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期末考试得到的启示:
就是按权重。客观题、主观题、上会,三项各占一定的权重,建议:客观题占50%,主观题40%,上会占10%。当然,也可以动态调整。
客观题的意思是:对文章(五篇代表作)、发明专利(最多2项)、其他成果、以及和本申请课题的相关性等等的“既成客观”,进行打分(比如一区多少分二区多少分,这样肯定也有人说有问题,但是这是最公平的办法),类似考试的选择题和判断题,多少就多少,不由得人情判别。每一篇文章和发明专利根据相关性给一个系数,当然也会有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相关性的判别),但是逐渐探索一套合适的方法。当然,还有更复杂的办法,慢慢经验累积,比如趋势性判别。甚至逐渐放开,不仅仅是5篇代表作,所有论文都可以作为附件(要与本申请相关),作为一个“勤奋因子”进行统计。
这一步可由申请单位统计得到,送给基金委的时候,基金委核查,确定了一个基本分数。
主观题,就是函评,函评专家直接给一个分数(当然也提意见,有利于申请人改进,但是以分数为准绳)。这一步完全依据专家个人的学术深度和眼光来评审,这是专家自由发挥的时候,不要受任何影响,完全取决于专家的水平、见解、眼光甚至审美取向。类似于博士论文的盲评,对3-5个专家打分取平均分。
根据客观+主观题得分,在本领域排名,决定上会人员(可按1:1.2)。
上会后,与会专家的意见占10%。这样决定最后资助名单。
当然,执行办法是逐渐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