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污泥厌氧消化sci期刊投稿推荐

发布时间:

污泥厌氧消化sci期刊投稿推荐

需要了解期刊和投稿的都可以访问壹品优刊。把你文章情况简介一下,杂志发行周期等也告知编辑。

为自己的文章选择合适的期刊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刚进入某个领域的新手,面对纷繁复杂的期刊种类和跨学科课题时更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即使是很有发表经验的成熟研究人员,也会遇到在冲一冲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在稍次期刊上快速发表的权衡。实际上,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不会等到文章写完之后才开始寻找目标期刊。而是在研究进入尾声的时候,在攥写论文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文章的去向。通过对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锁定两三个目标期刊。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为了提高文章的录用率,会在研究真正开展前就瞄准某个期刊,研究的开展都是按照期刊文章应该具备的成果来规划,可以说这种研究是为某个期刊“量身定制”。这些做法虽然功利,但确实比没有经过仔细规划更有效率,更能提高文章的录用率。

新手普遍缺乏经验和积累,很难制定期刊发表的策略,下面总结了几个选择目标期刊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1)了解期刊概况

很多综合性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都拥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但是综合性期刊的投稿量大,录用率都比较低。相对来说,不少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比较低。特别是有一些专业权威期刊现在仍坚持月刊和控制文章数量,近年来在开放期刊和其他期刊大量增加发表文章数量的冲击下,影响因子有日益下降的趋势。如果仅仅将影响因子作为参考的话,这些期刊容易被忽略掉,而实际上好的专业期刊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这些专业期刊更容易接受本领域内的文章,使用的审稿人也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很有帮助。因此,在入行的时候搞清楚所在相关的国内和国际专业刊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信息的获取并不困难,多和师兄师姐及同行交流,多花一点时间文献调研就会很清楚。

(2)期刊的具体方向和定位

除了专业领域外,每种期刊都有自己具体方向和定位,比如同样研究领域的期刊,有的偏重理论研究,有的侧重发表实验结果,有的更倾向于综述和模拟等。但要注意的是,期刊也是在不断改革的,也会按照研究方向的潮流增加热门方向的文章发表数,甚至就不再发表某些方向上的文章,在做文献调研的时候应该考虑这种时间效应。

(3)论文的重要性是否符合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

如果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成果,那么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或者专业的权威期刊是对自己和期刊都有利的双赢选择。如果自己已经认定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较低,只是对现有成果的补充,那么是没有必要抱着赌一赌的心态投稿到高影响力的期刊去浪费审稿人和自己的时间。

此外如果急需快速发表文章,期刊的刊载能力、审稿周期、发表周期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letter类型的期刊最适合快速发表。绝大部分情况下,审稿能在1-2个月内完成。同时每年刊载数目多的期刊的录用率相对也会高一些。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可投稿期刊推荐度 期刊名称(Journal name) Sci指数* 杂志影响力** 例文 链接ecological engineering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onservation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PLANT ECOLOGY-UK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bioscienc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ec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marine ecology-progress serie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weed biology and management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CJOL)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ecological indicator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ecological economic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ecograph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oastal management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revue canadienne de recherche forestier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biotropica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

sci期刊投稿厌氧消化

1、医学SCI发表,要匹配SCI期刊。作者要根据最新SCI期刊目录,筛选医学领域SCI期刊。再根据本单位医学SCI发表要求,从发表周期、所在分区、影响因子等多方面确定目标期刊。2、医学SCI期刊不同,作者须知有差异。作者在投稿前,要根据目标期刊的要求,调整论文格式。3、SCI期刊以英文期刊占比更多,英语水平不高的作者,在投稿前,找专业人翻译润色。4、投稿后的医学SCI,要经过审稿、录用、校稿、排刊、见刊和检索等几个步骤。

你好,大部分SCI期刊的投稿状态如下,供参考,时间就要看各个期刊了,不同的期刊千差万别。1. Submitted to 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3.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也可能编辑会拒绝邀请,这就需要重新指定编辑3.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4.编辑接手处理后也会有2种状态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 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 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4.2. 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5. Under 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7. u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10. Accepted 恭喜了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15 in production出版中

污泥处理sci期刊投稿

(1)写好一篇稿质量的英文论文。(2)找到合适你文章类型的刊物,类型合适,水平合适。(3)在SCI期刊的官网注册账号,投稿,等消息。(4)录用通过,然后上线。

在sci期刊上投稿,有专业人员指导的加持,可以让sci论文投稿变得更顺利,更高效。下面学术顾问结合多年经验,给大家总结了一下sci期刊投稿指导步骤,希望对大家在sci期刊投稿有所帮助。首先,选择合适的sci期刊。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涉及到的行业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sci期刊。而且有些热门的行业,比如:医学类期刊被sci收录的就比较多。这个时候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精心选择下。选择时需要从论文质量、期刊影响因子、投稿刊期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挑选适合投稿的期刊。其次,确定论文格式这里提醒大家在撰写论文之初就要确定好投稿期刊,这样可以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及格式撰写论文。当然,在写完之后也可以再选择期刊,只是这样调整起来会比较麻烦。再有,提前了解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审稿人员,并确定好推荐的审稿专家1、 推荐你文章中引用其文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最好是近几年发表的;2、 可以选在这本刊物发表过相关文章的作者;3、 选择的审稿人不能全是国内的或者亚洲或者非洲地区的,至少美洲、欧洲的审稿人得占上一半的比例吧。最后,确定投稿方式投稿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到期刊官网通过投稿系统投稿、通过搜索期刊编辑联系方式投稿;再就是通过论文发表机构发表。这里学术顾问考虑到大部分人英文不是很好,加之两国存在时差,以及支付等方面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建议大家最好通过论文发表机构发表,效率更高,且成功率也比较大。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等)、 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当然,不少杂志采用email投稿,这时候,你需要注册一个hotmail或yahoo,或gmail信箱,然后将cover letter的内容略修改作为信的内容,将文章各部分作为附件发送过去。一般不建议用国内的信箱,因为不少国外的杂志对国内的信箱是屏蔽的。5、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一般来说,投稿后,一周以内便可以进入审稿状态,1-3个月会有初审结果。如何关注呢,如果是你自行投稿,建议三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均check一次。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关键是response letter,这非常关键,要逐条回复reviewers的意见,这里面技巧相当多。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7、校样-Correct the proof: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校样后通过E-mail 寄出即可,或通过email确认。一般校样作者自行核对,我们有专门的校样工作人员,可以检查出在校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细微错误。对文章进行最后的完善。8、版权协议-Copyright agreement和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付款。一般文章确认接收后,有付款的过程。

sci论文投稿方式及周期1、找专业机构sci期刊投稿到见刊:3-5个月左右如果您想要sci期刊投稿到见刊快一些,建议作者选择专业就够操作,因为专业机构数学sci期刊投稿流程,操作期刊比较简单,节约时间,比作者自己操作节约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评职称着急,建议作者选择这种方法投稿期刊,以免影响之前评审。2、sci核心期刊投稿到见刊时间为3-6个月左右sci期刊投稿到省级或是国家级刊物,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稿效率也较高,审核时间为15-20天,而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相对较长,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3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而sci发表周期一年多也并不罕见,一般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6个月。最快也要3个月左右发表,由此可见,发表周期还是很长的,再次提醒各位作者要提前准备,以免耽误您的晋升之路。

sci期刊投稿污泥处理

核心期刊的操作过程过程大概是这几步:选题—实验—统计—成文—投稿—初审—外审—修改—发表,前面4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写文章并投稿,时间和文章投稿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可以写得快一些也可以慢工出细活,但是投稿以后,审稿速度和审稿结果就把握在别人手里了。这个审稿时间,让很多着急的人甚是烦躁,但没办法也只能等。大部分的核心期刊在征稿启示里都很清楚的写着是3个月,顶级核心期刊身高时间可能更长,达到6个月,这是因为他们这些刊物更权威,审稿需要把文章看得更仔细,更重要的是审稿专家的时间也很紧张,并不是普通期刊那样由编辑坐在办公室天天下载稿件,审稿就是检测一下复制率就完事。当然,申明的3个月或者3-6个月的并不一定要这么长,有时候也会很快。但总的来说核心期刊通常是3个月左右。如果3个月后审稿通过的话,接下来就是排期,即正式发表,大约是审稿通过后的半年左右,这就是说审稿通过并不是马上就能发表的,而要等半年到一年左右才能正式发表出来。相当于你写完文章——投稿——审稿通过——发表的时间大约是9个月到一年左右。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等)、 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当然,不少杂志采用email投稿,这时候,你需要注册一个hotmail或yahoo,或gmail信箱,然后将cover letter的内容略修改作为信的内容,将文章各部分作为附件发送过去。一般不建议用国内的信箱,因为不少国外的杂志对国内的信箱是屏蔽的。5、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一般来说,投稿后,一周以内便可以进入审稿状态,1-3个月会有初审结果。如何关注呢,如果是你自行投稿,建议三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均check一次。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关键是response letter,这非常关键,要逐条回复reviewers的意见,这里面技巧相当多。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7、校样-Correct the proof: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校样后通过E-mail 寄出即可,或通过email确认。一般校样作者自行核对,我们有专门的校样工作人员,可以检查出在校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细微错误。对文章进行最后的完善。8、版权协议-Copyright agreement和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付款。一般文章确认接收后,有付款的过程。

第一步:sci论文投稿前准备

1、sci论文投稿,要有明确的对象,且不能一稿多投。这需要作者在投稿前,确定要投稿的sci期刊是谁。

2、sci期刊有投稿要求,需要作者核实自己的文章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及时修改完善。

3、sci期刊有多个收稿渠道,主要分为官网投稿系统投稿,以及合作者推送投稿。

4、其他资料准备,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谁、作者简介、介绍信等等。

第二步:完成投稿信息的填写

投稿过程中,是有一些信息必填的,不填写就无法按提交按钮。这些必填信息,要在第一步中有所准备,且注意填写要求,以免出错,影响文章录用。

第三步:上传稿件并提交

稿件是要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关于稿件的要求、图片的要求等,要与期刊规定相符,核实无误后,点击提交,完成论文投稿。

SCI论文的投稿流程说起来很简单,先写好一篇英文的论文,然后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过去就行了,录用或不录用等着就行,这个录用周期在3-4个月左右,录用后一般2个月左右会上线。

我可以帮助您+握2林。呜呜。酒肆。霸气霸

臭氧污染的英文期刊投稿

1. 关于污染环境科学小知识 关于污染环境科学小知识 1.有哪些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人口、粮食、环境、能源 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 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带来的害处:危害人体健康;使许多物种频临灭绝;毁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等。 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如:易拉罐、矿泉水瓶、啤酒瓶、用完的作业本;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如:西瓜皮、鸡骨头、梨核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脏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如:用过的卫生棉签、废毛笔、用过的面巾纸。处理方法主要有焚化法,堆肥法和填埋法。 环保行为规范“4R”所代表的含义:环保“4R”是以“R”开头的英文单词,Reduction——减少包装,减少垃圾。 Reuse——重复使用,多次使用。Recycling——再循环加工使用。 Recovery——回收利用。) 产生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 噪声:在声学上,任何一种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无污染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沼气、地热能、核能等。 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有剧毒,当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就会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给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跟氧气结合,人体就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 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对它要特别小心。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不仅危害吸烟者本身,而且污染环境,危害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使用一些不含毒质的煮食用具,土沙锅、玻璃、不锈钢都是十分理想的,而铝制品可能渗出一些有害物质于食物内;筷子则要使用没有油漆的,以免剥落进食物中,最好尽可能使用竹筷,因为竹子的成材期比树木成材期短许多,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 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等。 使用节能灯具,节约用电;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大气质量。勤开排油烟机,让厨房空气不受污染。 2.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知识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3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指导环境污染、环境破坏。 4环境载受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 5地球的大气圈:包围在地球外部的空气层。由低向高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大气圈的厚度大约在2000—3000千米。 6 生物圈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3.关于环保的小知识 环保小知识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饭、花草树叶等。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4.保护环境的科学知识 中学生在环境保护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有比成人更具优势的一面。 他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因而是促使环境向有利方向转化的一支强大力量。因此应该让中学生懂得自己在保护环境中所能起到的做用。 一.环境教育 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自觉接受环境教育,并积极传播环境科知识,是中学保护环境方面需要执行的第一责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今日的中学生,再过七八年都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如果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将来是不可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的。 同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来也难以致力于环境保护,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通过环境教育,要力求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提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使之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二是要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环境道德观,三是了解、掌握保护环境的技能,提高中学生将环境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使之懂 得如何保护环境和消除环境恶化对人的危害。 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其中,认识是基础,技能或行动是目的,而自觉性则是认识转化行动的保证。 中学生在自觉接受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应当积极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及时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尽可能地提高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 同时要能及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周围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 二.保护行动 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1. 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2.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一种是直接参与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间接接的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 3. 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在我国,有许多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监督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 4. 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 5.保护环境的科学知识 日常的应该知道。 现在关于环保的纪念日很多,相关部门也会组织一些宣传活动。 日常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要素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水污染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水污染就发生了。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物垃圾;矿山污水等。水土流失也可造成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正常的大气中主要含对植物生长有好处的氮气(占78%)和人体、动物需要的氧气(占21%),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0.3%〉和其他气体。当本不属于大气成分的气体或物质,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有机物等进入大气之后,大气污染就发生了。大气污染源主要有: 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 光污染 “光污染”是这几年来一个新的话题;它主要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折射光)对周围环境和人的损害作用。 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承担的环保义务和享有的环保权利:每个公民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义务;享有清洁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有权参与环境监督管理,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当自身受到污染侵害时,有请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责令致害人停止污染侵害、赔偿损失的权利。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人口、粮食、环境、能源 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 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带来的害处:危害人体健康;使许多物种频临灭绝;毁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等。 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如:易拉罐、矿泉水瓶、啤酒瓶、用完的作业本;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如:西瓜皮、鸡骨头、梨核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脏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如:用过的卫生棉签、废毛笔、用过的面巾纸。处理方法主要有焚化法,堆肥法和填埋法。 6.关于环保的小知识 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我国在八十年代,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70%为农业用水。 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全球的大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生产迅速发展,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短缺当前。 然而。而且,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主要是人类无计划,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危险垃圾,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因此科学家警告说,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到九十年代中期.5万种,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 此外,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全球将损失约1/,水却被大量滥用。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 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48℃ 。然而;4。 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其中有致癌,在许多城市周围。 到二十世纪末。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被水覆盖。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工业型城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因此、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使其变成氧分子(O2);。 全球变暖的后果,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quot。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石油等),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还污染环境,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 全国500多座城市中、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加拿大。 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进入八十年代后、沿海和省会城市:"。 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水体。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 (5)资源。 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冰川和冻土消融,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30年后,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 近100多年来,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但是。 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使臭氧层遭到破坏。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七十年代以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使干旱。 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因此。加之、存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昔日"、煤,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 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南极的臭氧层空洞;3的耕地,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快。 7.环保的科学知识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所谓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所谓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 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消除。所以说,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按照污染的范围来分,大气污染大致可分为四类: ①局限于人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 ②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 ③涉及到比一个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广域污染; ④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的全球性污染,如大气中的飘尘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增加,就成了全球性污染,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污染源是指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1、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尽管与人为污染源相比,由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在局部地区某一段可能形成严重影响,但从全球角度看,天然源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清洁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 1) 火山喷发: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 2) 森林火灾:排放出CO、CO2、SO2、NO2、HC等。 3) 自然尘:风砂、土壤尘等。 4) 森林植物释放:主要为萜烯类碳氢化合物。 5) 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 在某些情况下天然源比人为源更重要,有人曾对全球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作了估计,认为全球氮排放中的93%,硫氧化物排放中的60%来自天然源。 2、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四方面: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交通运输 农业活动 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化工厂和有大型锅炉的工厂、用煤量最大的工矿企业,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不同,对大气产生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家庭炉灶排气是一种排放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危害性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工厂很多。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碱盐化工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汽车排气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很快,1950年全球机动车保有量为7000万辆,1996年增长到7.1亿辆。 汽油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CO,NOX,HC和铅(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NOX,PM(细微颗粒物),HC,CO和SO2。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惊人。 以日本东京为例,90年代东京拥有机动车400万辆,而CO和NOX的排放量基本稳定在10万t和5万t左右,而北京市1995年机动车仅为100万辆,CO和NOX的排放量却高达97.2万t和9.8万t。 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田间施用农药时,一部分农药会以粉尘等颗粒物形式散逸到大气中,残留在作物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挥发到大气中,进入大气的农药可以被悬浮的颗粒物吸收并随气流向各地输送,造成大气农药污染。 关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正逐渐引起关注。 例如,氮肥在土壤中经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会产生氮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氮在反硝化作用下可形成氮(N2)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到空气中,氧化亚氮不易溶于水,可传输到平流层,并与臭氧相互作用,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此外,为了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照污染源性状特点可分为固定式污染源和移动式污染源。 固定式污染源是指污染物从固定地点排出,如各种工业生产及家庭炉灶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流动源是指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

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和莫莱特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头顶上的一把“伞”已出现空洞,并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加剧,长期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此后20多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氟里昂替代物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为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联合国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在这一天,各成员国相应开展纪念活动。In 1974,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oland and Mo Wright found that the ozone layer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the human head of a "umbrella" has been a hole, and cause the earth's greenhouse effect intensifies, long-term development,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global climat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reafter for over 20 year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mpeting to invest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alternatives of fre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arous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United Nations provides that from 1995 to September 16th, the international ozone layer protection day, in this day, the member states to carry out the commemoration.1976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决定召开一次“评价整个臭氧层”国际会议之后,于1977年3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专家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发展用于评价控制措施的费用及益处的方法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这个计划提出了对受控物质生产和使用的控制。In April 1976, the Council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gency decided to conven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ntire ozone layer, in March 1977 in Washington, D.C., 32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t meeting". The meeting passed the first "world plan for action on the ozone layer". The plan includes monitoring ozone and solar radiation, evaluation of ozone depletion on human health effects,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and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for evalua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methods and asked UNEP established a ozone layer Coordination Committee. This scheme presents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controlled substances.1980年,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耗损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这一评价结论。In 1980, the Coordinating Committee proposed that ozone depletion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ity and the earth ecosystem evaluation conclusion.1981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其任务是筹备保护臭氧层的全球性公约。In 1981, the Council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gency established a working group, which is a global treaty to protect the ozone layer.经过4年的艰苦工作,1985年3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起生效。这个公约只规定了交换有关臭氧层信息和数据的条款,但对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条款却没有约束力。《公约》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的,促进了各国就保护臭氧层这一问题的合作研究和情报交流。After 4 years of hard work, in March 1985 in Austria, Vienna,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the Vienna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the convention from September 1988 to take effect. This Convention only provides for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on the ozone layer, but it is not binding on the control of the ozone layer.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onvention are correct,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he issu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in various countries.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氯氟烃类物质进行控制,在审查世界各国氯氟烃类物质生产、使用、贸易的统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国际会议协商和讨论,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On the basis of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use and trade of the world, the Montreal meeting of the world's Montreal mee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the world.“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的消耗。具体情况列表如下:"Montreal Protocol" provisions, participate in the Treaty of each member organization (country or group of countries) will freez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table for the reduction to reduce 5 kinds of Fre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freezing and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three bromide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re as follows:5组氟利昂的大部分消耗量,将从1989年7月1日起,冻结在1986年使用量的水平上;从1993年7月1日起,其消耗量不得超过1986年使用量的80%;从1998年7月1日起,减少到1986年使用量的50%。Five groups of Freon most consumption will be from July 1, 1989, frozen in 1986 usage level; from July 1, 1993, and its consumption shall not exceed 80% of 1986; from July 1, 1998, reduced to 1986 usage of 50%.“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的调查表明,根据议定书规定的控制进程并不理想。The "Montreal Protoco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process is not ideal under the protocol.1989年3-5月,联合国环境署连续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与“公约”和“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鼓励所有尚未参加《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尽早参加;同意在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特别情况下,尽可能地但不迟于2000年取消受控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可能早地控制和削减其它消耗臭氧的物质;加速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关科学情报、研究成果和培训,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1989 3-5 month,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for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parties to protect the ozone layer and the Helsinki convention, further stressed the urgency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and in May 2, 1989 passed the Helsinki 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and the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of ozone layer, agreed to take appropriate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as far as possible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ozone; to accelera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obtain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and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funding mechanisms to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lowest price.1990年6月20-29日,联合国环境规则署在伦敦召开了关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57个缔约国中的5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及欧共体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40个非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On June 1990 20-29,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gency held a second meeting in London on the Montreal protocol to control the consumption of the ozone layer. The environment ministers or senior officials of the 53 countries of the 57 Stat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participated in the meeting. In addition, there are 40 representatives of non par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eeting.该次大会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由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The general assembly has passed a number of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to revise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control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the ozone layer, controlled substances from the original 8 to 7 kinds of 2 kinds of. The provisions of States parties in 2000 or earlier in the elimination of CFCs and halons.

牛人帮你解读催化方面的杂志(对大家投稿很有帮助)lichao5263我对Topics in Catalysis和Catalysis Today杂志感兴趣。现在我已经在Topics in Catalysis实现零的突破,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Catalysis Today上发表文章。这两本杂志发表会议专辑、祝寿专辑和专题文集。也就是说参加某些会议,比如北美催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国际均相-多相催化关系会议等,有可能有会议论文可以发。一般,有名人物的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发表在Topics in Catalysis、Catalysis Today杂志上,其它百余篇口头报告和墙报发表在Studies in SurfaceScience and Catalysis上,甚至没有地方发表。能轮到发表是好事情,但是这些专辑的缺点是发表前的等待时间非常久,至少一两年。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投稿比较慢,别人都得等他。所以很多人选择写那种“自由体”文章,即用点已经发表的旧数据,用点没有发表过的不能独立成文的废数据,用点以后即将发表的新数据“凑”成一篇文章。论档次么,个人感觉Topics in Catalysis比Catalysis Today更好一点,因为前者选择文章更精,是个贵族杂志,很多有名的人都在上面发文章,而且档次不高的学术会议也包不到Topics in Catalysis发表会议论文专辑。Topics in Catalysis上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的。有的象典型的科研论文,有的象Accounts,有的是“自由体”文章。和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上的文章相比,Topics in Catalysis上的文章更具有自由度,更加随便一点。有的文章虽然报道了部分新的数据,但是连实验部分也没有的:原来,新的实验是塞到小综述里面,作为小综述来讲的。有的文章实验结果部分和发表在其它催化杂志上的结果部分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在Introduction部分讲了很多背景知识,用了一些时髦的卡通图说明大气环境污染的途径,说明这一个领域发表文章数目的柱状图,这显然是把开会时秀的图也用上了。这在其它严肃催化杂志上是不可以的。还有的文章要么纯粹讲催化剂量子化学结构模型,要么用某种单一的仪器进行表征,要么综述文献,要么单一地讲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连活性曲线也没有的。而Catalysis Today上很多文章介绍最新实验的居多。但有的专辑比较偏,比如介绍反应器的文章,介绍等离子体在催化中应用的文章。Catalysis Letters虽然名字叫“催化快报”,但是其实文章长度的自由度比较大,从3页到15页都有的。一般要求6页,但是我也看到有的文章看起来象是被Journal of Catalysis退稿了才发表在Catalysis Letters。个人感觉Catalysis Letters发表的文章良琇不齐,有的差的文章只相当于催化学报上文章的水平。大部分文章具有一定新颖性,但是做实验并不全面。好比说有的文章就只有动力学曲线,有的有机催化的文章只用表告诉读者什么反应多少产率,有的文章催化剂表征也没有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更适合发表报道新催化剂用于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反应,如费-托合成、加氢脱硫水气变换、蒸气重整、烷基化。一个目前正在热起来的方向为固体催化剂的有机催化,如精细化学品的选择氧化、手性催化等。大体上,如果作者能在文章中说最近某化学公司公开了某反应的流程,但是对催化剂配方没有详细报道,本文详细研究这个反应,这样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有时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还报道改性的中孔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的催化。仔细阅读了2007年1月27日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多上是没有专门的讨论部分的。大体上,典型的文风是这样的:报道一个有工业应用价值反应的新催化剂,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效果,运用各种仪器进行表征,并进行初步解释。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和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具有同质性,区别是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更多发表均相催化、金属有机催化.鼓励的方向是离子液催化、超临界催化、emulsion催化。这里面发表的多相催化的文章和在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上发表的文章没有非常大的区别,细微的差别就是如果反应是别人不感兴趣的探针反应,如异丙苯裂解、异丙醇脱水,更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固载型的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也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如果只是报道催化剂合成,没有报道反应活性的文章不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现在做光催化非常热门,很多文章泛滥,投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投不中的光催化文章可以考虑送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总体感觉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比较朴素,发表普通的文章。最近一年该编辑部修改了办刊方向,更加强调机理研究,不欢迎纯粹催化剂制备和表征(而没有详细反应)的文章,想必投稿更困难,每期发表的稿件也少了很多。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主要发表环境催化,如汽车尾气催化、臭氧分解、氯化有机物催化燃烧、污染水的湿氧化、光催化、加氢脱氯等。Catalysis Communications我从来没有投过。要求是最多只能引35篇文献,图不能超过5章,没有Supporting Inform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是催化类最好的杂志,也是名流经常出没的杂志。浏览每一期杂志,发现上面经常出没的都是一些大头,比如Iglesia、Lercher、Baiker、De Vos、Jacobs、Corma、Niemantsverdriet、Davis、Li等人。一般无名小辈发表文章非常困难。不过最近该杂志也有不少中国人名字在那里出没。通过阅读一些最新文献,发现现在Journal of Catalysis固然保持一种工作非常细致的传统,一个新的动向是更加强调新颖性。比如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学的方法合成出各种形状的CeO2,测其催化活性;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方法把金属颗粒包在沸石“胶囊”里面达到特定的催化目的;有的催化工作者用emulsion介质做手性催化;有的催化工作者研究了金催化剂的别人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有机催化反应,拓宽了金催化剂的应用;有的催化工作者说金块也有催化活性的,打破了以前的成见。以上这些就是创新性。这些文章的数据未必很多,但是具有创新性,也一样能发表。并且这类文章比较general,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有点向JACS的长文章的风格靠拢。可以说,大概有些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文章就是投Angew Chemie投不中才发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否则审稿人就要说你可以投Catalysis Letters的。至于长文章,光催化效果好,只有几条活性曲线,是投不中那个杂志的。一般,要刻苦工作一年才能出篇Journal of Catalysis长文章。

我快毕业了,还有一年,我想投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不知道从发表到见刊大概多长时间? 直接联系刊物编辑部不就得了,或者去学术论坛问那些常发表文章的人,这里知道的人不多 环境工程投稿求助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环境类有哪些审稿快的SCI 环境科学英文版中研究快讯 或者其他杂志研究快讯可能会快一点!文章质量越好,改动越少,一般也越快。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超快,两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也超快,2-4周吧。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6周,也算很快的了,而且这个刊物每年的文章量也很大,属于中档刊物,涉及的研究领域也比较广泛,建议你投这个。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4-6周,和EST一样是美国化学学会的刊物,我个人认为虽然影响因子不是特别高,但这个看绝对属于牛刊。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 *** ent 这个刊物影响因子比较低,不够要看运气了,6-12周,主要还是监测方面的。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有关毒理学的,8周左右吧。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做模拟的话我首推这个刊物,现在的影响因子好像也超过3了,8周作用,也不算慢。 你还可以考虑投WR,一般好刊物都是审稿快的,相反相对差的刊物审稿也就慢了。 我建议你首先确定自己研究领域的刊物,然后根据自己研究的水平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档次的刊物,然后看看这些刊物一年多少期,半月刊总要比半年刊快的多的吧。 环境工程专业哪个期刊收录论文快 稿件质量高的,都容易通过杂志社审核并得到录用。 求助:怎样给《环境工程》投稿 找一找其投稿的邮箱,然后将自己的稿件电子版发送过去。如果找不到可以考虑通过三方平台去投递。或许比自己找更快一些,且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修正,减少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被拒。 求助:推荐几个国内环境工程核心期刊,要求档次比较低,给钱就能发文章,而且发表速度要快的。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耿的新北大核心 容易发 审稿一周 适合你 环境专业性的期刊本来就少 这种稀罕的期刊都比较难发的 除非你发其他综合性的核心期刊 比如中华建设之类的也是核心 可以发环境类的文章 请问环境专业主要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 国内的环境类核心: 1.环境科学 2.环境化学 3.中国环境科学 4.环境科学学报 5.上海环境科学 6.环境污染与防治 7.环境工程 8.环境保护 9.中国环境监测 10.重庆环境科学 11.农业环境保护 12.环境科学进展 13.环境科学与技术 14.环境科学研究 15.分析化学 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7.环境与健康杂志 is.农村生态环境 19.干旱环境监测 20 .海洋环境科学 英文的就更多了,ES&T, Water Research, Chemospher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vaughn(站内联系TA)呵呵,踏实工作,多看文献,有底子才行。ysqlym(站内联系TA)在ES&T发表确实很难啊!个人感受。weizhang721(站内联系TA)搞水的,还可以水方面的期刊发一下,比如,《给水排水》,《中国给水排水》,《工业给排水》,等等,有好多,总之,好论文不愁没地儿发表,呵呵呵:Dweizhang721(站内联系TA)对了,还有各名校的学报也可以呀xiaoz(站内联系TA)10.重庆环境科学 好像几年前就停刊了吧,^_^zhaowu_81(站内联系TA)3.中国环境科学 4.环境科学学报是属于国内环境科学方面的唯一两个一级学报,只要做得好,4.环境科学学报上发表还是比较容易;其他的核心期刊如果你老板是某一刊物的委员,也很好发表;另外,在你做论文实验的所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举办的刊物上发表,也相对比较容易。其他刊物上发表有的为了钱,有的是靠关系,就发得快。 《环境工程》和《应用化工》哪个期刊更好呢 个人觉得后者吧,都可以读读的。 环境工程类期刊有哪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的期刊发哪些好?《环境保护》等可以发吗? 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比较喜欢《水处理技术》和《环境工程学报》,这两本书学术性都比较强,至于你说的《环境保护》不了解,建议百度搜索一下,或者到官网看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