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论文发表难

发布时间:

大学生发表论文难不难

大学本科生发表SCI论文是非常困难的。SCI可不是想发就能发的,别说本科生,学校的老师们想发SXI也很费劲的

省级期刊,虽然同为省级期刊,但是差别巨大。有的影响因子比较高,难发表。有的比较水,给shu钱就能发。大部分是中间状态,不算容易,也不算难。还要看你自己是什么水平,如果你自己连个几十个字的请假条都写不利索,那发表省级期刊就比较难了。一般省级期刊的审核周期是1-2个月,发表周期是7-12个月。如果想发表,需要提前一年就投稿。如果着急发表,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机构发表,像壹品优刊这种比较靠谱的。

大学生如果能发表sci文章是十分厉害的

了解sci文章

sci文章可以说是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之一,国际上sci文章认可度很高。可能现在说的比较正式,很多人没有清晰的认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博士,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几乎可以说是上学上到很高境界了,博士的毕业条件之一是发表sci文章,甚至大多数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文章,对于博士而言在读期间能发表五篇以上sci文章足以用学术精英表达其非常好,可见sci文章含金量有多高。

发表sci文章要有的能力

首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既然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必然是要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以我自己所学专业为例,学习药物合成,首先要对药物十分了解,当然不是大概知道怎样合成,需要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做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记录数据,反思实验结果为什么与预想的不一样,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实验等等,是很复杂的。

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

绝不仅仅是能与人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知道很多专有名词,还要灵活应用各种句式,不能一篇文章内出现许多都是那么几个句式,尤其是科研类文章,在看实验数据时更加枯燥,繁琐,如果大量使用同一个句式肯定会拉低审核者的印象分。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寻找英语较好的同学一起学习研究。

除上述要求之外还要会熟练使用实验过程,写文章需要的软件工具,不同的专业要求不一样,有时候做实验需要做图表,有的人因为不熟练做出来的图表不好看,拉低了自己文章的水平。

综上,如果在大学能有发表sci文章的能力是非常厉害的,对考取硕士保研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没有也不用气馁,向上述的要求努力就可以了。

乐府诗凉州词(王之涣)

大学生论文发表难

“大学生”是什么,大几或研几。论文是指毕(学)业(术)论(辣)文(鸡)还是什么

不难,只要有心人世上无难事

大学生发表论文,如果不难就有问题了。你一个大学生,也就是完成本科基础教育,理论上来说你没有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条件的,所以不建议大学生一窝蜂的发表论文。如果水平真到了另说,本来就没有到能够完成论文的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也没有做课题研究,这样纯粹为了奖学金什么的发表论文,就不太好了,不建议这样的去发表。当然,换个角度,如果就是纯粹感兴趣,想写某个专业,或者你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发表出来,那也不错,这种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所以只能发比较水的文章,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你实在想发表,就写好自己投稿试试,录用了当然更好。如果必须不得不发表论文,那你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论文的机构,比如淘淘论文网这种,可以快速审核快速发表。如果不是特别必须,不建议大学生发表论文。

省级期刊,虽然同为省级期刊,但是差别巨大。有的影响因子比较高,难发表。有的比较水,给shu钱就能发。大部分是中间状态,不算容易,也不算难。还要看你自己是什么水平,如果你自己连个几十个字的请假条都写不利索,那发表省级期刊就比较难了。一般省级期刊的审核周期是1-2个月,发表周期是7-12个月。如果想发表,需要提前一年就投稿。如果着急发表,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机构发表,像壹品优刊这种比较靠谱的。

大学生发表论文难

不难,看什么方向看几区看是不是第一作者(一般本科都成不了第一作者)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 教育 和研究,而学术论文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AAAAA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发表学术论文的方法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关于经济的学术论文 关于高校科技统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部份,准确的科技统计数据将为国家、为学校制定科技规划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描述了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课题中的投入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严重失真;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社会经济目标分类要求太细。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及建议与同行者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技统计 重点问题 探讨 引 言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类与理、工、农、医类科技统计组成。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是以年报报表上报。年报报表内容包括[1]: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科学研究与发展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情况、科学研究机构情况、科技项目情况、研究成果情况、学术交流情况、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科技统计指标和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是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准则和工具,然而在执行科技指标和操作科技统计系统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 科技统计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1.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即社科年报2表[2]与科技年报4-1表、4-2表[3]中的课题投入人员数)严重失真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是指高等院校教职工中,在本年度内承担立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且研究工作时间累计在一个月以上(包括外籍或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的全时人员人数与非全时折合成全时人员人数之和,全时人员是指专职科技人员,非全时人员是指教师岗、教辅岗、行政岗中从事立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人员。非全时人员折合成全时人员是按一年10个月的工作时间为标准进行折合。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来源于科研项目中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科研工作时间及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人数。数据需要具体到参与某一科研项目中的每一个人具体在此课题中工作多少折合全时时间。需要所有科研工作者将每天就某一科研项目的工作小时登记记录然后到年底进行累计,累计之后再折合成全时工作量。由此可见,此项统计数据对数据的来源要求范围广、数据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并没有对具体的课题投入的工作时间的进行细致记录。从而使得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无准确来源依据。在目前的统计操作过程中,此项数据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数据的逻辑范围无可奈何地主观发挥,凭空设想数据,然后东拼西凑,将数据调整到数据的规定范围内,从而完成“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工作。这样的统计数据毫无意义,不尽加重统计工作者的无用工作量,而且有助于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意义的负面思考。统计数据存在的这种不真实性,也是多年来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1.2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在高校科技年报“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配套经费要求根据项目类型(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分类统计,而在年报“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配套经费又需根据项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即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其中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如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有配套经费,所带来的工作量不会太大。对于配套经费涉及面大的单位,此项经费的计算太复杂。目前,各高校配套经费在财务建档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与项目下达经费一并做成一个经费帐号,这种情况下的配套经费经经过数据处理后,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能够很准确地体现出来,而在“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却无法正确体现。第二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独立设立经费帐号,这种情况的配套经费可以分别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及“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准确体现,但是需要通过复杂计算才能得出准确数据,计算非常繁琐,并且需要统计工作者有相当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由于当前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科技项目计算库中没有设有“配套经费”这一项指标,所以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针对科技项目进行汇总计算时不会显示配套经费的汇总数量。计算“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的配套经费,需要统计工作者自建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统计工作,给统计工作者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的统计工作者很少,为了方便与显示数据,统计工作者会将全年的配套经费进行主观的分配,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3年报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3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标准,从396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这种分类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立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而在做年报统计时,要求统计工作者对每一项项目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如果有2000个在研的项目,就需要统计工作者进行2000*396=792000次选择,假设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那么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2200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分类指标要求太细,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所属学科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学科项目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栏的其他空白项。 1.4年报中的“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4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GB/T 24450-2009》标准,从98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一样,“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设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量同样很大。如按2000个在研项目进行统计计算,需要进行的选择次数应该为2000*98=196000次。如果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544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指标要求太高,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是的结果也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的承担单位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承担单位项目中“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栏的其他空白项。 2. 针对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2.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数据无准确依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太虚假,建议在年报的统计中取消对课题中投入的工作量进行统计。 2.2关于配套经费的分类汇总,建议在项目统计指标中增加“配套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中的汇总计算程序,使得配套经费能够根据项目来源及项目类型进行分别汇总。 2.3对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及“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建议在年报统计时只需统计到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选择到2位码,“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同样选择到2位码,这样不尽能减轻统计工作者大量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 我国的高校统计工作是自1985年开始[4],至今已有27年的统计历史。虽然统计系统和统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我国科技的进步是跳跃式的大发展,各类科研项目及投入经费都在跳跃式地猛增,科技统计的数据呈直线上升,可是各项统计指标20多年来还是基本上没变。以致出现当前科技统计中的某些指标与某些统计方法跟不上当前科技发展的变化。比如项目中各项工作量指标,以前一个人就从事一个项目,估算一下还可以基本准确地统计到实际科研工作量,可是现在一个人同时进行的项目有2个到10个不等,一个项目的参与人数一般有3人到30人不等,造成对工作量的统计难度极大。使得用现行的统计系统及统计手段来计算科研工作量已经变得不可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3.2增加高校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 每年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都是一项枯燥而又艰巨的工作。由于科技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实是艰难,对专项研究课题的投入也极少,致使实际从事科技统计的统计人员频繁变换。为了使科技统计与科技进步同步,稳定科技统计人员队伍,增强科技统计的科学技术含量[5],增加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3.3增强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应用性 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是需要耗费科研统计工作者几个月的加班加点的艰辛努力而得出的数据结果。但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并不太重视这份报表数据,原因之一是年报中的数据与各高校实际需要用于做科技决策的数据的统计口径及统计指标不大一致,原因之二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数据没有做出评价结果。只有通过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才能使科技统计工作得到各高校领导们的进一步重视,才能使统计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前期数据处理研究”(200911MS21)。 参考文献: [1] 吴利平,对高校科技统计的几点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86-987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10 [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理、工、农、医类)工 作文 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2006.11 [4] 刘仁义,对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 11月(下)65-66 [5] 徐芳,加强高校科技统计创新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 9期,150-151 作者简介: 龙凤英(1965.9-),女,汉族,湖南邵东人,广西大学科技处,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管理及研究工作。 看了“发表学术论文难不难”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2. 大学发表学术论文 3. 发表一篇职称论文要交纳多少钱 4. 学术论文都要花钱 5. 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生如果能发表sci文章是十分厉害的

了解sci文章

sci文章可以说是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之一,国际上sci文章认可度很高。可能现在说的比较正式,很多人没有清晰的认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博士,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几乎可以说是上学上到很高境界了,博士的毕业条件之一是发表sci文章,甚至大多数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文章,对于博士而言在读期间能发表五篇以上sci文章足以用学术精英表达其非常好,可见sci文章含金量有多高。

发表sci文章要有的能力

首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既然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必然是要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以我自己所学专业为例,学习药物合成,首先要对药物十分了解,当然不是大概知道怎样合成,需要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做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记录数据,反思实验结果为什么与预想的不一样,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实验等等,是很复杂的。

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

绝不仅仅是能与人正常交流的水平,需要知道很多专有名词,还要灵活应用各种句式,不能一篇文章内出现许多都是那么几个句式,尤其是科研类文章,在看实验数据时更加枯燥,繁琐,如果大量使用同一个句式肯定会拉低审核者的印象分。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寻找英语较好的同学一起学习研究。

除上述要求之外还要会熟练使用实验过程,写文章需要的软件工具,不同的专业要求不一样,有时候做实验需要做图表,有的人因为不熟练做出来的图表不好看,拉低了自己文章的水平。

综上,如果在大学能有发表sci文章的能力是非常厉害的,对考取硕士保研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没有也不用气馁,向上述的要求努力就可以了。

大三学生发表论文难不难

大学期间要发表论文的话,其实没有那么难,但是如果你想要写出一篇很好的论文的话,那么是很难的。

“大学生”是什么,大几或研几。论文是指毕(学)业(术)论(辣)文(鸡)还是什么

论文如下:

总体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普刊,也就是普通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大学生可以够得着,但也得努力努力,实际上普刊,现在审核也比较严格,按照一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水平,发表普刊也是有难度的。

简介: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大学生发表论文,如果不难就有问题了。你一个大学生,也就是完成本科基础教育,理论上来说你没有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条件的,所以不建议大学生一窝蜂的发表论文。如果水平真到了另说,本来就没有到能够完成论文的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也没有做课题研究,这样纯粹为了奖学金什么的发表论文,就不太好了,不建议这样的去发表。当然,换个角度,如果就是纯粹感兴趣,想写某个专业,或者你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发表出来,那也不错,这种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所以只能发比较水的文章,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你实在想发表,就写好自己投稿试试,录用了当然更好。如果必须不得不发表论文,那你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论文的机构,比如淘淘论文网这种,可以快速审核快速发表。如果不是特别必须,不建议大学生发表论文。

大学生期刊论文发表难不难

省级期刊,虽然同为省级期刊,但是差别巨大。有的影响因子比较高,难发表。有的比较水,给shu钱就能发。大部分是中间状态,不算容易,也不算难。还要看你自己是什么水平,如果你自己连个几十个字的请假条都写不利索,那发表省级期刊就比较难了。一般省级期刊的审核周期是1-2个月,发表周期是7-12个月。如果想发表,需要提前一年就投稿。如果着急发表,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机构发表,像壹品优刊这种比较靠谱的。

(1)大学生发表论文,大多数并无必要,所以不是难不难的问他,而有无必要的问题。(2)从难不难的问题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发表论文,省级期刊论文,是难的。因为我相信,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一点的写作基础,估计让他写个2000字的碎碎念都费劲吧。更别提论文了。(3)少数情况下,少部分大学生发表论文是有必要的,比如为了一个课题,作为一个结项,或者证明发表出来。如果实在自己投稿太慢,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机构帮忙,但是要注意提防假刊。发表前,建议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如何辨别期刊真伪。

自己投稿确实会比较困难,需要准备的很多。过去能够发表论文的期刊非常多,对发表论文的版面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比如以前2000字的论文也可以发表,这也就只占一个版面而已,不过现在已经做不到了,上知网的期刊必须三版起发,有的期刊甚至四版起发。也就是说过去可以发表两个或者是三个作者的版面,现在只能够由一个作者来发表了,但是期刊的总页数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允许发表论文的版面比过去反而减少了,但是想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没有少,而且还比以前多了。其实光看每年的考研大军数量,大家就能够知道了。因为供需关系比过去要紧张很多,所以发表论文的周期也就变长了,因为投稿人多了,过去两三个月可以发表的论文,现在已经发表不了了。即使是普刊,现在的发表周期也要4个月到8个月左右,有的比较难发表的专业,就算是一年才能见刊也并不奇怪,一些好的期刊也是这样子。发表核心期刊的话,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很正常。如果是发表SCI论文的话,时间也差不多。不过有的SCI论文可能会稍微快一点,这个和审稿人也有关系。总的来说,现在发表论文的周期比过去发表论文的周期要长上不少,而且发表的难度要大很多,连费用都比过去高了。

论文如下:

总体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普刊,也就是普通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大学生可以够得着,但也得努力努力,实际上普刊,现在审核也比较严格,按照一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水平,发表普刊也是有难度的。

简介: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