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张文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张文学位论文

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其卷八著录《歧路灯》一则,引《阙名笔记》云: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120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这是本世纪见知的最早的有关《歧路灯》的记载。其所谓“纯从《红楼梦》脱胎”,当然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歧路灯》之所以流传不广,其原因也不在于无人为之刊行。但是,这段著录文字至少说明,学者已对这部小说发生了兴趣。30年代,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歧路灯》,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亦转录了《小说考证》的材料。1924年,洛阳清义堂将《歧路灯》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杨懋生《序》及张青莲《跋》,对李绿园及其《歧路灯》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歧路灯》成书以来的第一个印本,在《歧路灯》流传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正如张青莲《跋》中所言:“冗务匆匆,未及校勘,仅依原本,未免以讹传讹。”因此书中亥豕鲁鱼,随处可见,加之印数不多,流传仍是不广。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开始排印出版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的校点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册26回,未见下文。朴社排印本前冠有冯友兰写的一篇长序,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得失作了全面的评价。冯友兰《序》中说:“《歧路灯》的道学气太重,的确是一个大毛病。幸而李绿园在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义’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学先生的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均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论,非常欣赏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河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冯友兰还辑成《李绿园公诗钞》;朴社排印本前还有董作宾写的《李绿园传略》,对李绿园的生卒年及年谱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冯、董所作的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近八十年来最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由于印本的问世,给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于是,学界开始有研究论文发表,但是,有价值的专论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绍虞与朱自清的文章。郭绍虞于1928年初在《文学周报》5卷2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歧路灯》的论文,将《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郭绍虞称赞“李绿园竟能于常谈中述至理,竟能于述至理中使人不觉得是常谈。意清而语不陈,语不陈则意亦不觉得是清庸了。这实是他的难能处,也即是他的成功处。这种成功,全由于他精锐的思路与隽爽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朱自清的观点与郭绍虞大致相同,尤其对《歧路灯》在情节结构上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在文末说:“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篇佚名的文章《评〈歧路灯〉》,对《歧路灯》的人物塑造、社会生活描写及语言等,大加赞扬,认为是“写真实主义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诺,不仅帮助冯友兰搜集有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资料,还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发表《〈歧路灯〉及李绿园先生遗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二)》,对《歧路灯》与李绿园作了考论,肯定《歧路灯》在无意中深刻攻击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道的同时,也指出因作者现实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小说描写时见空洞的弊端。郭绍虞与朱自清等人均只读了朴社排印本第一册26回,未及读到全书。他们的观点,自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却是代表了当时学界对《歧路灯》的一般看法,是本世纪《歧路灯》研究早期的有影响的成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洛阳清义堂本印数过少,朴社排印本未能完成;在此后的四五十年间,尽管有人对《歧路灯》持有很高的评价,如李敏修于《中州文献汇编·总序》中盛赞《歧路灯》“开近世平民文学之先声”,但学界很少有人对之作深入、全面的研究,《歧路灯》似乎再次面临被“埋没”的尴尬境地。 直至本世纪60年代,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歧路灯》钞本的寻访工作,并搜集有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研究资料。栾星花十年的精力,于70年代完成了《歧路灯》的校注工作,并辑成《歧路灯研究资料》一书。由于当时出版不易,一直到1980年,才由中州书画社(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栾星校注本,1982年出版了《歧路灯研究资料》。栾星以清乾隆末年钞本《歧路灯》为原本,参稽他本(见知《歧路灯》清代钞本、民国过录本及清义堂石印本、朴社排印本共11种),校定全书为108回,并作注千余条,于俚语、方言、称谓、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历史事件、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释,详加考订,颇为精审,予读者以很大的便利。《歧路灯研究资料》一书分《李绿园传》、《李绿园诗文辑佚》、《歧路灯旧闻钞》三部分,后有《附录:李绿园〈家训谆言〉81条》。这部书提供了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交游、著述以及有关《歧路灯》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宝贵资料,搜罗较为完备,编排亦颇合理,且详注出处,为研究者所欢迎。栾星校注本《歧路灯》出版后,立即在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起热烈反响,中国大陆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台湾的《联合报》,香港的《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等报章,纷纷以《埋没二百多年的古典白话小说〈歧路灯〉出版》、《一部被埋没二百多年的小说》、《再放光芒的〈歧路灯〉》、《被誉为〈红楼梦〉以外又一巨著》等标题加以报道,随之,一些学者在各类报纸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对《歧路灯》展开热烈讨论。 1981年、1982年与1984年,在河南省郑州、洛阳与开封先后召开了三次《歧路灯》学术讨论会,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与1984年分别编辑出版了两部《歧路灯》论丛,收录了提交前两次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和一些知名学者的文章。此外,散见于各类刊物的论文亦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自1928年至1983年底,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歧路灯》的研究论文(含少量报道文章)有110篇左右。这些论文对李绿园的生平思想、《歧路灯》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如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亦有学者对小说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作专门研究,或对小说所反映的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开封城市经济、有关戏曲的描写及民俗等作详细的考证。由于李绿园及《歧路灯》本身思想及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者们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亦较广,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二是认为《歧路灯》是优秀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与《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间;第三种观点较为平和,认为《歧路灯》不及《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一流佳作,应属于二流作品,但还是较为成功的,有其独特的风貌。持否定观点的,可以蓝翎的文章《“埋没”说质疑》(见《歧路灯论丛(一)》)为代表。蓝文认为:李绿园的“创作思想的确是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精神的大倒退,大大发展了开创人情小说的《金瓶梅》本来就有的说教因素的落后面,使‘人情小说’的发展岔向了歧路”,“《歧路灯》的确要宣传儒家的正统思想,把这种腐朽的思想看成人生指路的明灯”,“作为文学欣赏的对象,《歧路灯》就相当缺乏艺术吸引力,能让人愉快的读下去”,“是一部思想平庸艺术平平的古代小说”,与《醒世姻缘传》一样,“就二者思想的落后和艺术的平庸来看,‘则伯仲之间,各有短长,难分高下’。它们是同一创作思潮的产物,是‘人情小说’发展过程中一股混杂着更多的泥沙和腐物的浊流”。其评价之低,在当时的学者中,可能没有第二人。持肯定观点的,则可以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见《歧路灯论丛(一)》)为代表。此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批驳蓝翎的《“埋没”说质疑》而作,副标题即为《〈歧路灯〉新论兼评〈“埋没”说质疑〉》。张文对蓝文作了严厉的批驳,并提出了对《歧路灯》的肯定性评价。张文认为“《歧路灯》是一部值得借鉴的教育小说”,“李绿园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并且指出,《歧路灯》在艺术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人物描写诸方面均取得出色的成就,认为“作者虽然主要是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刻划人物,但有时也不排斥浪漫主义”。张文的结论是,“《歧路灯》是一部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与艺术成就的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暴露当时的魑魅魍魉的丑恶本质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前者(《红楼梦》)”。张文建议,对这部“被埋没了二百多年的优秀古典小说”,“做父母的似可以一读”,“青年人可以一读”,“治文学史的人,更必需读它”,“因为它确可看作是新发掘出来的一部有价值的古代小说,即使不能与稍后的《红楼梦》并驾齐驱,但也足以使《儒林外史》相形见绌”。如此高的评价,在当时的学术界也是罕见的。至于持中间态度的观点,可以任访秋、范宁等人的文章为代表。任访秋在《漫谈〈歧路灯〉》(见《歧路灯论丛(一)》)一文中认为,“假若把《儒林外史》、《红楼梦》列为第一流,那么《歧路灯》就不能不属于第二流。因为不论是思想同艺术,较之前两书都是大有逊色的”,但对《歧路灯》的成就也作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歧路灯》毕竟是一部长篇巨著,作者社会阅历较深,而各方面的知识也比较丰富……所以作者对清代中叶的朝章国政,科场惯例,社会风俗……书中凡涉及到的,无不一丝不苟认真地给以详细的论述与描绘,从而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对于了解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应该给它以一定的地位的”。范宁的《〈歧路灯〉读后感》(见《歧路灯论丛(二)》)也认为,“《歧路灯》整个思想主题是不高明的,人物塑造也不很成功,但记录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思想状况,涉及的生活面相当广阔……读者可以从其中看到封建社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实际上,任文与范文肯定的主要还是在《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价值上,并不同意将之看成为一流佳作。无论是肯定也好,还是否定也好,毕竟反映了学术界对《歧路灯》的关注与热情,对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到了80年代后期,这种富于学术气氛的热闹局面渐渐趋于平静,直至今日,虽然中国大陆学术界还不时有关于李绿园及其《歧路灯》的论文发表,杜贵晨在1992年出版了著作《李绿园与歧路灯》(辽宁教育出版社),但终究没有形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术研究热点。与此同时,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的学术界,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当栾星校注本出版后,似乎台湾与香港地区的热情比大陆为高,所给予的评价也几乎是一致的赞扬与肯定。台湾出版界在80年代至少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较之大陆为多。但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则比较的冷静与平和。如发表于1983年1月13日台湾《中国时报》王孝廉的《歧路灯的再发现与再评价》一文认为:“这部被埋没了两百多年的小说是一本相当可读的小说,但充其量只能和另一本类似的小说《蜃楼志》相等;将它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而为清代三大小说,是有些言过其实的。”此外,台湾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已有人将《歧路灯》作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如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生陈翠芬、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生郑在亮(韩国),在1986年与1988年先后以《歧路灯研究》作为学位论文,获取硕士学位。郑在亮回韩国后,将学位论文陆续发表于本国的《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等刊物,引起了韩国学者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出版了吴秀玉的《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一书。吴秀玉热心于此项工作,曾五次抵豫,二度入黔,搜集资料,访问学者,历五年寒暑,写成了这部30余万言的著作。全书共分七章,对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事迹、著述及《歧路灯》的流传、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创作艺术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和探讨,资料之翔实,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歧路灯》研究著作。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歧路灯》的专著,但在中国大陆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纵观80年来《歧路灯》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学术界,在总体上对《歧路灯》的评价不高,主要是认为其思想陈腐,道学气浓厚,专于说教,不具备反封建主义的光辉,但对其在反映生活面之广以及描写方面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结构等方面的成就,仍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在此期间,除了在20年代与80年代曾有过两次《歧路灯》研究的小高潮外,学者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对之下工夫作一番深入研究,对于《歧路灯》这样一部有着独特个性的长篇巨著来说,似乎也令人感到有点遗憾;但是,据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李延年,在1998年以《歧路灯研究》作为学位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李绿园与《歧路灯》,以推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全面深入与发展。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邱虹坤,刘成,王亚杰. 基于B/S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6,(05) . [2] 黄浩,朱绍文,张大斌,王泉德,胡宏银,陆玉昌. 一种基于Web的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14) . [3] 林杰,张丽锋,薛行. 基于Web服务的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4,(17) . [4] 唐俊武,南理勇,左强. 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08) . [5] 王熙宁,宋宝玉,辛瑞杰. 网上考试系统开发模式与设计[J]. 情报科学, 2004,(06) . [6] 叶宇风. 计算机基础在线考试系统分析与设计[J]. 微型电脑应用, 2006,(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胡如会. 基于B/S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毕节学院学报, 2009,(04) . [2] 王付山.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18) . [3] 齐耀龙. 基于数据字典的Oracle联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8) . [4] 杨合建,南理勇,孟凡康. 网络考试系统研究与设计[J]. 福建电脑, 2006,(09) . [5] 赵慧勤,张景安. 基于XML的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福建电脑, 2007,(05) . [6] 伍励涛. 中药材辨别在线考试系统设计[J]. 福建电脑, 2008,(07) . [7] 吉斌武,刘建华,陈以. 基于PHP和AJAX的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福建电脑, 2009,(02) . [8] 李云,杨双,张文. 一种基于Internet的在线考试系统[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9] 李永飞,赵巧芳. 网上考试系统中随机抽题算法的实现[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3) . [10] 贾振华,褚燕春,何志学. 基于J2EE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8,(06) .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喻红阳. 网络组织集成及其机制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2] 刘璠.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 [3] 颜建军. 企业集成创新网络构建及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5 条 [1] 桂宾. 分布式网络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2 . [2] 罗永峰. 文本信息的空间化Web GIS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 [3] 常晓. 研究生电子教务系统研究与开发[D]. 西安理工大学, 2004 . [4] 朱忱. 基于JM_NET框架的SC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江苏大学, 2005 . [5] 郝英立. 基于Web的军队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6] 蓝家万.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研究[D]. 武汉大学, 2005 . [7] 张丽锋. 基于Web服务的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 [8] 姜巍. 供应链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 [9] 龙琼. 面向动态电子商务的企业间信息系统集成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 2006 . [10] 窦云霞. 一个基于Internet的开放式辅助考试平台[D]. 苏州大学, 2005 . >>更多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吴颖,刘杰.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智能化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2] 张江,黄迪明,廖建明. 通用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02) . [3] 王灿辉,俞建家,王晓东. 用三层模式开发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3) . [4] 吴泽晖,黄健青. 远程自学型教学系统的开发[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 [5] 冯运仿. ASP技术在网上考试系统中的应用[J].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 [6] 王强兵,刘广钟. 基于J2EE的Web企业计算[J]. 计算机工程, 2002,(01) . [7] 周航滨,夏安邦,张长昊. 基于Web服务的跨企业信息集成框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3,(01) . [8] 毛华,罗朝盛. 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时代, 2005,(11) . [9] 蒋理. 网络考试系统设计[J]. 微机发展, 2000,(06) . [10] 陈静,李红灵. 基于B/S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1) .

张文,男,博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上海市科委登山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戊型肝炎阻断技术研究》和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食品中戊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标准的制定》;2010年主持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启动基金项目:《戊型肝炎分子病毒重组及进化分子机制研究》;2011年主持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基因III型戊型肝炎病毒分子起源及种间传播分子机制》;2011年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戊型肝炎病毒种间传播分子机制研究》;2012年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戊型肝炎病毒跨种感染关键基因及蛋白研究;200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赵朱木兰”优秀博士奖学金。201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四);2011年获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张鑫学位论文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高中数学最基础的课程。相应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也是教育界一直在关注的重点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篇1 浅析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 摘要:二次函数的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师生要一起研究学习二次函数的基本方法,掌握其学习思路和规律,这样才能学好二次函数。 关键词: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二次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阶段的二次函数因为是理解内容,没有纳入到考试内容中去,使高中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有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注重巩固和复习初中二次函数的内容和知识点,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合理地进行二次函数教学,确保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质量,达到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一、加强对二次函数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主要建立在初中二次函数的知识和定义基础上。在定义和解释二次函数的内容和知识过程中,教师主要利用集合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来解释二次函数的定义。因此,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与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这就造成了在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适应和接受二次函数的定义。在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二次函数的内容和定义,引导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函数知识。在二次函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和回顾初中阶段掌握的二次函数知识点以及相关定义,并且与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内容相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对应关系以及值域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例题:f(x)=x2+1,求解f(2)、f(a)、f(x+1)的过程中,若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就可以看出该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代换问题,学生只需要将自变量进行替换,就能求解出问题的答案。但是,在解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概念加以认识和理解,如在f(x+1)=x2+2x+2中,学生需要认识到该函数值的自变量是x+1,而不是x=x+1。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次函数教学 在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教学法。在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图象,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各种各样的二次函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二次函数教学效率的目的。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所运用到的图像既能将二次函数的性质变化、奇偶性、对称性、最值问题以及变化趋势很好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是学习二次函数解题方法以及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需采用由浅至深的方式进行教学,合理把握和控制教学的难易程度,在学生了解和熟悉二次函数图像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总结和认识其性质变化,从而达到顺利开展二次函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二次函数图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绘制简单的二次函数图像,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图像性质。如采用描点法绘制二次函数图像f(x)=-x2、f(x)=x2、f(x)=x2+2x+1等。在学习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例题,如“假设函数f(x)=x2-2x-1,在区间[a,+∞]中,呈单调递增的变化,求解实数a的取值范围”,或者“已知函数f(x)=2x2-4x+1,且-2 三、采用开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二次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其涉及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也非常多,教师需要合理选用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例如,在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求解下列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外延,并思考和总结出求解二次函数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已知函数y=mx2+nx+c,其中a>0,且f(x)-x=0的两个根,x1与x2满足0 参考文献: [1]高红霞.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1). [2]郗红梅.例析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J].甘肃教育,2015(19). 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篇2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将原有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文章提出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在当下社会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改变,不仅使得教学变得更为高效,同时还令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就要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让教材与信息技术可以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有效结合。只要是做好了以上的内容,就可以将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以此推动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信息技术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接触并了解数学中相关的知识与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养成多方面思考的习惯,让创新精神在他们的心底萌芽。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是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高中数学尤为如此,因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起来多少都会有点困难,并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面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如何缓解并改变这一现状呢?目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以及对丰富内容的获取能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内容,供学生理解与学习。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片、甚至是视频都集中整合起来,立体直观地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展现给学生。并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程变得更有层次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疲劳的感觉。比如,教师在讲解各种函数曲线及其特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函数知识。通过直观的表现,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各种函数对应的图像以及相关的变化,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理论都是源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不断地引入实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在高中的教材中,对于知识来说,理论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对于实例的列举就显得不足。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起这些枯燥的定理与公式就显得非常吃力。这就是因为教材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编写得太过于理论化,因此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抽象能力,有助于他们今后解决问题时具有明确的思路。比如,在学习概率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学生很难联想到生活中相关的事情,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类似于老虎机、彩票甚至是其他的一些生活中博彩类性质的事情让学生进行了解。然后带领学生根据其规则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到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赌博的坏处。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教师的任务,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应当对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在日常的学习中,由于枯燥的内容以及过于逻辑性的思考,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于学习的乐趣与动力。正确的教学应当是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兴趣的驱使下自由地进行学习,充分地满足他们的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正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理念。同时,在网络上,各种优质的教学录像比比皆是,学生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查看。这对于知识的探索与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还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资料与问题查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动手与动脑习惯,不再单单地依靠教师来进行解答,而是学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找到答案,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产生了一种提升作用。同时,由于结论是学生自己得到的,那么印象自然非常深刻。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可以改变高中数学枯燥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更为广泛的信息与其他知识,并且可以激励学生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冬梅,陈志伟.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8):106-108. [2]傅焕霞,张鑫.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163. [3]王继春.跨越时空整合资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35-136. [4]崔志.浅析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93. 猜你喜欢: 1. 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免费下载 2. 数学系毕业论文范文 3.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下载 5. 大学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张鑫,安徽省太和县人,理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在安徽省国土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合肥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8月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作为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参加和专题负责省部级基金项目和科研项目10项、负责和参加了地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10余项。2003年至今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协助指导和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名。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会 ——泉城济南。,发展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 1956年,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兴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65年来,学校与齐鲁大地的厚重文化同脉,与铿锵前行的共和国脚步同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凝练特色、培植优势,践行“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和“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经世致用、造福桑梓”的办学理念,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万名各类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办学实力强劲。学校占地 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部),6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7个土木建筑类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国家一流课程4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和团队1个;获批新工科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1项(全国共 6 所高校,山东省唯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类别,64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拥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馆藏图书398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198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入选“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建筑工程类地方高校学报、山东省省属理工类高校学报前列。,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2204人,其中专任教师179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8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8人,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4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7人,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3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特色鲜明。学校是全国唯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山东唯一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高校,山东省首个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工程本科高校。学校 ESI工程学学科居全球前1%,拥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筑学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基地,3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30个。其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山东省高校唯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研究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1项。其中,2002年,鹿晓阳教授主持的《等壁厚弯管塑性成形理论及其工艺工装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王崇杰教授主持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应用与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甦教授主持的《面向区域的建筑学专业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张鑫教授主持的《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山东省唯一在建筑学、土木工程领域均获国家科技奖高校。“十三五”期间,全校年均科技活动经费近2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9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2项、课题3项,省科技重大项目5项,如2019年,崔东旭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获批经费3508万元,是目前我省城乡规划领域承担的最高层次的重大项目;2020年,张鑫教授主持的“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加固改造基础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现了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的突破;荣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项和国家奖励办社会力量设奖奖项63项(其中一等奖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33件;SCI、SSCI、A&HCI、EI收录论文3377篇。,对外合作宽广。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与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校际关系,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高校在土木建筑领域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招收土木工程、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来华留学生,目前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学校先后与90余家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主持完成世界上最重最高、国内最远建筑平移工程,主持或参与制定60余部国家与省建设行业规范标准,完成了100余项国家和省市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建成山东高校首个雄安新区教学实践基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产学研基地,一期工程已启动,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开启了学校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和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文化底蕴深厚。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打造 “筑基讲坛”文化育人品牌,77期讲坛先后邀请了荣盛发展集团联席总裁庄青峰、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全国劳模杜明等在内的70余位行业精英、学术大师、政界领导走上讲坛,为建大师生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筑基讲坛已经成为建大师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建大校园的文化盛宴。构建“四馆、两带、一廊”的校园文化格局,诸子先贤景观与建筑文化长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建有建筑平移技术展馆、地图地契展馆、山东民居展馆、铁路建筑展馆等特色建筑博物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绿色生态校园案例,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建筑科普教育基地,被列入山东省系列博物馆规划。学校主持建成国内第一座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示范工程、国内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主持建成国家首个钢结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学校综合教学楼。学校校园已成为饱含时代活力和现代气息的师生文化家园和建筑博览园,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环境满意度”位列山东高校前3强。,学生素质优良。学校着力培养 “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根据第三方调查,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匹配度达到了,居全省高校之首。学校是全国建筑类高校就业联盟发起高校,学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满意度98%以上,我校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为84%,高于全国本科院校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2021年山东就业市场人才发展报告》本科毕业生市场化薪酬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二。学校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300余项,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优秀组织单位;学校棒球队荣获2016年、2017年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冠军,学校多次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从学子到校友,从校院到社会,20万建大校友遍及齐鲁,辐射全国,他们中有工程大师,有行业精英,有政府领导,校友永远是学校最大的品牌和骄傲。,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高等教育 “四个服务”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向着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奋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部),6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7个土木建筑类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

张晶晶学位论文

张晶晶。女,1958年12月出生,辽宁兴城人。中共党员。医师。曾任内蒙古多伦县妇幼保健所妇幼医师。现任职于内蒙古多伦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西医临床精要》、《当代中国基层医疗临床实践》等书编委,《现代基层医学》编辑部特约编辑。主要业绩:1975年参加工作,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妇幼医疗保健技术如:乳腺疾病的诊治、激光医疗的应用等有较高造诣。在国家级书籍、刊物上曾发表《浅析透照诊断疾病》、《浅谈老年性阴道炎的防治》等,其中获优秀论文5篇,获著作证书1篇。1996年中国国际老年学学术会议大会交流1篇。现在正整理祖传秘方妇炎宝的应用与制药的生产,为促进妇幼卫生临床保健的科研工作的发展与学术交流,积极配合与参与了科研课题。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个演员张晶晶性 别:女学 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九届、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本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 全国节水形象大使候选人之一• 血型:B型• 身高:168cm (净高)• 体重:48kg• 生日:10月25日• 体育:滑雪、游泳、高尔夫、羽毛球等球类• 乐器:钢琴• 学唱美声四年• 曾学习体操并入选国家少儿队• 曾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合作2年•电视剧《康熙帝国》 饰演:红玉《德龄公主》饰演:德龄公主《黄沙下面是沃土》饰演 周雪雁《某年某月某一天》饰演 陈年念《军人机密》 饰演: 谢盼盼《走西口》 饰演: 翠翠《大院子女 》饰演:李亚玲《带着面具跳舞》 饰演: 欣然《松花江上》饰演:李梦桐《共和国摇篮》 饰演: 贺子珍。。。• 电影•《杨贵妃》饰演 :杨贵妃•《我是一条鱼》饰演: 林儿•《走向太阳》饰演 :穆兰话剧《望乡》《办公室的故事》《骆驼祥子》《红》《猷山节栲》《贝姨》等。。。参演的电影《我是一条鱼》、《走向太阳》分别获得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杨贵妃》获得日本“新秀奖"。参演的电视剧作品:《康熙帝国》、《军人机密》、《德龄公主》、《黄河下面是沃土》、《郑成功》、《某年某月某一天》、《身边的故事》、《大院子女》、《戴着面具跳舞》《走西口》(2008)饰翠翠。走西口五十二集大型电视剧《走西口》作为央视开年大戏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隆重播出,连日来随着这部剧的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由张晶晶饰演的翠翠一角因其坎坷的命运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走西口》以清末民初经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为背景,讲述了田青、梁满囤、王南瓜、豆花等人走西口的传奇经历。剧中,田青的未婚妻翠翠的命运非常曲折,她的遭遇牵引着整部故事的发展,也牵引着观众的视线和心情。戏中的翠翠经历了家庭巨变、感情挫折。她深爱田青却未能与他结婚,而嫁给他人。后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又错手杀死了意欲加害她们的丈夫,再度逃跑。最后为了救田青,而死在自己父亲的枪下。复杂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使她成为整部戏中最触动观众内心的角色。而将这个角色塑造得如此生动的,则是有着“才女艺人”之称的实力演员张晶晶。张晶晶曾凭借电影《杨贵妃》在亚洲影坛初放光彩,随后在《我是一条鱼》、《走向太阳》等影片中亦获得了颇高评价。她还曾出演过《康熙帝国》、《军人机密》、《德龄公主》、《某年某月某一天》、《身边的故事》和《大院子女》等多部电视剧。此外,精通多国语言的张晶晶还曾与默多克新闻集团亚洲部和凤凰卫视合作,担任编导、记者和主持人;与旅游卫视合作,担任编导与主持人。参演的话剧作品主要有:《骆驼祥子》、《办公室的故事》等。曾与默多克新闻集团亚洲部和凤凰卫视合作,担任编导、记者和主持人;与旅游卫视合作,担任编导与主持人。[编辑本段]妇幼医师女,1958年12月生,内蒙古省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锡盟多伦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妇幼医师),乳腺疾病的诊治、激光医疗的应用、妇幼保健等有较高造诣。对妇女保健研创了“妇炎宝”,并正申请专利,目前专攻乳腺疾病。在国家级书籍、刊物上曾发表《妇幼卫生保健的探索》、《尖锐湿疣的激光与治疗》、《加强老年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小儿佝偻病的防治》、《营养不良性的贫血防治》、《浅谈老年性阴道炎的防治》等,其中获优秀论文三篇,获著作证书一篇。为促进妇幼卫生临床保健的科研发展与学术交流,积极配合与参与了研讨课题,曾被《中西医临床精要》、《当代中国基层医疗临床实践》等书聘为编委、《现代基层医学》的编辑、香港中外名医协会的会员、加拿大传统医学会的理事兼国际医事顾问等。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华成功者》、《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医大全》、《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群英谱》等。九二年被评为盟“白杯”活动的标兵及先进医务工作者。�[编辑本段]80后惊世才女 张晶晶姓名:张晶晶 性别:女网名:沙琪儿简述:80后才女的杰出代表,厦门第一80后才女,E部落收录其精华文章一百多篇,为E部落精华文章数最多者。擅长写作心情随笔,作品风格活泼清新,喜怒哀乐,精彩纷呈,总是让人耳目一新.。主要作品:乐与君行锦瑟无端五十弦青鸟之别如果你也听说冰淇淋小仙女幸福文昌鱼之旅失落,是寂寞的墙比花开还美春天是一种心情广陵散记失眠给点微笑,我就灿烂囊山散记悠悠我心莆田印象温暖我心组诗几首幸运星苏童与〈向日葵〉,人性与尖锐满屋近代数枝花(07年假面舞会现场报道版)很爱很爱你**圣诞节,新年快乐牙痛和风韵亲爱的,我们要静一静……

韩庚学历:中央民族大学专攻民族舞。

张启发学位论文

引用、参考的文献都应当用上标标出,这个是学术论文的规范做法。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学术性的论文,理应按照规范来写。不规范的后果很可能 是被导师打回来修改,有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了四稿以上,大部分是论文格式等问题,所以劝你还是写的时候弄好一点,以后改的话会很麻烦的。篇文章没有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只是看过了有点启发,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并应在正文中标出。(可标在应用了这个“启发”的那一段末)

各位青年教师、研究生:大家好!受张启发院士信件的启发和影响,我也给大家写一封信,聊聊内心真实的一些想法。今天是星期六,我仔细看了每个研究生写的读《张启发院士给研究生的一封信》之后的读后感。当然,每个青年教师也都收到了这封信,但我没有要求你们写读后感。可以看出,一些研究生是认真读了张院士的信,而且是真的有感触、有体会;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应付我,写了几句大而空的话,或者转述了张院士的几句话,空洞无物,不如不写。许多研究生谈的感想非常真实、诚恳。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有一个目标定位的问题。我想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必定位于将来非要从事科研工作不可,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是不是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呢?当然不是,因为社会对你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以加速度前进。很显然,本科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教育,研究生教育还可称之为精英教育。对你们进行精英教育和培养,是作为导师不愿放松对你们的要求的重要原因,也是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锻炼,使你们以后的人生能够走得平稳,走得从容,当然,对你们严格要求也关乎应用真菌学科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声誉。下面我想谈谈3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研究生怎样“入行”的问题一个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这并不是看你是不是从事科研工作,也不是看你是不是从事真菌领域的工作。如果你没有钻研过外文文献,没有写过文献综述,没有写过毕业论文,没有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很难说你的知识是渊博的、思维是严谨的、文笔是优美的、水平是专业的。在涉及专业水平的时候,有时候就是看你知不知道拉丁学名要用斜体、pH中p应该小写。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会认为你不够专业。大家在读后感中都谈到多读文献非常重要,这个事情我和几位老师上周开了一个会,决定下学期采取具体措施。确确实实,我们许多研究生之所以没有对科研产生兴趣,是因为总感觉所有问题别人都已经做过了,或者无数次回答了。事实上,许多问题是没有研究透彻的,许多课题可以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方法揭示规律了,很多前人的研究结果可能是臆想或推测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我给青年教师讲过多次。做研究生的论文千万不要参考三流或四流杂志上的文献,千万不要看类似通俗文学书籍上的结论或结果。如果你没有了解前人研究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哪些结果或结论可能是错误的,有哪些新技术新方法可以应用了,不明白科研课题的目的和理论及实践意义,不知道哪些点可以创新,你会很难进入角色,你在做试验中只会感觉到枯燥,往往容易中途泄气,更不可能找到成就感。每个研究生都应该是在不停地看文献→写读书笔记→写研究方案→准备试验材料→做试验→整理研究结果→整理论文→再查文献→再写方案→再做试验,这个过程是循环的,但不是简单重复的,它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次重复都是一个提高和上升的过程。看文献应该是随时可以做的。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有的研究生到实验室坐不下来,来一下就溜了。关键是没有深入到文献中去。科研工作是需要入行的,你在导师指导下入行了,就可以体会到充实的快乐和成就感,就不会空虚。作为导师,我希望每个研究生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你们的潜能,但最近我的确有些失望,有些科研素质不错的硕士生或免推上来的硕士生,本来可以轻松转博,多花两年时间获得前途宽广的发展机会,但他们似乎还是急于用一张数量众多的硕士文凭获取极少人能达到的美好的成功境界,也许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科研的成就感,也许是还没有完全入行,也许是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作为一个导师而言,不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总是十分可惜的事情。(二)关于学科团队建设的问题相比之下,一个读完博士的人,像我们几位青年教师,上述“入行”的问题通常解决得比较好。但青年教师往往把握不好个人奋斗与团队共同努力的关系、短期目标任务与长期目标任务的关系。关于团队建设,实话实说,我自己也没有经验,但体会是有的。所谓团队,必然是“目标一致,分工负责,和谐合作,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大家都知道,真菌楼2006年前年科研经费不到10万,现在经费比较充足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实事求是的说,有的老师极少参与课题的申请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并不是我不愿意分一些写申请书的工作给大家,但也不完全是因为老师们不愿意参与这些工作,事实上是申请这些课题多数需要正高级职称,需要对学科领域或行业生产领域的问题有全面的把握,我们青年教师不光缺“高级职称”,也还缺乏纵览全局的“有高度眼光”和承前启后的“长远眼光”,这一点我在平时工作中有感觉,个别人可能认为参与这些事情对升职称没有好处,课题主持人又不可能是我,能躲就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我们青年教师要过“教学关”、要过“基金关”,将来还要过留学关和职称关。是不是要等这些关全过了,才来关心或参与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问题?这是我非常忧虑的事情。一个学科领军人物或者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年轻的时候,在过教学关、过基金关,过留学关和职称关的同时,就应该抬头望路,关注学科方向,关注国内外同行,关注生产一线的技术需求,并参与到相关的学术交流、实验室管理、生产一线指导,以及学会、协会活动中。否则,等你过了教学关、基金关、留学关和职称关的时候,别人已经将前面三步棋、四步棋都布局好了,你还能有大发展的空间吗?真菌楼还能有新的发展机遇吗?还有一点也是我感到十分不安的事情,就是关注食用菌行业的技术需求问题。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而我们少数年轻老师似乎不愿下乡去实践和解决问题。这固然与学校对青年教师采用“基金导向”和“SCI导向”有关。但身为真菌楼的年轻一代,千万不要忘记食用菌产业是真菌楼的根基,应用真菌学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生产一线。所以,对于真菌学科的团队建设,有一个我“分任务”和年轻教师“担任务”的问题,亦有一个年轻教师“自己做科研”和与研究生“合作做科研”的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两个涉及团队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阐述我的想法。目前我最急需分给年轻教师的担子是科研课题的申请、工作布置、组织落实、检查汇报和成果鉴定,而我们所有的年轻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经历或经验,对此我常常忧心忡忡。这些工作需要经验,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几乎是写若干本书,工作量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还涉及与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我们目前有的年轻教师似乎有点怕涉及这么大量的“杂事“中,怕陷入这种复杂的“关系”中,似乎想学鸵鸟将头埋到沙堆里。但是这是躲不掉也是推不掉的。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年轻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真菌楼发展的重任。我会逐步将一些科研课题的日常工作,包括组织落实、检查汇报和成果鉴定交给年轻教师,也会逐步将一些课题的申请和主持交给年轻教师,这是时代对我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对年轻教师的必然要求。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下子将太多的责任或任务压到青年教师头上,因为你们还要过“关”,太重的担子对年轻人成长也不利。如果有个别年轻教师不愿意承担担子,也不会强求。虽然是团队,但有一个是否愿意“和谐合作”的问题,有一个是否愿意“接班”的问题,毕竟本质上是一个“同行”的关系,不是上级命令与下级服从的关系。大家也许可以看到,许多校内外学术团队在学术梯队建设上面出了问题。有些学科老一辈非常了不起,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承接他手中的学术交接棒。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学科领军人物?做学科接班人?这其实是一个极难的大课题。纵观全校相关学科,交给历史责任感强、团队合作意识强,学术水平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好最成功的。请大家注意,我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思排在前面了。有的人个人专业学术水平不错,但单打独斗,最终没有大的作为,对单位和团队贡献极小。还有一些人,合作意识不强,而“斗争”意识很强,当面不进行坦诚地学术交流,背后贬人损人,这种人是极坏极坏的人。我们真菌楼永远不要给这类坏风气以存在空间,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和坦诚合作共事的习惯。我仔细看了一下学校发展好的团队,几乎都是项目主持人将课题分到中青年老师头上,而将部分研究生分给中青年老师带。而且多数是讲师就开始帮助带硕士,副教授开始帮助带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具体带研究生的老师往往是通讯作者,当然前提是指导教师在试验整体设计、关键试验结果和论文发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对年轻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也涉及到一个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转变的问题,首先我要习惯于放手让年轻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要学会带,研究生要习惯于青年教师指导。2010年,我想先放手几个研究生,让年轻老师指导一下,观察运转情况,不断改进。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研究生有任何问题,要首先找自己的指导教师。而在需要找我的时候,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一起来找我讨论。昨天到华中科大参加博士后出站答辩,生科楼实验室的灯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会议结束时是晚上6:30,我看到几乎每个实验室都是许多研究生在忙忙碌碌做试验,实验室很挤,但井然有序。晚上8点,我离开的时候,生科楼90%以上的窗口是亮灯的。我也经常到我们真菌楼各个实验室看看,总是看到那几个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做试验,极少看到有很多人忙忙碌碌的样子,多数时间冷冷清清。如果不出差,我晚上一般会到实验室,但很少看到每个实验室都有人做试验。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研究生或者年轻教师,实验室应该是你的精神家园;如果你两天不去实验室,应该感到空虚或者坐立不安,应该有一种内疚或者负罪感。有些人一周7天有2天在休息,不进办公室和实验室,不知道他们在家里怎么坐得住,也不知他们有没有内疚或者负罪感。另外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应用真菌学科建立“小团队”和“大团队”的问题,引领“省级团队”和影响“国家级团队”的问题。植科院真菌楼的老师们和研究生,这是一个小团队;由于学科定位等多种因素,我们小团队不可能有太多人员。但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包括植科院菌种中心、生科院、食科院、工程院、资环院、经管学院等学院老师参与的大团队。只有具有了大团队,才能建设大平台,做出大成果,产生大效益,作出大贡献,产生大影响。目前我们与菌种中心开展遗传育种,与植物病理学科一起提高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与生命科技学院一起拓展食用菌质量安全研究领域,与食品科技学院一起开发食用菌加工产品,成效是显著的,影响是良好的。真菌楼每一个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应该充分认识大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尊重、关心和帮助大团队中的每一位老师和研究生,真诚欢迎他们加入到应用真菌的研究领域,真心对待他们的每一个电话、每一次询问、每一次来访。同时,我们还要有引领省级团队和影响国家级团队的意识,可以说目前我们真菌学科是省级团队的领袖和国家级团队的重要成员,但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与省内和国内同行的合作,许多项目都强调共同联合合作共同承担。希望每个人从与同行交往的每一个电话、每一个E-mail等细节着手,传递我们的热情,释放我们真诚合作的意愿。还有一个团结和谐工作的氛围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及研究生之间一切“小心眼”的事情发生。彼此之间切忌说风凉话,打小报告,拆台子,勾心斗角,这些毛病对学科建设都是十分有害的。好在我们青年教师都是新来的,还没有多少积怨,但必须先打预防针。我们彼此之间都是战友和同行,都是为了学科发展而努力,所以应彼此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而团结的团队其力量是无限的;如果华中农大应用真菌学科只有你一个人,别人很容易忽略你。如果对学科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有什么建议,完全可以直接在内部每周的会议上提出。如果对别人的科研工作有哪些不足,完全可以以善意的态度、交流的心态和诚恳的语气提出来,别人会可以感受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在用心感受别人的态度,“如果你微笑着给别人打电话,别人会看到你的笑脸。”(三)关于建立奖惩制度的问题任何一个人的努力都需要动力。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工作?许多人都知道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老师和研究生努力工作,首先是为了生活。我们许多研究生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才读研的,他们为了将来的前途而每天忧心忡忡,天天坐在那里发呆,胡思乱想,却不知道从手边的事情做起。试想一下,一个单位为什么要研究生而不要本科生?难道用人单位都是看中了那张硕士学位证?从现在的市场经济规律看,肯定硕士用人成本高于学士,最终别人看中的还是你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与专业并不等同。你可能毕业后做的不是所学专业的工作,但你是否受过专业训练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特别是在未来工作的前途和道路上,你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就决定你现在所打下的“基础”有多深!生存和发展应该是年轻人奋斗的原始动力!做得好与不好,决定了你应该得到奖励还是批评,如果你违规违纪了就应该接受惩罚。荣誉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之一,如果你经常受表扬,你可能越来越带劲地干活。如果你经常挨批评,你应该有羞愧的感觉。现在有些懒惰的研究生,有些不勤奋、不刻苦的研究生,我很担心你们未来的前途,很希望你们能振作起来,为自己的将来好好的想一想,认认真真的规划一下。可以说,现在青年教师工作的动力之一是奔职称而去,所以一般比较努力工作。博士生需要SCI论文才能毕业,所以绝大多数很努力,因为目标十分清晰。可是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怎么考核?我们上周教研室开会,已经初步确定读书报告(一年级)和课题进展(二、三年级)作为每月奖励的依据,这个奖励与基本生活补助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基本生活补助按照学校基本标准执行,我们原来多发的部分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研究生,让读书报告优秀或工作进展突出的研究生,能获得比其它研究生多的收入。钱不是万能的,奖励的初衷只是为了让你们能更努力的学习和做试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硕士毕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问题。硕士毕业论文有人偏应用,有人偏基础,但都应该达到标准才能答辩。我们上周老师们已经讨论了一个标准,做基础的至少应该有1篇一级学报的文章被接受,做应用研究的至少有一篇二级学报的论文被接受,做产品开发的应该有产品样品、工艺技术研究报告和产品质量标准,今年的硕士毕业生就开始实施这个标准。能不能毕业,你自己早就知道。不够条件,你不用写论文,也不必申请答辩,因为你不够申请答辩的条件,这跟博士生需要SCI论文是一样的。没有压力的话,许多人会懒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平时很努力,但进展不大,但最后有重大突破后,结果非常好。我们真菌楼已经有2个硕士生发表SCI论文了,其实研究生发表SCI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可以在发表论文后,予以奖励。发表SCI论文学校奖励3000元,学科组可以再奖励。奖励优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方向是不会出错的。我看了一下中科院和国内名牌大学,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实验室签到的规定。我们也采取了这个措施,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对一些睡懒觉的人有促他起床的作用。我会坚持这个规定,而且还要试行离开实验室签字的规定。之所以采用这些措施,是因为太多的研究生不自觉。有事情可以请假,无故迟到或旷工,是必须受到处罚的。我是十分不喜欢看到研究生在上班工作时间上网看电影、聊天或听音乐的。如果你在认真看文献或整理试验结果,或在写论文,你怎么可能一边耳朵听音乐看电影,一边思考复杂的学术问题。这个规定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中午11点到2点,下午5点半到7点,以及晚上9点后,你有大把时间网上看电影、聊天或听音乐。我固执地认为,网络已经“夭折”了许多青年才俊,我不希望我的研究生被网络“谋杀”,我毫不掩饰对所有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年轻人都是有偏见的,但别人的事情我管不了,我的研究生我有义务管。所以,违反这些规定的研究生,是要受到重罚的。只要是我的研究生,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条规定。如果你经常违反这些规定,经常挨批评,我是不会给你推荐工作的,也不写推荐信,因为你会给我丢脸。我建议你毕业后,也不要讲是我的学生,我不喜欢也不欣赏“懒惰”的“天才或怪才”。过去应用真菌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许多与我管理和指导不力有关。我的困境想必大家是了解的,因为我们教师队伍几乎“彻底”断层,研究领域广而战线长,国内同行竞争异常激烈,而教师队伍年轻而人数极少,所以我过去3年主要精力在争取科研项目、建立研究平台、改善试验条件和扩大教师队伍上。随着研究经费趋于稳定,研究条件基本改善,研究队伍逐步建立,我的主要工作中心将放在培养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科研产出上。任何一个将应用真菌学科命运与自己前途联系起来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祝你们寒假生活愉快,春节合家快乐!边银丙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于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

你只是毕业论文,要求没有学术论文那么高,学术论文主要是因为考虑到知识产权,侵权之类的问题,所以,必须把每一份参考文献都标明,但是,只要在末尾标注了,就可以在正文中不注释,因为,正文中太多的标注,会给人感觉,你这篇学术论文似乎是大染缸,似乎是别人的成果拼凑而成,所以,很多从命的学者,喜欢统一放在论文末了,一来,没有很多人关心,二来,

我也是刚做完毕业论文,也算是过来人了,对这个还算是比较了解:尤其是在近来全国高校教学评估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是需要在正文中标注的,要不然你的指导老师肯定会让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的受到启发的文章当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因为你既然受到了启发,你就应该把启发的背景介绍一下,这必然就是参考文献的内容,所以同样应该标注的

张桂玲学位论文

1.袁锋 冯纪年1991 《陕西渭北烟草病虫害防治手册》,陕西科技出版社2.张兴,王兴林,冯纪年1992 《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陕西科技出版社,3.冯纪年 张满良《烟草病虫害防治》电视教材 长28分 1991西北农业大学电教室录制4.袁锋 冯纪年 张满良 《烟草彩色挂图》1992 中国科技出版社5.袁锋 张雅林 花保祯 冯纪年 1996 《昆虫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6.段半锁 冯纪年 1999 缨翅目 《鸡公山昆虫》 147-152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7.刘绍友 冯纪年等译 1990 《植物上的昆虫群落格局和机制》天则出版社8.冯纪年 缨翅目 2001《中国烟草害虫防治》 科学出版社9.袁锋 张雅林 冯纪年 花保祯 2006 《昆虫分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0.冯纪年等 2006 草原鼠虫害及其防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11.王慧,冯纪年等 2006 动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袁锋 冯纪年 冉西京 关于安康地区平利县兴隆乡“竹节虫”的考察报告 1985陕西省昆虫学会论文集 P562.周尧 冯纪年 中国扁蓟马属三新种(缨翅目:蓟马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90 7(1):9-143.冯纪年 侯有明 袁锋 钱立信 烟田烟蓟马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1 19(4):69-734.李梦楼 冯纪年 吴定坤 陕西秦岭蝗属一新种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1 6(1):55-575.冯纪年 秦岭山区蓟马种类识别,陕西林业科技, 1991 (3):44—506.袁锋,冯纪年 渭北烟区烟蚜发生规律的研究,西北烟草, 1992 23:31—337.冯纪年 中国蓟马科七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 1992 14(3):235-2368.冯纪年 赵小蓉 中国齿蓟马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 1994 16(1):1-39.袁锋 冯纪年 斑须蝽三代卵块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 1994 31(2):88-9110.袁锋 冯纪年 李茂辉 烟蚜为害的经济损失研究 昆虫学报 1994 37(4):440-44511.冯纪年 周尧 李萍 中国大蓟马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 1995 17(1)15-1712.Feng jinian A new species and a new record species of chirothrips from china 昆虫分类学报 1996 18(3):175-17713.冯纪年 烟蚜迁飞高峰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1996(2):12-1414.冯纪年 陕西果区蓟马种类调查 1997 全国昆虫学会议文集 P8-915.董应才 冯纪年 卵形异绒螨对桃蚜的控制功能研究 蛛形学报1997 6(2):146-14916.冯纪年 袁锋 董应才 南新平烟蚜的早期防治与病毒病的关系 西北农业学报1998 7(5):33-3617.冯纪年 南新平 郭宏伟 中国小头蓟马属二新种昆虫分类学报 1998 20(4):24-2718.Dong . & Zhang . Host selection by parasitic Allothirombium ovatum larvae (Acari:Troombidiidae) and mite-aphid population dynamic on cotton, wheat and rape. Systematic and Aphlied Acarology1998 3:97-10419.董应才,冯纪年,井升选. 卵形异绒螨幼螨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6(5):81-8520.冯纪年,董应才,李娟丽. 不同棉花品种棉蚜和卵形异绒螨消长关系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7(1):24-2721.冯纪年 魏永平 惠有为 昆虫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西北农业学报1999 8(5):136-13922.冯纪年 张雅林 袁锋 搞好教学基地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1999 (2):59-6023.董应才 冯纪年 卵形异绒螨的寄生捕食作用 西北农业学报1999 8(2):37-4124.冯纪年 晁平安 马彩霞 陕西太白大蓟马属二新种(缨翅目:蓟马科)昆虫分类学报 1999 21(4):261-26425.冯纪年 张建民 中国齿蓟马属一新种(缨翅目:蓟马科)2000 中国昆虫学会第五届全国昆虫分类区系研讨会论文集 36-37,中国农业出版社.26.Liu Z. J. and Feng J. (2000) DNA marker technologie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9, .Liu, ., Feng, J. Gene mapp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1 10(2):.Karsi, A., Li, P., Kocabas, A., Ju, Z., Mickett, K., Silvernail, T., Feng, J., Cao, D., Dunham, R., and Liu, . 2001.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channel catfish using the synthetic transposon system sleeping beauty.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IX, San Diego, .Cao, D., Kocabas, A., Ju, Z., Karsi, A., Li, P., Patterson, A., Feng, J., and Liu, . 2001.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gene cataloguing and profiling from the head kidney.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IX, San Diego, .Kocabas, A., Feng, J., Patterson, A., Cao, D., Li, P., Ju, Z., Karsi, A., and Liu, . 2001. Comparative EST analysis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dentified by digital hybridization from channel catfish and blue catfish.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IX, San Diego, .Attila Karsi, Andrea Patterson, Jinian Feng, Zhanjiang Liu 2002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of catfish: I. A trescriptom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32 40S ribosomal protein genes and their expression. Gene 291 (2002) 177-18632.Attila Karsi, Dongfeng Cao, Ping Li, Andrea Patterson, Arif Kocabas, Jinian Feng, Zhanlin Ju, Kathryn D. Mickett, Zhanjiang Liu 2002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channa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it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nd microsatellite-containing cDNAs in the skin. Gene 285 (2002) 157-16833.Karsi, A., Patterson, A., Feng, J., Liu, Z. 2002.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of channel catfish: I. a transcriptom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32 40s ribosomal protein genes and their expression.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X, San Diego, .Patterson, A. Karsi, A. Feng, J., and Liu, Z. J. 2002.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of channel catfish: II. complementary dna and expression of the complete set of 47 60s ribosomal proteins.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X, San Diego, .Song, X., Feng, J., Wei, X., Li, P., He,C., Wallace, R., Dunham, R., Rouse, D., and Liu, Z. J. 2002. Mitochondrial genes are expressed at unusually high levels in the gill of oysters (Crassostrea virginica) as analyzed by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X, San Diego, .冯纪年,张建民,沙忠利 中国小头蓟马属一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 2002 24(3):.Patterson, A., Karsi, A., Feng, J., Liu,Z. 2003. Translations machinery of channal catfish: II. Complementary DNA and expression of the complete set of 47 60S ribosomal proteins. Gene 305(2): .沙忠利,冯纪年,段半锁 中国棘腿管蓟马属一新种(缨翅目:管蓟马科)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 2003 25(1):.冯纪年,张桂玲,王培明 中国梳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3 25(3):175-.沙忠利,郭付振,冯纪年,段半锁 中国竹管蓟马属分类研究(缨翅目:管蓟马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3 25(4):243-.魏 琮,戴 武,杨兆富,花保祯,冯纪年 普通昆虫学教学内容立体化传授模式的探索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2003(4):44-4542.冯纪年,王培明,李陇梅,周 尧 中国盾介科二新种记述 (同翅目:盾介总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4 26(1):19-.Mickett, K., Morton, C., Feng, J., Li, P., Simmons, M., Dunham, ., Cao, D., and Liu, . (2003) Ass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domestic populations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 Alabama using AFLP markers. Aquaculture 228, 91-10544.魏琮,冯纪年,花保祯.2004.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61:16-1745.冯纪年,郭付振. 中国率管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4 26(2):104-.张桂玲,冯纪年,张建民. 中国大蓟马属一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 2004 26(3):163-.郭付振,冯纪年,段半锁.中国跗雄管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管蓟马科).动物分类学报 2004 29(4):.冯纪年,田宏刚,郭付振,邓雪华.昆虫细胞色素P450研究进展中国昆虫学会2004年论文集《当代昆虫学研究》200-.Jerry Serapion, Huseyin Kucuktas, Jinian Feng, Zhanjiang Liu Bioinformatic Mining of Type I Microsatellites from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Mar. Biotechnol. 2004 6, 364–.Peatman, E., Wei, X., Feng, J., Liu, L., Kucuktas, H., Li, L., He, C., Rouse, D., Wallace, R., Dunham, R., Liu, . (2004) Development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from Eastern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 Lessons Learned from Previous Efforts. Marine Biotechnology 6, .戴武,花保祯,魏琮,冯纪年,杨兆富. 多媒体课件在《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增刊):.冯纪年, 付 健,韩明理. 2005 辣椒碱的研究概述 西北农业学报 15(1):.郭付振,冯纪年,段半锁. 中国新记录属-大蓟马属分类研究(缨翅目:管蓟马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5 27(3):173-.冯纪年,张风萍. 中国片盾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盾蚧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5 27(4):269-.Feng Ji-Nian, Guo Fu-Zhen, Duan Ban-Suo.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Oidanothrips Moulton from China (Thysanoptera: Phlaeothripidae) 动物分类学报 2006, 31(1):165-.杨兆富,张长龙,李克亮,冯纪年. 退耕还草对陕北干草原边缘地带鼠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陕西农业科学 2006(2):64-.Guo Fu-Zhen, Feng Ji-nian.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ompsothrips Reuter (Insecta:Thysanoptera: Phlaeothripidae) From China, 动物分类学报 2006,34(4):843-.张凤萍,冯纪年,刘宪伟. 中国片盾蚧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种(半翅目:盾蚧科).动物分类学报 2006,34(4):832-.冯纪年,袁水霞,章伟年. 中国牡蛎蚧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盾蚧科)昆虫分类学报 2006 28(4)265-267.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