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搞定英国就打苏联是个错误,我认为1941年打苏联没错,试想一想当时如果你是XTL你会怎么办,德国要登陆英国最起码要保证制海权,要不然你要登陆部队去海里喂鱼啊,以德国那时候的海军水平,最少要2年准备,那德国陆军这两年岂不是没事干了,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停不下来了,1943年以后在进攻苏联,德国考虑的就不是该如果进攻苏联了,而是该如何防御苏联进攻了,因为苏联的军事改革也在进行,到那时候T34大量列装,军事理论更加完善,官兵素质日渐提升。况且斯大林也有准备攻打德国的计划。我认为1941年进攻苏联没错,宜早不宜迟,XTL进攻苏联犯了几个比较大的错误。1:严重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包括人力物力,最重要低估的是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情。2:巴巴罗萨前打南斯拉夫推迟了1个多月,宝贵的一个多月,就这么被拖延了。3:后勤补给系统严重不足,运输卡车缺乏,好多运输都是靠马来拉的,战线拉的也太长了,对苏联的烂地和雨季的运输没有很好的充分准备,以致在1941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得已进展缓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1年部队冬装都没来得及穿上,那还有个P战斗力啊、(好多人说XTL打算1941年冬天前结束战争,所以没准备冬装,这根本就不成立,最最弱智的指挥官也要为冬季战争作准备,这是常识。其实我看过一些资料,德军是准备了冬装的,就是因为后勤运输不行才拖了很久才到达部队,说冬季帮了苏联大忙,我不否认。德军有冬季,苏军就是铁人吗?就不怕冷吗。说白了还是XTL低估苏军,所以准备的不充分)。4:1941年攻打莫斯科,本来就是个错误,XTL当时做的对,因为基辅周边还有近百万的苏军部队在包围圈内,这么大军事力量,单凭南方集团军能消化得了吗?莫斯科和基辅包围圈二者,到底打哪个,XTL必须要二选一,两个都打不可能,也不现实,单凭中央集团军群,莫斯科根本就打不下来,不要说冬季,就是夏季,也打不下来,一是人力军事装备不够,二是苏联在莫斯科也是从西伯利亚调来了重兵。再者单凭南方集团军群能消化得了基辅包围圈内近百万的苏军吗?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这包围圈内近百万的苏军战斗力不容小觑。就算南方集团军群北上配合中央集团军群打下了莫斯科,那南线的兵力肯定不足,你就能确保基辅包围圈内的近百万苏军经过莫斯科战役这么久的拖延和准备时间之后,不会日渐壮大,甚至解围吗,如果基辅包围圈解围了就算打下莫斯科又有什么用!!!况且莫斯科还不一定100%能打下来,就算打下来,还不一定守得住,没办法,战线太长了。所以XTL必须要在莫斯科和基辅包围圈二者选择一个,毛ZX说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军事学上很重要的一条理论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放着基辅70万苏军不去消灭,非要去打莫斯科,这是极为不明智的。5:XTL因为不满东线的状况,直接指挥部队,一个不懂军事指挥学的人去指挥几百万的部队,这本来就是军事大忌,他指挥的好就算了,还指挥的一塌糊涂,延误了好多最佳时机,不懂装懂。最典型的要数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的情况,XTL举棋不定,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来回徘徊,部队来回调动,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补给。6。进攻斯大林格勒是个非常大的错误,斯大林格勒远没有高加索重要,1942德军的整体计划是打下高加索,切断苏联的能源动脉和英美通过伊朗对苏联的援助,还有从南边打莫斯科,打到斯大林格勒,XTL改变计划,A集团军去打高加索,B集团军打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苏联精神支柱。不过无论如何XTL的如意算盘都打错了,愚蠢到要两线开打,一边B集群打斯大林格勒,一边A集群打高加索,这怎么可能,就凭南方集团军群根本就没这个能力,最主要是问题是兵力不足。斯大林格勒是长时间攻不下来,所以两头没落好,都失败了。如果XTL让南方军群全力攻打高加索,我敢断定100%能拿下,因为高加索的苏军兵力严重不足,而且也没有后勤补给(这点查下地图就知道了,高加索在苏联西南角,无路可退,也没法兵力增援,就算黑海运送补给也不足以支撑整个高加索方面军)。如果XTL拿下了高加索,石油肯定不会再缺了,这时再集结整个南方集团军群的优势兵力去进攻斯大林格勒,情况就会好的多,不会兵力不足,最起码精锐的第六集团军不会被全歼。7:德军的情报工作真是太烂了,很多情报都被苏军知道了,德军参谋部还一无所知,照计划进行,这还打个鬼啊,不输才怪。最典型的战役是库尔斯克,苏军通过情报知道了主攻方向,做好准备,结果德军输掉了最后的本钱,从此在东线一蹶不振。8:德军的民族政策也不对,太极端了,1942年前,德军占领区的游击活动并不多,也很少有组织和规模的游击活动,但是XTL的所谓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等等一类的作为,在苏联搞毫无人性的大屠杀,使民心彻底倒向了斯大林,有很多人都说1945年苏军在柏林强奸妇女啊,随便抢劫啊等等恶行,很痛恨苏军,反倒很可怜德国人,我敢肯定有这种想法的人无非就是是两种人,一个狂热哈德分子,二是不了解德国在苏联干过的惨无人道的事,这方面资料自己去查,残忍到德军连孩子都不放过,苏联有好多村庄都是村民被整个集体屠杀。说到这我想到了,有人说德国国防军多么干净,狗P,党卫军在人数最多的时候东线才几十万部队,你会认为这苏联的一千多万平民的死都是党卫军干的?可能吗?国防军也不是啥好鸟,战败了把责任忘党卫军身上推,说自己是执行命令。敢问因为国防军怀疑有游击活动把整个村子的人杀掉是执行命令?把老人和妇女还有孩子杀掉是执行命令?谁的命令这么具体?也不要说德国人民多干净,德军士兵也是正常人,也是老百姓,也是有家庭的人,他们在苏联杀人好多是自己的个人行为。9:是德国的盟友真蹉跎,斯大林格勒不就是罗马尼亚防线被击溃才导致的第六集团军被围导致被歼灭吗。、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参战不属于苏德战争,我就不说了10:兵力部署不对,北方集团军群想攻打列宁格勒,但是无奈兵力不足,别的战线根本就抽不出来多余的兵力,与其包围列宁格勒,还不如主动放弃,抽调精锐兵力,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经过莫斯科一仗的失败,别说攻了,守住中部战线就不错了,莫斯科方向可是有最少200万苏联重兵的。11:德国全民动员和战时经济体运行的太晚,都到1943年了,如果1941年就开始全民总动员,工业也转为战时工业,装备可以最少再组建几十个装甲师,德国竟然可笑到还是8小时工作制,和苏联对比下,就会发现德国的劣势了。以上是我对二战苏德战争的看法,本来德国还是有可能打赢苏联的,无奈失误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德国的失败不是偶然,导致最后失败。
晕!帮一下好了 高技术战争的以上特征,对军事上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国家战略、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和军品生产、军事思想、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军队建设和管理、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后方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的改革。高技术战争的出现,迫使从事战争的人们重新看待一些传统的观念、理论和原则,重新衡量以前的战略、政策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二)对国防经济的影响 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经济要求很高,国家要以相当的经费来支持高技术武器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军事高技术与国家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如用于外层空间的一些武器和设备,对开发宇宙资源和地球资源大有益处。开始,需要国家经济投资,但不久就可受益,反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国防技术人才和国防技术设施要与高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为了发展高技术,需要动员整个国家的尖端技术力量,而不单纯是军事技术力量。经费和技术,是发展高技术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三)对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武器用于战争,使战争的样式和作战方式有了很大发展。除了已经出现的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的军事冲突和小型局部战争之外,还将有可能出现如外层空间的军事冲突和小型战争,以及星球大战和世界性高技术战争等等新的战争样式。这些新的战争样式,反映了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影响着战争的规模和结局。对于核武器,美苏等国正在从高技术中寻找防御的积极手段。现在已有不少人相信,运用高技术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击核武器。因而,风靡一时的核威胁战略将受到挑战。高技术战争发动的方式和进行的方式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远战可能多于近战,导弹战可能多于枪炮战,电子战可能充斥整个战场。作战双方利用智能武器和借助现代指挥工具进行的斗争将日益突出出来。 (四)对军队编制装备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将影响军队的组成、编制和装备。如将增加新的军种和兵种——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部队、飞行器分队等。军兵种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天军、空军的比例将逐渐增大,陆军的比例将缩减。海军中深海潜艇的比例也将加大。军队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要与高技术的装备水平相适应。军队的文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工程科技人员的比例将增大。军队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体魄,娴熟的军事技能,能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具有献身精神。军队有良好的训练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水平。 (五)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作战空间增大。不光是同一作战单位的任务,正面、纵深大于以往作战,而且空中的支援和防护一般可分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以及高天(外层空间) 6 个层次。从几万米高空扩大到几百公里的外层空间。 由于远程火器增多,部队机动速度加快,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大大地加大了。 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增大。在谋略思维上能够跳出常规,在复杂的战争现象中,寻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点,在谋求突然性的优势中居主导地位。但是指挥决策的快速性和作战行动的快速性,无疑有助于突然性的达成。而后者,在高技术战争中是司空见惯的。 杀伤破坏程度空前残酷。既有大面积杀伤武器,又有精确制导的杀伤点状目标的武器。点面结合,破坏面积大,杀伤目标准,对人类带来的灾难超过以往。如果高能激光武器使用于战场,对其破坏杀伤力目前还没有找到抗御的方法。战场探测器材十分发达,凡是暴露的目标,一般都可侦知,凡是侦知的目标,一般都可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存战场上的有生力量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进攻者不能在冲击前对防御一方进行十分有效的压制,那末防御者就有可能在瞬间将暴露的进攻军队予以毁伤,而将在此以前的损失和消耗捞回来。克劳塞维茨说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在高技术战争中这句名言将再次得到证实。 电磁频谱的斗争更加激烈。这方面的斗争不单单是象以往那样主要反映在干扰和反干扰方面,除了干扰反干扰的斗争外,还将反映在侦察反侦察、制导反制导、 C3I 系统与反 C3I 系统等方面。高技术战争中,雷达是双方很注目的目标。电子干扰对方制导系统也将日益重要。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更有积极意义。电子压制斗争是火力压制的前提,否则,很难保障火力压制的效果。所以电磁环境的优势往往伴随着胜利。 在高技术作战中,发现目标是第一位的。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众多的探测器对战场目标的发现并不难。由于作战双方采取的伪装、隐形、隐蔽、设置假情报、发射假信号等手段,发现的目标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如何在发现目标之后识别真假是个复杂的问题。 打击目标是继发现识别目标后的积极行动。打击一般指火力打击,主要是空中火力和地面火力打击,同时包括采取电子摧毁的打法,或将目标杀伤,或使目标摧毁,或将目标给予破坏。这是高技术战争中最积极的手段。能否大量地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在任何战争中都是有决定意义的,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 占领或保护目标一般是作战的目的,这是继火力打击以后的行动,往往是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结果。就一般的进攻(或防御)作战行动来说,占领(或保护)目标是衡量完成作战任务的标志之一。有利的地形如制高点、战役战术要点,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对指挥的影响 由于卫星技术和其它遥感遥测技术广泛使用于军队指挥系统,获取战略情报和战场情报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由于电子计算机成为军队指挥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对信息的储存、处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纤通信、传真通信和数据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适时性提高了。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使军队指挥既快速又准确,尤其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以提出决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供指挥员选择参考,作出最佳抉择。以高技术为支撑的 C3I 系统,可供战略指挥(全国、全球、甚至外层空间)使用,也可供战役、战斗指挥使用,甚至单舰、单机、单车、单兵都可使用。这就要求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既是军事专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熟悉自动化指挥程序和具有运用指挥设备的知识与能力。 (七)对后方保障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假设消耗量为 N ,那末供应量应大于 N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做到及时大量的供应补给,要掌握四个环节:①预见和准备。对一场战争的可能消耗情况,预先要有足够的估计,并据以作充分的准备。如作好各类物资弹药油料等的预先储备等。②有充足而可靠的输送力量。根据战争的进展情况和各作战方向、作战地域的消耗情况,能够及时地组织输送力量,迅速地将所需物资送到。③现代化的多种输送、管理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种输送手段,如铁路、公路、飞机输送,或人力兽力输送。二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战场上消耗情况,控制输送力量,保障重点方向、重点物资的筹划和供应。④有应急措施和掌握预备力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问题是当出现“失着”时,有裕如的应急措施,手里有预备力量可供使用。 由于高技术战争使前方后方的界限更趋淡薄,为了组织后方的有效保障,必须注意组织对后方机构的有效防御,防止空中袭击、远程武器袭击及空降兵袭击、敌方迂回穿插部队的袭击等。因此,后方地域必须组织防空、防炮、防导弹以及对地面和对外层空间的防御。这样,才能可靠而有效地组织后方保障。 希望有用论中国国防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国防建设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是由科技和工业实力所保证的,合理的国防建设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盘活个企业间的联系,可以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科技发展 第二:强大的国防实力是保障贸易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才能保卫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和贸易重要通道的安全,才能保卫本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 第三:提高国际威望.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等一系列硬实力的竞争了,还包括,国际威望等一些软实力的竞争,只有你在世界上有资格享有发言权,那么别的国家才敬佩你,才能尊重你,这样就有利于本国企业,文化,人口,等等在世界的发展. 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以这次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为例,两艘护卫舰加一艘补给船。补给船顾名思意就是海上的冰箱,而在海上做补给,在海况的各方面影响下是不可能靠在一起用人搬运的。方法大致如下:在将航速航向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两艘船相互靠近,在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使用“抛绳枪”(采用压缩空气为发射动力)将一绳索“抛”向对方船只,对方船员接住绳索后“拉”将绳索另一段与之连接的钢缆“拉至“己方船只,双方船员各自将钢缆两端固定于本方船只船身。在利用滑轮绞盘等工具将所需固态物资从补给船上采用“拉,滑。。。。”等方式将物资送到需要补给的船只上。而液态物资,如水以及燃油,则利用软性管道利用压力输送至所需补给船。至于补给船在港口的补给方式由于可以停靠港口,就能利用港口的吊车以及人力将事先采购好的物资“搬。抬。吊...”上补给船了。谢谢!!~~~
关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日常情况,分析探讨了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经费;使用;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相应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地位日益体现,没有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建设,因而后勤保障在高校办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相对应高校为后勤工作投入了相当数额的经费。由于后勤工作繁杂、经费项目多,使得后勤经费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成为后勤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后勤经费的大部分由国家和学校拨付,且缺乏竞争实体,服务与被服务对象单一,加之多数院校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制度,结果导致后勤部门缺乏成本意识,其财务多无成本核算,从而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此外,后勤长期无偿占用学校大量资源,其员工工资及福利也由学校负担,而这些是不计入其成本中的,结果是未能正确计算成本而导致利润的虚增。虽然高校推行承包制已久,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情况下后勤部门是包盈不包亏的,盈利是自己的,亏了是学校的。 (二)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缺乏经费使用管理规范,某些经费随意列支,严重超支。随着各种应酬的增多,业务招待费日常支出居高不下,在日常运行费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缺乏科学、合理的支出范围及标准;有的物资、设备购置缺少统筹规划和论证,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积压情况严重,造成了物资及经费不必要的浪费;计划外用工人数与实际所需要的工作量不相符,造成了人浮于事,计划外用工工资的过多支出;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无依据乱发各种补贴和加班费,以各种名义进行明补和暗补,但实际需要花钱的项目却经常无钱,导致项目搁浅,服务保障跟不上,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材料物资经费浪费严重 后勤部门主要消耗大量的材料物资,如果这一块管理松散,缺乏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使用无消耗标准,盲目领取,随意使用,库存管理混乱,从而也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四)后勤资金使用和管理缺乏公开性 公开是保证后勤系统资金合理合法使用的`必要手段,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公正。公开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无论在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都是一种潮流。目前,相当部分院校后勤资金的使用,包括资金数量、来源、去向和用途、所购服务或商品的数量与质量及品牌和价格等,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存在很多猫腻。 二、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改革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后勤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后勤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高校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结合后勤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经费管理办法体系,进一步明确后勤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及权限、开支范围和标准、资产及物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从而使各部门和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地遵守财经规章制度。同时,各部门与有关财务人员加强沟通与协作,对属于学校的有关收入纳入后勤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侵占和挪用。 (二)强化经费管理部门责任意识 后勤经费的管理不只是主管领导的事,主要在于各中心、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的参与,对于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部门负责人都要谨慎权衡确定,要做到办什么事花什么钱,把钱要用到刀刃上。各部门经费的管理要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 (三)高校后勤部门的改革方向应是使其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即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此之前要建立后勤责任人之经济责任制度,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后勤责任人与学校法人代表之间要签署经济责任书,后勤部门责任人应对任职期间发生的经济事务,特别是债务、亏损及其他经济事务承担责任。并且,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在后勤内部推行成本核算制度。应向后勤部门提取学校资产、设备占用和折旧费用。后勤部门要对其下属各中心制定成本定额,进行成本控制。后勤应制定和实施学期或年度预决算制度,由学校财务部门审批。对于后勤使用学校拨付的经费购买公用商品,应大力推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制度。 (四)大力推进后勤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宜采用和推广会计委派制度,即后勤财务负责人或专业会计由学校财务机构委派,由他们负责后勤及其下属各机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承担后勤财务会计领导和责任工作的同时,又代表学校履行监督职能。委派财会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工资福利等也由学校支付。这样做,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后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学校拨付资金的有效使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还应大 力发展网络会计,实行会计信息公开化,这样既有利于后勤决策人员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同时也便于群众对后勤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五)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 材料物资在后勤经费如何节省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加强材料物资的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1、对于年消耗量大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参加招标采购,计划好采购品种和数量,采购物美价廉的物资,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参照有关行业,确定某些物资的年消耗数量及标准,有计划的使用物资;2、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库存物资的清仓盘库工作,不积压物资和过期变质的;3、及时跟踪市场信息,使材料物资管理工作能够制度化、程序化,有效的减少材料物资的浪费,避免重复购置,节约经费的开支,从而达到提高经费使用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经费在面临的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在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和节约经费是后勤工作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就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高校经费管理从粗放型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向迈进,从而就可以加强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关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日常情况,分析探讨了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经费;使用;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相应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地位日益体现,没有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建设,因而后勤保障在高校办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相对应高校为后勤工作投入了相当数额的经费。由于后勤工作繁杂、经费项目多,使得后勤经费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成为后勤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后勤经费的大部分由国家和学校拨付,且缺乏竞争实体,服务与被服务对象单一,加之多数院校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制度,结果导致后勤部门缺乏成本意识,其财务多无成本核算,从而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此外,后勤长期无偿占用学校大量资源,其员工工资及福利也由学校负担,而这些是不计入其成本中的,结果是未能正确计算成本而导致利润的虚增。虽然高校推行承包制已久,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情况下后勤部门是包盈不包亏的,盈利是自己的,亏了是学校的。 (二)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缺乏经费使用管理规范,某些经费随意列支,严重超支。随着各种应酬的增多,业务招待费日常支出居高不下,在日常运行费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缺乏科学、合理的支出范围及标准;有的物资、设备购置缺少统筹规划和论证,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积压情况严重,造成了物资及经费不必要的浪费;计划外用工人数与实际所需要的工作量不相符,造成了人浮于事,计划外用工工资的过多支出;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无依据乱发各种补贴和加班费,以各种名义进行明补和暗补,但实际需要花钱的项目却经常无钱,导致项目搁浅,服务保障跟不上,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材料物资经费浪费严重 后勤部门主要消耗大量的材料物资,如果这一块管理松散,缺乏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使用无消耗标准,盲目领取,随意使用,库存管理混乱,从而也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四)后勤资金使用和管理缺乏公开性 公开是保证后勤系统资金合理合法使用的`必要手段,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公正。公开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无论在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都是一种潮流。目前,相当部分院校后勤资金的使用,包括资金数量、来源、去向和用途、所购服务或商品的数量与质量及品牌和价格等,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存在很多猫腻。 二、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改革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后勤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后勤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高校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结合后勤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经费管理办法体系,进一步明确后勤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及权限、开支范围和标准、资产及物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从而使各部门和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地遵守财经规章制度。同时,各部门与有关财务人员加强沟通与协作,对属于学校的有关收入纳入后勤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侵占和挪用。 (二)强化经费管理部门责任意识 后勤经费的管理不只是主管领导的事,主要在于各中心、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的参与,对于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部门负责人都要谨慎权衡确定,要做到办什么事花什么钱,把钱要用到刀刃上。各部门经费的管理要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 (三)高校后勤部门的改革方向应是使其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即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此之前要建立后勤责任人之经济责任制度,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后勤责任人与学校法人代表之间要签署经济责任书,后勤部门责任人应对任职期间发生的经济事务,特别是债务、亏损及其他经济事务承担责任。并且,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在后勤内部推行成本核算制度。应向后勤部门提取学校资产、设备占用和折旧费用。后勤部门要对其下属各中心制定成本定额,进行成本控制。后勤应制定和实施学期或年度预决算制度,由学校财务部门审批。对于后勤使用学校拨付的经费购买公用商品,应大力推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制度。 (四)大力推进后勤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宜采用和推广会计委派制度,即后勤财务负责人或专业会计由学校财务机构委派,由他们负责后勤及其下属各机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承担后勤财务会计领导和责任工作的同时,又代表学校履行监督职能。委派财会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工资福利等也由学校支付。这样做,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后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学校拨付资金的有效使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还应大 力发展网络会计,实行会计信息公开化,这样既有利于后勤决策人员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同时也便于群众对后勤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五)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 材料物资在后勤经费如何节省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加强材料物资的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1、对于年消耗量大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参加招标采购,计划好采购品种和数量,采购物美价廉的物资,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参照有关行业,确定某些物资的年消耗数量及标准,有计划的使用物资;2、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库存物资的清仓盘库工作,不积压物资和过期变质的;3、及时跟踪市场信息,使材料物资管理工作能够制度化、程序化,有效的减少材料物资的浪费,避免重复购置,节约经费的开支,从而达到提高经费使用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经费在面临的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在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和节约经费是后勤工作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就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高校经费管理从粗放型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向迈进,从而就可以加强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写吗!我知道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关于高校的后勤管理状况与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状况的剖析,简析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低效率的状况以及原因,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管理措施实施的不到位,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后勤服务社会化;对策 一、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与后勤实体从高校管理中的剥离 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后勤管理人员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进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既充满了活力又充满了危机,在这种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有的后勤管理工作者显得很难适应大环境的改变,有的却能很好的适应,大部分人都是被迫在夹缝中艰难的前进。市场机制的引进,对后勤工作者来说有机遇也有危机,关键是他们必须要很好的克服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工作习惯,以跟上现代高校改革的步伐,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的环境变化。 有些人认为高校后勤就是高校的一个大包袱,对它的存在有认识上的偏差,且由于市场经济化,高校后勤实体逐渐从学校行政职能中剥离,又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后勤实体在管理工作方面也渐渐地落后于学校管理。虽然高校后勤管理已进行市场化,逐渐向企业管理靠拢,但他的工作与其他部门间的的.工作联系不大,所以后勤实体与其他部门的横向联系也很少,逐步脱离了学校的管理。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陷入困境 在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历程中,人员管理由终身制变成了全员聘任合同制,在分配形式上推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在管理制度上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符合当前高校后勤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多数高校后勤没有把人上升到资源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从管理主体上看,后勤人员大多来源于学校教工亲属、接转的下岗职工、部队转业人员以及学校改革分流的部分员工,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参差不齐,使得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另外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保守,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坚持着传统观念,而且他们大多缺乏现代后勤管理的系统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此外以前的计划经济用人机制仍然在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深蒂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不注重人员开发,缺乏创造性,同时后勤人事制度也不能很好的促进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资金不足与物价上涨使高校后勤工作面临挑战 近些年,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行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进而外国经济危机也使我国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害,物价上涨已成为必然,当然也有我国的一些自身因素,比如人民币的升值。从物价上涨分析,高校后勤服务的成本必然加大,但后勤的项目经费却是有限的。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必然在短期内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经费有限,促使高校负债建设。加之物价上涨,使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面临更多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列举对策如下: (一)继续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 继续对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本着“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从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探索高校后勤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适合高校后勤自身的监管机制,并加强高校后勤的政风行风检查和自查,认真学习组织文件,加强员工的培训,按照要求,结合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深入讨论,完善社会化改革中的不足之处,推进高校后勤更好、更快的发展。此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但仅此还远不够,还应当注重有效地借助外力,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必然会在较短时间内、较大程度上改善后勤工作的面貌。 (二)优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的相对滞后,我们应从战略高度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角色定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而不仅仅把它作为执行部门,在适当的职权范围内还要授权、放权,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规划。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开发,使管理工作者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服务行业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成为有助于高校后勤的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打造后勤服务新理念 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指定服务标准,推进规范服务,保证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所有的员工在处理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服务质量。另外后勤管理处要深入开展服务理念的学习、宣传工作,使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管理观念的深化。 (四)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使高校后勤工作在艰难中前进,如何解决服务项目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是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重中之重。 综合以上所述,高校后勤工作是各个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同时,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以促进高校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摘要: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能改造学校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绿色的清馨、鲜花的芬芳、潺潺流水的奔放这些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赋予师生们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赋予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工作,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氛围。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是办学素质和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教学领域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提高环境建设对大学教学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园布局知识化,校园绿化美化,不仅能改变校园环境的小气候,起到防风滞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精神愉快,激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环境育人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同时并驾齐驱,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千秋大业。校园环境园林化就是要把园林化设计搬进校园。利用林间小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亭台、回廊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信心,利用自然界的绿色,提醒学生生命的可贵,时间的短暂。利用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加学习的劲头。总之,园林化的校园环境是我们办学的特色工程,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2]。1、绿化、美化校园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统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办学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们这所两万余人的本科院校中,尤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今天,人的发展呈现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和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休戚相关。生理素质是物质的前提,社会环境则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既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还可以此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我校在校园总体现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陶冶,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提高,真正成为一个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符其实的当代大学生,使他们的知识与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校园的绿化、美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学子前来就学,由此不断扩大我校的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道德、心灵美的统一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师生的基本需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恬静、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文化历史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高校校园环境的塑造有利于高校师生环境道德、环境责任的自觉培养。高校校园环境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毕业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职业职责、价值目标要以造福人类为指向,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点来说高校环境的塑造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它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并且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提升学校的凝聚力,使师生充满自豪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净化师生的心灵。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它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精神食粮,它以空旷、豪放、煦丽多彩的色调,使师生们心胸开阔、积极上进、充满自豪感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亦即穆尔所提的校园“场所精神”,对师生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默默的渗透作用,体现了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的境界。3、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求知欲的统一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心理状况。而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导致对某事物的探究。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美化、绿化校园的过程中,将校园内共有的木本植物用标示牌标明:蔷薇科(R o s a e e a e)和木樨科(O l e a c e a e);豆科(Leguminosae)和松科(Pinaceae);蔷薇科李属(Prunus);松属(Pinus)、圆柏属(Sabina)和蔷薇属(R o s a)。校园内有一些有重要观赏价值植物,如: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黄玉兰(Mgnolia sp“.Sunspire”)、紫玉兰(Magnolia lilirflora)[3],还有一些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树木,如辽东冷杉(A b i e sh o l o p h y l l a),还有珍稀树木,如银杏(Ginkgobiloba)等。木本植物,有香花槐、日本五针松(P i n u s p a r v i f l o r a)、银杏(Ginkbiloba)、核桃(Juglansregi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黄玉兰(Mgnoliasp“.Sunspire”)、四季玫瑰(Rosa rugosa var.)、黄刺梅(Rosaxanthina)、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紫叶碧桃(Prunus )、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金叶小贞(Ligustrum quihoui var.)、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将它们的产地、年龄、生活习惯、作用、功能、观赏特点进行详细的记载。在小游园设立标牌,介绍它的设计意图与园林每一区由于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容易构成独有的风格[4]。使园林绿化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人形象特征,以强化人的感受识别,以植物名称来点拨游玩中的受教,以创设适宜环境,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爆发思想的火花,即顿悟的过程。4、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创造力的统一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创造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绿化、美化校园应以绿色为基调,并以大绿为主,适当栽种花草,在讲究一定艺术性的同时,栽大树,植大绿,规整、严谨、有序,使校园绿化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人造树林、大树种植相配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绿化系统,以充分体现高校所特有的庄重、高雅、清新、宁静和奋发向上的氛围与风貌。使学生从园林绿化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园林绿关化与建筑的关系,从祖国美好山川灵感得到的启发,然后在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来临的时候,通过记忆的加工、重组、选择、判断等形成创新的源泉,实现创新的契机。5、绿化、美化校园与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校园绿化、美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具体表现为能不断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办事公平、高效,讲团结,讲协作,讲原则,讲大局,是安定团结、公平正义的学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是民主法制的学校;以诚待人,增强同志间、师生间的友情、亲情,是充满团结的学校;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应遵循多样化统一、均衡、比例、韵律、对比、和谐、质地、简单、寻求意境的原则[5]。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6],得以涵养。校园绿化应在点、线、面、空间四要素的约束下,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辅助作用。体现园林式的校园,高水平的科研,高质量的教学,科学化的管理。通过绿化、美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7]别具一格,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内的松柏、大王椰、柳树、翠竹等各种树木30余种,草坪10000多平方米。目前,校内花坛、凉亭风格雅致,小桥清池别有韵味,红花、绿叶相互辉映,形成了四季常绿的美丽景观,成为学生饭后聊天、看书休闲的好去处。在校门口、教学楼、宿舍楼的显眼处,到处可见墙上贴着一些制作简洁的标示牌,上面写着“请您把废弃物放进果皮箱,这样您才是我们文明学校的一员!”有的充满诗意,如:“我愿化作一滴雨,洗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校园内,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目标是: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得以饱含酐畅。我们的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我们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杜文贞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美丽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7,(1):76-78[2]葛贤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高教与经济2007 20(1):37-39[3]刘艳萍,董文珂花卉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北方园艺2006,(5):122~123[4]肖运成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33-5234[5]李治中绿化美化校园优化环境育人--高校园林绿化系统工作只之关键高校后勤研究2007,(1):92-93[6]王学光绿化美化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研究2007,(3):113-114[7]徐玉秀论校园景观设计国外建材科技2007,28(1):114-116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适合学校后勤征订的刊物,可以在每年的征订刊物目录表中进行寻找。比如素质教育。中国机关后勤。国家级期刊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等。
导语:高校的后勤管理是我国高校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体系是运用管理政策、技能以及手段将高校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有待改观,制度不严
后勤部门缺少保障制度或措施,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参与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从而使服务工作相对滞后。后勤部门的自我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的服务效果。
(二)后勤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知识经济时代对后勤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现阶段的高校后勤工作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达不到上述要求,这支队伍在数量上虽能充其数,但在质量上还不能适应当今后勤工作的开展,其整体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这样的后勤人员队伍,必然存在着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现象。
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后勤专业知识的人员数量极少,且专职后勤工作者中也大都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其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尚需提高,而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如现今的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后勤工作的交流也日渐频繁,但既精通软件的设计又深谙后勤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却并不多见,精通外语的后勤部门人才则更是凤毛麟角。在职称结构方面,后勤工作者中高级职称比率与其他部门相比明显较少,比率偏低。
(三)后勤工作基础设施陈旧,技术手段落后
等学校是传授和创造高新知识和技术的前沿阵地,教学和实验设备、技术设备十分先进,但高校的后勤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大多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传统方式方法上,与现时代的高新技术形成很大的落差。
计算机是实现后勤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设施,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特别是一些理工院校,计算机已基本在管理层得到普及,各系都用上了高档次的计算机,甚至有的部门还不只是一台。
而后勤部门在此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用的是低档次的或者是别的部门淘汰下来的微机,更甚者有的后勤部门连一台微机也没有。至于多媒体设施、扫描仪、刻录机、服务器等其他设施,更是大多数后勤部门可望而不可即之物,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资金紧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领导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二、高校后勤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
加强制度管理,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范围。后勤人员要改变过去那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服务方式,面向市场经济,把开发利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服务中来。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确立后勤的重要地位。
(二)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
知识经济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大量文件材料不断产生,后勤工作也不断地绵延增多。传统的以纸质为主的单一后勤载体形式必然导致后勤数量不断膨胀,馆场建设永无休止;同时,文件的归档、组卷等一系列传统的手工操作流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勤工作必须加快现代化步伐,因势利导,与现代化建设接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后勤工作,实现后勤管理、检索、利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加速后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1、加快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步伐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后勤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同时,为方便利用传输和联网,通过建立后勤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密集存贮和快速检索功能,这是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2、加快高校后勤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后勤信息的网络化
网络以其高速的信息传递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同时也打破了在传统沟通体系上建立起来的管理原则。因此,各级后勤部门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在后勤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后勤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建设高性能的`后勤信息网络,加快后勤信息加工处理的现代化步伐,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将后勤信息公布于网上,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后勤信息的网上服务,我们应抓住机遇,有计划、分步骤地步入高校校园网、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接待网上的来访者。这是实现后勤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知识经济对后勤信息需求的必然措施。雷蒙・哈德在其《数字化的商业》中指出:“全球电脑网络的发展将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尽早建立后勤网络化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3、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后勤信息的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首先要求后勤信息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就各高校后勤部门目前现状看,标准化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后勤的统计、著录、标引等虽已有国家标准,但许多后勤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未按标准执行。
在现代技术与设备方面,如计算机数据库设置,后勤信息载体格式和转换标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等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后勤部门开发和购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形式各异,难以兼容。为此,应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有国家标准的应实行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暂缺的,可先制定地区或行业间相互协调的统一标准,使各后勤部门都能按照标准建立起后勤信息资源数据库,按照标准对后勤数据进行规范的加工,以便实现联机联网及后勤信息资源共享。
(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后勤工作者的素质
后勤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后勤工作者不破除一次性教育的旧观念,就难以胜任后勤工作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与创新的速度更快,这使得传统的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工作技能与服务水平的要求。
因此,认真探讨和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后勤工作者的继续教育问题,就是个非常现实与重要的问题了。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与非基础的高起点的教育形式,是后勤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后勤学历教育的一种延续和完善,它是使后勤工作者形成创造力,取得创造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后勤工作者实现智能更新和改组,保持和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弥补学历教育中的不足,增新和拓宽后勤工作者的知识面和创造力。
因此,培养高素质后勤人才队伍,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终身教育,使后勤工作者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武汉宽泛作为高校后勤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2015年率先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服务系统运用到校园后勤智慧管理,实现后勤管理数字转型,以数据价值化和管理数字化赋能高校后勤管理提质升级,引领高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立体实景更易感知武汉宽泛项目机组区域三维建模及地下管线探测、处理入库,逐步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基于SAAS平台展示、共享,形成基础一张图。融合呈现更佳体验武汉宽泛继续扩大数据范围,融合报修数据、融合能源监管数据,融合物业管理等,完善一张图,为后续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保障。智能学习维度更深武汉宽泛在使用终端加装智能感知硬件,在一张图的基础上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分析用户用能习惯,改变用能策略,优化用能分配,构建绿色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