X11指代。各指标详细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年鉴2016》和《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对反映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由上述内容可知,研究所选取的11个指标由于它们原始数据量刚的不同,为防止指标取值的分散程度较大,需对各指标的取值做标准化处理。
各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X2(地区生产总值)与X5(固定资产投资)、X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系数都大于,故而这四个指标不必均作为聚类变量,选择其中一个即可,本文选择X2(地区生产总值)。接着,运用不同的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三)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在对选定的11个聚类变量的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依据结果聚类个数的不同,而相继运用系统聚类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出结果。参考以往文献资料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分类,以及广西各地区实际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本文认为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聚类个数分为四类比较适宜。对于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应为:南宁、北海、钦州为第一类;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为第二类;防城港为第三类;崇左为第四类。
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南宁、北海、钦州为第一类,这三个地级市经济相对发达。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经济发展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完整,良好的区位优势、众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使得南宁在多方面的发展都领跑于广西区的其他地级市。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处于泛北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便捷、高效的交通设施,众多经济圈的发展福利,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繁荣的旅游业,都推动着北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钦州,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依托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为第二类,这9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三大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各自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增速较快。
防城港和崇左分别是第三和第四类。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中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对外贸易额较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崇左位于广西西南部,地理位置相对较差,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设施落后,虽然资源丰富,但限于人力资源的短板,是广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级市。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类,分别是南宁、北海、钦州为第一类;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为第二类;防城港为第三类;崇左为第四类。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就如何促进广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增强较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度
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自依托的经济发展要素也不尽相同,例如人力资本、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就相差较大。因此,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的同时,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互通,人力、资金的自由流通,各自取长补短,将为促进各地区的快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以南宁、桂林和柳州为主的老牌较发达地区,拥有较发达的工业基础、第三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加强与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中,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率先做出垂范,积极探索出可供借鉴的合作模式,增强对周边地级市的经济辐射力度,以少带多,以强扶弱,真正促进广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叠加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在不断加深,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及各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广西借助于自身的区位优势,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广西的外向型经济近些年来虽有发展,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后劲以及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级要素也存在不足[2]。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和叠加密集的国家开发政策,依托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借鉴东部沿海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例如上海模式和东莞模式,积极推动广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才能快速、协调地完成广西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长期的协调关系,依托于科技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另一个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如果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那么可以说它的高级化程度越大[3]。未来一段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加速广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以统筹科技创新全方位管理;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保证各项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行使到位;三是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保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更要全面扩大科技创新的主体,落实科技创新成果的投入使用。
(四)完善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南宁、柳州和桂林等,除主城经济区外,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尽完善。河池、百色、崇左等市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良好的交通条件、便利的通讯设施、覆盖全面的水利、电力设施等是居民和企业的共同物质基础,更是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各地区应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适当扩大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积极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资源,打好“侨牌”,让更多拥有广西籍的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到广西的经济建设之中,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地区应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结合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参考文献:
[1]孟倩.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2016(1):138-139
[2]李继宏.“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4):14-19
[3]徐晓慧.广西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19-21
留住方言,文化立根方言在时代的冲击下踉跄前行,早已衣不蔽体。那些在历史回荡着的声音,有些渐渐远去,甚至不复存在,也带走了承载其中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光辉。方言保护亟不可待,一寸乡愁还需留住。留住方言,文化立根。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心灵安全的归属,奔波再久乡音一响,那就是到家了。这种声音是那样的美,总会让人热泪盈眶,熙熙攘攘的一群人在喉咙震动爆破的那刻已经成了老乡。孕育于同一片土地,声音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方言是乡的灵魂,寄居着文化,是人文和历史的载体。不论是秦腔的撕吼还是越剧里的吴语,都用独特的方言美感定义了一片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点。方言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和最佳代言。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文字破译需要方言,古代历史的解读需要方言,诗词韵律的判断需要方言。这声音啊,捣破黄龙直击文化的心脏。中华文化在方言的传动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是百花绽放博大精深。山山水水下的文化多样性就是在方言的温床中得以孕育发展。令人担忧的是现如今很多方言像是失宠的妃子一样在挣扎着哭泣着。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方言甚至已经消失。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电视台、广播等媒体中都不见方言的影子。在普通话的挤压之下,方言不见天日。中国城镇化也在快速地进行着,普通话渐渐地成为了各地的生活用语,方言使用频率大大下降。而且为了提高教育,很多家长主动放弃教小孩方言,普通话从娃娃抓起,更是雪上加霜。再者很多人对方言的认识不足,忽略了方言的文化内涵和在文化多元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片面地认为方言有碍文化交流阻断文化发展,对方言排斥激烈态度悲观。叹!最令人心痛的是美好的东西被慢慢地撕毁。方言在夹缝中亟待救援,行动刻不容缓。政府应要引起重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方言是地域特征的浓缩,而不是打出一句“人人都讲普通话,文明社会你我他”就万事大吉,建立方言博物馆,开展方言艺术表演等等都是可行之举,近年来大火的声音影像记录也要提上日程。学者的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充分挖掘方言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高方言地位。而作为个人,要把传承故乡的声音作为责任和使命,应该以会一口流利的方言而自豪。留住方言,文化立根。那故乡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有底气地说:生于斯,长于斯,我是这儿的人。
古代2000年官方方言是洛阳读书音,到南京形成金陵雅言六朝隋唐宋国语,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国语南京官话,普通话是满族方言
我不会写的啊
中国方言大致可以分为7大方言,有北方方言,吴语,闽语,粤语,赣语,客家话,湘语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少部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读[-?]之外,大部分官话方言失落了全部中古入声,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韵尾现在只剩下“-n,-ng”,但出现了大量儿化韵“-r”韵尾。原本连接“i,ü”韵母的“g,k,h”声母已被颚音化成“j,q,x”声母。官话话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但出现了中古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因此,官话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上述现象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吴语,或称吴方言:在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典型的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赣语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这种方言的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但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模糊入声。 客家话,或称客语:在中国南方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话、闽东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但是,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闽南语(狭义的,即闽台片闽南话)共有“-m,-n,-ng,-p,-t,-k,-?”(貌似问号的国际音标是紧喉音。)在入声 [-p/-t/-k] 消失之前,先发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变成-?。山西方言、吴方言、江淮方言仍保有这种弱化入声)”七种辅音韵尾。闽南语是汉语中声调较复杂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8个声调(不含轻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音、台湾音通常有七个声调(不含轻声)。同时,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它支系的母语,闽(南)台片的闽南语内部较为一致。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2%。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桂南勾漏片有十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粤语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5%。但是粤语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其中浊声母已基本清化的部分新湘语相对接近官话,但也有部分与官话差异较大的新湘语保留有部分全浊音及特有语音和词汇。新老湘语分别以长沙话(新)及衡阳话(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历史上湖南地区受到北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故湘语内部差异比较大。并且有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之重叠。 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老表话、江右语等。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早先的3000万不准确)。古全浊和古次清合流为送气音,梗摄字文白异读。昌都片及长江沿岸一带普遍存在全浊声母,但多非严格的古清浊对立。多数地区”知三章组“或”知二章组”端读,日母今读仍为鼻音ȵ。南昌话有七个声调,辅音韵尾-t -k -n -ng,建宁、高安、临川等地为m n ng p t k。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ʔ]。在入声 [-p/-t/-k] 消失之前,先发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变成 [-ʔ])。其白读系统与官话截然不同。以前(及现在的不少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官话。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传统上将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近年来有人主张将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吴语。
从丽江出发,一路经过梅里雪山、金沙江、香格里拉、理塘、稻城亚丁、泸沽湖等地标性景点,
从丽江出发,一路上经过梅里雪山、金沙江、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泸沽湖等地标性的景点,这条路便是被称为“朝圣之路”的大香格里拉.洛克环线。他是一条人气的自驾路线,收到的赞誉那是比丝绸之路更多,更是《中国地理杂志》眼中“中国最美的地方”,入选cnn“中国最美的40个地方”。
在这一条路上经过的地方每一个都是值得专程的来一趟的,随着慢慢升高的海拔,让初来咋到的人也能够逐渐的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接下里就说一下这条路上我最喜欢的几个景点吧,当我说完你应该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地理杂志》排名第一的原因了。
稻城亚丁这里没得是很梦幻的,看见它的第一眼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稻城亚丁的美景是特别让人沉醉的,纯净的山,蔚蓝的天,五彩的村庄,一年四季的变化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往这里,让人的心都安静下来了。
泸沽湖因为一部综艺重新火到外国,在这里你匆匆一眼是无法看清它的美的。日出时的泸沽湖是美到让人心醉,当金色的光洒向整个湖面的时候,泸沽湖里的树都随着波纹摇晃,那么美简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梅里雪山就必须要看一次“日照金山”,在天气好的时候,透明度很高的时候,你还可能会看到主峰瓦格博,这里也是让人心旷神怡的。
洛克环线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每一处都值得专程来一趟。还有一个优势,洛克环线缓缓增加的海拔,让初来乍到的人逐步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
这是一条比丙察察还值得探索的路,毕竟这里被越野爱好者奉为“朝圣之路”。
这个不是核心了吧
1、文章要求原创,文中参考或摘录部分不得超过全文的30%2、杂志社里规定一个版面为2400字符(计空格项字符数),2400--3600字符内为个版面,5000字为两个版面上限,以此类推。作者在准备文章时可根据自己情况合理控制好版面3、论文标题下方著名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4、论文底部要求注明: →作者简介(要求提供出生年、性别、籍贯、现供职单位名称、职称或学历,以及研究成果等) 例:张三(1966-),男,梅州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研究。 →样刊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务必详细准确无误.出刊时我们会再跟您核实一遍) 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收件人姓名、电话号码。5、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润色,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时注明6、来稿请注明投稿《特区经济》
一 、一篇文章发送一封邮件,可注明拟投稿的栏目。二、原创稿件请注明原创,附上作者的联系方式;荐稿请注明文章原作者、出处及荐稿人详细通联。三、稿件体裁、题材、字数不限,标题以20字以内为宜。要求情感真挚,文笔流畅。正文规范为:小四号宋体,段前空两格,段间空行,标点符号为全角。具体可参照青年文摘网站原创天地里已发布的文章和内容。扩展资料:原创投稿要求:1、所投稿件须为本人原创且未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作品。如为多人合作作品,须征得其它作者的同意,并注明其它作者。严禁抄袭。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2、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虚假、违法或其它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稿件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商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3、稿件体裁、题材、字数不限,标题以20字以内为宜。要求情感真挚,文笔流畅。正文规范为:小四号宋体,段前空两格,段间空行,标点符号为全角。具体可参照青年文摘网站原创天地里已发布的文章和内容。4、青年文摘在发布内容时,有权根据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二次编辑加工。5、投稿作品授权青年文摘杂志社使用,包括但不限于《青年文摘》、《青年文摘彩版》、《青年文摘▪快点》、《青年文摘手机报》、《青年文摘》官方网站、青年文摘移动阅读客户端,在使用前会通知作者,并按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其他途径的使用,将根据合作模式和效益另行约定。如投稿人在发表渠道上有特殊要求,请在正文内声明。
核心论文发表可以自己直接投稿,也可以找人帮忙投稿,一般自己投稿投中的几率比较小,核心期刊要通过内审和外审,一般费用在3000元左右。找代理投稿,机会比较大。但是价格又稍微贵点,经济基础比较好的 可以适当的考虑下代理投稿。刊名: 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主办: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广东省深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0714CN: 44-1032/F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特区经济创刊时间:198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于1983年4月试刊,1985年公开发行。二十几年来,《特区经济》伴随经济特区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杂志已经成为在国内外经济学界有广泛影响力,主要以特区经济理论和国内外热点经济问题研究探讨为重点方向,根植于特区的一份权威的、有特色、有理论深度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综合性经济类月刊。 主要栏目:焦点评论、专稿、改革论坛、决策参考、经济茶座、高新技术经济、新经济研究、WTO与特区经济、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等。 伴随着特区的创立,《特区经济》杂志从无到有,它植根于深圳这块热土,经过十几年的风雨锤炼,终于发展为今天这本在我国经济界有重要影响力,在研究特区问题方面具有权威性的有特色有理论深度的综合性经济月刊。公开发行15年来,杂志不断推陈出新,在国内外读者群中享有良好的口碑。杂志社下设编辑出版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主要部室有:编辑部、办公室、设计部等;下属二级企业有"深圳市特信贸易有限公司",以经营礼品为主。杂志社目前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杂志社现办公地点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办公楼二楼。主编为周秉腾先生。主管单位是深圳市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