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感觉自己没戏了
2019年以前小同行评审为主,有关系的人还好;2020年及以后,又是分类评审,又是RCC,又是增加大同行评审比例,就很难打听到了,所以有关系有背景的人就难了……而能发声的这类人居多,所以显得好像难一些!其实,对于三无人员来说,还是2020年以后更公平公正,只是大家的研究基础差距更大了而已,人家大组更重视积累重视本子了,你很难比得过
听说明年要加大资助率倒数第一的医学口,倒数第二的工材口何时翻身啊
没在圈内几乎不可能了
几乎每年都比前一年更难一些
之前也听说今年院士都来申面上了。。。 但是听说自己没上,感觉还是很难受..都是用心写的本子
所以以后需要更多的大同行来评审!杜绝都是小同行评审!很多人热衷于参加各种会议,一个目的是搞关系,建立小团体!!!
想多了。其实很多时候是眨眼合谋,根本不需要打招呼。做的方向越专,就那么几个大组,每年都固定联系开会,一切都提前准备好了。
大同行评审也有问题的,只有小同行才能意识到业内的核心问题。让天文学专家评凝聚态,估计评不出个一二。所以还是大小专家混合,这是对的
大同行至少能将现在固化的圈子打破,至少现在采用大同行是可行的。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永远是好的,但是人在做啊,到底是平均大同行,还是局部小**,谁能确定?
面上一直都难吧,今年禁止明目张胆打招呼,估计能好点?
越来越难
你这说得也对
229 浏览 5 回答
325 浏览 5 回答
174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6 回答
232 浏览 5 回答
177 浏览 6 回答
350 浏览 3 回答
299 浏览 5 回答
172 浏览 6 回答
253 浏览 3 回答
247 浏览 8 回答
141 浏览 2 回答
317 浏览 10 回答
255 浏览 7 回答
195 浏览 3 回答
210 浏览 7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
303 浏览 4 回答
206 浏览 7 回答
132 浏览 3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8 回答
172 浏览 4 回答
291 浏览 7 回答
245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