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hla期刊最新论文

发布时间:

hla期刊最新论文

两种都属于设计的范畴,知识分类不同,现将解析如下 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地景艺术(Land ART)”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Landscape)”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建筑、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人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如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

内科学(血液病学)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始于1959年贵阳医学院血液专业组,拥有床位不足20张,在李继勋,晏家义,李卓江,景本年等血液学专家的领导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成为贵州省重点专科,1998年完成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5年,留美博士后王季石教授领衔下,学科取得了飞跃发展,2010年组建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平台,学科临床血液病诊疗及科研工作有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团队共有75人,其中医师24人,护士55人,技师6人。24名医师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留美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贵州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3人,委员7人,青年委员7人,贵州省临床输血协会副主委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协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年委员1人,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卫计委重点项目的终审专家,《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1人。本学科床位达到130张,包括百级层流病床8张,移植病床14张,普通血液病床108张,由普通血液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组成,开设血液专科门诊、特需门诊及移植门诊,年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3000人,病种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开展个体化靶向治疗及联合化疗,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学科开展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迄今已完成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其中80%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无病生存期达70%以上,移植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设备先进、配备齐全,拥有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实验室等,开展了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LA配型,基因测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等项目,现已完成各检验项目4万余例,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我科血液病诊疗的质量及效率,在医院的核心制度绩效考核中名列前矛。本学科开展肿瘤耐药机制及逆转录策略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GVHD防止等研究,相关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金30余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六项。本学科于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血液病学硕士授予权学科,2011年批准招收国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贵州省血液学研究所教育创新基地,今年本学科新增4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依托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及学科病种丰富的临床工作实践,教学细致、创新、高标准,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及省内多次获奖,均发表1-2篇SCI论文圆满毕业,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娴熟临床诊疗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医疗后备力量,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00余名。本学科承办每年的贵州省血液学年会及各种血液学术会议,邀请省内外血液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交流,互访,不断促进了我省血液学诊疗事业的发展。王教授为ASH会议资深会员,多次参加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协会等国际学术交流与发言,在血液领域的学术研究及造诣得到国际同仁的认可。本学科中青年团队骨干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血液学会议主持与发言,通过国际国内的学会会议交流与发言,促进了本学科长足发展,扩大团队的国内影响和知名度。本学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是贵州省血液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血液病诊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人才团队,西南地区医院综合实力专科排名第三,2016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准我科升格为贵州省血液病研究所,学科探索与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抛弃,可纵然如此我还是在梦中惊醒,在夜里哭泣,度日如年般度数着这一段不再与你相关的分秒岁月。10、没有足够的语言能表达我对你的爱,没有足够的方式能表示我对你的关怀,没有足够的春宵能与你共度,明媚的早晨,温馨的夜晚,对你我有无限的思念!——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坚持大规模外送和本地消纳、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能源,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50%。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实施控煤减碳工程,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快推动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机制。依托鄂尔多斯和乌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建设绿氢生产基地。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推进煤基多联产示范,加大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综合利用。——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领域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实施数字能源工程,推进大型煤电、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建设智慧电厂,所有生产煤矿建成智能煤矿,推进能源生产、储运、消费等环节数字化转型。——实施灵活电网工程,打造蒙西电网“四横五纵”、蒙东电网“八横两纵”主干网

新证据显示:多国最早新冠病毒感染时间提前

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早感染和传播病例,近期各国出现了多例时间提前的研究和报道。昨天,美国一位市长自曝去年11月已感染新冠,检查出体内已有IgG抗体的消息还牵动着人们的视线;今天,又有论文证实法国去年12月已出现病例的报道在各大媒体“刷屏”,引发舆论关注。

研究:新冠病毒已在美国和欧洲衍生出“超强突变株”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吸引了“紧急关注”的新冠病毒突变,因为它使该病毒更具传染性,并且已经在其到达的地方(包括美国的部分地区)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使冠状病毒更具传染性的突变株已经“统治”了美国和欧洲,而研发中的疫苗可能对它起不了足够的“抵御”作用。

《自然》:欧洲根据已知基因序列合成新冠病毒

当地时间5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线发表了来自瑞士、德国、俄罗斯多家科研机构的一项研究。团队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首次在试验中通过反向遗传学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构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

人体基因差异可预测感染新冠病毒的严重程度

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科学大学研究员里德·汤普森和同事发现特定HLA基因与新冠病毒感染程度存在密切关系。汤普森称,携带一种叫做“HLA-B*46:01”的突变基因更容易感染SARS病毒,就像之前证明的新冠病毒易感情况一样,相比之下,HLA-B*15:03突变基因可能提供一些保护。通过识别某人的HLA基因特征,可以快速、廉价地完成测试,可能有助于更好地预测疾病感染程度

新冠病毒感染者或容易出现脑梗塞?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一篇报告表示,今年3月23日到4月7日的2周多时间里,在对被确诊为脑梗塞的33岁至49岁的5名男女进行检测后,发现5人均感染了新冠病毒。研究小组认为,新冠病毒侵入心脏及肺部血管的细胞,引发炎症等,使血液中容易形成血栓,这很可能是造成脑梗塞的原因。

新冠患者恢复两周内持续产生抗体 免疫反应各异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感染病毒后恢复的新冠患者显示出广泛的免疫反应,目前研究中约有一半在两周之内显示出持续的抗体产生。他们发表的结果,表明了病毒的哪些部分最有效地触发了免疫反应。具体而言,研究人员们发现,刚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大多数新出院患者会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但不同患者的反应却并不完全相同。

吉利德:将在多国产销瑞德西韦

当地时间5月5日,吉利德科学公司宣布,将与其他制药公司一起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生产和销售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瑞德西韦,以确保该药供应能满足全球需求。吉利德称,公司正在与多家制药和化学制造公司进行商谈,希望能在至少2022年之前获得欧洲、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瑞德西韦生产许可。

俄载人航天总设计师患新冠肺炎病逝

据俄罗斯媒体5日报道,俄载人航天系统总设计师、能源火箭太空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米克林因患新冠肺炎,救治无效病逝。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说,米克林于4月中旬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采取了隔离措施并接受了必要的治疗。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新研究将揭示美国儿童新冠肺炎感染率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网站4日报道,该机构下属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当日启动了一项新研究,旨在确定美国儿童新冠肺炎感染率。这项名为“人类流行病学和对新冠病毒反应(HEROS)”的研究将从美国11个城市招募2000个家庭,共6000人。为加快招募工作,NIAID将从NIH资助的其他儿科研究中挑选试验对象,包括健康儿童以及患有哮喘或其他过敏疾病的儿童。

科学家首次发现人源性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

近日,来自乌得勒支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发现,一种完全人源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培养的细胞,他们将之称作是开发治疗或预防由新冠病毒全人源化抗体的第一步。这一发现于5月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网站上。

辉瑞和BioNTech联手合作开展新冠疫苗试验

5月5日,辉瑞和德国制药公司BioNTech联合宣布,他们的新冠病毒疫苗5月4日起在美国开始人体测试,测试将在健康的志愿者身上进行。如果试验成功,该疫苗最早将能于9月做好在美国紧急使用的准备。

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关键特征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新冠病毒用以和细胞结合进而侵入人体的S蛋白中发现了一种结构循环,这个循环的4个氨基酸序列不同于其他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病毒谱系,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得如此之快。此外,他们还指出,在灵长类动物外,猫、雪貂和貂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动物种类。

抗病毒智能手机屏10分钟内可杀死90%冠状病毒

2020年5月5日,一家屏幕保护膜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Nanoveu宣布,其含有抗病毒分子的智能手机屏幕和手机壳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可在10分钟内杀除90%的存活或感染性冠状病毒颗粒。此次的试验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杨潞龄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进行的,该公司也在美国进行同样的对比试验。

学术期刊Chest首次发表中国医生抗疫诗

北京时间5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hest(《胸》)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李佳的现代诗“Fight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together with you”(和你一样)。这也是Chest首次发表中国医生创作的抗疫文学作品。

美卫生高官举报“羟氯喹治疗新冠”推广细节:存在官商勾结

5日,美国联邦政府高级科学家瑞克·布莱特说,政府高官多次向他施压,要求他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交给一名人脉广泛的咨询顾问。上月,布莱特被解除了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署主任职务。他宣称,这是因为他不愿意将未被证实有效的羟氯喹等药物推广给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日媒:安倍称日本政府抗疫援助规模“世界第一”引发争议

近日,安倍晋三有关日本政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商户提供援助的言论引起争议。安倍晋三称,日本政府提供的援助措施“在世界上是最优厚的”。共同社指出,日本网络上接连出现对该言论的批评声音,共同社也未找到日本官方援助“世界第一”的明确证据。

35亿人或将在50年后深陷“高温烘烤气候”

5 月 4 日,中、美、欧科学家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新研究中指出,除非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否则在 50 年后,35 亿人居住环境将不宜生存。研究认为,若碳排放持续增加,截至 2070 年,普通人生活环境的气温将上升 ℃。气温快速上升和全球人口变化意味着 50 年后全球约 30% 的人口将生活在平均气温将超过 29℃ 的环境下。

血管为何会衰老?长寿基因在作祟

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第一大杀手”,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超亿人。血管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导致血管衰老的原因又是什么?5月5日,中国学者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绘制了灵长类动脉血管衰老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图谱,揭示了长寿基因FOXO3A的表达下调是血管衰老的驱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家提出“分子拉链”独特概念

高性能弹性体因其在柔性电子、人工致动器和刺激响应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曲大辉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分子拉链”的独特概念,在超分子聚合物弹性体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新研究助力破译植物细胞壁形成机制

多糖氧乙酰化在植物细胞壁发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知之甚少。来自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Yingqi Ca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异性氧乙酰转移酶(XOAT1)的结构信息和工作机制,为破译植物细胞壁形成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4月30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杂志。

MIT:对外星生命的想法应更大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虽然我们的地球大气中氢气含量微乎其微,但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氢气氛下生存和生长。因此,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环境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将培养的大肠杆菌和酵母暴露在100%的氢气氛下,发现二者可以正常繁殖,只是繁殖速度比在空气中慢。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4日的《自然-天文学》上。

中国科学家找到实现高阶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依据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乔振华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合作,在理论预言低维体系高阶拓扑绝缘体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科学家发现乙酰胆碱调控大脑学习记忆新机制

学习记忆是大脑最迷人的智能活动之一,在清醒时,大脑进行学习记忆活动,在休息时(主要是在夜晚的睡眠阶段),大脑对所学的内容加以记忆的巩固。5月6日,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龙年教授团队在最新研究中阐述了乙酰胆碱调控大脑学习记忆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

利用引力透镜“称重”宇宙总质量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消息称,宇宙学家们利用引力透镜,重新确定了宇宙物质的密度和结构,进而可以为宇宙的总质量“称重”。而目前表现出和以往的较大差异,可能预示着宇宙学标准模型的缺陷。该成果属于欧洲的“千平方度巡天”计划,相关报告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陈发虎团队揭示晚渐新世中亚干旱环境分异机制

传统观点认为,亚洲内陆干旱化、全球环境事件如新生代全球降温等,与区域构造事件(如青藏高原隆升、副特提斯海的退缩)有关联,而这种联结的纽带是亚洲季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王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院士等人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帕米尔-天山的构造抬升及其对西风环流的机械分流是亚洲内陆气候环境格局形成的主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地质学》杂志。

揭示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徐蕾、苏丰硕士等在王发国、庄萍副研究员等的指导下,在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表明,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是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作为水体修复工程的常用植物,水葫芦的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评估;槐叶萍和野荸荠组合可以有效地去除轻度受污染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从而建议此植物组合可以运用到富营养化废水的植物修复。

秋季物候决定青藏高原植物生长季长度变化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并不显著,秋季物候显著延迟,生长季长度显著延长;黄枯期对生长季长度变化的贡献为,是返青期贡献的2倍多,秋季物候而非春季物候决定了青藏高原植物生长季长度的变化趋势。相关研究结果已近期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农业与森林气象学》上。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于8日返回

5日晚,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随后召开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季启明表示,被长征五号B送入太空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于8日返回,为充分发挥首飞任务的综合效益,火箭搭载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以及10余项实验载荷。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安排3D打印等三大科研项目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5日傍晚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送入预定轨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说,本次任务中,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安排有在轨精细成型实验、材料摩擦行为实验、微重力测量试验等三项科学实(试)验,旨在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营以及走向更遥远的深空,进行前瞻科学研究和技术验证。

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发射4艘载人飞船 航天员乘组已选定

在5日晚召开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透露,我国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间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目前,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靠“脑补” AI将卫星“废片”变成高分辨率地图资源

近日,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介绍,在高性能云计算的支持下,通过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制作完成了首套中国30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以及逐季节土地覆盖和逐年土地利用的数据集,让“拼图无解”的卫星“废片”能够成为高分辨率的地图资源。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5月6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悉,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结束,取得圆满成功。“海洋动态压井混合装置”和“储层改造地面试验与工具现场技术服务”课题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相关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高度认可,为试采成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云端”揭晓

5日下午,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线揭晓。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广东交通集团:虎门大桥振动系涡振现象

广东省交通集团6日凌晨通报称,专家组判断,虎门大桥5日发生振动系桥梁涡振现象,并认为悬索桥结构安全可靠,不会影响虎门大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记者在虎门大桥管理中心实时监控画面看到,大桥仍有肉眼可见的轻微振动。

中国气象事业步入“芯”时代

“十年磨一剑!数值预报中心成立十年来,终于有了我国自主的可为全国和全世界服务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中国成为世界气象中心之一的主要科技支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说。数值预报是基于数学物理学方法客观定量计算未来天气演变的预报技术,是业务天气预报的支柱,作为气象业务的核心科技,被誉为气象事业的“芯片”。

“中国智造”预警技术“出口” 印尼首次预警破坏性地震

记者6日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高新减灾所获悉,当地时间5月3日14:06分印尼巽他海峡附近发生级地震后,安装在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发出23秒倒计时预警。这是该所地震预警技术支持建设的印度尼西亚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破坏性地震预警。

“四新”教学资源建设撬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称,经研究,决定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探索基于“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理念的教学资源建设新路径,旨在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中科院2020年第1季度两类亮点工作筛选结果发布

中科院2020年第1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已最终确定。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共6项,包括“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首次实现类星体几何距离测量、多类信息服务平台支撑新冠病毒研究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共3项,包括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成功、“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进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中科院研发新冠病毒体外诊断试剂获批上市。

中科院与安徽省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4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在“2020年安徽省‘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上举行共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签约揭牌活动。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活动并讲话,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主持活动。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安徽省领导邓向阳、陶明伦、虞爱华、宋国权,中科院副秘书长汪克强出席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化学家张乾二院士逝世

5 月 4 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发布消息,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化学家张乾二于 2020 年 5 月3 日 20 时 33 分辞世,享年 93 岁。张乾二院士毕生致力于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教学、科研工作。在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多电子理论的群论方法、价键理论方法等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最新期刊

比较常见的有《环球科学》《科学焦点》《科学世界》和《博物》。1《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以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动态为着眼点介绍当今的科学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一本科技前沿杂志。杂志里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内容的作者主要是前沿的科学家,内容层次比较深,适合科研工作者、对有关领域有兴趣的人阅读。2《科学焦点》英国science focus杂志的中文版,内容聚焦于前沿科技,报道生命科学、医学、天文学等各大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作者几乎清一水的全球一流科研机构的知名科学家或科学记者,内容在前沿和易懂之间平衡得较好,适合初高中生、大学生去了解最近的科学发展方向。3《科学世界》引进了日本NEWTON的部分版权,普及科学知识为主,比较贴近教科书。4《博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博物跟上面提到的三本杂志内容不同,以自然、生物、地理为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一批出版的科普杂志,到现在依旧受到很多读者的信赖和喜爱。许多的科学家都是读着《知识就是力量》长大的。

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土木工程学报》杂志创办于195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给出了SCI数据库收录期刊2019年度的影响因子。经过筛选,整理出了土木工程、岩土地质

《奥秘》《少年科普世界》《世界博览》《环球科学》等

财讯期刊最新期刊

财讯期刊还是不错的,财讯期刊是正规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财讯》(CN:44-1617/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1、美国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11年创刊,现为美国经济学界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经济学专业期刊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学领域最具声望最权威的顶级刊物之一,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助推作用。其中不少文献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该刊早期是每季发行一次,2011年之后改为双月刊。

2、计量经济学

英文原名《Econometrica》,该刊于1933年创办,由此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在发刊词中所阐明的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至今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该刊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巨大,是公认的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

3、政治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简称《JPE》,1892年创办,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为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顶级期刊,常年位居世界十大经济期刊前五;主要发表高水平的分析、解释和实证研究论文。该刊现与本文提到的“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并称为经济学五大期刊,是公认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

4、经济学季刊

英文原名《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该刊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经济学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之一。其内容涉及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侧重从微观理论到基于经验和理论的宏观经济学研究。2011年,该刊影响因子,在320个期刊的经济学类别中位居第二。

5、经济研究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简称《RES》,于1933年由多位英美经济学家创立,旨在鼓励经济学家开展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研究,始终致力于发表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优秀研究论文。该刊现已被广泛认为是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1949至2021年间,中国境内机构共在该刊发表14篇论文,主要来自9所高校:上海财大、复旦、清大、上海交大、北大等。

6、经济与统计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主办,拥有百年办刊历史,主要刊发实证经济学以及计量应用的文章。在中国,该刊已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A类期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国际A+类期刊,还是教育部认可的12本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之一,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达。

7、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英文原名《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这是博弈论领域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等。2021年6月18日,该刊主编Hervé Moulin教授举办线上讲座,中国学者与其进行了亲切交流。

8、经济理论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这是理论经济学领域国际公认的顶级期刊,1969年创刊,刊登论文主题包括决策理论、机制设计、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CNPP编辑了解到,中国已有不少学者在该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例如北大王鹏飞教授、武大孙祥教授、上海交大文一特聘教授等。

9、兰德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是产业组织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1970年由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创刊,当时刊名为《贝尔经济学与管理科学杂志》,1975年改名为《贝尔经济学杂》,1984年转为兰德公司主办后改为现名。其内容涵盖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集中支持和鼓励产业组织领域相关主题的研究,包括理论的与实证的研究。

10、欧洲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69年创办,为欧洲历史相对悠久的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一,旨在成为所有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出版物。该刊每年收到大约700份投稿,编辑会及时下达编辑决定。不过首次做出决定的平均周转时间约为60天,接受率约10%。投稿需要自付费用。

会计类的核心期刊介绍

1. 为创办于1980年的《财务会计通讯》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是国内第一本综合性会计期刊,先后荣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十大财经会计名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称号。它的读者遍布世界各地。《会计通讯》主要反映会计实际工作,报道会计稽核信息,跟踪会计热点,提供会计研究领域

2. 《教育财务与会计研究》是教育部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会计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教育财会研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3.《财务与会计月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中国三大会计期刊之一。被评为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金融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中具有广泛影响。《财务与会计月刊》的基本宗旨是传播财务知识,为财务人员服务

细胞期刊最新期

自然杂志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出版集团还出版了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评论》,《自然化学》,《自然物理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材料学》和《自然综述系列》,总共37个子系列杂志,另外还有其他语言版的《自然中国》,,《自然印度》等系列。应该说自然是乞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学科最齐全,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科学杂志!其中的《自然医学》, 《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三份的影响因子已和《自然》《科学》一样高,在专业领域里威望很高。《自然》杂志不光关注生命科学,还积极跟踪新兴科学像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个人的感觉是自然杂志以其亲民扑实的作风,敏锐的目光和分析和最其全的学科复盖面,大有一统科学文献江山的气概和实力。

《科学》(Science)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杂志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科学》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此后,由于财政困难《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这本杂志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科学》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科学》刊登各个学科的原创论文。目前,《科学》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像自然一样,《科学》杂志也是周刊,稿件学术水准和质量和自然比肩的,所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子刊系列,也没有像《自然》那样的定期发表综述的刊物。因为这一点,《科学》杂志的影响力是不及《自然》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单从其影响因子来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学》两杂志,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细胞》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细胞》杂志主要以美东学术重镇波士顿为基地,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生命科学家为后盾。《细胞》杂志前主编Benjamin Lewin不光主导这份生物学中最有份量的杂志,而且亲自主编教课书《Gene》,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殴美大学列为生物遗传学的第一首选教课书。 Lewin先生的知识也更新的很快,该书差不多每两年再版一次,现在已出版到第8版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教授也写了一本《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不过,没有Lewin先生的书流行。《细胞》杂志也有许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学中的重量级刊物。再加上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拥有的大量其他刊物,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学文献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出版公司。

个人对这三份杂志的感觉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自然》要略微青睐一些,自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稿都比较友好,编辑会对来自英语国家的稿件进行英语修改和完善。编辑部的原则是科学第一,语言第二。《自然》杂志幅盖面很广,应该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科学》杂志也许一直会保留其风格,即在学术水平上跟《自然》争风斗艳,但是刊物还没有要扩张的迹象。

《科学》即是《自然》的对手,又和《自然》一起协手并肩统领报道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比如当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后,《自然》发表了由Landers博士领导的学术界的人类基因测许结果;而《科学》则发表了由Venter博士领导的工业界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结果,可谓比翼双飞,也显示了英语在世界科学的领导地位。《细胞》杂志在生命科学界则是独树一旗,跟《自然》和《科学》的以短篇报道方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和进展不同之处是《细胞》的每篇文章都要求是长篇大论,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此外《细胞》跟其名一样,文章的角度也多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相对来说,较少从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

这三份DJ学术期刊不仅是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必定刊物,而且欧美大学许多教授,科研人员都自己定阅这些刊物,其中《科学》个人定阅价是140美元,《自然》是 199美元一年。像其他许多杂志一样,欧美杂志的做法是定阅者交的费用只是像证性的,杂志主要靠名气和发行量后面所带来的广告费挣钱维持生计,杂志越有名,发行量越大,越容易生存。但是像爱尔塞维亚(Elsevier) 这样拥有众多杂志的出版公司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拢断行为,曾几何时,以波士顿地区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新英格兰派系的《细胞》杂志的学校、研究所定阅费(往往是图书馆的定阅杂志,全校师生可以下载文章)昂贵的连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感到难以承受,以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为首的几十所公立大学曾经罢投《细胞》杂志的稿件,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双方的挣执曾使牛气十足的《细胞》杂志降下身段接受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稿件,中国也有了事隔二十几年得以重返《细胞》杂志的大事记!

这几份牛气的DJ学术的垄断行为和昂贵的订阅费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烦感,终于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决心创办一份真正免费的生命科技杂志,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就是这样诞生的产物,它是完全开方的,免费阅读, 免费打印!只有发表是收费的,多完美的主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后时,有一天所里来了一个讲座,就是关于Plos杂志,题目就是介绍一份全新的杂志Plos-公共科学杂志,当时听讲的人并不多,比起一般的学术讲座真可谓廖廖无几,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讲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她在博士博后期间有7篇论文发表,文章包括《Nature》,《Gene Development》《JBC》,《Molecular Cell》等,后来她加入了《自然》杂志的编辑行业。她讲到在她做编辑的时候才感觉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财力无力订阅全《自然》家族的杂志,因为稿费昂贵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稿件也不能送到《自然》这样的DJ刊物,这种情况被诺贝尔奖获得者NIH前院长Harold E. Varmus,博士也知道了,他和斯坦福大学的生化教授,基因芯片技术的殿基人之一Patrick O. Brown,博士,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遗传学教授Michael B. Eisen博士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属于大众的科学杂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杂志!这样2000年10月Plos终于诞生了。如果你能细看一看Plos杂志的核心原则,就就会明白它是一份百分之百的大众的科学学书杂志!对于发展中国家,Plos给予了最无私的优惠政策:

可喜的是Plos杂志今天已成为了仅次于《Nature》,《Science》和《Cell》的有极大影响力的刊物,并且成为了拥有Plos-one和Plos生物,医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病原学,热带医学7个成员的大家庭, 虽然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少数几份杂志也是免费的,但都没有Plos这样有高的引用率和影响力。

《Plos》杂志的成功和贡献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有一套体系,从科研基金的建立和管理,到建立世界顶尖大学及研究所,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发表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媒体-科技杂志,每一样都极其重要!中国以人数众多的科技人才,庞大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海外人才库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为后盾,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要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走弯路,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创办一份成功的类似于《自然》或《Plos》这样的科技杂志是比不可少的,也是绝对需要的。

1、《细胞》(Cell)《细胞》(Cell)是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能够在《Cell》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生命科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2、《自然》(Nature)《自然》(Nature)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行的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自然》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的、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要求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3、《科学》(Science)《科学》(Science)是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science》杂志的宗旨。4、《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与《Cell》、《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等。

龙源期刊最新

查看方法如下:

操作设备:戴尔笔记本电脑

操作系统:win10

操作程序:百度浏览器、龙源期刊官网

1、电脑浏览器百度搜索龙源期刊网,通过图示链接跳转。

2、下一步打开其中的首页,会发现相关界面。

3、这个时候如果没问题,就在那里找到标准检索并确定搜索作者。

4、这样一来等看到对应结果以后,即可查询自己发表的论文了。

龙源期刊网查自己的论文的方法如下:

1、第一种方法是在龙源期刊网站选择文章选项,在检索栏输入文章题目,再点击查找按钮(放大镜图标)、然后在检索结果中,就可以看到论文摘要,论文出处。

2、第二种方法是在龙源期刊网的龙源文库中查找论文。选择龙源期刊网导航栏中的龙源文库输入论文题目,检索结果出来后,选择文章即可。

3、第三种方法是从龙源期刊网期刊目录中查找论文。也就是在龙源期刊网查询,自己所投稿的期刊,第几期中的论文。选择杂志选项,在检索栏里输入期刊名称,点击查找按钮。然后选择右侧的查看所有期刊号,最后选择哪一年的第几期就可以查看那期文章了。

龙源期刊网简介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党建、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龙源期刊网是正规的。龙源期刊网1998年12月试运营,1999年6月开通,具有完备的网上交易结算功能和简繁体字转换功能,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网。 扩展资料 龙源期刊网到2003年底已有独家签约的800多种著名刊物的电子版,同时代理3000种科技期刊电子版和6000多种纸版期刊的网上订阅。龙源还同中国万方数据集团、重庆维普公司、北大方正、中文在线等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文的数字化内容资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