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回答于2016-11-11摘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为主要的媒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但由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时具备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和快速传播性,使得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频频发生。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媒体的责任,社会及政府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建造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本文将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中图分类号: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09-01一、引言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快速传播性,在商业化时代的今天有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繁荣发展,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媒理念。但网络新闻媒体同时也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公共性,对阅读者的观念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给网络新闻媒体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对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网络新闻媒体、政府和社会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体现与原因(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体现。新闻内容失真是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真实是新闻的基础和价值,新闻媒体的责任只需要客观的将新闻报道出来。但有些媒体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众的关注度与点击量,不惜夸大、编造,甚至是篡改新闻内容,以主观或片面的态度去对待、报道新闻消息,让文章失去最基本的客观性。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工作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向被报道的对象索取物质或其他报酬的行为。有偿行为的实质是新闻工作者利用职务便当进行非常交易,让新闻失去应有的价值和客观性[1]。有偿新闻的主要体现有红包、车马费、赞助费、解决新闻工作者个人及家属非工作事宜等。新闻工作者受到报酬后,有意识的对其相关新闻进行夸大、篡改或隐瞒,将不利于被报道者的信息删除或隐藏,放大对被报道者有利的消息,误导公众。有偿新闻不仅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还腐败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新闻内容非道德化是当前重视点击量的网络新闻媒体的必然产物。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更多的点击量,一些新闻工作者不惜使用“少女”“女大学生”并配以一些着装过于暴露的图片,引发让人们产生联想。也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私利,在新闻中插入一些隐秘的商业广告或色情、暴力、等信息,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的快速传播性快速传播。大大影响了网络新闻环境的洁净,危害了网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及身心健康(尤其是对未成年的网络新闻阅读者)。由于网络新闻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因此一些偏差的价值观得到广泛的传播。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为了制作出轰动效应,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一味的报道娱乐消息,对严肃的社会道德问题根本视而不见。在报道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猎奇的心理,会故意导向一些偏差的价值观,导致道德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得到大肆传播。(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2]:(1)网络新闻工作人员失去正确的伦理判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不足,及对新闻工作的精神理解不足。在一些新闻工作者看来,新闻报道只是一份工作,没有意识到该工作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工作不仅仅是对新闻的客观、真实报道,还有引导社会舆论、宣传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如果仅仅只是将新闻报道作为一项谋生的工作,自然是没有办法体会其中的责任与意义,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2)网络新闻伦理审查不严。网络新闻在发布时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相关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没有做好新闻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情况的发生。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与现实社会还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分在网络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新闻出现后,没有及时的处理或是选择沉默,就是一种默认和允许。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认清自己在网络新闻环境中的责任与角色,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3)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制定出有效分法律法规,致使在处理相关问题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即便处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震慑作用。三、有效控制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措施(一)注重提升网络新闻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网络新闻媒体的直接参与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到道德水平和教育程度。网络新闻工作者要明白自身所肩负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在日常工作,网络新闻媒体部门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的提升,让新闻工作者任何到网络新闻传媒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同时,网络新闻媒体部门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二)建立有效的网络新闻审查程序。网络新闻的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出有效的网络新闻审查程序,让新闻伦理失范的新闻根本不能出现在网路传播平台上,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情况。同时要监测发布网络伦理失范新闻的单位或个人的频率,给予相应的惩处。在建立良好的网络新闻传播环境时,相关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不仅要更新高端的网络设备,还要鼓励群众进行监督[3]。从现实和网络两处共同治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情况。(三)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对于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在网络新闻传播方面尚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的情况。网络新闻活动在采集与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新的伦理问题,现有法律在处理时就会出现权责不明,界限不清的情况。如何细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清责任人并给予相关的惩处是完善相关法律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相关部门要保证法律落实到实处,做到违法必究,依法处置。只有保证执法过程的严谨与公正,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震慑力,才能促进网络新闻伦理环境的建设。四、结论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根源是我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危机。在构建网络新闻伦理环境,新闻媒体部门、相关政府机构及社会人员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一单位或部门的努力。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为主要的媒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但由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时具备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和快速传播性,使得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频频发生。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媒体的责任,社会及政府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建造良好的网络新闻环境。本文将就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022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的最后一次实践检验,是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工作前的预演阶段,对学生完成学业十分重要。为了响应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运用。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2022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仅供参考。
[1]闫维明,王宝顺,黄绪宏.颗粒阻尼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2020,53(05):32-41.
[2]王宝荣.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风,2020(14):138.
[3]杨彦文.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5):134.
[4]张雪琦.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20(04):158+160.
[5]王苯宇.土木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3):114.
[6]李乐谱.新时期土木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214-215.
[7]王恒平.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探究[J].农家参谋,2020(09):117.
[8]朱旭.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2):77-79.
[9]田毅锋.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12):3-4.
[10]罗镕桢.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5-7.
[11]虎彬.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16-18.
[12]张泽鑫.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2):50-52.
[13]邱明.新时期土木工程管理的常见问题及优化[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90-191.
[14]吴晓斌.玄武岩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20,39(04):1043-1049+1056.
[15]杨曦.土木工程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创新设计[J].珠江水运,2020(07):103-104.
[16]陈佳润.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1):7-8.
[17]周筱.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22-23.
[18]郭孝星.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技术的探讨[J].居舍,2020(11):38.
[19]李婷.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20(11):69-70.
[20]李星.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J].建材与装饰,2020(11):72-73.
[21]周鹏飞.试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问题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11):162.
[22]张驰.土木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析[J].居舍,2020(11):87.
[23]袁近远,孙锐,袁晓铭.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0,40(02):145-153.
[24]廖俊君.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0(04):104-105.
[25]杨保宇.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研究[J].砖瓦,2020(04):68-69+71.
[26]李兆宇.中海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7):209-210.
[27]郝长江,刘永松,林阳,刘英锐,张利娟.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23-24.
[28]黄小亮,刘海滨,柴祥,朱静微,潘泽真.土木工程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91-92.
[29]柴祥,刘海滨,黄小亮,朱静微,潘泽真.土木工程材料应用对建筑环保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94-95.
[30]朱静微,刘海滨,柴祥,黄小亮,潘泽真.土木工程材料新进展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106-107.
[31]王文楷.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10-11.
[32]王振.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33-34.
[33]杨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居舍,2020(10):51.
[34]孔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10):54.
[35]吴梅.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10):27.
[36]杨光,李缓.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J].居舍,2020(10):70+112.
[37]吴洁.土木工程中道路建设材料的探讨[J].居业,2020(02):17+19.
[38]甘露.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20(10):126.
[39]常锋,刘志刚.略谈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120+122.
[40]崔发乾.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20(03):29-30.
[41]缪振鑫.土木工程招标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20(03):95-96.
[42]王中华.土木工程施工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34+36.
[43]胡晓雯,张维祥,张爱国,葛燕飞.MATLAB技术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3):306.
[44]赵骏,任语,曹晨阳.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55+157.
[45]杨春芳.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技术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60-161.
[46]许超.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09):14-15.
[47]薛晓冬.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30-131.
[48]陈俪丹.浅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环保管理要点[J].居舍,2020(09):107.
[49]郭志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06):146-148.
[50]吴双柯,陶福舟.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108.
[51]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139-140.
[52]胡国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186.
[53]王秀梅.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05):3-4.
[54]师文浩.人工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283.
[55]王文璟,刘小斌,鲍克.现场施工管理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76-79.
[56]孙传智,乔燕,郞.BIM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8-249.
[57]刘刚.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探究[J].居业,2020(03):162+164.
[58]刘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90-191+193.
[59]欧阳天乙.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92-193.
[60]蒋存辉.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3):104+106.
[61]聂彦飞.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8):13-14.
[62]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16-17.
[63]李蔚东.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08):29.
[64]潘奇.试论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以及管理[J].居舍,2020(08):54-55.
[65].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南京市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工程[J].煤气与热力,2020,40(03):13.
[66]郝岩,张志琦,田多贤,王骞,张雷,张锦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进展[J].四川水泥,2020(03):189.
[67]赵保兴.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20(03):300.
[68]单凯亮.浅谈土木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J].四川水泥,2020(03):214.
[69]庄玉海.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20(03):173.
[70]郭聪岩.浅析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J].居业,2020(02):42-43.
[71]孙正红.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6):135.
[72]龚明.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6):150.
[73]夏久坤.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中的节能环保技术[J].科技资讯,2020,18(08):31+33.
[74]邱志刚.基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7):116-117.
[75]王辉.探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法[J].建材与装饰,2020(07):209-210.
[76]王威.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7):35-36.
[77]苗地.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居舍,2020(07):198.
[78]邓鹤龄.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中的应用[J].居舍,2020(07):36.
[79]丁鑫.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0(07):37.
[80]冯子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20(06):141.
[81]赵丽敏,岳建伟,孔庆梅.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164-165.
[82]武文钰.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外建筑,2020(03):190-191.
[83]龚湘兵.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5):57-58.
[84]殷祺泰.浅谈土木工程中新材料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0(02):71.
[85]叶潇,高飞.浅谈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0(02):95.
[86]张璐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2):111-112.
[87]葛帅.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建材,2020(02):73.
[88]乔榕.土木工程施工裂缝处理策略[J].河南建材,2020(02):94.
[89]李政.浅析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20,34(02):80-81+101.
[90]余红玲.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06):280-281.
[91]张泽涛.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6):17-18.
[92]刘玉芳.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J].建材与装饰,2020(06):21-22.
[93]王进喜.新时期土木工程及房建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6):37-38.
[94]高进源,董雪偲.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6):50-51.
[95]胡国辉.结构创新与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93.
[96]魏海昆.土木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10-211.
[97]吴刚.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12+223.
[98]唐忠满.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39-40.
[99]邓鹤龄.土木工程中房建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27.
[100]周新武.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77.
[101]陈亮.探究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20(06):18.
[102]吴裕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居舍,2020(06):29.
[103]黄江海.解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居舍,2020(06):37.
[104]董文炫.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居舍,2020(06):42.
[105]苗地.影响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J].居舍,2020(06):146.
[106]王冰冰,孙静.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159.
[107]单章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大众标准化,2020(04):67-68.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其实楼上的说的是自己照犯规,在NBA一般是在比赛时间不多了,分差也不大的时候,球权又在别人的手上,那么,在对方拿球,第一时间犯规,让对方罚球,来争取时间!!!
查找: 作者 刘筱勤 的文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共找到 9 条[1] 刘筱勤,庄国波,李安林. 现行公共权力监督制度体系效能评析[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3)[2] 刘筱勤,庄国波. 科层官僚制与公共权力监督[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3] 刘筱勤,庄国波. 科层制视角下的权力监督[J]. 廉政文化研究. 2011(04)[4] 刘筱勤. 从权力监督到权力制约——论公共权力监控机制的转型[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0(02)[5] 刘筱勤. 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论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6] 刘筱勤. 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的差异分析[J]. 改革与开放. 2009(11)[7] 刘筱勤. 我国人才管理等级身份制的弊端[J]. 人才开发. 2008(04)[8] 刘筱勤. 我国人才管理机制弊端及其对策[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9] 刘筱勤. 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教育教学的困境[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如果是博士,一般一周左右就会收到录用通知,不过都是普刊,但是不收版面费。这些期刊不收版面费,它们是:《宜宾学院学报》《黄河科技大学学报》《许昌学院学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这几个普刊的老师都很热情,比较容易中。
比如橡胶工业,轮胎工业,饲料工业,中国水产。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权威的学术期刊,大家可以免费去查看,值得赞赏这个行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核心,sci间接收录)燕山大学学报(核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岩土工程技术 建筑结构 施工技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自然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刊物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池州市的大学有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1.池州学院始建于1977年,始为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1980年正式定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原池州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经贸学校并入,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占地1959亩,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纸质图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建有安徽省高校唯-的开路电视台。专任教师637人,其中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7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
2.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安徽省铜陵市,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市属公办普通高职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省工商管理(中初级)培训基地。2000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技工学校、铜陵有色成人中专学校、铜陵有色职工大学合并组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更名为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安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二期)建设项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池州
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 ,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西和北与安庆、铜陵枞阳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和江西省的景德镇和上饶,西南与江西省的九江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铜陵和宣城接壤。截至2020年11月,全市辖1个区、3个县 ,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万人 。池州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 池州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华山,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际重要湿地—升金湖等著名景区,境内各类景区景点300余个 。
2022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的最后一次实践检验,是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工作前的预演阶段,对学生完成学业十分重要。为了响应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运用。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2022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仅供参考。
[1]闫维明,王宝顺,黄绪宏.颗粒阻尼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2020,53(05):32-41.
[2]王宝荣.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风,2020(14):138.
[3]杨彦文.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5):134.
[4]张雪琦.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20(04):158+160.
[5]王苯宇.土木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3):114.
[6]李乐谱.新时期土木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214-215.
[7]王恒平.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探究[J].农家参谋,2020(09):117.
[8]朱旭.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2):77-79.
[9]田毅锋.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12):3-4.
[10]罗镕桢.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5-7.
[11]虎彬.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16-18.
[12]张泽鑫.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2):50-52.
[13]邱明.新时期土木工程管理的常见问题及优化[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90-191.
[14]吴晓斌.玄武岩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20,39(04):1043-1049+1056.
[15]杨曦.土木工程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系统创新设计[J].珠江水运,2020(07):103-104.
[16]陈佳润.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1):7-8.
[17]周筱.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22-23.
[18]郭孝星.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技术的探讨[J].居舍,2020(11):38.
[19]李婷.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20(11):69-70.
[20]李星.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J].建材与装饰,2020(11):72-73.
[21]周鹏飞.试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问题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11):162.
[22]张驰.土木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析[J].居舍,2020(11):87.
[23]袁近远,孙锐,袁晓铭.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0,40(02):145-153.
[24]廖俊君.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0(04):104-105.
[25]杨保宇.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研究[J].砖瓦,2020(04):68-69+71.
[26]李兆宇.中海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7):209-210.
[27]郝长江,刘永松,林阳,刘英锐,张利娟.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23-24.
[28]黄小亮,刘海滨,柴祥,朱静微,潘泽真.土木工程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91-92.
[29]柴祥,刘海滨,黄小亮,朱静微,潘泽真.土木工程材料应用对建筑环保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94-95.
[30]朱静微,刘海滨,柴祥,黄小亮,潘泽真.土木工程材料新进展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106-107.
[31]王文楷.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10-11.
[32]王振.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33-34.
[33]杨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居舍,2020(10):51.
[34]孔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10):54.
[35]吴梅.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10):27.
[36]杨光,李缓.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J].居舍,2020(10):70+112.
[37]吴洁.土木工程中道路建设材料的探讨[J].居业,2020(02):17+19.
[38]甘露.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20(10):126.
[39]常锋,刘志刚.略谈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120+122.
[40]崔发乾.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20(03):29-30.
[41]缪振鑫.土木工程招标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20(03):95-96.
[42]王中华.土木工程施工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34+36.
[43]胡晓雯,张维祥,张爱国,葛燕飞.MATLAB技术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3):306.
[44]赵骏,任语,曹晨阳.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55+157.
[45]杨春芳.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技术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60-161.
[46]许超.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09):14-15.
[47]薛晓冬.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30-131.
[48]陈俪丹.浅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环保管理要点[J].居舍,2020(09):107.
[49]郭志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06):146-148.
[50]吴双柯,陶福舟.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108.
[51]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139-140.
[52]胡国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186.
[53]王秀梅.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05):3-4.
[54]师文浩.人工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283.
[55]王文璟,刘小斌,鲍克.现场施工管理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76-79.
[56]孙传智,乔燕,郞.BIM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8-249.
[57]刘刚.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探究[J].居业,2020(03):162+164.
[58]刘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90-191+193.
[59]欧阳天乙.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92-193.
[60]蒋存辉.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3):104+106.
[61]聂彦飞.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8):13-14.
[62]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16-17.
[63]李蔚东.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08):29.
[64]潘奇.试论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以及管理[J].居舍,2020(08):54-55.
[65].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南京市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工程[J].煤气与热力,2020,40(03):13.
[66]郝岩,张志琦,田多贤,王骞,张雷,张锦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进展[J].四川水泥,2020(03):189.
[67]赵保兴.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20(03):300.
[68]单凯亮.浅谈土木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J].四川水泥,2020(03):214.
[69]庄玉海.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20(03):173.
[70]郭聪岩.浅析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J].居业,2020(02):42-43.
[71]孙正红.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6):135.
[72]龚明.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6):150.
[73]夏久坤.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中的节能环保技术[J].科技资讯,2020,18(08):31+33.
[74]邱志刚.基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7):116-117.
[75]王辉.探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法[J].建材与装饰,2020(07):209-210.
[76]王威.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7):35-36.
[77]苗地.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居舍,2020(07):198.
[78]邓鹤龄.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中的应用[J].居舍,2020(07):36.
[79]丁鑫.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0(07):37.
[80]冯子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20(06):141.
[81]赵丽敏,岳建伟,孔庆梅.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164-165.
[82]武文钰.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外建筑,2020(03):190-191.
[83]龚湘兵.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5):57-58.
[84]殷祺泰.浅谈土木工程中新材料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0(02):71.
[85]叶潇,高飞.浅谈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0(02):95.
[86]张璐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2):111-112.
[87]葛帅.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建材,2020(02):73.
[88]乔榕.土木工程施工裂缝处理策略[J].河南建材,2020(02):94.
[89]李政.浅析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20,34(02):80-81+101.
[90]余红玲.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06):280-281.
[91]张泽涛.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6):17-18.
[92]刘玉芳.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J].建材与装饰,2020(06):21-22.
[93]王进喜.新时期土木工程及房建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6):37-38.
[94]高进源,董雪偲.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6):50-51.
[95]胡国辉.结构创新与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93.
[96]魏海昆.土木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10-211.
[97]吴刚.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12+223.
[98]唐忠满.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39-40.
[99]邓鹤龄.土木工程中房建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27.
[100]周新武.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77.
[101]陈亮.探究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20(06):18.
[102]吴裕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居舍,2020(06):29.
[103]黄江海.解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居舍,2020(06):37.
[104]董文炫.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居舍,2020(06):42.
[105]苗地.影响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J].居舍,2020(06):146.
[106]王冰冰,孙静.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159.
[107]单章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大众标准化,2020(04):67-68.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100.我国企业税务会计问题研究.王欣欣.经济研究导刊.2007(8): .对税务会计的再认识.林淑玲 刘小娜.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 .我国实行混合型税务会计模式的必要性及完善措施.岳蕊.商场现代化.2007(08Z): .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税务会计的独立性.刘福生 康伟平 吴桂山.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7): 222-222,.从税务会计的产生看其职能发展.郭恒泰.发展.2007(7): .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龚永丽.经济师.2007(7):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李辉.经济师.2007(7): .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张燕珍.技术与市场.2007(5): .中国的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黄彩云 李婧.集团经济研究.2007(06S): .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王向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 55-55,.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思考.周洪艳.时代经贸:下旬.2007(05Z): 116-116,.浅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建立和应用.谭健.山东纺织经济.2007(3): .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王蕾.商场现代化.2007(04Z): .浅析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郑宝凤.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 .论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何建荣.商场现代化.2007(03S): .刍议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秘琳.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2): .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郭小东.涉外税务.2007(3): .浅谈高职会计类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郑宝凤.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5(2): .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杨小燕.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4): .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探讨.朱杰 朱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5): .试论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乔敏 焦跃军.经济师.2007(1): .从税务会计的定位看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白彦锋.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 .在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之理论探索.沈群.集团经济研究.2007(01S): .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徐林峰.铜陵学院学报.2006,5(6): 23-24,.中国的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还是合并.程六满 杨文静.决策探索.2006(09B): .浅议税务会计.梅亮.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4): 27-28,.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陈顺显.商业会计:下半月.2006(12): .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探讨.郭晓玲.事业财会.2006(6): .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李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 .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王慧彬.西部财会.2006(11): 43-44,.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潜在差异与联系.初传敏 杨会玲.齐鲁粮食.2006(11): .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田璇 耿贵彬.商场现代化.2006(11Z): .促销税务会计处理.凌辉贤.财会研究(甘肃).2006(11): 32-32,.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潘松涛.辽宁经济.2006(10): .企业税务会计初探.张惠锋.商业会计:下半月.2006(10):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黄海梅.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 .纳税会计的定义及与税务会计的区别研究.王树锋 马丽亚.集团经济研究.2006(10S):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戴荆陵.机械管理开发.2006(5):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及完善措施.翟英敏 侯秀华.商场现代化.2006(09Z): .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问题.杜婷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 .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探讨.张菊.电子财会.2006(9): .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刘姣.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0): .会计信息市场约束下的税务会计模式选择.孔念虹.煤炭经济研究.2006(8): .浅论税务会计理论结构.李玉萍.财务与会计.2006(9): .对企业税务会计要素的若干思考.徐丽盈.莆田学院学报.2006,13(4): .新会计规范下对我国税务会计的重新审视.金治军.商业会计.2006(08S): .企业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刘晓宇.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 .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易雄军 昌灿云.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探析.邓中华.财会通讯.2006(8): .建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张霆军.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 .上市公司收入确认的税务会计问题.李瑞.会计之友.2006(08S): .加快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的思考.李庆卫.现代农业.2006(8): .我国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秦小冬.决策探索.2006(06A):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李秀迎.决策探索.2006(06A): .设立企业税务会计初探.饶和辉.法制与经济.2006(07X):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协调.邢启亮.财会研究(甘肃).2006(7): 28-29,.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吕小丽.商场现代化.2006(07S): .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趋同的依据与设想.伍冬凤.科技创业月刊.2006,19(7): .试论企业税务会计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芦茂季.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 .税务会计的前瞻性思考.高素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7): .关于《税务会计》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罗先锋.职业教育研究.2006(7): .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思考.王子朋 苗俊杰 邹钰.商业经济(哈尔滨).2006(7): .关于税务会计的再认识.吴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 .浅谈税务会计的设立.胡小荣.山西财税.2006(4): .商业银行税务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曹彦婷.商业会计.2006(05S): .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田晓明.甘肃农业.2006(4):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及特点.邓中华.事业财会.2006(2): .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盖地.财会学习.2006(1): .有关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高萍萍 宋迎红.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4): .我国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理论依据与设置思路.方存强 侯伟.铜陵学院学报.2006,5(1): 33-34,.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刑利 孙德升.税务研究.2006(4): .论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康世硕.财会研究(甘肃).2006(4): .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盖地.会计研究.2006(2): .跨国经营企业的税务会计方法选择.戴晓星.商业会计.2006(01S): .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侯金平 张晓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 .我国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牟伟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3): .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刘桂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 .税务会计若干问题探析.刘爱玲.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X): .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必要性分析.张国义.会计之友.2006(02B): .构建我国税务会计范式与模式探讨.盖地.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26(2): .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当务之急.叶里.上海企业.2006(2): .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付洁.商场现代化.2005(12X): .浅谈我国应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李改香 王子静.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探讨.吕成 姜丙华.商场现代化.2005(10): .视同销售业务有关税务会计处理的探讨.江希和.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11): .企业税务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葛敏超.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10): .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王红.事业财会.2005(6): .税务会计目标与理论结构探讨.盖地.现代会计.2005(5):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和完善.成骏.煤炭经济研究.2005(11): .税务会计刍议.杨梅.财会研究(甘肃).2005(12): 14-14,.我国应当逐步推行税务会计.王永红 李涛.价格月刊.2005(12):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卓越.审计与理财.2005(11): .建立税务会计的迫切性.林德俊.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10): .对协调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几点认识.朱芹香.经济论坛.2005(19):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统分问题的分析.杨青.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11): .关于我国税务会计发展问题.陈勇.引进与咨询.2005(11): .急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魏玲丽.集团经济研究.2005(09X): .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问题.王淑媛.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10): .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及原则.李振朝.西部财会.2005(9): .建立独立税务会计的思考.郭叶飞 屠丽霞.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 24-26..
不可能是核心期刊,只能算是省级期刊罢了。只有少数工科二本学校学报才能评上核心期刊,这种地方性小学院学报根本不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啊 您想问啥?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2009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328亩(约885357平方米),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翠湖校区), 位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地段,老校区(育秀校区)位于铜陵市文化、商业繁华地段--铜陵市北京中路。学院现有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教授、副教授19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270人,成人教育在籍生2000多人。学院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各类校舍面积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学院现有12个系,34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设有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铜文化研究中心、铜刻艺术研发中心、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学院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管理学》、《成本会计》、《税法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实务实验室、自动化工程实验中心等多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阿根廷、智利等国高校建立正式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列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近几年来,我院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安徽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学院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10分、535分,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线9分、15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达到95%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上水平,学院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提出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为积极推进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贴近地方,融入地方,深入开展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和地方文化教育中心)、“四个基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12月,学院发起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积极推动联盟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先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地址: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育秀校区)新校区:翠湖一路
铜陵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383。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1978年4月,初建时为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1983年5月,更名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历史沿革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1978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市师范专科班创建。
1979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1983年,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
1959年,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建制。中专层次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大专层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
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
铜陵师范学校
1958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创建。
1960年,铜陵市第一中学附设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61年,铜陵师范学校停办。
1970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创建。
1978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训队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
1979年,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合署)铜陵师范学校。
1982年,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1984年,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
2002年,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12月,铜陵学院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
2009年,铜陵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院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学院获批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成为安徽省唯一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
2022年,铜陵学院团委被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称号。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该校有1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铜陵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6人,外聘教师233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0337人,成人教育在籍生99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自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社会保障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社会保障概论》、《经济法》、《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电路》、《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
省级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会计学。
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科研平台
学院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拥有“工程液压机器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机构,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面向铜基新材料智能加工技术”省级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建有省高校智库1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院(部)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
省高校智库: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面向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光电检测与智能装备。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铜陵学院)。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铜陵学院系(部)所合一科研机构:公司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所、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自动化设计研究所、铜工艺品研发中心、岩土研究所、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2014年,铜陵学院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
2013年-2017年,铜陵学院发表专著33部,授权专利2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铜陵学院图书馆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有纸质藏书近150万册,电子图书116万种,各类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7种。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2年8月30日,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铜陵学院学报》内容以财经为主,并适当兼顾其他学科;设“本刊特稿”、“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皖江区域经济”、“政法论坛”、“工程科技”、“文化艺术”、“铜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学校荣誉
2009年1月,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3年,铜陵学院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2017年6月,铜陵学院获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7年,铜陵学院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2017年6月20日,铜陵学院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该校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学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省级的在上面发的论文以省级论文算的
热情八月,阳光总是那么耀眼,你是否在期待着刻有你名字,承载着你希冀的标志着你一路走来荣耀的录取通知书,就在马上送到你手里呢。本文我整理了关于 铜陵学院 的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EMS查询方法的相关知识。一、铜陵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 很多考生在得知自己被 铜陵学院 录取了,但是不知道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可以收到,一般根据往年考生的反映, 铜陵学院 录取通知书会在高考考生录取结果公布后,大概10天左右会受到录取通知书,偏远的一些地方可能需要15天左右,所以考生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录取了,在根据录取时间推算 铜陵学院 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可以到。如果考生20天左右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话,可以致电 铜陵学院 招生办电话,查明原因。 二、铜陵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方法 1、 铜陵学院 通知书网上查询: 进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高考录取通知书特快专递邮件全程跟踪查询,输入你的准考证号,就可以看到录取通知书的物流信息了。 2020 铜陵学院 通知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2、 铜陵学院 通知书微信查询: 关注EMS官方微信,即可随时查询掌握录取通知书的动态! 3、 铜陵学院 通知书电子渠道查询: 通过关注EMS微信服务号、支付宝服务窗,下载手机APP,在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输入报考时的准考证号、考生号、手机号或录取通知书邮件号码均可查询,如果注册绑定的手机号与填报志愿时的号码一致,还能随时收到EMS的主动推动信息。 4、 铜陵学院 通知书电话查询: 拨打11183全国统一客服热线,通过邮件号码即可查询到邮件状态。“如果查询到录取通知书已寄出,但发生长时间未收到、网上没有信息的情况,一定要及时通过我们的客服电话11183进行邮件查询。”该负责人说道。 三、铜陵学院简介 铜陵学院 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合并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9月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坐落于皖江新兴工贸港口城市、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铜陵市。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各类校舍面积45132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2个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0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编辑出版学术刊物《 铜陵学院 学报》。现有专任教师85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6人,外聘教师243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9136人,成人教育在籍生842人。
不可能是核心期刊,只能算是省级期刊罢了。只有少数工科二本学校学报才能评上核心期刊,这种地方性小学院学报根本不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