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上午10时许,音乐人苏越合同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法院认定其涉案5000余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但鉴于本案事出有因、苏越在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其女友安雯主动代其退赔人民币100万元等原因,故最终维持原判,裁定有期徒刑15年。
扩展资料:
苏越,曾出任北京影音出版社社长、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艺术总监等职。多次担任国内外各重大艺术奖项评审委主任或委员。作品多次获得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在中国音乐界享有盛誉。他创作了几百首歌曲,为40多部影视剧创作音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越创作的歌曲《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热血颂》等歌曲流传很广,随后便着力培养新人歌手。其间苏越还为歌曲《月满西楼》《姐妹弟兄》,电视剧《永不放弃》《结婚十年》《大汉天子》作曲。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 德国) 生平概要 舒曼,德国作曲家。1810年6月29日生於德国萨克森的茨维考;1856年7月29日逝於波昂附近的安德尼西的一所疯人院。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舒曼的父亲是位作家兼书店老板,在��珜郈鴞L刷厂。这样的环境使舒曼很早就与文学接触,进而对舒曼的音乐和散文写作产生重要影响。舒曼大约在六岁时开始上钢琴课,但直到十岁时,在听了当时伟大钢琴家莫舍勒兹(Ignaz Moscheles)的音乐会之后才引发了他对音乐投注全部心力的兴趣,随后开始著手作曲。结识克拉拉1828年舒曼19岁,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并照著母亲的期望进入莱比锡大学研读法律,但并未认真上课,反而消磨无数的时光与朋友们讨论艺术与人生。并且模仿名作家保罗(Jean Paul)的风格,来写诗作曲。在此同时舒曼也开始听舒伯特的歌曲,并成为舒伯特音乐的终生提倡者。而在1828年到1829年间,舒曼在当时的名钢琴师威克(Friedrich Wieck)门下学习钢琴,并结识当时其年仅9岁女儿克拉拉(Clara)。深信音乐为其终身的工作舒曼与法律的短暂接触,使他深信音乐应是其终身的工作。他发现自己於钢琴上的即兴作曲比文学上的努力更能在情感上表现自己。但是为了其母的期望,舒曼仍於1829年前往海德堡大学研究法律。在1830年,舒曼的母亲似乎被威克所说服,勉强同意舒曼继续学习音乐,於是舒曼搬进威克家中,但是不久之后威克与克拉拉一起出外旅行,迫使舒曼向另一位音乐家多恩学习。这时期,舒曼在音乐之外还有其他的爱好,除了发表他的第一部音乐作品《阿贝格变奏曲》之外并开始写小说《大卫协会》(Die Davidsbundler)。此外在这时期舒曼还结识了萧邦。1832年,由於舒曼与老师多恩关系趋於恶化,於是舒曼决定停止上课。同一年,舒曼试图利用一种机械装置来强化他的手指,但却毁了他右手的第四指,使得舒曼想成为演奏家的希望成为泡影。新音乐杂志与克拉拉1834年,舒曼25岁,与数位朋友一起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并担任主编长达十年之久。在当时大多数的音乐杂志都相当的保守,这时舒曼常用不同的笔名,推荐评论当时的音乐创作,并严辞批评守旧的音乐家们。后来这份杂志成了德国相当著名的音乐杂志。此外,在这一年舒曼与威克的一名学生芙里肯订婚,但之后不久与其分手,原因是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意日见增长。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犹如小说般,他们俩是慢慢相恋的。在克拉拉的孩提时代两人的感情便相当好,但当舒曼看著一位可爱有才华的女孩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少女时,舒曼便忘了芙里肯,转而追求克拉拉。但是威克并不愿将克拉拉嫁给舒曼,并且千方百计要将他们分开。最后来在两人的努力之下,婚礼终於在1840年举行。音乐创作在1830年到1840年这段期间,舒曼主要从事於钢琴音乐的创作。这时期一些重要的钢琴作品有《儿时情景》、《展技曲》、《交响乐变奏曲》等。而在与克拉拉结婚之后,舒曼则转而专心於歌曲的创作。舒曼喜欢将歌曲汇集而成音乐集。他著名的歌曲集有《女人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套曲》等。翌年,又转而致力於从事交响曲的创作。这一年舒曼写了第一号交响曲《春》以及第二号交响曲。精神病的折磨不幸的是,到了1840年的晚期,舒曼受到了精神病的折磨,并且开始影响到他的工作。也使得他许多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作品也有许多未如以往。但仍有杰出的作品写成,如:《A小调钢琴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交响曲《莱茵》。到了1852年,舒曼的病况恶化,於是被送往安德尼西的疯人院,之后卒於该地,结束了这位「音乐文学家的一生」。
刘天华(1895~1932)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父刘宝珊是个寒士。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就读于翰墨林小学,酷爱音乐。家近涌塔庵、孔庙,每逢僧家佛事或春秋丁祭,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清宣统元年(1909),考取常州府中学堂,参加校内军乐队,吹小号、军笛。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学堂停办,辍学回家。时江阴光复,他参加维持地方治安的青年团,掌军号。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2年剧社解散,失业回澄。先后在华士澄华小学和城区澄西小学任音乐教员。曾以顾山丝竹高手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演奏技艺。4年春,父丧,又失业,贫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发内心的忧愤,形成《病中吟》初稿。4年秋,受聘常州母校担任音乐教员,后利用暑假外出寻师学艺和采风,向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学瀛洲古调,去河南开封学古琴。10年暑假返回江阴,约音乐爱好者组织国乐研究会,切磋江南丝竹和吹打乐。并邀周少梅、黄致君、澈尘和尚等国乐名家数十人公开演奏,极一时之盛。11年去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执教。为沟通中西乐理,丰富演奏艺术,发扬祖国民族音乐的特长,于1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主编《音乐杂志》。以二胡为中心,开展演奏、创作、教学研究活动。广泛搜集民间乐曲,京昆小曲,请街头杂耍艺人到院中一起吹奏,记下曲调,谱作新声,改进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借鉴欧洲小提琴的教学方法,创作一批二胡和琵琶练习曲,使二胡、琵琶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并对我国传统的工尺谱作了比较科学的改进。18年,曾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记录唱腔曲谱,翻成五线谱,写出《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京剧唱腔固定成谱的先河。19年12月,刘天华在北京饭店大厅举行音乐会,把中国民族音乐介绍给中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演奏代表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每当一曲终了,全场掌声雷动。21年5月31日,去北京天桥听写锣鼓经,不幸染上猩红热,治疗无效,于6月8日去世。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
你可以去去“中国小提琴论坛”网站,里面有许多资源和讲解喔。网址我一下子记不起来啦,搜搜看吧。最好注册一下,毕竟这个网站挺不错的。
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教育》和浙江音协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非常适合普通中小学音乐老师和学生来看。除此以外,江西的《琴童》、甘肃的《小演奏家》两个杂志也不错,里面也有相当版面是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国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最为符合你的要求。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内创刊最早,专门为音乐教育事业服务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期刊。该刊为月刊,全年12期、大16开本。本刊荟萃教师的丰硕成果,以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价值,深受国内外音乐教育界的欢迎。 《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广大师生设立了'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校园旋律'等专栏,全方位展示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反映教师的心声;推广、交流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生活。
学生天地好。1、《学生天地》杂志是甘肃教育报刊社创办。《学生天地》比《小演奏家》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小演奏家》主要以音乐艺术教育为主。2、《学生天地》比《小演奏家》的人群分布面更广,适合中小学初中生阅读。
陈四清是湖南湘阴新泉镇人。
陈四清,男,汉族,1960年出生于湖南省,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四清成就荣誉:
2015年荣获《亚洲企业管治》杂志“第五届亚洲卓越企业大奖”评选的“亚洲最佳CEO(投资者关系)”称号。2016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杰出校友荣誉称号。2017年获《银行家》杂志“2017年十大金融人物”称号。
2006年8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10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5月,主编《贸易金融》中信出版社。2014年12月,《经济转型与金融视角》中国金融出版社。
劳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劳动过程的一切要素归资本家所有,因此,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第二,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让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出比他预付资本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即生产剩余价值。
教育状况1995-1998,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方向,农学博士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银行与证券投资管理专业进修德国霍恩海姆大学企业管理系进修1985-1988,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专业,经济学硕士1981-1985,西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农学学士工作经历2008-2011 世界银行中国微型金融师资培训教师组组长 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访问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金融学科组组长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北京新源城市信用社(现北京银行新源支行)信贷部经理、办公室主任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经济系访问教授(Guest professor)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讲师 主要著作与教材2011 何广文、刘勇主编,《小额信贷运作与管理指南》(上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 何广文主编,《农村金融专题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何广文主编,张正平、李莉莉、杨菁、赵岩青副主编,《农村金融知识读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李树生、何广文等著,《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何广文、李树生等编著,《农村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何广文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货币银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冯兴元、何广文、杜志雄等著.《中国乡镇企业融资与内生民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何广文、郭沛主编,李莉莉、杨菁副主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案例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何广文、李莉莉著,《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何广文、冯兴元、郭沛等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何广文、冯兴元、林万龙等著,《农户信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何广文、郭沛主编,《现代货币银行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广文主编,《农村信用社改革操作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何广文主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与风险管理知识读本》,中国物价出版社, 何广文著,《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何广文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广文著,《国金融制度研究》,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甘立平主编、何广文副主编,《财政与税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广文、蒋先玲、甘立平编著,《货币银行学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何广文,围绕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大有可为,《中国农村金融》2011(10)2011 何广文,构建县域本土金融服务机制,《中国金融》2011(11)P43-452011 何广文,构建化解县域经济微观主体融资困境的金融机制,《中国农村金融》2011(8)2011 何广文、李莉莉,大型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之路——兼析与新型农村金融机间的合作机制,《农村金融研究》2011(5)P21-262011 何广文、杨虎锋、张群、谢昊男、宋冀宏,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怎么实现对于农户和微小企业的服务?——基于山西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案例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2011(1)P78-7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何广文、李莉莉,农村经济发展转型与县域金融服务的完善,《银行家》2011(3)P39-412011 何广文,构建农村本土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可缺位,《中国合作经济》2011(1)P34-352011 何广文: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的金融对策,《中国金融》2011(4)P60-612010陈丹、何广文: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模糊综合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9)2010何广文,基于社区本土力量的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模式,《中国金融》2010(8)P86-872010何广文,解决农村弱势群体贷款融资难问题的逻辑思路,《中国农村金融》2010(1)2009何广文,资金互助——合作金融又一模式,《中国金融家》2009(12)2009 张正平、何广文,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河南社会科学》2009(2)P44-492009 何广文,农贷解难,《新理财》2009(5)P25-262009 张林、何广文,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实证分析及运行评价,《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P9-122009 何广文,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探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3)2009 何广文,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P50-542008 何广文,2009年农村金融主旋律:改革开放与创新,《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12-312008 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效及深化改革的取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0)2008 高纹、何广文,“小额信贷与金融原则——孟加拉格莱明银行经营模式的再思考”,《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9)2008 王玮、何广文,“社区规范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9)2008 何广文,“小额信贷成功的基本要素何在”,《中国金融》2008(7)2008 何广文,中国的小额信贷需求分析,《西南金融》2008(4)P12-142008 何广文,市场开放成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3)2008 何广文、张正平,“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进展述评”,《河南社会科学》2008(3)38-412008 杨菁、何广文,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金融交易中的效应分析——基于山西省榆社县个案的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P21-24。2008 何广文,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的探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2008 杨菁、何广文,利率市场化对农户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2008 赵岩青、何广文,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金融论坛》2008(1) P33-402008 何广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全面推进,《银行家》2008(1)2007 赵岩青、王玮、何广文:信用激励机制在小额信贷中的有效性研究,《金融与经济》2007(12)P47-522007 王玮、何广文、于丽先:信用担保作用机制与政府支持农信担保的路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P74-792007 何广文、王伊乔:莫以市场化行为看待小额农贷,《银行家》2007(11)P109-1102007 何广文: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与供销社的机遇,《中国合作经济》2007(9)2007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金融与经济》2007(8)P11-162007 何广文:从三个层次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时报》 何广文、张林、韩星:传统农区金融需求与机构布局调研报告,《银行家》2007(7)P100-1152007 赵岩青、何广文: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7(7)2007 杨菁、何广文: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深化,《银行家》2007(6)P104-1072007 何广文: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需要全方位推进,《中国国情国力》2007(5)P15-182007 何广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P3-82007 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路径选择,《中国改革》2007(3)P342007 张群、何广文: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对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2)P183-1922007 张正平、何广文: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变迁研究——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成本-收益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7(1)P61-672007 何广文: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西南金融》2007(1)P8-102007 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路径,《银行家》2007(1)P98-1012007 何广文: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及其绩效诠释,《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P31-392006 何广文:提高西部地区金融创新能力,《银行家》2006(11)P118-1192006 张林、何广文:银行间债券市场7天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3)P334-3482006 何广文、张群:农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贵州铜仁地区为例,《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2)P167-1762006 何广文:只贷不存小额贷款机构运作特征及其制度创新。《银行家》2006(8)P118-1212006 何广文:小额贷款公司运作特征及其制度安排。《小额信贷通讯》2006(2)P29-322006 何广文:建设新农村,金融缺位怎么办?《银行家》2006(7)P112-1152006 刘进宝、何广文:制度及制度变迁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研究。《调研世界》2006(5)P25-272006 何广文:金融支农:责无旁贷,现状堪忧《中国经济报告》2006(2)P91-952006 张正平 何广文:存款保险定价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经济评论》2006(2)P104-1122006 何广文: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投入困境及其政策选择《小城镇建设》2006(3)P52-562006 何广文:农信社制度变异及其动因《银行家》2006(2)P116-1192005 张正平 何广文:隐性保险、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国软科学》2005(12)P38-432005 潘建成、何广文:金融支持与构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调研世界》2005(11)P10-12、162005 何广文、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2005(11)P108-1112005 张正平 何广文:改革后邮政储蓄资金流向何方,《调研世界》2005(10)P38-402005 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及创新路径探讨,《金融时报》2005-5-192005 何广文:没有完成的农信社改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5)P282005 何广文:传统农区农信社改革与创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3)P10-132005 何广文:农村信用社股权设置与治理结构的冲突《银行家》2005(1)P112-1152004 何广文、李莉莉:用系统论视角审视农村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家》2004(12)P60-612004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专刊)2004 何广文:农信社改革问题及出路探讨,《银行家》2004(10)P38-392004 冯兴元、何梦笔(德)、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5期,P17-292004 冯兴元、何梦笔、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载《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第80-105页2004 何广文、张丽、李莉莉、杨菁:京郊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4(3)P124-1302004 何广文、冯兴元:农村金融体制缺陷及弥补的路径选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8)P23-252004 何广文、冯兴元、潘建成: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困境与改革路径的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P55-582004 何广文、冯兴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深化《中国乡镇企业》2004年第4期2004 何广文、冯兴元: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的路径思考《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4年4月15日第1版2004 何广文:对农村政策金融改革的理性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2004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P12-202004 何广文、冯兴元:六招破解农村金融体制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3月17日2004 何广文、冯兴元:修建农村资本旱地的水渠《经济》2004年第3期,P712003 何广文: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五大不对称《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63期2003 何广文: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再思考《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3年11月11日、11月18日2003 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评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10),P37-432003 冯兴元、何广文:农村金融为何不姓农《中国改革》2003(8)P69-712003 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和路径选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8)2003 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5),P75-792003 何广文、欧阳海洪: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金融》2003(11), 何广文: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战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6)2003 何广文: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不存在最优模式《金融时报》2003年6月9日2003 何梦笔(德)、冯兴元、何广文:农村金融机构宜多样化《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2月14日2003 何广文、王鲁保、李莉莉: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路径思考《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2)2003 何广文:改善小额信贷与优化农户贷款环境,《农民日报》2003年1月4日第三版2002 何广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11), 何广文、赵大晖,“培育农业资本市场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问题》2001(11)2001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1(10)1999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10),P42-481999 何广文:谈现代合作金融组织的激励机制,《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9(1), 何广文: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性绩效探析,《中国农村经济》1999(2) 何广文:合作金融改革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述评,《浙江金融》1997(6)1995 吴强、何广文:德国信用合作业发展的十大特点《金融时报》1995-2-10 以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金融时报》2009-7-22小额贷款下一站未必是村镇银行 《投资家》2009年第6期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主任何广文教授谈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困局,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中国金融网,2009年6月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时报》2009-03-02为微型金融扶贫“诊脉开方” 《中华合作时报》2009-02-27小额贷款公司“东风破” 《21世纪经济报道》2009-2-9保障稳产增收三农保险探索新路径 《金融时报》2009-02-04新竞争格局下的农村信用社 《中国金融》2008(24)P78-82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七大基本经验与共识 《金融时报》2008-12-22农业保险面临又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金融时报》2008-11-28推进农村改革 金融制度怎样跟进 《中国邮政报》2008-10-25农村金融:一汪期待动力的活水 《新京报》2008-10-29构筑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商业原则 创新思维 《上海证券报》2008-10-27宏观调控背景下的金融支农 《中国金融》2008(17)P80-81创新活力如何激发 《金融时报》汇丰下乡:外资银行带来了什么? 《中国金融》2007(19)P80-81关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 《中国金融》2007(11)P74-80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应走多元化之路 《农村工作通讯》2007(2)P11-12准入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配套措施——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访谈 《金融时报》小额信贷:激活农村金融的催化剂 《辽宁日报》06-12-18关注弱势群体,深化我国小额信贷事业的发展 《金融时报》2006-10-26增加西部地区金融竞争路径——访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 《金融时报》2006-10-12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体系何去何从 《资本市场》2006-6建设新农村:“建市场”重于“建村庄” 《金融时报》一号文件勾画全盘远景 新农村金融投石问路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3月10日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经济日报》2006/02/15农村金融改革任重道远前景可期 《经济日报》2006/02/14中国农村信合改革应自下而上——专访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 《凤凰周刊》2005年12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农信社,拿什么激励你? 《金融时报》2005年12月8日民间借贷:阳光化意味着什么?民间借贷现状与启示系列报道之三 《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0日农信社改革需要启动内在推动力——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何广文 《金融时报》2005年9月1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何广文 《金融时报》2005年3月3日农发行出路何在? 《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第3期“扶贫”之惑——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 《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3年11月4日农信社改革应探索多种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的对话 《金融时报》2003年9月30日新建民营银行的困惑 《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2003年8月19日农信社改革的三大模式 《中国财经报》2003年7月1日基金为农业增效铺路 《农民日报》2003年5月20日农发行的四种命运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月16日 主持:“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2009-2011 首席专家: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策研究”(08&ZD02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8 主持: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美国CATO研究所 主持:中国小额信贷行业评估,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 主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问题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 主持:农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模式与案例,香港乐施会(Oxfam) 主持:农村金融需求调研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主持:社区合作金融组织、农户金融需求与收入,美国福特基金会 主持: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风险度量及其管理研究(2005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50019008) 主持:利率市场化对农业信贷供求主体的影响及其政策选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70473089) 主持:山西长治城区农村信用社能力素质建设综合规划研究(长治城区农村信用社联社) 主持:NGO小额信贷与农信社小额信用贷款比较研究,中国扶贫基金会 主要参加:中国诚信评价体系研究(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主持: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德国经济合作部资助)- 主持: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农民收入及缓解农村贫困(美国福特基金会) 主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究(农业部软科学基金课题) 主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竞争力动态评价及其跟踪研究(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2 主持: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农办政【2002】41号(农业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专题)2002 主持: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转轨对农户融资的影响及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70141025)2001 主持:中国农村小额贷款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2001 主持:现阶段农户融资中的担保行为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01016-2)2001-2003 主持:京郊农户融资行为实证研究(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01BJBJG070)1998-1999 主持: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借入资金来源结构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98017)1997-1999 主持:德国金融制度研究(浙江大学1997年公开招标课题)1997-1998 主持: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外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995-1996 主持:德国农村信贷及德国银行对农村中小型企业的信贷管理(德国诺曼基金会,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农村发展所合作) 2010-2013 主持:泰华农民银行中国湖南、云南小额贷款试验2010-2012 KfW Development Bank,China Zhaowuda Wome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CZWSDA), PR of China, Local Microfinance 主持:山西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绩效评估研究 主持:中国扶贫基金会四川地震灾区小额信贷项目绩效评估 冯兴元、何广文主持,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社区发展基金项目评估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技术支持项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农村金融专家,执行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IFAD宁夏、山西扶贫项目小额信贷年度检查,农村金融专家 IFAD河南大别山区农村扶贫项目最终设计,农村金融专家 IFAD宁夏、山西扶贫项目小额信贷中期评估,农村金融专家 财政部国际司农村金融项目专家,“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研究”,组织贵州、广西IFAD基金项目小额信贷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世界银行短期农村小额信贷咨询专家.“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案例研究”,负责调研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江苏洪泽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湖北邮政储蓄小额定期存单质押贷款案例。 香港乐施会“社区发展基金发展模式及其绩效评估”,评审专家。负责香港乐施会(Oxfam HK)云南禄劝、澜沧、广西大化农村综合发展项目社区发展基金评估。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技术援助项目TA PRC 4430“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研究——贵州铜仁案例”,农村金融市场与环境分析专家、培训专家。组织了对贵州铜仁地区10个县30个农村信用社、1220个农户的入户调研。 主持: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区域性特征研究(亚洲开发银行) “陕西国际农发基金农村金融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被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聘为农村金融专家 “重庆国际农发基金农村金融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被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聘为农村金融专家 甘肃南部扶贫项目预评估,被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聘为农村金融与经济分析咨询专家2002 “中德合作江西山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终期评估小额信贷专家,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2001 世界银行第四期中国扶贫贷款项目调研专题:西部农村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FID农村金融咨询专家2001 “促进贵州湖南农村金融系统能力建设” 农村金融咨询与财务培训专家,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1998 IFAD资金贷款在中国的转贷渠道和转贷效率研究, 农村金融专家,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WFP/IFAD
剩余价值就是由工人所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劳动。至于什么过程产生,那应该在价值分配的时候产生。例如,生产的产品价值100元,原材料、设备折旧等50元,剩下的50元就应当是工人的劳动。这时候资本家把5元钱发给工人,作为工资,剩下的45元资本家就装到自己的腰包里。剩余价值就这样产生,并让资本家占有了。虽然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中,资本家也付出了劳动,但是他的劳动价值绝对没有45元那么多,这45元价值还是由工人创造的。
就是那个土里游泳的人其实是要害那个小孩的人 他用第一人称写的好像他要保护那个小孩 其实他在撒谎 最后小孩还是被他抓到了
《所有人都在撒谎》讲述了造成自己恐怖不是鬼,不是犯罪分子,不是外星人等,而是自己的内心。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周德东的恐怖正在于此:静静地细密地咬啮你的恐惧,不是鬼不是犯罪分子,不是外星人,不是任何身外之物而是你自己。他的恐怖不需要解释万籁俱寂长夜孤灯,你倒吸一口气的时候,那口气凉到骨髓里恐怖就来了。
《所有人都在撒谎》赏析
如果读这本书的人并不了解周德东,如果这个人并没有事先去看这本书的简介,而是从一片空白读起,那么这个人首先掠过心际的感觉不一定是恐怖,更可能是想象力。这本书的想象力很丰富,几个小故事都有自己的亮点。
这个故事虽然在开头三分之一左右大多数读者都会猜到真相,然而读完后真正的真相又变得模糊,从而使这个故事在结尾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从事恐怖小说的创作,对想象力要求更高。我想这也是很多恐怖小说家慢慢转变为悬疑小说家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悬疑小说家不需要想象力,而是悬疑作品需要逻辑,也就是要读起来合理。这无疑会给想象力带上一些枷锁。而在有限的范围和比较固定的方向上发挥想象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文学杂志的主编是领导,《文学杂志》为现代文学刊物。月刊,1937年5月1日创刊,朱光潜主编,常风助编。编辑部设在北平,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7年8月1日出版第4期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47年6月1日出版复刊号第2卷第1期,1948年11月初出版第3卷第6期后终刊,共出版22期。
是。杂志的主编,是出版业生产流程中的一个具体工作岗位,对一本书的出版流程需要负具体的责任。主编的责任十分重大,从拿到书稿开始,编辑工作都需要负责。主编是对某种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学报、丛书、辞书、文集、选集等,编辑事务主持者的称谓。主编的职责是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除新闻、出版部门外,编纂专著有时也设主编,由编纂委员会指定专家担任。
一、杂志社的主编和执行主编的区别:
1、职称不同:
只有通过专家评审才能获得主编是技术职称,而执行主编虽然有时做的是主编的工作,但并没有通过专家评审,没有职称。
2、 薪酬不同:
主编的薪酬比执行主编的薪酬高。
二、杂志社的主编和执行主编的大小:
主编大。主编是在任职务,执行主编是临时指定的由单位聘请的没有职称的人从事一项工作。执行主编是某书出版需要编辑时临时制定的。并未改变实际职位。
扩展资料
主编的职责:
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其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
有些编辑部门不设总编辑,主编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其职权相当于总编辑。除新闻、出版部门外,编纂专著有时也设主编,由编纂委员会指定专家担任。专著主编召集有关编务会议,主持拟定编辑计划,审定书稿。
主编职务高,主编是负责编辑的,编辑好了,在由出版人出版出来。
主编职责:
在编委会或总编辑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其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有些编辑部门不设总编辑,主编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其职权相当于总编辑。
除新闻、出版部门外,编纂专著有时也设主编,由编纂委员会指定担任。专著主编召集有关编务会议,主持拟定编辑计划,审定书稿。
出版人和主编的区别:
1、定义不同:
出版人通常是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的从业人员。
某种出版物(包括丛书、辞书、报纸、期刊、学报、年鉴、文集、选集等)编辑事务主持者、核心参与的编辑者的称谓。
2、职责范围不同:
出版人是整个出版业的从业人员,主编属于公司编辑部门。
3、职务不同:
主编一词既可以作职务解,也可以作行为解。
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经查BOSS直聘网,全国杂志社主编薪资为2w至,享有五险一金,单位住房,加班费等福利待遇,要求年龄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凭等。杂志主编应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杂志主编影响着一本杂志的内容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