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arxiv上的论文被引用发表后

发布时间:

arxiv上的论文被引用发表后

我觉得这个事情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他们这些人就应该有一些好的素质,更多的去研究一些东西。

我的看法就是这些科研人员应该是不会抄袭论文的,主要是因为抄袭了之后也并不能发布在网络上。所以应该是他们自己写的,这应该有一些误会。

arxiv上的论文一般是用作发表手稿或者预出版的论文,标准符合康奈尔大学学术要求即可。

arxiv是一个提供学术文章在线发表的服务器,领域涵盖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命科学、计量金融学和统计学。发表arXiv的论文不需要通过审核,因此被用作发表手稿或者预出版的论文,提交到arXiv的文章必须符合康奈尔大学学术标准。

arXiv(X依希腊文的χ发音,读音如英语的archive)是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数理经济学的论文预印本的网站,成立于1991年8月14日。

同行评价:

arXiv(3)尽管arXiv上的文章未经同行评审,但在2004年起采行了一套“认可”系统。在这套系统下,作者首先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可能来自另一位具认可资格者的背书,或者依照某些内部规定而自动授予。

来自著名学术机关的作者通常会自动得到认可。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布赖恩·约瑟夫森在内的十九位科学家曾抗议他们的部分文章被arXiv管理者退回,而其它文章则被强迫更改分类,依其见解,原因出在研究主题的争议性,或者是文章抵触了弦理论的正统观点。

由于arXiv上的文章多半都会投稿到学术期刊,作者对文章多半保持严谨态度。少部分文章则一直保持预印本的形式,其中包括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例如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arXiv上的民间科学家作品为数不多,通常被归入诸如“一般数学”(General Mathematics)等项下。

不算。

arXiv只是个提交论文预印本(preprint)的平台,而且里面的论文都没有经过同行评审(peer review),所以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比较有名的计算机检索数据库DBLP数据库可以检索arXiv里的文章,DBLP把arXiv归类为非正式发表(informal publication)。

所以arXiv不应该算正式发表,在学术圈内也不被认为是正式发表。

arXiv简介:

简单来说,为了防止自己的idea在论文被收录前被别人剽窃,我们会将预稿上传到arvix作为预收录,因此这就是个可以证明论文原创性(上传时间戳)的文档收录网站。

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证明

检索证明好开,直接在你文章收录的期刊网上截图打印就可以。这个引用检索证明就不清楚了,第一次听说。

论文收录证明找图书馆开具。

论文收录证明在大一点的大学图书馆都是可以开具的,比如:同济大学、清华、北大等。届时作者只需要提供所需检索的文章的英文篇名,经核实后会给作者出具证明。

若是论文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sci论文收录证明只能是由论文第一作者提出申请。其它作者可与第一作者共用sci论文收录证明的。另外,大学图书馆可以开具sci论文收录证明外,还可以开具SSCI、EI等收录服务。

简介: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发表两年后才被被引用

据报道,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1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35万次,较2016年统计时增加29.9%,排名比去年上升两位,超越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报道称,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各学科论文在2007—2017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

据介绍,我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1/4,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三位,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份额为14.7%,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18.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

网友纷纷表示,希望中国学者的更多论文可以被发表!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意义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影响因子属于平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论文的质量就越高

意思见下面: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论文发表之后被引用的影响

论文的引用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水平,对于课题组而言论文引用的次数反映了这个课题在本领域当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当然文章不被引用,引用次数的多少还与研究的方向是否热门,成果所涉及的领域是不是宽广有关。如纳米材料研究,纳米很时髦,且它能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和消毒等领域,研究纳米的人也很多,当然发表关于纳米文章的人也多,你引用我,我引用你,这样,纳米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自然也就多,若杂志常发关于纳米研究的文章,则该杂志的影响因子自然就会增加了。其他的行业也是一样的。期刊喜欢发表简明扼要的论文,对字数和页数都有严格要求,但是这样会导致作者删除论文内容,从而不利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但是也不是说为了让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增加,就故意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故意增加文章的总字数。作者数量、参考文献数与引文引用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引用的文章越多,被引用的次数就越频繁。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参考,研究时间越长,发现、阅读和学习就会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资料和理论,结论越可靠,就越有可能被引用。

引用是不会影响查重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这要您论文中的这句话是和别人一样的,即使您把这句话进行了引用但是还是会算作重复的,最好是用自己的话语总结一下。

一、看查重系统

根据论文查重系统的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我们在论文中引用了自己已发表过的论文内容,那在部分论文查重系统检测的过程中重复率毫不疑问会非常高的,可能涉嫌抄袭。而有的查重系统是可以将论文作者本人以前发表的论文去除掉的,这就要看你选用的是什么样的论文查重系统了。

二、正确无误填写姓名

也有些人反应,自己用的论文查重系统明显跟学校或单位用的查重系统相同的,也有除去自己已发表过的论文选用,但是论文查重的过程中,重复率为什么还是很高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没有正确无误的填写作者的姓名,查重时没有选用这一选项,并非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等,这些极有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三、看学校或单位要求

虽然现在许多论文查重系统在可以除去作者本人已发表论文,但是有的学校并不认同在这些。因此就算是查重系统可以除去,重复率也变低了,但是学校不认同,只看全文重复率,那论文查重率依旧很高,也很难通过审阅。因此一定要搞清楚学校的要求。

现在大伙儿知道了吧,大伙儿论文写作并不容易,不管是在找数据资料的过程中,仍是在撰写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和自己发表的论文重复。还有就是事先清楚学校的要求,不要白辛苦一场,其实白辛苦一场到无所谓,最怕的是辛辛苦苦到最后,论文评审还是不通过,影响你毕业或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后没有被引用

参考文献一般是你做论文参考过的文章没有参考的就不用列出来了

论文查重时参考文献没有标引用,而且查重系统也对该部分文献有收录,那在检测时会被标红,判定为抄袭,并计算到总相似率中。不过论文查重一般都不止检测一次,如果被标红你可以进行修改降重,然后在查重!

那么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引用呢?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没有引用的论文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

没有引用的论文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即使没有直接引用,但主题意思相近,或由于受到启发,写出论文,都可以写的。但不能不相关。但是如果不想写也完全是可以的,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建议是写。

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没有引用的论文不能写在参考文献中,因为参考文献是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列出,没有引用过就不必写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扩展资料

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