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班主题家论文

发布时间:

小班主题家论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81-01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影响

儿童自出生之始,就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包围、洗礼。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人才选拔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及光宗耀祖的文化心理在今天的父母身上依旧体现。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已成为了普遍现象,其表现就是父母们往往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逼着孩子学钢琴、美术、舞蹈等,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力培养“神童”,毫不留情地扼杀儿童的天性,剥夺儿童童年的自由。父母们凭自己的个人意愿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只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没有作为独立生存价值的个体应受的尊重。另一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拼命驱赶着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奔跑,由此带来就是孩子天性的压制,尊严的践踏以及需要的忽视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一是关注过度。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其对孩子过分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如让孩子过度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对孩子过度干涉、保护和过度期望等。对于孩子而言,适度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教育却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例如,学习上的过度教育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出现厌学现象;生活上的过度教育会使父母过分干涉、保护、溺爱孩子,剥夺孩子的参与权或体验真知的机会,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应是儿童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关注过度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重智轻德。如今,父母期盼孩子将来成才的愿望之焦点已从追求德才兼备偏向单纯的智力开发,宁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上,而极少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传统美德教育、情感教育等。日本儿童教育专家井深大曾提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无法弥补。”[1]且幼儿的家庭德育多停滞在观念、知识的灌输与说教层面致使德育难彰其效。如生活中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准则,但却往往忽略践行的过程。

(三)家园教育的失谐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逐渐成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阳,成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而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控制或过分娇惯放纵却极易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但某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儿童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幼儿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幼儿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儿童,意味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但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父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也是必要的。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可适时地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幼儿自觉体验家庭教育带来的和谐与自由。唯有使儿童成为自身行为规范的真正主体,使“他律”变为“自律”,儿童才能在一种有限却又相对有序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空间及时间。”这六个解放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家长适度地“放”,也许会放出一个好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是我国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法宝之一。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提供正确的范型让幼儿模仿、学习抽象的行为规范与标准,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2]《老子・四十三章》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谓“不言之教”即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从小事小节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要做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同时,家长也要给幼儿提供大量行为实践的机会,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所模仿的行为迁移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将外在的要求和约束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才能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

(三)家庭教育的保障:家园共育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由于文化水平、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的差异,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家长间互相抵制、相互矛盾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其教育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家庭教育也要讲究整体配合,相互协调,让父母及长辈们都参与其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通力合作,成为好搭档,共同承担起幼儿的教育任务,共同发挥家园共建、家园互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很多时候幼儿家园表现的不一致往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沟通而造成的,孩子身处在社会开放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例如,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在教育上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通过“家园联系簿”把每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重点及教育方式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也及时听取家长的要求,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等。

参考文献:

[1] 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9(10):59-60.

[2] 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53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

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为“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1

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常规”有着不同的理解:刘焱认为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2罗志芳认为幼儿常规就是“纪律”,幼儿常规就是幼儿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3王玉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4

综上所述,幼儿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从时间顺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入园、晨检、早操、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环节。

三、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常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常规教育氛围。

环境支持和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常规教育环境,而小班幼儿又刚入园、年龄小、缺乏常规意识,为此,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常规教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例如:洗手池前与水龙头相对应的地面,我们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它告诉孩子们,每个“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脚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动室地面的“半圆形”标志线,帮助孩子们迅速有序地将小椅子摆在活动时需要的位置;楼梯台阶上的“脚印”标志以及楼道墙面的“毛毛虫”标志,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

2、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适宜的幼儿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益,获得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不同,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5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晨入园时,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幼儿渐渐地也知道在入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活动时为了端正幼儿的坐姿,老师会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们顿时就挺起腰来。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6同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多动手实际操作感知。例如:为引导幼儿离开座位时送椅子,我们创设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生活服务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随机生成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渗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而幼儿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教育”,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各种游戏和活动中的。例如,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却没人捡、幼儿之间相互争抢玩具等现象,据此,我们随机生成了“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在发现幼儿常在教室里追逐疯跑这一情况时,我们随机生成了“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我叫轻轻”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相关规则。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常规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7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应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和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例如,通过班级家园栏、QQ群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等,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家园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及在家情况,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为班级常规教育出谋划策;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2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 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5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6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7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5]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第43――44页。

[8]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9]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小班主题论文

作为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从小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安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指导策略》

摘 要: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幼儿园务必要将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幼教工作的首位。作为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从小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阐述了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所要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日常安全教育 指导策略

Small Children Daily Safety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YAN N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Make children grow up happy and healthy is the sacred duty of every educator. Therefore, be sure to nursery children's lives and health on the top of preschool work. As a new admission of small children, younger age, poor self-control, safety awareness is quite weak, safety education for small children to work from childhood to establish a good safety awaren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ategy routine safety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small children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 small children; daily safety education; guidance strategy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以幼儿为本,切实关注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小班是进入幼儿园的第一步,在这里,小朋友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家里都是掌上明珠,初次踏入幼儿园见到其他小朋友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①在幼儿日常活动中难免会有意外事故发生,也许会对幼儿有一定的危害,甚至有些时候会危及到幼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幼儿园要将幼儿日常安全教育落实到平时的活动中,使幼儿通过观察和学习获得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机能,再通过幼儿园的训练以及教育逐渐懂得爱护自己和其他人,更重要的是利用幼儿的家长帮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积极采取安全措施,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好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

1 小班日常安全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务必要将保护幼儿的生命以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②由此可见,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幼儿的日常安全的保护以及教育。对于小班幼儿,年龄最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任何的生活经验,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做好小班日常安全教育格外重要。

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以及思想不够成熟使得小班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能力很差,上课过程中,特别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也不集中,孩子之间稍有争吵或者稍不留意绊倒就会肆意地哭叫。③自控能力的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具体可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要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加强幼儿的道德认识,尽可能让幼儿有目地的去做事,还要教会他们要克服困难。比如在幼儿园进行日常卫生工作,克服懒惰,提前到幼儿园;庆祝自己的生日时要给其他孩子表演节目,克服害羞的心理;在集体中要做到遵守纪律;在家里,家长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教导他们不能偏食、积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锻炼自制能力。第二,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没有做完事或者在中途退缩了,家长不应该打骂幼儿,更不要用言语挖苦幼儿,这样就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家长应该做的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对幼儿的进步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有自信心,慢慢地使幼儿获得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

对幼儿进行防火、防电、交通、饮食等安全教育

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认识、幼儿的运动的机能还不够完善以及幼儿好动、好奇、活泼的特点,再加上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比较多,而教师人数较少,难免教师会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在这种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会提高。那么,对幼儿进行防火、防电、以及交通、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第一,用电的安全,要让幼儿知道不能用湿手去触碰电器,也不能用湿抹布擦拭电器,电器在使用完毕后要拔掉电源插头。其次,防火的安全,家长应该把火源尽可能放置到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要提醒幼儿不能玩打火机,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展示火灾的危害,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会幼儿逃生的方法,紧急情况下还可以拨打119火警电话。第二,对于交通安全教育,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给幼儿介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的作用,让幼儿从小学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 目前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分析

小班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的现状

小班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尽可能掌握和获得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安全技能和知识,逐渐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近年来,针对幼儿的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使得幼儿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长春盗车杀婴案、北京大兴摔婴案等等,种种事件的出现侧面反映出幼儿安全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有待于改进和提高,切实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管理。

小班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欠缺内部安全管理

某些地方的幼儿园门卫不负责任,幼儿在门卫不注意的情况下溜出幼儿园;供给幼儿进餐的食堂卫生不够干净或者是食物不符合标准致使幼儿食物中毒等等。④当前幼儿园应急事件的预案还不够健全,即使有些幼儿园存在预案,但其操作性不强。

幼儿园自身对幼儿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某些幼儿园设备设施破旧、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差,这就使得幼儿园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不到存有的安全隐患。消防安全方面:消防设施陈旧、落后,消防器材不能够满足消防需求以及缺少消防通道等。

教师对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而不是通过对幼儿的实际行为进行指点,这就使得幼儿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对幼儿安全有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教师不注重平时的安全教育。教师在平对小班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教会幼儿掌握自我防护的方式,再者,教师对幼儿安全教育有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幼儿太小,不容易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导致教师也不去积极探索幼儿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且教师在对于发现的危险行为不及时纠正。二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让幼儿行为变化。教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或者相关部门的检查,并不是切实履行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有些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是,他们对幼儿的教育仅仅是局限在课堂内,没有真正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良好地应用。

3 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指导策略

日常的安全教育指导

教师安全教育指导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比如:让幼儿不准携带刀片、尖锐玩具等危险品,不做头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等的危险动作、不随便外出离开集体、不挤不撞;饮食过程中不吃变质发霉的食品;不随便乱动电器、不将手置于窗外、车外;不玩火、不玩水等。

游戏中的安全教育指导

俗话说,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幼儿最快乐的就是进行游戏活动,游戏也最能激发幼儿的心理活动,实现游戏教育的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游戏的前提是确保幼儿的绝对安全。⑤在进行游戏教育时,教师要做到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举动,对幼儿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可以和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模拟训练,比如模拟过马路、遇到陌生人时怎样做等等;老师在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与幼儿的语言沟通,教师运用不同的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时会有不同的效果,适当建立游戏规则,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同生活中一样的感受。

环境中的安全教育指导

现代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非常注重运用环境的力量来加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在幼儿环境教育过程中,幼儿园要积极利用环境,有目的地让幼儿参与活动,让他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幼儿园要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现象,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获得最直接的感知。比如,幼儿园可以建立种植园地,教师和幼儿共同栽种,浇灌和松土,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植物的生长,也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集体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指导

幼儿园进行活动教育,其核心是成功地转化和提炼课程内容,将课程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素质。⑥进行活动教育,对环境的布置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同时,教师语言的使用也要讲求情感性、启发性、形象性以及生活性和逻辑性。幼儿园进行活动教育,关注的是幼儿的实践性、开放性,幼儿的活动需要的是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这样幼儿的思维才能不受压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选择合作伙伴。

其他日常安全教育指导

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培养幼儿锻炼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对户外活动有严密的组织计划,确立活动的目标以及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让幼儿在户外真实的体验日常安全的重要性。⑦幼儿日常安全教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不能过于单一,应该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让幼儿获得安全教育的知识。

4 结语

小班幼儿日常安全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幼儿安全教育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班幼儿安全意识不够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家长和教师用心关注小班幼儿,善于观察幼儿,及时教导幼儿;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和呵护,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尽可能让小班幼儿获得基本的安全常识,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注释

① 桑小红.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考试周刊,2011(56).

② 记者李建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N];中国教育报,2001.

③ 徐改改.幼儿园安全教育出现隐患原因初探[J].成才之路,2010(4).

④ 胡文娟.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1(3).

⑤ 邱丽华.促小班幼儿游戏积极性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⑥ 韩冰,郑晓红.浅谈幼儿记录的方法与教师的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⑦ 陶芹.培管结合,筑牢幼儿安全的藩篱——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09(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小班娃娃家主题活动论文怎么写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反思: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娃娃家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幼儿期是“疑问期”,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

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反思: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娃娃家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主题来源】:

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情绪上多少有点不适应,进行这个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整个主题活动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将教材中的多个活动点,安排进各种区域内容中,而这些区域将以'家'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小班孩子的装扮兴趣,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和个别的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亲近每个孩子。

【设计思路】:

这次的主题活动娃娃家的内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我们班创设了打扮爸爸妈妈,和同伴分享糖果等来感受家的温馨。这次我预设了一个运动活动引导幼儿爬着给爸爸妈妈送糖果,让幼儿也和爸爸妈妈分享,目的是为了幼儿练习手脚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动作。因为有给家长送糖果这一游戏情景,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同时也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环境创设】:

1、在活动室中按幼儿的需要设立娃娃家,让幼儿的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做饭、洗衣服等的乐趣。

2、'亲亲热热一家人':将幼儿的个人照或全家福张贴在一个版面上,让幼儿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看看说说,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

3、在角区游戏中创设和主题相关的内容:

(1)动手区:帮爸爸装饰外套、喂面条、打扮弟弟妹妹、帮妈妈做头发。

(2)生活区:帮妈妈穿项链、装扮爸爸的领带;有趣的小夹子、给小动物造房子、剥剥尝尝、扣钮扣、喂食。

(3)语言区:投放家庭中相关事物和成员的图片或照片,让孩子看看说说。

(4)建构区:我爱我家。

【活动方案】:

一、生活活动:

活动一《点名》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熟悉班中幼儿的名字。

活动指导:

方法一: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他站立起来,招手大声说:'我来了,大家好!'其他幼儿则一起说:'某某,你好!'方法二: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课随机问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坐在你旁边的朋友是谁呀?'方法三:当点名结束后,老师可以问问'今天谁没有来?'等问题,引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动:教师每天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介绍班级中的朋友。

活动二《宝宝学吃饭》

教幼儿拿饭碗、调羹的正确方法,能坐定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指导:

1、用图片,讲述,演示的形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引起幼儿想要自己进餐的愿望。

2、幼儿一起谈谈:图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样吃饭才正确?

3、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吃饭时是怎样坐的。

4、请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儿说说谁进餐的姿势。

二、运动活动:

活动一《糖宝宝》

活动目标:练习翻滚的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糖宝宝的头饰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学习开飞机的动作。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引起幼儿的兴趣。

3、幼儿扮演糖宝宝,教师扮演工人叔叔,糖宝宝四散在各处,当'叔叔'说:'机器一开,骨碌骨碌,糖宝宝出来了。'幼儿立即从四处爬处或滚出。……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4、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主题来源】:

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情绪上多少有点不适应,进行这个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整个主题活动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将教材中的多个活动点,安排进各种区域内容中,而这些区域将以"家"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小班孩子的装扮兴趣,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和个别的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亲近每个孩子。

【设计思路】:

这次的主题活动娃娃家的内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我们班创设了打扮爸爸妈妈,和同伴分享糖果等来感受家的温馨。这次我预设了一个运动活动引导幼儿爬着给爸爸妈妈送糖果,让幼儿也和爸爸妈妈分享,目的是为了幼儿练习手脚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动作。因为有给家长送糖果这一游戏情景,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同时也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环境创设】:

1、在活动室中按幼儿的需要设立娃娃家,让幼儿的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做饭、洗衣服等的乐趣。

2、"亲亲热热一家人":将幼儿的个人照或全家福张贴在一个版面上,让幼儿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看看说说,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

3、在角区游戏中创设和主题相关的内容:

(1)动手区:帮爸爸装饰外套、喂面条、打扮弟弟妹妹、帮妈妈做头发。

(2)生活区:帮妈妈穿项链、装扮爸爸的领带;有趣的小夹子、给小动物造房子、剥剥尝尝、扣钮扣、喂食。

(3)语言区:投放家庭中相关事物和成员的图片或照片,让孩子看看说说。

(4)建构区:我爱我家。

【活动方案】:

一、生活活动:

活动一《点名》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熟悉班中幼儿的名字。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指导:

方法一: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他站立起来,招手大声说:"我来了,大家好!"其他幼儿则一起说:"某某,你好!"方法二: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课随机问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坐在你旁边的朋友是谁呀?"方法三:当点名结束后,老师可以问问"今天谁没有来?"等问题,引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动:教师每天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介绍班级中的朋友。

活动二《宝宝学吃饭》

教幼儿拿饭碗、调羹的正确方法,能坐定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指导:

1、用图片,讲述,演示的形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引起幼儿想要自己进餐的愿望。

2、幼儿一起谈谈:图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样吃饭才正确?

3、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吃饭时是怎样坐的。

4、请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儿说说谁进餐的姿势最好。

二、运动活动:

活动一《糖宝宝》

活动目标:练习翻滚的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糖宝宝的头饰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学习开飞机的动作。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引起幼儿的兴趣。

3、幼儿扮演糖宝宝,教师扮演工人叔叔,糖宝宝四散在各处,当"叔叔"说:"机器一开,骨碌骨碌,糖宝宝出来了。"幼儿立即从四处爬处或滚出。……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4、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反思: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二、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目标

1.熟悉角色活动区的环境及规则,能够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

2.喜欢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基本的动作。

3.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重点难点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和关系及游戏中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活动准备

准备材料和道具,例如布置有小床、沙发的起居室,娃娃、爸爸(夹包)、妈妈(围裙)、爷爷、奶奶、的头套、拐杖等。

活动过程

在角色活动之前,我精心布置了娃娃家的环境,用纱窗把娃娃家布置得温馨而漂亮。在这个“家”中,有沙发、桌椅、小床、电视等家具,床上有娃娃在睡觉。在娃娃家的一角,布置了厨房用品:锅碗瓢盆、橡皮泥做得各种面点、彩色纸做得各种蔬菜等。

孩子们选择好了角色都进入到区域中开始活动了,彬彬扮演娃娃家的爸爸,他在家里看着报纸,顺顺和乐乐扮演着娃娃家的爷爷和奶奶,露露则穿上了妈妈的围裙像模像样地在厨房里忙着。开始的几分钟里,孩子们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玩得很高兴,可时间稍长一点,有的孩子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彬彬扔下报纸出门了。在各个区域里转来转去,顺顺和乐乐手拉着手旁若无人地在客厅里跳起了舞。露露则在厨房里乐此不疲地忙着做饭,娃娃被扔在了一边,无人照管。

这时,老师走进了娃娃家说:“我是爸爸的朋友,来看望爸爸的,爸爸去哪了?”正在跳舞的顺顺和乐乐听到问话,停止了跳舞,赶紧过来接待“客人”。“爸爸”彬彬听到问话也急忙跑回了娃娃家,“客人”把娃娃抱起来说:“呀!孩子好像有点发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啊?”娃娃家的几个人都围到了娃娃身边,有的倒水,有的找药,正在做饭的妈妈也跑进屋里抱起娃娃。

老师看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游戏中,说:“娃娃吃了药,让她睡会吧,要好好看着点,要是继续发烧可要及时送医院啊!你们谁来照顾孩子呢?”“爷爷”说:“妈妈照顾孩子吧!”于是,“奶奶”主动去做饭,“爸爸”忙着招待客人。孩子们又回到了原来的角色中,继续开始活动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娃娃家的各个区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幼儿自选角色,装扮就位;

2、请幼儿开着小火车到“娃娃乐园”作客;

3、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去超市购物,可以在家里做饭,可以招待小客人;

超市——幼儿可扮演超市促销员、收银员,客人可去购物;

糖果加工厂——加工员可用各种材料进行糖果、糕点的加工;

娃娃书屋——幼儿可扮演图书管理员,客人可以去看书;

活动结束:教师和幼儿一起评出今天的“娃娃之星”。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理解音乐《娃娃家》,在歌曲的体验中,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

2、 满足幼儿扮演角色的需要,激发幼儿爱爸爸、爱妈妈、爱家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关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做娃娃家的情景

幼儿每人一个布娃娃

活动流程:

调动情绪——体验感受——游戏再现

一、 歌曲复习,调动情绪:

1、 复习歌曲“鱼儿朋友”

师:有一条小鱼,它正皱着眉头在发愁,为什么呀?

小鱼为什么不开心呢?(原来小鱼没朋友,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我们来做小鱼的朋友好吗?)

2、 复习歌曲“小乌龟”

师:小鱼小鱼别发愁,我小乌龟也来跟你做朋友。

小乌龟,你们这么小,爬高山怕不怕呀?累不累呀?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在山上等你们,好吗?

二、 体验感受歌曲《娃娃家》:

1、 播放多媒体(一个在哭的小娃娃)

师:咦?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呀?(幼儿讨论)

我们来问问娃娃好吗?(和孩子齐声问:娃娃,娃娃你为什么哭呀?)

2、咦?现在娃娃怎么不哭了呀?(出现小朋友抱着娃娃的照片)

问其中的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哦,原来你做了娃娃的爸爸妈妈,娃娃说谢谢你让我也有了爸爸妈妈。

3、感受体验歌曲

1) 这里有许多娃娃,都没有爸爸妈妈,你们说怎么办呢?(激发孩子去扮演爸爸妈妈的情感)

2) 孩子抱着娃娃欣赏音乐。

4、提问:

(1)你是怎样做爸爸妈妈的?

(2)娃娃饿了怎么办的呢?

师:爸爸妈妈真爱娃娃呀,又烧饭、又炒菜,娃娃吃了香喷喷的菜就不哭了。

5、孩子与教师再次感受:

师:让贾老师也来做一次妈妈,好吗?(抱着娃娃倾听歌曲)

你们喜欢贾老师这个妈妈吗?为什么?(练习“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喽|)

6、情感激发:

师:做爸爸妈妈除了给娃娃烧饭、喂饭,还可以做什么事呀?

你们的爸爸妈妈做了这么多事真辛苦,我们小朋友要怎么关心他们呀?

我们再做一次好爸爸好妈妈来爱娃娃、关心娃娃,愿意吗?

三、 游戏再现:

游戏“找朋友”

师:娃娃有了爸爸妈妈心里真开心,现在它想和我们做“找朋友”的游戏,让我们一起来找,好吗?

是妈妈,我在给娃娃喂饭、我是爸爸,我在烧饭等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托班区域活动《娃娃家》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活动背景:

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

二、活动目标:

1、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材料准备: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

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

糖果加工厂:泥、糖纸、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

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要求能看图片有序的串)

建构区:各种积木、管子、各种罐子

表演区:各种服饰、装饰品、各种头饰、提供敲击手套

语言区:放置教师录制的“幼儿园的一天”(如:吃饭、洗手、玩玩具等环节)磁带,听辨不同的声音。与主题相关的挂图、故事带等,供幼儿复述和表演。

益智区:钓鱼(点数配对)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那么,你觉得这些瓶子漂亮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瓶子变的漂亮点呢?(幼儿发表)

教师小结:原来让瓶子变漂亮有这么多办法啊,那么今天就让瓶娃娃到美工区和我们做游戏吧!

(二)交代要求,幼儿进入活动区游戏

1、上次益智区的小朋友把钓起来的小鱼放错了家,所以今天请玩钓鱼的小朋友,看清楚它身上有几个点,应该住在哪个家。

2、生活区的喂一喂小动物,上次小动物吃的肚子疼了,原来小朋友喂错了,要记得给小动物吃的饼干要和小动物的嘴巴形状一样。

3、幼儿自选区角进区活动。

4、教师指导重点:

(1)观察美工区打扮瓶娃娃的幼儿是否会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时的帮助或者引导。

(3)观察其他区,注意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结束游戏,评价游戏

1整理玩具,结束游戏

2今天美工区的小朋友为瓶娃娃作什么了?那么你的瓶娃娃变的怎么样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漂亮的瓶娃娃送到哪里去?

3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二、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印制材料以移、压、提的方法为娃娃家装饰围裙和头巾。

2、用轮流的方式与同伴共享游戏材料,学习说“你用完了给我用,好吗?”。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各种印制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事先欣赏过家里的花围裙。

2、欣赏材料:围裙、头巾、小花被。

3、白棉布裁剪成围裙、头巾、被子等形状,各色颜料若干。

4、印制工具:青菜头、芹菜头、灯笼椒、苦瓜、藕(横切面)等蔬菜印章,有图案或花纹的各种小玩具。

活动过程:

1、欣赏围裙和头巾。

教师: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小花可以印在围裙的哪里?

2、出示娃娃家的围裙和头巾(白棉布),探讨围裙的印制方法。

(1)教师:这是娃娃家的同裙和头巾,你们觉得好看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把它们变漂亮?(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教师:怎么印?(压一下)可以印在哪里?还可以印在哪里?(中间、边缘)想换一种材料怎么办?(用过的材料在抹布上擦一擦)

(3)教师:你想用的材料,别的小朋友正在用怎么办?和他说什么?(你用完了给我用,好吗?)

(4)教师:桌上有哪些材料?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每一种材料都去试试看。

3、幼儿操作。

要点提示:

1)鼓励幼儿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提醒幼儿印制时不移动实物印章才能印得清楚。

2)尝试运用色彩或图形间隔的方法印制围裙。

4、作品评价。

教师:看看我们的罔裙上都印了什么?像什么?

5、帮助幼儿将印制好的物品穿戴在头上、身上,幼儿互相欣赏,并随音乐游戏。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①将装饰好的围裙等放在娃娃家供幼儿游戏时使用。②穿戴上印制好的围裙、衣裤等进行时装表演。

☆区角活动系上围裙继续印制,体验炒小菜的感觉。

活动目标:

1、练习6的分解和6以内的加减。

2、学习根据泥娃娃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了解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

重难点:

6的分解和6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

1、颜色不同、大小各异的泥娃娃(实物或图片)30个(男女性别各占一半),每个泥娃娃身上有一道6以内的加减算式题(得数是1~6的泥娃娃格5个,每个泥娃娃各不完全相同,有的性别不,有的性别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等)。

2、1~6的数字标题各一个,标有数字1~6的房子卡片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 :寻找泥娃娃

1、幼儿自由组合,分成6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挑一个数字标牌。

2、教师发令,各个小分队出发,迅速寻找泥娃娃身上算式的答题与自己的数字标牌相同的泥娃娃。等到教师再发令时,所以小分队停止行动,看看哪个小分队最快寻找到了所以的泥娃娃。

二、说一说 : 各种各样的泥娃娃

1、教师:你们小分队是数字几?寻找到几个泥娃娃?它们都长得什么样?泥娃娃哪些方面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

2、教师:泥娃娃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包含了许多的祝福。想想看,小分队拿到的泥娃娃都代表什么意思?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3、教师简单介绍泥娃娃的风格和特色。

三、游戏 :泥娃娃找家

1、教师:泥娃娃是泥做的,下雨会被淋湿的,快点给泥娃娃找个家。每个小分队有两座房子,你们自己协商一下,怎么分配这5个泥娃娃呢?

2、每个小分队派一个代表,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给泥娃娃分类的(颜色、大小等)。

3、各个小分队之间互相交换泥娃娃和房子,换一种方式给泥娃娃分类找家。

延伸活动:

提供橡皮泥、颜料、棉签等,让幼儿学捏泥娃娃。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增强集体主义。

学重点教 :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小纸箱、纸盒、彩色卡纸、绒布、剪刀、双面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VCD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放录像、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播放娃娃家的布置录像,激发学生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愿望。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娃娃家。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床、沙发、橱柜)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板、牙膏盖等)。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板式结构的橱,先用卡纸或木纹纸把盒子包装起来,注意六面体的包装,用双面胶把四面贴好,再把上下两面贴牢,然后装饰橱门、全身镜、把手。

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4、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设计制作一至两件或两人合作一件家具,由一人设计家具的摆设。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三、作业展示:

每组选一人做解说,介绍本小组家居特色,其它小组成员互评、欣赏。

四、课后拓展:

每人做一个玩偶或做一个头饰,再制作其他分角色表演娃娃家游戏,增进同学之间交流。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理解音乐《娃娃家》,在歌曲的体验中,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

2、满足幼儿扮演角色的需要,激发幼儿爱爸爸、爱妈妈、爱家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关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做娃娃家的情景

幼儿每人一个布娃娃

活动流程:

调动情绪——体验感受——游戏再现

一、歌曲复习,调动情绪:

1、复习歌曲“鱼儿朋友”

师:有一条小鱼,它正皱着眉头在发愁,为什么呀?

小鱼为什么不开心呢?(原来小鱼没朋友,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我们来做小鱼的朋友好吗?)

2、复习歌曲“小乌龟”

师:小鱼小鱼别发愁,我小乌龟也来跟你做朋友。

小乌龟,你们这么小,爬高山怕不怕呀?累不累呀?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在山上等你们,好吗?

二、体验感受歌曲《娃娃家》:

1、播放多媒体(一个在哭的小娃娃)

师:咦?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呀?(幼儿讨论)

我们来问问娃娃好吗?(和孩子齐声问:娃娃,娃娃你为什么哭呀?)

2、咦?现在娃娃怎么不哭了呀?(出现小朋友抱着娃娃的照片)

问其中的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哦,原来你做了娃娃的爸爸妈妈,娃娃说谢谢你让我也有了爸爸妈妈。

3、感受体验歌曲

1)这里有许多娃娃,都没有爸爸妈妈,你们说怎么办呢?(激发孩子去扮演爸爸妈妈的情感)

2)孩子抱着娃娃欣赏音乐。

4、提问:

(1)你是怎样做爸爸妈妈的?

(2)娃娃饿了怎么办的呢?

师:爸爸妈妈真爱娃娃呀,又烧饭、又炒菜,娃娃吃了香喷喷的菜就不哭了。

5、孩子与教师再次感受:

师:让贾老师也来做一次妈妈,好吗?(抱着娃娃倾听歌曲)

你们喜欢贾老师这个妈妈吗?为什么?(练习“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喽|)

6、情感激发:

师:做爸爸妈妈除了给娃娃烧饭、喂饭,还可以做什么事呀?

你们的爸爸妈妈做了这么多事真辛苦,我们小朋友要怎么关心他们呀?

我们再做一次好爸爸好妈妈来爱娃娃、关心娃娃,愿意吗?

三、游戏再现:

游戏“找朋友”

师:娃娃有了爸爸妈妈心里真开心,现在它想和我们做“找朋友”的游戏,让我们一起来找,好吗?

是妈妈,我在给娃娃喂饭、我是爸爸,我在烧饭等等。

教学内容:

1.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动:简单的律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用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彝族舞蹈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

图片、红绸带、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引入新课

唱师生问好歌轻声唱音节做音乐律动《doremi》

歌曲导入

教师置疑: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学生思考,答疑。

引入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学生观看音乐动画《彝家娃娃真幸福》回答问题。

2.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课件展示了解民俗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介绍彝族风土民情。

(2)初步了解歌曲结

出示问题:你对歌曲中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它在歌中出现了几次?是出现在句首还是句尾?

师生律动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弹琴,生聆听解决第二.三个问题。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a教师演唱,与学生共同律动,用手势区分出四个“阿里里”的低位置,中位置和高位置。

b教师按照歌词的旋律走向把四句“阿里里”音乐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把相同的乐句用红花表示,不同的用树叶表示?。)

c师生接唱歌曲初步把握歌曲;(教师用“LA”和学生接唱“阿里里”)

d师生总结旋律特点。

(4)熟练记忆歌曲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彝家娃娃提问题:我们脖子上戴了什么?身上穿着什么?头上戴了什么?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教师把歌中的内容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熟记歌词。

随教师随伴奏试唱歌曲第一段。

(此时注意:要提醒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5)合作讨论创编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师: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我们能不能把唱歌和跳舞也编进歌里唱一唱?学生相互讨论,师生共同创编,解决第二段歌词。出示歌名《彝家娃娃真幸福》,请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6)加入律动激发热情

教师示范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学生练习掌握律动,听着歌曲手拉手跳一跳。

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彝族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吗?今天,我们也和彝族的小朋友一起过一次火把节,好吗?

师生共同进行游戏表演。

3.课堂延伸结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我们国家数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56个民族56多花,56多花儿是一家,让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国家。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内容:

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搓、压、捏、切等技能,制作常见的生活用品。

2、学习搓长条缠绕酸奶瓶制作花瓶的方法,要求幼儿搓得均匀,连接时光滑、自然。

3、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大胆创作,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娃娃一个,布置“娃娃家”场地。

2、紫砂泥、橡皮泥若干;树枝,泥工板,牙签,塑料泥工刀等。

3、各色皱纹纸,金属片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郊游,要仔细看,待会儿讲给老师听。”带领幼儿从教室外走到教室里,边走边讲,最后发现“娃娃家”。

“娃娃为什么在哭呀?她一个人这么寂寞,我们送些什么给她呢?”提醒幼儿回忆“娃娃家”里有什么常用的生活用品。

“老师也送给娃娃一份礼物(出示酸奶瓶),可娃娃说这花瓶不漂亮,你们能不能把它变漂亮呢?”提醒幼儿回忆欣赏过的泥条盘筑的花瓶。

二、教师示范操作盘花瓶。

教师示范操作搓泥条,讲解操作要领:少分一点泥,先在手心里搓,再放在泥工板上仔细的搓,要搓得粗细均匀,盘在瓶上时注意连接自然。

三、分组操作。

一组幼儿用紫砂泥搓泥条盘花瓶;一组用树枝、橡皮泥做花;一组用紫砂泥或橡皮泥做家具和生活用品。

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参观,评价。

将幼儿作品放入“娃娃家”,重点评价幼儿自由装饰的花瓶。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了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了启发和深思,使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有着一个爱幻想的大脑。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无邪的童心,这是平时课堂上难以发现的,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一个创造设计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不论作品的大小、样式,只要他们动手了,只要他们感到快乐了,就一定有收获。

一、游戏目标: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二、游戏准备: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你想玩什么游戏?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怎么玩?应注意什么?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方案娃娃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带来的喜悦,知道自己长大了,愿意表现自己这一年的收获,让家长同伴为自己喝彩。

2.通过亲子迎新年活动增进家园联系,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增进彼此的感情。

3.参与节日游戏。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环境创设:

1.幼儿剪纸展示

2.灯笼鞭炮制作

3.悬挂气球、张贴窗花

4.纸筒制作的烟花装饰舞台

活动口号:

新年新气象,展现新风貌。我的表现好,我的表现棒,我的表现!

祝福语口号:

鼠年到到到,祝你好好好,

祝爷爷奶奶福星照照照,烦恼少少少,

祝爸爸妈妈身体棒棒棒,腰包鼓鼓鼓,祝小朋友们喜讯报报报,前程妙妙妙,

祝大家圆梦早早早,全家笑笑笑!

活动流程:

一、我有小巧手

晨间活动:

(1)幼儿折纸(手机、帽子)手工制作(橡皮泥、粘贴)根据班级特色进行区域活动。

(2)教师讲解幼儿园及班级活动及照片PPT展示。

二、我是小明星

幼儿儿歌、歌曲、舞蹈展示

1)开场舞——红绸舞

2)儿歌展示

选择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幼儿个人、小组、男女分组、整体的形式进行展示

《好心情加油站》《五星红旗我爱你》《我们的祖国真大》《唐僧司马咚哩个咚》《树真好》

3)歌曲展示

《我爱你》《国旗国旗红红的哩》《同唱一首歌》《戏说脸谱》《龟兔赛跑》《秋天多么美》

《苹果丰收》《捏面人》《猪八戒吃西瓜》《猴哥》《雪花飞》

4)舞蹈展示

《挤奶舞》《哈达献给解放军》《金孔雀轻轻跳》

三、我有大智慧

趣味问答:

1)冬天到了,怎样能让自己变暖和?

2)请你背诵一首古诗,随机解释名词。

3)你知道种子是用什么方式传播的?(莲子、苍耳、蒲公英、豌豆)

4)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5)请你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6)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哪些?

7)请你演示几个交警常用手势并说出代表意思。

8)新的一年,小朋友又长大了一岁,你又增加了哪些本领呢?

9)小朋友,马上就是20xx年了,20xx年是什么年?你是属什么的?能介绍一下家人属相(与家长互动)

四、我是小健将

幼儿游戏——自理能力夹豆子

亲子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幼儿、家长PK——蜈蚣竞走抢椅子

五、颁发奖状和礼品

活动目标:

1.切实加强元旦期间幼儿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2.向幼儿进行防冻、防烫、防交通事故、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等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元旦假期安全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旦知识。

(二)防冻疮。

1.冻疮最常张在哪?常发生在身体末端,暴漏部位。

2.冻疮防护。

(1)室内保暖:尽量保持室内温度不低子10℃;

(2)外出保暖:外出时带好手套、帽子,穿棉鞋棉袜;

(3)裸露皮肤擦护肤品;

(4)合理饮食:适当多食用年羊肉等防寒保暖的食物;

(5)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服对寒冷的适应力。

(三)交通安全。

1.步行安全:

(1)行人须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

(2)行走时必须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3)行人不准在车道上追逐,或车辆临近时猛拐横穿。

(4)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或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

(6)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2.乘坐公共汽车安全知识:

(1)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四)迷路了怎么办?

小朋友们要记住,平时应当准确地记住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手机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迷路了也可以向路上的行人问路,还可以找警察叔叔,让他们把自己送回家。如果迷了路,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五)预防烫伤发生烫伤对小儿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因此,玩火、火柴以及煤气灶具的危险性,教育小儿不要在厨房打闹。家中的开水壶不要放在地面,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边,以免小儿碰倒造成烫伤。对于严重的各种烫伤,特别是头面、颈部,因随时会引起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救治。头、面、颈部的轻度烫伤,经过清洁创面涂药后,不必包扎,以使创面裸露,与空气接触,可使创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创面复原。

(六)食品安全小朋友们要记住,路边的小食品颜色艳丽,包装精美,口感好,价格便宜,又有小玩具在里面。这些漂亮美观的小食品很有诱惑力和吸引力,但那些小食品都是一些不正规的厂家生产的,卫生条件差,不干净,而且里面还添加了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自觉拒食垃圾食品,让父母帮助选择营养丰富、绿色健康食品。大家相互监督,远离垃圾食品,爱护自己的身体。

(七)预防传染病流感流行的时候要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保证健康饮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若出现高烧、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在家中,要及时告诉家人,前往正规医院看病。在学校,要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会通知你的家长,带你去看病。治疗期间,不能去学校。要等病完全好了,才能去学校。

(八)不玩电。小朋友们要记住,我们千万不能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四、安全总结,祝小朋友们元旦快乐。

教学反思: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每一名幼儿的安全,牵系着每一位家长的心。

活动目标:

1、围绕“迎新年”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新年》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室里布置过新年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新年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新年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活动、放焰火等活动。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活动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迎新年的愉快情绪。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新年倒计时。

师:离“新年”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是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二)出示新年老人的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昨天,新年老人给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新年愿望树。

师念贺卡上新年老人“写“的话:”小朋友们,过了新年,你们就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2、师:过了新年,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录音,萌发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新年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三)引导幼儿装扮“愿望树”,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

1、师:新年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新年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活动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新年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新年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新年氛围。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活动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

教研组评析

(一)选材

丰富多彩的新年蕴含了许多节日特定的认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礼物、新年人们的年龄变化等等,是幼儿学习的教材,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谈话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从选材来看,所选内容很恰当,很合时机,是幼儿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

(二)从组织实施来看

1、让环境说话。陈鹤琴先生在教育的原则中指出:“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让活动室充满了欢乐喜庆热闹的气氛。

2、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境:首先,把“新年”拟人化——“新年老人”,并巧妙地利用礼物“愿望树”,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接着,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老人,如装扮“愿望树”,然后,围坐在“愿望树”旁一起唱歌、交换礼物。在这个情境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能大胆地表达,很自然地诱导幼儿自觉地进入情境,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从师幼关系看

小班幼儿是言语习惯养成的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此活动,孩子们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互动的,使幼儿想说、敢说,接着,带着兴趣转入操作活动,从孩子的活动表现可以看出幼儿的活动热情非常高。整个活动流程使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氛围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了发展。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新年了,我又长一岁了,应当争取更大的进步。

2.鼓励幼儿与伙伴们分享食物的快乐,增进友谊;充分感受节日的快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让家长积极参加,为孩子们做榜样。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6.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对象:

小班全体幼儿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31日上午

活动准备:

1.布置园内班内环境,使整个幼儿园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2.每名幼儿准备一句祝福的话。

3.幼儿准备好自己喜欢吃的食物(3~4样)

4.磁带、录音机及幼儿的礼物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参观已布置好的园内环境,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的幼儿园为什么特别的美?”

幼儿:“快过年了!”

教师:“你们都看到了,快过年幼儿园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

幼儿自由回答。(点评:开放性问题提出,引发幼儿大胆想象,相互交流)

二、文娱活动开始请来全班幼儿演节目。

1.请全班幼儿唱《新年好》歌曲唱两段。

2.请幼儿自愿上台表演,内容不项,如所学的歌曲或儿歌等。

3.幼儿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

4.各班孩子分享食物。

教学反思:

元旦即将到来,小班幼儿将迎来在园的第一次“迎新年,庆元旦”的活动。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更为了让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小班段特举行:“庆元旦迎新年”的“食物分享”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将教育教学和分享活动融在一起,使幼儿认识到我长大一岁,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感受元旦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欢乐和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娃娃家的各个区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

1、幼儿自选角色,装扮就位;

2、请幼儿开着小火车到“娃娃乐园”作客;

3、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去超市购物,可以在家里做饭,可以招待小客人;

超市——幼儿可扮演超市促销员、收银员,客人可去购物;

糖果加工厂——加工员可用各种材料进行糖果、糕点的加工;

娃娃书屋——幼儿可扮演图书管理员,客人可以去看书;

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评出今天的“娃娃之星”。

小班主题游戏论文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怎么写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编写的话可以根据他一些相关的游戏规则 优秀的游戏规则来进行编写就可以的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从小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能为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将来有一个强壮、 健康的身体奠定物质基础。幼儿具有好活动的特点,他们喜爱运动,幼儿在身 体运动中既能得到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又能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使 幼儿活泼、开朗,精力充沛。结合以上特点,在小班我首先从培养运动兴趣入 手,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身体运动习惯,从而达到学会健体的目的。(一)从自然起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任性、娇惯,不会集体活动,没有良好的上课常 规和运动习惯,这样进行集体教学就会出现困难。所以首先做的是从自然起步, 学习良好的常规和习惯。这里说的自然包括随机性和随意性,让幼儿在一种轻 松自然的氛围下学习一些简单常规,如:集合站队,利用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看谁站得快站直线”,幼儿很快就会有站队的意识。在练习走园时, 就在场地上画好圆圈,带领幼儿随意地在园上走,幼儿开始自然放松,教师逐 步发挥主导作用,运用音乐,作模仿动作等,从而使幼儿逐渐体会走圆圈学习 一个跟一个走。自然起步之后,教师运用小旗等教具,引导幼儿听口令跟着目 标走,这样,幼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听教师的口令,并在自然放松的条件 下学会一择简单的队列队形。在这短短的起步过程中,让幼儿参观中、大班活 动,引起幼儿的学习愿望,熟悉幼儿园的体育器械,使幼儿在没有压力、没有拘束的情况下很快适应集体生活,这就为以后的体育课 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对体育课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 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是通过丰富多彩,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爱的 各种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强调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各种身体的基本活 动为主要内容,在小班的体育教学则是更体现出游戏的重要性。如果一节课只 是单纯的教授动作,语言讲解,枯燥的练习只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没有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易接受直观、形象地教学,他们会对一个游戏、一个情节所 吸引,从而带着兴趣去游戏、去学习,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在自己一学期的上课实践中,我尽可能把每一节课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游戏情节,找好主题,让幼儿尽情游戏。在游戏中准备、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放松。使幼儿更好的 学习知识技能,全面地进行身体练习。如学习游戏”小白兔钻山洞”,我把场地美 化成有花有草、有蘑菇的地方,幼儿和我戴上头饰,在音乐伴奏下来到场地上, 幼儿会被情境所吸引,因而有游戏下去的兴趣。在练习双脚行进跳时,不是让 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而是设置一定的情节,去采花、采蘑菇,并让幼儿开 动脑筋,突破重难点,在练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课在很["1然轻松的 气氛下结束了,幼儿的感觉是意犹未尽。通过游戏,现 在幼儿对体育课兴趣很大,为了每节 课都能吸引幼儿,还得准备直观、形象的教具,使幼儿的每次运动都有收获, 都有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讲解、神态还应富于儿童特点,全面吸引幼儿, 从1(11培养幼)L对体仓课的兴趣。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弥补组织形式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幼儿参加体 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生活。早操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习 惯和意志品质。一学期教幼儿学习了两套轻松活泼有趣的模仿操,操后加了好 玩的开火车游戏,所以幼儿愿意参加早操活动,为了让幼儿尽早掌握动作方向, 运用”戴手花”解决幼儿方向混乱这个难题,同时幼儿感觉很新鲜、好玩,从而操 的方向整齐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下学期结合幼儿的特点,我自己创编了一套 有声音、有节奏感的"响罐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坚持了一年的早操活动,幼 儿养成了不怕冷,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培养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户外运动器械,、设备 及环境,做到”两个自由”,即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器械,G由结伴。这样幼 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自己的动作和身体素质。小班幼儿有 自己的特点,许多体育器械还不认识,不会玩,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 导,根据教师引导,幼儿还会进行创新玩法。如塑料圈,幼儿会用其练习跳、 钻、滚等动作,做方向盘等等,从运动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四)从兴趣中学会健体,从运动中得到

主题美术论文小班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是幼儿美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新、审美、表现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的目标。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创意美术促进幼儿成长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意美术促进幼儿成长全文如下:

摘要 :幼儿的美术表达多种多样,而美术创意不仅能激发幼儿产生多样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让幼儿感受到惊喜的变化,激发他们探索世界、探究未知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创意美术 促进 幼儿 成长

一、深入课改,互通有无

1.学指南,用指南

《指南》和《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教师正确理解和学习它们,是开展创意美术工作的关键。在美术活动备课时,我校小班组教师都会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利用班级的装修格局和班级主体背景的色彩,恰如其分地为幼儿打造说话环境,体现出环境的教育作用和幼儿的主导作用。如在设计主题墙时,教师充分利用米罗可儿的借形想象和色彩美学,给幼儿创造了温暖、充满童趣的世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主题大环境、区域格局到区域材料,制订了图文并茂的游戏规则,尽显教师游戏理念的独特视角与特色幼儿园的独特文化,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源头活水。

在本学期美术特色联盟开放研讨活动中,通过领导、同事的讨论和分析,组员的配合与思考,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创意美术特色教学,润物无痕”,并积极参与钟楼区幼教管理中心俞莉主任主持的精品课题研究培训活动,认真填写相关研训现状的调查问卷,领悟到了《指南》与《标准》对提升教师美术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2.学经验,促成长

韦伯斯特说:“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学他人之所长。在11月举行的“片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美术领域’评优课活动”中,为了帮助戴老师在美术课堂中有效拓展综合经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整个年级组一起改课、研讨、制作。与此同时,我们年级组的三位美术骨干教师还进行了示范课,每位骨干教师都用自己独特的视野与方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美术教学理念,使课堂呈现出灵动、智慧的美,使听课教师在收获的同时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小班组成员进行了名师上课互动,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大胆发挥,勇于创新,有效调动了幼儿的课堂参与性,并举行了《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思考与实践》精华讲座。在11月举行的沈老师和薛老师的讲座中,笔者了解了“炫彩棒”的基本特点和技能技巧,在技能掌握环节,根据培训内容与要求,即学即用,实战演练。另外,薛红老师还与其他教师分享了参加上海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为组员对我们幼儿园创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添了灵感,为开展后续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二、开拓主题,培养创意

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最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成长。如苹果班的《我爱我家》,就是通过美术渗透到各领域的形式,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人以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到与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幼儿自己制作了小屋、全家福、小点心等创意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家人浓浓的爱;橘子班的《小车嘟嘟》,通过汽车这一载体展开美术游戏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汽车的种类、用途、构造、发展的了解,让幼儿体验到了创意的快乐,获得了有益经验,培养了审美情操;草莓班的《糖果乐园》秉承“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糖果这一媒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幼儿体验到创造美的快乐;葡萄班的《瓶罐进行曲》主题活动设计从“瓶罐大家庭”做到“瓶罐真好玩”“漂亮的瓶罐”“彩陶漩涡纹瓶”,从有趣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从现实到艺术,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逐步积累了经验。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