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现实的不公,从而愤慨的心情。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美好的结果,坚信.
名曲赏析---音乐剧“猫”的《回忆》「猫来了」!2003年3月28日,西洋音乐剧史上最受欢迎的《猫》登陆中国,在上海进行了其在中国的首场演出。与此同时,《猫》剧将在上海和北京连演100多场的气魄,其声势之浩大也是中国演出市场前所未见的。过去22年来,这部红透全球的音乐剧《猫》,不仅是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其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演出达9000场的记录,更是表演艺术界史无前例的传奇。对于《猫》剧的到访中国,独家引进音乐剧剧本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表示:「《猫》剧征服世界靠的不仅是华丽的舞台、璀璨的服饰,更是用深厚的文化魅力在感染人们。《猫》剧登陆中国舞台作为一个文化注释,有望为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如何将高雅文化转为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提供参照」。《猫》的由来一般而言,音乐剧的剧本要与音乐相匹配。所以在音乐剧创作之前,剧本作者要与作曲者讨论商议,达成一定的默契,然后剧本作者才能开始创作,以期创作后的剧本能给作曲者最大的空间来施展音乐才华。《猫》的诞生则有些与众不同。《猫》的剧本取材于以长诗《荒原》闻名于世的英国诗人汤玛斯?史特恩?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精》,这首诗原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所以诗句中充满了想象与童真;诗作完成于1939年10月,而音乐剧《猫》的创作却开始于1977年,两者相差了38年。在艾略特1965年逝世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诗作竟会在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音乐剧的剧本。著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精》编写音乐,他为这首诗写了好多片段,他这样做其实是源于小时候读过这首诗的浓厚兴趣。一开始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完全没有创作音乐剧的念头。因为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更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1980年,在爱德蒙顿的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韦伯公演了他写的好几个片段,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雷莉?艾略特(Valerie Eliot)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稿和故事,于是就因为这一偶然的机遇,意外地给韦伯带来了创作音乐剧的灵感,他感到“魅力猫”的遭遇正是故事的主题所在,如果加入这些诗稿和故事,就可以构成一部有头有尾的音乐剧了。尽管如此,韦伯创作《猫》的念头还是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用诗作来创作音乐剧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原因在于音乐剧需要的是情节,用诗作来做剧本无法起到表达剧情的作用,况且诗的作者艾略特和韦伯也不可能事先沟通。而韦伯的态度则是,我这部音乐剧可以不依靠剧情,只要有气氛,他相信:音乐剧可以不用剧情来打动人。韦伯找来了一批顶尖的导演、舞蹈设计、服装设计师……,经过这些人的协同努力,1981年5月11日《猫》正式在伦敦登场上演。演出前,正如人们一开始的预计,大家对《猫》的前景并不看好,人们始终认为,上演一部取材于儿童诗作的音乐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直到演出的前一天,剧团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想要违约退出。至于后来的情况谁都清楚,《猫》的首演一炮而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谁也没有料到《猫》竟然能成为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谁也不会料到一部不以剧情取胜的音乐剧竟然能这样感人。永远的《回忆》比起其它著名的音乐剧,中国听众最熟悉的一定是《猫》。原因不在其它,而在于剧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大多数人也是听了《回忆》之后才知……(全文共5007字)
我为你选择的是 “浪漫派”音乐鉴赏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从1815年至1848年的这段期间被视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这段期间完成他们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萧邦(1849年去世)。白辽士与华格纳则在这时开始他们的创作生涯,年轻的李斯特和费利克斯·孟德尔颂也在这时崭露头角。在这段时期之后,随着萧邦和帕格尼尼的去世,李斯特退出了演奏舞台,华格纳也暂停作曲直到他在巴伐利亚获得赞助人为止,而白辽士仍在坚持以激进的音乐路线对抗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风格。音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至此可以说已经结束了其首要的影响阶段,而进入了更为广泛的浪漫音乐时期了。
名曲赏析---音乐剧“猫”的《回忆》「猫来了」!2003年3月28日,西洋音乐剧史上最受欢迎的《猫》登陆中国,在上海进行了其在中国的首场演出。与此同时,《猫》剧将在上海和北京连演100多场的气魄,其声势之浩大也是中国演出市场前所未见的。过去22年来,这部红透全球的音乐剧《猫》,不仅是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其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演出达9000场的记录,更是表演艺术界史无前例的传奇。对于《猫》剧的到访中国,独家引进音乐剧剧本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表示:「《猫》剧征服世界靠的不仅是华丽的舞台、璀璨的服饰,更是用深厚的文化魅力在感染人们。《猫》剧登陆中国舞台作为一个文化注释,有望为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如何将高雅文化转为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提供参照」。《猫》的由来一般而言,音乐剧的剧本要与音乐相匹配。所以在音乐剧创作之前,剧本作者要与作曲者讨论商议,达成一定的默契,然后剧本作者才能开始创作,以期创作后的剧本能给作曲者最大的空间来施展音乐才华。《猫》的诞生则有些与众不同。《猫》的剧本取材于以长诗《荒原》闻名于世的英国诗人汤玛斯?史特恩?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精》,这首诗原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所以诗句中充满了想象与童真;诗作完成于1939年10月,而音乐剧《猫》的创作却开始于1977年,两者相差了38年。在艾略特1965年逝世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诗作竟会在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音乐剧的剧本。著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精》编写音乐,他为这首诗写了好多片段,他这样做其实是源于小时候读过这首诗的浓厚兴趣。一开始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完全没有创作音乐剧的念头。因为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更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1980年,在爱德蒙顿的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韦伯公演了他写的好几个片段,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雷莉?艾略特(Valerie Eliot)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稿和故事,于是就因为这一偶然的机遇,意外地给韦伯带来了创作音乐剧的灵感,他感到“魅力猫”的遭遇正是故事的主题所在,如果加入这些诗稿和故事,就可以构成一部有头有尾的音乐剧了。尽管如此,韦伯创作《猫》的念头还是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用诗作来创作音乐剧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原因在于音乐剧需要的是情节,用诗作来做剧本无法起到表达剧情的作用,况且诗的作者艾略特和韦伯也不可能事先沟通。而韦伯的态度则是,我这部音乐剧可以不依靠剧情,只要有气氛,他相信:音乐剧可以不用剧情来打动人。韦伯找来了一批顶尖的导演、舞蹈设计、服装设计师……,经过这些人的协同努力,1981年5月11日《猫》正式在伦敦登场上演。演出前,正如人们一开始的预计,大家对《猫》的前景并不看好,人们始终认为,上演一部取材于儿童诗作的音乐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直到演出的前一天,剧团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想要违约退出。至于后来的情况谁都清楚,《猫》的首演一炮而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谁也没有料到《猫》竟然能成为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谁也不会料到一部不以剧情取胜的音乐剧竟然能这样感人。永远的《回忆》比起其它著名的音乐剧,中国听众最熟悉的一定是《猫》。原因不在其它,而在于剧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大多数人也是听了《回忆》之后才知……(全文共5007字)
猫眼中的世界与人生 ——歌剧《猫》赏析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传入我国的时间也不长。简单的说,它是一门综合戏剧、音乐、舞蹈的大众表演艺术。音乐剧有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等的特征。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有许多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音乐剧《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自从它首次来中国上演以后,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刮起一阵音乐剧的旋风,观众无不被它那奇特的舞台布景、幽默生动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有幸在大学美育这门课中观看了《猫》,观后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演员精彩的演出把观众带入了奇妙的杰里科猫族的世界,当然,此剧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美妙的音乐,正是这些风格各异而又高度统一的音乐才把剧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让观众在惊喜和兴奋的同时完全融入到剧情当中,进入到曼妙的神话世界。 一、音乐剧《猫》的地位 《猫》是劳埃德·韦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在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一部音乐剧,该剧于1981年5月11日在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后历时21年。1983年,《猫》荣获最佳音乐剧奖等七项托尼奖。 《猫》不仅是一部充满动感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就像有人所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乐剧。 二、音乐剧《猫》剧情介绍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摇滚猫"是猫中的摇滚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气十足的摇滚乐,"摇滚猫"的个子很高,动作矫健而有爆发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猫。他在聚光灯的照耀下狂舞,尽情享受母猫们疯狂的迷恋。 小猫杰米玛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当魅力猫唱出了《回忆》以后,首先唤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猫的旋律,使众猫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 另外还有保姆猫”、“剧院猫”、 “富贵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三、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优美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纯洁无暇的美。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四、音乐剧《猫》中的音乐元素 《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多次获奖。现在《回忆》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 五、舞台美术 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也是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六、剧情总结 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人类社会。《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
安德鲁-韦伯生平简史 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院魅影》、《巨星耶稣基督》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 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钢琴教师之家,就读于马格德林学院,就读期间曾与词作者蒂姆-莱斯合写了《我们的样子》。喜欢辛德米斯(Hindemi th)、里格弟(Ligeti)与潘德雷基enderecki)等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1967年他与莱斯合写《约瑟夫和神奇彩衣》,1968年在伦敦的学校上演,后又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并在1972年的全国性电视节目播出。 70年代早期,韦伯为英国电影《侦探》和《奥德萨纵队》谱曲 不久与蒂姆-莱斯(Tim Rice)合写的《耶稣基督巨星》,1971年在纽约上演,获七项托尼奖。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 1974年创作了《吉维斯》,合作者阿兰-艾克布恩代替了莱斯。 又与蒂姆-莱斯(Tim Rice)合作创作《艾微塔》,1981年《艾微塔》在百老汇上演。 之后韦伯改编《猫》并创作第二部音乐剧《歌与舞》(1982)其中"脸色别那么难看"在星期天告诉我"成为大获全胜的代表作。 至此韦伯成为唯一一位有三部作品同时在伦敦西区及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作曲家。 1983年他制作了喜剧《卓越人物将它赶走》。 1984年与理查德-斯蒂尔格合作创作《星光快车》。 随后在伦敦皇家剧院制作了《被雇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给我》 与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劳伦茨-哈特(Lorenz Hart)合作《足尖上》,并成为该剧院的所有者。 1992年创作《日落大道》,1993年7月12日在伦敦上演。 1994年韦伯名列《戏剧周刊》杂志编写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各大城市演出韦伯的音乐剧。 他为其父写的"安魂曲"和他的"变奏曲"合起来制成的专辑成为销量最大的专辑,以及后来的"首演集"专辑成为三倍白金辑(即销量超过六万百万套)。 韦伯的第二个妻子萨拉-布莱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单曲,进入英国前10名排行榜。 1996年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 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简介 《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其剧作者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是世界音乐剧史上一个极其罕见的天才,权威的《戏剧周刊》将韦伯列为“对美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中的第一位,英国王室授予他爵位以表彰他对英国戏剧和世界音乐剧的杰出贡献。正是他那闪耀着天才光芒的创造才使20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剧舞台因为《约瑟夫与神奇五彩衣》、《艾维塔》、《歌与舞》、《猫》、《星光快车》、《歌剧院的幽灵》、《日落大道》变得五彩斑斓令人神往,正是由于他的天才创造,才给我们留下了《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回忆》、《在星期天告诉我》、《夜曲》、《爱能改变一切》等一系列美妙无比的音乐剧歌曲。 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 《猫》剧从1981年5月11日在位于伦敦的新伦敦剧院(《猫》仍在此上演,并已成为英国戏剧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首演以来,全世界已有6500万人观看过《猫》。《猫》在百老汇的首演是在1982年10月7日,它是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作品之一。1994年9月28日,《猫》达到了里程碑式的第5000场百老汇演出。《猫》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并且已经成为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1993年11月,《猫》成为新加坡和东南亚上演的第一部重要的西方音乐剧,到1995年9月,《猫》在全世界的总收入已超过20亿美元。 特殊的视觉效果 《猫》剧的成功有许多原因,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音乐和.艾略特的诗吸引了观众。除此之外,《猫》的特殊的视觉效果也大大吸引了观众。剧中总共有2000到2500个道具,在任何一个座位上,观众都能以自己的角度看到剧中垃圾处理场上1500个超大型的牙膏筒、碎碟子、碎卡通和其他各种垃圾。剧中使用了100多种道具,超过30多个假发由牦牛的毛做成,只有“格里泽贝拉”的假发使用人的头发做的。剧中还有使用了250多套服装。 《猫》赢得了一切,留下永久的《回忆》 《猫》在伦敦、在百老汇、在全世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猫》赢得了一切。它于1983年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音乐剧奖。这部古怪超凡脱俗的音乐剧为韦伯赢得世界性声誉,尤其是那首所谓“11点钟的歌”、由“有魅力的格里泽贝拉”老猫唱出的“回忆”,该曲以忧伤的情调和动人心弦的旋律,表现了思归的格里泽贝拉回忆它离开杰里科猫族外出闯荡,经历了各种艰难遭遇和人 《剧情简介 》 本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时值1882年,在歌剧院的地窖深处,传说住著一名相貌丑陋、戴著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杰瑞德巴特勒 饰)。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还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在无意间,魅影发现小牌女歌手克莉丝汀(艾美萝森 饰)拥有不凡的天赋美声,让他倾慕不已。激赏之余,魅影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调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最初发自於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后来,戏院的投资人劳尔(派屈克威尔森 饰)认出克莉丝汀是他的儿时玩伴,两人坠入爱河。魅影发现后,自觉遭到背叛,怒而砍断舞台大吊灯的铁鍊,让整座华丽的水晶灯砰然粉碎在观众席上。随著魅影的破坏愈来愈血腥疯狂,克莉丝汀对他的感情也逐渐从迷恋转为恐惧、害怕和怜悯。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於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劳尔则誓言要和魅影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当日,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杀死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际,动手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为了保护爱人劳尔,克莉丝汀毅然倾身,狠狠吻著魅影那张彷佛被地狱诅咒的脸。至此,这场爱情的胜负已定。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演员卡司》 杰瑞德巴特勒(饰 魅影) 巴特勒出生於苏格兰格拉斯哥,从小就喜欢演戏,十二岁就登上家乡著名的国王剧院表演,也从此立志当演员。他曾在苏格兰少年剧院上课,然而学校辅导人员却劝退他不要演戏。因此杰瑞德巴特勒搬到伦敦追求儿时梦想前,曾经念过七年的法学院。 巴特勒在伦敦咖啡厅见到英国著名演员兼导演史提夫贝考夫(Steve Berkoff),恳求对方给自己一次机会,结果就争取到在【科利奥兰纳】(Coriolanus)饰演一角。一九九六年,没有经纪人的巴特勒还通过试镜,主演舞台剧【猜火车】的主角。 他的银幕处女作是著名的【布朗夫人】,与茱蒂丹奇主演;这部讲述看管马匹的仆役约翰布朗与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在九八年入围奥斯卡。同年他饰演【樱桃园】电影版的主角,随后巴特勒就转往喜剧发展,在英国第四台视演爆笑摇滚巨星。 巴特勒在一九九九年又与瑞秋怀兹主演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Suddenly Last Summer】。他接演的角色变化多端,在电台扮演酗酒花花公子之后,又与安蒂麦道威尔、艾卓安布洛迪主演【危机密布】,饰演战地摄影记者。 二○○○年对杰瑞德巴特勒相当重要,他首先在【神鬼大反扑】中主演现代版的德古拉男爵,随后又主演【神鬼传奇】制作团队推出的迷你电视电影【匈奴王阿提拉】。他在二○○一年荣获苏格兰电影精神奖。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与安吉莉娜裘莉主演的【古墓奇兵:风起云涌】,并与保罗沃克主演【时间线】。随后将演出真人真事改编电影【The Game of Their Lives】,饰演一九五○年率领美国足球队在世界杯打败英国队的队长。 艾美萝森(饰 克莉丝汀) 艾美萝森七岁就加入林肯音乐中心的大都会歌剧院儿童合唱团,接受音乐与演戏训练。接下来五年,萝森与世界知名歌手如男高音多明哥等人,合作演出廿部歌剧,并以五种语言演出。她在大都会歌剧院每周演出数出戏码,包括【波希米亚人】、【杜兰朵公主】、【丑角】、【韩赛与葛莉特】等。萝森在一九九七年於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白辽士的【浮士德的天谴】。 艾美萝森在十一岁有了电视处女作,她加入历史悠久的肥皂剧【As the World Turns】(梅格莱恩也曾经是班底),此后客串演出【法网游龙】、【律师本色】。 因为在大都会歌剧院学习以各种语言表演,因此她在电视电影【奥黛莉赫本传】中饰演年轻的赫本,并获得各界好评。 二○○○年一月,萝森13岁时,在电影处女作【Songcatcher】饰演阿帕拉契孤儿eladis Slocumb,该片参加日舞影展竞赛片,赢得杰出表演评审团特别奖。萝森的歌喉,以及在片中演唱苏格兰爱尔兰民谣风音乐是电影的一大重点,她的演技也为她夺得新人表演奖项目中的独立精神奖。乡村歌后桃莉巴顿看过电影未上映版本后,有感而发写下母女合唱的曲子「When Love is New」, 并和萝森合唱,收录在电影原声带中。 美国「综艺」杂志在二○○○年,封艾美萝森是「十位最有潜力新人」之一。她最近的作品包括【明天过后】、【神秘河流】。纽约时报周刊认为她的演技「令人瞠目结舌」,还评为二○○三年「最脱颖而的演技」,也是「今秋(甚至许久之后)不可错过的六名演员」之一。 萝森在1986年出生於纽约,96年之前就读於史宾斯学校(Spence School),随后开始在家自修。除了延请家教,她还选修史丹佛大学提供的天才青年教育课程(EPGY)、西北大学演艺发展中心(CTD)的课程,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中。 派屈克威尔森(饰演 劳尔夏尼) 派屈克威尔森是近年最炙手可热的演员之一,因为他在HBO自制电影【美国天使】的演出入围金球奖。这部金球奖最佳迷你影集是众星群集,主演者还有艾尔帕西诺、梅莉史翠普等。威尔森随后与丹尼斯奎德、比利鲍柏索顿主演【围城十三天:阿拉莫战役】。 威尔森因为主演百老汇歌舞剧【奥克拉荷马】连续两年入围东尼奖,先前他主演的【脱线舞男】音乐剧也入围东尼奖最佳男主角奖等。 纽约观众注意到威尔森,是因为他在外百老汇主演的【灯红酒绿】,该剧为他赢得剧评联盟奖,并入围剧评人奖。他也因为随后主演的【美妙的节奏】再夺剧评联盟奖。 威尔森出生於维吉尼亚,却在佛州长大,母亲是歌手、声乐老师、父亲是电视主播。他也演唱、谱写歌曲。 米兰达李察森(饰 葛瑞小姐) 李察森在【与陌生人共舞】中的精湛演技震撼人心,她在片中饰演英国最后绞死的女人。之后的作品更证明她的演技已经炉火纯青,纽约影评人协会认为她在【乱世浮生】、【情迷四月天】、【烈火情人】表现杰出,封其为最佳女配角。她也因为【情迷四月天】荣获金球奖,【烈火情人】入围金像奖。她在一九九五年以【诗人和他的情人】中艾略特夫人的角色,再度入围金像奖。 她近年的其他作品包括【时时刻刻】、大卫柯能堡执导的【童魇Spider、【断头谷】、【堕落天使】、动画电影【落跑鸡】等。先前作品包括【来自天上的声音】、劳勃阿特曼的【堪萨斯情仇】、以及史帝芬史匹柏的【太阳帝国】。 米兰达李察森也有许多电视作品,包括入围金球奖的HBO自制电影【Fatherland】。她在布里斯托老维克剧校接受专业训练,也在许多舞台剧中担纲演出。 蜜妮卓芙(饰 卡洛塔) 蜜妮卓芙因为与克里斯欧唐诺主演的【缘来就是你】而大放光芒,随后又在【心灵捕手】中饰演麦特戴蒙的女友,也因此入围奥斯卡与电影演员公会奖。一九九八年三月,卓芙荣获ShoWest奖的明日之星女演员奖。 蜜妮卓芙挑选角色相当多元化,作品包括007系列电影的【黄金眼】、帮助大卫杜契夫走出丧妻伤痛的【我心谁属】、黑色喜剧【另类杀手】、改编自王尔德剧本的【情人搭错线】、为迪士尼卡通【泰山】中的女主角配音、以及主演独立制片电影【狂宴】等。 她的其他作品包括【强盗美眉】、【真爱开玩笑】、【麻辣公主】、【豪情四兄弟】。 这位英国演员也是歌手兼作曲者,今年九月出版第一张唱片。 《电影配乐》 安德鲁洛伊韦伯及其配乐夥伴因为【歌剧魅影】席卷各大奖项。舒马克表示,【歌剧魅影】中的好歌不断,旋律优雅动人,而查尔斯哈特的歌词也非常迷人。 「这些音乐令人为之动容,非常有震撼力,」杰瑞德巴特勒补充。「我已经听了很多遍,没有一次不感动。」 然而这些歌曲的难度也非常高,「醒好我有大都会剧团的训练底子,」艾美萝森说。「否则我绝对唱不来。」 因为资金雄厚,洛伊韦伯有机会制作管弦乐版本的配乐,也可以另写新歌,另谱新曲。这对韦伯也不是陌生领域,因为他在早期也曾担任电影配乐。 洛伊韦伯找来老搭档奈杰莱特与音乐总监赛门李,前者已经与洛伊韦伯合作十五年以上,【玛丹娜之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是出自两人之手。莱特也说,「我们都期待【歌剧魅影】电影版多年,这是我们大展身手机会!」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人选,赛门李在电影开拍前七个月就加入工作行列,训练所有主要演员,确保他们的表现可以符合洛伊韦伯的高标准。赛门李认为自己是每个演员发挥最大唱功的重要推手,尤其是魅影,他说,「杰瑞德没有受过音乐剧的训练,但是曾在乐团演出。他就证明了我们去年的工作成绩,我很骄傲他进步良多。」 【歌剧魅影】的配乐多是二十八人的管弦乐团,然而有时为了描述更戏剧化的情节,洛伊韦伯坚持找交响乐团演奏。 为了不负原版音乐剧的盛名,电影版的配乐是由洛伊韦伯看过乔舒马克第一次剪接的影片之后,再与配乐团对评估是否该重新演奏、重新录制音乐,甚至重谱配乐。洛伊韦伯位多数配乐重新编曲,再加上十五分钟的新曲描述魅影的童年、克莉丝汀作马车去父亲坟前,以及劳尔重返公墓。「当我看到劳尔到墓园那段情节,」洛伊韦伯回忆道,「我马上就认为这段需要重新谱曲,因为这段呼应劳尔在电影一开始叙述的往事。」
1《猫》 它应是属于歌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 M emory)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音乐剧《猫》的地位 《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一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2003年音乐剧《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那么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二、音乐剧《猫》剧情介绍(戏剧元素)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Old Deuteronomy老杜特洛内米-----领袖猫 "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Victoria维克多利亚---纯白猫 纯白猫的纯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单纯,她的纯朴本能促使她乐于帮助弱者。她羞怯地向欲回归猫族的"魅力猫"伸手,却遭到其它猫儿的阻止。 Rum tum tugger若腾塔格-----"摇滚猫" "摇滚猫"是猫中的摇滚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气十足的摇滚乐,"摇滚猫"的个子很高,动作矫健而有爆发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猫。 他在聚光灯的照耀下狂舞,尽情享受母猫们疯狂的迷恋。 小猫杰米玛: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当魅力猫唱出了《回忆》以后,首先唤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猫的旋律,使众猫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 另外还有保姆猫”、“剧院猫”、 “富贵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韦伯的汉学研究论文
为什么说马克斯·韦伯是现代思想的开篇?很简单,因为韦伯标志着现代思想的成年。韦伯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呢?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自传》其中会给予我们答案。 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个大学里的老学究,没想到的是他非常关注社会现实。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韦伯写信给德军的实际指挥官鲁登道夫,要求他向协约国献上自己的头颅,挽回德国的荣誉。鲁登道夫当然不会就这样自杀了,但他同意和韦伯见面。结果两个人唇枪舌剑,辩论了好几个小时。我很难想象,世界上有哪个学者能和一个将军展开这样的辩论。 不仅如此,韦伯还在报刊上经常发表政论文章,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亲身从军,他参与建设和管理军队中的野战医院;在战后又加入德国的谈判使团,作为顾问参加了凡尔赛和会;还参与起草了一战之后德国的共和国宪法。韦伯不是一个象牙塔中远离大众的学究,而是一位广泛介入公共生活,面向社会和现实的学者。他是一百年前德国最大的“公共知识分子”。这就是韦伯思想生涯的第一个特点。 韦伯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宗教、政治、哲学、历史甚至还有音乐,他还专门写过一本叫《音乐社会学》的书。这位20世纪初的德国人甚至还写过一本《儒教与道教》,专门来探讨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因其涉猎广泛,被公认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是韦伯思想生涯的第二个特点。 然而这样一位大学问家,学术生涯却颇为短暂。韦伯25岁就获得法学博士学位,30岁就成为正教授,令同辈学人望尘莫及。四年之后,韦伯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离开了大学,有几年的时间完全停止了学术工作,病情缓和后才恢复学术研究。 又过了十六年,到1918年,也就是一战结束的那一年,才正式重返大学。可是回到大学才过了两年,韦伯就染上了当时肆虐欧洲的西班牙流感。1920年的6月,刚满56岁的韦伯英年早逝。在56岁的生命中获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让人惊叹,也令人敬畏。韦伯的墓志铭:“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的一切莫不如此”。这句话用在韦伯身上再恰当不过。 那么韦伯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发现,为什么我们会说他是现代思想成年的标志呢? 成年人的两个标志:第一是明白自己,对自己的过往有真正的理解;第二是反思自己,能看透自己存在的问题。韦伯标志着现代思想的成年,正是因为他完成了这两项任务,看清现代,反思现代,让现代社会迈入了“不惑”之年。看清现代,就是真正理解现代社会运作的底层机制。在韦伯之前,西方的现代化已经高速发展了两百多年,但对于现代化的理解还停留在片面和表面的层次。直到韦伯以理性化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理论,才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解释了现代社会的来龙去脉和运转机制。 反思现代,就是指出现代性最深层的缺陷。这些缺陷不是现代化曾经战胜过的那些问题,比如愚昧无知等等;我们现在说的缺陷,是根植于现代化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失,反而会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学术界将这类问题叫做“现代性问题”。韦伯对现代性的正反两面,第一次做出了最全面、最清晰的分析。从此以后,西方思想家只要讨论现代性问题,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无法绕开这座里程碑。 韦伯到底洞见了现代社会的什么奥秘?其实并不复杂,简单说三个字:“理性化”。这三个字,就是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启蒙运动之后,在理性和科学的帮助下,人类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在古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贫困艰难。甚至王公贵族也未必过得很好。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时候只有32岁,后世学者根据记载,推断他是死于感染导致的持续高烧和衰竭。设想当时如果有抗生素,又会怎么样呢?还有十三世纪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他的王后一生中生育了16个孩子,前15个孩子中的男孩全部在十岁之前夭折了,直到第16个孩子才顺利长大成人,王位的继承才有了着落。你看,无论是皇帝还是国王,在疾病面前都毫无办法。到了启蒙时代之后,短短两三百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说一个简单的数据:人类的平均寿命,两百年前还只有25岁,到了2016年,已经达到了72岁。 这么巨大的成就是怎么获得的呢?韦伯发现,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这些大事件背后,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动力,就是“理性主义”。 当时人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过去的不幸都是由于蒙昧和无知造成的,如果用理性清除掉蒙昧和无知,我们就会走向真理,越来越幸福。然而,也恰恰是马克斯·韦伯,这位深刻理解科学理性力量的思想家,却站出来告诫人们,有些问题,甚至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科学无能为力。1917年的11月7日,一个冬日的夜晚,在慕尼黑的一间艺术大厅里,正在进行一场演讲。大厅里挤满了年轻的学生,还有许多著名学者。韦伯在台上演讲,题目叫“以学术为志业”。 身在台下,我们满以为,韦伯会告诉大家科学有多么伟大的意义,值得青年人去献身。然而,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认为科学是通向幸福之路,这是“天真的乐观主义”,只有书呆子才会相信。科学根本无法回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意义”这类问题。韦伯举了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位病人生命垂危,只要送到医院,我们就能用医学技术维持他的生命。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不要去抢救这位病人呢? 如果病人只能维持生命,但根本无法好转,又会耗费大量的金钱,拖垮他的家庭,你认为应当做何选择?如果病人自己希望,不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抢救,你认为要怎么选择呢?如果你知道病人在这种状况中非常的痛苦,你又要怎么选择呢?医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即使他有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最高超的技术,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韦伯认为,这是生命意义的问题,超出了科学的边界。科学永远无法回答: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值得”的,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也许可以给出最优的“方案”,但永远无法教给我们一个最优的“选择”。 韦伯用数百万字的著作,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和理性如何塑造了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精神的深层结构中形成了怎样的“运行方案”。但同时,他又向我们指明,这些方案、以及方案背后的理性主义,不仅很难带我们走向真理和意义,还可能会让我们离意义越来越遥远,甚至还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麻烦。这些方案是怎样的,这些麻烦又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韦伯的第一个重要命题:世界的祛魅。 而这个命题也将是我明天文章的标题。
出版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等。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男,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双慧眼,这样就可以识人辨物,看透人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真假难辨,心隔肚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呢?有一句话说得好,想要看清一个人,不是看他的顺境,而是看他的逆境。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生也有顺境和逆境。有的人从小顺风顺水惯了,逆境一来立刻就趴下了;而有的人则能凭借优秀的品质,在逆境中乘风破浪,最后绝处逢生。所以,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楚一个人。如何真正看清一个人01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在顺风的时候,即使能力不足,但由于身边的朋友很多,所以很多问题都无法显现出来。一旦到了逆境中,身边的朋友无几,手中的资源也有限,才会真正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能力不足的人,往往会被困难打倒,从此一蹶不振。有真本事的人,则会在逆境中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最终化险为夷,东山再起。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了美国汽车行业的一个传奇。02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格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好:顺境看素质,逆境看品格。一个人在条件优越的时候,就算品行再好,也最多只能说明他的素质不错。要想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格,需要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有些人在富有时可能表现得很好,但是在突然失去一切之后,就会开始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而有的人则能不管生活贫贵与否,都能始终如一的关爱和照顾身边的人。也只有这样始终如一的人,才真正值得深交。03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真心黄渤曾说过:当你成功了,身边就都是好人,都对你客客气气。虽然这句话很直白,但是反应的问题的确很深刻:当你成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来祝贺你;但是当你在底层挣扎的时候,身边的人大都对你冷漠以待。巴尔扎克说: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认清楚谁是真正的朋友。有的人在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会整天围在你身边,让你觉得他就是你的挚友;可是等你稍微不如以前,他就立刻会弃你而去。如果在逆境中,有个人依旧对你不离不弃,那么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04在逆境中一个人才能真正读懂人生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会经历逆境的磨难,只是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如果一个人少年就很得志,在没有经历过逆境就飞的很高,那结果,一定是摔得很惨。所以有时候觉得,大器晚成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似乎才是正确合理的顺序。逆境之于我们,即是苦难,也是财富。正因为有了逆境的考验,我们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韦伯的主要著作什么?马克斯·韦伯,经济学家,出生于德国图林根,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其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20)《政治论文集》(1921)《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1924)《经济与社会》(1922)《中国宗教:儒教和道教》《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古代犹太教》《音乐之理性的和社会基础》《科学论文集》《一般经济史》《国家社会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等。
宗教社会学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他对于其它宗教的研究则由于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使他无法继续在《古犹太教》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计划中对于诗篇、塔木德犹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研究。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新教徒的生活伦理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清教徒的对照,他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专注于早期的中国历史,尤其是诸子百家和战国,在这个时期主要的中国思想学派(儒教与道教)开始突显而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检验了印度社会的架构,对照了正统的印度教教义与非正统的佛教教义,以及其它民间信仰的影响,最后并研究这些宗教思想对于印度社会在现世上的道德观的影响。政治社会学在政治和政府的社会学上,韦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一篇名为《政治作为一种职业》(Politik als Beruf)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韦伯提出了对国家的定义:亦即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这篇论文里韦伯主张,政治应该被视为是任何会影响到控制暴力的权力分配的活动。政治也因此是纯粹来自于权力。
古筝和音乐的论文题目音乐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关于古筝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古筝作品《夜深沉》演奏赏析2、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3、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4、古筝启蒙教学中技法训练探讨5、浅谈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与发展6、浅析当今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在乐队中的发展前景7、浅谈古筝技巧"摇指"的运用与发展8、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9、新时期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承的思考10、一点二角三发力--浅析何宝泉古筝演奏教学艺术理念11、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12、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联曲体结构分析13、对古琴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思考14、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15、分析我国传统茶艺中筝艺表演的民乐艺术特色16、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7、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我有一篇完成了的~要就联系我~
你起码要说什么派的吧....是浪漫派的....还是什么....不然怎么想啊.....
伯乐论文查重
把你要的文章名字给我
如果有同学、朋友在学校,或者有在校老师朋友的话,可以让他们帮忙下载在传给你。或者到小木虫论坛文献发帖求助,会有人下载好传给你。
关于伯乐伯乐们最受用的一句话是:世上缺的不是千里马,而是伯乐。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你想知道伯乐千里马的议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伯乐千里马的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伯乐千里马的议论文:不是马的千里马 据说,历史上有个叫伯乐的家伙,善相马,经他相中的马都成了千里良驹。先不去探讨这个伯乐是个什么身份,但思来想去,世界,其实就是马场。 我们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大概从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好混的。从开始,我们就认定自己是天才,可人山人海中,最终被认为是天才的往往是凤毛鳞角,贵乎稀有。但为什么呢?只因为真正的天赋一直隐藏着,很深。而世界终究是没送给我们一个伯乐。韩愈先生几百年前就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可是,韩先生的话真的对吗?非也。起码,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他们的逻辑关系是:伯乐发现千里马,而非千里马发现伯乐。所以,就如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却不能说先有法拉第然后有电磁感应,而是先有电磁感应然后有法拉第一样,必须是先有千里马。 伯乐小子其实未毕真的会相马,而可能是寄于他不知丛从前交的哪门子好运产生的威望。于是,主人听他说“此马乃千里之良驹也”后,便也日食之哦尽黍一石。我们相信,任何一匹马在这样的待遇下,都是可以日骋千里的。前提是,它是一匹马。 当今社会正是缺少了伯乐这样说“专业”话有些威望的人。毕竟,拌演“主人”一类的执行者还是富富有余的。 于是,马场里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马都被命运捂着眼睛拉磨子,或是被迫去报晓,甚至栓着学犬吠。而真正剩下的马就很少了。没有上帝告诉我们一声:喂,本神造你们不是让你们干这的。 自然,没有得到告诫,没有得到赏识,我们无知地干着本来不属于我们的行当,夜以继日地学习诸如拉磨,报晓批,犬吠般脱离了跑道很远的东西。可当我们都学得很累时,也仍旧不知道,其实自己原本只是一匹马。 我们都应是千里马,可没谁把我们放到草原上,然后说:跑吧,你的天堂在这里。所以,我们就跟着其它物种瞎忙哄。最终迷失了自我,迷失了一切。 世上其实本没有垃圾的,赏识的人少了,也便有了垃圾。 等到人们终于将大部分资源都挥霍殆尽时,不知是哪个道上的伯乐突然大呼: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于是便有很多人跟着喊:对,没有垃圾。 今天,垃圾终于摇身一变成为理所当然的资源,应为已有很多业内的伯乐开始行动。可是,朋友,我们是马,千万被忘记。那么,我们的伯乐在哪呢? 这个不太公正的世界决定了:在马的伯乐降生前,马一律不是马。 伯乐千里马的议论文:做自己的伯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十多年前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学到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自以为是千里马的我,对伯乐的期待是如此迫切,而当期待落空之后,便免不了喟然长叹一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在中学时就发表了数量不少的文学作品,在校园文坛崭露头角,但数理化却学得很糟糕。自认为是“文学天才”的我,真希望哪位大学的领导或教授发现我,将我免试特招进大学读书。据我所知,当时做着像我一样的“特招梦”的“校园才子”,确实不在少数。但伯乐终究没有出现,我只有老老实实地啃书本,做习题,雄纠纠气昂昂走向黑色七月,感受那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火热和悲壮。 出生在全国武术之乡的我,从小酷爱武术,少年时代也称得上是个“英俊小生”,那时候,我最“辉煌”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像李连杰一样的武打影星。我拼命地自学武术,拼命地自悟“表演”之道,可就是没有一个导演到我们这所乡下的学校来选材,因此我不但没有成为“李连杰”,也没有主演《一个也不能少》的魏敏芝那般幸运。 伯乐不来,确实是我运气不佳。但我自己发现了自己,而且充分相信和肯定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自己是一块写文章的料,心灵敏感,容易动情,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一种强烈的表达的欲望,一种天生的对文字的景仰和热爱;我发现自己也是一块练武术的料,身体素质好,模仿能力强,动作一学就会,富有表现力,眼神尤为不错,精气神的传达十分到位,因此,虽然那时候没有被大学特招,也没有像徐克、李安一样的动作片大导演来挑选我哪怕是演最小最小的一个角色,我还是把写作和练武坚持了下来。最后,我以武术为特长,敲开了曾经紧闭的大学之门,又以文学为通道,走向了一片美妙无比的心灵的开阔地。这也就是我曾经在我的自我介绍中所说的那个意思:“以武术为职业,谋取生存;以文学的爱好,滋养灵魂。”我不敢肯定,今后的我会多么有名,多么杰出和卓越,但我敢百分之百地肯定,因为有了文学和武术,即使永远平凡,我的平凡绝对与众不同。而在我心中,与众不同的平凡,就是不平凡。 最后,我想要告诉朋友们的是,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每一个人都是千里马——你是这方面的千里马,他可能就是另一方面的千里马。不要苦苦地等着别人来发现你,没有伯乐,你就是你自己的伯乐。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挖掘自己,幸福和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伯乐千里马的议论文:伯乐与千里马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现出来。 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恰巧在当时,作者就是一匹没被发现的“千里马”。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能力,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终于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在《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实在再恰当不过了。联想当时,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也不得不感叹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作者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叹:“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的确有无数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例如现行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结构调整,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求贤若渴地招募“千里马”。例如,最近西安某单位就辞去了那些有资格而没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请那些虽无资历却很有能力的人员。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及高门权贵子弟却能凭着金钱权势在官场上谋得个“一官半职”!这是为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吗?——由原始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难道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吗?不!这只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同时,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浅薄愚妄的“食马者”。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到处去“访贤”。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马”为她的繁荣富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中间就需要更多“伯乐”去慧眼识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千里马”能在“伯乐”的发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猜你喜欢: 1. 伯乐与千里马的作文 2. 千里马的伯乐阅读答案 3. 欣赏别人800字作文 4. 高中励志类的议论文800字 5. 不要做等待伯乐的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韩愈的观点。世无伯乐,亦无千里马。这是我的观点。韩愈的遭遇的确悲哀。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施展之地,可谓生不逢时。无论你才高八斗还是满腹经纶,都只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世上缺乏的并不是人才,而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人。这也是天下千里马的悲哀。人才,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顶梁柱,但总是有人混水摸鱼、滥竽充数;也有人怀才不遇终生不得志,只在临死之前仰天长啸:“真是天妒英才啊!”这样的事情多了,人们也就只能一笑而过,暗自叹息千里马的命运是如此的凄惨。可是,千里马没有了伯乐的赏识,就不是千里马了吗?在我看来,人才始终是人才,决不会因别人的看法而改变,也不该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失去信心。千里马,需要伯乐的赏识,但更需要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展露自己的才华,才能得到重用啊!古时候,有多少个思想家教育家仕途不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但还是名垂千古,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偶遇伯乐,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才得到今后的成功。而21世纪的我们更要学会毛遂自荐的精神。有人说,这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我认为这种自荐精神更需要勇气和自信,也更值得我们学习。E时代的我们再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守株待兔,等待机会的出现,而要学会自己去创造机会,充分利用这每一次机会,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做最好的自己。否则,错失良机,终有一天会回想起此事而后悔不已。当今这个社会,随处可见的就是招聘广告,而有才华的人可以通过各种考试应征到自己的心仪的职业,大展拳脚;还有很多的商品把自己包装的光彩照人,让人耳目一新;更多的则是电视上的广告,一段新闻或是比赛后总会跟着几个无聊的广告,但就是这种无聊的广告也代表了毛遂自荐的精神,为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利润……正是这样,我们才必须学会推销自己,靠自己的双手去打造一片天地!既然是千里马,为什么一定要守株待兔,一生都活在等待中呢?让我们主动出击“二十一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天下无贼》中的黎叔一语惊醒梦中人。现在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只要你有一身真才实学,即使没有伯乐刻意地赏识你,你也会在不经意间崛起,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此时的伯乐只是起了一个推导的作用,能让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你用空间去发挥,也有能力去履行千里马的重任。伯乐已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任何东西都是有惰性的。包括驰骋的千里马。生活的安逸和闲适是最锋利的匕首。它们会在无形中软化你的斗志,磨灭你不羁的灵魂。千里马也终将成为寻常的马。这时,纵使有一百个伯乐,也无济于事。惰,是白纸上无心沾染的墨。其实世上并无千里马可言,它只是一个代号。你是千里马,我是千里马,他也可以是千里马。区别在于你努力了多少,我奋进了多少,他付出了多少。当太阳东升西落,雾聚雾散时,你有为度过的时光懊恼过吗?或许当你低头沉思时,别人便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去了。距离也就由此产生。漫无目的地等待别人来提醒,来拨正自己的航向,还是原地徘徊不知所措?为何不做一回自己的伯乐,用心去感受自己?世上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去妄想迷惘时为你点破迷津的伯乐,你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世无伯乐,亦无千里马。请用心去发现自己的好,请认真地做自己的伯乐,请别让自己轻易失望!②设想一下,一个好公司、大公司要招的人是何其的多,如没有“相马”这道程序,那么多的“马”,有可能都让他们参赛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都能允许吗?所以“相马”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程序。这也是为什么找工作的人初试就没通过之所在。然而相马的条件并不是特定的,也许在一人眼里你是一匹“驽马”,而在另一人眼里你可能又是一匹“千里马”。另外,也许你所在的职位不适合,也会限制你自身潜能的发挥,故是不是“千里马”也与公司的用人机制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出现是用人与被用者之间结合的结果。一相马者被称得上是“伯乐”那是“千里马”的衬托,因为他发现了千里马,而一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成功地挖掘出他本有的潜能,才有“千里马”这一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故其实世上本没有独立的千里马,亦没有独立的伯乐;千里马和伯乐原是互为依存的。要有的话也是, “准”伯乐在找“准”千里马,“准”千里马也在找“准”伯乐。而“准”伯乐只有在找到了这一个“准”千里马之后,后者才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同样,只有在 “准”千里马认定了这一个“准”伯乐之后,后者才成其为真正的伯乐。也正所谓,在当今的人才招聘会上,犹如相亲一般,“伯乐”是月老,“千里马”与用人单位是“相亲”对象。但是“相亲”在没有彼此真正认清对方也会有错过的时候。伯乐的任务是研究马,把马拉出来走走,自然就知道是千里马还是劣马了,而千里马自身也要作好推销自己的准备。千里马被慧眼识出后,身价倍增,自然就会得到重用。难免有劣马的主人想将马卖个好价钱,讨好伯乐,让伯乐误判成千里马。真正的千里马任凭如何吼叫却不被重用,时间久了,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了驰骋疆场的远大报复。晋升工作中,评委们的职责如同“伯乐”,参评者如同鱼目混杂的马儿,晋升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意味着“伯乐”们的失职,造成人才的浪费。那些有能力、有知识、有抱负的人好似“千里马”,基于很多原因遇不到“伯乐”或者不能被“伯乐”识出,就不能得到重用,郁闷之情由然而生,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果“千里马”与用人单位错过了一对美好“姻缘”。企业构成的要素是员工,员工的优劣是由企业决定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制度不全、纪律松散,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吗?正如一个军队,没有严明的制度和铁一般的纪律,能培养出坚强的士兵吗?诚所谓有法可依,无法必无天。企业与员工,好比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若没有伯乐去发现它,久而久之也会成为驽马。常听一些企业领导责怪其员工,其实员工的某些过激行为并不完全是员工的错,也有的是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企业制度的不合理化。员工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的好坏是由造血者(企业)决定的,因此企业的一切都会影响员工的行为;而优秀的企业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反之优秀的员工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有人要问了:既然千里马很多,伯乐也不缺,按理说应该可以皆大欢喜,却何以事与愿违,落得伯乐感叹世上少千里马,千里马怨恨世上无伯乐这样的结局呢?这其间是有原因的:一是,千里马有是有,但价格太高。“马之千里者,一食(饲)或尽粟一石。”代价不可谓不昂。在千里马,则自命不凡、自抬身价,他们往往狮子大张口,出口就是几千、几万,完全不考虑实际,甚至嘲笑伯乐:“哼,给老子吃这些,就想让老子跑千里,门儿都没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伯乐走了,他们埋怨伯乐没有眼光、没有魄力,然后自叹怀才不遇、造化弄人。他们不明白,即使真的是千里马,不到路上跑跑,也只能与凡马一样,老死于槽枥之间。在伯乐,虽有孙大圣的眼睛,却没有沈万三的聚宝盆,口袋中无钱,有马买不起,纵然买得起,也养不起,“只好忍痛割爱”。果真没钱吗?当然不是,没钱怎么会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他们只是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花大钱买千里马,不值得。千里马价值千金,而驽马只要百金就行,扳扳手指头,就知道哪个合算。于是,人才招聘会上,竟有单位打出了学历最高限制:“你是什么学历?本科?对不起,不要。不是嫌低,而嫌高。”他们还会自我解嘲地笑笑,“谁叫俺们的庙小钱少呢?”伯乐们的算盘打得挺精,与其高价三顾请一个诸葛亮,不如低价一呼招三个臭皮匠,这也是为公司节约开支嘛。孰知,臭皮匠也只能弄两张牛皮、做几只皮包;治国安邦、行军打仗,三千个臭皮匠也顶不过半个诸葛亮,有可能还会人多误事。是亏是赚,大家心里有数。二是,“金无赤足,马无全马”。伯乐们抚摸千里马的鬃毛,道:“千里马倒是千里马,可惜毛质太硬、毛色不纯、尾巴太短、脾气略劣,不要。” 人才多种多样,初出茅庐才华横溢者有之,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磨练而成功者有之,大器晚成者有之,大智若愚者亦有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人才选拔方法的多元性,对不同类型人才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这样才能使各类人才都能尽展才华,才尽其用。当然也要知马善用,不漂亮的马,不用来参加选美比赛;不能冲刺的马,就用来远足;不能耐久的马,就用来短跑。千里马也不是没有可指责之处,毛色不纯,自然是天生,它们自己也没什么办法;脾气暴劣,却多半是恃才傲物,不把旁马,甚至不把天地放在眼里,以至怪僻,狂傲,把伯乐吓都吓跑了。其实,千里马们若是比比前贤,比比天地,自己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起着都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周围不乏比我们更优秀、更有才华的人,但优秀又有什么用呢?有才华又有什么用呢?千里马易得,伯乐却难求。每一个人都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寻找的机会。你口才再好,可没有机会让你上讲台,你跑得再快也没有机会让你上赛场,那么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是白费心血。设想若一个企业里的员工常有情绪,常常怠工,甚至常跳槽,这能说企业很健全、很优秀吗?只能说明该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领导管理策略有问题。“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天下叛之”,所以就得考虑企业是否有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否做到了人尽其责、物尽其源。曾有一家国有企业,原本有一批优秀的员工,素质都颇高而且充满活力,然而该企业却如一艘破帆船,不尊重人才、不重视员工,结果人浮于事,员工终日游手好闲,很快,它便倒闭。而有一家小私营企业,员工都很积极,很有生机,究其原因,该企业领导决策的英明、管理的得当,所以企业也便欣欣向荣。企业的兴荣与公司员工素质和能力有关系,公司员工的成长、发展也要依靠企业制度的“滋润”,为你提供更好发挥才能的环境,才能更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