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研究论文

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艰难的发展现状,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与陈旧,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正确决策及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以某国有大型企业钢铁集团旗下的A特殊钢厂为例,剖析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必要性以及实施建议,以期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帮助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新常态;成本核算;A特钢厂

1研究背景

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跌破8%以来,我国历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产业作为比较传统的制造行业,其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显著。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钢铁年产量实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共识年”,虽然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77%,但是中国钢铁协会仍然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和增效益”的方针不改变。在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取得价格优势以在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因而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仍然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以及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寻求一种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能够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

2A特钢厂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A特殊钢厂是隶属于东北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是一汽、瓦轴、北京天海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2.1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从成本项目来看,A特钢厂主要以车间为单位制作和提交成本报表,主要车间报表有炼钢车间报表、铸钢车间报表、锻造车间报表、轧钢产线报表。每个车间的成本项目繁杂且各不相同,如:炼钢车间成本项目包括原料(铁水、废钢、合金料)、辅料、备件、能源、冲减项(除尘灰)、工资及制造费用。在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方面,特钢厂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辅料、能源等均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ERP系统由公司相关部门抛送;冶炼系统除合金料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合金料成本分配:按照各钢种每种合金的添加量进行分配)。轧材系统所需的原料成本,即电炉钢坯成本,由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库存原料成本加权平均取得;轧材系统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以各钢种在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轧制时间进行分配。成本分析方面,实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科提供的各工序成本指标数据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产量分析,定额分析,价格分析,费用分析。

2.2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2.2.1成本核算方式与分配标准不准确虽然特钢厂已经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但由于生产车间内部缺少二级子系统,厂内成本从数据收集汇总到计算分摊,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明细度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基本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分配混乱,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钢种和每个钢种之下的钢号所分担的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虽然特钢厂已对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分别用以归集分配各种间接成本,但是对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按照产量或时间一次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钢号的产品除了在合金的使用上不同之外,每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在每个环节消耗的间接成本比例也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成本结构发生的变化,辅料和燃料动力等间接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单一的静态标准己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2成本控制对象单一由于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A特钢厂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以车间为单位,并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每个作业过程中。特钢厂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成本控制对象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产品复杂性的差异是指产品在工艺上和含零部件的数量方面的差异。产品复杂性差异存在于多产品的企业中,其种类越多的企业,该差异可能表现得越明显。由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每个生产车间里都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作业和作业中心,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仅从车间角度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成本分析与生产工艺脱节原有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定额、价格与费用分析,这些分析都集中注重企业内部产量、耗用量及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忽视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没有将成本核算与分析全面地融合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并不能从生产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出降低成本形成的动因和途径。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作业的分析,不能准确揭示产品的增值过程,也就较难区分哪些作业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随着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以及潜在的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成本使得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等,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大大缩减。

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钢铁企业的意义、阻碍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各种产品之间成本,单一的以车间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关注点也已经不能满足特钢厂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以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针对特殊钢铁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更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基础,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产能投入到效率最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然而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系统复杂,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最后它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作业成本核算又对钢铁尤其是复杂的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熟悉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以上困难,特殊钢铁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机关到车间的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至上而下的全面贯彻。此外,企业应注重设计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从这些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归集和计算,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最后,要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为成功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5):30-31.

[2]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79-80.

[3]屈航.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J].财会通讯,2010(20):52-53.

[4]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32-35.

[5]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6.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优化研究论文

一、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

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工业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一些企业正在向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面对现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时代,现阶段工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和分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问题。

(1)成本核算的范围比较狭窄。

成本核算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对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重视生产过程的核算,却忽视了产品研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高,一些企业虽然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细化,但是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付诸行动,进而导致信息失真、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

(2)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只重视对实物资产的核算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但是就现行的社会机制来看,尤其是随着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和推广,使得工业企业中无形资产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所以由于对无形资产核算工作的忽视导致产品成本内容的缺失,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审核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

现阶段一些工业企业仍旧采用全成本核算法和材料分配法以及制造费用分配对工业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然而这几种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容易出现少计或者不计材料运费、成本加工费;少摊或者不摊固定资产折旧费;少转或者不转完工产品成本等现象,进而影响了对相关产品实际生产费用的核算工作,不利于后期产品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成本核算范围狭窄、成本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都是影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的关键因素,所以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战略目标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三、营造良好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环境。

营造良好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环境需要企业首先要更新成本观念,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工业企业的成本是包括有形资产成本和无形资产成本在在内的各种成本,而且涉及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强化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建立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第三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1、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加强。

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一方面要将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包括参与产品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人员,包括研发人员、市场调查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人员的各项成本费用,以降低成本费用为根本目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要精简机构。

2、完善和创新成本核算方法。

完善和创新成本核算方法是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和基础,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的力度,即将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划分成不同的作业,并且要建立适当的作业库对成本进行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的意识,积极的向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学习的借鉴,构建适合自己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财务核算人员应对现代经济社会给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一方面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将其工业绩效和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根本上提高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的论述和研究发现,虽然成本核算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之一,也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措施来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的优化企业财务核算体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仅供参考!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成本核算方法研究论文

仅供参考!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艰难的发展现状,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与陈旧,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正确决策及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以某国有大型企业钢铁集团旗下的A特殊钢厂为例,剖析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必要性以及实施建议,以期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帮助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新常态;成本核算;A特钢厂

1研究背景

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跌破8%以来,我国历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产业作为比较传统的制造行业,其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显著。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钢铁年产量实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共识年”,虽然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77%,但是中国钢铁协会仍然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和增效益”的方针不改变。在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取得价格优势以在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因而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仍然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以及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寻求一种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能够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

2A特钢厂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A特殊钢厂是隶属于东北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是一汽、瓦轴、北京天海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2.1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从成本项目来看,A特钢厂主要以车间为单位制作和提交成本报表,主要车间报表有炼钢车间报表、铸钢车间报表、锻造车间报表、轧钢产线报表。每个车间的成本项目繁杂且各不相同,如:炼钢车间成本项目包括原料(铁水、废钢、合金料)、辅料、备件、能源、冲减项(除尘灰)、工资及制造费用。在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方面,特钢厂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辅料、能源等均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ERP系统由公司相关部门抛送;冶炼系统除合金料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合金料成本分配:按照各钢种每种合金的添加量进行分配)。轧材系统所需的原料成本,即电炉钢坯成本,由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库存原料成本加权平均取得;轧材系统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以各钢种在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轧制时间进行分配。成本分析方面,实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科提供的各工序成本指标数据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产量分析,定额分析,价格分析,费用分析。

2.2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2.2.1成本核算方式与分配标准不准确虽然特钢厂已经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但由于生产车间内部缺少二级子系统,厂内成本从数据收集汇总到计算分摊,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明细度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基本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分配混乱,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钢种和每个钢种之下的钢号所分担的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虽然特钢厂已对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分别用以归集分配各种间接成本,但是对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按照产量或时间一次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钢号的产品除了在合金的使用上不同之外,每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在每个环节消耗的间接成本比例也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成本结构发生的变化,辅料和燃料动力等间接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单一的静态标准己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2成本控制对象单一由于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A特钢厂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以车间为单位,并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每个作业过程中。特钢厂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成本控制对象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产品复杂性的差异是指产品在工艺上和含零部件的数量方面的差异。产品复杂性差异存在于多产品的企业中,其种类越多的企业,该差异可能表现得越明显。由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每个生产车间里都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作业和作业中心,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仅从车间角度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成本分析与生产工艺脱节原有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定额、价格与费用分析,这些分析都集中注重企业内部产量、耗用量及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忽视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没有将成本核算与分析全面地融合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并不能从生产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出降低成本形成的动因和途径。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作业的分析,不能准确揭示产品的增值过程,也就较难区分哪些作业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随着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以及潜在的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成本使得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等,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大大缩减。

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钢铁企业的意义、阻碍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各种产品之间成本,单一的以车间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关注点也已经不能满足特钢厂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以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针对特殊钢铁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更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基础,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产能投入到效率最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然而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系统复杂,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最后它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作业成本核算又对钢铁尤其是复杂的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熟悉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以上困难,特殊钢铁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机关到车间的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至上而下的全面贯彻。此外,企业应注重设计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从这些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归集和计算,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最后,要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为成功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5):30-31.

[2]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79-80.

[3]屈航.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J].财会通讯,2010(20):52-53.

[4]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32-35.

[5]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6.

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核算,有效的进行组织,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关核算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企业已经并不满足于短期间内的利润最大化,相反,他们已经开始看重企业的能力,企业更希望的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实现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只有拥有竞争力才有实例争取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想要完成这一长期目标,就要有长久的坚持和合理的计划,我们要找到适合的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成本的核算以及管理都是所有核算的内在中心,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核。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应用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业的销售分析。从而带动一系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用的所有花费,对这些经济性的分析。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的应用原则

成本核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计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合乎规则和法律的不能够计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保存完整,记录细致。

2、相关性原则。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靠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4、可利用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时性的原则。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6、分期核算的原则。为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批次的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可持续,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于日后查找。

三、要点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还有几大应用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1、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的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 方法 。

2、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使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计算。

3、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

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 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 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 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 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 规章制度 ,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五、以 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谈成本核算的现状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1、数据 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 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 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另外,一个合格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时的总体价格和分解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价格。财会部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和整理,然后拿给有关部门分析,哪些属于必要支出,哪些属于机动支出,找到浪费的原因,处理不必要的花费,保证成本准确有用和合理。

2、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必不可少,内部 审计会计的素质需要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成败和发展的关键。受欢迎的管理队伍,能够担负企业的未来。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个合理内核下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 应用到的实际操作,正是因此实现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础。

结语:高素质的会计部门人才是关键,建立高机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牵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好一个合格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准确关键的决策。在遵守一定的企业原则下,制定一个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运用创新手段和科技发展手段位企业服务,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企业在当今 社会生存发展的手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

成本核算方法研究的论文

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艰难的发展现状,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与陈旧,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正确决策及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以某国有大型企业钢铁集团旗下的A特殊钢厂为例,剖析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必要性以及实施建议,以期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帮助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新常态;成本核算;A特钢厂

1研究背景

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跌破8%以来,我国历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产业作为比较传统的制造行业,其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显著。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钢铁年产量实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共识年”,虽然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77%,但是中国钢铁协会仍然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和增效益”的方针不改变。在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取得价格优势以在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因而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仍然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以及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寻求一种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能够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

2A特钢厂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A特殊钢厂是隶属于东北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是一汽、瓦轴、北京天海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2.1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从成本项目来看,A特钢厂主要以车间为单位制作和提交成本报表,主要车间报表有炼钢车间报表、铸钢车间报表、锻造车间报表、轧钢产线报表。每个车间的成本项目繁杂且各不相同,如:炼钢车间成本项目包括原料(铁水、废钢、合金料)、辅料、备件、能源、冲减项(除尘灰)、工资及制造费用。在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方面,特钢厂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辅料、能源等均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ERP系统由公司相关部门抛送;冶炼系统除合金料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合金料成本分配:按照各钢种每种合金的添加量进行分配)。轧材系统所需的原料成本,即电炉钢坯成本,由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库存原料成本加权平均取得;轧材系统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以各钢种在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轧制时间进行分配。成本分析方面,实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科提供的各工序成本指标数据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产量分析,定额分析,价格分析,费用分析。

2.2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2.2.1成本核算方式与分配标准不准确虽然特钢厂已经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但由于生产车间内部缺少二级子系统,厂内成本从数据收集汇总到计算分摊,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明细度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基本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分配混乱,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钢种和每个钢种之下的钢号所分担的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虽然特钢厂已对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分别用以归集分配各种间接成本,但是对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按照产量或时间一次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钢号的产品除了在合金的使用上不同之外,每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在每个环节消耗的间接成本比例也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成本结构发生的变化,辅料和燃料动力等间接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单一的静态标准己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2成本控制对象单一由于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A特钢厂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以车间为单位,并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每个作业过程中。特钢厂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成本控制对象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产品复杂性的差异是指产品在工艺上和含零部件的数量方面的差异。产品复杂性差异存在于多产品的企业中,其种类越多的企业,该差异可能表现得越明显。由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每个生产车间里都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作业和作业中心,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仅从车间角度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成本分析与生产工艺脱节原有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定额、价格与费用分析,这些分析都集中注重企业内部产量、耗用量及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忽视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没有将成本核算与分析全面地融合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并不能从生产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出降低成本形成的动因和途径。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作业的分析,不能准确揭示产品的增值过程,也就较难区分哪些作业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随着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以及潜在的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成本使得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等,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大大缩减。

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钢铁企业的意义、阻碍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各种产品之间成本,单一的以车间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关注点也已经不能满足特钢厂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以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针对特殊钢铁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更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基础,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产能投入到效率最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然而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系统复杂,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最后它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作业成本核算又对钢铁尤其是复杂的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熟悉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以上困难,特殊钢铁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机关到车间的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至上而下的全面贯彻。此外,企业应注重设计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从这些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归集和计算,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最后,要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为成功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5):30-31.

[2]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79-80.

[3]屈航.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J].财会通讯,2010(20):52-53.

[4]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32-35.

[5]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6.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优化研究论文

一、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

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工业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一些企业正在向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面对现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时代,现阶段工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和分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问题。

(1)成本核算的范围比较狭窄。

成本核算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对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重视生产过程的核算,却忽视了产品研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高,一些企业虽然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细化,但是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付诸行动,进而导致信息失真、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

(2)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只重视对实物资产的核算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但是就现行的社会机制来看,尤其是随着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和推广,使得工业企业中无形资产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所以由于对无形资产核算工作的忽视导致产品成本内容的缺失,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审核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

现阶段一些工业企业仍旧采用全成本核算法和材料分配法以及制造费用分配对工业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然而这几种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容易出现少计或者不计材料运费、成本加工费;少摊或者不摊固定资产折旧费;少转或者不转完工产品成本等现象,进而影响了对相关产品实际生产费用的核算工作,不利于后期产品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成本核算范围狭窄、成本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都是影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的关键因素,所以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战略目标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三、营造良好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环境。

营造良好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环境需要企业首先要更新成本观念,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工业企业的成本是包括有形资产成本和无形资产成本在在内的各种成本,而且涉及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强化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建立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第三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1、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加强。

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一方面要将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包括参与产品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人员,包括研发人员、市场调查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人员的各项成本费用,以降低成本费用为根本目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要精简机构。

2、完善和创新成本核算方法。

完善和创新成本核算方法是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和基础,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的力度,即将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划分成不同的作业,并且要建立适当的作业库对成本进行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的意识,积极的向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学习的借鉴,构建适合自己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财务核算人员应对现代经济社会给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一方面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将其工业绩效和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根本上提高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的论述和研究发现,虽然成本核算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之一,也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措施来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的优化企业财务核算体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现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研究论文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西方国家就产生利用成本核算建立教育成本的思想。高等院校属于非营利机构,其具有不核算成本、不计盈亏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使高等院校在成本核算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阻碍教育成本核算的发展,其实际应用也较少。然而,随着高等院校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对成本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高等院校管理层对成本信息的需求,高等院校财务必须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对成本进行计算,为高校提供科学、相关、准确的成本信息。

1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成本研究现状20 世纪中期,“人力资源”理论的诞生,为教育成本实践和理论提供依据。1968年,希恩和维泽两位学者,在其《教育所用的资源》一书中提出教育单位成本观念。到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高等院校开始推行成本核算,并逐步系统化、条理化。在西方,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较多,如韦伯斯特的效率分析法、特威和普雷斯特的成本分析法等。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加大教育产出和投入,借助教育生产函数研究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间的转化。此外,西方经济学家还把“边际收益递减律”应用于教育成本研究中,得出教育成本规模的关系是 U 型。1975 年,西蒙斯把学校作为分析单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明确教育资源投入对其产出的影响,并在世界各国进行横向比较。

国内高校成本研究现状早在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就指出:“物质生产的某些规律,同样适用于精神生产”,人才的培养也要讲成本。当时,我国高等院校以国家拨款为主,未曾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目前,高等院校现行财务核算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其管理模式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及“大收入、大支出”。这种模式只注意收支平衡,忽视经费使用效益和支出合理性。因此,现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仍处于薄弱环节。此外,社会各界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寥寥无几。直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以后,关于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提高和教育成本问题才提到日程上来。

总的'来说,我国对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教育成本在会计成本中的地位认识不足,且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2 高校教育成本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院校教育部门也是生产部门,其开展的都是有组织、有产出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与一般生产部门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如成本核算及分类。但两者之间在性质上还存在一定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成本相比,高等院校教育事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独特性。

成本补偿间接性在生产物资过程中,其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转移到物资产品中,企业借助产品销售获取收入,除去产品成本后,其余部分为企业纯收入。因此,销售环节使生产耗费的物质产品得以回收。但教育成本投资相比物质生产投资,存在一定区别,教育成本补偿是间接性的。高等院校的学费只是教育成本的一部分,不能完全补偿高等院校投资。把对教育成本的补偿放在教育上并不可行,应将其投入到毕业生从事的社会劳动和劳动力市场中。因此,高等院校教育成本不能通过收取高额学费的方式进行回收,部分成本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补偿。

递增性随着科技管理不断加强,物资生产的成本(单位产品)不断递减。但是,在高等院校,其教育成本呈现不断增加的特性。造成成本递增的原因较多,其主要是受人才培养质量、资金额度大小及现代科技的运用等因素影响。高校教育的成本核算并不以追求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相反,部分学校成本的核算存在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倾向。教育学家霍华德·鲍恩对此作了深入分析,并将其归纳为 5条高等院校费用规律。他认为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声望显赫、成绩卓越及影响深远,为追求这种富有教育成果的目标,高等院校所需要的费用是无止境的,无论教育成本支出多少,都难以被认为足够。故此,高等院校的开销达到其财力能担负的最高上限,而这些教育开支被固定下来,撤销就很困难。

每所院校筹集的资金被全部用掉,开支日趋增长。高等院校教育代表社会先进的科技水平,因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教学仪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科技水平人才的关键。为保证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其消耗的财力、物力及人力不断增加,从而使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呈递增发展趋势。

效益与时间的不配合性在时间上,教育效益表现为长效性和迟效性,高等院校资金的耗费与投入不能立竿见影,一般来说,在毕业生就业后的第 10~15年,教育投资收益才会达到最高值。因此,高等院校教育资金的投入具有显著的滞后性。虽然教育投资周期长,但投资带来的效益非常大,能获得加倍收益,比一般物资生产领域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要大得多,且这种效益持久、稳定。

3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比较

成本统计法

成本统计法是利用教育费用来统计资料,从中抽取培养学生的支出作为成本数据进行计算。该方法是借助会计资料,按照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则,对数据进行修正,进而得到成本数据,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且操作简单,是现行高校教育提供成本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部分学者认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一项重要工作,需对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进行改革,从原有以费用支出为中心转移到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上来。因此,短时间内教育成本核算的建立和推行可能性较小。另外,成本统计法严格上说不是一种会计核算法,而且该方法统计的成本信息较为粗略,准确性差。

会计调整法

会计调整法是指利用会计资料转换成对教育成本的计算方法。其以教育成本核算为对象,将教育支出数据调整为教育成本项目数据。如计算学校为学生提供 3年教学服务耗费的资源,可通过会计资料得到教育经费数据,除去与教育无关的费用,增加经费中未反映的应计费用,转换为各项目成本。相比统计法,该方法操作复杂,但准确性及合理性高。其缺点是部门没有制订调整规则,适用于不信赖统计法而又力求教育成本准确性的教育成本核算。

会计核算法

会计核算法是指高校教育成本采用会计方法进行核算,通过建立教育成本会计账户,期末时根据期末余额结转本期发生额,其明细账以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开设,在分配和归集教育费用时,成本明细与成本核算对象要保持一致,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要以成本明细账进行记录。通过教育归集费用之和,即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再按折合学生数计算人均成本。采用该方法计算高校教育成本,结果比较精确,但其工作量大。

4 结语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对高校财务管理来讲,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课题。现行高校教育尚未将教育成本核算设置成科目,因而不能进行成本核算。目前,我国高校成本核算仍处于理论阶段,国家尚未制订有关教育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本文主要研究现行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比较,阐述教育成本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研究论文

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核算,有效的进行组织,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关核算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企业已经并不满足于短期间内的利润最大化,相反,他们已经开始看重企业的能力,企业更希望的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实现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只有拥有竞争力才有实例争取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想要完成这一长期目标,就要有长久的坚持和合理的计划,我们要找到适合的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成本的核算以及管理都是所有核算的内在中心,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核。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应用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业的销售分析。从而带动一系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用的所有花费,对这些经济性的分析。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的应用原则

成本核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计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合乎规则和法律的不能够计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保存完整,记录细致。

2、相关性原则。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靠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4、可利用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时性的原则。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6、分期核算的原则。为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批次的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可持续,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于日后查找。

三、要点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还有几大应用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1、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的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 方法 。

2、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使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计算。

3、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

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 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 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 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 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 规章制度 ,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五、以 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谈成本核算的现状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1、数据 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 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 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另外,一个合格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时的总体价格和分解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价格。财会部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和整理,然后拿给有关部门分析,哪些属于必要支出,哪些属于机动支出,找到浪费的原因,处理不必要的花费,保证成本准确有用和合理。

2、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必不可少,内部 审计会计的素质需要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成败和发展的关键。受欢迎的管理队伍,能够担负企业的未来。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个合理内核下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 应用到的实际操作,正是因此实现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础。

结语:高素质的会计部门人才是关键,建立高机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牵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好一个合格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准确关键的决策。在遵守一定的企业原则下,制定一个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运用创新手段和科技发展手段位企业服务,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企业在当今 社会生存发展的手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

仅供参考!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艰难的发展现状,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与陈旧,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正确决策及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以某国有大型企业钢铁集团旗下的A特殊钢厂为例,剖析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必要性以及实施建议,以期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帮助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新常态;成本核算;A特钢厂

1研究背景

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跌破8%以来,我国历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产业作为比较传统的制造行业,其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显著。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钢铁年产量实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共识年”,虽然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77%,但是中国钢铁协会仍然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和增效益”的方针不改变。在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取得价格优势以在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因而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仍然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以及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寻求一种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能够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

2A特钢厂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A特殊钢厂是隶属于东北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是一汽、瓦轴、北京天海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2.1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从成本项目来看,A特钢厂主要以车间为单位制作和提交成本报表,主要车间报表有炼钢车间报表、铸钢车间报表、锻造车间报表、轧钢产线报表。每个车间的成本项目繁杂且各不相同,如:炼钢车间成本项目包括原料(铁水、废钢、合金料)、辅料、备件、能源、冲减项(除尘灰)、工资及制造费用。在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方面,特钢厂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辅料、能源等均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ERP系统由公司相关部门抛送;冶炼系统除合金料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合金料成本分配:按照各钢种每种合金的添加量进行分配)。轧材系统所需的原料成本,即电炉钢坯成本,由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库存原料成本加权平均取得;轧材系统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以各钢种在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轧制时间进行分配。成本分析方面,实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科提供的各工序成本指标数据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产量分析,定额分析,价格分析,费用分析。

2.2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2.2.1成本核算方式与分配标准不准确虽然特钢厂已经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但由于生产车间内部缺少二级子系统,厂内成本从数据收集汇总到计算分摊,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明细度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基本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分配混乱,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钢种和每个钢种之下的钢号所分担的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虽然特钢厂已对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分别用以归集分配各种间接成本,但是对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按照产量或时间一次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钢号的产品除了在合金的使用上不同之外,每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在每个环节消耗的间接成本比例也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成本结构发生的变化,辅料和燃料动力等间接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单一的静态标准己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2成本控制对象单一由于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A特钢厂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以车间为单位,并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每个作业过程中。特钢厂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成本控制对象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产品复杂性的差异是指产品在工艺上和含零部件的数量方面的差异。产品复杂性差异存在于多产品的企业中,其种类越多的企业,该差异可能表现得越明显。由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每个生产车间里都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作业和作业中心,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仅从车间角度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成本分析与生产工艺脱节原有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定额、价格与费用分析,这些分析都集中注重企业内部产量、耗用量及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忽视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没有将成本核算与分析全面地融合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并不能从生产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出降低成本形成的动因和途径。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作业的分析,不能准确揭示产品的增值过程,也就较难区分哪些作业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随着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以及潜在的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成本使得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等,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大大缩减。

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钢铁企业的意义、阻碍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各种产品之间成本,单一的以车间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关注点也已经不能满足特钢厂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以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针对特殊钢铁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更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基础,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产能投入到效率最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然而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系统复杂,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最后它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作业成本核算又对钢铁尤其是复杂的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熟悉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以上困难,特殊钢铁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机关到车间的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至上而下的全面贯彻。此外,企业应注重设计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从这些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归集和计算,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最后,要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为成功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5):30-31.

[2]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79-80.

[3]屈航.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J].财会通讯,2010(20):52-53.

[4]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32-35.

[5]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6.

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核算的论文

[ 摘要 ]运输成本的控制在整个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营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控制运输成本的重要性,在了解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后,根据运输成本核算的原则和管理办法,理论上形成降低运输成本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对公路运输企业起到借鉴作用。

[ 关键词 ]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成本核算

1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企业可以根据货物的特性选择方便、快捷、便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如货机和货轮等,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公路运输在成本核算这一环节必须做出让双方都接受的程度。具体来说,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得公路运输的利益受损,公路运输企业想要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将运输成本降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输量。加之交通环境的错综复杂,运输周期相应加长,合理有效的运输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取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2公路交通运输成本分析

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从实际情况来讲,公路运输企业以承揽的运输产品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位移来收取运输费用。在运输成本中,占主要方面的是与运输工具的使用而产生的相关费用,比如人员工资(包括奖金及补贴)、运输工具的损耗(包括零部件的修复和定期保养)、过路费等,同时公路运输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对不同的运输产品和运输线路的排列组合,运输成本也会存在差异;还需考虑大环境影响下的货物周转量、装卸成本等。

影响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的因素

(1)人员因素。一个经验丰富的运输团队可以使运输任务更加快捷安全。简单来说,由专业人员计算分析出一条交通顺畅的路线,配以经验丰富的司机和助手,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还可以大大降低由其他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是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高能力高素养的团队可以有效地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同样条件下可以完成更高产量的任务,减少工作支出,降低运输成本;反之企业就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分析调整,不利于利润的最大化。(2)车辆因素。公路运输企业的可营运车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涉及车辆的有关因素都将决定运输的成本高低,车型之间的差异、车辆的维修养护、司机与车辆的磨合程度、车辆的油耗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实际运营情况中能正确把握车辆的基本情况,视情维修、视情养护是作为维修人员的常规考察内容,要做到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尽量降低运输成本。(3)道路因素。道路因素虽然不是企业可以直接控制掌握的因素,但路况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公路运输的安全和成本。选择公路条件好、管制严格的地区路段,可以大大提高营运环节中车辆运输速度和工作效率,保持平稳的速度还可以有效地节约燃料和车辆零部件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路运输的成本。

3公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公路运输企业直接成本核算管理

直接运输成本核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可控变动成本核算管理、固定成本核算管理以及人工成本核算管理。具体来说,可控变动成本核算管理主要针对企业可以完全控制和掌握的那部分成本,例如燃料型号的选择和车辆备用品的选择,在控制这部分成本时应该有企业明确的标准制度,不能在花费上过于紧缩也不能过于铺张;固定成本核算管理指的是企业购置固定成本例如车辆、仓库等的成本核算,企业通过控制这部分固定资产的购入价值和数量来控制固定成本;人工成本核算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在运输过程中的人员的相关费用,涉及工资、福利、保险等,落实每个职工的人工费用核算,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公路运输企业间接成本核算管理

间接成本管理核算主要包括安全成本核算、科技成本核算和信息成本核算等。安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公路运输企业得以长久运行生存的保障,保证运输任务的安全性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内外人员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力;反之发生交通事故不仅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会下降,加强安全成本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科技成本核算主要针对企业在运输链中投入的科技成本,例如对每一辆运输车辆配备的智能化系统和总控室建立的监控系统,科技产品的投入无疑会增加运输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节省的人力物力和带来的虚拟体验和精神满足都可以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不失为一项必要投资。信息成本投资,加大科技投入,以信息化的手段促进运输任务的畅通,与交通运输机构建立信息联络关系,实现信息的及时处理和处理,这样可以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

4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管理原则

合理支出原则

公路运输企业往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核张彦龙: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探究流通经济算管理工作,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遵循合理支出原则,制订适宜的企业运输运营方案和确定具体的企业经营目标,进一步进行运输成本核算工作。

适度领先原则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每个公路运输企业保证自身的运输质量水平在同行业中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的同时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适当的领先可以缓解部分竞争压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全员参与原则

公路运输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参与,包括司机、维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保证全员参与,才可以提高运输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成本。

5降低公路运输成本的建议

以国家政策为指导

以我国财政部、交通部印发的《交通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指导,明确运输成本的基本构成和因时间期限不同导致的不同核算办法,《办法》中指出:事前编制具体的运输成本计划,按照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确定解决措施;企业需要有专门的部门作为整个运营过程的监督者,公平起见部门人员可由中高层领导组成,确保成本的支出可以带来相应的利润;及时反馈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员提供最新的进展情况方便决策;事后认真总结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研究讨论相关费用变动的原因,进一步压缩成本。

制定合理的油耗标准

油耗情况是占据车辆运输的重要环节,每辆运输车会带有一个出厂的最低油耗,但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每项运输任务的道路、天气、司机和车辆自身状况制定最低油耗,可以适当地放宽标准,由司机在一定范围内决定燃油的耗损量。

提升员工素质

员工是维持运输企业运转的重要后盾。具体来说,基层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大小事务,对运输成本的预测核算起到决定性作用;司机对于车辆的具体把控,关系到运输安全与否、车辆何时养护、油耗水平高低等;车间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决定车辆损耗的快慢和费用的高低;高层领导的策略制定对整个企业的运营起到主导作用。可见,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能都是决定运输企业运输成本的因素,秉承企业的经营理念,对员工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同员工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对企业做出个人牺牲和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帅斌,李明.交通运输经济[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连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观察,2011(12).

[3]千日辉.延边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核算,有效的进行组织,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关核算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企业已经并不满足于短期间内的利润最大化,相反,他们已经开始看重企业的能力,企业更希望的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实现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只有拥有竞争力才有实例争取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想要完成这一长期目标,就要有长久的坚持和合理的计划,我们要找到适合的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成本的核算以及管理都是所有核算的内在中心,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核。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应用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业的销售分析。从而带动一系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用的所有花费,对这些经济性的分析。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的应用原则

成本核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计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合乎规则和法律的不能够计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保存完整,记录细致。

2、相关性原则。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靠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4、可利用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时性的原则。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6、分期核算的原则。为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批次的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可持续,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于日后查找。

三、要点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还有几大应用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1、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的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 方法 。

2、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使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计算。

3、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

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 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 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 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 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 规章制度 ,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五、以 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谈成本核算的现状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1、数据 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 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 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另外,一个合格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时的总体价格和分解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价格。财会部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和整理,然后拿给有关部门分析,哪些属于必要支出,哪些属于机动支出,找到浪费的原因,处理不必要的花费,保证成本准确有用和合理。

2、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必不可少,内部 审计会计的素质需要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成败和发展的关键。受欢迎的管理队伍,能够担负企业的未来。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个合理内核下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 应用到的实际操作,正是因此实现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础。

结语:高素质的会计部门人才是关键,建立高机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牵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好一个合格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准确关键的决策。在遵守一定的企业原则下,制定一个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运用创新手段和科技发展手段位企业服务,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企业在当今 社会生存发展的手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

仅供参考!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