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健康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健康论文3000字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心理健康之探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学对冲突的解释以及冲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探析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八大“冲突”:社会期望与常人属性的冲突;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育变革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突;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的冲突;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工作独立与集体协调的冲突;角色适应与个人调适的冲突。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冲突 原因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当教育要求与个人需要相矛盾时个体的自我协调机能;当个人愿望与教育能力相冲突时个体的自我平衡机能。“冲突”是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斗争的心理状态。[1]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最常见的心理冲突有三种:一是双趋式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为两个目标所吸引,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状态。二是双避式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为两个没有吸引力的目标所排斥,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心理困境。三是趋避式冲突,是指一个人既为一个目标所吸引,又为这个目标所排斥,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面临的冲突要复杂得多,而且常常不能轻易获得解决。能力愈高条件愈好的人,在精神上愈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冲突困扰。冲突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以下就根据“冲突”这一心理学概念来探析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社会期望与个人能力的冲突

社会给好教师设立了一个标准,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教师既要博学多才,更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社会责任重。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对教师的教育有着强烈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但我们也知道,教师本身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存在个体差异,在多种努力后仍然不能达到社会预期目标的状况下,教师就会产生焦虑、烦躁、逃避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2]

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初高中教师周课时大多在12―14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环节,再加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辅导、个别访谈,教师从早到晚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在一些高职院校,因为要根据社会需要新开专业,造成某些专业课的师资短缺,很多老师都在超负荷授课,不少教师周授课量在16节左右,有的竟达20节以上。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使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同时还要承担相当的科研任务。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教师的劳动性质又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却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教师的自身价值和付出的劳动不总是成正比,就会产生明显的抱怨情绪,心理失衡。

三、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难以在近期得以真正的体现。社会无法及时认同教师的劳动,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成就感的欠缺使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冷淡、过敏易怒、自尊心降低、工作退缩等,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的倦怠。

四、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的冲突

当前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向金钱靠拢,特别是近期公务员工资的涨幅增大,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却“不尽如人意”,直接的后果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和价值感的混乱。但教师的职业性质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往往要求教师是模范公民,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这就使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趋向发生冲突,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3]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2]

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客观上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矛盾;教育本身的评价标准与家长、学校管理的评价标准的矛盾。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成绩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看重最终结果,忽略了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而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业绩,致使一些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与挫败感。

现阶段,职称几乎是对教师个人最重要的教育评价的外在表现内容,因此评职称受阻也是引起教师心理波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教师的职称评定越来越与学历挂钩,并要求有一定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等都成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这也导致教师“疲于奔命”,难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教学中。

六、工作独立与集体协调的冲突

教师劳动的方式决定其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学生谈话以及家访等,都是个人单独进行的,特别是上课,不可能由两个人同时在一个教室里讲同一堂课。虽然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每个教师执行起来却各不相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并不意味着凭某一位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反,要依靠全体教师协调一致的努力。[4]这种工作方式使得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多重性,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关系是否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气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七、教师角色与常人角色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对象决定了教师职业角色的复杂多样,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并经常担当学生父母的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问题的辅导者;就社会而言,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变革者,还是社会准则的良好实践者和示范者;同时教师还得承担家庭的常人角色职能。教师职业角色的多重性使教师在认同和履行职业角色时充满困惑和冲突。诸多严格的角色功能使个人难以及时调适,极易造成教师的角色混乱和冲突,成为威胁教师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业绩,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索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社会其它现实问题。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呼吁全社会,在赞美教师的蜡烛精神、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的同时,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压力。形成一个全社会善待教师、教师善待学生的良性循环,使教师用健全的身心支撑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从而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进而建造不断发展进步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舒新城,陈望道.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444.

[2]兰建祥,陈惠.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六种“冲突”[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年第9期,39-40.

[3]李正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第4期,28-31.

[4]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56-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

大学生是传承和弘扬 传统 文化 的主要力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健康 教育 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篇1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这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健康理念。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影响 正文 在如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的全面发展程度、融人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时期。但其中也不免会有些人是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马克思则曾经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而实现真善美的基础就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确是受益良多。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大方面,还包括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等。 首先来谈心理健康认识上的促进影响。 健康的心理,从心理方面看,就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对工作和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坦荡、豁达开朗。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上来实现,首先我们要决心努力要健康,然后不断培养正常工作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结交关系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认知。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是: 1.知道你的需要; 2.阐明或澄清你的价值观; 3.追求自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生活中逐渐对待事物、看待事物从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着眼时,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多余的负面情绪。让幸福感、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更多看得到食物阳光的一面。 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是走读形式,进入大学后,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中学时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这对部分大学生是极不习惯的,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以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作为曾经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2.通过各种 渠道 认识自己,充分悦纳自我;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 兴趣 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疏导积郁的情绪。4.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拥有健康的心理,从个体角度来说,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精神放松。 精神性,市一中有些人称为“更高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训练自己注意哪些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每天为感激抽出一段时间;开发一个好的“记忆”,存放成长道路上的所遇到的仁慈之举与安慰;传递简单的友好表示; 2.宽容。写封 道歉信 ,,跳过一段不友善的时光,与“安全的人”讲话,原谅人而不是事等; 3.做好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直到方针; 4.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保持自主自信。 再者,从《道德经》的健康之道理解和谐心态的构建。 体悟以“道”致“和谐心态”的理念:营魄抱一——身心合一 少思寡欲——身心清净 名与身孰亲——珍爱生命 以“行”致“和谐心态”的理念:平衡的物欲、权欲观 兼容并蓄 发展和谐 接着,由课程习得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永久的压力、暂时的压力、简单自然眼里、重要事件压力、长期压力等等都是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良性的压力会激励我们成长,适应环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负面影响则会耗尽甚至是毁灭生活力量。 对待压力的处理办法则有: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然后,谈谈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睡眠的七要素有:减压;冥想;饮食(如睡前一袋奶,不吃刺激性的);睡前半小时 放松精神;(有氧)运动;心态;营养素。故改善睡眠可由这七处开始,加之持之以恒。 此外, 还有就是在生理健康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有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了解,许多大学生养成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有: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特别是暴饮暴食,在男生中更为多见。2.任凭喜好,饮食偏嗜,营养不均衡。3作息时间混乱,游戏玩乐,昼伏夜出,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等等。 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生活有劳有逸,这样身心才能健康。2.在学习后或闲暇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篇2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们最为热议的话题,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大群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成绩而不懈努力,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等等。而近些年,不断有年轻人过劳死的事情见诸报端,可见我们对自身健康还不够重视。我想这正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我自己,在完成了课程之后也是收获颇丰,对于健康教育课程有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关于急救知识方面。 关于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常识,主要分为生命体征的观测法、常用急救知识、意外创伤急救法、意外事故灾害急救法和急性中毒解救法这几个部分。急救时,首先急救人员应认真观察,人体的六大体征,即意识、呼吸、体温、脉搏、血液、瞳孔,并作出初步判断,以采取针对性的抢救 措施 。在病人需要采取相应急救术时,按照国际的最新规定,由原来的“ABC”改为现在的“CAB”,即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再开放气道,最后人工呼吸。 如果说急救初期的“CAB”是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话,那么运送与简单处理伤员则是在为病人筑起一道防护墙,帮助他们更加远离死神。严重的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在意外事故中,大部分人并非死于本身的创伤,而是死于创伤造成的大出血,所以处理好伤口止好血就等于帮患者保住了生命。止血之前应先判断出究竟是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或是毛细血管出血,再根据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位置采取措施。止血法又分为加压包扎止血法、间接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按照相应方法的要求止血,再进行简单包扎或骨折固定,便可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注意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减少因救助而产生的二次伤害。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突发事件,要求我们既要勇敢地去解决,又要冷静地运用相关知识,时刻做好准备与死神争分夺秒! 第二,关于传染病的预防。 开学之初,我们就在校医院接种了一些疫苗,但当时其实并不了这些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按其 报告 的病种类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而SARS、艾 滋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等等均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为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确可怕,但只要做好防护工作,传染病就能远离我们。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及时注射相应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做好预防工作。但是,一旦被传染,我们也不应恐慌,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现在的医疗发达程度,我们几乎已经可以治愈大部分传染病,所以不要过度恐慌,影响了治疗。 作为我们健康人,不应该歧视传染病病人,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帮他们恢复健康! 第三,关于饮食健康。 “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把豆子”是我从这一章节学到的最有用的保健方式。近年来人们兴起了一股“保健热潮”,各种保健专家的学说、各种保健书籍的观点扑面而来。其实平衡膳食才是最重要的,既要平衡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又要使各种营养素供给充足,比例合理。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要求“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只有做到了这些,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真正保持健康。 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把好饮食关,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者可能更为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让自已离成功更进一步! 第四,关于性健康教育。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它的可怕从人们对它的称呼便可见一斑,它被称为“史后世纪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它的可怕不仅仅是对艾滋病人的健康的蚕食,还在于目前并没有完全根治的有效药物,只有一些方方暂时抑制其发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以防范,主要的三大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近年来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意,而不顾以后的生活,由此也产生许多不良的生活现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好自己的道德观,拥有正确的性观念,作为社会风气的带头人。 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大学生不应歧视他们,他们也是受害者,饱受病魔摧残。既然已经知道,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那么,就更应该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列之中! 健康是一门最具深度的学科,努力丰富自己的 健康知识 ,并将健康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为他人、为自己建起一道道保护屏障! 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篇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大家的热切关注。大学生们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却是好好学习与未来生活幸福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健康。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财富,前面的1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他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若没有前面那个代表健康的“1”字,后面一切都等于0,有了健康就会有一切。可是,就有很多人总在弥留的时候,才体会到健康和生命的宝贵,可一切都晚了。 何为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维的健康观“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生理需求作为基础,这就是说,追求健康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我们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土壤、空气、水质、气候、居住、战争、瘟疫)意外因素等等,大量研究证实,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内因的作用只占15%,而外因作用却占85%,其中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而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占60%。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人们寿命和疾病的主要原因。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时间不正常,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等问题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一些同学时常睡到中午才起床,晚上不到断网不睡觉;早餐午餐合为一餐,简称早午餐。周末懒得出门,直接饼干、方便面凑数,零食当主食;偶尔晚上还去吃夜宵,饱餐一顿;每天坐在桌前上网,严重缺乏锻炼,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归根到底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生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8.头发光洁,无头屑 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 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生理健康评判的标准: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睡眠不规律 由于当代大学生住集体宿舍,干扰大,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得不到保证。有人对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睡眠困难、睡眠片断化和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学生约占。 2.缺少体育锻炼 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不少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欲望,但没有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据调查统计。业余锻炼时间按每次30min计算,约有24%的男生每周锻炼2次,还有18%的男生根本就没参加体育锻炼。女生锻炼次数则更少,有31%的女生认为体育活动没有必要,每周活动2次以上的仅占。 3.饮酒、吸烟及不良嗜好 有些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有些人出现酒瘾、烟草依赖等等。结果表明,大一学生抽烟率为10%;大二学生为50%;大三学生为75%;大四学生为95%。有的 毕业 班是100%,只是抽烟量多少而已。有喝酒、打 麻将 等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嗜好者约占60%~70%。 4.不合理饮食 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7%的学生不吃早餐,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按时起床。有少数误认为不迟早餐可以保持体形优美苗条,因此有很多学生一天只吃两餐或更少,从而导致体质下降。而另有相当一部分暴饮暴食,也引发了一系列急性疾病。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中风、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第一, 合理膳食。 健康的饮食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中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大学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注意外表。而健康均衡的饮食比任何的护肤品都来的有效。 合理膳食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是每天睡前喝一袋牛奶。“二”是二百五十克至三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三”是蛋白。一份就是一两瘦肉或者一个大鸡蛋,或者二两豆腐,或者二两鱼虾,或者三两鸡和鸭,或者半两黄豆。“四”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一天500克蔬菜和水果。“红”是红色的蔬菜。“黄” 红黄色的蔬菜。“绿”既指蔬菜,也包括绿茶。“白”是燕麦粉、燕麦片。“黑”是黑木耳等黑色食品。 第二,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让你精神百倍。电脑前坐多了,你会感觉眼睛酸痛,腰酸背痛。而只时哪怕你站起来抖抖手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空闲的晚上女生可以找几个同学去逛逛校园,聊聊天,买点水果,好不惬意。男生还可以去操场跑几圈,出一身汗,再回去冲个热水澡,全身轻松。 第三, 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使人成瘾,还会促发高血压、冠心病,引起肺癌等多种癌症和气管炎、肺气肿等,因此,吸烟是健康的大敌。任何年龄的戒烟都可获得健 康上的真正收益。如戒烟一时有困难,每天吸烟应限制在5支以内,逐步减少吸烟量直至彻底戒烟。酒可少饮,经常或过量饮酒则伤肝,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注意做到不要喝高度烈性酒,低度白酒也不可常喝,黄酒、葡萄酒也要有节制。一日饮酒量不宜超过 15克酒精,相当于葡萄酒60—100毫升,白酒25—30毫升,啤酒 —1瓶。 第四, 心理平衡。 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主钥匙。做到“三个快乐”:第一助人为乐;第二知足常乐;第三自行其乐。常年坚持十二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任何时候,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袭击健康的杀手,而健康习惯则让生命受益。所以,健康更取决于习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1. 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2.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 3. 天天喝水八大杯 4. 每天一颗苹果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5.每晚睡眠6~8小时,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6. 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 7.感恩生活 8. 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9. 少喝奶茶,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0.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1. 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 12. 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13. 适量饮酒,不拼酒、不醉酒 14.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15. 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16. 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17.维持理想体重,不过胖 18. 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每周做三次缓和的运动 19.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的生活态度 20. 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健康来自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更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用微笑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把健康带给自己,也给他人。

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大学生是传承和弘扬 传统 文化 的主要力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健康 教育 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篇1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这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健康理念。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影响 正文 在如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的全面发展程度、融人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时期。但其中也不免会有些人是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马克思则曾经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而实现真善美的基础就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确是受益良多。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大方面,还包括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等。 首先来谈心理健康认识上的促进影响。 健康的心理,从心理方面看,就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对工作和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坦荡、豁达开朗。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上来实现,首先我们要决心努力要健康,然后不断培养正常工作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结交关系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认知。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是: 1.知道你的需要; 2.阐明或澄清你的价值观; 3.追求自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生活中逐渐对待事物、看待事物从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着眼时,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多余的负面情绪。让幸福感、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更多看得到食物阳光的一面。 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是走读形式,进入大学后,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中学时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这对部分大学生是极不习惯的,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以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作为曾经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2.通过各种 渠道 认识自己,充分悦纳自我;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 兴趣 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疏导积郁的情绪。4.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拥有健康的心理,从个体角度来说,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精神放松。 精神性,市一中有些人称为“更高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训练自己注意哪些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每天为感激抽出一段时间;开发一个好的“记忆”,存放成长道路上的所遇到的仁慈之举与安慰;传递简单的友好表示; 2.宽容。写封 道歉信 ,,跳过一段不友善的时光,与“安全的人”讲话,原谅人而不是事等; 3.做好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直到方针; 4.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保持自主自信。 再者,从《道德经》的健康之道理解和谐心态的构建。 体悟以“道”致“和谐心态”的理念:营魄抱一——身心合一 少思寡欲——身心清净 名与身孰亲——珍爱生命 以“行”致“和谐心态”的理念:平衡的物欲、权欲观 兼容并蓄 发展和谐 接着,由课程习得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永久的压力、暂时的压力、简单自然眼里、重要事件压力、长期压力等等都是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良性的压力会激励我们成长,适应环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负面影响则会耗尽甚至是毁灭生活力量。 对待压力的处理办法则有: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然后,谈谈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睡眠的七要素有:减压;冥想;饮食(如睡前一袋奶,不吃刺激性的);睡前半小时 放松精神;(有氧)运动;心态;营养素。故改善睡眠可由这七处开始,加之持之以恒。 此外, 还有就是在生理健康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有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了解,许多大学生养成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有: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特别是暴饮暴食,在男生中更为多见。2.任凭喜好,饮食偏嗜,营养不均衡。3作息时间混乱,游戏玩乐,昼伏夜出,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等等。 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生活有劳有逸,这样身心才能健康。2.在学习后或闲暇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篇2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们最为热议的话题,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大群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成绩而不懈努力,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等等。而近些年,不断有年轻人过劳死的事情见诸报端,可见我们对自身健康还不够重视。我想这正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我自己,在完成了课程之后也是收获颇丰,对于健康教育课程有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关于急救知识方面。 关于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常识,主要分为生命体征的观测法、常用急救知识、意外创伤急救法、意外事故灾害急救法和急性中毒解救法这几个部分。急救时,首先急救人员应认真观察,人体的六大体征,即意识、呼吸、体温、脉搏、血液、瞳孔,并作出初步判断,以采取针对性的抢救 措施 。在病人需要采取相应急救术时,按照国际的最新规定,由原来的“ABC”改为现在的“CAB”,即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再开放气道,最后人工呼吸。 如果说急救初期的“CAB”是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话,那么运送与简单处理伤员则是在为病人筑起一道防护墙,帮助他们更加远离死神。严重的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在意外事故中,大部分人并非死于本身的创伤,而是死于创伤造成的大出血,所以处理好伤口止好血就等于帮患者保住了生命。止血之前应先判断出究竟是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或是毛细血管出血,再根据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位置采取措施。止血法又分为加压包扎止血法、间接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按照相应方法的要求止血,再进行简单包扎或骨折固定,便可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注意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减少因救助而产生的二次伤害。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突发事件,要求我们既要勇敢地去解决,又要冷静地运用相关知识,时刻做好准备与死神争分夺秒! 第二,关于传染病的预防。 开学之初,我们就在校医院接种了一些疫苗,但当时其实并不了这些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按其 报告 的病种类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而SARS、艾 滋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等等均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为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确可怕,但只要做好防护工作,传染病就能远离我们。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及时注射相应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做好预防工作。但是,一旦被传染,我们也不应恐慌,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现在的医疗发达程度,我们几乎已经可以治愈大部分传染病,所以不要过度恐慌,影响了治疗。 作为我们健康人,不应该歧视传染病病人,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帮他们恢复健康! 第三,关于饮食健康。 “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把豆子”是我从这一章节学到的最有用的保健方式。近年来人们兴起了一股“保健热潮”,各种保健专家的学说、各种保健书籍的观点扑面而来。其实平衡膳食才是最重要的,既要平衡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又要使各种营养素供给充足,比例合理。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要求“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只有做到了这些,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真正保持健康。 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把好饮食关,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者可能更为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让自已离成功更进一步! 第四,关于性健康教育。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它的可怕从人们对它的称呼便可见一斑,它被称为“史后世纪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它的可怕不仅仅是对艾滋病人的健康的蚕食,还在于目前并没有完全根治的有效药物,只有一些方方暂时抑制其发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以防范,主要的三大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近年来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意,而不顾以后的生活,由此也产生许多不良的生活现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好自己的道德观,拥有正确的性观念,作为社会风气的带头人。 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大学生不应歧视他们,他们也是受害者,饱受病魔摧残。既然已经知道,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那么,就更应该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列之中! 健康是一门最具深度的学科,努力丰富自己的 健康知识 ,并将健康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为他人、为自己建起一道道保护屏障! 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篇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大家的热切关注。大学生们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却是好好学习与未来生活幸福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健康。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财富,前面的1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他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若没有前面那个代表健康的“1”字,后面一切都等于0,有了健康就会有一切。可是,就有很多人总在弥留的时候,才体会到健康和生命的宝贵,可一切都晚了。 何为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维的健康观“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生理需求作为基础,这就是说,追求健康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我们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土壤、空气、水质、气候、居住、战争、瘟疫)意外因素等等,大量研究证实,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内因的作用只占15%,而外因作用却占85%,其中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而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占60%。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人们寿命和疾病的主要原因。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时间不正常,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等问题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一些同学时常睡到中午才起床,晚上不到断网不睡觉;早餐午餐合为一餐,简称早午餐。周末懒得出门,直接饼干、方便面凑数,零食当主食;偶尔晚上还去吃夜宵,饱餐一顿;每天坐在桌前上网,严重缺乏锻炼,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归根到底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生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8.头发光洁,无头屑 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 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生理健康评判的标准: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睡眠不规律 由于当代大学生住集体宿舍,干扰大,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得不到保证。有人对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睡眠困难、睡眠片断化和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学生约占。 2.缺少体育锻炼 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不少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欲望,但没有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据调查统计。业余锻炼时间按每次30min计算,约有24%的男生每周锻炼2次,还有18%的男生根本就没参加体育锻炼。女生锻炼次数则更少,有31%的女生认为体育活动没有必要,每周活动2次以上的仅占。 3.饮酒、吸烟及不良嗜好 有些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有些人出现酒瘾、烟草依赖等等。结果表明,大一学生抽烟率为10%;大二学生为50%;大三学生为75%;大四学生为95%。有的 毕业 班是100%,只是抽烟量多少而已。有喝酒、打 麻将 等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嗜好者约占60%~70%。 4.不合理饮食 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7%的学生不吃早餐,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按时起床。有少数误认为不迟早餐可以保持体形优美苗条,因此有很多学生一天只吃两餐或更少,从而导致体质下降。而另有相当一部分暴饮暴食,也引发了一系列急性疾病。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中风、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第一, 合理膳食。 健康的饮食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中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大学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注意外表。而健康均衡的饮食比任何的护肤品都来的有效。 合理膳食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是每天睡前喝一袋牛奶。“二”是二百五十克至三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三”是蛋白。一份就是一两瘦肉或者一个大鸡蛋,或者二两豆腐,或者二两鱼虾,或者三两鸡和鸭,或者半两黄豆。“四”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一天500克蔬菜和水果。“红”是红色的蔬菜。“黄” 红黄色的蔬菜。“绿”既指蔬菜,也包括绿茶。“白”是燕麦粉、燕麦片。“黑”是黑木耳等黑色食品。 第二,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让你精神百倍。电脑前坐多了,你会感觉眼睛酸痛,腰酸背痛。而只时哪怕你站起来抖抖手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空闲的晚上女生可以找几个同学去逛逛校园,聊聊天,买点水果,好不惬意。男生还可以去操场跑几圈,出一身汗,再回去冲个热水澡,全身轻松。 第三, 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使人成瘾,还会促发高血压、冠心病,引起肺癌等多种癌症和气管炎、肺气肿等,因此,吸烟是健康的大敌。任何年龄的戒烟都可获得健 康上的真正收益。如戒烟一时有困难,每天吸烟应限制在5支以内,逐步减少吸烟量直至彻底戒烟。酒可少饮,经常或过量饮酒则伤肝,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注意做到不要喝高度烈性酒,低度白酒也不可常喝,黄酒、葡萄酒也要有节制。一日饮酒量不宜超过 15克酒精,相当于葡萄酒60—100毫升,白酒25—30毫升,啤酒 —1瓶。 第四, 心理平衡。 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主钥匙。做到“三个快乐”:第一助人为乐;第二知足常乐;第三自行其乐。常年坚持十二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任何时候,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袭击健康的杀手,而健康习惯则让生命受益。所以,健康更取决于习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1. 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2.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 3. 天天喝水八大杯 4. 每天一颗苹果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5.每晚睡眠6~8小时,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6. 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 7.感恩生活 8. 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9. 少喝奶茶,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0.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1. 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 12. 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13. 适量饮酒,不拼酒、不醉酒 14.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15. 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16. 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17.维持理想体重,不过胖 18. 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每周做三次缓和的运动 19.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的生活态度 20. 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健康来自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更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用微笑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把健康带给自己,也给他人。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3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科学饮食是非常有讲究,根据现代医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 方法 应具备:早餐宜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 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唾液分泌,帮助消化,且能减轻胃的负担。 宜暖:俗话说:“一热三解”,暖食味道好。中医认为,胃喜肯恶寒,寒易伤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适量,应利于胃的消化、吸收;否则,会造成腹疼、呕吐、腹泻等病症。 宜少: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多滋味,忌暴饮暴食,要做到善食还要善节。 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及胃弱者,一日三餐烹煮饭菜应以烂熟为好。 宜淡:中医认为,多食咸,伤心伤骨;多食辣,伤肝伤脉;多食酸,伤脾伤筋;多食甜,伤肾。因此,节制饮食,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益处。 宜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蔬菜、豆制品有利健康,也不易发胖;常吃素食,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宜坐:饮食保健专家指出,边走边吃,不卫生;蹲着进食,不利于消化。因此,坐着用餐,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宜静:用餐时,宜安静地品尝美味;而谈笑进食,非常容易呛咳;哭着用餐,或者生气吃饭,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 措施 。 (l)合理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l·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有些合适。 (2)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 (3)不挑食和偏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 营养如何丰富,也不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时间挑食或偏食。 (4)不暴饮暴食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时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一年当中,由于四季的气候不同,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等不同特点,人的生理、病理也会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还是在疾病过程中,都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与气候相适应。 春季 阳气生发,人的精力也易于奋发,好像只有外长之势而无内藏之功,易发生热性传染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之物,应当选食一些鸭梨、橘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内。 夏季 气候炎热,万物华实,身体热量不易外散,有中暑的可能,所以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暑热兼湿之时,汗出易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因此,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饮食宜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选食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等,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凉拌苦菜可防止肠炎;海带丝凉拌更适合老年,既化痰去湿又可增加锌、碘,预防癌症。此外,还可常吃绿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在盛夏季节,平日阴虚的人,即使常服参、茸等温补之品者,也应减服停服。 秋季 气候由热转凉,处处有干燥的征兆,人体也同样有燥感,如鼻干、口干、皮肤干,甚至干咳等。此时的饮食不要过分清淡,应适当增加些油腻,常饮银耳汤、梨汁及其它果汁,尤其是梨汁。一般多在午饭后或午觉后喝,以养肺阴。 冬季 水冰地冻,万物闭藏,这时就应去寒就温。饮食上宜多食肉、蛋、枣、仁之类。天寒季节,血流缓慢,血液变得粘稠,抗病能力减退,所以少饮些酒和喝些附子羊肉汤是有利于身体的。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季可常服些山楂水。 合理的烹调是增强食欲,保证营养不被破坏的关键。那么正确合理的烹调方法是什么? (l)主食的烹调淘米时要轻洗,不宜次数太多,也不宜用力搓,以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丢失。对于存放过久的米,则要多淘洗几遍。米的吸水率在浸泡两小时后最大,所以,先将米浸泡两小时,然后再煮饭为好。米浸泡后煮饭,不但时间可节省 4 0%,米中的维生素 B;也只损失 35%。最好采用炯饭或带水蒸饭,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煮饭、煮粥、煮豆、 炒菜 、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破坏。 (2)蔬菜的烹调选购新鲜的蔬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有些多,如蔬菜存放过久,则营养素会大量丢失。蔬菜宜先洗后切,烹调之前现切,这样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可用手拉断者,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汽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炖菜时在油中先加盐增强温度,或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可以不可以保护肉中的蛋白质,不至使其过于变硬,既好吃、又容易消化。烹调时尽可能不用钢锅、铜铲。因为铜可以不可以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用铝锅烹调,维生素c损失最少。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 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期生长发育旺盛,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为了使儿童能健康地发育成长,除了要注意营养要求以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的营养要求:儿童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有些快,故对热能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有些高。在蛋白质中,赖氨酸对生长发育更为重要,要供应充足的钙和磷,同时还应保证维生素C、D、B1和B2的食入量和铁、碘、锌、镁等元素的供给量。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有些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有些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有些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 (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有些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有些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 (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非常干和非常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有些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 (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有些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以上谈了这么多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我觉得这些均我们应该了解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健康饮食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都看是关注我们的饮食吧,只有人们健康了,我们的民族才会兴盛,国家才会富强,明天愈来愈美好。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4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这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健康理念。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影响 正文 在如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的全面发展程度、融人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时期。但其中也不免会有些人是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马克思则曾经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而实现真善美的基础就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确是受益良多。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大方面,还包括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等。 首先来谈心理健康认识上的促进影响。 健康的心理,从心理方面看,就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对工作和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坦荡、豁达开朗。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上来实现,首先我们要决心努力要健康,然后不断培养正常工作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结交关系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认知。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是: 1.知道你的需要; 2.阐明或澄清你的价值观; 3.追求自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生活中逐渐对待事物、看待事物从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着眼时,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多余的负面情绪。让幸福感、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更多看得到食物阳光的一面。 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是走读形式,进入大学后,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中学时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这对部分大学生是极不习惯的,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以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作为曾经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2.通过各种 渠道 认识自己,充分悦纳自我;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 兴趣 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疏导积郁的情绪。4.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拥有健康的心理,从个体角度来说,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精神放松。 精神性,市一中有些人称为“更高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训练自己注意哪些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每天为感激抽出一段时间;开发一个好的“记忆”,存放成长道路上的所遇到的仁慈之举与安慰;传递简单的友好表示; 2.宽容。写封 道歉信 ,,跳过一段不友善的时光,与“安全的人”讲话,原谅人而不是事等; 3.做好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直到方针; 4.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保持自主自信。 再者,从《道德经》的健康之道理解和谐心态的构建。 体悟以“道”致“和谐心态”的理念:营魄抱一——身心合一 少思寡欲——身心清净 名与身孰亲——珍爱生命 以“行”致“和谐心态”的理念:平衡的物欲、权欲观 兼容并蓄 发展和谐 接着,由课程习得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永久的压力、暂时的压力、简单自然眼里、重要事件压力、长期压力等等都是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良性的压力会激励我们成长,适应环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负面影响则会耗尽甚至是毁灭生活力量。 对待压力的处理办法则有: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然后,谈谈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睡眠的七要素有:减压;冥想;饮食(如睡前一袋奶,不吃刺激性的);睡前半小时 放松精神;(有氧)运动;心态;营养素。故改善睡眠可由这七处开始,加之持之以恒。 此外, 还有就是在生理健康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有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了解,许多大学生养成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有: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特别是暴饮暴食,在男生中更为多见。2.任凭喜好,饮食偏嗜,营养不均衡。3作息时间混乱,游戏玩乐,昼伏夜出,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等等。 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生活有劳有逸,这样身心才能健康。2.在学习后或闲暇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章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恋爱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爱情》

摘要: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的成功率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所以在大学里,失恋也就成了和恋爱一样频繁的事情了,但是,爱情固然好,毕竟爱情也是一件要随缘的事情,而且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将恋爱和学业协调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对待大学爱情,平衡好爱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原因爱情责任感失恋学业理性

正文:进入大学才发现,在高中很少见,有也要偷偷摸摸的“恋爱”,什么时候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了。从身边同学的情况来看,大学里没有谈恋爱的同学,就像高中里偷谈恋爱的同学一样,少之又少。

一、谈恋爱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学生会有那么多去谈恋爱呢?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为什么高中的时候我们男女就不“互相爱慕”,一进大学了,大家纷纷都“互相爱慕”了?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可能有点消极了):首先,进入大学之后,不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不再那么严的管着我们了,对我们来说,大环境宽松了,也就更容易放得开去干想干的、以前没干过的事了。其次,高中时老师就经常会说:“现在先不要谈恋爱,专心准备高考,等上了大学了,怎么谈都没关系。”这些话无疑也给了高中时的我们一定的心理暗示,暗示我们,大学里可以大胆谈恋爱。还有,进了大学之后会发现,一对对的情侣们亲密的出现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的心理,同学们一个个都有了男(女)朋友了,我没有的话太丢人了,于是我也要找一个。最后,不得不考虑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非常的空闲的,谈恋爱的这些人中,也不乏那些是因为寂寞无聊空虚而要找个对象的。

二、恋爱与爱情

恋爱与爱情,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大学里谈恋爱的随处可见,但是那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仅很少见,而且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曾经看到过一对问答“现在的社会上还有爱情吗?有啊,电视剧里有的是。”个人认为,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现在所谓的爱情里掺杂了太多的外在因素,离真正的爱情是越来越远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是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起成长一起长大的过程。在爱情里,我们会想从内心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魅力,我们会希望自己能让对方感觉到轻松愉悦。总而言之,爱情应该是一股能使人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

显然,这和大学生的恋爱大不一样。

三、失恋与责任感

在恋爱的季节,爱情是多变的。现在校园里的人,大多都还不成熟,面对着太多的诱惑与不确定因素,带着当事人本身对自己感觉的模糊性,失恋在大学里就成了家常便饭。

从感情的生成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里爱情总是悲剧收场的了。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的,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从而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只能悲剧收场。

要说双方前期一点感觉都没有,显然也不合适,人有种“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重视”的“本能”,得到了所谓的爱情之后,便不会加以珍惜。一开始对双方可能会“迷恋”,时间久了,就觉得没趣了,这时支持感情继续下去的,应该就是“责任感”了吧,不想自己原先的承诺破坏了,便选择继续,等到其中一方实在厌倦了的时候,伤害也就来了,“责任感”的淡化最终导致了“失恋”。

四、处理失恋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弱,当又一段感情破裂,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做出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这时就需要妥善处理失恋问题,以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失恋者要认识到,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处理好爱情和其他东西的关系,不要把爱情看的太重,没有了情侣还有是很多关心你的亲人和朋友的。

失恋者身边的老师、朋友们,有时候也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身边的同学、朋友,如果有发现同学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的,千万不能忽视,要安慰关心,让失恋者感觉到爱情之外的温暖,早日走出失恋阴影。而且,平时越是内向、腼腆、文静的同学,其真实的心理想法隐藏的越深,越需要我们去多关心。

当然,帮助的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话,则很有可能起到负面的效果。应当采取先辅助失恋者发泄完再对其进行安慰劝说的方式,否则不满长期在内心积压的话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女生的话可以用陪她大哭一场等方式助其发泄,男生也可以陪他跑跑步等,发泄完之后就可以比较冷静,比较理性的思考问题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总之,失恋后必须妥善处理,我们也要多多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妥善处理失恋问题。

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兼顾学业与爱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处理好的大学生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无法自拔,有些大学生则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无意于学习,进而荒废了学业。

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大学时期的我们是单纯又脆弱的,我们的恋爱不能是只注重过程而不顾后果的,伤害了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会是这个人的一生,一生对待感情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心态。那些把恋爱当成是感情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而大学里,我们都还很幼稚,可能爱情观不是很正确的人也不在小数,选择伴侣的时候就需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最终伤害了自己。

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

总结 :大学并不是最适合找一生伴侣的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应以学业为重的,但是要找对象的话必须慎重,真诚。一旦遇到真的悲剧的爱情,就应该学会放弃,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要拿得起放得下,更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要理性对待爱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与最难忘的时光,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较为完整知识框架的时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学习、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困扰,大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人际关系不和谐、 自我评价 过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大学生要想尽快融入社会与适应社会,就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以上几种心理问题,主要归结于社会、家庭与自身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受思想与 文化 的途径较多,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选择的时候,便不知所措。

(二)家庭方面。严厉的父母,经常命令孩子把学习放在首位,这些孩子往往独立性较差;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多为孩子创设较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孩子的依赖性较强,自控力较差;放任自流的父母,经常任着孩子发展,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师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

(三)学校方面。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一线教师,也很缺少。在加上,有的大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这样他们的身体素质便逐渐下降了。目前各院系层面较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心理问题,便常会将复杂的心理问题转化为思想教育工作,仅仅依靠自己的生活阅历,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四)个人方面。由于大学生存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偏差,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差距,独立意识与依赖心里的矛盾,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许多大学生面对淡漠的人际关系甚至激烈的学习竞争,常常对自我加以封闭,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观看电视剧与玩电脑游戏上,从而与外界隔绝。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校在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如下:

(一)院系领导要注重培养心理骨干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校要帮助从事思政工作的员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其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主动探求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实现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引导大学生掌握适量的心理学知识。大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高校应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个体或者团体辅导等,来提高大学生的自省能力,指导学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三)加大心理咨询工作力度,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同时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避免一些同学担心自己的隐私或者不敢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通过拨打热线的方式,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给予必要的辅导。同时,高校也要将异常心理现象排查工作常态化,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四)营造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教室走向课外。高校要从学工处与校团委抓起,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观摩心理健康剧场,心理健康教育沙龙,开设各类相关讲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五)高校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任课老师、班主任与专兼职辅导员、学生会思政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干预小组,齐抓共管。高校还要不定期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注重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发挥个人潜能。

(六)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与关爱。院系层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饮食起居的关心,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帮扶。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耳目”,调动学生干部对周边同学的观察,一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上报老师,告知家长,对于情形严重的学生,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可建议其家长带领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自我的成长之路啊,你可以根据你,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了指你就可以把你学习压力嗯太大这方面儿就写上,如果心里没什么嗯的话就写自己成长的路程。

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心理健康之探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学对冲突的解释以及冲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探析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八大“冲突”:社会期望与常人属性的冲突;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育变革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突;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的冲突;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工作独立与集体协调的冲突;角色适应与个人调适的冲突。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冲突 原因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狭义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当教育要求与个人需要相矛盾时个体的自我协调机能;当个人愿望与教育能力相冲突时个体的自我平衡机能。“冲突”是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斗争的心理状态。[1]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最常见的心理冲突有三种:一是双趋式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为两个目标所吸引,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状态。二是双避式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为两个没有吸引力的目标所排斥,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心理困境。三是趋避式冲突,是指一个人既为一个目标所吸引,又为这个目标所排斥,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面临的冲突要复杂得多,而且常常不能轻易获得解决。能力愈高条件愈好的人,在精神上愈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冲突困扰。冲突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以下就根据“冲突”这一心理学概念来探析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社会期望与个人能力的冲突

社会给好教师设立了一个标准,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教师既要博学多才,更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社会责任重。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对教师的教育有着强烈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但我们也知道,教师本身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存在个体差异,在多种努力后仍然不能达到社会预期目标的状况下,教师就会产生焦虑、烦躁、逃避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2]

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初高中教师周课时大多在12―14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环节,再加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辅导、个别访谈,教师从早到晚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在一些高职院校,因为要根据社会需要新开专业,造成某些专业课的师资短缺,很多老师都在超负荷授课,不少教师周授课量在16节左右,有的竟达20节以上。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使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同时还要承担相当的科研任务。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教师的劳动性质又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却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教师的自身价值和付出的劳动不总是成正比,就会产生明显的抱怨情绪,心理失衡。

三、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难以在近期得以真正的体现。社会无法及时认同教师的劳动,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成就感的欠缺使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冷淡、过敏易怒、自尊心降低、工作退缩等,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的倦怠。

四、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的冲突

当前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向金钱靠拢,特别是近期公务员工资的涨幅增大,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却“不尽如人意”,直接的后果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和价值感的混乱。但教师的职业性质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往往要求教师是模范公民,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这就使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职业价值趋向发生冲突,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3]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2]

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客观上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矛盾;教育本身的评价标准与家长、学校管理的评价标准的矛盾。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成绩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看重最终结果,忽略了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而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业绩,致使一些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与挫败感。

现阶段,职称几乎是对教师个人最重要的教育评价的外在表现内容,因此评职称受阻也是引起教师心理波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教师的职称评定越来越与学历挂钩,并要求有一定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等都成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这也导致教师“疲于奔命”,难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教学中。

六、工作独立与集体协调的冲突

教师劳动的方式决定其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学生谈话以及家访等,都是个人单独进行的,特别是上课,不可能由两个人同时在一个教室里讲同一堂课。虽然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每个教师执行起来却各不相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并不意味着凭某一位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反,要依靠全体教师协调一致的努力。[4]这种工作方式使得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多重性,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关系是否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气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七、教师角色与常人角色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对象决定了教师职业角色的复杂多样,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并经常担当学生父母的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问题的辅导者;就社会而言,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变革者,还是社会准则的良好实践者和示范者;同时教师还得承担家庭的常人角色职能。教师职业角色的多重性使教师在认同和履行职业角色时充满困惑和冲突。诸多严格的角色功能使个人难以及时调适,极易造成教师的角色混乱和冲突,成为威胁教师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业绩,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索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社会其它现实问题。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呼吁全社会,在赞美教师的蜡烛精神、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的同时,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压力。形成一个全社会善待教师、教师善待学生的良性循环,使教师用健全的身心支撑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从而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进而建造不断发展进步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舒新城,陈望道.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444.

[2]兰建祥,陈惠.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六种“冲突”[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年第9期,39-40.

[3]李正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第4期,28-31.

[4]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56-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参考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章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健康3000字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发挥心理健康 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组成部分。认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两者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出发,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其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成分的健康发展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是心理的调节中枢,是行动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形成,它就对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品质起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密切,同属于意识范畴,都是以人脑为器官,以客观现实为源泉,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究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一22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它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转型和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生活的现实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大学生往往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对未来踌躇满志。但一接触现实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时,就容易产生不客观、不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猜疑他人、孤独忧郁、生硬固执等状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杜会对生活的现实的、科学的态度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我国,能考人大学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都是学习尖子。但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非常一般。有的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下水平。对他们来说,这是很难受的。进人大学的新环境后,远离父母、家乡,教学方式、生活环境等都不同于中学,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病态反应:对战胜困难毫无信心、心慌失眠、多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破罐破摔,甚至有的寻死觅活、自杀轻生。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作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以后更是家中的皇帝。一些不良的 家庭教育 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过分依赖、受不得刺激、经不起挫折、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意志薄弱,承受力差、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将“勇敢”作为君子“三道”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者不惧”、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能在即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教育方式一般是主动介入,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受教育者往往缺少平等和尊重体验,有被命令感和被迫服从感。心理健康教育则着眼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 自我评价 ,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个别交谈和咨询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势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角色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座谈方式代替 报告 方式,以谈心方式代替训导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者当作知心人,并乐意接受其教育。

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过去单一“说教者”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度和立场,尽快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权利,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服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无原则的接纳和包容,当学生的价值观明显违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时候,当学生做出一个可能给社会、他人或其本人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价值选择的时候,教育者就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持续进行影响,使其思想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水乳交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实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有时面对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但以下三方面的规律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所共同存在的:第一、客观刺激事件会导致主观心理反应;第二、负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负性心理反应;第三、良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所以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本质上是和实际问题密切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其行为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动机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去创造和改变客观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交往困难、贫困生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无价值感、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久不能摆脱,就会影响他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正确认知;二是要把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实问题解决了,就会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解决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困难和问题,尽量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势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唐书怡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探讨[J]时代教育

[2]杨作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

[3]张明成为合格的教师[J]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

[3]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6-7·

[4]祝敏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安顺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2008年4月

[5]杨世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6]颜农秋关于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J]探索与争鸣

[7]赵展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大学生 人际交往 障碍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心理适应,相互的心理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如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定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外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以有利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解决方法;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心理适应,相互的心理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现今,人际交往障碍却成为当代很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绊脚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如果顺利,大学生便心情舒畅;一旦交往受挫,便心情郁闷,身心受损,产生各种不良后果。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逐渐趋于成熟,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但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一些负面因素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

一、引起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一)认知引起的交往障碍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多, 经验 和阅历逐渐丰富,非常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腻烦说教。他们渴望成才,自尊心极强。但不能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调适能力也很欠缺。因此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过于理想化的追求,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容易偏离实际水平,产生主观偏差或障碍,主要表现有:

(1)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凭直觉把与人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作为对他人的评价,并在日后的交往中占主导印象地位,以此来决定与他人的关系及亲密程度。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刻板印象:是指对于某一类人或群体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刻板的看法。在角色认知过程中,按照预想的类型赋予习惯性、特征化的评价。这种以个性代替共性、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的做法会阻碍交往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大学生抛弃传统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状况及实际情况考察具体人、具体事,以免产生误解。

(4)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情感、意志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假定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感受和品质,通俗的说就是“以已推人”、“以已之心,度人之腹”,往往会带来对方的排斥与反感。

(二)社会因素引起的交往障碍

社会因素主要指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是全面的教育。但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素质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也以此为导向,这种教育制度影响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学校层面,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抑制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学校在教育上往往偏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心理的沟通疏导。其次,高等学校教育普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而人际交往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交往面狭窄,缺少经验和交谈技巧

第一,大学交往以寝室为中心。他们多在寝室这种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且满足于这种现状,不愿主动去接纳、开拓外界的精彩生活。交往的狭隘性使很多大学生跟其他非同寝室的同学的关系变得疏远起来,交往面也越来越狭窄。第二,一些大学生缺乏交谈技巧,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说“不”,导致事情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说话欠思量,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第三,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往往是理论上的教育,缺乏实践的平台。高校或因为不重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或因为场地有限,或因为本身和社会上一些企业、机构的联系少,很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过度依赖网络引起的交往障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互联网最频繁的使用者之一。网络的介入,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网络普及后,许多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交往,参加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会逐渐减少,造成热衷于各种“网事”,对近距离的关系反而疏远了的情况。特别是家庭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更成为一种束缚和负担。许多大学生宁愿在网吧不分昼夜地上网,也不愿意回家探望父母。还有些人除了要生活费外,和父母无话可说。亲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联系,也是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需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系。网络的介入可能导致亲情的疏离。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疏于现实交往,将所有心事都交给了网友,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勇气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培养。

(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和 文化 生活的极大丰富,大大减少了社会个体对他人的需求和援助,这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从人的价值观角度看,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难度。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淡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今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一切凭关系”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二、逾越人际交往障碍,学会正确与人交往

大学生要有意识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就学习人际交际的技巧,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度过快乐的校园生活,更有助于今后的生活、工作取得成功。

(1)把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正确的交往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与人和谐交往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是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二是诚信原则。诚信历来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抱着诚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三是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对协调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四是互助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交往技巧

大学生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不当观念,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注意仪表、举止、言谈、风度、气质和行为规范,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大,具有认识效应、即时效应和长久效应,往往是根据对方的仪表、举止、言谈、风度、气质等形成的。因此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出现在交往对象面前是十分重要的。

2.要把对方放在首位。关注对方的需要、兴趣和感受。交往的话题和形式应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和经验,合乎其心理需要和兴趣。要学会倾听,仔细耐心地倾听能让对方感到自己得到了认可,觉得自己有价值,此乃人际交往中的法宝。同时,交谈要注意建设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能从谈话中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将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

3.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要做到会用清楚、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谈话内容不枯燥,能吸引对方;尊重他人意见,避免评论和争论;即使批评他人,要在肯定之后提出,而且以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为前提。

4.保持适当距离。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人与人之间是有一种无形的距离,而且此距离由它适当的限度,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3)充分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方法与技巧,但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果不进行实践那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要经常与人交往,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和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还要注意对交往的对象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避免造成心理有失落感。要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需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开始.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确实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已经发生了,不能改变。大学生只有寻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来改变人际交往障碍。根据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调查,北京高校中,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大学生可视为贫困大学生,不足100元的为特困生。按照这个标准,我不属于贫困和特困大学生,但我家庭确实很贫困。根据我所看的接近20篇文献分析,我是有轻度的人际交往障碍,也有 文章 中谈到的问题。首先我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过高,期望交往的都是知心朋友,大家志同道合,这有些理想化,不利于我的人际交往。因此我要纠正这种想法。其次我生活主要以寝室为中心,在寝室这种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这就造成了我交往面狭窄。解决途径是我应当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寝室以外的人沟通交流,拓宽交际面。再次,我的人际交往技巧匮乏,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一定的多看一些社交礼仪,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努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参考文献:

[1].兰静,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才智,2012(21):第203页.

[2].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5):第31-33页.

[3].徐晓霞,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心因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第60-62页.

[4].汪汉荣,龙健飞与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02):第98-100页.

[5].王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破解与和谐构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6):第109-111页.

[6].何伟与王琳,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及解决途径.中国成人教育,2007(23):第72-73页.

[7].董鹏等,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解决途径.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03):第17-22页.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82,83页.

[9].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12-114页.

[10].喻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文教资料,2006(22):第21-22页.

药物和健康论文3000字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3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科学饮食是非常有讲究,根据现代医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 方法 应具备:早餐宜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 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唾液分泌,帮助消化,且能减轻胃的负担。 宜暖:俗话说:“一热三解”,暖食味道好。中医认为,胃喜肯恶寒,寒易伤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适量,应利于胃的消化、吸收;否则,会造成腹疼、呕吐、腹泻等病症。 宜少: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多滋味,忌暴饮暴食,要做到善食还要善节。 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及胃弱者,一日三餐烹煮饭菜应以烂熟为好。 宜淡:中医认为,多食咸,伤心伤骨;多食辣,伤肝伤脉;多食酸,伤脾伤筋;多食甜,伤肾。因此,节制饮食,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益处。 宜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蔬菜、豆制品有利健康,也不易发胖;常吃素食,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宜坐:饮食保健专家指出,边走边吃,不卫生;蹲着进食,不利于消化。因此,坐着用餐,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宜静:用餐时,宜安静地品尝美味;而谈笑进食,非常容易呛咳;哭着用餐,或者生气吃饭,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 措施 。 (l)合理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l·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有些合适。 (2)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 (3)不挑食和偏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 营养如何丰富,也不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时间挑食或偏食。 (4)不暴饮暴食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时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一年当中,由于四季的气候不同,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等不同特点,人的生理、病理也会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还是在疾病过程中,都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与气候相适应。 春季 阳气生发,人的精力也易于奋发,好像只有外长之势而无内藏之功,易发生热性传染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之物,应当选食一些鸭梨、橘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内。 夏季 气候炎热,万物华实,身体热量不易外散,有中暑的可能,所以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暑热兼湿之时,汗出易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因此,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饮食宜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选食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等,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凉拌苦菜可防止肠炎;海带丝凉拌更适合老年,既化痰去湿又可增加锌、碘,预防癌症。此外,还可常吃绿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在盛夏季节,平日阴虚的人,即使常服参、茸等温补之品者,也应减服停服。 秋季 气候由热转凉,处处有干燥的征兆,人体也同样有燥感,如鼻干、口干、皮肤干,甚至干咳等。此时的饮食不要过分清淡,应适当增加些油腻,常饮银耳汤、梨汁及其它果汁,尤其是梨汁。一般多在午饭后或午觉后喝,以养肺阴。 冬季 水冰地冻,万物闭藏,这时就应去寒就温。饮食上宜多食肉、蛋、枣、仁之类。天寒季节,血流缓慢,血液变得粘稠,抗病能力减退,所以少饮些酒和喝些附子羊肉汤是有利于身体的。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季可常服些山楂水。 合理的烹调是增强食欲,保证营养不被破坏的关键。那么正确合理的烹调方法是什么? (l)主食的烹调淘米时要轻洗,不宜次数太多,也不宜用力搓,以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丢失。对于存放过久的米,则要多淘洗几遍。米的吸水率在浸泡两小时后最大,所以,先将米浸泡两小时,然后再煮饭为好。米浸泡后煮饭,不但时间可节省 4 0%,米中的维生素 B;也只损失 35%。最好采用炯饭或带水蒸饭,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煮饭、煮粥、煮豆、 炒菜 、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破坏。 (2)蔬菜的烹调选购新鲜的蔬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有些多,如蔬菜存放过久,则营养素会大量丢失。蔬菜宜先洗后切,烹调之前现切,这样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可用手拉断者,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汽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炖菜时在油中先加盐增强温度,或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可以不可以保护肉中的蛋白质,不至使其过于变硬,既好吃、又容易消化。烹调时尽可能不用钢锅、铜铲。因为铜可以不可以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用铝锅烹调,维生素c损失最少。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 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期生长发育旺盛,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为了使儿童能健康地发育成长,除了要注意营养要求以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的营养要求:儿童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有些快,故对热能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有些高。在蛋白质中,赖氨酸对生长发育更为重要,要供应充足的钙和磷,同时还应保证维生素C、D、B1和B2的食入量和铁、碘、锌、镁等元素的供给量。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有些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有些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有些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 (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有些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有些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 (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非常干和非常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有些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 (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有些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以上谈了这么多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我觉得这些均我们应该了解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健康饮食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都看是关注我们的饮食吧,只有人们健康了,我们的民族才会兴盛,国家才会富强,明天愈来愈美好。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4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这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健康理念。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影响 正文 在如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的全面发展程度、融人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时期。但其中也不免会有些人是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马克思则曾经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而实现真善美的基础就是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确是受益良多。对健康理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大方面,还包括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等。 首先来谈心理健康认识上的促进影响。 健康的心理,从心理方面看,就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对工作和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坦荡、豁达开朗。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上来实现,首先我们要决心努力要健康,然后不断培养正常工作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结交关系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认知。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是: 1.知道你的需要; 2.阐明或澄清你的价值观; 3.追求自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生活中逐渐对待事物、看待事物从积极心理的三大支柱着眼时,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多余的负面情绪。让幸福感、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更多看得到食物阳光的一面。 像我这般年纪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是走读形式,进入大学后,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中学时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这对部分大学生是极不习惯的,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所以曾有一段时间产生了以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作为曾经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了解大学期间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对大学生活的茫然和无助感。2.通过各种 渠道 认识自己,充分悦纳自我;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 兴趣 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疏导积郁的情绪。4.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拥有健康的心理,从个体角度来说,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社会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精神放松。 精神性,市一中有些人称为“更高能力”的信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训练自己注意哪些好的事情,无论大小;每天为感激抽出一段时间;开发一个好的“记忆”,存放成长道路上的所遇到的仁慈之举与安慰;传递简单的友好表示; 2.宽容。写封 道歉信 ,,跳过一段不友善的时光,与“安全的人”讲话,原谅人而不是事等; 3.做好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直到方针; 4.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保持自主自信。 再者,从《道德经》的健康之道理解和谐心态的构建。 体悟以“道”致“和谐心态”的理念:营魄抱一——身心合一 少思寡欲——身心清净 名与身孰亲——珍爱生命 以“行”致“和谐心态”的理念:平衡的物欲、权欲观 兼容并蓄 发展和谐 接着,由课程习得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永久的压力、暂时的压力、简单自然眼里、重要事件压力、长期压力等等都是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良性的压力会激励我们成长,适应环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负面影响则会耗尽甚至是毁灭生活力量。 对待压力的处理办法则有: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然后,谈谈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睡眠的七要素有:减压;冥想;饮食(如睡前一袋奶,不吃刺激性的);睡前半小时 放松精神;(有氧)运动;心态;营养素。故改善睡眠可由这七处开始,加之持之以恒。 此外, 还有就是在生理健康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有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了解,许多大学生养成的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有: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特别是暴饮暴食,在男生中更为多见。2.任凭喜好,饮食偏嗜,营养不均衡。3作息时间混乱,游戏玩乐,昼伏夜出,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等等。 健康的身体是正常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大学生应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生活有劳有逸,这样身心才能健康。2.在学习后或闲暇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与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为人们提供健康饮食。从事这一部分研究的人员以工作在世纪研究中国饮食史的论文和专著的数量达 189 篇

药学可以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策略

[摘要] 通过分析中药师全方位面向临床工作的具体情况,讲述几点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探讨如何充分体现中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临床医疗的质量。

[关键词] 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

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 经验 ,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

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 方法 、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 临床药学服务是中药师对临床全方位的服务

这其中包括:要求药房中药师对临床所用中药材、中成药等的采购、库存、调剂的准确、合理、安全及药品质量的保障负责。中药师在调剂工作中,准确地按照处方配方,对患者耐心地解释、交代用药的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炮制方法要给患者交代清楚,同时使患者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以免患者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4]。

3 临床药学服务中中药师要对相关药物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现在药品更新换代较快,随着科技的发展、炮制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了很多中成药物,这就要求中药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面临年龄偏大、 记忆力 下降、晋升压力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需要。对一个新进的药物要充分认识,就要求掌握其药理作用、药物理化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情况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

例如黄芪注射液 说明书 上均要求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现配伍变化。但临床中经常将其混用,这就要求中药师提醒医务人员这种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并不能取得很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中药师必须能从理论上解释,通过讲课、书面讲解的途径加深临床医务人员的印象。配伍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输液的微粒增多,浑浊或出现理化性质的改变,因为中成药注射液成分复杂,提纯的难度大,各批号间成分和杂质有很大差别,随着加入药品的不同,药品之间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现微粒和浑浊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药物之间的化学变化。但是临床上除了能观察是否有浑浊、沉淀等现象,不能普遍用实验方法检测,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合用。

4 建设实验室要与临床药学水平相适应

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药学实验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渐突出。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应具备中药实验室、中医基础实验室、中医临床实验室等相关科室,还应设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分析、中药标本存列、中药制药、中药方剂等科室,能为中医药学各专业提供良好的实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可以帮助中医师、中药师提高其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除了争取支持外,还必须从提高药剂科自我发展能力着手,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制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实验条件,逐步增添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与临床药学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通过不断发展才能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进步,更能充分地体现中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华.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3):454-455.

[2]敬玉锡,蒲碧芳.中药房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探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15(6):434-435.

[3]梅全喜,曾聪彦.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8, 19(36):2801-2804.

[4]陈坤全,张养琳,陈益强.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J].海峡药学,2007,19(8):151.

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医院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能够提高医院的科学用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促进医院更好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及相关 措施 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医院;药学服务;合理用药;措施

医院药学服务主要是指药学人员凭借自身所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广大人民群众,其中包括医院在职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各种和药物相关的服务。医院推行药学服务主要是为了让患者获得科学合理、且实惠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缓疾病进程,预防相关疾病等。

1药学服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目前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对医院的救治与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是每一位药学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保证患者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药学服务主要是患者为中心,能够明显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赢得患者对品牌的认可,培养患者对医院长久的忠诚度[1]。最后,开展药学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保证药物疗效、减轻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措施

加强药剂科建设

医院要加强药剂科建设,完善药房各种制度及服务流程,加强药剂科和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在药师为患者配置药品时,需要及时和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配药,避免发生各种不合理、不安全用药现象[2]。其次,医院要适时引进先进的药学服务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药师具备全面而丰富的 用药知识 。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避免出现重医轻药的情况,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1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并为其讲解正确用药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在患者用药以后全程跟踪观察药物效果,叮嘱患者看清楚药物说明以后,按照说明进行正确用药。

提高药师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①要提高药师个人的综合服务水平,医院要加强对药师的培训,使其能够顺应知识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更多最新的和药学有关的新知识、了解更多药品信息、药物疗效与药品的安全性、用药的正确方法,药物储存要求有关的临床知识等,进而提高业务水平。②医院可以建立起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对药师技能进行绩效考核,提高药师的竞争意识,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③还要提高药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缩短药师与患者的距离,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3]。

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

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在服务平台中安排专业素质高的药师工作人员,当患者取药时,告诉患者药物剂量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提醒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耐心讲解用药常识,这不仅可以预防患者用错药,还能促使患者早日痊愈。这种咨询服务,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也给患者留下了好印象,与此同时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平台还能及时纠正临床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解决患者取药时碰到的不必要麻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药学服务后期回访

要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不但在工作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药学服务,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开展后期回访工作。

①可以开办药学服务热线,或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上门 拜访 ,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促使药师在观察患者临床病症时学到更多的 医学知识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②药师要定期对患者用药以后的情况适时反馈,清楚患者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药物隐藏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进而促使其树立和病魔斗争到底的信心,获得早日康复[4]。

③为了确保合理用药,药师很有必要建立药历,针对临床返回来的信息,药师要及时进行分析 总结 ,形成完整的记录,药历内容包括患者的用药历史、现今使用药物情况等,从而对药物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药学服务质量。

3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临床药学的服务要以合理用药为中心,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相应地对药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只有加强药剂科建设、提高药师服务水平、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实施药学服务后期回访,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实施参与到临床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才能切实维护患者利益,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6):368-369.

[2]龚建锋,王华.对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558-559.

[3]张丹.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658-689.

[4]张凤仙,张小燕,黄嘉鹏,等.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咨询服务[J].中国医疗前沿,2009,8(11):811-81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