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 少将,现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求是”奖获得者,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国家“863”领域专家,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定位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十七大”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12-20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何友、政委杨世光
1.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邮电部,1992,成果名称: 现代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杨义先,林须端,潘新安,证书号:92069);2.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教委,1991,成果名称: 非正弦函数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胡正名,杨义先,证书号:90-10502);3.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家人事部,1991年);4.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家教委,学位荣字91-559号);5. 首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务院,1991年11月,政府特殊津贴第(916.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中国科协,青奖字第3036号);7. 首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协,1991年);8.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高教局,1992年8月);9.中国电子学会优秀论文奖(1989年10月),论文题目:高维哈达玛矩阵的构造;10.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1990年12月),论文题目: 王氏猜想的证明,(发证:北京市科协);11.北京邮电学院优秀论文奖(1989年9月),论文题目:高维哈达玛矩阵的几个猜想之证明;12.北京邮电大学优秀论文奖(1991年),论文题目: 单值并元相关函数码;13.北京邮电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0);14. 北京市奖章,(1992年,北京市团委,证书编号:926025);15.北京邮电大学优秀论文奖(1994 年12 月),论文题目: Period distribution for error-correcting codes;16. 上海贝尔杯<;电信科学> 优秀论文奖,论文题目: 信息确认系统 (1995年5月);17. 第七届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著作题目:编码密码学,(国家新闻出版署,1995年,作者:杨义先,林须端);18.邮电部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12月,邮电部);19.北京邮电大学优秀论文奖(1996年9 月),论文题目: Further Enumerating Boolean Functions of Cryptographic Significance;20.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1997年3月,成果名称:最佳信号理论与设计,项目负责人,杨义先,郭宝安,胡正名,证书号:96-160.);21. 1997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97年10月,成果名称:跳频通信地址编码理论研究,梅文华,杨义先,证书号972D0902.);22.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邮电部,1997年,7成果名称:编码密码学,杨义先,林须端,胡正名,李树岭,证书号:97107);23. 宇广通杯优秀论文奖,发证单位:中国电子学会,1997年论文题目:Internet安全卫士:网络防火墙,作者:杨义先,宋荣功;24. 千百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第一,二层次人选,(1996年,人事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基金委);25. 第三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1998年4月);26. 上海贝尔杯<;电信科学> 优秀论文奖,论文题目: 信息安全综论 (1998年5月);27. 1998年度国家发明三等奖(科技部,成果名称: 跳频通信地址编码理论研究,梅文华,杨义先.);28.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10月,人事部,科学技术部,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29. 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二等奖,成果名称: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发证机关: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30. 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名称: 最佳信号理论与设计 1999年8月,证书号990143,获奖者:杨义先)。
西电聂丁挺好的。聂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线电物理学科),IEEE会员,陕西省物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地/海复杂雷达通信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海洋环境遥感等。
1、薛 红: 2002年7月,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孙秀全教授。硕士学位论文:两种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与不等幂次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2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薛红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2、韩小卫: 第Ⅰ种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等幂次与不等幂次Y压缩和H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2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韩小卫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 3、万慧军: 2003年7月,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胡晓云教授。硕士学位论文:新型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与不等幂次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万慧军现为江西省井冈山学院副教授,校学术带头人。 4、胡艳芳: 2003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三态及四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胡艳芳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担任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编辑。 5、雷小丽: 2004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光场强度和振幅的空间分布对多模泛函叠加态高次压缩特性的影响,西北大学,2004年5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雷小丽现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师职称。 6、魏世秀: 200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侯洵院士、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具有空间高斯分布的两态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压缩特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5月。 魏世秀现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师职称。 7、王云江: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容错量子计算的应用与压缩态量子光场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王云江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8、权志华: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利用Raman相互作用实现腔场和原子未知量子态的隐形传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权志华现在上海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9、邱建文: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单、双模光场——运动原子系统的量子场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邱建文现在郑州某高校工作。 10、党纪源: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系统中未知量子态远程传送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党纪源现在航空部西安第618研究所工作。 11、于 磊: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非经典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于磊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12、宋海军: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纳米含源量子电路中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宋海军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职称为工程师。 13、林惠春: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光场——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态的量子纠缠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林惠春现在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作。 14、韩占锁: 2008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多个量子比特的量子隐形传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5月。 韩占锁现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西安205所)工作。 15、王丰收: 2008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纠缠与纠缠交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1月。 王丰收现在深圳华为公司西安研究所工作。 16、种洪涛: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非经典光场——两原子系统的熵演化及熵压缩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1月。 种洪涛现在西安某公司工作。 17、张信华: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任意N-qubit未知原子态的远程传送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1月;该论文已经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等奖。 张信华已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聂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线电物理学科),IEEE会员,陕西省物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地/海复杂雷达通信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海洋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一项,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一项,校内基金三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项目等。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Waves in Random and Complex Media、Chinese Physics B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4篇。担任IEEE TGRS、IEEE TAP、IEEE GRSL、IEEE AWPL、Remote Sensing、JESR、Waves in Random and Complex Media、JEMWA、PIER等期刊的审稿专家。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技术奖一等奖(2018)、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5)、优质教学质量奖(2015)。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
1、先秦 哲学 研究
首先,通过出土 文献 的研究,对先秦思想史上的许多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探讨。
“性与天道”的 问题 。此问题属儒家的“形而上”思想,传世的先秦儒家文献虽有之,但为孔子所“罕言”,一般认为至宋明 理学 才把这一问题突出出来。但郭店楚简中的《五行》、《性自命出》等篇,集中论述的就是“性与天道”。因此,学界对此问题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性与情”的关系。郭店楚简中的“性与天道”思想重视“情”,《上博简(一)》将《性自命出》改名为《性情论》。对“情”以及对“乐”之作用的重视,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与 社会 生活和人的情感的密切关系,这与宋明理学的重“性”贬“情”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因此,“理性与情感”遂成为先秦儒学以及宋明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儒学与经学的关系。儒家的“六经”体系以前一般认为至汉代才形成,但郭店楚简中的《六德》和《语丛一》已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并列。郭店简文中频繁地引《诗》、《书》,有的是引所谓“《古文尚书》”的 内容 ,几篇文献与《礼记》(包括《大学》与《中庸》)有密切关系,《上博简(一)》中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这些都使学界更为重视对先秦儒学与经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儒学与治道的问题。郭店简《唐虞之道》篇集中论述“禅而不传”的思想,认为君位的继承若不是“禅让”而是“传子”,则不能“化民”。《上博简(二)》中的《子羔》和《容成氏》也是主张“禅而不传”,大意是说“至于禹而德衰”,这与孟子所说禅让与传子“其义一也”以及荀子否认“禅让”说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于儒学的民本主义与君主制“家天下”的关系问题,学界已有新的认识。另外,郭店儒家文献强调君主自身要率先做到“忠信”,君对臣应该“忠敬”,父子关系高于君臣关系,这对于重新认识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和君臣关系 理论 也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其次,近年来一些出土文献的发现有可能改写先秦哲学的学术谱系。
在郭店楚简中,道家文献有竹简本《老子》和《太一生水》,前者的字数只占传世本《老子》的2/5,后者为前所未见。儒家文献有《缁衣》、《五行》,以及前所未见的《性自命出》、《唐虞之道》、《穷达以时》、《六德》、《忠信之道》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出四册,第一册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和见于郭店楚简的《缁衣》、《性自命出》等,第二册有内容见于《礼记·孔子闲居》的《民之父母》和前所未见的《从政》、《子羔》、《容成氏》等,第三册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古本《周易》和前所未见的《中弓》、《恒先》、《彭祖》等,第四册有前所未见的《采风曲目》、《逸诗》、《昭王毁室》、《相邦之道》、《曹沫之陈》等。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及其与传世本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的认识不一,而不同的认识便涉及先秦哲学的学术谱系。
如竹简本《老子》与帛书本、传世本《老子》的关系问题,学界形成几种不同的认识,这就把一直有争论的“孔老先后”问题 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儒、道关系问题的新探讨,也必然涉及如何判定竹简本《老子》的性质。这些问题 目前 还不可能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但近期已有多篇关于如何认识竹简本《老子》的学术综述,这反映了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可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能有所进展。《上博简(二)》中的《民之父母》有“无声之乐,
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的表述,其内容见于《礼记》的《孔子闲居》,以前认为这是儒家受到道家“无”之本体论 影响 的结果,但《民之父母》的出现,使学者们重新考虑儒家自身的“形而上”思想。郭店楚简的几篇儒家文献,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年代在“孔孟之间”,但也有不同观点。因这些文献与孔门七十二子、子思、孟子、《礼记》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先秦儒家的学术谱系也是学界需要解决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
2、秦汉思想史研究
秦汉 时代 的思想、制度、 文化 转型奠定了此后两千年 中国 历史 的格局,因此探讨秦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颇具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 现代 新儒家的“三期发展说”略过了秦汉,遂使秦汉思想的研究处于相对比较沉寂的状态。不过,即使在新儒家内部对于秦汉思想的历史地位也有不同看法,如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便给予了两汉思想以极高的历史评价。此外,钱穆先生的西汉今古文经学的研究,特别是《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基本上澄清了清代以来关于汉代经学的误解。近年来,在 台湾 关于历代经学文献的研究逐渐盛行,林庆彰曾主持编集了经学的研究资料,同时 组织了多次经学讨论会。另外,近年来关于汉代思想整体的研究,台湾的龚鹏程曾撰有《汉代思潮》一书。
在大陆,关于汉代经学的研究近年来也被一些学者所重视。如陈苏镇曾就汉代春秋学与汉代 政治 的关系,撰有《汉代春秋学与政治》一书,着重于探讨汉代经学特别是春秋学与汉代政治格局的关系。在汉代经学系统的研究上,王葆玹成果突出,他曾出版了《西汉经学源流》一书,对西汉经学的系统和文献源流进行细密的考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又扩展为《今古文经学新论》一书,成为近年来经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汉代思想的显著特色是对先秦时期诸家思想的整理和综合,经学便是儒家采纳道、法、墨、阴阳等家思想,而融贯成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同样,在汉代同时还发生着从其他思想立场出发的综合融会 工作,《淮南子》一书便是这种工作的代表,即所谓杂家。对于杂家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先秦思想的集成,而从中爬梳追溯先秦思想的材料及其在秦汉时期的变化,而另一方面则可以为我们理解汉代对先秦思想的 总结 和综合的整体面貌及其气度,提供经学之外的另一条路径。陈静的《淮南子》研究是汉代杂家研究的最新进展,她的新著《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一书填补了汉代杂家特别是《淮南子》研究的空白。
3、魏晋思想研究
魏晋玄学研究自汤用彤先生开辟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与佛学之传入和中国化之关系,其与宋明道学之兴起的内在思想史逻辑,都曾是前辈学者反复致思之所在。90年代以来,魏晋玄学研究曾经出现了一次不小的研究高峰。王葆玹在90年代出版了《玄学通论》一书,将此前他对正始玄学的研究扩充到整个玄学系统的研究。最近他又 计划在以前的玄学研究基础上继续扩展,完成《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玄学》一书。2004年底,余敦康先生出版了总结其多年玄学研究成果的精心之作《魏晋玄学史》,该书兼重玄学的思想系统和历史发展,是近年来玄学研究的代表作。
4、宋元明清思想研究
宋元明清时期,据日本学者的历史分期,称之为中国的近世,或中国的前近代。唐宋文化转型后的中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基础,因此,其在思想史和社会政治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以往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研究,习惯上宋、明连续,这主要是出于将宋明理学作为一个完整而连续的系统来对待,清代思想史则被视为对宋明理学的反动。
近年来,由于对宋明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大致打破了仅以宋明理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式,因此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北宋思想史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意味着宋学而非仅宋明理学成为了研究宋代思想史的出发点。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理学或道学的重要性降低,而是更关注于道学兴起的历史动因及其政治文化功能。近年,余敦康著《内圣外王的贯通》、卢国龙著《宋儒微言》等,都是对宋学中几种不同话语与北宋政治的关系加以研究,基本上将宋学作为不同政治论纲的思想来看待。李存山关于范仲淹与宋代儒学复兴的研究,也是着眼于对宋学兴起的动因及对宋学整体和道学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在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在大陆出版以后,李存山 发表《宋学与〈宋论〉》一文,除了对余英时把道学与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相 联系的主要观点给予肯定之外,还对王夫之和余英时有关宋学的某些论说进行了商榷。
二是明清思想史的连续性得到了重视,钱穆和余英时的清代思想史研究着眼于清代思想与道学的内在关联,把清代的考证学取向作为道学逻辑中对“道问学”的强调来看待,以有别于明代王学的“尊德性”。鉴于宋元明清时期思想史的重要性,大陆已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称之为近世思想史,如陈来即把其专论此一时期思想史的论著命名为《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在宋元明清思想史研究的复杂变换之中,坚持道学研究的传统仍然是主流。陈来最近出版了研究王船山道学思想的大著《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重新将王船山放置在宋明道学思想的谱系中来加以定位,是王船山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彭国翔的《良知学的展开》勾画了晚明心学的整体图景,是近年来晚明心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马晓英的颜钧和泰州学派研究,也填补了晚明思想史研究的空白。
5、道家和道教研究
90年代以来的道家、道教研究,具有道家与道教合流的趋势,出现了“道学”的提法。这方面的代表有胡孚琛、吴光、宫哲兵等学者。同时在道家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西方学者对道家的生态哲学关注很多,试图从道家思想中发展出一种一般的生态哲学;二是在道家、道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新道学”,将其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普世性的思想系统,胡孚琛在《道学通论》等著述中对此有多种论述。关于运用“道学”或“新道学”来描述在现代社会中展开道家思想的努力是否恰当,学界仍有争论。董光璧、陈鼓应、冯达文等都主张运用“新道家”的提法。
在道教研究方面,养生学日渐受到重视。在美国的波士顿成立了养生学中心,德国慕尼黑正在筹办养生学的国际研讨会。与此相联系,内丹学研究也渐成为国际道教研究的 热点 ,内丹学中的身心哲学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也出现了“身体哲学”的提法,“可思维的身体”观取消了身心之间的二元对立,而将身体视作是物质与精神的中间层次。在这些方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胡孚琛的研究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一个基础工程是编修了《中华道藏》。该项目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科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华夏出版社共同发起,随后又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复,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小组的鼓励,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03年,煌煌49册的《中华道藏》终于完成。
6、佛教思想史 研究
中国 的佛学研究从民国时期 现代 学术建立以来即从属于中国 哲学 史或思想史研究,当然在佛教内部也一仍旧贯,始终延续了其教义教理的研究。值得 反思 的是,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兴起的支那内学院的佛学研究(吕澄先生特称之为“院学”),却不是以上两种研究框架所能容纳涵盖的,而这种研究却由于1952年支那内学院的解体而不复存在。无论是支那内学院的所谓“院学”,还是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佛学研究,以及佛教内部的教理教义研究,严格说来都与近代欧洲兴起而 影响 至日本的佛教学不同。在检讨近期以来的佛学研究时,我们发现随着佛教研究的逐步恢复和 发展 ,学界关于佛教研究 方法 及旨趣的思考也在逐步展开。其中的一个主要潮流是集中思考如何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与欧美日本佛教学研究接轨的佛教学研究。当然,在此潮流当中也发生了一些批评性的意见,即为确定中国自己的佛教研究的特色,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与这种反思意识配合,中国佛学研究界的一些青年学者开始关注日本佛教学界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批判佛教”思潮,借用日本佛教学内部对于自身研究局限的思考来重新为我们自身的佛学研究定位。
汤用彤先生的佛教史研究一直是典范之作,在这一典范的影响下,佛教学界形成以史学意识为主的佛教史学研究。这一史学意识在建国后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方法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佛教研究,并形成了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佛教史》一书。90年代以后,参与该书撰写的专家都纷纷转入更为精深的 历史 研究,开展出众多佛教宗派研究的新局面。其中,禅宗史研究是重中之重,杜继文和杨曾文分别撰写了两部禅宗史。此外,洪修平和魏道儒的禅宗史和华严宗史研究也颇具代表性。最近,龚隽和徐文明的禅宗史研究是这方面的新成果。近年来,唯识宗和天台宗研究逐渐兴盛,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专著。在唯识学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绍强、程恭让、张志强、魏德东、周贵华等学者。天台学方面则以张风雷、李四龙为代表。值得关注的是,方广锠的藏外 文献 和佛教经录研究,是佛教教史和教理研究的基础,且为编撰新的佛藏准备了前提。方立天近年出版的几部佛教研究专著,系统阐述了中国佛教哲学,是中国哲学史范式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近年来,对近代佛教的研究也成为 热点,在这方面有筚路蓝缕之功的是楼宇烈,他的近代佛教人物研究将学界的注意力引向了近现代佛教,太虚、欧阳竟无以及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的佛教思想都成为近代佛教研究的重心。在这方面,麻天祥、李向平的近代佛教思潮研究,程恭让的欧阳竟无研究也具有代表性。
在诸多研究当中,还出现了一种强调佛教与中国思想史脉络之间有机关联的研究倾向,这一倾向力图将佛教研究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结合起来,使佛教研究成为透视中国思想史的一个视角。张志强 目前 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二十世纪佛学思潮与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便是这一方向上的努力,并且已完成和 发表了《哲学、史学与量论》一文。
7、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在近十多年的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成果颇为显著。方克立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开创了使现代新儒家研究成为显学的新局面。在这方面,郑家栋出版了《现代新儒学概论》等多种专著,其他如黄克剑的《挣扎中的儒学:论海峡彼岸的新儒学思想》、方克立的《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陈来的《人文主义的视界》、颜炳罡的《当代新儒学引论》等都很有研究深度,力图对新儒家思想作出反省和超越。在方克立、李锦全主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中,人物研究系列的郭齐勇著《熊十力思想研究》、曹耀明著《梁漱溟思想研究》、张祥浩著《唐君毅思想研究》、宋志明著《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吕希晨和陈莹著《张君劢思想研究》等,以及 专题研究系列的陈少明著《儒学的现代转折》、韩强著《现代新儒学心性思想研究》、武东生著《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李毅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赵德志著《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施忠连著《现代新儒学在美国》、卢升法著《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都是研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成果。2005年在武汉大学召开了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一百多位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儒学、当代
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此次会议标志着当代新儒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对以新儒家为代表的 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之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研究也是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重心所在。如徐素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西、马”互动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张利民在自由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研究方面开始较早,积累深厚,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李存山对于儒家思想的近现代转型,特别是对于张岱年在三四十年代的新唯物论思想,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5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会议主题之一是“中西马”对话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张岱年、冯契的哲学思想在马哲论坛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的思想在京沪两地也曾举行专题会议进行研讨。
8、中国哲学学科发展趋势
中国哲学(史)学科是一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作为哲学 理论 研究一个分支的学科。因此,它除了遵循其自身的即所谓“内在理路”的发展 规律 之外,它还要面对 时代 的现实 问题 而进行反思,不断地与时俱进。随着我国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 经济 实力的日益提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科学 发展观”、“以邻为善”和“和谐世界”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面对全球化给人类造成的一些全球问题,如何使中国哲学研究更多地 联系现实问题,弘扬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应对时代现实问题的挑战,使中国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更成为一个文化大国,即“德力俱足”、“硬实力”与“软实力”俱足的国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天人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此为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关于文明对话中儒家传统的作用和地位问题,以及由此展开的关于儒家的“和谐”“民本”思想、儒家与宗教、儒家与生态、儒家与全球伦理等问题的讨论,以及2005年学术界举办的“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朱子学与和谐社会”、“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自然 ·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等学术研讨会,都昭示了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民族复兴、文明对话和人类共同进步的现实价值。(2005年郭沂发表的《儒学当代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张利民发表的《不断丰富、发展传统美德内涵》、李存山发表的《“人本”与“民本”》《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 环境保护》,都注重阐发了儒学的现实意义。)
时代问题的解答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可能有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严格说来,中国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期”发生在中国的“哲学突破”的一种类型,其后果是产生了与西方和印度不同的中国文明类型。这种“哲学突破”而形成的文明类型主导了以后中国历史演化的方向和性格。因此,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实际上便是对中国文明类型的因素、原理和观念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我们不仅要知道中国文明的独特价值,更要知道这种独特价值是如何塑造着中国的历史、安顿着中国人的生命、 组织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因此,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精神、结构和原理及其历史形成的研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历史逻辑,以应对今天中国的文化处境,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研究需要不断地回溯到轴心时代。因此,先秦、秦汉的哲学研究一直是显学,其重要性由于近年出土文献的发现和整理而更加突出,在今后仍然会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
其次,中国文化从先秦诸子到汉初的“独尊儒术”,此后形成儒道互补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不仅贯穿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对于汉代的儒道互补,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儒、释、道三教哲学的研究,以前是、今后也将是中国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根源的研究,以及对于儒、释、道三教与____、伊斯兰教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意蕴,而且有助于探讨今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互补”“和而不同”的发展途径。
第三,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儒门淡薄”之后,北宋时期儒学呈现复兴之势,道学或 理学 兴起,历史学家谓之“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现代新儒家称此为“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宋元明清哲学作为中国前近代的“近世”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提供了中国近代哲学所由以出发的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实现近现代转型的思想观念的前提。对于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宋明理学与佛道二教的关系,宋明理学的“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道统与政统的关系,宋明理学的理本论、气本论和心本论等派系的关系,宋元明哲学与清代考据之学(或宋学与汉学)的关系,宋明理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宋明理学与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将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第四,在经历了“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之后,对于中国哲学理论的宏观研究有可能继续。关于中国哲学的世界普遍性和民族特殊性,中、西、印哲学的比较,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哲学的“实质系统”与“形式系统”,以及这一系统内部的本体论与宇宙论、天人关系、人性论与价值观、“尊德性”与“道问学”、 政治 哲学、历史哲学和生态哲学等等,都可能在今后有更深入的研讨。
第五,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近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都处于近现代的转型之中。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近一百多年的挫折、屈辱和奋斗之后,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在本世纪之初呈现民族复兴之势。于此形势下,反思中国 传统文化 与现代性的关系,回顾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检讨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潮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中、西、马”哲学的对话与良性互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探讨弘扬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进一步中国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这些都将使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呈现新的局面,其学术地位和现实意义也更加重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以下是我分享的,欢迎阅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ABC
【摘 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必须做好基础理论建设和创新,拿来主义和急功近利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关乎研究的方向,将决定学术研究的理论效用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运动规律的揭示,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话语体系建设需具有全球视野、中国聚焦、西方映象三者统一的全景视阈。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资本论;研究方向;话语体系
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同志在谈到当前西方文艺理论界的问题时指出西方文论借助非文艺理论的词语通过场外征用、话语转换等方式对文艺问题进行“强制性阐释”,丧失了文艺理论自己的色彩,中国文艺应当走自己路,发扬“本体论阐释”的方法繁荣自己的文艺理论。张江同志的观点不仅对文艺理论界,而且对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中呈现出的问题都具有针对性,可谓一语中的,指出了当下中国部分学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迷失和沦丧。鉴于此,我结合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版序言和法文版序言以及第二版跋和法文版跋,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应当有的一些基本的考量,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ABC进行一点理论探索。
一、“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这句朴实无比的话出自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版序言,马克思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当下这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忠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一切的体系建设和理论创新都不是短平快的结果,是在长时间积累和长期的基础研究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也就说,进行基础的理论研究和积累是建设体系的奠基工程,急功近利并不能带来我们希望的成果。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崇外尊新的倾向依然严重,尤其是对国外的理论引入不注重基础性工作。比如,国内对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亨利・列斐伏尔的研究如火如荼,有关他的思想介绍学术文章和论著很多,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列斐伏尔的70多本著作和300多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翻译成中文,甚至列斐伏尔的成名作《日常生活批判》和《空间生产》竟然没有中文译作。这种现象肯定不会有利于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因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是建立在充分吸收世界的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的,不是在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的闭门造车。
在如今的资讯时代,借助现代科技,各种资讯传播迅速,有不少人在大众传媒的渲染下一夜成名,这让很多莘莘学子认为成名成家其实很容易,不需要做“十年冷的板凳”,想剑走偏锋,鼓捣一些怪偏冷问题和话语,发表文章吸引眼球以其快速成名成家。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写道的:“他们必须在一个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于是就企图用博通文史的美装,或用无关材料的混合物来加以掩饰。这种材料是从所谓官房学――各种知识的杂拌,满怀希望的德国官僚候补者必须通过的炼狱之火――抄袭来的。”马克思因为担心法国人总是急于追求结论,渴望知道一般原则同他们直接关心的问题的联络,因此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特意告诫法国读者:“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对今天的中国学人来说可谓晨钟暮鼓,我们必须牢记科学的研究不会像喝酒吃饭旅游听音乐那样随意轻松,它是一个人的孜孜以求的生命与智慧的写照和奉献。
二、“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指出:“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还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政治经济学只是资产阶级的科学,只是个别现象的描述。马克思这句话点明了学术研究的立场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明白社会科学研究是有一定的立场的,究竟是代表大多数人或者人民大众的利益,还是少数人比如资本家的利益,我们的学术研究必须对此作出自己的选择。李凯尔特在对比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时曾明确指出社会科学根本上说是探究文化价值和意义内涵的学问,不是如自然科学那样。马克思・韦伯在论述社会科学的方法时也明确指出:只有在无限多样的现象中仅有一个有限的部分是有意义的这一前提条件下,认识个体性的现象的思想才在逻辑上是有意义的。并且,无论这种意义是什么东西,它都将导致我们在生活中从它出发来判断人类共同存在的某些现象,它们视为重要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而表明态度。“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无私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不偏不倚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如果我们选择了少数资本家或权贵的一方,我们的研究就可能受制于人,为了某种目的的辩护就会妨碍我们学术研究的真理性。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就指出:“柏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有可能否认妖怪的存在。”显然,我们的立场不对,有时会变成柏修斯的隐身帽遮住我们的用以观察的眼睛和聆听的耳朵,对现实中的问题采取躲避的态度,或者采取以偏概全的方式诋毁现***下转第357页***实中取得的成就。
立场决定学术的方向,决定学术的社会效用。“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精明的、贪利的实践家;另一派是以经济学教授资望自负的人,他们追随约・斯・穆勒,企图调和不能调和的东西。德国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衰落时期,也同在它的古典时期一样,始终只是学生、盲从者和模仿者,是外国大商行的小贩。”为了门派之见,为了个人的私利,在中国的一些学派常常固执己见,不愿即时发现自身的问题,真理被成见超越,真理被个人私利玩弄。这是旧社会的思维定势,不是社会主义应有的道德表现。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从自我革命做起,“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程序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术研究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地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首先表明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就是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这是建立在他深信社会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坚守人类的理智的良知。马克思接着说,“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显然,马克思相信社会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会以铁的必然性发生发展,无论我们主观上这样看待它,越过或者试图取消它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但是,现在仍然有学者秉持虚无主义的态度,迷失在后现代的碎片化解构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承认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在没有开始研究前,这种先在的偏见已经使自己丧失了学术研究的动力和追求学术的价值魅力。
其次,尽管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类仍然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些社会规律发生影响。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秉承这些基本认识,努力发现社会执行发展的规律,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但是,有些自由主义学者否认这点,历史的虚无主义盛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是非颠倒中摇旗呐喊,混淆视听。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年代,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自然引来各种理论粉墨登场,但是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总是在中国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发展与发达的二元对立思维中进行推演,非此即彼,厚此薄彼,用僵硬的逻辑强制阐释中国鲜活的现实,在对立的视界下审视现实的逻辑和逻辑的现实,常常总是捉襟见肘,不得要领。这实际上是西方话语下的理论批判,在碎片化和非主体化的犹豫与无奈中诉说著理论的勉强和萎靡。中国话语当然是中国视界下的中国的辨证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发展,摒弃西方中心和西方世界化式的哲学方法论,建立世界存在下的中国与西方的互动视界,以全球为巨集大视野,以中国为近景聚焦,以西方或非中国为他者映象,在中国现实发展运动中建立适合自己的话语权,用自己的理论把握自己的历史,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与一个大国实力相匹配的贡献,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资本论***第一卷***[M]. *** 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 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田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尉迟光斌,汉族,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 方法 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帮助人们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篇1 浅议社会 文化 发展现状与大学生文化需求 一、综述社会文化开展现状对满足大学生文化需求的互动性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开展过程中所发明的物质财富和肉体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文化指人的肉体生活范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我国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开展的趋向,不同文化不时碰撞交融。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壹局部,既遭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由于大学生多样的文化需求及活泼的文化发明而具有独立性。共青团第十伍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推进青年文化建立”的请求:“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发明文化”,“共青团要坚持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开展安康有益、充溢生机的青年文化”。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将满足青年文化作为壹个重点,青年文化建立是时期的课题。大学生是青年的壹个重要群体,从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社会文化的两个方面:思想政治开展情况和校园文化开展情况动身,盘绕大学生文化需求展开问卷及宿舍调研。共提问卷200张,并停止了屡次宿舍、支部调研。 二、调查现状剖析 (壹)思想政治开展现状 思想是行动的根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改造大学生客观世界,是青年成材的必需条件。大学生从高中迈入大学,思想政治开展与文化需求相顺应是最需求思索的。 1.坚决正确政治立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开展的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中心,认清政治立场是顺应我国社会文化开展的关键所在。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同窗坚决党团信仰,以端正的动机,正确的目的参加组织,普遍认识到党团组织的重要性。 (1)你对下列什么组织、团体最感兴味? (2)你是否参加青年意愿者组织? (3)假如你入党,那你入党动机是什么? 受调200人中,团员190人,占95%,团员思想醒悟较高,45%的团员对共产党或共青团感兴味,参与意愿者的团员亦有66%,其中有的团员以为意愿者可效劳社会,团员总体上的态度是端正的。成熟的入党动机如:希望得到锻炼的成才型动机占了41%,为别人着想的动机占了14%。但入党有利于出路的功利型动机也占了较大比重。 2.从时势加深认识、用行动加深理解是关键。坚决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对时势的理解有助于大学生将时政认识深化化,从行动动身,理论联络实践,能使大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增强思想醒悟,进步思想认识。如我院展开八荣八耻讨论会,各班将八荣八耻依据实践状况细化讨论,同窗分离生活展开讨论,认识愈加深入。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根底。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开展、西方文化的不时渗入,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开展趋向。 (4)你参与组织、团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你在什么时分感到本人团员认识最激烈? 调查发现,社会的变化对团员的认识有所影响,团员总体认识积极向上,但荣耀感变淡。局部团员身份认识冷淡,对荣誉感和崇高感淡化,只要在交纳团费、评选荣誉的时分才想到本人是团员。 (贰)校园文化开展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肉体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制度及肉体文化。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硬件,是校园文化的表层局部,包括设备、教学手腕、科研等。调研人员走访宿舍,搜集了大学生在住食存在的问题,同窗们对学校设备总体比拟称心,但水电、医疗、餐饮等都以为有缺乏。关于教学方面,问卷显现: (6)你对如今所学专业兴味如何? (7)关于讲座,你选择哪个方面? (8)您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 能够看到,学生在注重专业涵养和名人 教育 ,两项共占72%。而专业兴味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固然有学生对办学条件和教学变革有不称心,分别占和11%,但这并不是学生的主要苦恼源。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指学校成员在长期共同的活动中 总结 而成的且必需遵照的行为原则。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立的根底,是维系学校正常次序的保证机制,如今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注重。 3.肉体文化。肉体文化是学校肉体财富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及灵魂,是推进学校不时行进的主要力气,包括校风、学风等。 (9)你的 学习态度 是怎样的? “有选择地学习学问”和“依据本人的需求学习学问”的学生分别占和。阐明当前学生的学习认识大多是主动的。学校文艺活动方面,还不能完整到达学生的需求。 (10)你对学院文娱活动印象如何? (11)你以为我院学生社团活动展开状况怎样? (12)对我院社团活动有什么中央能够进步? 46%的学生以为文娱活动“丰厚,但参与度不够”,对社团活动展开有53%的学生以为“活动频繁,但质量不高”,学生请求社团活动的内容能够更联络实践、“活泼学校人文与学术气氛”,这两类观念共占。 三、满足大学生文化需求的 措施 1.立足党团,建好堡垒。认真做好党、团工作,是促进大学生文化建立的关键。要树立完善的工作形式,在学校工作中充沛发挥党委的政治中心作用,注重共青团建立,以党建工作带动共青团的建立,真正发挥青团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树立健全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 2.改造教育,贴近时期。时期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重要的影响。紧跟时期,不单指教学办法上的变革创新,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时期性,将先进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中。在教育形式上,教育大学生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社会的缺乏,引导他们以正确的观念生长。 3.注重思政,抓好德育。科学思想观念培育和构成有赖于学科教育,而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有赖于对思政教育的异化。育德与育智同步,需求教员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教育,思政教育还要人性化,应分离时势政治,并举行各样的学生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串于活动中,将思想教育鲜活化。 4.创新机制,培育新风。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构成壹个由指导注重、义务到人、积极创新、保证有力的机制运转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详细化,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摆上工作议程,构成以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5.整治环境、根植文化。注重高校设备建立,努力建立现代化文化设备。要注重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情况和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要努力构建合理的学校与周边开展的良性互动。 6.严谨治学,踏实求学。浓郁的学术气氛是校园文化建立的必要保证。学校应增强学术主干的培育,发明良好的科学研讨条件,使学术主干可以充沛发挥能动性,吸收、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营造学术气氛,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7.勇推特征、打造精品。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立的重要途径,校园物质、制度和肉体文化需求经过活动载体发挥育人作用,分离社会开展的请求,与时俱进,不时创新。校园活动要注重精品培育,依据学校的优势,突出本校文化特征,塑造良好的文化肉体,引导学生培育高品位的文化学习气氛。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篇2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并致力于达成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深入了解国内外关于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的论述,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特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的理解 (一)国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关于“和谐社会”,主要有两方面的讨论,其一,“和谐”究竟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还是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学者认为,“和谐”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有的学者认为,“和谐社会”要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二,“和谐社会”究竟是指一种理想,一种治国方略还是一种社会运行机制。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指一种期盼,一种目标或一种理想,千百年来,中外思想家都有“大同社会”、“乌托邦”的构想。也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方略,“国泰民安”、“政通人口”、“安居乐业”都是和谐社会的象征。还有的学者认为,“和谐社会”不是指结果,而是指社会本身需要具有一些能够保证和谐运行的机制,如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等等。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本质不同,但和谐社会有一些共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诚信的、多元的、宽容的、有活力和有秩序的社会。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理想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其他原则包括效率原则都要最终服从这个原则。 (二)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的主要观点 1、涂尔干“社会团结”的思想。针对19世纪欧洲剧烈的社会变迁而引发的激烈社会冲突,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团结”思想。[1]他继承了欧洲社会民主思想传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形成的关键,是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利益和价值的分化造成了社会冲突和社会失范,传统的利益协调方式和价值体系解体,社会矛盾不断加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在新的社会基础上进行社会重组,构建新的“社会团结”,防止“社会排斥”和“社会分裂”。[2] 2、帕森斯“社会整合”思想。针对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产生的各种问题,帕森斯提出了“社会整合”思想。他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在一种竞争的系统中维持秩序。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各种政策、制度规范和价值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要建立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必须全面考虑在各种社会机制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安排,而不能仅仅依赖市场竞争的单一机制来构建社会秩序。在政策层面,与“社会团结”思想相比较,“社会整合”思想更加强调建立社会自身的调节机制,具体做法是通过大力发展各种社团、中介组织来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3、“社会公正”的思想。针对如何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解决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社会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社会公正思想。有的根据公民权原则,主张社会公平就是给所有人以同等的权利;也有的根据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主张社会公平就是扶助弱者,给不同的人以不同待遇;还有的根据公平与效率平衡的原则,主张社会公平主要是指机会公平,应当让收益和贡献挂钩。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试图调和自由市场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提出了“有差异的平等原则”,但也受到来自左派和右派两方面的批评。 4、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二战”后至197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的。“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委托贝弗里奇主持写作的关于普及社会福利的《贝弗里奇 报告 》,对战后西方各国社会福利政策影响很大。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在实行市场体制的同时,要以人的基本需求或公民权利作为核心价值,在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建立社会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制度,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罗斯福在1930年代实行“新政”,通过颁布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法规,运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扩大就业和社会需求,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随着近几十年西方一些福利国家社会保障越来越入不敷出,福利社会理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指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分工、人员的比例构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利益分配、社会地位的公正与平等等方面,都必须处在和谐共进的状态中。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1、发展。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发展的社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不发展和发展不快本身就构不成和谐。“贫穷不等于和谐”。 ““””十年动乱,运动不断,阶级斗争频繁,结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发展”这一中心,经济和社会事业处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的状态,因而造成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2、正义。正义是一种德行,是社会正气的内在特质。在法治社会里,正义是合法性的体现。正义的社会要求人们积极向上,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充分弘扬,社会各群体、阶层、成员和利益集团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形成一种无根本利害冲突的良好氛围。正义的社会并非没有矛盾,正义即要求社会中出现的矛盾通过法治和德治的手段加以解决。 3、公平。只有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指社会各方面、集团、个人之间的大体协调。公平的核心是处理好利益关系,达到利益和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公平日益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是我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要促进社会公平,最根本的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二是统筹兼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4、有序。秩序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必备前提。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马克思认为:“秩序是一定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固定形式,因而它们相对摆脱了单纯偶然性和任意性的形式;建立社会秩序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安居乐业的条件。”[3]和谐社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就必须发挥秩序的作用。一要维护好阶级统治秩序;二要建立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三要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四要维护好权力运行秩序。 5、效率。和谐社会不仅公正、自由、有序,而且要创造最高效率。人们常把效率与公平作为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其表现在:没有效率就没有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不讲公平则可能导致收入悬殊、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必须具有优先性,确保效率最大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可以从几方面来把握。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构想,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它不是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不是追求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为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如何协调。因此,和谐社会要能够不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基本的公平、正义,使人们普遍分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收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3、和谐社会不能封闭和僵化,要开放并充满活力。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社会管理体制要能够根据新的现实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和谐社会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激发最大多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全国人民的创造激情和辛勤劳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和谐社会不仅是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要能使人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也要能够形成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基本要求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但和谐社会需要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泽,北京:三联书屋,2000。 [2]涂尔干.《自杀论》,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猜你喜欢: 1.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2. 社会科学主义论文范文 3.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4.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5. 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6.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档案学会征文优秀奖为全国性一级学会奖。 组织参与此次征文活动,将有助于在全院营造更加浓厚的档案工作研究氛围,促进全院档案工作水平提高。
个人简介何振,男,生于1969年8月,湖南祁阳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行政管理、档案学、图书馆学、公共管理(MPA)等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获得者(2006年),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资格获得者(2003年),湖南省第二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10年,全省共8名),湖南省“百人工程”专家(2009年),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4年),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兼任教育部档案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年),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2007年),中国档案学会理事及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学术委员(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图书情报档案组评审专家(2006-),湖南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7-年),湖南省高校广播电视研究会副理事长(2004-2008),湘潭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湘潭大学第十一届学位委员会委员(2008-),湘潭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从1989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档案学系(1989-1993年)、湘潭大学商学院(1997-2000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1-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2-2005年)、北京语言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2004-2005年)等从事学习与研究,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副主任(1998-2000)、系党支部书记(2000-2002)、系主任(2002-2003),湘潭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03-2007)、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至今)。2001年、2005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2007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政府应急管理与绩效评估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研究”(200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2003)、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2006)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4)、国家档案局科技攻关项目(200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2009)、《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核心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2008)、《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2007)等10部,并有3部专著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湘潭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在《中国科技论坛》、《软科学》、《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太平洋学报》、《求索》等发表论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市场主导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构建与优化》等100余篇,其中CSSCI重要来源期刊40余篇,并有10余篇论文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管理科学》、《档案学》等刊物转载,10余项成果分别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档案学会优秀成果学术著作类二等奖(2008年)、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湖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06年)、湖南省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2006、2007)等。1项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鉴定为“良好”等级,并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成果选介”专栏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选编》。曾被评为湘潭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教学优秀老师、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
论文[1]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独著,档案形成规律研究综述,档案学研究2005(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5年第6期全文收录;[2]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独著,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对策略,档案学通讯2005(6);[3]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独著,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档案学通讯2005(3);[4]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独著,中外档案职业比较研究——以职业主体为视角,档案学通讯2007(6);[5]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第一作者,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建构背景与策略,档案学通讯2008(4);[6]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第一作者,试论我国公共档案馆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与发达国家之比较,档案学通讯2009(3);[7]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第一作者,论我国公共档案馆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基于区域层面的比较,档案学研究2009(5);[8]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独著,30年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述评,档案学研究2010(2);[9] CSSCI源刊,二类期刊:第一作者,基于信息获取权利视角的信息公平研究综述,档案学通讯2010(4);[10] CSSCI源刊:独著,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评,情报杂志2005(2);[11] CSSCI源刊:独著,基于信息素质差异性视角的数字鸿沟成因分析,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6);[12] CSSCI源刊:第一作者,试论公共档案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中的作用及对策,情报杂志2008(2);[13] CSSCI源刊:第二作者,网络语言分化与数字鸿沟问题,图书与情报2008(6);[14] CSSCI源刊:第二作者,从网站角度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公开,情报资料工作2009(2);[15] CSSCI源刊:独著,国外二级鸿沟研究综述,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6);[16] CSSCI源刊:第二作者,知识创新信息保障服务与数字鸿沟的消除,情报杂志2008(4);[17] 人大复印资料:独著,档案形成规律研究综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5年第6期全文收录;[18] 人大复印资料:独著,基于信息素质差异性视角的数字鸿沟成因分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7年第2期全文收录;[19] 核心期刊:独著,数字鸿沟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2005(4);[20] 核心期刊:第二作者,论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模型的构建,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9);[21] 文集论文:试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以省级政府网站建设为例,独著,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一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22] 获奖论文:独著,中外档案职业比较研究——以职业主体为视角,2008年先后获省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优秀成果学术论文类二等奖。相关著作[1] 独著: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对策略: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荣获湖南省第十一届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和湘潭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2] 参著:中国档案职业的状况与发展趋势(国家社科基金结题成果),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出版;[3] 参著: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结题成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你可以到网上论文或到图书馆里上网查下,用关键词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9 条[1]帅晓艳,陈尚钘,范国荣,邱业先. 不同浓度铁素营养液对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2]王秀敏,谢令琴,刘艳苏,胡珍荣.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麦品种子粒中钾钠钙镁的含量[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4) . [3]杨勤,刘汉丽,常海军,刘长英.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甘加藏羊肉中V_A含量的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 2006,(04) . [4]潘静文,吴宗成,唐永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口粉丝中过氧化苯甲酰[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4,(06) . [5]王永红,周磊.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银花茶中铅、铜[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6]王秀敏,陈彦昌,谷俊涛,岳艳玲,刘丽娟.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枣汁饮料中钾和钠[J]. 分析试验室, 2004,(08) . [7]苟锡斌. 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J]. 光谱实验室, 2003,(03) . [8]徐宁. HPLC测定糕点类食品中的苯甲酸[J]. 光谱实验室, 2005,(05) . [9]王霞,刘静,张冲,魏丰华,李景超,李赛钰,徐清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粉条中的7种金属元素[J]. 光谱实验室, 2008,(04) . [10]刘艺力. 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汞[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05) .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1]余群力. 白牦牛环境—饲草—肉奶产品食物链危害分析与安全体系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 [2]蔡为荣. 米邦塔仙人掌多糖结构和功能性质的研究[D]. 江南大学, 2008 . [3]汪学荣. 猪血多肽铁螯合盐的制备技术及性质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 . [4]王笑丹. 畜肉品质评定方法及综合评定系统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 . [5]曹荣. 对虾生物保鲜与其熟制品保藏技术的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6]张艳荣. 姬松茸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吉林农业大学, 2008 . [7]尹春丽. 昌黎原产地葡萄酒三维荧光光谱及电子舌特征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1]周鸣谦. 南瓜汁乳酸发酵工艺条件及营养成分变化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2]汤务霞. 提高酵母抽提物得率和品质的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3]赵玉艳.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籽毒理学安全性评价[D]. 新疆农业大学, 2003 . [4]黄玉安. 稀散元素的分离富集行为及其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研究[D]. 湘潭大学, 2003 . [5]蔡瑞玲. 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研制与风味特征分析[D]. 天津科技大学, 2004 . [6]王笑丹. 吉林省优质猪肉品质评定方法[D]. 吉林大学, 2004 . [7]吴向华. 沼泽红假单胞菌(NS-04)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暗纹东方鲀养殖上的应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 [8]常伟. 南瓜(Cucurbitaspp) 成分分析及加工技术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9]施辉阳. 酶法提取生猪皮胶原的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4 . [10]窦珺. 腐乳基本滋味及其呈味物质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1] 张书文,张燕,李燕,王开宇,冯韶辉. 对食品中铝含量国标测定方法的改进[J]. 化学分析计量, 2009,(02) . [2] 马红军.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铝含量[J]. 粮油食品科技, 2009,(04) . [3] 金世梅,施文蓉,朱慧. 面制食品中铝测定的改进[J]. 食品科技, 2009,(05) . [4] 杨红兵,蔡丽. 面制食品中铝测定方法的改进[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9,(04) . [5] 白洁龄,阮振,金建军. 面制品中铝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8,(05) . [6] 付钰洁,郝雪菲,张晓凤,项锦欣,夏爽. 对食品中铝含量国标测定方法的改进[J]. 食品科学, 2007,(08) . [7] 温焕平,谭倩,欧天成.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铝的改进[J]. 中国热带医学, 2007,(09) . [8] 吴明亮,徐海祥. 两种不同方法对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测对比[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04) . [9] 尹素娟,潘艺,杨文杰. 分光光度法和ICP-AES法对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效果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12) . [10] 路宝珍,于洪荣. 铬天青S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面食中的铝[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03) . [1] 樊桂红. 对国标2003中面制品中铝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 科技信息, 2008,(26) [2] 刘燕, 郝新宇, 王赟, 周晓光, 闫永胜. 固相萃取分离/富集技术与分光光度法联用(固相光度法)研究进展[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3] 刘学武. 香飘四海 独秀天下——记广东霸王花米面制品厂[J]. 科技潮, 2000,(04) [4] 张淑芳, 傅佑丽.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5] 翟声明, 许琨, 朱琴.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铜精矿中的银[J]. 中国西部科技, 2005,(10) [6] 耿立威,杨文琴,郑洪江. 水中微量氟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5,(01) [7] 郝庆秀. 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铝和镓[J].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4,(04) [8] 李志良,余般梅,刘亚风,酒井诚,石乐明,李梦龙. 神经网络显色光度法用于镧系稀土的同时测定[J]. 应用科学学报, 1996,(03) [9] 陈桂鸾, 黄一帆, 林文业. ICP-AES法测定膨化食品中铝的含量[J]. 大众科技, 2009,(10) [10] 吴丽, 秦克旋, 孙健, 王荣荣, 李绍元, 李芥春. 激光热透镜效应法测定痕量高氯酸根[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2,(03)
可以帮你下载。
急你所急,如你所愿-小米粒资源网【百度第一】 2010年3月 万方数据库、cnki知网或者维普数据库免费账号百度搜索“小米粒资源网”,就能出来链接其实不需要账号密码也是可以的。完全免费 把 ACS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AIAA wileyinterscience万方 维普 cnki、中国知网 等轻松搞定!!去过了你就知道了 ,我用的2年的办法了,与大家分享 国内老牌文献互助网-小米粒资源网完全免费 一劳永逸,终生免费,速度飞快 具体得到文献的方法, 1 先申请成为会员 2 把你想要的文献到那个红色的【文献互助区】发贴求助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这里下文章的高手很多,主要是些在校大学生,5分钟之内马上不论你要的什么文献都能提供下载。比你自己找都快.. 可求助的文献数据库包括 国内:cnki 维普 万方 cnki(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网),超星书籍 读秀书籍 国外:ScienceDirect 、ProQuest 、Science、ACS,RSC,Ebsco ,Springer,Blackwell ,ieee、nature wileyinterscience sae paper aip 文献等各大数据库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