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艺术系毕业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艺术系毕业论文怎么写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调整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工程经济及经济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成本核算、工程预算、决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装饰课题,使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工程实例图片或现场。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问卷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充实,%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良好。截至6月底艺术设计专业200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4%,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论文写作的方法/步骤

1、首先是选题

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 躁 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2、其次是结构

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 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3、再次是内容

由于毕业论文题目太大和结构繁杂,论文内容自然不实,论述时凑字数,论证自然也无以构成有说服力的逻辑链,因为所有论据不是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甚至有学生从网上拷贝、剪贴、拼凑论文。出现论点与论述不符、行文论述不平衡、论证无力等问题。

论文写作要有感而发,发现问题,又有兴趣之后,就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无感而发或为论文而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凑字数,论证无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础上的。北京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信息优势,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高校内部艺术馆等艺术类展览集中的地方,都是学生课本学习之外丰富学识、获取灵感的地方。虽不要求学生有一鸣惊人的创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发,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和掌握一种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方法。

4、最后是用词

论文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无误。这里涉及 语文 的词汇运用问题。论文写作一般从解词入手,特别是关键词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而学生毕业论文中忽略对基本词义的准确理解,常常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一个 语文 基础问题。主要是缘于学生 语文 基础知识的薄弱,以至于对遣词造句和语法没有很好地掌握。针对此类问题,主要是大量阅读经典范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治学严谨的大家、学者的专著或论文,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书中流畅、规范的用词造句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设计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艺术毕业论文怎么写

先做个综合(大型)的设计,在结合所学知识作点分析、总结就OK了么。

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论文写作的方法/步骤

1、首先是选题

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 躁 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2、其次是结构

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 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3、再次是内容

由于毕业论文题目太大和结构繁杂,论文内容自然不实,论述时凑字数,论证自然也无以构成有说服力的逻辑链,因为所有论据不是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甚至有学生从网上拷贝、剪贴、拼凑论文。出现论点与论述不符、行文论述不平衡、论证无力等问题。

论文写作要有感而发,发现问题,又有兴趣之后,就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无感而发或为论文而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凑字数,论证无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础上的。北京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信息优势,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高校内部艺术馆等艺术类展览集中的地方,都是学生课本学习之外丰富学识、获取灵感的地方。虽不要求学生有一鸣惊人的创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发,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和掌握一种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方法。

4、最后是用词

论文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无误。这里涉及 语文 的词汇运用问题。论文写作一般从解词入手,特别是关键词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而学生毕业论文中忽略对基本词义的准确理解,常常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一个 语文 基础问题。主要是缘于学生 语文 基础知识的薄弱,以至于对遣词造句和语法没有很好地掌握。针对此类问题,主要是大量阅读经典范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治学严谨的大家、学者的专著或论文,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书中流畅、规范的用词造句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对待论文的态度、写作基本功、文化修养,以及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把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扩张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已成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执行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其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1.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改造等多方面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旨在对理想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络决定其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及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设计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直接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的各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扩招速度增加最迅速的专业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首先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的探究,甚至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因此对受教者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2.受教者个人因素

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受教者多数为文科学生,掌握的相关工程技术类知识能力偏于薄弱,加之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扩招、考生为追逐市场盲目报考等诸多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领域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普遍素质偏低,且大都没有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兴趣爱好,对本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就导致受教者对可持续设计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将生态设计作为当下设计领域中的流行时尚因素,即使有所应用也只是简单的案例模仿照搬,可持续化的设计教学理念并未真正成为设计教学中的组成部分[2]。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在理念上的缺失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间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必然对我国可持续化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阻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并不凸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容忽视。此外,从受教者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因素导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缺失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的社会竞争实力,使其受到更多来自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压力。当下不乏有外国设计师凭借环保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国内重大专案的设计机会,侧面表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将导致人才竞争劣势。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和发展刻不容缓。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的培养

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前,对所在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大都来自美学、哲学思想理念或从文化及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科学及技术内容涉及较少。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科学理念与技术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艺术同技术的互动融合。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在质量要求上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同时人们也不得不开始重视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历史背景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在领域上的扩充套件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利用技术改造影响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劳伦斯•哈普林环境设计大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探寻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将这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变为现实,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与居住者的沟通构建出与自然保持和谐互动的生态体系。现实状况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表明其理应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受教者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帮助受教者接受、牢记这一观念并引导受教者将这一观念贯穿设计始终的过程。必须使受教者清晰明确诸多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如室内设计内容不仅包含有“品位”“风格”等元素,更要注重“健康”;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平面图案美化描绘或景观元素堆积,而需要对“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必须使受教者在最大程度上明确人工设计、人工建设对其所在生态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使受教者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基础上的环境效益与功能最大化才是最成功的设计。必须使受教者深入理解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使用以及recycling再回圈的3R原则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受教者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3]。

2.以设计教学为中心实现课程整合

众所周知,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包含有艺术、工程以及技术科学等多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元素,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特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存在着轻视技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实现了新的改革和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其依旧未能对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构造、材料学在内的工程科学教育内容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设定的相关课程大都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即使有实践参观课程,其目的也是使受教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如何将各种工程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的问题涉及偏少,客观现实表明,设计教学中相关技术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受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进行探索与创新。因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心整合已有的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全面化的生态素质教育,使受教者能够对相关生态理论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以及最新环保思想理念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生态意识;以各型别、各层次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中心,同工程技术类学科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构造等的相关知识内容互动结合,面向受教者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态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经典的相关生态建筑艺术设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引导受教者理解、吸收其中蕴含着的设计理念,并促使其成功运用到自我设计实践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使受教者绘制设计的可持续思想应用节点详图,帮助其掌握设计方案同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能力。

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大都采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理论等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传授给受教者,同时其他相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明显偏低[4]。上述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受教者的设计重点往往倾向于图画、造型及空间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与设计成果的整体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也不利于受教者在新技术、材料及构造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离开技术等因素的支援,由此可见改革并构建以设计课程教师为中心,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协助的开放式、整体性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设计命题如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旧建筑再利用、节能建筑等,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基础调查、环境分析、功能及空间规划设定到形态设计、技术选取等各项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受教者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意识;在设计目标及相关任务安排时对受教者提出节能环保体现要求,并根据受教者知识能力情况及设计主题等因素规定不同设计深度如按照方案特性要求突出对材料、结构、采光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侧重;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设计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具体设计情况及进度安排一些专题讲座,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集中解决困难问题。

三、结论

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具有优秀设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为达成这一全新课题,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有教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本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适合本校设计专业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和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审设思考[J].黑龙江科技资讯,2012,11.

[2]涂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6.

[3]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2.

[4]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就达到了极为有效的影响效果,本文就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用效果和影响

包装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品的保护,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含义,开始具备一种商业性和市场性,包装的新意义使其需要更准确的进入市场需求,提升销售水平。优秀的包装设计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包装艺术更是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造,是时代特点的代表性见解。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联络

世界文化种类繁多,每距离数公里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每经历数年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改变,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特定的事物展现出时代的文化特点,而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就是对文化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的折射,由设计师所接触的文化特征和影响所决定。

地域文化与包装艺术设计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或者是不同区域的人民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由其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背景所决定,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语言、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地域文化往往能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产生鲜明对比的同时又为彼此增光添彩。包装艺术设计是包装在时代意义上的升华,其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和概念,为包装提供了美化商品的新职能。包装艺术设计要将商品的优点和形象充分的展示,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包装中地域文化存在的影响就在于,包装设计本身的灵感发源地就是存在于地域的文化背景中,地域文化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包装艺术设计必须迎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寻找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包装艺术设计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商品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运用了艺术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地域文化,同时还能实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现代包装艺术文化的内容

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美感具备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是初步和直接的感官 *** ,经由设计师美感的表达,丰富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的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文字、色彩等内容,得到其传递的资讯。现代包装除了丰富人们眼球这一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实现,让人们从包装上了解到产品的特点。经过设计包装的产品还能够并引发消费者的自主联想,比如人们常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判断食品的味道。例如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草莓、番茄和辣椒,看到黄色往往就是橘子、橙子、芒果一类。所以现代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技巧,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者的思想受到引导和转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销量。现代包装中的审美还有其表象叠加的手法,通过感官的拓展和表象结构的深化,使观看者产生多层次的综合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表象叠加主要是依靠包装的风格、材质和形态综合组成的造型美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与消费者意向的互动,现代包装设计能够做到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由于其融入了设计者本身的审美情绪和艺术思想,造就了内容与形式更深层次的完美统一,赋予了产品包装更多的文化底蕴,这些艺术内容能够与观看者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共鸣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以达到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型别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总结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著,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资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资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资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资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资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型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资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理林,蒋晓丽.关于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2,11:22-22.

[2]王锐.民族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02-107.

[3]陈勇军,钟丹.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66.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调整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工程经济及经济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成本核算、工程预算、决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装饰课题,使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工程实例图片或现场。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问卷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充实,%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良好。截至6月底艺术设计专业200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4%,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艺术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 还没毕业 这个问题 我也想得到答案 有答案的话一起分享哦!

首先毕业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品.(效果图.平面图.施工图.电路图等等)这些是必然的.然后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及你在材料的选择上的看法.有什么优点.其次是关于施工的工艺方面的讲解.我毕业的时候画的一套图.老师审评了以后会问你一些关于图纸的一些问题.无非就是关于你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选用这种材质.用这种材质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好处.能否用其他材质代替.等等等等.不多说了.祝你们顺利过关呵呵.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论文题目就是文章的一半,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四个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的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先做个综合(大型)的设计,在结合所学知识作点分析、总结就OK了么。

纤维艺术毕业论文怎么写

在 文献检索网站,搜你指导老师的文献,你会有所收获的。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在中国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将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一、纤维艺术的取材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湿、透气、抗静电等。2.“纺织纤维”的分类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着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格鲁吉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着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参考文献:[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 [艺术设计]综合材料在当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与表现 2、 [艺术设计]从女性艺术的蜕变看当代纤维艺术 3、 [艺术设计]试说创意在中国平面广告中的重要性 4、 [艺术设计]试析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动漫审美 6、 [艺术设计]浅谈影视娱乐中配乐的运用 7、 [艺术设计]浅谈色彩对消费心理的引导

艺术类专科毕业论文怎么写

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对待论文的态度、写作基本功、文化修养,以及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把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扩张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已成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执行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其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1.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改造等多方面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旨在对理想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络决定其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及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设计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直接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的各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扩招速度增加最迅速的专业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首先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的探究,甚至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因此对受教者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2.受教者个人因素

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受教者多数为文科学生,掌握的相关工程技术类知识能力偏于薄弱,加之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扩招、考生为追逐市场盲目报考等诸多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领域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普遍素质偏低,且大都没有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兴趣爱好,对本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就导致受教者对可持续设计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将生态设计作为当下设计领域中的流行时尚因素,即使有所应用也只是简单的案例模仿照搬,可持续化的设计教学理念并未真正成为设计教学中的组成部分[2]。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在理念上的缺失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间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必然对我国可持续化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阻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并不凸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容忽视。此外,从受教者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因素导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缺失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的社会竞争实力,使其受到更多来自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压力。当下不乏有外国设计师凭借环保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国内重大专案的设计机会,侧面表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将导致人才竞争劣势。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和发展刻不容缓。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的培养

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前,对所在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大都来自美学、哲学思想理念或从文化及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科学及技术内容涉及较少。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科学理念与技术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艺术同技术的互动融合。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在质量要求上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同时人们也不得不开始重视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历史背景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在领域上的扩充套件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利用技术改造影响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劳伦斯•哈普林环境设计大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探寻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将这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变为现实,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与居住者的沟通构建出与自然保持和谐互动的生态体系。现实状况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表明其理应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受教者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帮助受教者接受、牢记这一观念并引导受教者将这一观念贯穿设计始终的过程。必须使受教者清晰明确诸多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如室内设计内容不仅包含有“品位”“风格”等元素,更要注重“健康”;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平面图案美化描绘或景观元素堆积,而需要对“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必须使受教者在最大程度上明确人工设计、人工建设对其所在生态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使受教者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基础上的环境效益与功能最大化才是最成功的设计。必须使受教者深入理解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使用以及recycling再回圈的3R原则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受教者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3]。

2.以设计教学为中心实现课程整合

众所周知,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包含有艺术、工程以及技术科学等多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元素,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特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存在着轻视技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实现了新的改革和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其依旧未能对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构造、材料学在内的工程科学教育内容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设定的相关课程大都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即使有实践参观课程,其目的也是使受教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如何将各种工程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的问题涉及偏少,客观现实表明,设计教学中相关技术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受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进行探索与创新。因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心整合已有的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全面化的生态素质教育,使受教者能够对相关生态理论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以及最新环保思想理念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生态意识;以各型别、各层次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中心,同工程技术类学科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构造等的相关知识内容互动结合,面向受教者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态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经典的相关生态建筑艺术设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引导受教者理解、吸收其中蕴含着的设计理念,并促使其成功运用到自我设计实践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使受教者绘制设计的可持续思想应用节点详图,帮助其掌握设计方案同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能力。

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大都采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理论等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传授给受教者,同时其他相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明显偏低[4]。上述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受教者的设计重点往往倾向于图画、造型及空间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与设计成果的整体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也不利于受教者在新技术、材料及构造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离开技术等因素的支援,由此可见改革并构建以设计课程教师为中心,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协助的开放式、整体性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设计命题如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旧建筑再利用、节能建筑等,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基础调查、环境分析、功能及空间规划设定到形态设计、技术选取等各项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受教者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意识;在设计目标及相关任务安排时对受教者提出节能环保体现要求,并根据受教者知识能力情况及设计主题等因素规定不同设计深度如按照方案特性要求突出对材料、结构、采光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侧重;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设计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具体设计情况及进度安排一些专题讲座,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集中解决困难问题。

三、结论

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具有优秀设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为达成这一全新课题,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有教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本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适合本校设计专业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和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审设思考[J].黑龙江科技资讯,2012,11.

[2]涂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6.

[3]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2.

[4]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就达到了极为有效的影响效果,本文就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用效果和影响

包装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品的保护,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含义,开始具备一种商业性和市场性,包装的新意义使其需要更准确的进入市场需求,提升销售水平。优秀的包装设计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包装艺术更是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造,是时代特点的代表性见解。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联络

世界文化种类繁多,每距离数公里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每经历数年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改变,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特定的事物展现出时代的文化特点,而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就是对文化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的折射,由设计师所接触的文化特征和影响所决定。

地域文化与包装艺术设计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或者是不同区域的人民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由其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背景所决定,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语言、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地域文化往往能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产生鲜明对比的同时又为彼此增光添彩。包装艺术设计是包装在时代意义上的升华,其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和概念,为包装提供了美化商品的新职能。包装艺术设计要将商品的优点和形象充分的展示,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包装中地域文化存在的影响就在于,包装设计本身的灵感发源地就是存在于地域的文化背景中,地域文化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包装艺术设计必须迎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寻找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包装艺术设计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商品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运用了艺术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地域文化,同时还能实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现代包装艺术文化的内容

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美感具备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是初步和直接的感官 *** ,经由设计师美感的表达,丰富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的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文字、色彩等内容,得到其传递的资讯。现代包装除了丰富人们眼球这一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实现,让人们从包装上了解到产品的特点。经过设计包装的产品还能够并引发消费者的自主联想,比如人们常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判断食品的味道。例如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草莓、番茄和辣椒,看到黄色往往就是橘子、橙子、芒果一类。所以现代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技巧,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者的思想受到引导和转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销量。现代包装中的审美还有其表象叠加的手法,通过感官的拓展和表象结构的深化,使观看者产生多层次的综合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表象叠加主要是依靠包装的风格、材质和形态综合组成的造型美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与消费者意向的互动,现代包装设计能够做到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由于其融入了设计者本身的审美情绪和艺术思想,造就了内容与形式更深层次的完美统一,赋予了产品包装更多的文化底蕴,这些艺术内容能够与观看者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共鸣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以达到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型别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总结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著,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资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资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资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资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资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型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资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理林,蒋晓丽.关于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2,11:22-22.

[2]王锐.民族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02-107.

[3]陈勇军,钟丹.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66.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链接: 摘 要: 毕业论文 ,一般是本科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每个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可能不一样,但是对于写作的标准格式,这个是不会改变的,一份格式标准的论文不仅仅美观,并且也看出了同学们对于学术的态度。 对于毕业论文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锻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论文的整体格式 1.题目: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 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 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 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 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②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③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 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毕业论文格式具体展示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中文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中文摘要 “摘要:“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英文论文题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目录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正文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标题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 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图表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打印及纸张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A4规格的纸张,左边距2、7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2、5cm,页眉页脚1、5cm,全文行距22磅,装订线在左侧。按以下介绍的次序依次编排,页号打在页下方,宋体五号,居中。 装订次序 学生答辩后各院系要将有关资料和论文按照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选题审批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的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存入院系教学档案。 提交论文电子稿 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软盘一定要经过杀毒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应用Microsoft Word编辑,存成以学号为名的、doc文件,例如一个学生的学号为0137023,则文件名应该为0137023、doc。每个学生交上来的磁盘中只能有一个名为学号、doc的文件,对于双修的学生,应上交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名为学号、doc,另一篇名为学号sh、doc,如 0137023sh、doc(双修专业)。 原则上,每个学生应将自己的论文单独存盘(存为一个文件名),并在软盘封面写明自己的学号、姓名、所属院系,然后上交。不提倡为了将多个学生的论文挤在一张软盘上而将各个文件压缩的做法。如果软盘的空间足够大,也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论文文件,但决不能是压缩文件。如果某个学生的论文过大,不得不进行压缩,那么必须将自己所用的压缩、解压软件及解压方法详细记录在一个名为decompress的、doc或、txt文件中;如果所用的解压软件不常见,应该在软盘中附带自己的解压软件。 最后,还是要科普下几大检测系统,希望大家不要瞎抓 (1).知网(不支持个人检测,可以借助早检测: 平台进行检测),这是大哥,比较贵,有多贵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当然土豪请随意啦;第二90%学校会用这个免费给检测一次,时间在送外审前夕。某宝检测不靠谱,论文有泄露风险。 (2). paperpass ( )现在不少重点大学在用,如果学校用这系统,建议就选这个检测,不要在去乱折腾,注册个帐号,自助检测,安全可靠方便。且这个比较便宜,学校用知网的话,这个作为前期中期检测都是OK的,元/1000字符,首次用送3000字。 (3). paperrater ( )本系统检测结果不如paperpass严格,不建议硕博生使用。不过,首次使用送的字数还挺多的,基本够本科生检测一次的。 (4).去年刚出的格子论文检测,打着免费的招牌,最后还是要收钱,据说就和gocheck是一家,结果怎样不太清楚,没用过,不过据说是每天有一次免费检测的结果,但是看报告就要掏钱钱啦! (5).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就不太建议去了,但是如果学校用,肯定就以那个系统为准了。

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毕业论文是我们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呈现,论文基本上是每个人都要写的,对论文的题目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的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学习一下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一、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二、中文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三、中文摘要

“摘要:“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四、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五、英文论文题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七、目录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八、正文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九、标题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 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十、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十一、图表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十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十三、打印及纸张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A4规格的纸张,左边距2、7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2、5cm,页眉页脚1、5cm,全文行距22磅,装订线在左侧。按以下介绍的次序依次编排,页号打在页下方,宋体五号,居中。

装订次序

学生答辩后各院系要将有关资料和论文按照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选题审批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的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存入院系教学档案。

十四、提交论文电子稿

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软盘一定要经过杀毒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应用Microsoft Word编辑,存成以学号为名的、doc文件,例如一个学生的学号为0137023,则文件名应该为0137023、doc。每个学生交上来的磁盘中只能有一个名为学号、doc的文件,对于双修的学生,应上交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名为学号、doc,另一篇名为学号sh、doc,如 0137023sh、doc(双修专业)。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内容提要: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3、摘要及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

4、论文正文: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5、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标题:

作者:

单位:

电话:

基金项目:

摘要:

关键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