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范文物流

发布时间:

论文范文物流

物流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生的服务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引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国际物流相关理论知识时,应该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提问引导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引导式教学方法都应该基于预习的质量上。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积极解决教师上课时设定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引导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力分层教学方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是层出不穷的。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国际物流课程分为三个模组实施教学计划:一是基础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二是巩固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良好的学生;三是提高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实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能力有问题就加以冷落,这样不利于分层教学地实施。

专案实践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践。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物流作业中的经验。专案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专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将学生置身于专案实践过程中,并让学生积极、独立完成专案中的各个任务。在完成相关专案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专案实践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作战能力。专案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理论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中不能缺少实践教学,但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也应该进行改革。理论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性强并兼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进出口检疫、国际货物流通、进出口货物入境等相关知识时,应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案例,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会跟码头、口岸挂钩,但是某些学校并没有时间或者财力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参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港口、口岸实际工作情况,国际物流园区的工作情况,以此增加学生整体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流的实际背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手段改革

考试手段的改革是国际物流课程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传统考试形式无疑是选择、填空、解答、名词解释等等。这种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死记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长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地提高。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就是要在考试中加入分析题、计算题、制作表单题等等,这种型别的题目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还可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考试不再是考试,物流问题离自己根本不遥远。

2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物流课程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地培养,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地改革,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增值税转型对物流产业税收影响的研究现状

增值税转型不但会影响到财政收入,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明显影响。卢锐、许宁2011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推迟固定资产投资[2]。胥佚萱、林志伟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3]。夏红雨2009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效应降低[4]。骆阳、肖侠2010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对其实际的税负产生的影响不同[5]。李亚婕2011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发现增值税转型会降低增值税税额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所得税税额[6]。当前针对实行全面的增值税转型后对物流企业纳税波动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多数研究选取2009年全国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前的资料,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增值税转型对物流行业纳税造成的影响,并用增值税转型后的资料,采用逆向计演算法推算转型前的物流行业应缴税款,建立增值税转型影响物流企业纳税的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物流产业税收收入波动影响分析建模

企业以出口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有形产品的国际物流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

(一)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这种要求促使了物流技术的产生,物流技术包含很多内容,不仅包括在物流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还包含物流活动中应用到的各种设施、工艺和装置的总和。国际贸易为世界各大企业提供了在世界市场相互竞争的机会,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杆,各大企业努力加强制作工艺,压缩产品成本的同时要想继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就要从物流上入手。所以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如材料价格和订单、运输成本都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成为了国际物流发展的内动力。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要求

21世纪,人类的经济水平每天都在发展,需求层次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促使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满足贸易量的迅速增长,并丰富贸易产品的种类,还要及时调整国际贸易结构,以保证国际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正是国际贸易让国际物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

(三)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

现今的国际贸易已经更加注重买方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所以国际贸易只有采取多种类少数量的贸易方式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高额度小数量的配送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配送需求很可能成为将来业务发展的主流。国际贸易也必将影响着国际物流走上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货物的国际转移带来的国际贸易量的上升

国际贸易一般都需要跨越国境,这样一来,国际物流量自然会大幅度的上升。贸易量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让货物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多个环节都获得便利,很多方面现代物流可以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选择货物流通的最佳渠道,用一种最能让消费者满意的方式将商品快速的送到消费者面前,提高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强资源共享,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通过规范化的作业避免在产品在流通中的各种问题,让消费者享受懂最好的服务。

(二)货物的转移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货物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都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国内的贸易不同,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环节多,周期长,风险大,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也更加的复杂。国际物流常常要在多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中进行选择,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对零件进行流通加工,让商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贸易促进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也支持者国际贸易走的更远。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际物流如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国际物流水平的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力支持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才能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结语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物流基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国际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个国家的参加贸易的利益,增加贸易的数量,降低贸易的成本,通过最合理的渠道来实现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必须加强国际物流水平,防止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于国际贸易,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

一、国际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国际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起推动作用。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和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很多都是借鉴而来。国际物流反作用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被动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物流规范、合同使得国外科学、先进的贸易方式让我国贸易商被动接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与自身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国际贸易规范。经济全球化引起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但是,这种国际性危机的负面效应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些危机过去,世界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国际贸易也将大幅提升。

2.国际物流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明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在以往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日本、欧盟为主要集中贸易对象,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百分之五十。这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的贸易依存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经营困难也跟这方面因素有关。随着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物流基地等基础设置都被国际物流网络化,让对外贸易更快捷、方面和广泛,也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在发展国家物流过程中,我国应该以国际贸易的全球网络化为依托,逐步扩展对外贸易区域,只有对我国出口进行全球化区域覆盖,才能确保我国对外贸易区域走向多元化,规模逐渐扩大。

3.国际物流发展可以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在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不同的影响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成本条件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场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销售和生产成本已经没有再开发空间,物流成本成为唯一可开发的资源。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与物流有关的费用大概在一千九百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范围的比例,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物流成本是集装箱交货价格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可以见得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都相当大。所以,国际物流的发展无疑直接对我国对外贸易成本的产生造成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如果能将一些软硬件进一步改善,使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物流相接轨,那么可以让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国际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逐渐与国际相接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际物流业起步晚,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其表现为国际货物运输能力较差,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程度低、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作效率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等方面。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国际物流时,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行业的企业,其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可以凭借这种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大部分物流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应从其他业务中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直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经营,让各个企业都侧重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入到物流行业中,让物资、供销、商业、储运等企业逐步发展为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物流服务。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我国国际货物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要加快与国际相接轨的步伐,各级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对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让国家与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鼓励各种机构尤其是科研院校加大对物流技术设备如条码、包装、储存、搬运、装卸、标志印刷信息管理、运输等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科研院校在技术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管理能力。

第三,推动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在进行网络连线规划时,应将国内运输与国际物流系统考虑,采用先进的运输设施、运输工具以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路线,建立一个通畅、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信息贯穿于国际物流全过程,因而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国际物流标准化,就要在加强计量标准、物流用语、数据传输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以及物流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的标准化,结合国际标准让各个标准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国际物流效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结语

物流论文范本

企业以出口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有形产品的国际物流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

(一)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这种要求促使了物流技术的产生,物流技术包含很多内容,不仅包括在物流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还包含物流活动中应用到的各种设施、工艺和装置的总和。国际贸易为世界各大企业提供了在世界市场相互竞争的机会,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杆,各大企业努力加强制作工艺,压缩产品成本的同时要想继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就要从物流上入手。所以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如材料价格和订单、运输成本都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成为了国际物流发展的内动力。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要求

21世纪,人类的经济水平每天都在发展,需求层次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促使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满足贸易量的迅速增长,并丰富贸易产品的种类,还要及时调整国际贸易结构,以保证国际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正是国际贸易让国际物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

(三)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

现今的国际贸易已经更加注重买方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所以国际贸易只有采取多种类少数量的贸易方式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高额度小数量的配送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配送需求很可能成为将来业务发展的主流。国际贸易也必将影响着国际物流走上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货物的国际转移带来的国际贸易量的上升

国际贸易一般都需要跨越国境,这样一来,国际物流量自然会大幅度的上升。贸易量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让货物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多个环节都获得便利,很多方面现代物流可以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选择货物流通的最佳渠道,用一种最能让消费者满意的方式将商品快速的送到消费者面前,提高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强资源共享,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通过规范化的作业避免在产品在流通中的各种问题,让消费者享受懂最好的服务。

(二)货物的转移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货物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都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国内的贸易不同,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环节多,周期长,风险大,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也更加的复杂。国际物流常常要在多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中进行选择,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对零件进行流通加工,让商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贸易促进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也支持者国际贸易走的更远。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际物流如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国际物流水平的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力支持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才能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结语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物流基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国际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个国家的参加贸易的利益,增加贸易的数量,降低贸易的成本,通过最合理的渠道来实现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必须加强国际物流水平,防止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于国际贸易,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

一、国际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国际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起推动作用。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和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很多都是借鉴而来。国际物流反作用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被动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物流规范、合同使得国外科学、先进的贸易方式让我国贸易商被动接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与自身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国际贸易规范。经济全球化引起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但是,这种国际性危机的负面效应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些危机过去,世界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国际贸易也将大幅提升。

2.国际物流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明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在以往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日本、欧盟为主要集中贸易对象,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百分之五十。这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的贸易依存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经营困难也跟这方面因素有关。随着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物流基地等基础设置都被国际物流网络化,让对外贸易更快捷、方面和广泛,也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在发展国家物流过程中,我国应该以国际贸易的全球网络化为依托,逐步扩展对外贸易区域,只有对我国出口进行全球化区域覆盖,才能确保我国对外贸易区域走向多元化,规模逐渐扩大。

3.国际物流发展可以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在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不同的影响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成本条件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场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销售和生产成本已经没有再开发空间,物流成本成为唯一可开发的资源。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与物流有关的费用大概在一千九百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范围的比例,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物流成本是集装箱交货价格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可以见得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都相当大。所以,国际物流的发展无疑直接对我国对外贸易成本的产生造成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如果能将一些软硬件进一步改善,使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物流相接轨,那么可以让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国际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逐渐与国际相接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际物流业起步晚,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其表现为国际货物运输能力较差,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程度低、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作效率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等方面。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国际物流时,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行业的企业,其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可以凭借这种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大部分物流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应从其他业务中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直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经营,让各个企业都侧重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入到物流行业中,让物资、供销、商业、储运等企业逐步发展为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物流服务。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我国国际货物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要加快与国际相接轨的步伐,各级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对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让国家与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鼓励各种机构尤其是科研院校加大对物流技术设备如条码、包装、储存、搬运、装卸、标志印刷信息管理、运输等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科研院校在技术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管理能力。

第三,推动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在进行网络连线规划时,应将国内运输与国际物流系统考虑,采用先进的运输设施、运输工具以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路线,建立一个通畅、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信息贯穿于国际物流全过程,因而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国际物流标准化,就要在加强计量标准、物流用语、数据传输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以及物流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的标准化,结合国际标准让各个标准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国际物流效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结语

物流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物流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产业搭上我国十大振兴产业的末班车,这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决策,体现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物流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物流战略管理 SWOT 战略控制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含义

物流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二)物流战略管理的特征

1.目的性 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即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2.长期性 物流战略管理的长期性就是在环境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发展未来,为现代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3.竞争性 企业物流战略必须面对未来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活力,使 企业战略 具有对抗性和战斗性。

4.系统性 任何战略都有一个系统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战略目标,也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针,还要制定政策和规划,并构建一个战略网络体系。

5.风险性 物流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未来,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就存在风险。要求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风险。

(三)物流战略管理的目标

1.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寻找和评估备选方案,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减少资本 减少资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将辅助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高服务 企业的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尽管提高服务水平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也可以使收入大于成本的增长。改进服务,制定差异化服务是必然选择。

二、物流战略的制定

(一)物流战略制定流程

物流战略的制定主要涉及三个战略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操作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时间跨度分别是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二)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

战略的制定要受到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观察与评价,在制定物流战略时经常考虑的内外环境因素有:行业之间的竞争性、科学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结构、社会经济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企业 文化 、国家政策和法规等。

(注:通常用SWOT分析法对环境进行分析。SW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指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企业在选择战略之前先对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

(三)物流战略选择SWOT分析

根据上面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表制定出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四类战略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多种经营型战略、紧缩型战略。

1.发展型战略: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的内部优势。

2.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外部有机会,但是内部条件不好。

3.多种经营型战略: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

4.紧缩型战略:外部有威胁,内部状况又不好,应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三、战略的实施

(一) 物流战略实施的内容

1.对总体物流战略的说明

即说明什么是企业的总体物流战略,为什么做这些战略选择,实现此战略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重大发展机遇,以及总体的物流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2.企业分阶段物流目标

分阶段物流目标是企业向总目标前进时,欲达到的有时间限制的里程碑。分阶段的目标的计划和手段是和企业的总目标相联系的,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工具。

3.企业物流战略的行动计划和项目

行动计划是组织为实施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源重组活动的总汇。各种行动计划往往通过具体的来实施。

4.企业物流的资源配置

企业物流资源的实施要配备相应的人员、资金、设备等。因此,对各种行动计划的物流配置的优先程度应该在战略计划系统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5.企业组织结构的物流战略调整及物流战略子系统的接口衔接协调企业物流战略需要适应动态发展的环境,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相当的动态弹性。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还要包含相应的子系统。

6.应变计划

有效的物流战略计划系统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计划做保障。

(二)物流战略资源的配置

1.人力资源的分配

(1)为各个物流战略岗位配备管理和技术人才。

(2)为物流战略实施建立人才及技能储备。

(3)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整体队伍综合力量的搭配与权衡。

2.物流资金的分配

(1)零基预算。即一切从零开始,将一切的经营活动都从彻底的成本---效益分析开始,防止预算无效。

(2)规划预算。它是规划项目而非职能来分配物流资源。

(3)灵活预算。它允许费用随产出指标而变动,有较好的弹性。

四、物流战略控制与绩效评价

(一)物流战略的控制的概念

物流战略控制是指对战略规划、物流计划实施的实际成效经过信息反馈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对比的评价,检验二者的差别,偏差并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 进行纠正以达到完成战略目标的过程。这个控制过程包含四个体系: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战略绩效、反馈、纠偏。

(二)物流战略控制过程

1.确定评价标准

(1)物流战略内部绩效评价标准。有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资产管理、质量五类评价标准。成本,即完成特定目标所发生的真实成本;客户服务,公司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生产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如总成本运费等;资产管理,是对资产使用率的衡量,如投资报酬率等;质量,这是整个评估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物流战略活动的综合效率。

(2)物流战略外部绩效评价标准。外部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客户认知度和制定最佳标准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评价物流战略实施绩效。客户认知度又称为顾客满意度,是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客户对系统绩效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并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制定最佳标准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有关的成本、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等绩效水平进行分析来确定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以进行调整或改进。

一般物流战略控制过程图如下

(3)物流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用于总体上对物流系统和绩效进行评价。包括质量、时间、成本和资产四个体系。质量体系衡量的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时间体系衡量的是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装运的时间,运输时间和客户接受时间;成本体系衡量的是物流战略实施的总费用,如仓储和库存成本等;资产体系衡量的是资产的利用率,如投资收益率,存货跌价等。

2.评价战略绩效

评价战略绩效是将实际绩效与确定的评价标准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发现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和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存在这样问题的关键阶段。绩效评价时也应当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确定合理的评价频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将通过衡量和评价得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决策者。对战略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偏差在允许的可控范围内。

4.纠偏

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完全没有偏差是不大可能的。当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不采取纠正措施,但是如果偏差不在可以控制的误差范围内,就会给物流战略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碍物流略的实施,这时就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兰洪杰 .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

[2]邓海涛.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

[3]刘明菲.王槐林 .物流管理. 科学出版社.2008、1

[4]王利 .许国银.黄颖.现代物流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如今,网络通信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各个企业开始逐步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更大。物流是现代企业作用比较突出的部分,如果企业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大大提高效率。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化的选择。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物流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家针对这些问题为各个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结构,不断发展。以下是企业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物流观念已经不能够全面应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观念的转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非常淡薄,并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信息化管理仅仅是运用电脑数据库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管理,并没有从根本上对物流管理实行信息化,所以这带来的效益也是微小的。这些企业只是国内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由此可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在企业中如此淡薄,这对企业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利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建设就会收到影响,然后人才引进也会发生变化,信息化管理发挥的作用很小,最后收到冲击的就是企业的利益与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应当摒弃落后的管理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努力学习,将物流管理信息化真正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2.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落后

对各行各业来说,技术问题都是尤为重要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言,信息化技术发展慢,水平低成为发展的瓶颈。第一,企业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在平时的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管理 方法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治标不治本”。第二,企业在资源配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设备的配备,还是流程的制定,只追求表面的利益,而未真正实行。其实,信息化的长期执行,节约的就是长期的成本,是利益的长久化,而不是去贪图眼前短暂的利益,却浪费了长久的人工资源,这时的成本则要远远高于信息化的成本了。

3.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而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人员对于信息化相关领域的了解很浅显,外部的专业人才又少,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制约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迫切地需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这种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导致很多信息化管理流程无法正常实施,就算实行了也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问题解决方法

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是针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增强信息化意识,转变陈旧的观念

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不是摒弃传统观念,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一方面,传统的管理观念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比如,顺“道”、人和、守信,求实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接受更多先进的管理观念。而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作为先进的管理观念也应该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应该多对外交流或组织培训,在企业内部树立新理念,并实践于管理中,让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并客观地管理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可持续化发展,也能让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一方面, 企业管理 者应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进行信息化而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就放弃实行信息化。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体系。这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过硬的技术。以前的那种大而全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现在物流管理的形势了,只靠着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在以前可能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但现在还是被淘汰掉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强开发新技术,尽快将新技术利用到管理实践中。所以,革新技术,攻破技术难关,大力整合信息是企业向前发展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3.以人为本,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资源,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每一步实行中,无论是系统开发,调试还是最后使用,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我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也在飞速更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首先,国内各大高校应设置相关课程,注重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置相关培训会。最后,政府也应当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实行物流管理现代化,紧跟国际潮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

三、 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下的中国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将物流管理信息化做的更好,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资源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中国的各个企业要不惧挑战,积极改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观念,革新技术,吸纳人才,攻克难关,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增长,国际物流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增长,这必将促进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SWOT分析

1劣势分析

协同创新不足。由于地方院校和政府、院所以及企业的协同不足,实践教学开展困难。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和企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资源有限。一般地方很少有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缺乏。地方高校受其自身层次和地域性特征的影响,在与全国重点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生素质有差距。同时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培养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师资队伍缺乏。人才队伍引进的重点是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科学研究水平忽视实践水平。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教学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是实践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另外由于政策的导向,教师自身普遍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2机会分析

高等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地方高校也是本着服务地方的理念而成立的,更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据调查,“子女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居民投资意向和储蓄目的的第一位[1]。这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事实证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很多企业都反映专科生基础太薄弱,素质亟待提高。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而且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管理人才紧缺,市场需求旺盛。

3威胁分析

地方高校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威胁:重点院校、职业教育学院、同类院校等。地方高校不具备重点院校的“名牌效应”,也没有职业学院的实践条件,而层次相当的同类院校数量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因为多与重点大学办学定位向相似,已面临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若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策略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品牌优势。地方高校品牌优势的形成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确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凝练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形成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2]。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就要依托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为校企深度合作对接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并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证。地方物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和邻近大城市资源的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其尽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只要充分发挥和强化自身优势,改善劣势,抓住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层次物流应用型人才。

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对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首先,电子商务可谓是商业领域内一次新的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重要改革,相关政府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在与企业进行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建设电子信息化的环境,政府要在信息网络、航空、铁路和公路等方面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逐步构建与形成一个尽可能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要结合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力量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构建符合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进程;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专用于规范与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法律和规定,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原则、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保险与税收、信息安全保护与网络管理、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式严惩那些恶意窃取他人的机密信息、违反商业道德等不良行为,为市场秩序的完善提供更扎实的保障。

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化为核心和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有利于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具体来说,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就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度互动、融合与对称,信息流与商务活动的发展信息相关,督促和引导着商务活动的良性发展,而现代物流是商流继续的保证,是商务活动中实际性物资流通的过程,也需要信息流的整合与支持。在各个环节层层联系的现代物流的进程中,虚拟性的路径与场景将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简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减少了工作的误差和失误,促使每个环节之间所存在的停顿时间都进一步的降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现代物流朝着更加柔性化、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模式,才能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得配售的货物跟踪信息以及销售的反馈信息,促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最新的实时动态去调整工作模式和细节,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质量与效率,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与支持。

制订一套顺应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要结合不同的消费者的收入、地理分布以及需求偏好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对销售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情况不同的销售区域进行差别性的物流服务的政策,以便减少流通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要对销售的品种进行认真、合理的筛选,限制品种的必要范围,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销售商品,再派遣专业的人员对配送的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完善,要考虑到送货频率、库存的可供性、订货的状况信息、反应细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结合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在取长补短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服务;要进一步通过合理的技术和手段,对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对相应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确定合理范围内的库存,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送的手段与结算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套可行性方案的制订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就必然要求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关企业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人员外出深造、邀请社会专家前来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从而培育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通晓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育与教育活动中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结论

物流小论文范文

物流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生的服务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引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国际物流相关理论知识时,应该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提问引导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引导式教学方法都应该基于预习的质量上。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积极解决教师上课时设定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引导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力分层教学方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是层出不穷的。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国际物流课程分为三个模组实施教学计划:一是基础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二是巩固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良好的学生;三是提高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实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能力有问题就加以冷落,这样不利于分层教学地实施。

专案实践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践。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物流作业中的经验。专案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专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将学生置身于专案实践过程中,并让学生积极、独立完成专案中的各个任务。在完成相关专案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专案实践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作战能力。专案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理论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中不能缺少实践教学,但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也应该进行改革。理论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性强并兼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进出口检疫、国际货物流通、进出口货物入境等相关知识时,应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案例,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会跟码头、口岸挂钩,但是某些学校并没有时间或者财力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参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港口、口岸实际工作情况,国际物流园区的工作情况,以此增加学生整体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流的实际背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手段改革

考试手段的改革是国际物流课程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传统考试形式无疑是选择、填空、解答、名词解释等等。这种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死记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长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地提高。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就是要在考试中加入分析题、计算题、制作表单题等等,这种型别的题目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还可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考试不再是考试,物流问题离自己根本不遥远。

2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物流课程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地培养,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地改革,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增值税转型对物流产业税收影响的研究现状

增值税转型不但会影响到财政收入,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明显影响。卢锐、许宁2011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推迟固定资产投资[2]。胥佚萱、林志伟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3]。夏红雨2009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效应降低[4]。骆阳、肖侠2010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对其实际的税负产生的影响不同[5]。李亚婕2011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发现增值税转型会降低增值税税额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所得税税额[6]。当前针对实行全面的增值税转型后对物流企业纳税波动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多数研究选取2009年全国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前的资料,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增值税转型对物流行业纳税造成的影响,并用增值税转型后的资料,采用逆向计演算法推算转型前的物流行业应缴税款,建立增值税转型影响物流企业纳税的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物流产业税收收入波动影响分析建模

企业以出口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有形产品的国际物流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

(一)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这种要求促使了物流技术的产生,物流技术包含很多内容,不仅包括在物流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还包含物流活动中应用到的各种设施、工艺和装置的总和。国际贸易为世界各大企业提供了在世界市场相互竞争的机会,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杆,各大企业努力加强制作工艺,压缩产品成本的同时要想继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就要从物流上入手。所以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如材料价格和订单、运输成本都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成为了国际物流发展的内动力。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要求

21世纪,人类的经济水平每天都在发展,需求层次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促使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满足贸易量的迅速增长,并丰富贸易产品的种类,还要及时调整国际贸易结构,以保证国际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正是国际贸易让国际物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

(三)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

现今的国际贸易已经更加注重买方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所以国际贸易只有采取多种类少数量的贸易方式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高额度小数量的配送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配送需求很可能成为将来业务发展的主流。国际贸易也必将影响着国际物流走上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货物的国际转移带来的国际贸易量的上升

国际贸易一般都需要跨越国境,这样一来,国际物流量自然会大幅度的上升。贸易量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让货物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多个环节都获得便利,很多方面现代物流可以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选择货物流通的最佳渠道,用一种最能让消费者满意的方式将商品快速的送到消费者面前,提高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强资源共享,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通过规范化的作业避免在产品在流通中的各种问题,让消费者享受懂最好的服务。

(二)货物的转移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货物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都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国内的贸易不同,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环节多,周期长,风险大,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也更加的复杂。国际物流常常要在多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中进行选择,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对零件进行流通加工,让商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贸易促进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也支持者国际贸易走的更远。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际物流如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国际物流水平的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力支持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才能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结语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物流基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国际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个国家的参加贸易的利益,增加贸易的数量,降低贸易的成本,通过最合理的渠道来实现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必须加强国际物流水平,防止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于国际贸易,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

一、国际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国际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起推动作用。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和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很多都是借鉴而来。国际物流反作用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被动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物流规范、合同使得国外科学、先进的贸易方式让我国贸易商被动接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与自身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国际贸易规范。经济全球化引起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但是,这种国际性危机的负面效应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些危机过去,世界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国际贸易也将大幅提升。

2.国际物流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明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在以往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日本、欧盟为主要集中贸易对象,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百分之五十。这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的贸易依存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经营困难也跟这方面因素有关。随着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物流基地等基础设置都被国际物流网络化,让对外贸易更快捷、方面和广泛,也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在发展国家物流过程中,我国应该以国际贸易的全球网络化为依托,逐步扩展对外贸易区域,只有对我国出口进行全球化区域覆盖,才能确保我国对外贸易区域走向多元化,规模逐渐扩大。

3.国际物流发展可以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在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不同的影响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成本条件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场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销售和生产成本已经没有再开发空间,物流成本成为唯一可开发的资源。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与物流有关的费用大概在一千九百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范围的比例,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物流成本是集装箱交货价格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可以见得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都相当大。所以,国际物流的发展无疑直接对我国对外贸易成本的产生造成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如果能将一些软硬件进一步改善,使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物流相接轨,那么可以让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国际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逐渐与国际相接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际物流业起步晚,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其表现为国际货物运输能力较差,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程度低、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作效率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等方面。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国际物流时,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行业的企业,其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可以凭借这种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大部分物流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应从其他业务中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直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经营,让各个企业都侧重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入到物流行业中,让物资、供销、商业、储运等企业逐步发展为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物流服务。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我国国际货物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要加快与国际相接轨的步伐,各级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对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让国家与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鼓励各种机构尤其是科研院校加大对物流技术设备如条码、包装、储存、搬运、装卸、标志印刷信息管理、运输等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科研院校在技术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管理能力。

第三,推动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在进行网络连线规划时,应将国内运输与国际物流系统考虑,采用先进的运输设施、运输工具以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路线,建立一个通畅、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信息贯穿于国际物流全过程,因而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国际物流标准化,就要在加强计量标准、物流用语、数据传输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以及物流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的标准化,结合国际标准让各个标准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国际物流效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结语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物流信息论文范文

企业以出口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有形产品的国际物流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

(一)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这种要求促使了物流技术的产生,物流技术包含很多内容,不仅包括在物流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还包含物流活动中应用到的各种设施、工艺和装置的总和。国际贸易为世界各大企业提供了在世界市场相互竞争的机会,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杆,各大企业努力加强制作工艺,压缩产品成本的同时要想继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就要从物流上入手。所以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如材料价格和订单、运输成本都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成为了国际物流发展的内动力。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要求

21世纪,人类的经济水平每天都在发展,需求层次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促使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满足贸易量的迅速增长,并丰富贸易产品的种类,还要及时调整国际贸易结构,以保证国际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正是国际贸易让国际物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

(三)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

现今的国际贸易已经更加注重买方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所以国际贸易只有采取多种类少数量的贸易方式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高额度小数量的配送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配送需求很可能成为将来业务发展的主流。国际贸易也必将影响着国际物流走上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货物的国际转移带来的国际贸易量的上升

国际贸易一般都需要跨越国境,这样一来,国际物流量自然会大幅度的上升。贸易量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让货物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多个环节都获得便利,很多方面现代物流可以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选择货物流通的最佳渠道,用一种最能让消费者满意的方式将商品快速的送到消费者面前,提高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强资源共享,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通过规范化的作业避免在产品在流通中的各种问题,让消费者享受懂最好的服务。

(二)货物的转移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货物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都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国内的贸易不同,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环节多,周期长,风险大,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也更加的复杂。国际物流常常要在多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中进行选择,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对零件进行流通加工,让商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贸易促进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也支持者国际贸易走的更远。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际物流如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国际物流水平的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力支持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才能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结语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物流基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国际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个国家的参加贸易的利益,增加贸易的数量,降低贸易的成本,通过最合理的渠道来实现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必须加强国际物流水平,防止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于国际贸易,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

一、国际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国际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起推动作用。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和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很多都是借鉴而来。国际物流反作用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被动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物流规范、合同使得国外科学、先进的贸易方式让我国贸易商被动接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与自身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国际贸易规范。经济全球化引起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但是,这种国际性危机的负面效应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些危机过去,世界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国际贸易也将大幅提升。

2.国际物流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明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在以往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日本、欧盟为主要集中贸易对象,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百分之五十。这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的贸易依存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经营困难也跟这方面因素有关。随着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物流基地等基础设置都被国际物流网络化,让对外贸易更快捷、方面和广泛,也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在发展国家物流过程中,我国应该以国际贸易的全球网络化为依托,逐步扩展对外贸易区域,只有对我国出口进行全球化区域覆盖,才能确保我国对外贸易区域走向多元化,规模逐渐扩大。

3.国际物流发展可以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在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不同的影响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成本条件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场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销售和生产成本已经没有再开发空间,物流成本成为唯一可开发的资源。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与物流有关的费用大概在一千九百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范围的比例,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物流成本是集装箱交货价格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可以见得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都相当大。所以,国际物流的发展无疑直接对我国对外贸易成本的产生造成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如果能将一些软硬件进一步改善,使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物流相接轨,那么可以让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国际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逐渐与国际相接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际物流业起步晚,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其表现为国际货物运输能力较差,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程度低、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作效率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等方面。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国际物流时,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行业的企业,其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可以凭借这种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大部分物流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应从其他业务中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直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经营,让各个企业都侧重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入到物流行业中,让物资、供销、商业、储运等企业逐步发展为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物流服务。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我国国际货物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要加快与国际相接轨的步伐,各级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对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让国家与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鼓励各种机构尤其是科研院校加大对物流技术设备如条码、包装、储存、搬运、装卸、标志印刷信息管理、运输等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科研院校在技术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管理能力。

第三,推动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在进行网络连线规划时,应将国内运输与国际物流系统考虑,采用先进的运输设施、运输工具以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路线,建立一个通畅、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信息贯穿于国际物流全过程,因而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国际物流标准化,就要在加强计量标准、物流用语、数据传输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以及物流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的标准化,结合国际标准让各个标准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国际物流效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增长,国际物流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增长,这必将促进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SWOT分析

1劣势分析

协同创新不足。由于地方院校和政府、院所以及企业的协同不足,实践教学开展困难。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和企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资源有限。一般地方很少有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缺乏。地方高校受其自身层次和地域性特征的影响,在与全国重点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生素质有差距。同时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培养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师资队伍缺乏。人才队伍引进的重点是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科学研究水平忽视实践水平。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教学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是实践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另外由于政策的导向,教师自身普遍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2机会分析

高等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地方高校也是本着服务地方的理念而成立的,更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据调查,“子女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居民投资意向和储蓄目的的第一位[1]。这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事实证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很多企业都反映专科生基础太薄弱,素质亟待提高。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而且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管理人才紧缺,市场需求旺盛。

3威胁分析

地方高校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威胁:重点院校、职业教育学院、同类院校等。地方高校不具备重点院校的“名牌效应”,也没有职业学院的实践条件,而层次相当的同类院校数量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因为多与重点大学办学定位向相似,已面临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若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策略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品牌优势。地方高校品牌优势的形成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确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凝练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形成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2]。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就要依托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为校企深度合作对接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并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证。地方物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和邻近大城市资源的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其尽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只要充分发挥和强化自身优势,改善劣势,抓住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层次物流应用型人才。

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对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首先,电子商务可谓是商业领域内一次新的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重要改革,相关政府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在与企业进行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建设电子信息化的环境,政府要在信息网络、航空、铁路和公路等方面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逐步构建与形成一个尽可能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要结合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力量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构建符合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进程;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专用于规范与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法律和规定,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原则、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保险与税收、信息安全保护与网络管理、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式严惩那些恶意窃取他人的机密信息、违反商业道德等不良行为,为市场秩序的完善提供更扎实的保障。

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化为核心和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有利于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具体来说,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就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度互动、融合与对称,信息流与商务活动的发展信息相关,督促和引导着商务活动的良性发展,而现代物流是商流继续的保证,是商务活动中实际性物资流通的过程,也需要信息流的整合与支持。在各个环节层层联系的现代物流的进程中,虚拟性的路径与场景将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简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减少了工作的误差和失误,促使每个环节之间所存在的停顿时间都进一步的降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现代物流朝着更加柔性化、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模式,才能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得配售的货物跟踪信息以及销售的反馈信息,促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最新的实时动态去调整工作模式和细节,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质量与效率,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与支持。

制订一套顺应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要结合不同的消费者的收入、地理分布以及需求偏好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对销售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情况不同的销售区域进行差别性的物流服务的政策,以便减少流通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要对销售的品种进行认真、合理的筛选,限制品种的必要范围,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销售商品,再派遣专业的人员对配送的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完善,要考虑到送货频率、库存的可供性、订货的状况信息、反应细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结合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在取长补短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服务;要进一步通过合理的技术和手段,对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对相应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确定合理范围内的库存,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送的手段与结算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套可行性方案的制订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就必然要求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关企业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人员外出深造、邀请社会专家前来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从而培育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通晓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育与教育活动中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结论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物流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物流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产业搭上我国十大振兴产业的末班车,这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决策,体现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物流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物流战略管理 SWOT 战略控制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含义

物流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二)物流战略管理的特征

1.目的性 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即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2.长期性 物流战略管理的长期性就是在环境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发展未来,为现代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3.竞争性 企业物流战略必须面对未来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活力,使 企业战略 具有对抗性和战斗性。

4.系统性 任何战略都有一个系统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战略目标,也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针,还要制定政策和规划,并构建一个战略网络体系。

5.风险性 物流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未来,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就存在风险。要求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风险。

(三)物流战略管理的目标

1.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寻找和评估备选方案,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减少资本 减少资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将辅助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高服务 企业的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尽管提高服务水平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也可以使收入大于成本的增长。改进服务,制定差异化服务是必然选择。

二、物流战略的制定

(一)物流战略制定流程

物流战略的制定主要涉及三个战略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操作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时间跨度分别是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二)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

战略的制定要受到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观察与评价,在制定物流战略时经常考虑的内外环境因素有:行业之间的竞争性、科学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结构、社会经济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企业 文化 、国家政策和法规等。

(注:通常用SWOT分析法对环境进行分析。SW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指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企业在选择战略之前先对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

(三)物流战略选择SWOT分析

根据上面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表制定出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四类战略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多种经营型战略、紧缩型战略。

1.发展型战略: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的内部优势。

2.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外部有机会,但是内部条件不好。

3.多种经营型战略: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

4.紧缩型战略:外部有威胁,内部状况又不好,应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三、战略的实施

(一) 物流战略实施的内容

1.对总体物流战略的说明

即说明什么是企业的总体物流战略,为什么做这些战略选择,实现此战略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重大发展机遇,以及总体的物流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2.企业分阶段物流目标

分阶段物流目标是企业向总目标前进时,欲达到的有时间限制的里程碑。分阶段的目标的计划和手段是和企业的总目标相联系的,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工具。

3.企业物流战略的行动计划和项目

行动计划是组织为实施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源重组活动的总汇。各种行动计划往往通过具体的来实施。

4.企业物流的资源配置

企业物流资源的实施要配备相应的人员、资金、设备等。因此,对各种行动计划的物流配置的优先程度应该在战略计划系统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5.企业组织结构的物流战略调整及物流战略子系统的接口衔接协调企业物流战略需要适应动态发展的环境,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相当的动态弹性。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还要包含相应的子系统。

6.应变计划

有效的物流战略计划系统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计划做保障。

(二)物流战略资源的配置

1.人力资源的分配

(1)为各个物流战略岗位配备管理和技术人才。

(2)为物流战略实施建立人才及技能储备。

(3)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整体队伍综合力量的搭配与权衡。

2.物流资金的分配

(1)零基预算。即一切从零开始,将一切的经营活动都从彻底的成本---效益分析开始,防止预算无效。

(2)规划预算。它是规划项目而非职能来分配物流资源。

(3)灵活预算。它允许费用随产出指标而变动,有较好的弹性。

四、物流战略控制与绩效评价

(一)物流战略的控制的概念

物流战略控制是指对战略规划、物流计划实施的实际成效经过信息反馈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对比的评价,检验二者的差别,偏差并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 进行纠正以达到完成战略目标的过程。这个控制过程包含四个体系: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战略绩效、反馈、纠偏。

(二)物流战略控制过程

1.确定评价标准

(1)物流战略内部绩效评价标准。有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资产管理、质量五类评价标准。成本,即完成特定目标所发生的真实成本;客户服务,公司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生产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如总成本运费等;资产管理,是对资产使用率的衡量,如投资报酬率等;质量,这是整个评估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物流战略活动的综合效率。

(2)物流战略外部绩效评价标准。外部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客户认知度和制定最佳标准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评价物流战略实施绩效。客户认知度又称为顾客满意度,是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客户对系统绩效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并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制定最佳标准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有关的成本、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等绩效水平进行分析来确定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以进行调整或改进。

一般物流战略控制过程图如下

(3)物流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用于总体上对物流系统和绩效进行评价。包括质量、时间、成本和资产四个体系。质量体系衡量的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时间体系衡量的是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装运的时间,运输时间和客户接受时间;成本体系衡量的是物流战略实施的总费用,如仓储和库存成本等;资产体系衡量的是资产的利用率,如投资收益率,存货跌价等。

2.评价战略绩效

评价战略绩效是将实际绩效与确定的评价标准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发现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和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存在这样问题的关键阶段。绩效评价时也应当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确定合理的评价频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将通过衡量和评价得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决策者。对战略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偏差在允许的可控范围内。

4.纠偏

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完全没有偏差是不大可能的。当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不采取纠正措施,但是如果偏差不在可以控制的误差范围内,就会给物流战略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碍物流略的实施,这时就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兰洪杰 .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

[2]邓海涛.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

[3]刘明菲.王槐林 .物流管理. 科学出版社.2008、1

[4]王利 .许国银.黄颖.现代物流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如今,网络通信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各个企业开始逐步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更大。物流是现代企业作用比较突出的部分,如果企业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大大提高效率。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化的选择。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物流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家针对这些问题为各个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结构,不断发展。以下是企业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物流观念已经不能够全面应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观念的转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非常淡薄,并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信息化管理仅仅是运用电脑数据库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管理,并没有从根本上对物流管理实行信息化,所以这带来的效益也是微小的。这些企业只是国内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由此可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在企业中如此淡薄,这对企业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利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建设就会收到影响,然后人才引进也会发生变化,信息化管理发挥的作用很小,最后收到冲击的就是企业的利益与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应当摒弃落后的管理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努力学习,将物流管理信息化真正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2.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落后

对各行各业来说,技术问题都是尤为重要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言,信息化技术发展慢,水平低成为发展的瓶颈。第一,企业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在平时的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管理 方法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治标不治本”。第二,企业在资源配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设备的配备,还是流程的制定,只追求表面的利益,而未真正实行。其实,信息化的长期执行,节约的就是长期的成本,是利益的长久化,而不是去贪图眼前短暂的利益,却浪费了长久的人工资源,这时的成本则要远远高于信息化的成本了。

3.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而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人员对于信息化相关领域的了解很浅显,外部的专业人才又少,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制约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迫切地需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这种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导致很多信息化管理流程无法正常实施,就算实行了也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问题解决方法

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是针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增强信息化意识,转变陈旧的观念

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不是摒弃传统观念,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一方面,传统的管理观念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比如,顺“道”、人和、守信,求实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接受更多先进的管理观念。而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作为先进的管理观念也应该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应该多对外交流或组织培训,在企业内部树立新理念,并实践于管理中,让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并客观地管理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可持续化发展,也能让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一方面, 企业管理 者应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进行信息化而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就放弃实行信息化。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体系。这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过硬的技术。以前的那种大而全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现在物流管理的形势了,只靠着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在以前可能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但现在还是被淘汰掉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强开发新技术,尽快将新技术利用到管理实践中。所以,革新技术,攻破技术难关,大力整合信息是企业向前发展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3.以人为本,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资源,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每一步实行中,无论是系统开发,调试还是最后使用,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我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也在飞速更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首先,国内各大高校应设置相关课程,注重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置相关培训会。最后,政府也应当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实行物流管理现代化,紧跟国际潮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

三、 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下的中国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将物流管理信息化做的更好,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资源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中国的各个企业要不惧挑战,积极改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观念,革新技术,吸纳人才,攻克难关,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增长,国际物流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增长,这必将促进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SWOT分析

1劣势分析

协同创新不足。由于地方院校和政府、院所以及企业的协同不足,实践教学开展困难。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和企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资源有限。一般地方很少有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缺乏。地方高校受其自身层次和地域性特征的影响,在与全国重点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生素质有差距。同时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培养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师资队伍缺乏。人才队伍引进的重点是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科学研究水平忽视实践水平。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教学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是实践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另外由于政策的导向,教师自身普遍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2机会分析

高等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地方高校也是本着服务地方的理念而成立的,更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据调查,“子女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居民投资意向和储蓄目的的第一位[1]。这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事实证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很多企业都反映专科生基础太薄弱,素质亟待提高。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而且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管理人才紧缺,市场需求旺盛。

3威胁分析

地方高校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威胁:重点院校、职业教育学院、同类院校等。地方高校不具备重点院校的“名牌效应”,也没有职业学院的实践条件,而层次相当的同类院校数量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因为多与重点大学办学定位向相似,已面临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若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策略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品牌优势。地方高校品牌优势的形成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确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凝练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形成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2]。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就要依托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为校企深度合作对接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并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证。地方物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和邻近大城市资源的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其尽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只要充分发挥和强化自身优势,改善劣势,抓住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层次物流应用型人才。

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对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首先,电子商务可谓是商业领域内一次新的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重要改革,相关政府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在与企业进行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建设电子信息化的环境,政府要在信息网络、航空、铁路和公路等方面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逐步构建与形成一个尽可能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要结合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力量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构建符合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进程;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专用于规范与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法律和规定,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原则、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保险与税收、信息安全保护与网络管理、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式严惩那些恶意窃取他人的机密信息、违反商业道德等不良行为,为市场秩序的完善提供更扎实的保障。

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化为核心和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有利于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具体来说,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就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度互动、融合与对称,信息流与商务活动的发展信息相关,督促和引导着商务活动的良性发展,而现代物流是商流继续的保证,是商务活动中实际性物资流通的过程,也需要信息流的整合与支持。在各个环节层层联系的现代物流的进程中,虚拟性的路径与场景将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简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减少了工作的误差和失误,促使每个环节之间所存在的停顿时间都进一步的降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现代物流朝着更加柔性化、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模式,才能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得配售的货物跟踪信息以及销售的反馈信息,促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最新的实时动态去调整工作模式和细节,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质量与效率,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与支持。

制订一套顺应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要结合不同的消费者的收入、地理分布以及需求偏好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对销售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情况不同的销售区域进行差别性的物流服务的政策,以便减少流通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要对销售的品种进行认真、合理的筛选,限制品种的必要范围,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销售商品,再派遣专业的人员对配送的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完善,要考虑到送货频率、库存的可供性、订货的状况信息、反应细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结合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在取长补短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服务;要进一步通过合理的技术和手段,对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对相应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确定合理范围内的库存,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送的手段与结算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套可行性方案的制订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就必然要求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关企业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人员外出深造、邀请社会专家前来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从而培育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通晓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育与教育活动中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结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