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导师有项目,先跟着导师的项目开始做,项目完成了,总结一下你的项目工作,一篇毕业论文顺理成章就完成了。二、如果导师没项目,请求老师给你课题,然后自己研究,遇到问题,去请教老师。三、再次一点,自己找研究方向,自己研究感兴趣的东西,论文同样可以完成。总之,就是有东西做就不怕写论文。至于抄袭的问题,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鉴定,一般是小于30%相似度,就不算抄袭。
第四节 动笔之前在头脑中把论文写成在充分的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论文的写作要开始了。这时的第一步,不是马上就写,而要为写作做准备工作。是否在头脑中先把论文做成,往往影响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文章质量。宁可多用几天作好充分准备,也不要将时间陷在写作过程中。写作消耗的时间一般不应该很长,多数长时间处于写作阶段而不得结束的情形,往往是由于文献检索阶段的工作不完善,写前没有做好准备。由于思路没有形成,或思路本身是否成立尚存在问题,写不下去,但又不愿意重头开始。这是最尴尬的情形,注意千万不要在论证阶段拖时间。一,写前的掂量准备动手写作了,首要的问题是将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者自己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准备普及的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再做2方面的掂量:第一,在就要动笔前几天,再慎重考虑一下,自己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否得当,材料是否丰富、论点是否站得住脚等等。第二,对自己选定的主攻方向的价值(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再掂量一下,到底能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这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二,研究要素的确定动手写作前的第二项准备,是要确定研究的要素,即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论证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分布等等。一篇硕士论文,只论证一个,最多二至三个抽象或具体的话题,三万字左右的规模一般够用了。这样规模的论文,已经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辅的少量其他概念,可以形成一个小系统。有些论文在答辩中遭遇诘问,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的内涵不清、不同的概念内涵重叠、各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衔接不当等等,于是造成论文多处出现逻辑矛盾。硕士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使用本学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随意生造概念。一篇算不上很长的论文,如果采用许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释概念就需要相当的篇幅,哪里谈得上论证问题呢?设计论文的大体框架结构。这是写任何略有规模的文章所必须的。对于硕士论文来说,框架可以设计到“节”,但不宜过细。写作中间需要在论证逻辑方面、次序编排方面经常调整,一些具体论证的因果关系、相当于网络“超链接”性质的对于论证中新出现的词汇概念的解释等等,翻来覆去的改动更是常有的事。事先设计得过细,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而较为宏观的“章”,要多设计几种方案,以保证突出主要观点的论证,让其他部分紧紧围绕主要观点展开。“章”是论文的基本骨架,整体上各章的内容要衔接有序,字数大体相当。三,研究方法的确定任何学术论文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论证,以达到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解释清楚某个问题,或为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合理性的说明。硕士论文属于中等偏下规模的研究,虽然可以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但是现在更多的论文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样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遵循科学的法则;而非科学的“研究”常常表现为个体经验的描述、随意观察、个人感想、利用未被证实的常识进行概括等等。这样的“研究”不大遵循严密的逻辑,没有考虑足够多的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结论常带有片面性,很容易被无法涵盖的其他事实轻易推翻。科学研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等等),目的是获得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另一类是实证研究,目的是获得事物属性的认识。实证研究又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方式。定性研究以观察、访谈为主,通过归纳分析、从资料中发现、体验式访谈和观察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定量研究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以假设演绎的题目,代表性的统计和实验,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如果选题属于实证性质,一般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注意:现在流行的关于“定性研究”的理解,经常误指思辨研究。思辨研究是指从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选题进行综合的、逻辑的分析;而“定性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访谈、观察和资料分析,解决的是相对具体的问题,目的、方式与思辨研究有较大的差异。不论任何研究方法,没有高低之分,要根据自己的选题决定采用哪一种。哲学、史学理论、文论方面的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方法较为适合;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民族学、国际关系方面的论文,多数是实证研究。其中又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为主,较为宏观的数据,可以采用专业机构的调查材料。量力而行,是硕士论文确定定量研究方法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条件的不具备,千万不要贪大,自己动手去搞较为宏观的社会调查。不然,会弄得骑虎难下。定性与定量研究各自有优点和缺陷。因此需要了解一些现在的争论,以便选择研究方法时权衡。一些研究者认为,通过量表和统计分析、电脑模拟和资料简化的技巧进行等量化技术,可以使论证经得起测试和证明;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要找出社会现象的真正因果关系是太妄想了。以定量研究来解释社会现象,有时显得不自然和缺少人性,过度简化了社会现象。第五节 论文的论证 论据与论证的统一真地到了写作论证阶段,可说的话反而不多了,因为不同的论文所进行的论证千差万别,这里只能涉及到一些论证的原则。在论文选题和论证的主攻方向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所谓写作,其实就是将许多论据,经过论证,证明作者的假设是成立的,或者对某种现象的解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成立的。论据与论证的统一,正是我们进行论文写作要达到的目的。论据,即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准备的各种材料,包括实证调查的数据、众多的事实、权威人士的意见、历史证据等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少数现实政治的选题外,“权威人士”主要是指本专业本领域内的专门家,而不是当权的政治领导人,学术研究与政治理论宣传要求的请“权威人士”说话,是有差别的。论据如果不经过论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论据准备好了,接着就要紧紧围绕每一个立论(硕士论文中应有一个或二三个总体的立论;各章节可以还有一些较小的立论,但均应服务于总体的立论),动用自己头脑中各方面的知识进行论证。论证包括基本的逻辑论证,即常见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还有归纳论证(这要遵循严格的定性研究方法)等等;再就是定量论证(数据分析)。就论证的形式而言,还可以把论证分为正论、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硕士论文中,常出现的论证问题之一,是论据太单薄,无法全面说明立论。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下面是我整理的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期刊论文(万字),学位论文(硕士 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动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对于硕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是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局部或阶段的成果,包括对已有成果新的改进等。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生论文的创新性指标得分比较低。研究生完成的研究大多只能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成果。因此,研究生必须对课题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牢牢抓住研究中的创新点来撰写论文,不能模仿或重复已有的研究。本校学报编辑部曾通知一研究生论文退稿,作者觉得迷惑,表示“论文是模仿国外期刊上的论文写的,人家这样的文章可以发表,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也许是不注意创新性要求,重复研究的典型实例了。
3.逻辑性要求
它要求论说有据、思路严密、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推断合理、自成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浅显地讲,学术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交流平台,要充分显示和科学地组织素材,通过科学的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
4.其他要求
对于科技论文还要求具有重现性和有效性。所谓重现性就要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提供的方法、材料去实施同样的研究步骤,并重现论文的结果。其结果应具有理论价值和(或)实用价值。为了满足文献能提供交流和学习的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学术论文的评价(审)指标
论文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因此了解论文的评价指标对于构思和撰写论文具有指导意义。
1.学术期刊对论文的评价指标
不同期刊在审稿中采用的评价指标略有不同,但主要精神还是基本相同。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审稿采用的评价指标有:选题意义(每一指标均设置 a优、b良、c及、d较差4个等级);创新性;先进性;正确性;可读性。一般来说,审稿中论文的每项评价指标的评级都不能低于c级,否则审稿难以通过。
2.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
其评议指标设置为一级指标有5项:选题与综述(25%)、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0%)、研究与设计能力(10%)、创新性(35%)、写作能力(10%)。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评价体系略有不同,期刊论文侧重评价研究结果,学位论文不仅重视结果,也考察研究过程和作者的知识、能力。然而,都较注重对创新性的要求。
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
(一)关于选题
选题的重要性是不待说明的。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由导师选定,但也有学生自己选定的。具体的选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在此只能强调一些原则性的问题:a)选题最好选择自己的强项或熟悉的领域;b)就研究生的情况,硕士论文的选题宜小,不宜大,这有利于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c)研究涉及面不宜太宽,以避免需应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而顾此失彼,例如尽量不要选择类似“战略研究”、“对策研究”这样的综合性很强的课题;d)选题不要太生僻,以致于鲜有参考文献作参考,而造成一开始无从下手的局面。e)除了选题意义,研究生的课题最好选择新的视角、应用新方法来研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学术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的课题不一定一致,在此可能有3种情况:1)重合,论文选题与课题基本一致;2)收缩,论文选题只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一般是选取最具发表价值的那部分;3)变通,有的研究课题(如某些应用研究)不宜直接作为论文的选题,需要作些变通。
学位论文改写成学术期刊投稿论文其议题可以不同,后者由于篇幅的限制议题范围可以收缩,精选有创新内容的素材。
(二)撰写前的准备
学术(学位)论文的写作标志着研究生学习阶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由广泛、分散地摄取知识转变为集中、专一地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由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以应用知识为主;由接受已有知识转变为独立地开展创新性思维和工作,开发新的知识信息。因此,必须在心理上、知识和能力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撰写论文也强调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理念,这是笔者受理编辑上百件研究生论文后得出的结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论文撰写都是非常艰辛、细致的工作,都不能太浮 躁 ,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了文凭),富有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和创新意识,有“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任”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2.调研准备
牛顿把他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做好前期调研、文献利用及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要广泛、系统地进行文献检索,把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尽量收集全(对我校艺术类学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加以阅读、分析、疏理和利用,做到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了如指掌。阅读一般从专著开始,然后是综述类文章,最后是原始论文。
科技类学术论文应尽量引用国际上权威专业期刊的论文,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起点高,一开始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涉及该研究的前沿领域,避免重复研究。需要强调的是,文献调研和利用不能局限于导师提供的资料和手头的一些中文书刊,不仅开题前必须系统检索、系统收集,整个研究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跟踪、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吸收知识的过程。若需要深入社会作实地、实物考察的也不能轻易放弃。有些研究生论文的素材老是离不开学校的圈子,离不开书本,从而影响论文质量。
3.构思与提纲
构思酝酿论文需要较长的过程,它贯穿整个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首先根据选题来确定研究的预期的目标,将课题解剖和分析,然后构思(或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得到相关的论据或预期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归纳得到的结果,以致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不少研究生论文都在这一环节上 “翻船”。例如,研制得出了实验室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性能测试,然而没有设置参照样(对比样)的性能测试(或没有参照样的引用数据),从而难以比较和证明新研制试样的优越性,前功尽弃;探讨了某一事物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或数学模型,但文章最后没有对模型加以验证,专家审稿未被通过。 因此构思要尽可能地系统性,严密性。有时要考虑论文的要求来设计科学研究,有时根据科研的情况的变化调整论文构思,当科研基本完成时,论文构思也基本形成。
写提纲前,应了解一下该学科、该种论文类型通常的论文格式,它可能已原则规定最高一级的论文提纲。根据论文的中心议题,疏理一下论文的素材,根据素材的逻辑关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列出提纲。要注意提纲的系统性,同一级的提纲应具有并列逻辑关系,上一级提纲与它所有的下一级提纲应具有属与分的逻辑关系。
(三)写作方法与技巧
1.内容素材如何组织
在文章的内容安排上主要以下有3种方法。a)递进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采用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循序论述,如某文章为某事物建立数学模型,内容安排:引言—理论依据-各因素分析-初拟模型-各因子、系数取值-验证和修正模型—结论。其中后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b)并列式,把论题分解成几个从属的、并列的子论点,分别论述,最后综合出相应的结论。c) 复合式,将递进式和并列式根据需要复合应用,实践中用得较多,如材纺、化学化工等实验研究报告大多采用这种安排。
许多学科的实验研究报告(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有例外),除引言及综述部分外,一般研究会涉及n个子实验,需介绍n组子实验方法与条件,n组子实验数据和结果,n项分析和结论,其素材是一个平面结构,而论文的叙述是线性的。实际撰写时,往往先将素材切成3块:第一块逐一介绍n组实验方法与条件(包括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第二块逐一显示实验数据、图片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图片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各组相关结果或结论,然后综合与分析各组实验的结果,得出并讨论总的结论;第三块显示结论作为结语(见图1)。
2.论文取材
论文取材其实是有讲究的,研究生论文中问题还真不少。
1)不要模拟教科书的模式写作,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心目中的读者,用较大篇幅交代基本概念,复述基本理论和专业人员已知的内容等,都是不可取的。写论文的目的是与同行交流,“说服”审稿专家认可你的研究成果,就要让他们看新的、有吸引力的东西。要扭住文章的创新点,正确、明了、简洁而滴水不漏地表述、论证自己的成果。
2)论文既要顾及系统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处理好重点(深入论述)与非重点(概括简述)的关系。例如论题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涉及到,但不是本文的创新点,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原则性地描述一下,例如“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本文不再赘述。”然后引出参考文献即可。
3)在许多情况下,显示的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而是经过组织和处理加工的、计算只列出关键公式与步骤,运算过程、一般的实验过程往往被省略,以尽可能地节省篇幅。
学位论文的取材与期刊论文有所不同。学位论文篇幅长,可以叙述得宽泛些、详细些。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可以介绍得全面、详细些;可以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及过程(以表明研究工作量),如较详细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工作,计算过程、调查研究工作等;研究得到的数据、图片等也可显示得较为充分、原始。撰写期刊论文往往只能精选素材的精华部分,紧紧围绕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这一部分来组织素材。
3.如何强化论述
论文以“论”为主,在“论”这方面,不少理工类、艺术类研究生尚不擅长是很正常的。首先需要了解那些内容必须展开“论”,深入地“论”,什么时候避开或简化“论”。为便于理解举一例:某文章对高校改革提出相关建议时,对几点建议每一点都是平均用力,没有强调重点,而且每一点都只顾提出建议而缺乏分析探讨:要怎么怎么做,应该如何如何做。读者看不出哪些建议是作者自己的主张,是作者新提出的,哪些是复述前人的主张,提出建议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就像一篇工作报告,不像论文。因此,所谓“论”,作者不仅仅要表明自己的主张,报告自己的研究结果,还必须对作者自己提(得)出的新的观点、主张、新的结果和结论作深刻的解释、论证;复述前人的可以简化和(或)引出相关参考文献。
刚才谈到的是论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论”。不同学科(问题)或不同类型论文的“论”法是不同的。论述要有系统性,对于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 (或)对策,首先必须对该领域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主张。就自己提出的主张应作深刻的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好处,与以往的做法有哪些改进;在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可从现有理论的高度来论证其合理性,从实践的角度列举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实例来论证其可行性或有效性等等,总的目的是努力使读者接受自己的主张。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类论文的“论”思路相仿,但论述方法不同。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实验或调研)方法,对实验(调查)所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与综合,得出相应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对于得出的结论与已有成果相比有何新的进展,都属于“论”的范畴。但是,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以为“论”可以到此结束,对研究得出的结果结论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讨论,并将此提升到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和知识,“论”到此可以完美谢幕。
4.如何表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创新性
学术论文不能像商业广告那样直接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或具有哪些创新,恰如其分地论证和表述其先进性、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认准创新的亮点是什么,围绕创新亮点从论文的引言、研究结果及讨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三部曲)进行论证和表述。引言部分,在对该领域目前最前沿研究情况的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引出国内外参考文献),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表明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的,期望得到新的结果。暗示没有重复前人的研究,或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而展开新的研究,有所不同和改进,或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从表述形式上看,以国际前沿研究为起点,您的研究可能达到国际先进,瞄准国内的可能达到国内先进,为以后的创新论述作铺垫。正文部分,围绕创新点,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研究结果或论据的显示,重点论证如何达到预期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并与已有成果相比较展现优势。对于其中的创新点要进行必要的理论解说和讨论。第三部分“结论”简要总结和点明文章新得出的结论,即创新点。
结论中表述创新性的语句可以是:“首次进行×××研究并得到×××预期的结果”;“首次证明了×××”;“成功地将×××并得到实验(践)验证;” “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更×××”;“本文得到的结果(结论)据文献检索尚未见文献报道”,等等。当然,说这些话是要有依据的。
“三部曲”中,第二部分正文是关键,但笔者提倡“三部曲”前后呼应共同来表述论文的创新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论文由于忽略第一、第三部分的铺垫和点睛作用,使得其创新性的判断变得模糊。
在此列举一则文章审稿失败的实例,以供借鉴。一篇题为“基于批量定制的产品网上销售接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专家审稿意见如下:无论是系统设计或程序开发都是应用研究。该文对网上接单系统进行了设计、编排与开发,但既无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作对比,也缺少系统实际应用的实例加以论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无法判断,发表意义不大。
(四)语言文字的表达
研究生论文的文字表达情况总体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各学科都有自己专业术语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初学者只有多阅读一些专业文献,多查阅工具书,勤学好问来弥补该方面不足。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建议同学们在文章的勤修改上狠下工夫,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一般学校对于硕士论文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么我们在写硕士论文时需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列举了几点:
1、论文查重率:大师论文查重率绝对排第一。即使论文的内容惊天动地,不合格的查重率也无济于事;
2、如果论文查重通过,您将看到论文的内容。你应该创新你的研究课题和课题的构思。不能只是照搬前人的工作成果,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可以引用一些前人的观点。
3、论文格式也需要注意,虽然对于研究生来说是论文,但是不排除论文的格式会有错误,所以写作的时候要多注意论文格式。硕士论文查重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下面是我整理的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期刊论文(万字),学位论文(硕士 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动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对于硕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是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局部或阶段的成果,包括对已有成果新的改进等。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生论文的创新性指标得分比较低。研究生完成的研究大多只能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成果。因此,研究生必须对课题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牢牢抓住研究中的创新点来撰写论文,不能模仿或重复已有的研究。本校学报编辑部曾通知一研究生论文退稿,作者觉得迷惑,表示“论文是模仿国外期刊上的论文写的,人家这样的文章可以发表,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也许是不注意创新性要求,重复研究的典型实例了。
3.逻辑性要求
它要求论说有据、思路严密、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推断合理、自成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浅显地讲,学术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交流平台,要充分显示和科学地组织素材,通过科学的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
4.其他要求
对于科技论文还要求具有重现性和有效性。所谓重现性就要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提供的方法、材料去实施同样的研究步骤,并重现论文的结果。其结果应具有理论价值和(或)实用价值。为了满足文献能提供交流和学习的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学术论文的评价(审)指标
论文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因此了解论文的评价指标对于构思和撰写论文具有指导意义。
1.学术期刊对论文的评价指标
不同期刊在审稿中采用的评价指标略有不同,但主要精神还是基本相同。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审稿采用的评价指标有:选题意义(每一指标均设置 a优、b良、c及、d较差4个等级);创新性;先进性;正确性;可读性。一般来说,审稿中论文的每项评价指标的评级都不能低于c级,否则审稿难以通过。
2.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
其评议指标设置为一级指标有5项:选题与综述(25%)、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0%)、研究与设计能力(10%)、创新性(35%)、写作能力(10%)。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评价体系略有不同,期刊论文侧重评价研究结果,学位论文不仅重视结果,也考察研究过程和作者的知识、能力。然而,都较注重对创新性的要求。
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
(一)关于选题
选题的重要性是不待说明的。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由导师选定,但也有学生自己选定的。具体的选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在此只能强调一些原则性的问题:a)选题最好选择自己的强项或熟悉的领域;b)就研究生的情况,硕士论文的选题宜小,不宜大,这有利于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c)研究涉及面不宜太宽,以避免需应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而顾此失彼,例如尽量不要选择类似“战略研究”、“对策研究”这样的综合性很强的课题;d)选题不要太生僻,以致于鲜有参考文献作参考,而造成一开始无从下手的局面。e)除了选题意义,研究生的课题最好选择新的视角、应用新方法来研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学术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的课题不一定一致,在此可能有3种情况:1)重合,论文选题与课题基本一致;2)收缩,论文选题只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一般是选取最具发表价值的那部分;3)变通,有的研究课题(如某些应用研究)不宜直接作为论文的选题,需要作些变通。
学位论文改写成学术期刊投稿论文其议题可以不同,后者由于篇幅的限制议题范围可以收缩,精选有创新内容的素材。
(二)撰写前的准备
学术(学位)论文的写作标志着研究生学习阶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由广泛、分散地摄取知识转变为集中、专一地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由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以应用知识为主;由接受已有知识转变为独立地开展创新性思维和工作,开发新的知识信息。因此,必须在心理上、知识和能力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撰写论文也强调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理念,这是笔者受理编辑上百件研究生论文后得出的结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论文撰写都是非常艰辛、细致的工作,都不能太浮 躁 ,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了文凭),富有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和创新意识,有“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任”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2.调研准备
牛顿把他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做好前期调研、文献利用及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要广泛、系统地进行文献检索,把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尽量收集全(对我校艺术类学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加以阅读、分析、疏理和利用,做到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了如指掌。阅读一般从专著开始,然后是综述类文章,最后是原始论文。
科技类学术论文应尽量引用国际上权威专业期刊的论文,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起点高,一开始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涉及该研究的前沿领域,避免重复研究。需要强调的是,文献调研和利用不能局限于导师提供的资料和手头的一些中文书刊,不仅开题前必须系统检索、系统收集,整个研究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跟踪、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吸收知识的过程。若需要深入社会作实地、实物考察的也不能轻易放弃。有些研究生论文的素材老是离不开学校的圈子,离不开书本,从而影响论文质量。
3.构思与提纲
构思酝酿论文需要较长的过程,它贯穿整个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首先根据选题来确定研究的预期的目标,将课题解剖和分析,然后构思(或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得到相关的论据或预期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归纳得到的结果,以致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不少研究生论文都在这一环节上 “翻船”。例如,研制得出了实验室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性能测试,然而没有设置参照样(对比样)的性能测试(或没有参照样的引用数据),从而难以比较和证明新研制试样的优越性,前功尽弃;探讨了某一事物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或数学模型,但文章最后没有对模型加以验证,专家审稿未被通过。 因此构思要尽可能地系统性,严密性。有时要考虑论文的要求来设计科学研究,有时根据科研的情况的变化调整论文构思,当科研基本完成时,论文构思也基本形成。
写提纲前,应了解一下该学科、该种论文类型通常的论文格式,它可能已原则规定最高一级的论文提纲。根据论文的中心议题,疏理一下论文的素材,根据素材的逻辑关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列出提纲。要注意提纲的系统性,同一级的提纲应具有并列逻辑关系,上一级提纲与它所有的下一级提纲应具有属与分的逻辑关系。
(三)写作方法与技巧
1.内容素材如何组织
在文章的内容安排上主要以下有3种方法。a)递进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采用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循序论述,如某文章为某事物建立数学模型,内容安排:引言—理论依据-各因素分析-初拟模型-各因子、系数取值-验证和修正模型—结论。其中后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b)并列式,把论题分解成几个从属的、并列的子论点,分别论述,最后综合出相应的结论。c) 复合式,将递进式和并列式根据需要复合应用,实践中用得较多,如材纺、化学化工等实验研究报告大多采用这种安排。
许多学科的实验研究报告(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有例外),除引言及综述部分外,一般研究会涉及n个子实验,需介绍n组子实验方法与条件,n组子实验数据和结果,n项分析和结论,其素材是一个平面结构,而论文的叙述是线性的。实际撰写时,往往先将素材切成3块:第一块逐一介绍n组实验方法与条件(包括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第二块逐一显示实验数据、图片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图片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各组相关结果或结论,然后综合与分析各组实验的结果,得出并讨论总的结论;第三块显示结论作为结语(见图1)。
2.论文取材
论文取材其实是有讲究的,研究生论文中问题还真不少。
1)不要模拟教科书的模式写作,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心目中的读者,用较大篇幅交代基本概念,复述基本理论和专业人员已知的内容等,都是不可取的。写论文的目的是与同行交流,“说服”审稿专家认可你的研究成果,就要让他们看新的、有吸引力的东西。要扭住文章的创新点,正确、明了、简洁而滴水不漏地表述、论证自己的成果。
2)论文既要顾及系统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处理好重点(深入论述)与非重点(概括简述)的关系。例如论题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涉及到,但不是本文的创新点,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原则性地描述一下,例如“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本文不再赘述。”然后引出参考文献即可。
3)在许多情况下,显示的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而是经过组织和处理加工的、计算只列出关键公式与步骤,运算过程、一般的实验过程往往被省略,以尽可能地节省篇幅。
学位论文的取材与期刊论文有所不同。学位论文篇幅长,可以叙述得宽泛些、详细些。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可以介绍得全面、详细些;可以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及过程(以表明研究工作量),如较详细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工作,计算过程、调查研究工作等;研究得到的数据、图片等也可显示得较为充分、原始。撰写期刊论文往往只能精选素材的精华部分,紧紧围绕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这一部分来组织素材。
3.如何强化论述
论文以“论”为主,在“论”这方面,不少理工类、艺术类研究生尚不擅长是很正常的。首先需要了解那些内容必须展开“论”,深入地“论”,什么时候避开或简化“论”。为便于理解举一例:某文章对高校改革提出相关建议时,对几点建议每一点都是平均用力,没有强调重点,而且每一点都只顾提出建议而缺乏分析探讨:要怎么怎么做,应该如何如何做。读者看不出哪些建议是作者自己的主张,是作者新提出的,哪些是复述前人的主张,提出建议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就像一篇工作报告,不像论文。因此,所谓“论”,作者不仅仅要表明自己的主张,报告自己的研究结果,还必须对作者自己提(得)出的新的观点、主张、新的结果和结论作深刻的解释、论证;复述前人的可以简化和(或)引出相关参考文献。
刚才谈到的是论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论”。不同学科(问题)或不同类型论文的“论”法是不同的。论述要有系统性,对于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 (或)对策,首先必须对该领域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主张。就自己提出的主张应作深刻的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好处,与以往的做法有哪些改进;在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可从现有理论的高度来论证其合理性,从实践的角度列举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实例来论证其可行性或有效性等等,总的目的是努力使读者接受自己的主张。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类论文的“论”思路相仿,但论述方法不同。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实验或调研)方法,对实验(调查)所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与综合,得出相应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对于得出的结论与已有成果相比有何新的进展,都属于“论”的范畴。但是,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以为“论”可以到此结束,对研究得出的结果结论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讨论,并将此提升到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和知识,“论”到此可以完美谢幕。
4.如何表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创新性
学术论文不能像商业广告那样直接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或具有哪些创新,恰如其分地论证和表述其先进性、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认准创新的亮点是什么,围绕创新亮点从论文的引言、研究结果及讨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三部曲)进行论证和表述。引言部分,在对该领域目前最前沿研究情况的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引出国内外参考文献),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表明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的,期望得到新的结果。暗示没有重复前人的研究,或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而展开新的研究,有所不同和改进,或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从表述形式上看,以国际前沿研究为起点,您的研究可能达到国际先进,瞄准国内的可能达到国内先进,为以后的创新论述作铺垫。正文部分,围绕创新点,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研究结果或论据的显示,重点论证如何达到预期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并与已有成果相比较展现优势。对于其中的创新点要进行必要的理论解说和讨论。第三部分“结论”简要总结和点明文章新得出的结论,即创新点。
结论中表述创新性的语句可以是:“首次进行×××研究并得到×××预期的结果”;“首次证明了×××”;“成功地将×××并得到实验(践)验证;” “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更×××”;“本文得到的结果(结论)据文献检索尚未见文献报道”,等等。当然,说这些话是要有依据的。
“三部曲”中,第二部分正文是关键,但笔者提倡“三部曲”前后呼应共同来表述论文的创新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论文由于忽略第一、第三部分的铺垫和点睛作用,使得其创新性的判断变得模糊。
在此列举一则文章审稿失败的实例,以供借鉴。一篇题为“基于批量定制的产品网上销售接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专家审稿意见如下:无论是系统设计或程序开发都是应用研究。该文对网上接单系统进行了设计、编排与开发,但既无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作对比,也缺少系统实际应用的实例加以论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无法判断,发表意义不大。
(四)语言文字的表达
研究生论文的文字表达情况总体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各学科都有自己专业术语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初学者只有多阅读一些专业文献,多查阅工具书,勤学好问来弥补该方面不足。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建议同学们在文章的勤修改上狠下工夫,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数据、术语严谨规范严谨规范,是科研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分析,避免“张冠李戴”。对数据进行判别时,不要将属性为A的对象,用B作为参照标准。计量单位,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相关行业规范。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并不是小数点之后位数越多就越精确,而是要与获得数据的方法手段结合起来。比如,利用一台精度为5%的仪器进行观测,数据应写成“19”,而不是“”。不能简单地照搬仪器报出值。高于检测上限、或低于检测下限的数据,应该用“>检测限”、“<检测限”、“未检出”或相应的英文缩写等表示。标注要详实。比如,采样位置图,应该有比例尺、方位、坐标、图例及说明等参数。图版中使用专业符号、代码表示对象时,应该附注相应的文字说明。不要生造专业术语。确实需要使用新的术语时,应进行充分的说明。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忠告就是遵守正确的道理,不能不去遵守,而朗根尼西却说:“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这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可我却认为忠告与实践同样重要。著名哲学家马克思认为,认识是实践得来的,只有不断认识实践才能得出真理,也就是忠告。刚出生的小孩子他什么也不怕,你一味的告诉他火很烫不能碰,可他未必听得进去,但如果他自己犯了错误去摸了火,那么他则会明白火的危险而不再去碰它,忠告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去听去做,这时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可是伴随着人的长大,这时的我们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我们有了世界观,有了自己的思维,这时忠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如文学家歌德所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的能力。”这时的我们看到了因为吸烟而生病的人们,听到了父母,老师谆谆诱导,我们收起好奇,听了忠告不去碰烟,就免受了烟对人身体的危害。这时的我们听了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彻夜通宵上网打游戏,所以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睡眠。这时的我们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忠告带给我们的好处,这时的忠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乐于助人"的确是同学中最值得赞赏的品质。某杂志社调查的结果显示着同学们对真,善,美的确切认知。这种鲜明的是非观念,本身就值得赞赏。 但是,另一项不记名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对待别人的麻烦,选择的答案却是"悄悄走开"!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亲爱的同学在这时抛弃了他们赞赏的品质?我不知道,在复杂的社会里,还有哪一阶层像学生这般纯洁?我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还有谁比我们青少年更热诚,更有同情心?但是为什么,就连他们也做出了如此卑怯的选择? 望着暑气蒸腾的天空,我发问:"这是谁的罪孽?孩子呱呱坠地,是一个粉红色的天使,一页纯白的纸。不是有人告诉我们,世上的一切没有无缘无故的吗?那么,是谁用尘世的烟灰玷污着粉红?是谁在纯白上乱笔涂鸦?我怨愤而遗憾的目光只能投向人海,投向那些只乐于教诲我们的父兄。 一次,上海街头一辆公共汽车熄火,下来推车的只是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当他们憋足吃奶的劲儿推动满车大人,回到车上时,他们先前的座位已被大人们占光。 一次,克拉玛依的剧院失火,大人们喊着"让领导先走!"把孩子践踏在脚下。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自己避藏入厕所,把拍门呼救的孩子紧闭在门外熊熊大火之中。 不错,我们的父兄中有雷锋,徐虎,李素丽,他们的确十分可敬;但是,也有不少"榜样"却立在反面。不是吗?若不是,平凡怎么会成为伟大?若不是,怎么会有第二份调查令人心寒的结果? 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无声的行为甚或有声的唆使都在诱导我们:"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中的不少人就这样过早地继承了"民族"的传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第一份调查表明,我们良心未泯;第二份调查也表明,我们只有在不记名问卷中才会"悄悄走开",我们毕竟是以此为耻的,我们大多也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或熊熊大火之前去履行这"悄悄走开",因为我们终究是红旗下的孩子! 两份调查结果,展示了希望,也昭彰着危机。正本清源,在这庄严的考场,我只有忠告我尊敬的父兄:毁灭了青少年的热诚,便毁灭了社会的希望!
[摘要] 企业员工忠诚度是反映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提升员工忠诚度,加强员工忠诚度的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企业 员工忠诚 企业文化 员工忠诚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主动忠诚是指员工在主观上有强烈的忠诚于企业的愿望,这种状态是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高水平的忠诚。被动忠诚是指员工本身不愿意长期在该企业工作,然而由于一些客观上的约束因素,导致其不得不继续留在该企业。因此,企业需要培养与提升的是员工的主动忠诚度。本文提到的忠诚均指的是主动忠诚。 一、员工忠诚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员工忠诚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是企业的基本成分,他们的热情代表企业的士气,他们的工作自觉性于潜移默化中体现企业的实力。员工忠诚将大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忠诚是效率,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存在着促进的作用。企业每名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2.员工忠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的资源,科学地使用人力资源能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组织的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员工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发挥还取决于员工的忠诚度。 3.员工忠诚减少组织的人员置换成本。当员工的忠诚度降低时,就会对其为之服务的企业不满,甚至选择离开,从而引起员工流失。而企业为了填补员工离职的空白,又将重新招募、培训新的员工,这期间还要冒着可能的生产率降低、新进员工无法胜任工作的风险,这样就会形成置换和交替成本。 二、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因素 笔者认为造成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企业本身因素 (1)企业文化。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许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营造出忠诚的企业氛围以引导和鼓励员工忠诚。 (2)发展机会。良好的发展条件,如培训和晋升、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几乎是所有员工所关心和追求的目标,很多企业没有把培训看作是促进员工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必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和能力的晋升。 (3)薪酬福利。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良好的福利条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 (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舒适、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必要条件。此外,融洽的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增加员工满意度、激励员工发挥智力和潜能所必不可少的。 2.外部环境因素 (1)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只是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员工在流动中觅机遇,于变化中求发展。 (2)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激起了人们希望实现个人价值的渴望,以个人发展为宗旨,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会引起忠诚度的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企业的崛起给员工流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挖其他企业的人才,这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 3.员工个人因素 (1)个性特点。不同的个性特点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如内控性较强、富于创新性、愿意冒险的员工流动率较高,相反,胆量小、爱面子和“循规蹈矩”的他控型人员的流动率较低。另外,不同的忍耐力、需要、动机水平和价值观等因素对行为发生的时间、方式、强度等都有影响。 (2)社会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龄、技术水平等。研究发现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工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对员工忠诚度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其对组织的忠诚度有增加的趋势,刚离校的学生更偏向于职业忠诚,而工作年龄长的员工则更偏向于企业忠诚。而员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组织的忠诚度就越低。这是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期望值就越高,使企业难以满足其期望,因此与员工忠诚度呈现负相关,也可能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其工作机会也多,不太可能停留于一个职位或企业。公司工龄是一个影响组织忠诚度的重要维度,组织忠诚度随着员工在组织中年限的增长而上升。另外从技术层面讲,技术水平越低的员工,越偏向于企业忠诚,反之则倾向于职业忠诚。 三、员工忠臣度的提升 由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企业要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必须从企业自身因素上入手,根据知识员工的特点及本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状况,选择切合实际的培养措施以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认为对国有企业知识员工忠诚度的培育应是一个全程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招聘期、培养期和挽救期。 1.招聘期 有研究表明,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员工忠诚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人“天生”就“不安分”,而有的人则与此相反。为降低员工进入企业后对其忠诚度进行管理的难度,在招聘过程中,要以忠诚度为导向。 (1)排除跳槽倾向大的求职者。企业在员工招聘和甄选过程中,除了注重求职者工作能力的考察,还要考察其忠诚度。企业有两种途径可获得求职者忠诚度的信息,一是通过求职者简历上的信息,一般简历上会有有关个人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工作时间、离职原因等方面的信息,仔细查看这些信息可预先排除跳槽倾向较大的求职者。二是使用量表或问卷对求职者的忠诚度进行测量,如组织忠诚度问卷、情感承诺量表等。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和有效,而且应用较广。 (2)注重求职者价值观取向。理论研究表明,个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之间良好的匹配是个体对组织忠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注重考察求职者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匹配程度及其价值观改造的难度。为保证高员工忠诚度,有些企业宁愿放弃雇佣经验丰富但价值观与企业相去甚远的求职者,而去雇佣毫无经验但价值观可塑性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3)诚信沟通。即在招聘过程中,企业要向求职者告知空缺职位和企业的真实情况,以免求职者对职位和企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结果导致忠诚度的下降或员工流失。 2.培养期 (1)帮助员工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重视员工个人发展 职业发展规划是除工作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员工忠诚的培养措施。当新员工进入一个新的组织以后,他们是想在这个新的环境寻找一个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平台,并且可以从这个新的环境中发现继续给自己充电的机会。为此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根据员工的个人条件和背景,由员工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协商,为员工在企业的发展制定计划和路线,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努力使之达成目标,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会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组织。良好的职业生涯计划会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良性互动,采用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模式,增强员工的自我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两类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创造互动式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以便员工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采取员工参与管理,丰富员工工作内容的工作岗位设计等方式,调动员工的创业积极性。将员工自己的个人目标、个人成长、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社会认同期望与企业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个人与企业远景追求的良性互动,给员工以自我最大人生价值的体现,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足够空间,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其能够和企业长期的合作,达到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2)提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 重视通过有效培训提升知识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开发知识员工的潜能。这方面很多国有企业还不够重视,还存在不少困惑,如担心培训后员工跳槽,认为效益好时不需要培训,而效益差时又没钱培训等。国有企业应该更新观念,把培训视为一种投资,一方面员工可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晋升和发展提供硬件保障,进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高忠诚度的员工为其工作而获得高组织绩效和高利润回报,这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双赢的。 (3)二、培养亲和文化,营造“企业是我家”的软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重要内涵的体现,而通过始终爱护人、尊重人、承认员工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构建企业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让他们毫无怨言地努力与奉献,才是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1.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念。在管理就是效益的时代,“管理胜出”是非常容易接受和被理解的。可是管理的刚性抑制了思维的创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诸如员工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等,是不能通过管理来解决的。过分强调管理,而忽视文化建设,形成不了具有凝聚力的价值观念,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样,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因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共同的价值观,是增强凝聚力的根本保证。培养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企业的责任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给员工提供更好地完成工作所需的方法和培训,通过投资培训和将学习作为头等大事,让员工得以应对自如地做自己的工作,并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让员工知道自己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重要的和必须的,是和企业的远景目标息息相关。这种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包含了尊重、诚信、认同等思想,是互动的,也是易于接受并共同遵守的理念。 2.发挥领导意识,树立良好的引导作用。领导的作用在于通过激励等方法,实现组织的目标。减少官僚主义、颐指气使、独断专行等行为,去除依靠命令、控制和等级来实现目标的思维。通过制定高质量的目标,并激发员工尽情施展,而不是采用强制、霸道的过程控制是最好的激励和鼓励。靠人格的力量、以身作则,鼓励员工思考和贡献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引领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引领员工为共同目标的奋斗,能有效地减少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等阻碍员工才智发挥的障碍,为员工创造一个可以尽情施展的理想环境。 实现“企业是我家”的理想,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望和努力方向,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核心所在。不仅需要员工素质的提高,更是需要企业经营者领导理念、管理思维的更新和转变。通过自上而下的引领、激励,形成全员参与、互动、开放、尊重的无边界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是我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4)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合理的薪酬。核心员工更加重视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准确的评价核心员工的工作,使核心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而激发其工作热情。绩效考核中的双方交流机制非常重要,通过双向沟通获得最终的双赢,它是绩效考核成功的前提。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薪酬,不仅满足近期的利益,对于长远利益也应该考虑,比如提供商业保险等。还可采取给予股份、期权等奖励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使员工与企业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 第四,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做好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其向上的动力。对于核心员工,为其提供合理的晋升机会与一个职业成长的工作环境,会比单独依靠经济报酬富有更多效益。当然,自我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晋升,通过实行工作轮换以丰富他们的工作内容、提供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工作、授权他们自己进行工作的计划和监督等等,都是达到核心员工自我实现目标的重要方法。 三、实行无障碍的双向沟通,以心换心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员工的忠诚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管理者用“心”换来的。在具有高度忠诚员工的企业中,管理人员都十分清楚:员工的忠诚是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基础上的,而信任又需要大量的双向沟通。良好的沟通环境,可以起到员工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员工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吸收者,彼此学习,互相提高。企业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做到沟通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越容易,越频繁,员工的归属感越强,忠诚度越高。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交往的需要。沟通提供了一个释放情感的机制,并满足了社交需要;沟通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它是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润滑剂。 1.员工应该主动与管理者沟通。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沟通管理,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员工尤其应该注重与主管领导的沟通。一般来说,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更重要的一点,管理者对许多工作在下达命令让员工去执行后,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没有切实考虑到员工所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员工应该有主动与领导沟通的精神,这样可以弥补主管因为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 2.管理者应该积极和部属沟通。优秀管理者必备技能之一就是高效沟通技巧,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向更上一级沟通;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必须重视与部属沟通。许多管理者喜欢高高在上,缺乏主动与部属沟通的意识,凡事喜欢下命令,忽视沟通管理。对于管理者说,“挑毛病”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极端,在责备的过程中要告知员工改进的方法及奋斗的目标,在“鞭打快牛”的过程中又不致挫伤人才开拓进取的锐气。 4.沟通是双向的,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沟通是双方面的事情,如果任何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应对,那么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试想在员工主动找领导沟通的时候,领导推诿很忙没有时间沟通,或者领导主动与员工沟通,然而员工却不积极配合,也不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双方不能消除误会,甚至可能使误会加深,最终可能分道扬镳。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年代,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核心员工的忠诚,建立忠诚关系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同时,我们也看到建立忠诚关系并不难,企业需要认识到建立忠诚并不是单行道。只要做到用一种能激发员工的信任和献身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坚持长期投资于人力资本,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坦诚地与员工交流,把员工导向适合发挥他们特长的位置,帮助他们发掘自己无穷的潜力,设法创造和培养一个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企业必将走向兴盛。 七绝:为学 古体诗-望月 五绝:咏石榴 现代诗:致南飞燕 五绝:早春游园~溜冰有感 生活-是个什么东西?! 古体诗:正月初七日观民俗表演有感 七绝:故地游,再思友人 古体诗:雾去?雾又归! 给自己留一点点尊严,一点点就可以了! 如果职场是一场游戏,是你在玩游戏or游戏在玩你?
首先你可以搜集下载这方面的论文资料,比如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其次在搜集和下载来的资料中提炼出观点较新颖的论文资料,先把大致框架做出来。再者我们不能抄袭,要通过已知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学所知,充实起来最后对于毕业论文要求字数比较多情况下,可以适当加点概念理论,多查阅,多学习。
这个比较简单的 题目确定了没有啊
发掘骨干力量,防止本公司被人抽跨
我在“赢在中国网”看到过这方面的文章,很有独创性,不流俗,建议去看看,那是中小企业解决各种问题的地方。
经营一个企业就像经营一个家庭,员工要像对待家庭一样对待企业,企业也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这种“对待”是相互的,付出与得到要相互平衡的。一方面,员工要融入到企业环境中,适时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某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和价值观,尽力做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发挥能力及特长的平台,并建立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各项措施:如企业文化、顺畅的交流沟通渠道、长期稳定的事业发展、无忧的福利条件及细致的人性化管理等等。像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一样,由于内心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忠诚度也非一成不变的。对员工忠诚度的认知,始于招聘录用阶段,通知简历、面试等一系列的过程,初步对员工了解,但这个认知只存在于表面,更多的认知及员工忠诚度的提升在于员工进企业后一系列的观察、了解和为此付出的努力。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要开始对员工的忠诚度进行培养。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首先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再是给员工以归属感(即像家一样)。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高期望值:新员工入职后都是激情满腹,斗志昂扬,给员工提出高标准的目标,激发员工的挑战性。管理顾问克雷格说:“设立高期望值能为那些富于挑战的有贤之士提供更多机会。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高要求,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2、经常交流、信息共享:企业领导要经常与员工交流,了解员工的想法,并实时将公司的运营情况、决策信息及相关的会议精神传达到员工处,让员工更多的了解公司,认同公司。3、经济福利保障及晋升制度: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这也是员工最关注的问题。员工只有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为企业服务。而员工的需求一般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上的需求,一方面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员工能随着企业壮大而自身得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4、建立员工的归属感:以上3点可以说是为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所做的措施,满意度高并不表示忠诚度一定高,所以我们还要建立员工的归属感(即家的感觉)。建立企业文化,成立工会,在工作以外关心员工的生活;实施人性化管理,顺畅的沟通;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等等。只有让员工觉得是企业的一员,员工才会忠于企业,才有可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对待。由于忠诚度管理是个动态的管理,所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要不断改变,随着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行政管理的不断优化,企业、员工关系不断和谐,员工也愿意为企业承担义务、努力工作,从而让工作——生活满意、平衡,并成为企业一名忠诚的员工。
[摘要] 企业员工忠诚度是反映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提升员工忠诚度,加强员工忠诚度的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企业 员工忠诚 企业文化 员工忠诚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主动忠诚是指员工在主观上有强烈的忠诚于企业的愿望,这种状态是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高水平的忠诚。被动忠诚是指员工本身不愿意长期在该企业工作,然而由于一些客观上的约束因素,导致其不得不继续留在该企业。因此,企业需要培养与提升的是员工的主动忠诚度。本文提到的忠诚均指的是主动忠诚。 一、员工忠诚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员工忠诚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是企业的基本成分,他们的热情代表企业的士气,他们的工作自觉性于潜移默化中体现企业的实力。员工忠诚将大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忠诚是效率,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存在着促进的作用。企业每名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2.员工忠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的资源,科学地使用人力资源能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组织的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员工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发挥还取决于员工的忠诚度。 3.员工忠诚减少组织的人员置换成本。当员工的忠诚度降低时,就会对其为之服务的企业不满,甚至选择离开,从而引起员工流失。而企业为了填补员工离职的空白,又将重新招募、培训新的员工,这期间还要冒着可能的生产率降低、新进员工无法胜任工作的风险,这样就会形成置换和交替成本。 二、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因素 笔者认为造成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企业本身因素 (1)企业文化。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许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营造出忠诚的企业氛围以引导和鼓励员工忠诚。 (2)发展机会。良好的发展条件,如培训和晋升、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几乎是所有员工所关心和追求的目标,很多企业没有把培训看作是促进员工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必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和能力的晋升。 (3)薪酬福利。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良好的福利条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 (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舒适、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必要条件。此外,融洽的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增加员工满意度、激励员工发挥智力和潜能所必不可少的。 2.外部环境因素 (1)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只是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员工在流动中觅机遇,于变化中求发展。 (2)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激起了人们希望实现个人价值的渴望,以个人发展为宗旨,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会引起忠诚度的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企业的崛起给员工流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挖其他企业的人才,这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 3.员工个人因素 (1)个性特点。不同的个性特点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如内控性较强、富于创新性、愿意冒险的员工流动率较高,相反,胆量小、爱面子和“循规蹈矩”的他控型人员的流动率较低。另外,不同的忍耐力、需要、动机水平和价值观等因素对行为发生的时间、方式、强度等都有影响。 (2)社会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龄、技术水平等。研究发现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工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对员工忠诚度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其对组织的忠诚度有增加的趋势,刚离校的学生更偏向于职业忠诚,而工作年龄长的员工则更偏向于企业忠诚。而员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组织的忠诚度就越低。这是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期望值就越高,使企业难以满足其期望,因此与员工忠诚度呈现负相关,也可能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其工作机会也多,不太可能停留于一个职位或企业。公司工龄是一个影响组织忠诚度的重要维度,组织忠诚度随着员工在组织中年限的增长而上升。另外从技术层面讲,技术水平越低的员工,越偏向于企业忠诚,反之则倾向于职业忠诚。 三、员工忠臣度的提升 由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企业要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必须从企业自身因素上入手,根据知识员工的特点及本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状况,选择切合实际的培养措施以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认为对国有企业知识员工忠诚度的培育应是一个全程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招聘期、培养期和挽救期。 1.招聘期 有研究表明,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员工忠诚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人“天生”就“不安分”,而有的人则与此相反。为降低员工进入企业后对其忠诚度进行管理的难度,在招聘过程中,要以忠诚度为导向。 (1)排除跳槽倾向大的求职者。企业在员工招聘和甄选过程中,除了注重求职者工作能力的考察,还要考察其忠诚度。企业有两种途径可获得求职者忠诚度的信息,一是通过求职者简历上的信息,一般简历上会有有关个人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工作时间、离职原因等方面的信息,仔细查看这些信息可预先排除跳槽倾向较大的求职者。二是使用量表或问卷对求职者的忠诚度进行测量,如组织忠诚度问卷、情感承诺量表等。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和有效,而且应用较广。 (2)注重求职者价值观取向。理论研究表明,个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之间良好的匹配是个体对组织忠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注重考察求职者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匹配程度及其价值观改造的难度。为保证高员工忠诚度,有些企业宁愿放弃雇佣经验丰富但价值观与企业相去甚远的求职者,而去雇佣毫无经验但价值观可塑性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3)诚信沟通。即在招聘过程中,企业要向求职者告知空缺职位和企业的真实情况,以免求职者对职位和企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结果导致忠诚度的下降或员工流失。 2.培养期 (1)帮助员工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重视员工个人发展 职业发展规划是除工作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员工忠诚的培养措施。当新员工进入一个新的组织以后,他们是想在这个新的环境寻找一个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平台,并且可以从这个新的环境中发现继续给自己充电的机会。为此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根据员工的个人条件和背景,由员工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协商,为员工在企业的发展制定计划和路线,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努力使之达成目标,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会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组织。良好的职业生涯计划会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良性互动,采用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模式,增强员工的自我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两类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创造互动式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以便员工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采取员工参与管理,丰富员工工作内容的工作岗位设计等方式,调动员工的创业积极性。将员工自己的个人目标、个人成长、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社会认同期望与企业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个人与企业远景追求的良性互动,给员工以自我最大人生价值的体现,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足够空间,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其能够和企业长期的合作,达到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2)提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 重视通过有效培训提升知识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开发知识员工的潜能。这方面很多国有企业还不够重视,还存在不少困惑,如担心培训后员工跳槽,认为效益好时不需要培训,而效益差时又没钱培训等。国有企业应该更新观念,把培训视为一种投资,一方面员工可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晋升和发展提供硬件保障,进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高忠诚度的员工为其工作而获得高组织绩效和高利润回报,这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双赢的。 (3)二、培养亲和文化,营造“企业是我家”的软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重要内涵的体现,而通过始终爱护人、尊重人、承认员工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构建企业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让他们毫无怨言地努力与奉献,才是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1.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念。在管理就是效益的时代,“管理胜出”是非常容易接受和被理解的。可是管理的刚性抑制了思维的创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诸如员工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等,是不能通过管理来解决的。过分强调管理,而忽视文化建设,形成不了具有凝聚力的价值观念,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样,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因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共同的价值观,是增强凝聚力的根本保证。培养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企业的责任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给员工提供更好地完成工作所需的方法和培训,通过投资培训和将学习作为头等大事,让员工得以应对自如地做自己的工作,并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让员工知道自己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重要的和必须的,是和企业的远景目标息息相关。这种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包含了尊重、诚信、认同等思想,是互动的,也是易于接受并共同遵守的理念。 2.发挥领导意识,树立良好的引导作用。领导的作用在于通过激励等方法,实现组织的目标。减少官僚主义、颐指气使、独断专行等行为,去除依靠命令、控制和等级来实现目标的思维。通过制定高质量的目标,并激发员工尽情施展,而不是采用强制、霸道的过程控制是最好的激励和鼓励。靠人格的力量、以身作则,鼓励员工思考和贡献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引领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引领员工为共同目标的奋斗,能有效地减少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等阻碍员工才智发挥的障碍,为员工创造一个可以尽情施展的理想环境。 实现“企业是我家”的理想,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望和努力方向,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核心所在。不仅需要员工素质的提高,更是需要企业经营者领导理念、管理思维的更新和转变。通过自上而下的引领、激励,形成全员参与、互动、开放、尊重的无边界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是我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4)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合理的薪酬。核心员工更加重视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准确的评价核心员工的工作,使核心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而激发其工作热情。绩效考核中的双方交流机制非常重要,通过双向沟通获得最终的双赢,它是绩效考核成功的前提。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薪酬,不仅满足近期的利益,对于长远利益也应该考虑,比如提供商业保险等。还可采取给予股份、期权等奖励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使员工与企业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 第四,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做好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其向上的动力。对于核心员工,为其提供合理的晋升机会与一个职业成长的工作环境,会比单独依靠经济报酬富有更多效益。当然,自我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晋升,通过实行工作轮换以丰富他们的工作内容、提供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工作、授权他们自己进行工作的计划和监督等等,都是达到核心员工自我实现目标的重要方法。 三、实行无障碍的双向沟通,以心换心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员工的忠诚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管理者用“心”换来的。在具有高度忠诚员工的企业中,管理人员都十分清楚:员工的忠诚是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基础上的,而信任又需要大量的双向沟通。良好的沟通环境,可以起到员工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员工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吸收者,彼此学习,互相提高。企业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做到沟通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越容易,越频繁,员工的归属感越强,忠诚度越高。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交往的需要。沟通提供了一个释放情感的机制,并满足了社交需要;沟通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它是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润滑剂。 1.员工应该主动与管理者沟通。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沟通管理,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员工尤其应该注重与主管领导的沟通。一般来说,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更重要的一点,管理者对许多工作在下达命令让员工去执行后,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没有切实考虑到员工所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员工应该有主动与领导沟通的精神,这样可以弥补主管因为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 2.管理者应该积极和部属沟通。优秀管理者必备技能之一就是高效沟通技巧,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向更上一级沟通;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必须重视与部属沟通。许多管理者喜欢高高在上,缺乏主动与部属沟通的意识,凡事喜欢下命令,忽视沟通管理。对于管理者说,“挑毛病”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极端,在责备的过程中要告知员工改进的方法及奋斗的目标,在“鞭打快牛”的过程中又不致挫伤人才开拓进取的锐气。 4.沟通是双向的,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沟通是双方面的事情,如果任何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应对,那么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试想在员工主动找领导沟通的时候,领导推诿很忙没有时间沟通,或者领导主动与员工沟通,然而员工却不积极配合,也不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双方不能消除误会,甚至可能使误会加深,最终可能分道扬镳。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年代,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核心员工的忠诚,建立忠诚关系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同时,我们也看到建立忠诚关系并不难,企业需要认识到建立忠诚并不是单行道。只要做到用一种能激发员工的信任和献身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坚持长期投资于人力资本,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坦诚地与员工交流,把员工导向适合发挥他们特长的位置,帮助他们发掘自己无穷的潜力,设法创造和培养一个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企业必将走向兴盛。 七绝:为学 古体诗-望月 五绝:咏石榴 现代诗:致南飞燕 五绝:早春游园~溜冰有感 生活-是个什么东西?! 古体诗:正月初七日观民俗表演有感 七绝:故地游,再思友人 古体诗:雾去?雾又归! 给自己留一点点尊严,一点点就可以了! 如果职场是一场游戏,是你在玩游戏or游戏在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