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是基金委自己。2017年以前,基金评审没这么激烈,大家有兴趣可以查查那时候的国家基金指南,像数理学部的面上资助率那时候可以达到25%,也就是四个人里出一个。2017年以后基金委不知道为啥提出了“基数”的概念,一个单位如果申报基数大,就一定会批下来几项,导致各单位疯狂动员职工申报基金,基金申请量一下子大了起来,不仅给评审人添麻烦(很多申请人自己并不想申报,是被单位逼的,本子随便写,就是为了凑数,评审人看着也累),也加剧了竞争,面上资助率也下降了,完全不明白基金委为什么要提出“基数”的概念,就按2016年以前的做法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