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把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介绍一下,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等等。

正文: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日子里,中国成为富强的国家,发展更迅猛,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改革的浪潮中,无数行业如破土春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两位中国发展的代表。

华为手机——中国手机品牌的骄傲。

它比美国的著名手机品牌苹果手机还要出名,它是中国人的骄傲。以前的手机芯片都只能靠进口,外国高价卖给我们半成品芯片,国内制造手机成本高,利润低,功能却不及国外手机品牌。华为——改变了国人对中国手机的认识。经过华为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攻破了层层技术难关,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为中国手机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高铁——世界一流,是世界上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四十年前,坐火车从长沙到北京要一天一夜,现在坐高铁仅需要六小时左右。真是太方便了。有一个外国记者,把一个硬币竖着放在高铁的茶几上,万万没想到,硬币居然一个多小时站着不倒,这说明了中国高铁又快又稳,而且时速更是高达300公里/每小时。远远超过了火车的速度。

啊!科技的发展真快呀!从单车变成了汽车,由汽车变成了火车,最后变成了高铁。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的努力。也许,再过四十年,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经过学习努力,可以造出天空城市,飞车,飞船……

为了这一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勤学苦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和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1、改革开放的时间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改革开放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邓小平正是在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3、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制的的修补,而是对原有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

改革开放历史论文格式

近年来,微型历史论文作业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中的研究 热点 之一。高中微型历史论文作业的沿革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及历史思维的培养转变过程,以及从标准型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高中微型历史论文作业的设计正在突破“知识评价”的羁绊,除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外,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开放思维,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已初步确立了以能力和综合素质立意命题的新思路。同时,教学评价的这一新方向,也给全体中学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促使中学历史 教育 反思 现状,积极转变历史教学评价理念及方式,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论文写作格式要求相关指导。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历史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指导如下:

(一)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立足点和论文取向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历史论文的内容取向与主要类型,是应很好考虑的。首先应该肯定,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并且已经撰写出不少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历史学论文,跟专业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同样为历史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应看到,通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师积累下了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 经验 ,这样,把教学经验加以 总结 提高,形成围绕历史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论文,更是优势所在,最为擅长的,而这却很可能是 其它 史学研究者较为生疏或不谙其道的。我们在虚心向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撰著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撰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时,我们特有的优势,在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中,在这方面,我们担负着的是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劳作。

(二) 教学总结 是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主要的着眼点。同时也要看到某些现实条件,也使得我们侧重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才更符合实际,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具体说可以“教学总结”为基础、为雏型,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提高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的针对性也更为明确,避免“教课”、“论文”两张皮,在繁忙的教学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写论文而分夺过大精力。这样,写论文就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广义的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紧密相连,互相推动,较易引起撰写者的兴趣,增强写好历史论文的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县、乡以下中学,有的老师是非历史专业 毕业 ,有的老师以大局为重,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困难,不辞辛劳,身兼数科;有的老师迫于师资、课程情况而“改行”任课,教非所学。再加上参考资料相对缺乏,借阅、交流并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我们感到,若空泛地鼓励老师们大写一般性历史论文,“争取达到发表水平”,是不太现实的。更为现实的是:立足于教学总结,写出植根于这块沃土上的教学总结型短小精干有力的历史论文来,它们能言之有物,用之有效,然后汇总上交,审评提高,汇订成册。既是广大教师的历史教学论文成绩,又是县(区)文教成果。可供教学参考,可供评职依据。

以教学总结为基础写历史教学论文,不等于教学总结就是论文。教学总结与论文的区别及联系是应予研讨的。历史论文类型有多少?很难机械地界定;各类历史论文怎样分工?也没法生硬地划分,实际上必然纵横交错,互有联系。为立题、下笔方便,主题思路有所遵循,可粗分为如下几种:(1)思想教育的贯彻;(2)历史知识的讲授;(3)教学质量的提高,(4)教学经验的总结,(5)教学艺术的研讨,(6)学生学习的考察;(7)教师业务的进修,(8)历史专题的论述。

当然,此外还有其它各类,例如:对教材、教学指导书的评析,观摩教学的总结评议等等。我们的历史教学论文的旨趣及重点,很明显是向历史教学倾斜,而且各型历史论文,写起来不可避免是互有交叉、互为融通的。如(3)即带有(1)、(2)的综合性质,(5)(6)则多构成(4)的主要成分;(8)是指对某一历史专题作学术性或知识性的专题研究或论述,这类历史论文虽非大宗或主体,但并非排除在写作之外,也是完全应该写 ,能够写的。

众所周知,客观历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各个侧面,本是不能跟别的部分、别的侧面割裂开来认识掌握的;只是在论述、研究时,因侧重点之不同,不得不突出什么、约略什么,于是表现为不同的历史论文类型与内容。从撰写人来说,仍应力争掌握史事全貌,才能从总体联系中深刻认知所要写的部分,才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精确把握你要截而论之的各个阶段。为此,下些苫工夫、硬工夫是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广收精选,厚积薄发,深人浅出,由博返约。例如要写“太平天国”这个题目的历史论文,从三种不同的选题立意,可有三种不同的论文类型与行文风格。

(1)如果从加强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着眼,写出有一定学术质量的历史论文,则应写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深厚的时代背景;取材自____的上帝教经洪秀全加工改造而本土化,成为与传统的农民起义不同的新式发动群众的精神武器;太平天国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定都南京,震撼清朝统治,反抗西方侵略,预示着反帝反封性质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行将来临;对于天国领导集团内讧问题,则应指出它不只是人际关系上的利害纠葛,从本质上深刻分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条件下,只能砸乱旧社会,不能建立新社会,在取得若干胜利、进行某些“改革”后,要么是被旧有封建势力镇压下去,要么是自身蜕变为新的封建王朝。尤其应阐明,在总体性质上,太平天国虽然仍属旧式单纯农民起义,但《天朝田亩制度》已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露了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伟大尝试,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式斗争行将来临。

(2)如果历史论文的主旨是研讨如何教给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考察学生理解巩固程度,就应侧重于太平天国重点事件、人物、地点、年代的讲授 方法 ,如何讲的清楚、准确、明白易懂;怎样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巩固记忆,在记忆基础上更加深理解;并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使学生达到自觉、能动地掌握历史学习。

(3)如果历史论文重在怎样凭借太平天国这个波澜壮阔的、特富英勇战斗精神的伟大革命业绩之讲述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要侧重总结在教学中是如何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起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总结生动地、有感染力地讲述(朗诵、演示)的经验及效果。为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烘托历史场景,也应总结对革命文献等的利用,如太平天国的《天命诏旨书》中的“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同胆同杀妖”之类的词句,陈玉成、石达开等人壮烈牺牲时的言辞、气节等。

历史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还有不同。教学任务,是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依据课文内容,完整地、全面地讲给学生,各部分不能畸轻畸重,不可过详过简。对教学过程所作的总结,也自然受到制约,基本上需是全面总结。而论文则有所不同,除全面总结性作品之外,可选择某一特定环节、章题、段落,选择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个侧面,加以研究、总结,形成论文。也就是说,论文比起总结来,有更大的灵活性、选择性、伸缩性,能更深更广地进行探讨。可以认为,论文是在总结的基础上,知识的优化过程。论文源于总结,论文高于总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理性认识上,亦即在理论分析上,论文比总结有所提高。对一堂课或一章书的讲授,是较为成功还是缺点很多?不仅从实践角度总结提高,“下次讲课注意”;而且要分析其优劣成败的原因及条件:史实掌握是否准确、纯熟?理论认识是否正确、深刻?教法是否科学、得当?把个别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完整系统的理性认识,使其具有普遍意义,用来指导一般。

(2)在对象范围上,亦即就哪些内容来论述上,论文较总结有所跨越或扩展。总结,一般只以本章节或本教学阶段为对象,论文则可前后对比,左右勾连,使历史问题得到进一步阐明,从而比教学总结增大了知识广度与科学深度。例如,可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上这三次革命高潮,从社会背景、群众发动、斗争策略、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分析,论述从旧式农民起义发展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机制与规律。又如,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分析其各自不同的产生条件、共同性质以及各自的历史效果。再如,对1848年法德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诞生等这些分散在不同章节与课时的“1848年大事”汇总论述,看本质联系,看互相促进,也可论述教师曾是怎样分别讲述,而在复习总结时又是怎样从联系发展中来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与统一性的。这就是说,论文可以而且应当不为教学总结的框架所拘束,多少逸出教学总结的范围。当然论文也可比总结更加收缩,可收更集中、精粹、深入 有效。

(3)在社会效应上,亦即在所写出的作品的影响上,论文应比总结贡献更大。总结,从 个人总结 、教研组评议总结直到校际优课观摩总结,多数情况是就课论课,就师论师,很实际也很富实效,但局限性也甚明显,带有班级、学校、地区特点,反映相应水平。论文则面向社会,在刊物上发表自不待言,即在本县、区经过评审、选编成册的文集,也可成为以“社会”为读者对象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无定价、非卖品的内部参考 文章 ,绝不可以轻视,它们能脱摆“出版难”的各种障碍而发挥效益。很多“油印本”的教育教学资料,被各大图书馆所珍视、搜集,付之馆藏。中学历史教师撰写的历史论文,提供为交流参考,贡献给社会阅读,不但推动了历史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也为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三)把教学总结提高到历史教学论文的规格水平

由总结“过渡”到或者说提高到论文,很难有一个划一的操作规程或通用模式。教师自身的素质、特点、兴趣,论题的宽窄、深浅、难易都是重要因素。一般说,历史论文的产生,有‘主题——提纲——文章”三个步骤或阶段。主题,即:此文要写什么。主题的选定,常受三方面的影响或制约。

(1)客观需要

即写此问题的有用性。章学诚说:“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有物”不仅指内容充实、不空洞,更指客观上有此需要,写出的东西有社会效益。

(2)主观能力

即作者自度有写成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和一定深度、广度的分析认识,“心中有数”。章学诚说:“声之所以肖其心,”即指发言、为文必须也必然反映作者的观点与识见。

(3)历史论文的资料来源

包括手头现有与访求可得的文献参考。写历史论文光靠“悟性”与“灵感”是写不出来的,真实可靠的文字资料必不可少,包括史料及史论,只有在它们的辅翼之下,才能使根植于教学实践之上的历史教学论文达到较好的水平。确定下来主题、题目,即根据对主题内容的构思产生出提纲——写作提纲。提纲要以客观事物本身为依归,是所写内容的分层次、有深浅、按顺序的文字表达。科学合理的提纲,能给高质量的撰述以有益的规制和充分得体的发挥。其实,在拟定历史论文提纲之前,实际上已写过课堂教学提纲与教学总结提纲了。课堂教学提纲,它是教材内容的提纲掣领,与课本上章节段落,密切照应。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常对课文的层次安排做必要的改动与调整,体现出既遵照教材又驾驭教材的创造性劳动,以导演出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主要不是教师对课文的补充与扩大,而是对课文的讲解与阐述,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加深理解与巩固记忆。这样的讲课,就会丰满圆润,不致死板枯燥,体现了教学艺术的较高水平。

总结提纲:在授课之后,学生消化、理解,巩固了所学;通过复习、辅导、答疑、讨论,深化了所学,通过提问、考察、考试、评分,检查了所学;教学过程完毕。然后,为提高教学,提高教师,需要做教学总结。这个总结,以已有教学实际为基础,但又不是过往事实的简单相加或优缺点的机械排列,它是把各教学环节、各方面经验分析综合、融会贯通,形成带有总括全局性的理论认识。平时的教学提纲,成为写总结提纲的重要依据和丰厚素材,总结提纲紧扣教学工作,既是教学本身可贵的文献资料,又是写历史论文的胚胎与雏型了。

动手撰写历史论文时,也要先列出论文提纲。从紧密结合教学总结来看,选题的重要标准应是:什么历史问题最需要总结?哪段历史教学最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什么对史学更有意义?在以总结提纲为基础的条件下,所定文题,可全面,可部分,可综论,可分论,可个论(专题)。确定文题之后,则可根据定题的总体思路及粗略架构,以过去的教学提纲,总结提纲为素材,深思熟虑地列出论文提纲。现举两例,看一看“文题——提纲——文题”这种“大、小,分、合,收、放”的格局。

〔例一〕春秋战国

(一)生产、经济的发展:冶铁、纺织、犁耕、水利……;

(二)政治局势的推移:五霸、七雄、合纵连横、分散中酝酿统一;

(三)社会阶级的变化:早期民族融合,西周春秋(奴隶制社会)演变成战国秦汉(封建制社会);

(四)思想 文化 的成就:诸子百家学说,科学技术进步。

假如确定一篇历史论文的文题为“我是怎样讲述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上面这几行就可做为史实部分的提纲了。这种可叫“综论”式历史论文。假如选定其中某项内容为文题,如:“在初一年级如河讲述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就需要把(一)的内容再具体化,开列出更细些的提纲,阐明历史事实并总结讲授方法,这是“分论”。如果更取上列提纲中某项的某个内容,如:“在高中中国史课讲述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生产力意义”,或“怎样使初一小同学理解孔子、老子的基本学说”等为文题,则在各该项下又须列些提纲,才能周到深刻地说明间题,这可叫“个论”。从大文题的提纲中,可以分列出许多小文题,小文题开写前,也要再列提纲,而这次一级的提纲中的某项专项史事,又可成为文题。反之,若干个较小文题,总括起来,也可构成一个较大的、相对宏观文题的提纲。是放开?是收紧?是大题粗作?还是小题细作?要看史事性质,看为文立意而定。

〔例二〕太平天国。可有这样的提纲:

(一)广西的社会矛盾与金田起义;

(二)从永安建国到天京定都;

(三)迅速取得伟大胜利与革命的政策 措施 ;

(四)领导集团内部分歧,矛盾发展成内讧;

(五)内外反动派的镇压与太平军北伐;

(六)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与伟大历史意义。

如果此课用二课时讲完,可以写出一篇诸如“我是怎样在90分钟内安排讲授太平天国的”历史教学论文。有重点史事,有军行大略,有革命文书(《原道醒世训》、《天朝田亩制度》),有英雄人物,有理论分析,有思想教育。形成一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总结为参证的历史论文。写这样的历史论文要有较强的概括力,既精通全盘史实,熟谙每一个环节,又能不为细事所囿,统摄万象,总论全局,写成在为数众多的太平天国史论文中别具一格的带有历史教育与教学特色的太平天国历史教学论文。在“太平天国”这个大题目下,可以“纵剖”(按事类分)、“横断,(按阶段分),抓住要害、核心,定出许多个历史论文题目来,如“太平军前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令人痛心的领导集团内讧”等,都可结合教学加以论述发挥。

(四)历史论文的写法与历史论文的格式结构

确定主题,列出写作提纲之后,根据历史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计划的依次成文。文章以提纲为构架却不为提纲所割裂,它应是史事完整、气势贯联,浑然一体的一个整体。

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在内容与行文上还可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力求寓理论于叙述之中,做到史观与史料的有机联系与内在统一

在这一点上,也应体现出历史教学论文更高于一般的教学总结,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穿靴戴帽,机械粘贴。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就不单是方法技巧问题,根本上是看对执笔为文的社会意义认识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业务功底如何了。

(2)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

历史论文的语言应服务于、服从于历史的真实性。要在保证史实正确、准确的前提下,讲求语法修辞。历史发展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客观的历史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用历史论文或著作表达出来,这就是历史逻辑;体现这个历史逻辑的实践,是通过运用词、句、文章的语言文字手段来完成的。但,“史实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视 历史论文的语言、文辞方面的质量,但不能因词害义,本末倒置。“文以载道”,“道”包括道理和知识,“文”既然是“道”的“载体”,它当然不是无关紧要的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也要讲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闰其中而肆其外”,即是说:在内容真实丰赡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语言文笔的风采。这样,才能成功地达到“言以声其心之所得”。(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的任务。

(3)通畅、质朴、简洁的优质语体文

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时应该做到同时也善于做到的文章风格。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教导我们:第一,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第二,要吸收外国语言中我们需要的成分、好的东西、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在史学文章里,为了能“真实、凝练、生动”地表达人、事,是否也可以适当地“文白兼用”或所谓“半文半白”。事实上,一点儿“文言”词与词组没有是不可能的。试看下面一段例文:

朱元璋灭东吴后,命徐达、常遇春率主力北上,攻取中原。当时形势是:福建、两广已平灭有日;四川的夏国、元朝所封梁王占据的云南,孤立自守。元顺帝命扩廓帖木儿代太子总天下兵。李思齐在关中据地自雄,下令一戈一甲不许出武关,联合陕西军力与之对峙。后又命扩廓帖木儿南征,他拒不受命,派遣戌守山东的貂高西捣凤翔,此部结果中途哗变。元朝大势已去。明军乘胜长驱,直取大都。(据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国通史组续 范文 澜《中国通史》第七册,第311-312页改写)假设上段文字,纯用文言写出,字数可减少,但比较难读,不会为广大读者接受,也根本不是方向。但若改成更口语化,不但字数倍增,而且文章会松散无力。但要注意使用古人语言中“有生命”、“有生气”的内容时,要用的正确、贴切,或者是已约定俗成,为社会所认同的,切不可生搬硬套,杜撰出不通无解的“文辞”。

毛主席在论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时,用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八字大字,生动体现了论断口气的坚决,是极富威严与生气的 句子 。再如毛主席指出在资产阶级消灭后,为资本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必须转变立场,转到为工人阶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周在指斥反动派空说好话,并不兑现时,曾揭穿他们“信誓且旦”的虚伪性。这些都是运用文言词组、 成语 、格言的极佳例证。至于人们使用文言不恰当甚至错用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说远古时期通古斯损石坠落在西伯利亚毁灭禽兽时,说弄得“哀鸿遍野”,说某餐馆善于烹调,菜肴好吃是“脍炙人口”。50年代初期,代用中国史课本上描写英法联军侵华舰队东航,说它“浩浩荡荡”开了过来,错用褒义词于丑恶事物之上。由于历史科学的特点,用词不当与舛谬,严重涉及对人物、史事之毁誊褒贬,应该格外当心。

(4)关于历史论文的引文问题

由于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继承前人的史学遗产,历史论文中出现“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论可靠,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反映作者知识,认识的深度、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个引什么、怎么引的问题。首先,经典作家的教导和革命领导人的重要言论可以引用。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恩)“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 肮脏的东西”。(马克思)“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本身的事业。”(恩格斯)“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它们就不能和平相处”。(列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邓小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两者存在本质区别”。(江泽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写作历史论文,在提高论文学术质量的同时,又一次加深了论文作者思想意识锻炼。其次,对原始资料、历史典籍,包括出土文物、文字记载,以及作者亲访所得可靠材料都可引用。再次,现行的法定的历史教科书内容可以引用。因为它是依据最可靠的资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最为公认的论点,使用最规范简洁的文字写成的,而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引用教科书内容是我们这种“源于总结,高于总结”的历史论文的自然作法,更表明了历史论文与教学的紧密相关。至于普通时人的文章,我们可虚心学习,尊重他人,借鉴参考,得到启发。对一些非历史作品,指历史小说,X X 演义、X X史话之类,它们以历史为素材,为原料,可能有文艺价值及教育意义,但非历史,我们不能随便引用。

(5)历史论文的层次与条理,款式与规格

教师在讲课中,为了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保进度,讲好某段历史,养成了极可贵的“层次条理意识”,对所讲内容必然做到:大小标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呼应紧凑;学生听得懂,记得牢。教师这种优良的 思维训练 ,也是写历史论文的精神财富。以再经过深沉构思的教学提纲为基础,定能写出一篇整体连贯,内容充实,文章结构合理,重轻有度,不疏漏、不冗赘,文脉通畅的论文。文章款式,在一般历史论文中,并无特殊要求,但要 注意段落划分,引文形式,注释种类这三点。短文可不分大段,只以 “提行”形式另起一段,四、五千字以上的较长历史论文,依史事种类或历史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大段,或只以番号题头,或加上小标题,使全文结构严整,每题内涵明确。历史论文引文的使用应力求简短、贴切、有份量;恰当地嵌合在整个行文之中,但切忌截头去尾,断章取义。有的引文内容,几十个字是一个完整的叙述,(例如正史列传中人物的核心行实,列宁《国家与革命》中有关国家机器之论述)必需整段录引,引文一般可单成段落,缩格出现,正文围绕它作领会或阐释。注文形式一般分边注(脚注、眉注)与文末集中注释二种,应视需要而定。这些“形式”方面的正误优劣,常影响到一篇历史论文质量的全局。

此外,还可取材于乡土历史来撰写历史论文,如本地革命斗争史实,先民劳动垦辟,杰出人物贡献,乡贤里宿德绩等。这既可用于进行爱国爱乡教育;又可为改革开放、振兴文教提供咨询;更可为编写新的国史积累资料。写这类题材,县、乡中学老师们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独具优势的,可以写出内容充实,论点可靠,有血有肉,声情并茂的优秀历史论文来。

总之,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历史教学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写历史论文的性质及意义,摆正写论文在全部教学工作中的位置,努力写出一些历史论文,尤其是跟教学密切结合,跟教学总结相辅相成、密切呼应的历史教学论文,不但不会妨碍和影响教学,而且是促进历史教师业务进修、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在新形势下把整个历史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的论文标准2000字

1978年我国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国家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笔者在这里浅显地谈一谈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开始大量涌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而当时国内企业实行的是按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使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人员在会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为此,我国于1985年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各个行业所有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淡化了行业色彩,突出了会计核算的实质内容,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第一部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会计制度,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开端。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层出不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已不再是独有的组织形式,统一规范上述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显然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由于财政部在1985年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时,我国涉外经济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该制度对部分应当加以规范的会计实务未能予以规范。1992年财政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取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7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中更为广泛地借鉴了国际惯例。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末余额提取3%的坏账准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间性差异;允许对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25%以上且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影响力的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等。这一改革过程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同时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为下一步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立,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为了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向社会公众提供可理解的通用会计信息,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的渴望,我国发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试点企业施行,从而开创了我国内资企业实行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会计制度的先河。1993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这一改革较之《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影响也更深刻。它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把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工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实现了会计指标的工程统一。该制度还大胆借鉴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迫切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997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2000年12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引入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资产减值的概念。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发布了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报告准则。2001年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标准都体现了高度稳健的会计政策, 其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又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趋势的必然选择。这套会计准则体系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套准则体系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可以说,这套新准则的出台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历史论文200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或现实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后,通过改革开放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上五个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 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成员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见十二大报告),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不必一一列举。 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以上这些,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别要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采纳哦

写作思路:根据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把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介绍一下,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等等。

正文: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日子里,中国成为富强的国家,发展更迅猛,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改革的浪潮中,无数行业如破土春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两位中国发展的代表。

华为手机——中国手机品牌的骄傲。

它比美国的著名手机品牌苹果手机还要出名,它是中国人的骄傲。以前的手机芯片都只能靠进口,外国高价卖给我们半成品芯片,国内制造手机成本高,利润低,功能却不及国外手机品牌。华为——改变了国人对中国手机的认识。经过华为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攻破了层层技术难关,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为中国手机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高铁——世界一流,是世界上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四十年前,坐火车从长沙到北京要一天一夜,现在坐高铁仅需要六小时左右。真是太方便了。有一个外国记者,把一个硬币竖着放在高铁的茶几上,万万没想到,硬币居然一个多小时站着不倒,这说明了中国高铁又快又稳,而且时速更是高达300公里/每小时。远远超过了火车的速度。

啊!科技的发展真快呀!从单车变成了汽车,由汽车变成了火车,最后变成了高铁。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的努力。也许,再过四十年,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经过学习努力,可以造出天空城市,飞车,飞船……

为了这一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勤学苦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和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外汇储备由亿美元增加到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贫困人口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论文标准2000字

1978年我国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国家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笔者在这里浅显地谈一谈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开始大量涌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而当时国内企业实行的是按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使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人员在会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为此,我国于1985年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各个行业所有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淡化了行业色彩,突出了会计核算的实质内容,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第一部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会计制度,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开端。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层出不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已不再是独有的组织形式,统一规范上述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显然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由于财政部在1985年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时,我国涉外经济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该制度对部分应当加以规范的会计实务未能予以规范。1992年财政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取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7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中更为广泛地借鉴了国际惯例。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末余额提取3%的坏账准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间性差异;允许对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25%以上且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影响力的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等。这一改革过程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同时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为下一步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立,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为了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向社会公众提供可理解的通用会计信息,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的渴望,我国发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试点企业施行,从而开创了我国内资企业实行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会计制度的先河。1993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这一改革较之《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影响也更深刻。它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把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工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实现了会计指标的工程统一。该制度还大胆借鉴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迫切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997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2000年12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引入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资产减值的概念。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发布了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报告准则。2001年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标准都体现了高度稳健的会计政策, 其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又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趋势的必然选择。这套会计准则体系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套准则体系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可以说,这套新准则的出台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的意义论文1500字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写作思路:写议论文首先需要明确论点,再引用事例对论点进行说明。

二战以后,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项争取和扞卫自由和公正,又在自由和公正中接受检验的持久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实现,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时,他们就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去取代其战前纲领中规定的消灭私有制,

强调不应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公有制本身看成是目的,强调它本身并不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特效药。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大会宣言中,所有制问题已不再提及。

在历史进入21世纪之时,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党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可望成为世界上主流政治力量之一,但是整个世界的迅速发展变化也使他们再次面对一系列的难题与挑战,社会党在近期仍难以摆脱其相对于保守政党的弱势地位。

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多元化形势下,社会党普遍面临着政治、体制、行为方式以及发展模式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目前正处于艰难的改革调整时期。

在政治上提出所谓介于传统自由主义及新自由主义和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导致了其政策主张日益与中右翼政党趋同,政治特性日益模糊,致使其部分党员和选民产生严重的思想混乱,失去了对社会党的信任。

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党能否重新展现自己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重塑自身特点和形象,满足人们对于发展、公正、民主、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是第一大问题。

全球化引起的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广泛推行,使社会民主主义一直力主实行的以福利国家为特点的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及国家管理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使社会党原有的经济理论与政策遭到严重质疑使其无法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按照老办法解决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进一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问题。

所以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政治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应对全球化及国际竞争白热化的挑战,是第二大难题。

随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思潮蔓延,团结互助等传统价值观大为弱化,民众的聚合力下降,注意实际利益、脱离政治、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不断发展。

反应在政治上,则表现为选民政治摇摆性加大,人们不再单纯从意识形态或自身社会地位决定政治舍取,从而使主流政党特别是社会党的政治吸引力、感召力减弱。

在此条件下,能否保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不仅赢得广大中下层选民的认同与支持,而且也赢得中层及中上层选民的认同与支持,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是第三大难题。

社会民主主义在过去的20世纪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根本性转折,经历了从弱小到逐渐强大的重要变化,也经历了从动荡与战争环境向和平与建设环境叫成功的转型,还经历了同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日渐疏远的过程。

它们所经历的这种变化,既有其成功的实践与喜悦,也有其失利与挫折的考验,使其在不断地烦死、调整与革新中实现了转型,并且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变革中获得了发展和振兴。

它们也在这种演进中改变和重塑了自己,使其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创新活力的社会政治思潮,在世界不同社会思潮的交织和涤荡中占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的论文标准2000字

1978年我国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国家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笔者在这里浅显地谈一谈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开始大量涌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而当时国内企业实行的是按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使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人员在会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为此,我国于1985年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各个行业所有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淡化了行业色彩,突出了会计核算的实质内容,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第一部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会计制度,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开端。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层出不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已不再是独有的组织形式,统一规范上述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显然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由于财政部在1985年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时,我国涉外经济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该制度对部分应当加以规范的会计实务未能予以规范。1992年财政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取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7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中更为广泛地借鉴了国际惯例。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末余额提取3%的坏账准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间性差异;允许对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25%以上且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影响力的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等。这一改革过程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同时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为下一步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立,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为了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向社会公众提供可理解的通用会计信息,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的渴望,我国发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试点企业施行,从而开创了我国内资企业实行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会计制度的先河。1993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这一改革较之《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影响也更深刻。它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把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工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实现了会计指标的工程统一。该制度还大胆借鉴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迫切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997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2000年12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引入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资产减值的概念。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发布了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报告准则。2001年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标准都体现了高度稳健的会计政策, 其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又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趋势的必然选择。这套会计准则体系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套准则体系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可以说,这套新准则的出台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可以装作没看到么``我自己写了1300的都疯了 教你啊 可以把baidu到的所有信息全部copy下来 自己搭一篇```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论文

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不在它的私有化而在它是民主制度下的法制社会,私有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回避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与保障资本的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主张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中国的改革恰恰索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缺陷而避掉了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没有民主的私有化社会是封建社会。现今荒谬的改革不亚于曾经荒谬的文革,他们都是一场政治运动,唯有形式的不同,而人民还是那样的可怜,因此没有民主的改革是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外汇储备由亿美元增加到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贫困人口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