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研究论文

留守 儿童 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 教育 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

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 大雪 ,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我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两个孩子,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他们没有饭吃,我就到食堂给他们打饭,送到他们手中;没有菜吃,我就在自己的房间炒好,送到他们身边;生病了没有钱买药,我就从微薄工资中挤出药费,给他们买药,并督促他们按时喝药;没有衣服穿,我就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过来给她们穿;平时我还经常为姐弟俩剪指甲、洗头发、洗衣服、辅导功课等。在我细致入微的关心下,姐弟俩不再生活发愁,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进步明显。我看到这个结果,心里非常欣慰,小半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同事也开玩笑地说:“你不光是一名好老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爸妈!”

二、阳光总在雨后晴

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在心灵上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山区,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少。班上有一个叫王伟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美名“王牌军”。而最近几次单元检测,成绩却直线下降,同学们嘲笑他是“王(完)蛋”。一向天真活泼的他,一下子变成另外的一个人,而且一连几天见到我,都是躲躲闪闪,上课也心不在焉,情绪反常。我想应该是有什么心事,或者解不开的疙瘩,于是我抽出时间对他家进行家访,以了解实际情况。原来小王伟的父母离异,他随着父亲生活,而父亲游手好闲、好赌贪吃,后来因赌博败光了家底而行窃,后来被公安局拘留,小小年纪的王伟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这也就解释了他前些日子闷闷不乐、没有笑容的原因,这对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回到学校,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找他促膝谈心,慢慢引导他、启迪他,后来他把我当成知心的朋友,说出了家庭的遭遇,我用“不怕老子穷,就怕儿子无智能”鼓励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我告诉他,经历其他孩子不曾经历的磨难,这也许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要学会坚强,学会懂事,学会长大,淡然面对生活困难,勇敢挑战生活困境,坚强战胜生活困苦,不断超越家庭影响、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同龄孩子。我还告诉他,一定要努力,学校、老师、亲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都在关注着你、支持着你、牵挂着你,我们都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阴影。经过我的一番鼓励,王伟对生活重拾了信心。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照顾他,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关心他,让同学们喜欢他。老师和同学的爱让王伟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与关爱,慢慢地从痛苦中走出,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而且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王伟迎头赶上,同学们笑称“王牌军”又回来了。

三、合力撑起关爱的蓝天

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走亲戚和大家访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到更多的困难家庭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吕寒玉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父亲一次在外打工,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脊椎摔断,瘫痪在家,仅靠她母亲在集镇上做一点小买卖,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经历了不幸的遭遇,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幸。当我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就主动为她们排忧就难,一方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她家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扶持与帮助。在我的努力下,“南京博爱e家”爱心人士、钱宝网员工与吕寒玉结成了帮扶 对子 ,政府奖补金减免了她的学费。去年冬天吕寒玉共收到一次性资助8600多元,解了特困生家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一家人在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健康成长。特困生吕寒玉受助后,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乐意与老师交谈,快乐地与伙伴们玩耍; 学习态度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听课注意力变得集中,课堂发言变得积极踊跃,作业书写工整,变得勤学好问;思想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集体,乐意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好事。吕寒玉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关爱贫困学生,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会向困难低头,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又代表着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四、结语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上好每一堂课,更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病”,为特困生家庭雪中送炭,用爱心去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魏亚飞,郑秀云.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手记[J].中学教学参考,2011,(6):124-124.

[2]彭江碧.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3]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7).

作者:尹永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中心学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是培养我们下一代的第一步教育,在农村里幼儿教育经常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看看下面论文!

论文1: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思考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子女大多被留在家乡,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支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

如何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监护不力,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儿童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应该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成长的,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现象,还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成人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只有在家庭监护和学校监护的相互配合、补充与协调下,他们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

而留守儿童的多数都是被粗放型管理,被照顾到的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往往被忽视,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会带来诸多隐患。

近年来留守儿童中溺水、触电、自杀等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寒暑假学校监护空白的时间段里,这类事故的发生更加频繁。

2.教育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产生读书无用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内容,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却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

3.家庭教育的弱化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与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更加有信心且积极向上,而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家长很少与其子女联系,他们不能直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身心发展里。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上,家庭教育的功能都大为削弱。

4.学校教育“独木难支”

教育孩子这项工程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来完成,家庭教育占很重要的位置,留守幼儿的父母不能经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学校教育变得“独木难支”,可能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不听老师劝导,一意孤行,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5.社会引导偏差

社会发展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一些没有父母监督的孩子,可能会沉迷于此,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一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唆使,很容易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

另外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照样挣大钱,将来自己可以一样走这条路,于是厌学甚至逃学。

新的“读书无用论”风在部分农村地区掀起。

全国有很多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新的低文化素质劳动者。

这不仅会严重阻碍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而且会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农村留守幼儿教育思考与建议

针对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以下对策:

1.关爱“留守幼儿”

政府可以在外来务农人员较多的城市,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孩子们可以和父母一起生活学习,也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鼓励有志向的大学生去农村支教,从而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统筹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特别关怀,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让教师学习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孩子们的心理疑难杂症。

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沟通、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留守幼儿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幼儿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学校要不失时机,加强对“留守

幼儿”双休日的跟踪管理组织教师,深入到留守幼儿的家庭,指导监护人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关注他们双休日的活动,经常性地保持联系。

监护人也要关注他们动态,及时与学校互通信息,发现错误现象,及时帮助纠正。

4.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

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督促各场所严禁未成年人出入,并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等形式进行教育。

呵护留守幼儿,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妇联、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机构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幼儿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6.设置“亲情电话”

幼儿园可以设置“亲情电话”这项活动,让班主任每月与家长电话联系,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家长在百忙中,每月都能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鼓励子女努力战胜困难,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

三、结语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关系着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教育和这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相结合,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面临如此艰巨的留守儿童问题。

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论文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中国农村的幼儿教育起步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真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问题主要包括:生源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幼师资源不足等等方面。

从目前遇到的问题出发,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具体阐释。

通过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

希望能够对提升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教育生源少。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到城市打工,有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并且由爷爷奶奶照顾,还有的孩子被父母带到城市。

被带入到城市的孩子虽没有固定的学校读书,但是家长还是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让好的教育。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幼儿园逐渐兴盛起来,许多农村孩子被送入到城镇幼儿园当中来。

以上这些因素都让农村幼儿生源变少。

(二)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幼儿的发展不但与学校家长的教育有关,还与幼儿所处的环境有关联。

学校环境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别重要。

但是,在农村幼儿园当中,公办的幼儿园较少;而私立幼儿园由于规模小,很多幼儿园仅有2-3个班,教师人数也是2-3人。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1]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照料,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照抚。有的父母双方都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像这样的儿童被称作为完全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监护;还有的父母双方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像这样的儿童则被称作半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一方父母监护。

(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网络在农村又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是屈指可数的,即使联系了,父母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关系,对教育、心理及精神层面的关系是极少的。

(三)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于时间上和距离上的长期阻隔,父母监护、督促力度的下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本身又不高,进而就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有较少数的留守儿童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认知能力差,一般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关爱,不敢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情感,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孤癖性格和自卑的心理。[2]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逐渐地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对亲情冷漠,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甚至只扮演着“提款机”角色,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消极悲观,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受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的举动。

(二)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管教,不能感受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在价值观念形成、思想道德塑造及行为规范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理论性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只重视物质生活上满足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留守儿童容易放任自流,不服从管教,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刑事犯罪青少年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20%。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关键期,如果父母、学校、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偏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业方面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能使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进而不断取得进步,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发生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逃学、打架、辍学等不良现象。根据河南省后关庄2013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成绩优良的只有9%。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辍学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32个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他们正处于独立人格、良好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督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降生,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这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父母的视野、见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往往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处事原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少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健全。父母很少有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而采用放任自由、不予管教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庭,留守儿童内心最大的愿望与其父母外出务工所追求的是互相矛盾的,这在客观方面无疑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轴心则是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3]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自我素质提高的场所,是孩子将来脱离土地与农民身份,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但是目前在我们的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很差。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一些中小学只设置了基础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师资欠缺,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搞应试教育,忽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由隔代监护人照料,很多老人沿袭了他们年轻时照顾孩子的方法,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再者这些老人有的年迈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要忙着做农活,所以没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更别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了解和沟通了,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不良恶习会逐渐形成,而家长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加以监管,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他们有的甚至会逃学逃课去网吧,而这些黑网吧明知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默许也就是纵容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沉迷,这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一)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特长

学校教育一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最能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以来,即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的配合,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是有必要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保证留守儿童地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1]

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由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正是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农民尽管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户口依旧是农村的,各种的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尤其是与这种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等现象。[2]进城打工的农民要想其子女在打工城市上学,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在有些城市设有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的升学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也难以解决。其次,地方基层政府方面未给予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以及政策措施不力。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当地基层政府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而对留守儿童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再次,社会广大农民外出打工成风,读书不重要观念盛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错误的认为读书不重要。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昂贵的教育投入,毕业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可见外出打工成风的环境以及读书不重要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与监管不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单亲、亲戚、祖父母,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决定了单亲监护人一般都是母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帮不上忙,还有监护人是(外)祖父母,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同时缺少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这及其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惯。同时,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较深,很难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沟通。

第二,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从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学校,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对部分父母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无形中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由于农村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普遍偏多,家庭经济负担重,为此,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但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上存在缺陷,性格多孤僻,学习成绩不佳,而学校为了升学率,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为他们主要培养对象,对于成绩欠佳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放弃教育管理,从而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辍学。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研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3]此外,农村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不齐全,学生放学后自由散漫活动,多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由此会产生诸多留守儿童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儿童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强,加之留守儿童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容易受外界干扰和侵害,被坏人引入歧途,从而造成学习上散漫,在学校里出现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违纪等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首先,社会环境方面,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成风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政府应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村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适时的社会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兴建务工子女学校、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尽量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或父母其中一人留在家里,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是(外)祖父母监管,一定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父母也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掌握孩子的一切状况。

最后,要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基层政府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的规范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努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

[4]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教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终生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但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篇一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究》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的普及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规模和管理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相关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难题,只有进一步理清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改善师资团队等,才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探究

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大力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获得基本的学前教育机会,不仅是目前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难点问题,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制约,难以满足农村幼儿受到平等教育的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满足广大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障儿童教育,提高儿童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只有充分保障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打好幼儿成长的基础,才能使得儿童在未来成长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各个感官,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它涉及到社会规范、心理发展以及阅读和观察能力等。先天因素虽然对儿童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后天的培养是大脑发育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在外界环境刺激下能够直接影响到儿童大脑各个功能的完善发育。相关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大脑思维的重要发展时期,一到七岁这几年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如果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基础,将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重视学前教育问题已经在党代会上提出,学前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受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组织形式等的制约,很难满足农村儿童受教育的需求。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紧迫性任务,只有充分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才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为农村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

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学前教育还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经费并不属于国家统筹管理,无法纳入财政统筹中,又由于农村特殊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经费的获得,无法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国家也只是要求经办单位对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并没有规定政府部门给予多少比例的经费支出来专门供给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因此,仅仅靠办园单位的收费和部分专项补助,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也就影响到办园单位的具体收费标准无法统一,有些县区域收费太低,很多乡镇还要承担巨大的办学责任,再加上农村教育附加费的逐渐取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匮乏,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中专或者是职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体验,在职期间也没有太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这就直接导致学前教育师资总体素质偏低。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基本教育技能等了解并不深刻,认为仅仅是看好孩子,不让孩子受伤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我国整体国民水平的提高,幼儿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学前教育来开发儿童的智力,拓展儿童的思维,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和学习技能。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还无法达到专业幼教的水平,其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都亟待提高。又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过低,很多教师没有正式编制,享受不到应该享有的待遇水平,这就使得近年来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农村教学中,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此外,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结构设置也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调查显示,某地区教师队伍中幼儿教师中仅有百分之三十多的教师为高级职称,有百分之六十多的教师未评定职称,而未评定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占到百分之九十多的比例。农村教师团队中很多是民办教师,还有一些为大龄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缺乏合理的教师梯队结构,也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任何阶段学校教育的开展都需要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制约下,近年来,我国各种民办幼儿园逐渐发展起来,但是这些民办幼儿园缺乏规范制度,乡镇政府对于幼儿园登记流程处于走过场现象,很多不具备条件的承办者也进行了注册,很多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以盈利为目的,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包括收取试卷费、管理员费用等,这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同样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幼儿园承办者并没有完整的办园资格和条件,其教师资格、办园质量以及评估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各地区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没有严格制度的制约下,加上政府监督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乡镇幼儿园办学系统存在很多违规现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

此外,学前教育重在发展幼儿的智能,开发幼儿的大脑,但是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过于小学化,这就严重影响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导致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由于受到经费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实施。因此,我国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为农村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幼儿园可以持续的发展。我国应当将学前教育列入到国家义务教育范围中,以便于扩充经费的来源渠道。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相关地位政府部门应当将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办园中,扶持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在部分贫困地区,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在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下,确保农村学前教育享受到公平的资金渠道;相关区域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幼儿教育津贴的方式来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家庭,让这些家庭的孩子能够公平的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对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进行学费减免、税收优惠等,用这种方式来扩大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公平性,给予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二)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改善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只有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师资团队的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进行经费补贴,制定奖励措施,确保办学经费,增加师资收入,解决农村教师工资低的问题,加大政策鼓励制度,吸引更多地专业教育者和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中。建立完善的在岗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障体系,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和整体素质,通过拓展幼师培训渠道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改善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只有加强教育管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社会状况等来制定规范的学前教育发展计划和目标,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达到教育目标,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配合教育部门来共同落实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乡镇政府要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学前教育的登记注册、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的把关,对没有登记的幼儿园要监督其尽快完成登记。严格管理已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相关监管人员要根据文件要求来严格评估幼儿园办学条件,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存在,保证各项资金都能够有效运用到提高办学质量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当不断扩展办学规模,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大,一些大点的村落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独立办园,附近的小村配合进行联合办园,这样有利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集中,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求,便于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四)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启蒙性的特点,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点,从幼儿身心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学前教育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内容都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区域活动,例如,在教室里设置音乐区、绘画区、阅读区和游戏区等,通过不同区域的课堂设置来增强课堂的兴趣氛围,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交往选择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空间。通过区域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一些社会热门话题与幼儿进行交流,利用幼儿的方式来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提高儿童的思维发展能力。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开展动手操作游戏,让学生投掷小球,搬运木块等,设计情商游戏,让幼儿配合买卖东西、分水果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例如扮演医生、教师等人,让学生理解不同职业的责任,增加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分辨和感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领域工作者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力量、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佳宏,尹春杰.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课例开发引论[J].基础教育研究,2010(24).

[2]殷艳娟.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3]杨瑾.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方法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04(04).

[4]张丽.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5]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

作者简介:赵艳杰(),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研究生,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幼儿园课程。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由于户籍问题,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只能留在家里。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而学前教育阶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和各种教育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的分析,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

在这种农村人员大量流动,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态势下,孩子被留守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时代下,我国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是关乎国民基本教育问题的要素。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以教育为本,在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初始阶段,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们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先从各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来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是指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在农村由祖辈或亲友照看的3-6岁儿童的教育,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3-6岁的留守儿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大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留守儿童”一词的来源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打不风为夫妻一同外出,因为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把孩子留在家里。这种现象在80年代由我国一位学者提出,称这批留守在家里的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部分中西部省份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需引起重视6-11岁和12-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和,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长期滞后,造成农村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学前教育不受重视,经费严重匮乏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措施,都在努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家长观念的陈旧,政府职能部门的忽视,积重难返。农村旧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有些父母认为学前教育不影响孩子的教育,而祖辈们根本没有学前教育的意识,部分幼儿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学前教育也仅仅停留在看护或简单的拼音、识字和算术的知识传授上。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现今社会需求,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投资力度不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投入资金运行效率也较低。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心关怀他们的健康成长。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针对此次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填补留守儿童监护缺位。逐步修订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以及与户籍管理相联系的住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资源。农村留守问题作为现阶段的重大社会问题,应纳入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学前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应特别关注这一儿童群体的成长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增加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同时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加强对其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子女入园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流动儿童给予入园补贴。

参考文献:

1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刘继强;杜学元;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修国先;“留守学生”问题浅析[J];内江科技;2007年02期

5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留守 儿童 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 教育 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

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 大雪 ,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我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两个孩子,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他们没有饭吃,我就到食堂给他们打饭,送到他们手中;没有菜吃,我就在自己的房间炒好,送到他们身边;生病了没有钱买药,我就从微薄工资中挤出药费,给他们买药,并督促他们按时喝药;没有衣服穿,我就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过来给她们穿;平时我还经常为姐弟俩剪指甲、洗头发、洗衣服、辅导功课等。在我细致入微的关心下,姐弟俩不再生活发愁,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进步明显。我看到这个结果,心里非常欣慰,小半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同事也开玩笑地说:“你不光是一名好老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爸妈!”

二、阳光总在雨后晴

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在心灵上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山区,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少。班上有一个叫王伟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美名“王牌军”。而最近几次单元检测,成绩却直线下降,同学们嘲笑他是“王(完)蛋”。一向天真活泼的他,一下子变成另外的一个人,而且一连几天见到我,都是躲躲闪闪,上课也心不在焉,情绪反常。我想应该是有什么心事,或者解不开的疙瘩,于是我抽出时间对他家进行家访,以了解实际情况。原来小王伟的父母离异,他随着父亲生活,而父亲游手好闲、好赌贪吃,后来因赌博败光了家底而行窃,后来被公安局拘留,小小年纪的王伟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这也就解释了他前些日子闷闷不乐、没有笑容的原因,这对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回到学校,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找他促膝谈心,慢慢引导他、启迪他,后来他把我当成知心的朋友,说出了家庭的遭遇,我用“不怕老子穷,就怕儿子无智能”鼓励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我告诉他,经历其他孩子不曾经历的磨难,这也许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要学会坚强,学会懂事,学会长大,淡然面对生活困难,勇敢挑战生活困境,坚强战胜生活困苦,不断超越家庭影响、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同龄孩子。我还告诉他,一定要努力,学校、老师、亲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都在关注着你、支持着你、牵挂着你,我们都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阴影。经过我的一番鼓励,王伟对生活重拾了信心。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照顾他,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关心他,让同学们喜欢他。老师和同学的爱让王伟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与关爱,慢慢地从痛苦中走出,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而且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王伟迎头赶上,同学们笑称“王牌军”又回来了。

三、合力撑起关爱的蓝天

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走亲戚和大家访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到更多的困难家庭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吕寒玉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父亲一次在外打工,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脊椎摔断,瘫痪在家,仅靠她母亲在集镇上做一点小买卖,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经历了不幸的遭遇,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幸。当我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就主动为她们排忧就难,一方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她家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扶持与帮助。在我的努力下,“南京博爱e家”爱心人士、钱宝网员工与吕寒玉结成了帮扶 对子 ,政府奖补金减免了她的学费。去年冬天吕寒玉共收到一次性资助8600多元,解了特困生家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一家人在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健康成长。特困生吕寒玉受助后,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乐意与老师交谈,快乐地与伙伴们玩耍; 学习态度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听课注意力变得集中,课堂发言变得积极踊跃,作业书写工整,变得勤学好问;思想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集体,乐意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好事。吕寒玉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关爱贫困学生,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会向困难低头,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又代表着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四、结语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上好每一堂课,更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病”,为特困生家庭雪中送炭,用爱心去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魏亚飞,郑秀云.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手记[J].中学教学参考,2011,(6):124-124.

[2]彭江碧.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3]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7).

作者:尹永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中心学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毕业论文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的教育论文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高全国农村青少年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响应党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推进我校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本篇文章主要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当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思想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希望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数学情感教育渗透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促进留守儿童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一、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数学学习习惯较差、忽视数学学习重要性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论述。

(一)数学学习习惯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没有接受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教育,他们的生活环境也与正常的儿童有所不同。在本次调查中,近八成的留守儿童感到有压力,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

(二)忽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丰富的数学知识能够指引留守儿童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多数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居于班级中等水平或者偏下水平,成绩良好或者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使留守儿童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数学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

在指导留守儿童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趣”生“情”,以“境”生“情”,以“疑”生“情”,将情感教育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一)以“趣”生“情”,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留守儿童通常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组织留守儿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并感受数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留守儿童对“平方差”这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我是算数小明星”的游戏,教师可以出示“99×101=?”等题目,由留守儿童进行抢答,抢答正确加一分,答错则不加分,最后的优胜者可以获得奖励,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

(二)以“境”生“情”,丰富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

以“境”生“情”的方式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使留守儿童在轻松、愉快心理条件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留守儿童个性的展现和能力的发展,真正做到“顺学而导”,改变以往教学方式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激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造“比赛情境“”探究情境”等等。比如教师可以在“轴对称图形”这项内容教学完成之后,随意指出教室中的任意一个物品,比如黑板、电扇、地板砖、三角板等要求留守儿童进行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是轴对称图形的找出其对称轴的条数等等。将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使留守儿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以“疑”生“情”,培养留守儿童的数学思维

疑是思之源,疑问能够充分调动留守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热情,并使留守儿童的问题研究、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思考意识,对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留守儿童在回到家之后,没有父母的监督,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才能够保证数学知识的学习。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在不断提升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提出“小丽和小倩去书店买文具,小丽买3支笔和2个笔记本花了12元钱,小倩买2支笔和5个笔记本花了19元,问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留守儿童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或者与同学一同进行思考的方式,共同解答问题,使问题能够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培养留守儿童的问题思考能力,真正发挥以“疑”生“情”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理念,能够充分激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留守儿童对数学学习深入认识的同时,培养留守儿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留守儿童的数学思维等方法,真正将情感教育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关注留守儿童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升,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在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谈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问题越来越多,表现日益凸显,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育状况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多方面。

关键词:教育;特殊群体;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62-0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老家,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型别:一是单亲教育,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二是隔代教育;三是寄养教育型。后两种型别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间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粗放的、残缺不全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在外打工,缺少亲情关怀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许多烦恼和问题都没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打电话也是嘱咐学习、强调安全,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二、监管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很难沟通和交流。他们对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生活关怀上,缺少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亲戚照管也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有时碍于情面,并不能严格管教,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孩子,在情感上总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单亲家庭负担较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不做家庭作业;不能自觉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约束,学习无人过问,渐渐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由于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但家庭教育更显重要。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呢!

首先,在学校要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近年来,农村乡镇小学也逐渐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扩大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每所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里,图书、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的时候在这里读书看报、做游戏。学校还派教师专门负责,和孩子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物质需要、进行感情疏导,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关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留守儿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多多关注,当孩子情绪低落、犯错、或者取得点滴进步时,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打电话或写信,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再次,举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祖父母往往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对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专门举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老人陈旧的家教观念,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现象。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同时,也对其他监管人进行培训,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克服临时观点,切实地负起临时监管人的责任。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尽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路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型别及家庭教育现状

1.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2.上代监护

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上代监护由于监护物件并非亲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3.自我监护

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既没有隔代教养,又没有亲戚朋友寄托,独自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在家,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儿”。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管教,饮食无依,亲情空缺,心理极不健康,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日益成为问题儿童。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4.单亲监护

这种监护方式使得监护人的压力很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动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的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和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有的孩子花钱无节制,有的孩子营养不良,有的孩子身体健康指数低,经常生病,有时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安全隐患。

2.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

3.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处在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父母很难达到情感心理的沟通,难以找到情感倾诉物件。而且监护人很少与他们谈心交流,也只能给予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而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

4.教育问题

不言而喻,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要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孩子常常思念父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父母的管教,自控力差,难以完成课外作业,更谈不上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厌学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逃学甚至辍学。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能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要严格管理,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督。务工期间,首先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络,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其次,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络,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络,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络,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 ***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群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 *** 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与,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络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爱和保护责任。

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 *** 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 *** 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地方 *** 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咖、游戏厅、录影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叶峰,周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状与对策

[3]曹凤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J].创新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论文

留守 儿童 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 教育 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

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 大雪 ,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我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两个孩子,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他们没有饭吃,我就到食堂给他们打饭,送到他们手中;没有菜吃,我就在自己的房间炒好,送到他们身边;生病了没有钱买药,我就从微薄工资中挤出药费,给他们买药,并督促他们按时喝药;没有衣服穿,我就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过来给她们穿;平时我还经常为姐弟俩剪指甲、洗头发、洗衣服、辅导功课等。在我细致入微的关心下,姐弟俩不再生活发愁,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进步明显。我看到这个结果,心里非常欣慰,小半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同事也开玩笑地说:“你不光是一名好老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爸妈!”

二、阳光总在雨后晴

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在心灵上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山区,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少。班上有一个叫王伟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美名“王牌军”。而最近几次单元检测,成绩却直线下降,同学们嘲笑他是“王(完)蛋”。一向天真活泼的他,一下子变成另外的一个人,而且一连几天见到我,都是躲躲闪闪,上课也心不在焉,情绪反常。我想应该是有什么心事,或者解不开的疙瘩,于是我抽出时间对他家进行家访,以了解实际情况。原来小王伟的父母离异,他随着父亲生活,而父亲游手好闲、好赌贪吃,后来因赌博败光了家底而行窃,后来被公安局拘留,小小年纪的王伟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这也就解释了他前些日子闷闷不乐、没有笑容的原因,这对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回到学校,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找他促膝谈心,慢慢引导他、启迪他,后来他把我当成知心的朋友,说出了家庭的遭遇,我用“不怕老子穷,就怕儿子无智能”鼓励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我告诉他,经历其他孩子不曾经历的磨难,这也许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要学会坚强,学会懂事,学会长大,淡然面对生活困难,勇敢挑战生活困境,坚强战胜生活困苦,不断超越家庭影响、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同龄孩子。我还告诉他,一定要努力,学校、老师、亲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都在关注着你、支持着你、牵挂着你,我们都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阴影。经过我的一番鼓励,王伟对生活重拾了信心。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照顾他,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关心他,让同学们喜欢他。老师和同学的爱让王伟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与关爱,慢慢地从痛苦中走出,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而且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王伟迎头赶上,同学们笑称“王牌军”又回来了。

三、合力撑起关爱的蓝天

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走亲戚和大家访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到更多的困难家庭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吕寒玉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父亲一次在外打工,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脊椎摔断,瘫痪在家,仅靠她母亲在集镇上做一点小买卖,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经历了不幸的遭遇,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幸。当我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就主动为她们排忧就难,一方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她家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扶持与帮助。在我的努力下,“南京博爱e家”爱心人士、钱宝网员工与吕寒玉结成了帮扶 对子 ,政府奖补金减免了她的学费。去年冬天吕寒玉共收到一次性资助8600多元,解了特困生家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一家人在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健康成长。特困生吕寒玉受助后,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乐意与老师交谈,快乐地与伙伴们玩耍; 学习态度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听课注意力变得集中,课堂发言变得积极踊跃,作业书写工整,变得勤学好问;思想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集体,乐意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好事。吕寒玉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关爱贫困学生,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会向困难低头,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又代表着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四、结语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上好每一堂课,更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病”,为特困生家庭雪中送炭,用爱心去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魏亚飞,郑秀云.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手记[J].中学教学参考,2011,(6):124-124.

[2]彭江碧.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3]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7).

作者:尹永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中心学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1]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照料,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照抚。有的父母双方都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像这样的儿童被称作为完全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监护;还有的父母双方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像这样的儿童则被称作半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一方父母监护。

(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网络在农村又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是屈指可数的,即使联系了,父母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关系,对教育、心理及精神层面的关系是极少的。

(三)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于时间上和距离上的长期阻隔,父母监护、督促力度的下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本身又不高,进而就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有较少数的留守儿童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认知能力差,一般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关爱,不敢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情感,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孤癖性格和自卑的心理。[2]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逐渐地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对亲情冷漠,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甚至只扮演着“提款机”角色,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消极悲观,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受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的举动。

(二)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管教,不能感受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在价值观念形成、思想道德塑造及行为规范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理论性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只重视物质生活上满足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留守儿童容易放任自流,不服从管教,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刑事犯罪青少年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20%。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关键期,如果父母、学校、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偏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业方面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能使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进而不断取得进步,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发生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逃学、打架、辍学等不良现象。根据河南省后关庄2013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成绩优良的只有9%。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辍学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32个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他们正处于独立人格、良好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督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降生,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这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父母的视野、见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往往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处事原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少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健全。父母很少有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而采用放任自由、不予管教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庭,留守儿童内心最大的愿望与其父母外出务工所追求的是互相矛盾的,这在客观方面无疑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轴心则是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3]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自我素质提高的场所,是孩子将来脱离土地与农民身份,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但是目前在我们的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很差。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一些中小学只设置了基础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师资欠缺,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搞应试教育,忽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由隔代监护人照料,很多老人沿袭了他们年轻时照顾孩子的方法,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再者这些老人有的年迈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要忙着做农活,所以没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更别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了解和沟通了,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不良恶习会逐渐形成,而家长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加以监管,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他们有的甚至会逃学逃课去网吧,而这些黑网吧明知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默许也就是纵容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沉迷,这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一)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特长

学校教育一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最能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以来,即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的配合,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是有必要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保证留守儿童地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论文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1]

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由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正是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农民尽管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户口依旧是农村的,各种的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尤其是与这种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等现象。[2]进城打工的农民要想其子女在打工城市上学,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在有些城市设有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的升学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也难以解决。其次,地方基层政府方面未给予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以及政策措施不力。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当地基层政府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而对留守儿童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再次,社会广大农民外出打工成风,读书不重要观念盛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错误的认为读书不重要。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昂贵的教育投入,毕业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可见外出打工成风的环境以及读书不重要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与监管不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单亲、亲戚、祖父母,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决定了单亲监护人一般都是母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帮不上忙,还有监护人是(外)祖父母,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同时缺少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这及其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惯。同时,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较深,很难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沟通。

第二,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从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学校,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对部分父母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无形中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由于农村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普遍偏多,家庭经济负担重,为此,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但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上存在缺陷,性格多孤僻,学习成绩不佳,而学校为了升学率,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为他们主要培养对象,对于成绩欠佳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放弃教育管理,从而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辍学。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研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3]此外,农村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不齐全,学生放学后自由散漫活动,多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由此会产生诸多留守儿童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儿童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强,加之留守儿童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容易受外界干扰和侵害,被坏人引入歧途,从而造成学习上散漫,在学校里出现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违纪等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首先,社会环境方面,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成风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政府应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村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适时的社会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兴建务工子女学校、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尽量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或父母其中一人留在家里,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是(外)祖父母监管,一定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父母也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掌握孩子的一切状况。

最后,要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基层政府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的规范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努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

[4]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代写论文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一、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在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的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其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1.社会化的含义及儿童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的公认的行为方式,其最后的结果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均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社会规范的内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3)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4)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5)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实现的。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社会化途径所无法取代的。 (1)家庭培育着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1]。作为初级群体典型的家庭,在培养人性方面的作用远远大于邻居、同辈群体等初级群体,它对一个人正常情感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婴儿呱呱落地开始,他就接受着母乳的喂养、亲人的搂抱及逗乐,在这里实际上他就接受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情感:食物、温暖和互动,这种互动满足了孩子身体成长的需要,也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个体的成长,这种情感的互动日渐变得重要,一个人是否懂得接受别人的爱,是否懂得给予别人以爱,这与他在家庭中的情感的互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2)家庭教育为儿童掌握基本社会规范奠定基础。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长期共同生活中确立的、为多数成员所承认和期望的行为方式,如风俗、习惯、礼节、禁忌、社会基本道德、法律等。一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社会也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规范要求。儿童对这些社会规范的获得主要通过家庭的影响和传授才能实现的。家庭是一个人最先进入的人际群体和社会组织,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儿童的行为始于模仿,父母是他们赖以模仿的对象。父母的饮食方式、衣着风度、行为习惯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同时,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孩子传授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家庭教育为儿童的智能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家庭的影响及父母的教育,最先在孩子“一片空白”的心灵上留下各种痕迹,而这些痕迹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难磨灭的。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是最基本的文化环境,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首要的基础环境,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家长的表率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尽管学校教育及其它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家庭影响、父母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为学校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智力基础。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影响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使孩子处于“教育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管理缺位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有825%的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约有6%的儿童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其余部分留守的儿童在姑姑、姨妈、舅舅等亲戚家或独自留守。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为三类: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监护;上代监护,指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亲戚)来监护;自我监护型,即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网中 网公文) 2.教育滞后 留守儿童一般由祖辈照顾。由于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仅能以语言传授世代间的经验,无法给孩子以先进的现代教育。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便存在着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缺乏良好启蒙教育的问题,这无疑会给这些孩子以后的成长留下许多缺憾。另外,由于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孩子们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和疏导,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如正常家庭儿童好。 3.心理脆弱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多的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烦恼。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而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中有些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长此下去,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得烦躁、脆弱。 4.道德滑坡 一些原来各方面都不错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留守儿童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唆使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三、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 1.帮助和引导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孩子扶养教育成人,不仅是宪法赋予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因此,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中,不要借口发展经济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倾向。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不断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将孩子教育成人。 2.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并逐步社会化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富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留守型家庭,从深层上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路径。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是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当务之急。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乡壁垒。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造成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平等的权利。 (3)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既是缺位家庭和缺失亲子教育儿童的渴望,也是学校人本化教育的要求。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计划地筹建寄宿制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大家庭和成长成才的摇篮。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不仅可以兼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且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安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4)建立“代管家长制”。代管家长制,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长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关爱,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缺位家庭、缺失亲子教育的留守儿童得到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5)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创建“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照管,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娱乐学习、生活指导等服务;“托管中心”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制度,并记录留守儿童每一天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使老师和家长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开通亲情电话,增加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互动和亲子交流的次数,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网中 网公文) 回答者声明:非原创,希望提问者可以借鉴其中的内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