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涂志奋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涂志奋发表的论文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最重要的事业,是他心血的主要结晶和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正是他那博大精深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杂文创作, 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无以伦比的地位。如果说,散文诗和记叙散文,分别表现鲁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某一方面,那么在杂文中,我们却看到了鲁迅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指出:现代杂文是“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这概括了中国现代杂文“打破传统的思想和手法” 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征。 “五四”新文化运动原先是以“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为核心,猛烈批判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后来又扩展为广泛深入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经常是以最便于攻战, 最便于启蒙宣传的杂文来进行的。这样,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自然就成为中国现代杂文的主要内容。鲁迅一再强调,他倡导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为的是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的是打破中国社会这一“黑色大染缸”,为的是改变中国愚弱的“国民性”,为的是推进中国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既是鲁迅一贯的思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杂文创作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论概括。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具体说,它们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珍贵文献,是中国现代“社会相”的大全,是中华民族斗争史图的描绘,是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深刻解剖 鲁迅看问题的冷峻尖锐, 源于他“多疑”、 “尖刻”的现代智慧。他在《两地书》中,一再谈到自己的这一思维特点。“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他还在《我还不能“带往”》一文中指出:“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所谓“仔细”、“多疑”、“尖刻”,正表明鲁迅思维的周密性,不肯轻信表面、主观、片面的观察所得出的简单化结论,而努力追求对社会现象及其矛盾着的各个侧面做精细的观察与思考。 写于1918年7月的《我之节烈观》,就很好地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思维特点。“节”(守寡)和“烈”(殉夫)是封建礼教摧残女性的“吃人”道德, 这个道德的始作俑者孔子对女性十分卑视, 他曾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鲁迅对此曾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加以诘难:“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孔子还竭力表彰妇女为了愚贞而惨死的“妇道”。北宋理学家程颐恪守儒教的道德观,鼓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南宋朱熹更张皇其说,于是妇女节烈之风,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直到民国,北洋军阀政府还在表彰“节烈”。鲁迅用怀疑主义的否定眼光考察在中国曾被当成“天经地义”的“节烈观”,一口气提出了十个疑问: (1)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2)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3)表彰之后,有何效果? (4)节烈是否道德? (5)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 (6)节烈这事何以发生,何以通行,何以不生改革? (7)节烈难么? (8)节烈苦么? (9)女子自己愿意节烈么? (10)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子岂非白苦一番么? 鲁迅像解剖尸体的医生一样,非常冷峻地把传统“节烈观”这具历史陈尸的里里外外、 前前后后、 正面反面,都做了透彻的探查剖析,层层驳斥了“表彰节烈”的荒谬悖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一文中说:“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 却更知道这是谁。” 鲁迅很赞赏“五四”时期钱玄同创造的“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认为只有自己创造的“革命小贩”和“洋场恶少”差可匹敌。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捐班文人”、“粪帚文人”、“商定文豪”、“文坛鬼魅”等等,也都是“寥寥几笔”,就把对象“神情毕肖”勾画出来,让它逃到“天涯海角”也甩不掉的。此外,鲁迅还经常借助于荒诞的相似来比拟,造成一些最意想不到、最新颖奇特的组合。他在《匪笔三篇》中也认为:“这种拉扯牵连, 若即若离的思想, 自己也觉得近乎刻薄”如: (1)在《新药》中, 他把黔驴技穷、 失宠落寞的党国元老吴稚晖,比作宫女泄欲余下的药渣; (2)在《商贾的批评》中,他把“一知半解”的大学生林希隽砍杀杂文的高论,比作“孔雀翘起了尾巴,露出他的屁股眼”; (3)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他把上海“正在盛行,茶话酒谈,遍满小报的摊子上”的文人雅士的小品,比作“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在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躄到马路上来了”; (4)在《“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中,他把三十年代国民党文人发起的 “民族主义文学” 发扬踔厉、慷慨悲歌的文章和诗歌,比作“落葬的行列里”“悲哀的哭声”; (5)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中,把大都描写三角恋爱的张资平小说,比作“△” 。 (四)所谓“深刻”,是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鲁迅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 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更让我们叹服的是,鲁迅最善于选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心理习惯,作为他思想探索的“开发口”,一直挖掘到历史的底层,揭示出深广的社会、历史、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如《坟》中的《看镜有感》、 《说胡须》、 《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他妈的”》,每一篇杂文都是一口开掘不尽的思想深井,你会惊异于几面古镜,几根胡须,饭后闲谈时的传闻, 兑换钱币的心理变化, 乃至于几乎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国骂”,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等等的内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 如《看镜有感》,作者从家里的几面古铜镜子谈起,他发现汉唐的镜子周围和背后充满了外国风格的装饰,这在宋代以后几乎不可想象。鲁迅为此感叹: 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束,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度,的确是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来的。鲁迅看镜有感,从汉唐艺术敢于猎取外来事物做装饰的闳放气度,谈到宋代文艺的国粹气味熏人,两相对比之下他得出了如下结论: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 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 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鲁迅的这段话很有启发意义,它教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分析,从表面虚伪的迹象中, 剖析出真实的心理状态来。 原来那种拒斥外来事物,宣扬国粹主义的行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民族传统强有力的捍卫,实际上正如鲁迅所说,不过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孱弱心理的表现。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是特别形式的一代诗史,是“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杂文洪流的强大源头,是一切杂文家智慧和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给你发了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最重要的事业,是他心血的主要结晶和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正是他那博大精深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杂文创作, 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无以伦比的地位。如果说,散文诗和记叙散文,分别表现鲁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某一方面,那么在杂文中,我们却看到了鲁迅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指出:现代杂文是“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这概括了中国现代杂文“打破传统的思想和手法” 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征。 “五四”新文化运动原先是以“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为核心,猛烈批判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后来又扩展为广泛深入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经常是以最便于攻战, 最便于启蒙宣传的杂文来进行的。这样,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自然就成为中国现代杂文的主要内容。鲁迅一再强调,他倡导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为的是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的是打破中国社会这一“黑色大染缸”,为的是改变中国愚弱的“国民性”,为的是推进中国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既是鲁迅一贯的思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杂文创作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论概括。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具体说,它们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珍贵文献,是中国现代“社会相”的大全,是中华民族斗争史图的描绘,是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深刻解剖 鲁迅看问题的冷峻尖锐, 源于他“多疑”、 “尖刻”的现代智慧。他在《两地书》中,一再谈到自己的这一思维特点。“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他还在《我还不能“带往”》一文中指出:“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所谓“仔细”、“多疑”、“尖刻”,正表明鲁迅思维的周密性,不肯轻信表面、主观、片面的观察所得出的简单化结论,而努力追求对社会现象及其矛盾着的各个侧面做精细的观察与思考。 写于1918年7月的《我之节烈观》,就很好地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思维特点。“节”(守寡)和“烈”(殉夫)是封建礼教摧残女性的“吃人”道德, 这个道德的始作俑者孔子对女性十分卑视, 他曾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鲁迅对此曾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加以诘难:“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孔子还竭力表彰妇女为了愚贞而惨死的“妇道”。北宋理学家程颐恪守儒教的道德观,鼓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南宋朱熹更张皇其说,于是妇女节烈之风,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直到民国,北洋军阀政府还在表彰“节烈”。鲁迅用怀疑主义的否定眼光考察在中国曾被当成“天经地义”的“节烈观”,一口气提出了十个疑问: (1)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2)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3)表彰之后,有何效果? (4)节烈是否道德? (5)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 (6)节烈这事何以发生,何以通行,何以不生改革? (7)节烈难么? (8)节烈苦么? (9)女子自己愿意节烈么? (10)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子岂非白苦一番么? 鲁迅像解剖尸体的医生一样,非常冷峻地把传统“节烈观”这具历史陈尸的里里外外、 前前后后、 正面反面,都做了透彻的探查剖析,层层驳斥了“表彰节烈”的荒谬悖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一文中说:“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 却更知道这是谁。” 鲁迅很赞赏“五四”时期钱玄同创造的“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认为只有自己创造的“革命小贩”和“洋场恶少”差可匹敌。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捐班文人”、“粪帚文人”、“商定文豪”、“文坛鬼魅”等等,也都是“寥寥几笔”,就把对象“神情毕肖”勾画出来,让它逃到“天涯海角”也甩不掉的。此外,鲁迅还经常借助于荒诞的相似来比拟,造成一些最意想不到、最新颖奇特的组合。他在《匪笔三篇》中也认为:“这种拉扯牵连, 若即若离的思想, 自己也觉得近乎刻薄”如: (1)在《新药》中, 他把黔驴技穷、 失宠落寞的党国元老吴稚晖,比作宫女泄欲余下的药渣; (2)在《商贾的批评》中,他把“一知半解”的大学生林希隽砍杀杂文的高论,比作“孔雀翘起了尾巴,露出他的屁股眼”; (3)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他把上海“正在盛行,茶话酒谈,遍满小报的摊子上”的文人雅士的小品,比作“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在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躄到马路上来了”; (4)在《“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中,他把三十年代国民党文人发起的 “民族主义文学” 发扬踔厉、慷慨悲歌的文章和诗歌,比作“落葬的行列里”“悲哀的哭声”; (5)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中,把大都描写三角恋爱的张资平小说,比作“△” 。 (四)所谓“深刻”,是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鲁迅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 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更让我们叹服的是,鲁迅最善于选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心理习惯,作为他思想探索的“开发口”,一直挖掘到历史的底层,揭示出深广的社会、历史、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如《坟》中的《看镜有感》、 《说胡须》、 《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他妈的”》,每一篇杂文都是一口开掘不尽的思想深井,你会惊异于几面古镜,几根胡须,饭后闲谈时的传闻, 兑换钱币的心理变化, 乃至于几乎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国骂”,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等等的内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 如《看镜有感》,作者从家里的几面古铜镜子谈起,他发现汉唐的镜子周围和背后充满了外国风格的装饰,这在宋代以后几乎不可想象。鲁迅为此感叹: 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束,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度,的确是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来的。鲁迅看镜有感,从汉唐艺术敢于猎取外来事物做装饰的闳放气度,谈到宋代文艺的国粹气味熏人,两相对比之下他得出了如下结论: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 鲁迅的这段话很有启发意义,它教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分析,从表面虚伪的迹象中, 剖析出真实的心理状态来。 原来那种拒斥外来事物,宣扬国粹主义的行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民族传统强有力的捍卫,实际上正如鲁迅所说,不过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孱弱心理的表现。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是特别形式的一代诗史,是“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杂文洪流的强大源头,是一切杂文家智慧和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非常幸福,也非常自豪。伴随着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我们党即将迎来九十岁华诞。就在这伟大而光荣的岁月里,组织上经过长期考察,拟定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我的人生中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如果说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使我得以演绎美好的人生,那么党组织就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使我懂得了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执业律师,党组织始终在工作上、学习上和思想上关心我、培养我,是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才使我有信心、有能力站在演讲台上。 记得那是二OO八年的十月,在市司法局领导的大力推荐下,我走进了安徽里奇律师事务所,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份实习律师的工作。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敲开了办公室的大门,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迎接我的,是全体同志的热烈掌声。里奇所张开双臂热情地接纳了我,不仅在工作上指导我,在思想上教育我,而且还为我发放生活费,在生活上关心我。在第一次敲响里奇所大门的一刹那,我并没有想到,我是在敲响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在第一次见到尹里奇书记时,我更没有意识到,面前这位睿智谦和的长者,将是一位对我终身产生巨大影响的人。 大家都知道,安徽里奇律师事务所是党领导下的红色律师队伍。2000年建所伊始,里奇所就成立了党支部,并制订了里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其中规定:党支部由淮南市司法局党委、淮南市律协党总支负责管理,明确了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2010年6月,司法部党组下文明确了这一体制。里奇所党支部的这一做法不但在淮南、在安徽,就是在全中国,也是第一家,整整超前了10年。一段时间以来,里奇所狠抓党建工作、以党建促发展的做法在律师界引起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里奇所的做法太过超前、不切实际,等等。历史的发展终将证明党管律师的正确性。2007年6月,司法部将律师的性质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工作者”。2008年3月,司法部和中组部又联合下文,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党支部,必须实行党对律师行业的领导。”进所以后,在党支部的影响和教育下,我逐渐懂得了里奇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崇高理想。我们既不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也不是为着赚钱而开办律师事务所。恰恰相反,我们是为着工作、为着理想和事业而不懈奋斗。我始终坚信,一个心中装满中国律师的全体利益,唯独没有自己私利的集体,一定是一个前途无量的集体;一个善于探索、勇于拼搏的集体,也一定会拥有无限光明的前途。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我逐渐懂得了探索和发展中国律师事业的神圣使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热爱。就这样,我在内心深处萌发了一个理想: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终身跟党走,让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俗话说得好,黑夜里赶路的行人离不开北斗的指引,生活中奋斗的学生离不开师长的教导。里奇所党支部始终关心青年律师的成长,党支部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激发了青年律师的政治热情。在强烈的思想感召下,青年律师纷纷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充分表达对党的向往和追随。2009年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八周年纪念日,我在当天晨会上背诵了《满江红?庆七一》作为对党的生日祝福。尹书记听后高兴地说:“青年人向往党、热爱党,乐意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后继有人了。”在尹书记的鼓励下,我向党支部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郑重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向往,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里奇所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及时总结出独特的律师文化系统,并以之作为指导全体律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强大思想武器。里奇所把律师事务所的本质界定为:法律服务的单位,增长才干的学校,精神创造的家园;律所的基本任务是精神的创造与业务的创收。在目前律师界中,不少人认为律师事务所是企业,律师是个体户,开办律师事务所只要能赚钱就是好律所,做律师只要能创收就是好律师。对此,里奇所党支部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政治路线,那就是“政治建所、思想领先。”着重培养有信仰、有理想、有思想、有创意的律师。进所以后,党支部并未马上安排我熟悉律师业务,而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让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所刊《黑石之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每一位进入里奇所的律师都必须修完的功课。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在律师文化的影响下,我逐渐懂得了律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懂得了一个只顾及自己,不关心社会和他人的律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会走得太远;一个只埋头赚钱,不关注律师事业的律师事务所,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也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党领导里奇律师事务所创建了强大的律师文化系统,指引全体律师沿着正确的方向高速前进。实践证明,进里奇律师事务所参加律师工作,在党支部的关怀下不断进步,我是进对了门,找准了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可靠保障。正是在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下,我在工作和学习上才取得了今天的进步。目前律师界不少人认为青年律师是包袱,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多了,单位的负担重,影响律师事务所的整体发展,等等。针对这个问题,里奇所党支部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党支部认为,青年是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未来,接纳和培养青年律师是实现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青年律师是中国律师事业明天的太阳。为此,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里奇所制订了系统的青年律师培训计划,针对每位青年律师的不同特点因才施教。比如,里奇所每天坚持开晨会,让大家谈论“昨天”的感受和“今天”的打算。记得我进所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开晨会,那天气候非常寒冷。早上八点整,大街上的行人依然稀稀拉拉,里奇所的会议室里却整整齐齐坐满了人。这样的律师事务所,别说是在淮南,就是在上海、北京,也难得一见。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青年律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快。进所以后,党支部多次找我谈心,为我分析工作和学习上的缺点和不足,要求我每天必须做好四门功课:即刻苦学习、不断实践、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并且要求我每天练习演讲半小时和写作工作日志,每月写作工作总结,每季度写作一篇论文,打牢做律师的三项基本功:即能跑、能写、能讲。在党支部的关心和培养下,我的演讲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进所不到一年,就实现了法庭脱稿演讲代理和辩护的目标。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还写作法学论文六篇,实现了律师业务水平的跨越式前进。进所以后,我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独立承办案件、撰写法学论文的执业律师,期间物化了党支部和老师们的大量心血。正是他们无私地传、帮、带,将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青年律师,才使得我们在成才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回首过去,我在律师工作上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浸透着党支部的关心和爱护;立足今天,我决心更加努力地钻研业务,在政治上、思想上不断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展望未来,我一定要加紧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终身跟党走,让党的阳光永远照耀我成长。 党员的带头作用是巨大的,榜样的示范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要想说服另一个人,关键不在于你说些什么,而在于你做些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曾经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里奇所党支部书记尹里奇同志和他带领的支部一班人在实际工作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党支部要求青年律师每日练习写作和演讲,尹书记就坚持以身作则,每日笔耕不辍,用思想的火花点燃智慧的激情;尹书记还多次发表演讲,教育我们充分认识语言的魅力;在分配提成上,党支部一贯坚持党员律师的提成比例低于非党员律师的原则,等等。党支部以实际行动影响了我,感召了我,带动了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党的伟大。我决心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关怀,终身为人民服务,将党的关怀永远传递下去。党支部对同志们的关心和爱护,产生了强大的思想感召作用,使同志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党的阳光时刻照耀着大家茁壮成长。 党的阳光就照耀在我们身上,党支部的关怀就在我们身边;党的指引给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党支部的关怀给了我们夺取一切胜利的信心和动力。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再强大,离开了集体也无法生存。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应当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要像雷锋那样热爱平凡的工作岗位,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列车头;要像焦裕禄那样关心灾民的柴米油盐,纵然是死了,也要浩气长留。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也无论身处何方,我都永远不忘党的恩情,党的阳光永远照耀我成长!

1、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2.陈景润 (1933—1996)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这是他的主要成就)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3.华罗庚 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4.祖冲之(算不算?)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5.陈省身 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 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那一年还不满15岁。他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且牌技极佳。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5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 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那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开。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名人轶事】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涂志芳发表医学杂志论文

据初步统计,性艾中心成立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计649篇(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其中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487篇,在国外杂志其中包括《科学》、《自然》、《柳叶刀》等国际知名发表162篇),出版专著26部,其中: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共31篇,其中有5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26篇在国内公开杂志上。“云南省瑞丽市等地HIV感染流行因素和艾滋病传播特点的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际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26篇,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全国范围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著作:《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吴尊友主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外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14篇,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39篇, 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口头交流论文2篇,书面交流论文摘要5篇。翻译出版《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2000—2001年HIV感染的医学处理》。由临床病毒学室主要完成的《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护理、培训指南》出版。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52篇。获奖及专利申请情况:“SARS病毒核酸扩增(HIV)荧光检测试剂盒”获新药证书“跨膜型和分泌型HIV Gag抗原编码基因及包含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专利 出版著作13部,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论文90篇,英文论文37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2篇,《AIDS》杂志2篇。“我国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项目通过中华医学奖评审,并荣获一等奖。 “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HIV感染诊断的替代检测策略”获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科技论文88篇,英文科技论文48篇,其中在《Lancet》上发表论文一篇。首次在国际影响较大的英文杂志《AIDS》上出版中国专刊1期。 中心共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135篇,其中英文72篇,SCI文章69篇(N Engl J Med 1篇,PLoS Medicine 1篇;Clin infect Dis AIDS 1篇);参编或主编专著3篇;获得专利一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接收后还能加作者吗:首先其次最后双方沟通好了就可以加。有些是可以直接在proof上加即可,但是有的上面会讲明不能更改authership,如果要改需要跟编辑联系,讲清楚为什么加的原因,新的authership是怎么样的。一般主编会要求:要加的话需要所有人签字发扫描件。不是proof来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改动作者,一些小的改动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大改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因此,该阶段能不改就不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2012年全年科研经费约3.3亿元。2009至2014年,中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 论文成果 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2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200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464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026次(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75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3。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41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364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571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81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969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3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7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0,口腔类医院第1。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578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8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该年度共179篇国际论文被引用488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2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9,口腔类医院第1。2000~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793篇SCI论文被引用4043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均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9年SCI收录论文和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口腔医学第一。 综合成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最早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的医学检验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9年收治SAP患者数量居国内单家医院第一。2004年,国内首例肝移植术后孕妇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成功分娩,以中国首例、世界上肝移植后最短时间受孕分娩等特征被记载入世界和中国妇幼医学发展的历史。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妇幼医学检验中心是中国唯一通过ISO15189国际最高水平医学检验标准认证的专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全国口腔医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一个973重大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4年、2009和2013年连续获得全国口腔医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创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杂志是第一本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口腔医学英文期刊,也是第一本被SCI数据库收录的口腔医学期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拥有的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实验室,是中国唯一从事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中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609万余册。其中华西医学分馆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CI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药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西医学》:中文核心期刊

贾辅忠,主任医师,教授。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66年南京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80年4月至1982年4月在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第二内科研修肝脏疾病的临床和免疫机理。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在治学过程中逐渐确立临床感染病学的完整体系。1992年任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医学研究奖。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共8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著书籍28部,其中《临床肝胆疾病》(1984年)、《医院内感染监控管理》(1990年)、《临床感染病学》(1998年)等对拓展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曾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江苏省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导小组副组长。曾担任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等专业杂志的编委。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科协主席。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浙江医学》主编及《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诊治;肝衰竭与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研究。创建了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建立了我国第一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HepLL,创建了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完成了新型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的构建,研究成果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编著了我国该领域的首部专著《人工肝脏》,引领我国人工肝研究发展的方向。创立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首次揭示微生态失衡在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发现细菌耐药新基因;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主编了我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研究成果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Journal Hepatology”“Journalof Clinical Vir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主编专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传染病学》等16部,其中,《传染病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发表第一篇论文的兴奋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扩展资料: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妻子邓哲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留在了黔阳。袁隆平这一走,夫妻双方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邓哲毫无怨言,独自用弱肩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邓哲为袁隆平共生养3个儿子,一个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着3个年龄都只差两岁的男孩子,其艰难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后来奶奶和外婆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两个70—80岁的高龄老人生活无着,邓哲又把两个老人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邓哲一个人带着3个半大的孩子,外加两个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赡老抚幼,耗尽了心血。

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在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级杂交水稻

感觉自己有所成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让自己心里有所自豪,毕竟是第一篇嘛,以后还会有更多成就。

第一次发SCI被接收,高兴的和哥们吃了顿烧烤。因为我们专业SCI难法,规定是只要一篇影响因子1以上的SCI就能满足博士毕业要求。那会是博二,特别兴奋,一宿没睡着。等我博士毕业好几年之后回学校和导师聊天,他说你们那会博士好毕业,现在起码得有三四篇SCI,发的杂志的影响因子也高了,而我本人也在当大学老师的时候发了一些一区SCI,但是那种第一篇SCI被接收的喜悦,至今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方向找到了,并不代表研究就一帆风顺。从纸上理论到田里的累累稻穗,杂交水稻研究走过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 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轮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云南等地育种,用1000多个品种的常规水稻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3000多个试验,但能保持不育特性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下降。 袁隆平静下心来阅读国外有关高梁杂交试验的论著:杂交高梁不育系是用西非做母本,南非高梁做父本的远缘杂交成功的。灵感再一次显现:利用野生稻走远缘杂交之路。 在袁隆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1年,袁隆平无私地将“野败”材料提供给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 失败并没有就此离开。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试验的结果只表现在禾苗长势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之外,稻谷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 当时,杂交水稻怀疑论者嘲讽地说:“可惜人吃的是饭,不吃草。”袁隆平顶住巨大压力,认真分析试验后判断:这次失败,恰好证明了杂交水稻具有优势,关键是将这种优势向稻谷发展。在他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改进品种组合,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公斤,比常规水稻增产30%。 袁隆平拉得一手好提琴,他说:“艺术创作要有灵感,灵感来了,一首曲子哗哗哗就流出来了。我们科研也有灵感,一定不能害怕失败,恰恰在失败中会产生灵感的火花。” 77岁的科研跳高运动员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挂在袁隆平家中的一首自作诗。 “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我是一个从小喜爱跳高运动的人,现在搞科研,也是像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如果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袁隆平说。 世界的袁隆平 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人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为饥饿所困的人。 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尝到甜头的菲律宾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 印度尼西亚粮食多年不能自给,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01年,首批中国杂交稻在印尼5个省10个试验点展开,单产普遍达到每公顷8吨以上,最高达12吨,而原来的常规水稻每公顷只有4.5吨。 马来西亚稻米产量多年来增长缓慢,造成大米短缺,自给率只有60%左右,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米。引进“超级杂交水稻”为马来西亚实现稻米自给带来了希望。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到那时,他正好80岁。

发表奋斗的力量议论文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奋斗的议论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奋斗

奋斗是人在身处逆境、面临考验的时侯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经历过这样的一段过程: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实验中,其实验条件是非常简陋的,莱特兄弟在制作飞机是曾受到无情的嘲笑,但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坚持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这样的奋斗精神。

社会上常流传着这样一些叹息:“我只是一个弱者,一没文化,二没工作经验,终将被淘汰……”的确,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洋溢奋斗的社会,它需要竞争支撑,正如“适者生存,弱者淘汰”那样残酷,它也需要奋斗来作证。

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有时,奋斗是人生的补充剂。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不小信滑进一个坛子里,它们变得束手无策,但较小的青蛙却一直用四肢划动着,与死亡对抗着。不久后,黄油凝固了,较小的青蛙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但那只较大、较强壮的青蛙却永远留在了坛子里。

人们常说:患难出人才。也许奋斗中也会遇到挫折,但只要你坚持到底不放弃,总能化险为夷。

奋斗中,马克思固守清贫,探索斗争,揭示真理;

奋斗中,文天祥直至南方,谈笑而死,凸显风骨;

奋斗中,比尔·盖茨毅然休学,爱所其爱,创立微软。

有蓝天,鸟儿将会自由自在;有大海,鱼儿将会无忧无虑;有绿色,生命将会充满希望……有奋斗,人生将会出奇绚丽。

人生,需要竞争支撑,也需要奋斗做伴。

有人说,鲁迅的人生是呐喊的人生;胡适的人生是实用的人生;林语堂的人生是幽默的人生;梁秋实的人生是雅致的人生……亲爱的同学们,何不把我们的人生变成奋斗的人生呢?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一粒不起眼的沙,也可以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题记

青春就如同一个将要升起的太阳,一点一点的绽放光芒;青春就好似那朝气蓬勃的参天大树,不断地以它的生机勃勃使景色美丽;青春就宛如一条河流,永不退缩、浩浩荡荡,奔涌出一种永不停息的风采……的确,青春是美好的,但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精彩的。

青春,一个闪光又绚丽的字眼,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溢着无限的激情与期望;满载着无限的生机与阳光。它是作家耀眼的语言,是战士沸腾的热血,是明星在舞台上热情洋溢的歌声,它令多少人陶醉!又令多少人向往。

青春如同一株无人问津的小草,或许没有阳光、没有雨露、没有一路的芬芳花香,或许无人问津;只有践踏,只有侮辱,但它只有默默而顽强的活着,终究会盛开出一朵娇艳美丽的花朵。

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在奋斗中展现辉煌。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他搏风击雨中,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正拥有青春的我们,何不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让我们扬起奋斗的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新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吧!让青春之歌扬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声明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青春年少,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丽的阶段,奋发是我们的格言,努力是我们的标志,勤劳是我们的习惯,奉献是我们的信条!奋斗是我们榜样!达·芬奇曾经说过:“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这样,年轻才不会空虚。”

青春岁月,有过挣扎,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同伴的努力催人奋起,促我奋斗,催我向上,看着有些朋友们得过且过,虚度光阴,我也曾犹豫,看着看着有些人整日的紫醉金迷、吃喝玩乐,我也曾动摇,每当彷徨时,我便想起了想起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奋斗之路,正是他一次次的实验,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当我迷茫时,经常会有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奋斗吧,努力吧,美丽的风景前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的青春,是一首精彩的乐曲;奋斗的青春是一幅亲手作笔的水墨山水画;奋斗的青春就是一局象棋,只有不断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奋斗过来的胜利……

奋斗与成功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们为了成功不断努力着,不停地奋斗着。成功是奋斗的结果,奋斗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人们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获得成功,在自己人生的书页上抹上辉煌的一笔,那怕是经历多次的失败。可是在我看来,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奋斗过程不也是很有意义,很辉煌的吗?成功的喜悦难以用语言表达,奋斗的意义则更值得回味。居里夫人曾把诺贝尔奖章给女儿当玩具,友人惊问其故,她说:“我把奖章给她当玩具就是让她明白,不仅仅为了荣誉而奋斗。”多好的回答!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得到许多荣誉。她成功了,而她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成功的荣誉,更主要的是这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精神不正体现在她的奋斗历程吗?

有许多人经过努力奋斗,像居里夫人那样,取得了成功,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鲜花和掌声。也有许多人,他们也奋斗了,甚至他们的路比成功者的还艰辛,可是成功却与他无缘,或者没能看到成功。这时,我们能说“这是个失败者”吗?当然不能!他同样是成功者!他在奋斗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同样也应该拥有鲜花和掌声。不然为什么马拉松赛跑中即使是最后一位坚持到终点的运动员,人们还要为他鼓掌呢。

相反,一心要成功,却忽视奋斗的艰辛,这样的人是决不会成功的。取得了一次成功便固步自封,不再继续奋斗,他便会落伍,沦为失败者。还有,如果跌倒了一次便从此一蹶不振,不敢坚持奋斗的人,必然是一个与成功无缘的人。

真正的成功者总是敢于战胜自我、不断进取的人。他们成功后会躺自在荣誉的光环里,反而不断地寻求更高的目标,并为此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指出,奋斗者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应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唯有这样的奋斗才是富有价值的。

人生的路就如小河一样弯弯曲曲。都会经历不少的挫折,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奋斗的议论文7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奋斗

“奋斗”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虽然大家嘴上都说着我要努力奋斗,取得成功。但是有几个人会去努力的奋斗,不都是嘴上说说而已吗?到最后就只能羡慕别人,这些人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实最初的两种人抱着同样的目标但是没有做同样的事。

每个人的理想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和异想天开的,要完成它很容易就两个字“奋斗”。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所说的“无论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可见奋斗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人这一辈子需要完成许多的事情,而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奋斗才能完成的,如果你不奋斗没有经历过风雨那你的生命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我记得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生命就停止了,这句话显得多么严重。但是事实不就是这样的吗?有多少人自杀不是因为不满自己的现状,不是因为没有成功过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而导致的?所以奋斗这件事情看起来没什么但是有谁能了解它的重要性。

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一位位运动员看起来多么荣耀多么自豪。但是他们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在他们成为一个国家的荣耀的时候有谁能够知道他们是付出了多少。冰心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有很多的人也许会说“我明明奋斗过了,但是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呢?”说这句话的人们希望你们好好的问问自己,你们真的奋斗过吗?就像我们的语文老师说的一样“我相信上帝都是公平的,你们做的每一件事上帝都非常清楚,他绝对不会偏袒某一个人!”

所以我始终相信只要我努力了,那么上帝就一定会让我成功的,从今天开始努力奋斗吧!

奋斗成功

如果命运给你一万个绝望的理由,你一定要找出一万零一个理由来微笑,你要相信,风雨只是洗礼,只要努力奋斗,就还有成功的希望。

——《花落未央》

一位哲人曾说:“获得成功的过程就好像不断向天平上加砝码,左盘放着成功,只要你的奋斗砝码越多、越重,成功的天平就会向你倾斜。即使不能,但奋斗的过程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当没能获取成功时,回望过去的漫漫人生奋斗之路,你会发现一点也没有白走。”

事实正是如此:

施瓦辛格,一个被荣誉光环所笼罩着的名字。早年的他,是一名健美先生,一身结实的肌肉为他拿下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健美奖项,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所有男人的偶像,但它没有在健美方面停留太久,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好莱坞。在那里,他成了着名的明星演员,创造了好莱坞票房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在影视上创造了辉煌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政坛。于是他又转身一变变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那里叱咤风云。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停的奋斗,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还记得他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他——谭嗣同,他是为期103天的“百日维新”中维新派的重要成员,在维新失败后,许多人为躲避灾祸而逃走,他却愿当中国变法流血第一人,他高吟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倒在了刽子手的屠刀之下。他,为维新尽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奋斗的真谛,虽然他没有成功,但纵观他的奋斗之路,他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一称号……

奋斗,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即使失败了,也虽败犹荣!就让我们共同奋斗吧!

奋斗,让生命开花

小和尚觉得逆水而游的鱼很傻,而老和尚却指着水中的枯叶说:“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老和尚的话多么有哲理啊!我们的人生就像那些鱼,如果不努力奋斗,逆水而游,生命便如一潭死水,终会发臭,干涸。只有一刻不停地奋斗,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才能让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愚公移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的是愚公凭借自己顽强不息,坚持奋斗的精神,感动了上天,移开了门前的两座大山。有人认为愚公很傻,一大把老骨头了,还去干这不着边际的事。我却觉得他的行为非常值得肯定,他起初并不知道上天会帮助他,他只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用残余的生命为子孙后代做点事。为什么愚公能如此坚决?因为他相信,只有奋斗,才会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才能让后代过上好日子。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也具有这种奋斗精神,他们一生拼搏,到生命终结也不愿放手。着名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兢兢业业,除了一点吃饭和休息时间外,他都在工作。他一生雕刻的作品不计其数,个个栩栩如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他不停地奋斗,去世时手里还握着刻刀。他的精神何其可贵,一生努力拼搏,进取向上的他坚信:奋斗,让生命开花。

若无爱迪生的不怕困难,勇于实验,怎会有今天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电灯;若无伽利略的努力奋斗,钻研真理,怎会有后来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若无王羲之的刻苦练字,专心致志,怎会有入木三分的名家真迹存在?

奋斗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有的人吃不了这个苦,萎靡不振,不愿向前,宁愿像那枯黄的落叶一般,随波逐流,享受死的安逸和舒适。而有的人却能勇敢地面对前方的种种困难,坚定的向前,向前,再向前。他们不服输,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奇迹,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愿望。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在我的眼里,生命的价值就是有目标有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努力奋斗的 议论文 800字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1

奋斗就像一锅开水,理想在沸腾。

——题记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片大海,我愿是一叶孤舟;如果把知识比作一片花圃,我愿是一只蝴蝶;如果把奋斗比作一座大山,我愿是一个登山者。

(一)书山有路勤为径

初二的生活是紧张的,忙碌的。

夜幕笼罩,星光闪烁。明亮的灯光,风扇摇摇晃晃的转动,老师坐在讲台上批阅作业。教室里仍是一片忙碌的身影。

我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已是初秋仍是闷热。学习任务依然有增无减。但只要想起,我曾经因为懒惰而得来的失落的成绩,我就必须得投入这紧张的学习中。

初二了,长大了,经过一年初中生活的洗礼,也得懂事了。我们正处于花季——青春期。要面对父母期待的、老师信任的目光。我想起了以前那段童年时光,是无忧无虑的,每天回家了,我总是会在楼道上大喊一声:我回家了!才不会感到害怕。回家时,总能看见母亲和蔼的面容,以及香喷喷的饭菜。

我想起母亲从不逼着我看书,但是她会尊重我看书的选择。因此我看了很多书,无论是文学还是小说作品,我从书中汲取了很多知识。中国的四大名着,鲁迅先生、老舍先生的作品,以及外国文学,我都会挤出时间细细品味。我相信鲁迅先生的这句 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只要愿挤,还是有的。

(二)学海无涯苦作舟

成功不仅是在勤奋和努力的共同拼搏下,还在自信的闪耀下实现。

每天的学习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初二的学习生活如是。我觉得我需要奋斗。记得在期初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曾说过:初中不努力,长大没出息。这句话虽然简练,但意义深刻。我相信并谨记着这句话。我觉得如今我需要拼搏和奋斗。我想对自己说:拼在初二,赢在初三!

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不应该失去斗志。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初中生活中,我就如一个在迷雾中迷惘的孩子,渐渐找到雾中隐约闪烁的点点星光。

青春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象征,是奋斗的黄金时期。我告诉自己:我不想做一个终生空虚而又碌碌无为的人。我踏下的每一步,都应该稳重而又踏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要投入到奋斗的时光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2

每个曾经奋斗过的人生,都走过同样的路,不同的人生都在这条漫长的求学之路上演绎过自已的精彩人生,也呈现出了自已的辛酸历程。也许人生若之如梦,又何须伤感自已的无奈,于是缤纷多彩的人生传奇上演了。

安徽省的无臂学生代军颂,用行动书写着自已的传奇。当月光还未归去的时候,他就凭着自已的毅力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他几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也挺过了高考。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手臂的人怎么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那种无奈至极的生活是无法用文字所描述的,即使他心中拥有着坚定的大学梦,付出此常人百倍的努力,可能还会不及常人,毕竟不是每个残疾人都能成为霍金的,但却可以在成为史铁生。

不同的人走向同一条通向光明的路,夕阳中的余晖依旧那么耀眼,灿阳中的光芒依旧那么灿烂。只是可惜今天的一切不久的将来都会成为历史。每看到报导高考考场上那些以脚替手奋笔疾书的人,以嘴夹笔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在内心给予他们最真诚的祝福呢?他们的心中依旧有着自已的大学梦,只是命运对他的不公,对正常人所平凡的梦想于他们来说都显然无比的遥远。

奋头中我们终会在路途中得到自己的梦。湖南师大附中的“脑瘫”莫天池最终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一所好的重本,也许对湖南省四大名校的学生考一个好重本并不算难事,但对一个特殊的人能够取得之样的成就,我们可以想象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如果我是他们,我不知道是否也能各他们一样。

挫折中才能塑造崇高的灵魂,磨砺坚强的意志。而那些人生无挫折的人们,面对彩灯闪烁的世界时便会迷惘,在葡萄美洒夜光杯中陶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堕落。无法再想触摸诗的轮廓,手心的雪花不会含苞欲放,梦想的枝头也不会缀满星光,朝霞从此褪色,人生从此黯淡。

于是懂得,挫折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礼物,这也是一份永恒的礼物,不会因斗转星移而磨损其棱角,也不会因暮鼓晨中而侵蚀其光泽,它会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给我们以奋斗的动力。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3

在刚刚过去的十九大中,“奋斗”一词曾屡次被提及。那什么是“奋斗”呢?我以为奋斗之旨意正在于向更好更强而不懈努力。

但众所周知,奋斗之路远非一马平川、一帆风顺。通往最美梦想的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荆棘丛生。那么,我们为何要走出“舒适区”,而去“披荆斩棘”地奋斗呢?

原因有二。一是外在瞬息万变的环境。唯物辩证主义的要义之一即指出变化是永恒而绝对的。考试说明修订调整,故考生必奋斗做足准备以应其变;就业局势纷繁复杂,故 毕业 生必要奋斗习得十八般武艺以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故国家必艰苦奋斗改革发展……从个人到国家,均面临不断变化的外环境,要求他们奋斗以变化、变易、变通,永葆生机。二则是内在爱美要好的追求,古代士君子追求“修齐治平”、“止于至善”,当代新中国向往“全面小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早已刻在中华基因里,古有圣人孔子“绝粮三日而弦歌不辍”,“知其不可而为之”向“天下归仁”而奋斗,今有举国上下“牛奔草处去,人往高处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因此,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内心追求,都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路──奋斗。

但奋斗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空泛的喊 口号 层面上,而是应落实到行动上。抓紧时间、抓准时机,正是奋斗之要义。柏拉图有“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之言论,可谓要言不烦。在最美好、最鲜活的日子里,应向最宏伟、最有价值的目标奔去。奋斗是与时间的赛跑,“生前何须久眸,死后自会长眠”,若等蹉跎到年老力衰时才想起奋斗,便无甚意义与价值了。不过,奋斗也不光是“暴虎冯河”的力气活,更需精准地抓住时机。乘上互联网的东风,马云的奋斗使阿里巴巴成为人民快捷生活的重要组分;触摸到物流网络的勃兴,刘强东带给我们令人赞不绝口的京东;敏感嗅到共享经济的机遇,胡玮炜与戴威让城市以鲜亮的颜色流动起来……抓紧时间,抓准时机,我们的奋斗将会得到最有价值的回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你看时代风云变换,你感受内心壮志凌云。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里,人工智能大幕初启,健康产业如火如荼,量子通讯崭露头角,数据算法推陈出新,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发展方兴未艾,而我们年华正好。身为少年的我们有机会,只要能被发现;身为少年的我们有时间,只要能被抓住。中国梦正等待着实现,我们要做的,只是奋斗,正是奋斗。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4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在我的眼里,生命的价值就是有目标有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

我的一个表姐,小时候就热爱学习,在初中时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而她那是的理想,就是考上大连最好的高中,二十四中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比原先更努力的学习,并且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厉,真可谓是题海战术!我记的她对我说过,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算老天再慈悲,也不会因此来给你一个美好的前程。凡事,只有靠自己有关奋斗的 作文 1000字有关奋斗的作文1000字。今年她已经读高三了,但她还是不满足现状,她的理想就更高了。她说她要去美国读大学,并且是全世界的一流大学。当然,这并不是飘渺的。她每天都拿着足有十五厘米高的剑桥英语词典,来学那些专业术语,学习到深夜。前不久,她已经参加了美国高考,她的理想已离她越来越近。她的未来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只要为了理想去奋斗,那我们的生命就有了价值。但是,痛苦和快乐时互相交织的,先苦后甜,没有痛苦,何来快乐?如果说成功的快乐是暴风雨后娇艳欲滴的花朵,那么痛苦就是在风雨中的挣扎;如果说成功的快乐是五彩缤纷的彩虹,那么痛苦就是冰凉的 雨水 。而同样的,即使遇到了f岩前阻,也要不放弃。一次,碰到了一道数学难题,我苦思冥想也,没有头绪,后来干脆就放弃了。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像这样半途而废,并且不敢面临困难,那么再崇高的理想,也只是一堆泡沫。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加缪也曾说过: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超出凡人的代价,历经无数的坎坷却毫不退却。他们身上有着永不熄灭的灯:为理想,而奋斗。可见奋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奋斗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它让我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它让我们领略成功的风采,它也让我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历代的伟人,他们能站在世界之巅,都是奋斗的功劳。所以,从现在开始奋斗吧!当我们越过这一路坎坷,在迈向成功的大门的一瞬间,我们才会真正的知道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奋斗后的快乐!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5

“奋斗”这个词并不是很难理解,但又有谁去在乎它,有谁想到它。它的好处一大堆,却没有多少个人去发现,总是默默无闻,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一个人的未来决定于他是否有过奋斗,为一个梦而战。两三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可有没有人去掌握该把握的知识,有没有人去探索一切的事物,只要坚持一个梦,只要有志气,谁也无法阻挡!

人的一生永远活在奋斗里,让我们去发现奥秘和自己在努力时 总结 出来的结论,哪个地方出错,哪里需要改正,为什么总是失败,没有成功,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去寻找答案。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出该发挥的本色,就像老师说的,现在我们或许都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个个都是行尸走肉的来上课,每天都是过着同样的生活,敷衍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头上的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处处护着我们,但谁有去想过,一把伞能遮我们多久?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为我们挡,伞它最终还是要破,它的质量永远没有保障,剩下风雨还是我们一个人承担!

或许现在我们都不知道天高地厚,现在的社会很现实,你改变不了它,因为你不是_,没有那样的本事,不想被社会淘汰就努力去拼搏,社会是充满不公平的现象,只能去适应。或许以后我们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就像以前有一个人,他总是觉的没有什么去学的,每天的生活从没有变过,日复一日,一瞬间也就要毕业了,他看到同学个个都是在奋斗,努力着,他心里就感到慷慨,就在这时,老师走过来和他说:“你也别总是游手好闲的,你要学的东西是很多的,或许到老都学不完,你当学生的日子也不是很长,你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吗?”有很多人都对未来很期待,他们把玩的心都放在未来,现在不要有一颗贪婪的心,以后你肯定会后悔的。他听了老师的几句话,觉的也是很有道理,拿起手上的书,开始奋斗了!

人人都是精英和天才,个个都是很有实力,作家是也一样,他们所失败的总带着走向成功,他们也是经过很多的坎坷,比我们的多还要多,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弃,不断地区奋斗,要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片辉煌。就想比尔盖茨说的:“一但做出了决定,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动,但是经过无数的失败,才引起现在的成功。但他们还是连绵不断的奋斗!

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让我们一起来奋斗吧!相信自己,我们会谱出一段美妙的音符,来唱出我们心中的那首歌!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6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奋斗精神,是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伟大精神。个人的奋斗,成就个人多彩的人生;集体的奋斗,建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有奋斗,才能待到花开;拼尽全力,方可博得一赢。

奋斗是个人的奋斗,在成就小我的同时也助推大我的发展,让奋斗之花愈开愈艳。石油工人王进喜,以自身坚定的信念奋力攻坚,拿下大庆油田,成就“铁人” 传说 。他的奋斗不仅为自己赢得劳动楷模的荣光,更是为国家工业的蒸蒸日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通过自身的奋斗筑起一座座希望的城堡,不仅使自己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更让贫困地区的 儿童 也能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促进了 教育 事业的进步。就是这样一群奋斗者,通过个人的拼搏,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双赢。

奋斗是集体的奋斗,集体的奋斗离不开个人的参与,个人的奋斗离不开集体的支持。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离不开郎平教练的悉心指导,离不开队员们的刻苦训练,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呐喊助威,也离不开祖国的大力支持。港珠澳大桥顺利竣工背后,是设计师林鸣的潜心研究,工人们的餐风沐雨,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任何伟大事业的背后,都离不开集体的齐心协力奋斗。同样,只有集体的支持,个人的奋斗才能立竿见影。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一骑绝尘,不单是马云的能力卓绝,也有团队的不离不弃;小米科技的“发烧”,除却雷军的敏锐,更重要的是国家战略的支持。个人是奋斗的种子,集体是奋斗的土壤,个人与集体紧密相连,奋斗才能开花结果。

个人在奋斗,集体在奋斗,国家才能永续发展,复兴之路才能越走越远。然而在这个人人皆奋斗,人人皆可成才的时代,也不乏有些自甘堕落,过于“佛系”的青年。“月光族”“啃老族”未曾消弥,“中国式巨婴”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面对阻碍积极奋斗的诸多不利影响,实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目标依旧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处于奋斗的浪潮之中,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急功近利,也不可懈怠颓丧,无所事事。

个人爱拼,才能拥有精彩人生;集体爱拼,才能做出一番伟大事业;团结一心来拼,方可迈过雄关漫道,走向共赢,实现伟大复兴。

爱拼,才会赢。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7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题序

还记得三个星期前,我刚升入高一时的兴奋激动,那时我就想,我要抛开中招时的败绩,在高中开创我人生的辉煌。可是我却发现我的成绩依然很差,我就想知道,学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我在想,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付出多少光阴,我都要超过他们”。演讲台上,刘嘉森学长正在为我们讲述他学习的经历,他的家乡只是河北的一个小村庄,当他进入衡中时,他与我一样,亦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学习,但当他听到了周围同学的 自我介绍 后,他才知道天外有天。在他班里,有同学获得过奥数奖,有同学获得过国家英语演讲比赛的奖,还有同学早已把高中数学预习完了。他的热情被熄灭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随之而来的是他不断地拼搏,不断地奋斗。从年级568名到年级第1名,可想而知,要拉开如此大的差距,要超越那么多比他更优秀的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我坐在台下,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刘嘉森学长,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正如刘嘉森学长说的“如果我没有成功,唯一的原因是我没有拼尽全力去努力奋斗”。这句话在我心上深深地烙下了印记,我的成绩这么差,究竟是因为所学的知识太难,还是我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努力过,或者我那所谓的“努力”只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安慰罢了。“真正努力是明明只剩半小时,你已经虚脱了,但你必需还要挤出一丝力气去完成那半小时的计划。”但有人却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呢?如今这么现实的社会,寒门出贵子的情况又怎会发生呢?

那马云呢?难道他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吗?不,我们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他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且高考连续考了三次。他能够上大学也只能用侥幸两个字来评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成为了中国首富,他成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榜样,他成为了我们所有人赞叹不已的对象。他是怎么成为这样让人引以为傲的人呢?答案只有一个——他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奋斗。所以,他,马云成为了站在山巅之上的人。

因此,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拼搏,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鲜亮的光彩。

“当时我就在发愁,我应该是去上清华还是去上北大呢?”当刘嘉森学长说完这句话后,在座的每位学生无一不发出惊叹的声音,我也因此感受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与他相比,我何止是小巫见大巫,我有与他相提并论的资格吗?但我不想如此渺小,我也不甘心,别人都能做到的事,我又凭什么做不到,我也想有一天能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的喜悦,群英见我皆俯首,雄心壮志搏世间的傲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成就。但我知道,唯有奋斗,才是我通向这些的唯一出路。

只要在学校努力奋斗三年,我便可以改变我的整个人生,我便有权利去过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我便有底气去做我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这大千世界中,我们不过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我不甘心就如此平庸,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我自己,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单枪匹马在自己的人生中杀出一条路来。只有奋斗,才能在广阔的天空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我不怕因为奋斗使自己满身伤痕。唯怕自己因无所事事而成为一个虚无的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嘉森学长短暂而又怡然理顺的演讲结束了,我也明白了那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不是天生就是学霸的,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代言词,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奋斗。我敬佩这样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终会成为这样的人。

唯有奋斗。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8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在不停地追逐梦想。渐渐长大的我们,懂得了要努力学习才会实现梦想。那些名人的 故事 时刻激励着我们,只有不断奋斗、加倍努力,我们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新学期里,老师激励我们继续努力。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感到温暖,给予我们自信。古往今来,哪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没有不经历困境的?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凡事欲成其功,必须努力奋斗。

在我们生活中也同样如此,不经历奋斗怎能尝到快乐。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而是应该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努力的奋斗。人因梦想而奋斗,人因奋斗而成长,为了自己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因为自己的出身卑微低贱就不思进取即使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没人会同情你。

有这样一种人,天生身体残疾却选择了乐观对待。“我常常会想,假如我们还剩最后一天,活在世上。那么,把握好明天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或许我们无法想象,这句如此昂扬的言语出自一个聋盲人之手,她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幼年就陷入黑暗无声的世界,她也曾悲观失望,焦躁停滞,但老师与朋友的陪伴和开导让她寻到一抹光亮。书籍装饰了他暗淡的世界、渊博的知识,让他进入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大学学业的聋盲人。

与海伦凯勒不同,比尔盖茨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皆为华盛顿大学的高材生,可以说他就是天赋异禀的范例。比尔盖茨从七岁开始就开始阅读《 百科 全书》,九岁已经能够背诵《圣经》全文,同时他也热衷于研究计算机被拥有同样 爱好 的伙伴们公认为计算机权威。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效益最好的公司。

先天条件与生活环境如此不同的两个人,似乎没有任何的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却给世界带来了同样大的影响。身体的缺陷,天分的优越,都不能成为一个人停滞不前的理由。

在生活中不思进取的人有很多,他们总是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诉说生活的不幸在宣泄心中的不满。可是他们从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怨天尤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悲。所以,如果你想要成为强者必须做到自强,只有积极的对待生活,乐观的面对困难,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不向任何人低头,不向命运妥协,不向生活抱怨。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你就能赢得更多的尊重,才能让自己活的精彩。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9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如何度过才能给将来的自己留下充实无悔的记忆?青春之路有千万条,哪一条才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芒?只有奋斗的青春,会让我们不悔。现在的你,充满活力与热情,拥有好奇心和拼搏的心。可同时,任性是你的另一面。现在的你,吃喝不愁,但是未来的事有人可以说的准吗?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不能看着时间流走,看着落日下山,看着天上的星星,数着一步一步走。我们是时代的创造者,是书写未来的执笔者!为何要叹息生命和它的不尽人意。

在人生路上,往往是失去才懂得珍惜。面对现在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尽管很苦涩,但回忆起来永远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我们奋斗成长的足迹。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青春不会再来!正是有四季的努力才不负着春日的美好。品味心中的那抹光彩,热血青年富有朝气;所以,披星戴月,风雪兼程!青春是一抹最红火的阳光,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当一个人老去后,才能不悔这一生的风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用一场轰轰烈烈换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我们奋斗的一生。

人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梦想;梦想于人,就像光热于草木,人有了梦想,才会有为之奋斗的方向,便有了拼尽全力的理由,便有了爆发出无限潜力的可能性,在产生梦想的时候,就是你一生最美好的时候。

现在的我们,处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现在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去做你想做的,去拼你想要的,只有这样,当你青春逝去,热血不在的时候,你才不会因为你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后悔。春去秋来,时光易逝,少年莫将光阴虚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趁着你青春年华,乘着理想之马,从此启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年华。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10

在我们的高中时期,作为高中生,作为一名青年人,我们需要变得强壮自立,有担当,有理想。我们不要做温室中需要细心呵护的花朵,我们要做在风雪中依然树立的松树。在当今社会,国家建设强上,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拼搏奋斗。做一个有理想可以奋斗的高中生。

作为一名青年人,我们正处于一个有强盛精力,可以去奋斗去拼搏的年纪,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精力,用来奋斗拼搏。正如鲁迅所说:“青年所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土地,遇见旷野可以栽成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精力用来努力学习,而不是用来荒废时光。我们现在是高中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们需要将心思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整天虚度这美好的光阴。

美好的时光是短暂而快乐的,我们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而不是整天沉浸于悲伤与痛苦之中。就好比高中生最常有的一种情绪,就是考试后没有考好所带来的后悔与悲伤的`情绪。面对这种情绪,我们需要去正面面对它,而不是逃避它。我们可以找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做到下次看到这种题,并且可以写对就好了,而不是整天沉浸在考试的消极影响下走不出来。任正非说过:“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不要在一些小问题上停下脚步,停滞不前,我们要正面面对困难,走向光明宽阔的人生之路。

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有担当,我们做一个有担当的高中生,我们需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当代高中生需要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为一个当代的高中生,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把握时机,有担当,在我们可以奋斗拼搏的时候,用尽全力在我们美好的时光里。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青春更加美好!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8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努力奋斗的议论文800字5篇

★ 努力奋斗的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高三奋斗的议论文800字5篇

★ 高三奋斗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 高一奋斗议论文800字5篇

★ 关于奋斗的议论文800字范文

★ 关于奋斗的议论文800字

★ 奋斗高三作文800字五篇

★ 关于奋斗优秀议论文800字

★ 奋斗 作文精选5篇 800字

陈越奋发表论文

中南大学大三学姐来啦!其实毕业于中南大学的优秀知名校友有很多哇,我大致列举一下吧。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由于中南大学建校于2000年,所以我所知的知名校友大多都毕业于合并前的几所院校哦(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

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被并入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广东省第十二届工商联副主席。

梁稳根三一重工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梁稳根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后被并为中南大学)。

柴静知名主持人、记者柴静女神也曾经就读于长沙铁道学院(后被并为中南大学)哦,在另外几个回答中都有介绍过了,我就不多说啦。

韩栋特别提一下,知名影视演员韩栋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哦。

刘嘉忆原名刘路,这位真的是鼎鼎大名呀,全国最年轻的教授。刘路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在大学三年级时独立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在国内引起关注,由此被特聘为教授级研究员。

伊丽莎白鼠最后我还想说一位b站非常著名的鬼畜区up主:伊丽莎白鼠,伊丽莎白鼠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生哦,b站粉丝高达377万 ,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超千万,视频总播放量超过一亿。本人很低调,在发展兴趣的同时还兼顾了学业,实在是太优秀了!

总的来说,中南大学由很多优秀的校友,相信以后会涌现更多的优秀校友!

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多篇。2007年度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获得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骨干成员参与了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 。2007年《核技术勘查》评为“省级优质课程”。(二)主要工作(学习)经历1 、经历1997.9-2001.7;华东地质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9-2004.7;华东理工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9-现在;就读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04.7―――;东华理工大学任教。2、讲授的主要课程本科生专业课:核技术勘查、、核技术应用、辐射环境检监测研究生课程: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指导本科生实验, 本科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1、高速公路辐射环境评价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TOPSIS方法在铀矿山辐射环境质量分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近直立铀矿体上土壤层中氡迁移模型的正演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花岗岩型铀矿床土壤天然热释光最佳测试条件与应用 铀矿冶 20095、一种确定放射性烟羽边界的新方法 核技术 20096、广东下庄铀矿田氡活度浓度及其所致年有效剂量估算 铀矿冶 20087、应用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推断花岗岩型铀矿含矿部位——以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为例 铀矿地质 20078、探地雷达数据可视化方法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9、花岗岩型铀矿上土壤天然热释光发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物探与化探 200510、花岗岩型铀矿床和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土壤天然热释光特征对比 铀矿地质 200511、直接写位图实现探地雷达数据显示研究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四)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及教研项目1、铀矿山氡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影响评价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2007 主持2、铀矿体上土壤天然热释光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1 排名第五3、铀废石堆氡析出率快速测定与氡环境治理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7-2010 排名第二4、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寻找花岗岩型铀矿的机理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2008 排名第三5、土壤氡气迁移规律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7-2010 排名第三6、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效果评估研究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08-2011 排名第三7、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江西省教育厅校研项目 2006-2007 排名第二(五)编著教材1、《核勘查方法实验指导书》 原子能出版社 2011年(六)科研、教研获奖1、核技术勘查,江西省教育厅精品课程(二等奖) 20062、《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

中南大学作为国内的重点大学,是211和985工程,在中南大学有很多优秀的学子,作为中南大学的一员,我也有幸和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在同一所学校,比如有色冶金工业电化学专家刘业翔,他说中国有色金属冶金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同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现代化学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钻研,依然孜孜不倦的在实验室中,刻苦钻研,为我们晚辈后生做了不可多得的榜样。

比如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柴静,也是我校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也许你会对柴静很陌生,但你一定不陌生《柴静调查:穹苍之下》,他是我国著名的主持人兼记者。在非典病毒肆虐的时候,她曾成功的报道非典。他冷静、客观、简单、平和,一头短发更表现出女生的干练,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在媒体面前也是十分的低调,一直默默无闻的努力着。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也想像柴静学姐学习想成为像她一样的女生。

中南大学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子。作为中南大学的学子,我们更应该以这些学长学姐为榜样,成为更好的中南人,今天我以中南大学为荣,我以那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荣。明天我相信母校同样也会以我为荣。

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CAD&CG、软件工程、曲面重构、曲面造型、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数据结构和算法等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和承担的实践性学科 内容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校、省、亚洲) 8 参与者数千 毕业论文指导 8 66 硕士生论文指导 8 10 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年限 来源 软件工程考试改革 04-05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改革 04-05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校级精品课程 2005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与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06-07 浙江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08-11 教育部 主要学术成果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三个互动,陈越,杨小虎,林怀忠,张引,尹建伟,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p.42-46. ISBN: 978-7-04-023225-7,2008年3月[2] “数据结构”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陈越,何钦铭,冯雁,计算机教育,2008年4月第8期,总第68期,2008年4月[3]《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实用主义的典范,陈越,教材周刊(CN11-0265)第47期第5版,2004年11月12日除第一作者论文外,还有以下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及教材:[1] 软件学院中“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林怀忠、杨小虎、陈越,计算机教育,2007年4月第8期,总第44期,2007-4[2] 软件工程课程实践中激励机制的探索,张引、杨小虎、陈越,计算机教育,2007年5月第9期,总第45期,2007-5[3] 快乐竞赛激发自主学习 -- 论大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在竞赛中的培养与提高,王灿、翁恺、陈越,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7-10[4] 以大量的程序阅读和编程练习来强化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探索,翁恺、孙文礼、陈越,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7-10[5]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杨小虎、陈越、林怀忠、尹建伟、徐莹,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8[6]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何钦铭、冯雁、陈越,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8[7]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英文版·第2版),M.A.Weiss、陈越(改编),人民邮电出版社·Pearson Addison Wesley,2005-8[8]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魏宝刚、陈越、王申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9] 数值方法,金一庆、陈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获得的相关奖励教学奖励: 奖励名称 奖励等级 授予单位 时间 排名 《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值分析》浙江大学2006年度优质课程 校级优质课程 浙江大学 2006 1 《软件工程》2005年校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 2005 1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省一等 浙江省教育厅 2005 3 个人奖励:·2007年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200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03-04年度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及经费 本人所起作用 软件产品线工程配置模型与问题求解研究 863计划探索课题 2007.1-2008.12(100万) 负责人 基于多幅图象的Visual Hull重构及表面属性建模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 04.1-06.12(23万) 负责人 基于图像的三维真实感模型重构软件及其应用 宁波市科技局 04.1–05.12(15万) 负责人 2.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陈越,余峰。从二维系列摄影图片提取剪影重构三维实体的光线跟踪算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第7卷(A版) 第8期,p.806-813,2002-8(2)陈越,杨文娴,王光宇。从二维图片重构凸单连通三维实体的快速算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6卷第5期 p.526-530,2002-9(3)陈越,裴玉茹。基于照片序列快速三维表面网模型的生成算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7卷第5期 p.537-542,2003-10(4)Zhiqiang Wu,Yue Chen. Algorithms for local concave surface recovery from visual hull models.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v 5286,n 1,2003,p 216-219,2003-8(5)余峰, 陈越。一种可视外壳的快速拓扑生成算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第9卷(A版) 第5期 p.604-610,2004-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