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文地质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发布时间:

中文地质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1、全文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包括正文、图名、图注、图内字符、表名、表注、表内文字、文中非英文字符。2、文内标点符号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英文中无顿号(、)和中文句号(。)。3、文中插图用CorelDraw绘制,或提供。wmf或。dxf格式文件,做成单独的。cdr或。 wmf或。dxf文件;有些由数据转换的图,可用Excel制成。不要将图内物件锁死或群组或合并,以便编辑时可以修改。照片和图版提供原版或高分辨率的扫描文件。4、作者投稿时,请把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字的后面,并且稿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5M(我刊原则上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但是文件过大审稿专家审稿时会下载过慢,不方便专家审稿,建议文件超过5M可以做成PDF格式),这样方便审稿专家下载审稿,使稿件能及时得到处理。5、审稿专家审回且退改的稿件:图名、图注、表一律集中放在全文的最后,不要将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件中。注意不能缺少Acknowledgments、About the first author、中文摘要。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2.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0 000字。文中的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字母;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体斜体;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有关地层名称和地质时代,须按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处理。外国人名用原文全称。本国地名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为准,外国地名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手册上查不到的请加注原文。3.文稿一律使用电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和符号。4.正文中的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写,层次划分形式用:1;1.1;(1);1)等表示,后边空一字距再写标题。引言和结论也按序编号。5.文中图、表应在所述自然段之后列出,附图切勿过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制的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长×宽最好不超过25cm×17cm,保存为tif文件形式。照片要求图像清晰,保存为jpg格式。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1)文中引出的文献标注以“作者,出版年”形式表示。参考文献表中按中文(中文对应翻译的英文)、西文、其它,顺序排列;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中文以汉语拼音为序,西文作者以字母顺序排列;3)多个作者要求列上前三位作者,用“,”分开,三位以上用“等”或“et al.”;4)外文作者,姓或名和名与名缩写字母之间“空一字距,不加缩写点”;5)标点符号如下:a. 期刊:作者.出版年.题名.期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 书:作者. 出版年.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起止页码.c. 文集、会议录、论文汇编:作者. 出版年. 题名. 见:编者(Ed./Eds.). 文集名、会议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止页码.d.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地点:单位.起止页码.文末参考文献的中文需要中英文对照,必须按原发期刊英文形式标注(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题目、英文期刊名等);原发刊物不含英文题目,注意翻译正确。二、审稿本刊遵循公平公正、符合本刊宗旨、择优选用的原则。采取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投稿者可建议3~5名审稿者(请注:职称、研究领域、单位、通信地址、E-mail地址或电话),供编辑部参考。要求回避的审稿者不得超过1~2人。三、投稿约定1.文稿不得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发表过的文稿,本刊不再接受。2.来稿经编辑部送有关专家审阅和主编、编委会讨论,原则上将在4个月内决定采用与否。超过4个月后作者又未收到编辑部的信函提出延期,可自行处理,此期间内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不得另投它刊。3.来稿必须提交文章电子版。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退还作者修改后再投,达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审,并以稿件符合要求提交到编辑部的时间作为收稿日期,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4.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5.来稿一经发表,需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发表后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并赠送抽印本30份及样刊1册。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读者荐稿 原创 文字:美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读者大道568号你要相信我我的文章就是通过这个邮箱 被录取的 稿费:推荐为100---150元 投稿细节:1.要在信封上注明投稿地址;2.字数不要太长,控制在5000字以内;3.投稿后3个月还没有收到回信或还没刊登的话就可以自行处理了;4.在3个月之内不允许把稿再投给其他杂志社;5.打印和手写最好不要用,寄信很慢,有时可能会丢失,寄不到北京就会丢了,风险很大。电子邮件的风险既小,又不用还花钱,而且非常快。打印和手写编辑不想看,如果写的很好,他还要帮你输进电脑里,比较麻烦,他们也有很多事情,所以体谅一下编辑们吧。嗯,还有格式呢!格式如下:1、题目用二号字体,然后在后面用小三号字体打上“(原创)”。2、文章用四号字体。3、文章后面用小四号字体标明姓名、手机(或电话)、邮箱(或QQ)、地址(如果刊登上了,寄稿费时用)、邮编。4、全文用黑色,用楷体或仿宋字体5、切记不要用下划线、斜字体,字体不要加粗。“投稿”二字必写,还有你要是手写稿必须字迹清晰。就是这个样子的。=W=望采纳,不懂追问PS在信的最后 要附上真实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邮箱格式是:登录名@主机名.域名。以QQ邮箱为例,QQ邮箱的格式为:qq号@qq.com。使用QQ邮箱投稿的操作方法参考如下:

1、打开QQ邮箱官网。

2、输入QQ账号密码进行登录。

3、在QQ邮箱主界面,点击左上角的写信。

4、在写信界面输入收件人的邮箱,以及填写好主题和正文后点击发送即可。

邮件开头称谓要使用敬称,基本的邮件礼仪。正文部分简单介绍自己及希望投稿至什么栏目。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以附件形式上传。邮件结尾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底款

《意林》杂志投稿方式:稿件请直接发到 电子信箱(荐稿)(原创) 论坛上的投稿方式:在投稿专区版可以进行原创或转载文章的投稿。传真:51908509 投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501室

水文地质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全国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科技支撑单位和技术发展核心,是全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业编图中心。

重点研究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带普遍性、关键性、战略性、公益性和区域性的水工环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在区域水循环、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黄土与全球变化、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下水微生态学等分支学科和专业编图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为国土资源开发、整治、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有在职职工26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高级技术职称84人。

2008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320.59万元,比上年增长8%;全年各类项目经费达到4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总资产达到1243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38%。

2008年,全所科研人员在各种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篇,ISTP检索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84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河北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副所长张发旺研究员

所长、党委副书记石建省研究员

2008年重要科技成果

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张发旺研究员。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深入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循环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养分循环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定量分析采煤塌陷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程度,准确评价及合理开发矿区土地资源,实现矿区复垦和生态环境再建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贵州乌江流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与生态水文地质研究:属面上基金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研究员。从雨季及旱季的地表与地下常规水质、有机物成分对比,以及土壤中成分与有机质的对比上,分析研究水—土,水—岩作用的化学与机械作用,研究水系统的生态特征;另一方面通过温控溶蚀试验,探索库水、地下水对可溶岩的不同温度溶蚀作用与有关库水—地下水的生态特征。揭示了人类蓄水对生态水文地质的显著影响,以及人工化肥与污染对石漠化与生态特性的影响。

卢耀如院士(右一)在毕节鸭池镇取土壤水样

大柳塔双沟塌陷区150cm以上深度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图

压力溶蚀实验装置

碳酸—硫酸盐岩建造中复合岩溶发育的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属面上基金项目,负责人张凤娥研究员。以微生物作用下的硫循环为线索,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地球化学模型和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等手段,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对硫酸盐岩岩溶发育的影响机制、硫酸盐还原产物氧化形成的硫酸对碳酸盐岩的侵蚀性、如何识别微生物引起的与硫有关的氧化—还原作用,以稳定硫同位素的分馏程度,以及硫酸溶蚀碳酸盐岩后的蚀变矿物来识别硫酸盐还原菌和硫氧化菌在复合岩溶发育中的作用。

硫酸盐岩中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扫描电镜照片

(a培养温度35℃;b、c、d培养温度均为50℃。均放大18000倍)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深层水形成演化和聚气成藏的古水文地质论证:属面上基金项目,负责人汪珊研究员。以川西坳陷为研究靶区,上三叠统深层水渗流场、化学场形成演化研究为主线,论证了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的划分和定位;依据深层水现代化学与初始化学的平衡差异,论证了上三叠统深层水在地史过程中一直向浓缩盐化、正向变质的地球化学方向演化,概括了深层水形成演化规律性和成因类型的演化模式。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生气储气能力,以及油气生成期、运聚期和圈闭期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提出了评价预测聚气成藏的有利地段。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属中国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负责人刘长礼研究员。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成果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项目完成了15省(区)177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为146个城市建立了地质环境数据库,为177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汶川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地质依据。这些成果被许多城市用于城市规划、后备水源地论证、垃圾场地选择、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

川西坳陷T3X2泥岩压实水水头形成演化系列图

华北平原东部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属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刘少玉研究员。项目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与经验,研究了工作区浅层地下水分布规律,建立了联通示范井,使弱含水层井出水量成倍增加;在大面积浅层咸水区,解决了抽咸换淡水土改良的疑难问题;使傍河区实现了浅层水和洪水以及河水的循环巧用,项目成果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属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王贵玲研究员。项目完成了《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和《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技术规范》的编制;根据平均布井法评价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可开采资源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编图技术要求的编制;完善了地热资源现状评价和区划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专家组检查项目的天津示范井建设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属中国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负责人张兆吉研究员。通过野外调查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有了初步认识,研制和制定了地下水采样方法,编制了《地下水污染调查采样技术要求》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综合研究技术要求》,进行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源地评价,初步建立了地下水污染数据库系统,建立和实施了有机分析实验室质量监控,进行了污灌区水土污染自然衰减研究以及石油类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价。

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属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张发旺研究员。通过对世界的地下水资源图和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相关图件成果分析研究,完成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数据库框架,研发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浏览系统。对湄公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进行了专题研究,完成样板区编图。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野外采样试验研究

工作人员现场取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为核心期刊,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稿费不会超过600元,录用后有稿酬,所以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基本不花钱。

截至2013年底,全所职工总数515人,其中在职职工300人,离退休人员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3人,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17人。设有6个综合管理部门和19个科研业务保障部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所属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均挂靠所内。

2013年承担31项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在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已经处于相当重要的支撑地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创历史新高;获批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1项;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论文101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专利5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1项,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中国信息化(国土领域成果)二等奖1项。《Journal of Ground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成功创刊。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封面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副所长张永波、张兆吉、李援生,纪委书记张民福。

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中),副所长张永波(右二),副所长张兆吉(左二),副所长李援生 (右一),纪委书记张民福(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制了中国北方主要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图集和中国主要含水层分布图。编制了亚洲地下水资源图(1∶800万)和亚洲地下水环境背景图(1∶800万)。评估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和远景区。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完成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热型地热资源现状普查,提出不同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方案。圈定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有利地区,提出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

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在五个能源基地,新确定具有供水前景的富水区段20多处,完成探采结合孔39眼,总出水量33600m 3 /d,有力地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成功实施多年冻土层下第三系砂岩裂隙水井3眼,成自流状态,其中最大自流量为1680m 3 /d。查明了主要区域含水系统、含水层结构,蓄水构造条件,补径排特征,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规律。查明区域地下水分布、动力场及水化学场特征。查明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要求和信息平台。

亚洲地下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效应图

中西部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组织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培训。自主开发“地下水样品测试质量实时监控管理系统(V1.0)”,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DFLOW/MT3DMS模拟平台。编制了(2014-2015年)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中原—冀中南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对郑州市及开封市第四系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圈定洛阳市具有供水前景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或富水地段。建立了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地下空间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方法。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复建了华北平原6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特征,识别了地下水动力场对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响应规律;构建了地下水危机临界识别指标,提出了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危机的调控措施。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首次圈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高温地热区(田),分析各重点地热区(田)的地热分布和热储层埋藏规律及其特征,提出地热发电规模及远景布局。

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回灌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建成一处回灌示范工程,整体回灌速率达到100m 3 /h以上。初步形成一套高效回灌技术系统,建立了地下水回灌三维水流模型。

群矿采煤驱动下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水循环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对核心区野外调查,对第四系和二叠系水井建立了野外长观网,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完成三次二维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采煤驱动下覆岩结构变形、破坏、采动裂隙的时空变化过程以及裂隙发育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煤—水—岩”数据库以及钻孔、调查点等数据资料库。初步分析了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与上覆含水层的相对关系。结合模拟数据预测采空区裂隙影响范围,得出含水层分区变化,半定量地分析了采煤对主要上覆含水层影响。

污水灌溉区包气带孔隙分布断面图

污灌区浅部包气带结构概念模型和浅部包气带孔隙结构模型

建模地层模型效果图

地质工程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我也是这种情况,不过打了电话后给发了一份录用通知

会。工程地质学报被拒稿或通过编辑部会发消息通知,因此被拒稿是会发消息的。工程地质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93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工程地质学报》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现为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11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了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工程地质学报》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验。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工程地质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研究实验室、协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前主席王思敬研究员任本刊主编。编辑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构成 。

中文地质期刊投稿邮箱

1、全文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包括正文、图名、图注、图内字符、表名、表注、表内文字、文中非英文字符。2、文内标点符号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英文中无顿号(、)和中文句号(。)。3、文中插图用CorelDraw绘制,或提供。wmf或。dxf格式文件,做成单独的。cdr或。 wmf或。dxf文件;有些由数据转换的图,可用Excel制成。不要将图内物件锁死或群组或合并,以便编辑时可以修改。照片和图版提供原版或高分辨率的扫描文件。4、作者投稿时,请把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字的后面,并且稿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5M(我刊原则上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但是文件过大审稿专家审稿时会下载过慢,不方便专家审稿,建议文件超过5M可以做成PDF格式),这样方便审稿专家下载审稿,使稿件能及时得到处理。5、审稿专家审回且退改的稿件:图名、图注、表一律集中放在全文的最后,不要将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件中。注意不能缺少Acknowledgments、About the first author、中文摘要。

中国地质教育好投,投稿要求如下:1. 征稿内容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论文;有关地学教育实践和改革的研究论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管理、科技开发、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探讨文章、典型调查和经验总结;地学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国内外地学教育的资料介绍、评价;有一定价值的国外地学教育方面的译文,等等。重点刊出有一定的文献量分析和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文字朴实精炼。 2. 注意事项本刊已实行网络投稿(),暂不需交打印稿。 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3. 编排要求(1)来稿要有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并列出 3~8个关键词。文章名、作者姓名、单位与地址、摘要与关键词要有相应的英文形式。(2)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由此引发的一切著作权的责任由作者自负。(3)来稿需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术职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受何种基金或项目(编号)资助。(4)参考文献写法: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以上角标形式标注于正文中。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于当页页角。①专著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编者).书名[M].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②专著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A].编者 .书名[M].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页码;③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J].期刊名 ,年 ,卷(期):页码;④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 .页码;⑤论文集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A].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⑥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 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 3名,后加“等”或“et al”;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名前后,姓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名用缩写。(5)附图请清绘,正文内及附表的数据前后核实无误。外文字母以及有关符号务必用印刷体写清楚,并分清大小写和正斜体。二、投稿约定1.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个月后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即可自行处理。本刊对不刊用者一律不退稿,请自留底稿。2. 编辑部对录用稿件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有权做适当删改和文字加工,如本人不同意删改的,请加说明。3. 我刊除印刷版外,还将采用的稿件同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进入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请及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4. 来稿一经录用,将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并一次性付给作者稿费。5. 稿件录用后,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