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入学信息 解析: 湛江师范学院学校概况 办学历程]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前身可溯源到创办于1636年的雷阳书院,1904年开始创办师范专业。1935年,改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湛江师范学院。1997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目前,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教育机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线、以文理科为基础、与工科协调发展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质和对外办学特色的新型综合性师范院校。 [基本情况] 学校现建有12个二级学院、3个校外教学点,设有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4个、非师范类专业33个。全校现有各级各类学生近3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1000多人,成人教育在读生13500多人。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师生互访、学分互认制度。 [设施建设] 校本部现有校园面积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6650多万元。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辅助设施,建有“粤西高校实验中心湛师测试中心”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粤西镜像站,校园千兆网联接校内外,一个面向全球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中心正逐渐形成。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建有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学术报告厅、展览室等,拥有SpringerLink全文期刊、世界科学出版社电子期刊、EBSCO、“随书光盘检索”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国际标准的体育场馆、现代化的音乐厅、学生公寓和全国领先的学生饭堂,校园建设古今相应、现代典雅,富有南方海滨园林学府特色。[师资队伍]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192人,其中专任教师660人,教授75人,博士71人。设有特聘教授2人和首席教授9人,不少教授被兄弟院校聘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名专家享受 *** 特殊津贴,40多名教师成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近30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此外,学校还聘有外籍教师、客座教授一批。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为己任,坚持走“创新强校”、“特色发展”、“品牌经营”之路,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进入21世纪,学校全面推进“创新强校工程”,明确“立足湛江、服务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确定“发展是主题、学术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的办学理念,提出“崇德、博雅、弘志、信勇”新校训,大力建设“崇德厚道、弘扬学术、育人为本、严谨治校、追求卓越”的新校风,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倡导创业精神、事业精神、学术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贡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深入开展“崇尚学术、严谨治学、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学风建设,大力推进“以生为本、合格加特长、创新加创业”的素质教育,实施“教学精品工程”,培养高素质的、富有社会竞争力的创新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频频考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毕业生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本、专科生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走育人立校,学术强校之路,强调要以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来打造师范教育的品牌,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和知识资源优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近年来,学校承担了200多项各级教学和科研课题,出版学术著作2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多篇。努力建设重点学科,现有2个省级扶持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科研中心。在2003年“网大”排名中,学校“学术成果”一项居全国师范学院首位。在2004年《中国青年报》公布的全国高校学术竞争力的排位中,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及科技创新竞争力均居全国同类院校第五位。 [办学影响] 学校办学业绩显著,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高校先进党委”、“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教育系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候评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候选单位”和“全国重质量守信誉公众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未来展望] 教育发展,任重道远。目前,学校正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专本硕培养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协调,成为培养优秀教师和研究生的摇篮,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基地。争取在2010年前后,建成一所在省属高校中具有较大规模效益、明显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综合性师范大学。
黄河,男,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从事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及医学教育工作,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黄河教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分子生物学及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重大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Blood》、《leukemia》、《Oncogene》、《Hematologica》、《Bone Marrow Transplant》、《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中华血液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多次受邀在欧洲骨髓移植会议、韩国血液学年会、亚太国际骨髓移植会议及全国血液学年会作大会报告,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
关于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介绍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地理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2个专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成人教育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800人;各类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学生700人;双学位学生400人;全院各类学生合计2800人。
学院现有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培育)1个;省级在建硕士点1个;省级在建专业学位点1个;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室1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3个。拥有电子商务实验中心、会计模拟实训中心、KAB创业教育中心等实验实训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博士10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实现硕士化。教师中有12人先后被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聘为博(硕)士生导师,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被评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4人在全国和省级专业学会中担任副理事长,2人担任常务理事,8人担任理事。
学院于2003年正式启动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与湖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10年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现累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
2006年,商学院被确定为学校目标考核首批试点改革院系,并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学校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学院在农业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中小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鄂东农林资源产业化研究、鄂东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鄂东特色农产品贸易及其竞争力研究、鄂东红色文化旅游及其经济应用价值研究、高校财务管理等领域,有着鲜明独特的优势。
近五年来,学院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湖北省社科基金3项以及省厅各级的.科研项目3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300多万元,出版专著15部,教材10部,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30余篇,权威期刊、重要期刊30多篇,核心期刊100余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主编全国通用教材4部。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1项;现有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质课程7门。
学院现有经济论坛协会、金融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商务协会、管理协会、爱心社等六个社团,其中经济论坛协会、金融协会多次荣获学校“甲级社团”和“精品社团”称号。会计知识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模拟证券投资大赛、市场调查大赛、金融文化周等精品活动硕果累累,“女生风采秀”、“英语风采秀”、“新生才艺秀”、“魅力主持人大赛”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近年来,商学院学生在各类文体比赛中屡获佳绩。在2007年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商学院荣获二、三等奖各1项;在2009年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商学院再获1项三等奖,成为全校5个奖项之一。在201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决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优秀奖1个;获得省级一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5个,省级三等奖3个。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商学院“中小企业生存状态调查小分队” 和“KAB创业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等2个团队被评为2010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目前,学院正秉承着“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在院党、院长夏庆利教授的带领下,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朝着学院“十二五”宏伟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黄冈师范学院优秀论文证书的作用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证明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表现优秀,可以作为一种加分项。1、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以激发其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2、证明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表现优秀,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都有一定的帮助。3、在求职和升学等方面,获得优秀论文证书也可以作为一种加分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优势。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黄冈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设有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艺术设计、会计等专业,建校117年。
黄冈师范学院简介黄冈师范学院(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黄冈师院“,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变迁;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独立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百余年耕耘,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大学,涉及理、工、农、经、文、法、教、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
学校现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生物资源研究所、不确定系统研究所等20多个研究机构。学校现设有18个教学学院,设置本科专业64个,专科专业43个。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稳步推进,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荆楚卓越计划项目4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黄冈师范学院王牌特色重点专业名单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技术学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部分):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软件工程、动画、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截至2016年5月,黄冈师范学院有专任教师9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7人,博士、硕士677人。有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3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兼职教授。有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
截至2016年5月,黄冈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
2011-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政府智力采购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国家授权专利76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共计113部,发表在权威期刊、重要期刊和SCI、EI检索系统收录的学术论文共588篇。
期刊编号: HGXB期刊名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汉语拼音: HUANGGANG SHIFAN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创办日期: 1981主管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编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刊社地址: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新港二路146号编辑部通信地址: 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 438000国内统一刊号: CN42-1275/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3-8078发行范围: 国内外发行国内定价: 8.00
1、来稿请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电话或E-mail)、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籍贯、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及学术研究方向。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置文章标题下方,其余项目置首页地脚。2、正文前要有“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摘要为200字左右,以客观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主,无需评注、评价或解释;关键词3~8个,是反映论文及主题的关键性的词或词组;文章分类号请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分类方式选定。从标题至关键词均须作英文翻译,译文附文后。3、属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应注明论文的基金来源及基金项目编号。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式:(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序号]著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文献Z)(2)期刊文章[序号]著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的著者.篇名[A].原文献著者.原文献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报纸文章[序号]著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注释是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圆圈标准①、②,解说文字置于文末。6、本刊对来稿有删改之权责。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编辑部将作适当处理。7、本刊人文科学版设有“鄂东文史研究”、“苏轼研究”、“文艺研究”、“教育论坛”,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研究”等重点栏目。
基本上都是要版面费的
绵阳师范学院好。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下面是这四所学校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绵阳师范学院: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1181人,专任教师919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63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96人。
2、内江师范学院:校有有教职工13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9人,正、副高级职称414人,硕、博士839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名。
3、乐山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30人,副高职称282人,博士118人,硕士57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4、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
二、教学建设:
1、绵阳师范学院:学校建设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内江师范学院:学校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乐山师范学院:学校获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1项、四川省级8项,四川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四川省专业(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项目1项,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
4、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有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三、科研成果:
1、绵阳师范学院:学院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基于互联网+智能双向储能充电系统的研发及示范应用》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内江师范学院: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14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670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近200部。
3、乐山师范学院:学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省、部、市级科研奖300余项。
4、四川师范大学: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8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阳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山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师范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驰名中外的“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内江市。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内江师范教育近百年来艰苦创业,重视师德师风和师范技能的传统,总结近60年举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办学精神,学校已成为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1005亩,现有校舍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资料156.5万册。现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7个,应用型非师范专业39个。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6000人。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1项、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8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个、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36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415人,硕、博士565人;拥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省教学名师1名,硕士生导师26名,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4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杰出人才3人,内江市首届学科带头人5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教师们崇尚真理、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甘为人梯,形成了科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教风,铸就了良好的师者风范。
学校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谋求校企、校地合作,延伸科技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先后与30多个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值仿真”“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果类废弃物资源化”等28个研究所(室)。建有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创设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氛围。“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主持各级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1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9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80余部,教材60余部;获得2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牢固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特色育人模式。“十二五”期间,内师学子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制作、艺术节等国家级、省部级赛事中获奖有1000余人次。如: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4项、国际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8个奖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在“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四川赛区一等奖两次,获全国总决赛银奖一次;在第二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在“天籁共鸣”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中获二等奖一项;在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上荣获大学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以及最佳团队奖;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获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近年来,学校近万人次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义务支教“校企合作为爱筑路”项目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称号。我校学子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位于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素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瑞典、泰国、老挝、台湾等国(境)外的12所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0余个,并与美国、韩国、泰国、老挝、新加坡、阿联酋、尼泊尔等国家构建了国际化的学生实践、就业平台。学校先后成功举办“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张大千艺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按照24000人的远期办学规模,建设占地2200亩、校舍面积约55万平方米现代化生态园林式校园的宏伟规划,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绘就了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伴随着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内江师范学院在“十三五”时期将围绕以人为本、综合改革、社会合作、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需求对接、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大踏步前进,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部分成果:一、获奖作品:1.版画《玉树临风》 绵阳市委、市政府 绵阳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二等奖 2006.12 独立完成2.中国画《搭起生命的桥梁》 绵阳市委、市政府 绵阳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二等奖 2010.12 独立完成3.中国画《生命的乐章之搭起生命的桥梁》 感恩.重建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09.05 独立完成4.中国画《生命的乐章之争分夺秒》 上海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中国画作品展览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0.05 独立完成5.中国画《生命.生命》 “5.12”四川省重灾区五市州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9.07 独立完成6.版画《金色炉霍》 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 四川省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0.09 独立完成二、论文发表:1.凝重·悲壮 中国画《生命的乐章》创作的前前后后 美术观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10.03 独立完成2.龚仁军的“阳光水墨”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主办 2010.04 第一作者3.张大千敦煌艺术之行的现实意义 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04 第一作者4.康巴服饰的审美价值与视觉传达 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09 第一作者5.张大千绘画与高校素描教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第一作者6.画路 心路 李青康巴人物绘画创作谈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7 独立完成三、作品参展:1.中国画《唱响生命的乐章》 美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发表 2011.06 独立完成2.中国画《搭起生命的桥梁》 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09.05 独立完成3.中国画《生命的乐章之争分夺秒》 2010上海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中国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10.05 独立完成4.版画《藏北马帮》 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7.09 独立完成5.中国画《在收获的日子里》 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7.12 独立完成6.中国画《五彩康巴》 第七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8.10 独立完成7.中国画《古道悠悠茶马情》 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8.12 独立完成8.版画《深情的草原》 2010《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11. 02 独立完成9.版画《金色时节》 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11.07 独立完成10.中国画《曾克寺的藏族强巴兄弟》 四川省抗震救灾美术作品义拍人民币50000元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拍卖 2008.05 独立完成11.中国画《生命·生命》 四川省五地市“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09.07 独立完成12.中国画《高三·高三》 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 2009.10 独立完成13.中国画《大后方·中华民族的脊梁》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 自贡市美术家协会主办 优秀奖 2007.12 独立完成14.版画《金色炉霍》 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三等奖 2010.09 独立完成
内师没有文学部,只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下是简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现有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专科专业,现正在积极申报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2011年,我院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同时,我院于2011年7月取得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正高级(教授、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学院还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文艺学、语言学、语文教学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文化艺术等七个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5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副教授19人,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26人,有兼职教授2人。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教学科研相互拉动的战略,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和检查与评价体系,教学与科研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出版专著36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国家、省部级教改、科研立项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2项,省教改项目3项。现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校级特色专业1个,重点学科2个。拥有语言实验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演播室,仪器、设备先进配套。内设研究所一个:范长江研究所。学院秉承“爱生如子、爱院如家”的理念,本着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学校负责、为家长负责和为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益化建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了“教授、博士”论坛、“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大型诗文朗诵会等活动。多次获得学生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构建了学生综合发展的良好平台。多年办学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人才,还培育了黄济人、杨继仁、傅恒等知名作家。近年来有160余名同学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经过经过五十多年的办学,全院师生形成了“以人为本、以文为宗”的文化建设理念和“爱生如子、爱院如家”的教书育人宗旨,潜心教研,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同开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好未来。欢迎采纳
挺好发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是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全国高师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期刊,热忱欢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特色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艺术研究”,常设栏目: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研究、艺术研究等;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体育研究等。
省级刊物刊物在划分级别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关于学报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都统一划归为省级刊物。因为学报的学术性,要比刊物的学术性高,所以其级别也是一个特例刊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主办: 内江师范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内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1785 CN: 51-1621/Z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刊名:内江师专学报;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198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6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A4开本,理科7个印张(112页),文科8个印张(128页),文理科各6期,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1-1785,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1-1621/Z。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注重学术质量,注重社会效益,鼓励创新。努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传递科研信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