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个人申报和评审经验,研究基础越好的申请人越容易获批国自然基金,有人甚至仅仅依靠几篇论文连续获得多个项目。基金委有没有相关限制政策?大家在评审的时候有没有关注申请人近期获批项目情况?
基础越好,是应该越容易获得基金,起码是能力思路的一个证明。没有基础,怎么放心把基金给他呢?再说,基金委已经明确高级职称只可以主持两个项目,是有限制政策的。
或许现在的规则已修改,以前是个人通吃,现在是团队通吃,
不能谁弱谁有理。基金本来就应该资助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出好成果的申请人。什么摇号等各种奇葩想法来让牛人不要拿基金都是极其荒唐的。
之前有人提过一个建议:“工科人最多只能拿1个面上(算是国家出钱给工科的人打理科基础), 之后工科人就应该面向卡脖子问题研究真问题”
据说某些学部要求有在研的一律不予资助 大家怎么看?
现在杰青开始滚动资助了,博士生项目都有30w,就是让厉害的人得到更好的资助。虽然我拿不到,但是我觉得这是很公平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顶级的大佬。科研经费不是扶贫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寡头垄断,项目评价结果受人情影响干扰极大,大牌教授及其弟子极易获得基金支持,其他人则异常困难,二八效应显著,评审公平性、资金使用效率没有保障。建议将累计影响因子(第一/通讯作者且第一单位)÷经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基金资助总额)作为一项参考指标,避免经费过度流向学术寡头。搞毕业制度,一生仅限拿2个面上,鼓励往上走,让面上真正成为面上。学新西兰搞摇号,严格限项,节约评审资源、避免人情干扰,扩大资助面,力保公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各个领域都有马太效应,国自然项目申请也有很正常。我觉得更应该把那些不适合做科研或没平台没条件做科研或发文章比较弱想尽办法让他们拿不到基金,这样就不会把国家科研经费浪费掉了。国自然不是扶弱基金,国自然项目本来就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基金,应该多给那些更容易出更多优异成果的申请人!
论文有年限要求吧
面上没有
354 浏览 3 回答
160 浏览 2 回答
299 浏览 3 回答
282 浏览 4 回答
233 浏览 4 回答
360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2 回答
335 浏览 7 回答
97 浏览 2 回答
229 浏览 6 回答
112 浏览 2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7 回答
360 浏览 11 回答
157 浏览 5 回答
103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5 回答
218 浏览 10 回答
168 浏览 7 回答
294 浏览 5 回答
119 浏览 3 回答
295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