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王丽娅老师发表过的论文

发布时间:

王丽娅老师发表过的论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专家王丽娅,女,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角膜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所长,河南省角膜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原《眼科研究》)主编,中华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9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对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眼部烧伤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后的眼表重建手术等。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参与编写《眼科全书》、《眼病疾病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库》、《眼免疫学》等学术专著 8 部。获“河南省优秀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在全国眼科专业领域内享有盛誉。获科技进步奖多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别拉洪乡政府副乡长王丽娅,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县第三小学德育副校长,拟任县别拉洪乡政府副乡长(副科级,试用期一年)。

影响因子去除自引的意义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衡量期刊的影响力。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去除自引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该期刊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避免了因自我引用而导致的影响因子的虚高。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度量了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数的比值。

一、化学的来由 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们都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Xηwa(Chamia),希伯莱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它的最早来源难以查考.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可以假定是从埃及古字Chemi来的,不过这个名字的意义很晦涩,有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秘密或黑暗等意义。其所以有这些意义,大概因为埃及在西方是化学记载诞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学极为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在实用化学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进已有一种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制造玻璃,可见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了。再从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时已精于使用防腐剂和布帛染色等技术。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至于其它几种意义,可能因为古人认为化学是一种神奇和秘密的事业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缘故。 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 二、化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三、化学学科在探索中成长 化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它的边缘学科或者说是它的分支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就眼下炒得过热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及共轭电场论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古往今来,有多少化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你想了解他们吗?化学名人风采将带您走近他们。 燃素说的影响 。可燃物如炭和硫磺,燃烧以后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灰烬;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锻灰较多,但很疏松。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随着火焰的升腾,什么东西被带走了。当冶金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后,人们希望总结燃烧现象本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出版了教科书《化学基础》。他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老师贝歇尔有关燃烧现象的解释,形成了贯穿整个化学的完整、系统的理论。《化学基础》是燃素说的代表作。 施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 可燃物==灰烬+燃素 金属==锻灰+燃素 如果将金属锻灰和木炭混合加热,锻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下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酒精是燃素与水的结合物,酒精燃烧时失去燃素,便只剩下了水。 空气是带走燃素的必需媒介物。燃素和空气结合,充塞于天地之间。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所以动植物易燃。 富含燃素的硫磺和白磷燃烧时,燃素逸去,变成了硫酸和磷酸。硫酸与富含燃素的松节油共煮,磷酸(当时指P2O5)与木炭密闭加热,便会重新夺得燃素生成硫磺和白磷。而金属和酸反应时,金属失去燃素生成氢气,氢气极富燃素。铁、锌等金属溶于胆矾(CuSO4·5H2O)溶液置换出铜,是燃素转移到铜中的结果。 燃素说尽管错误,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了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基础。我们现在学习的置换反应,是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而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是有机物某一结构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过程。这些思想方法与燃素说多么相似。 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发现氧气的制法 :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舍勒的职业是药剂师--chemist,他长期在小镇彻平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有一次,后院传来一声爆鸣,店主和顾客还在惊诧之中,舍勒满脸是灰地跑来,兴奋地拉着店主去看他新合成的化合物,忘记了一切。对这样的店员,店主是又爱又气,但从来不想辞退他,因为舍勒是这个城市最好的药剂师。 到了晚上,舍勒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的实验研究中。对于当时能见到的化学书籍里的实验,他都重做一遍。他所做的大量艰苦的实验,使他合成了许多新化合物,例如氧气、氯气、焦酒石酸、锰酸盐、高锰酸盐、尿酸、硫化氢、升汞(氯化汞)、钼酸、乳酸、乙醚等等,他研究了不少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发现了白钨矿等。至今还在使用的绿色颜料舍勒绿(Scheele’s green),就是舍勒发明的亚砷酸氢铜(CuHAsO3)。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但舍勒只发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1942年舍勒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日记和书信才经过整理正式出版,共有八卷之多。其中舍勒与当时不少化学家的通信引人注目。通信中有十分宝贵的想法和实验过程,起到了互相交流和启发的作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舍勒十分推崇,使得舍勒在法国的声誉比在瑞典国内还高。 在舍勒与大学教师甘恩的通信中,人们发现,由于舍勒发现了骨灰里有磷,启发甘恩后来证明了骨头里面含有磷。在这之前,人们只知道尿里有磷。 1775年2月4日,33岁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店主人已经去世,舍勒继承了药店,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继续科学实验。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舍勒发现氧气的两种制法是在1773年。第一种方法是分别将KNO3、Mg(NO3)2、Ag2CO3、HgCO3、HgO加热分解放出氧气: 2KNO3==2KNO2+O2↑ 2Mg(NO3)2 == 2MgO+4NO2↑+O2↑↑ 2Ag2CO3==4Ag+2CO2↑+O2↑ 2HgCO3==2Hg+2CO2↑+O2↑ 2HgO==2Hg+O2↑ 第二种方法是将软锰矿(MnO2)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氧气: 2MnO2+2H2SO4(浓)== 2MnSO4+2H2O+O2↑ 舍勒研究了氧气的性质,他发现可燃物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为剧烈,燃烧后这种气体便消失了,因而他把氧气叫做“火气”。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可燃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焰是“火气”与燃素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他将他的发现和观点写成《论空气和火的化学》。这篇论文拖延了4年直到1777年才发表。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在1774年发现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 普里斯特里始终坚信燃素说,甚至在拉瓦锡用他们发现的氧气做实验,推翻了燃素说之后依然故我。他将氧气叫做“脱燃素气”。他写到: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素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后,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实验,我想读者是不会觉得惊异的。我自己实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长时间,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通用品呢?不过现在只有两只老鼠和我,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罢了。”普里斯特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的利兹作牧师,业余爱好化学。1773年他结识了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他们后来成了经常书信往来的好朋友。普里斯特里受到好朋友多方的启发和鼓励。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四个方面都有很多著述。 1774年普里斯特里到欧洲大陆参观旅行。在巴黎,他与拉瓦锡交换了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正直的普里斯特里同情法国大革命,曾在英国公开做了几次演讲。英国一批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人烧毁了他的住宅和实验室。普里斯特里于1794年他六十一岁的时候不得已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化学教授。美国化学会认为他是美国最早研究化学的学者之一。他住过的房子现在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里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拉瓦锡和他的天平: 燃素说的推翻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2.3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 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 拉瓦锡制得氧气之后: 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1775年,拉瓦锡的实验中心已从分解金属锻灰转移到了对氧气的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其实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即氧化。这就是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的氧化理论。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空气中既然含有1/4的氧气(数据来自原文),就应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见解。1777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这年的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 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简单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界,可以看作是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简单的非金属物质,其氧化物为酸: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简单的金属物质,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简单物质,能成盐的土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拉瓦锡对燃素说和其它陈腐观点的讥讽和批判是无情和激烈的。这使他在创建科学勋绩的同时得罪了一大批同时代和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中,在许多有关历史、科学史、化学史的书籍中,作者都对拉瓦锡总是突出自己的人格特点进行低调的描述和评价,指责他在《化学概要》里没有提起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对他的启示和帮助。但我们得看到,拉瓦锡确实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虽然不是他最先发现氧气的制法,但他通过制取氧气分析了空气的组成,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氧气因此不同于其它气体,被赋予非凡的科学意义。拉瓦锡十分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专门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拉瓦锡28岁结婚时,他的妻子只有14岁。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在拉瓦锡的著作里,有很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年后拉瓦锡被解除了火药局长的职务。1793年11月,国民议会下令逮捕旧王朝的包税官。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极左派马拉曾与拉瓦锡有过激烈的科学争论,心存嫉恨,便诬陷拉瓦锡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当时科学界的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这时,拉瓦锡正当壮年,是51岁。 四、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000124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学科。基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成,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产生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代[1]。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基因、纯化基因和扩增基因的技术,其核心是分子克隆技术。它能帮助人们从各种复杂的生物体中分离出单一的基因,并把它纯化,再把它大量扩增,用于研究。 20多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特别是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及DNA重组技术等三大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不仅把分子生物学提高到了基因水平,而且也把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其他学科引上基因研究的道路,并取得了许多揭示生命秘密和生命过程的重大成就 ......

王丽发表过的论文

1985年-1889年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989年-1993年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93年-1996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1996年-2003年吉林大学文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1999年-2002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至今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教师。所在硕士点(方向):经济与管理心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受众心理带硕经历(可附学生的优秀论文):2001年起担任吉林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导师。研究成果展示(论文、课题、获奖等其他成果)专著:《符号化的自我——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中的自我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独撰。论文1:情感担保的力量——R-P网格与广告的情感诉求策略,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2003.1,独撰。论文2: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论恐惧广告的有效性,广告人,2003.2,独撰。论文3:刻板印象与广告的文化仿像,论文集《文化视角下的广告传播》,中国教育图书文化出版社,2004.11,一般,独撰。论文4:广告传播的“睡眠效应”,当代传播,2005.1,独撰。论文5:从睡眠效应看争议广告的传播诡计,现代广告·学刊,2005·总第110期,独撰。论文6:虚拟社群传播生态特征与消费心理似真性,新闻界,2005.5,独撰。论文7: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新闻界,2006/3。独撰。课题1:睡眠效应与插播广告的传播效果,省教育厅(20051650),2005.7-2007.6,在研,0.5万,第一。课题 2:刻板印象与广告文化仿像研究,省社联(05B05),2005.8-2006.8,在研,第一。课题3:阶层消费文化与男装品牌市场定位的研究,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040989,2004.7-2006.7,在研。第二。课题4:网络文化现状及对策——网络成瘾症的研究对策,国家年度课题(05BG064),2005.12-2006.12,在研,6万,第二。

王丽自一九七八年八月参加工作以来,在教育园地上已经整整辛勤耕耘了三十个春秋。她始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苦干实干,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尤其是任班主任工作的二十几年里,更是用全部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她的敬业精神和她的行动,不但在学校里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好评,也搏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素质教育思想教书育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以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她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勤奋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她不断探索,执着追求,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党和人民给了她很高的荣誉:1993年9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1995年7月被丹东市委、市政府授予功勋教师称号。1996年4月被丹东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她当选为凤城市第二届政协委员。2000年3月被评为凤城市巾帼创业十大标兵之一。2000年5月被凤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凤城市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5月她的业绩被收入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编写的《中国人才词典》第三卷。2002年她当选为凤城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2年9月被评为凤城市十杰教师。2002年9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2004年9月第二十个教师节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她当选为凤城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并且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对从事的英语教学工作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5年9月,她撰写的论文《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一文,在辽宁省初三英语课堂教学培训会议上做大会发言。1997年4月,她撰写的论文《我是怎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文,获辽宁省优秀论文三等奖。1998年3月,她撰写的论文《目标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的运用》一文,获辽宁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001年4月,她撰写的论文《适应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文,获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11月,她参与主编了《中考万象分类总复习—英语》一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5月,她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关系的研究》一文,获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文集》上发表。2002年8月,她主编出版了《助教导学》一书(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9月,她撰写的论文《抓中等生、促上等生、带下等生》一文,在《辽宁教育》2002年第九期上发表。2005年10月主编出版了《英语语法真题大全》一书(吉林少儿出版社)。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授课。既满足了好学生的要求,也照顾了那些部分学困的学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多年来她所执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在凤城市乃至丹东市都名列前茅。她的教学方法吸引了全校的英语教师,大家纷纷学习效仿,每次她都热情耐心,积极扶持,不怕辛苦地上观摩课,帮助青年教师钻研教材,使他(她)们的业务能力尽快得到提高。2001年1月,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宋词获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张帆、林思奇、那春雷、朱颖获国家级二等奖,王老师同时荣获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2002年5月,在全国中学生第四届“思中杯”阅读原著翻译有奖竟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1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3年3月,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李梦雅,笔试成绩是丹东地区第一名,获国家级二等奖。她所带的班在历届中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在1993年升学考试中,在报考的53人中,有23人考入重点高中。在1996年升学考试中,在报考的86人中,有43人被重点高中录取,并且囊括了凤城市的前三名,而且英语单科成绩是丹东地区的最高分149分。在1999年的中考中,她的学生祝慧获丹东地区中考状元。在2002年的中考中,她的学生姜延昆以总分514分的好成绩,再次获得丹东地区中考状元。传授知识是一种乐趣,教导做人更是一种快乐。王丽同志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她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取得的瞩目成绩,与其教学工作相映成辉,为凤城地区的教师树立了榜样。她带班的显著特点就是无论什么样的班,经她管理一段时间后,最终都能使班级成为一个努力进取、刻苦学习、文明守纪、具有凝聚力的坚强集体。1999年9月,学校领导研究决定让她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学生总数为168人,而且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于是她就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上下功夫,具体做法就是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对于在班级里经常出问题、让老师操心的学生,她没有选择放弃,也不是跟他们大发雷霆、冷嘲热讽,而是经常接近他们,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用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觉醒。人都是有感情的,付出终有回报。她离不开学生,学生更离不开她。她因病手术住进了医院,手术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来班级干部,安排好班级工作。学生们知道老师病了,没有更多的语言,留下的是张张保证书:老师您放心,我们保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那些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在她住院的时间里,表现的都特别好。民主管理班级是王老师的又一诀窍,在她的班级里,许多事情都是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办。这样,学生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自己更应当尊重老师,尊重集体。他们有了自豪感,接踵而来的是责任感和效率感。学生的心和老师的心贴近了,学生也就有了积极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集体观念。对事业的痴心,对工作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是王老师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有一年的秋天,一天下午气温突然剧降,她看到班级许多学生没有准备,便急忙跑回家拿来好多上衣,让学生放学回家时穿上,不至于冻感冒了,一点小事,学生及家长很是感激。有一年凤城地区闹地震,王老师的办公室在一楼,教室在四楼,当她感到地震时,就拼命往楼上跑,往下跑的老师都说她太傻了,可她说我的学生还在上面,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哪!她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家境很困难,多次想辍学,王老师了解了情况后,一边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边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免去他的学习费用,而平时的学习用具、零用钱都由她包了。在王老师的关心照顾下,该学生不但没有放弃学业,而且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凤城一中。------ 我们仿佛看到她那播种、耕耘、收获、情系桃李、爱洒教坛的辛勤背影。为促进凤城市内直属中学的均衡发展,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2002年9月凤城市教育局做出重大决策,选派王丽同志到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较差的凤城四中支教。她义无返顾,有信心、有决心去开拓一方艰难、崭新而又充满生机的新天地。六年过去了,王老师在督促和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自己也在教育事业上辛勤地耕耘着。她现在所带的班,学生来源区域大、构成复杂,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一巨大的塑造心灵工程和重重困难面前,王老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老师。她遵循以尊重为前提,以爱护为纽带,以理解为重点的原则,精心打造,使班级成为班风正、学风浓、人情盛、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的坚强班集体。在2005年的中考中,这个班级的学生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成绩。王老师所执教的班级,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水平、身心素质都堪称一流。

重视个体化透析处方应用,擅长处理透析病人急慢性并发症。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6篇,参与完成科研课题3项,其中2项获山东省、市科技局三等奖。现任山东省生物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委,山东省医学会第四届肾脏病分会委员。担任山东大学护理学院、七年制硕士班肾内科的教学。

王苏娅发表的论文

对公司年限没有要求\x0d\x0a开一个广告公司最低注册资金10万。\x0d\x0a开广告公司,分二种,一种是制作设计类的公司,这种比较简单,一种是有广告发布权的广告公司,这种需要经过行政审批,获得广告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办。广告经营许可证其实也不难办,现在很多地方开有行政办事大厅,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许可,全部在一个大厅一站式的完成,你可到你当地的行政办事大厅或工商局咨询你当地审批广告经营资格的条件。\x0d\x0a注册资料:(1)个人资料(身份证、法人户口本复印件或户籍证明、居住地址、电话)\x0d\x0a(2)注册资金\x0d\x0a(3)拟订注册公司名称若干\x0d\x0a(4)公司经营范围\x0d\x0a(5)租房房产证、租赁合同办理流程:(1)企业名称核准 (工商局)\x0d\x0a(2)办私章,验资报告 (公安特行科、银行)\x0d\x0a(3)办理营业执照(工商局)\x0d\x0a(4)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技术监督局)\x0d\x0a(5)办理税务登记证(税务局)\x0d\x0a(6)开立银行基本帐户(银行)\x0d\x0a(7)申领发票(税务局)\x0d\x0a经营范围可以是: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礼仪服务,会务服务、会展服务。\x0d\x0a办证费用因地置移一般在一千元左右。\x0d\x0a由于地域不同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工商部门。

1、市级及其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篇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2、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求提供2篇论文,其中必须有1篇是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另外1篇可以是在省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也可以是由本人撰写、经单位审核属实且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工作研究文章或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应用分析文章。

3、乡镇(中心)卫生院 :既可以提供1篇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可以提供1篇以第一作者在省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由本人撰写、经单位审核属实且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领导下,负责指导本科护理技术、科研和教学工作。

2、检查指导本科急、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实施,护理会诊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3、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根据医院具体条件努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护理学科。

4、主持全院或本科护理大查房,指导下级护理人员的查房,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副主任护师

1、无脑上司、胡乱指挥。瞬间想辞职,首当其冲的就是遇到一个啥也不懂的上司,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被他全盘否定,还要被教训一通,好一点的上司告诉你他想要什么,虽然你觉得及不合理,但是至少能给你一个思路;不好的领导直接让你自己去想,如果结果上司还是不满意,又是一通批评,还有可能影响工资和晋升。2、人脉优先、能力其次。当公司有晋升的机会,你信心满满的报名参加,结果发现,关系户早在半年前就知道了消息,并且拿到了复习题,甚至连面试时要讲的获得荣誉和论文发表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而你完完全全是裸考上阵,更多的时候各种活动压根就没有通知到你,更不用说是参加了。3、气氛懒散、没有动力。国有企业铁饭碗、死工资,大部分奖金都是平均发放,可能刚从大学毕业的你满怀壮志准备大干一番,但是工作几年后却发现干不干都是那么回事,也不影响工资,老员工也都是给你传授如何偷懒的经验。久而久之,越来越没有工作的动力,同时失去的还有逃离的勇气。4、努力工作、工资不变。本以为工作以后花钱能够自由,结果发现工资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入不敷出。与父母同属一个公司,依稀记得十年前他们上班能挣三、四千,我现在上班依然是挣三、四千,攒了几年钱买车被掏空一次,又攒几年钱房子装修又被掏空一次,这个月卡里只剩几千块钱,眼瞅要到期的车险还没有着落,看来只能向父母张口了。5、平时加班、周末贡献。企业文化这个东西,好的时候是让员工找到认同感和存在感,坏的时候就是“剥削”劳动力,靠洗脑让你无休止加班。如果是平时加班,至少还能幻想周末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做点自己的事情,结果一到周五就突然通知你周末要上班,而且没有加班费,顶多让你过了这段时间把假休回来,这一上就是连上21天班,攒下来的串休到年底都没能休完。平时总是幻想着有这么一天,高冷地递给老板辞职报告,老板问为什么辞职,然后坚定地说“家里老房拆迁,赔了一个亿”,看他吃惊的表情暗暗自喜,但这种玩笑也只是想一想,“穷”让我们难以迈出辞职的那一步,我们目前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会被埋没,但是是金子迟要会要发光,能力是自己的谁也夺不走,总有一天会有伯乐慧眼识珠,让你发会出自己应有的能力。—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一般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股东限定为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股东限定为一名自然人股东或一名法人股东投资。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制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是设立公司的重要环节,公司章程由全体出资者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经全体出资者同意,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

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除其名称应符合企业法人名称的一般性规定外,还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公司"。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一般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或股东会、执行董事、一至二名监事、经理。股东人数较多,公司规模较大的适用前者,反之适用后者。

5.有公司住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6.申报的经营项目中需要前置审批的,应提供有关许可证。

(1)企业名称核准

在上海一窗通里操作,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些材料:公司名称,经营范围,公司注册资本,人员组成,联系方式,股权关系等。

(2)电子签名

名字核准通过后,法人,监事与财务联系人等都要在线签字。

(3)办理营业执照

自己或者委托本地园区工作人员到现场去领取营业执照。

(4)刻章

等执照出来后,可以到现场去刻制公章,法人章,财务章与发票章。

广告公司注册:

王丽和傅根跃发表过论文

1. Fen Xu , Yang C. Luo, Genyue Fu , Kang Lee. Children's and adul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ying and truth-telling.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9. Volume 18 Issue 4, P307 - 3222. Haiyan Wu, Xiaoqing Hu, Genyue Fu (2009)Does willingness affect the N2-P3 effect of deceptive and honest responses? Neuroscience Letters, 467(2):63-663. Heyman, G. D.,Fu, G., Monica A.& Lee, K.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ume 27, Number 4, November 2009 , P 875-8904. 2009年 测谎的 ERP 研究进展与趋势 《中国临床心理学》2009年第17卷第2期 P194-196 (胡晓晴,傅根跃)5. 2009年 幽默加工的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7卷第1期 P112–117(伍海燕 傅根跃 臧燕红)6. 2009年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7卷第1期 P118–125 (胡晓晴 傅根跃 施臻彦)7. 2009年GKT原理的卡片测试范式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9,32 (1) :173 – 175 (傅根跃 马艳 丁晓攀)8. Fu, G., Evans, A. D., Wang, L., & Lee, K. (2008). Lying in the name of the collective good: A developmental study. Developmental Science, 11(4), 495-503.9. Heyman, G. D.,Fu, G., & Lee, K.. (2008). Reasoning about the disclosure of success and failure to friends amo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4(4), 908-91810. 2008年 儿童对心理特质信息来源的评价 《心理科学》2008,31(3):754-758 (丁晓攀 傅根跃)11. 2008年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5期 P481-484 (傅根跃 马艳 丁晓攀)12. 2008年 GKT测谎模式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1期 P106-109 (傅根跃 马艳 丁晓攀)13. 2008年,视错动觉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21(1):70-72 (丁晓攀 俞秀梅 马剑虹 胡华敏 傅根跃)14. Gail D. Heyman, Genyue Fu & Kang Lee Evaluating Claims People Make about Themselves:The Development of Skepticism Child Development 2007 Vol. 78, No.2, 367-37515. Genyue Fu, Fen Xu, Catherine Ann Cameron, Gail Heyman & Kang Le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Choices, Categoriz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Truths and L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7,vol 43, No.2, 278-29316. Genyue Fu& Kang Lee. Social Grooming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Emergence of flattery behavior Developmental Science 10:2 (2007), pp 255–26517. 2007年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04期 第32卷(总第151期):30-34 (傅根跃 王丽)18. 2007年 不同奖励条件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年 Z1期 (傅根跃 王丽)19. 2007年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及其与道德观念的相关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第4期:15-21(王玲凤 傅根跃)20. 2006年假想的道德两难条件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抉择心理科学2006年32卷5期P1049-1052(傅根跃王玲凤)21. 2006年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14卷3期P286-288,291(陈昌凯傅根跃倪晓峰杨持光)22. 2006年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心理科学2006年29卷2期P392-394(傅根跃丁晓攀)23. 2006年孤独症相关脑机制的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2期P56-61(孙永珍傅根跃)24. 2005年 为集体或个人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心理科学,2005年 28卷 4期 P859-862(傅根跃 王玲凤)25. 2005年,测谎问题中的“情绪成分”对皮肤电反应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3,第3期321-323页(傅根跃,陈昌凯,缪伟,倪晓峰)26. 2004年, 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及其变式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2,第4期410-413页(傅根跃,马艳,缪伟)27. 2004,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语言与短时记忆特点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四期:13-16。(赛燕燕,傅根跃)28. 2004,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与塑造,外国中小学教育,第二期:36-39(马艳,傅根跃)29. 2003,幼儿面子谎行为和面子意识研究,心理科学,Vol. 26, No.6 : 1039-1042(傅根跃 孙永珍)30. 2003, 我国孤独症研究的现状,中国特殊教育, 2003-10-1, 2003 年第5期P81- 84(孙永珍 傅根跃)31. 2003, 儿童疼痛应对问卷的初步编制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第九期P568-569(谢敏芳 傅根跃)32. 2003,儿童对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的认知,心理科学,Vol. 26, No.4,(王玲凤 傅根跃)33. 2003,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1 No.2:128-129(王玲凤 傅根跃)34. 2003,6岁儿童面子谎及其熟悉度与权威效应初探,应用心理学,Vol.9 No.1:24-28,(傅根跃 蒋培丽)35. 2003,传统测谎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心理科学进展, Vol.11 No.1:108-115。(傅根跃 陈昌凯)36. 2003,画人智力测验研究报告,在孟庆茂、车宏生、冯伯麟编: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116-12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傅根跃)37. 2003,画人智力测验适用性的初步研究,在孟庆茂、车宏生、冯伯麟编: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370-383,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朱倩云,傅根跃)38. 2002,威廉斯综合症及其研究现状,应用心理学,Vol.8 No.4 P56-60(赛燕燕、傅根跃、赵正言)39. 2002,小学儿童集体主义意识研究,心理科学,Vol.245 No.5:612-613(傅根跃 陈昌凯 胡优君)40. 2002, 画人智力测验方法的应用价值 , 浙江预防医学 , 2002 年08期 P50-52(杨仁志,傅根跃)41. 2002,画 人 智 力 测 验的城乡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0 No.1:54-55(朱倩云,傅根跃)42. 2001,Chinese and Canadian Adult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e- and Truth-Telling about Pro-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Vol.32 No.6:740-746(SSCI收录,第一作者)43. 2001,Taiwan and Mainland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e- and Truth-Telling: A Modesty Effect,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Vol.19:525-542(SSCI收录,第三作者)44. 2001,小学儿童谦虚行为的发展研究,应用心理学,Vol.7 No.1:19-24(傅根跃 陈伟伟)45. 2001,一个团体投射测验的介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9 No.4:303-306(郭洪芹 傅根跃)46. 2001,成人依恋问卷(AAQ31)的初步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9 No.3:190-192(李菲茗 傅根跃)47. 2000, 小 学 儿 童 对 谦 虚 的 道 德 评 价,心 理 科学,Vol. 23, No.5:581-585(傅根跃 陈伟伟)48. 2000, 弱 智 儿 童 语 言 障 碍 调 查,应 用心 理 学2000. 12 Vol 6 (1) P70-75 (傅根跃)49. 2000,Taiwanese, Mainland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s and adults’concepts and moral evaluations of lie- and truth-telling: The modesty effect,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第三作者)50. 2000,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第一作者)51. 2000,Chinese Children’s Concept and Moral Evaluations of Lie- and Truth-Telling,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第二作者)

孟凡丽老师发表的论文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的 文化 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摘 要: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和多元文化阶段。其每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转化都有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外界发展自身的典范。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对于澳大利亚文化性格的建立,黄源深老师在其著作中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以及多元文化阶段。土著文化即在澳洲延续四万年的原住民文化,虽然几近被随英国殖民的西方文明所入侵与扼杀,但仍对后来澳洲文化的发展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于民族文化阶段则是从1788年英国进入澳洲的殖民文化开始,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发展成可称为“澳大利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格。就在其移民社会丰富内涵以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多元性渐成为其文化社会的重要成份。自70年代起,这种对多元宽容态度的提倡,便成为澳大利亚政府主要的文化政策方向。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化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粗犷豁达、平等实际、物质文明、浪漫无羁。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了宽容多元的精神,在多元异种文化刺激下而能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

18世纪经历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的英国,大量的农村人口为了谋生而集中到城市。然而过度拥挤的人口以及高消费使得谋生并不容易,城市里出现了大批穷苦的劳工及贫民。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尖锐摩擦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里犯罪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的对应 方法 则是不断加重及扩大刑罚严惩以期吓阻。为了解决监狱人满为患及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将囚犯流放至美澳等地,且往往将底层民众所犯的轻罪加重判刑以符合流放标准。如此做法一方面可以舒缓城市人口压力及社会问题,二来又可以拓展海外殖民地。

由于在北美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澳洲成为英国政府继北美之后替代流放罪犯的地方。1788年,英国派出由菲利浦总督(Arthur Phillip)率领的第一舰队载来首批移民抵达澳洲,罪犯及军人构成了澳洲这批最早移民的主要成员,其后在澳洲发现金矿后及移民奖励政策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直到1868年全澳废除流犯政策为止,英国已经在澳洲流放多达168,000名罪犯。在今天,一般便以1788年作为现今澳大利亚联邦创建所能追溯到最早的一年。

这种罪犯流放史的 经验 ,对澳大利亚民族的集体心理可能构成了深层的影响。1788年1月26日,菲利浦总督在悉尼湾(Sydney Cove)举办了简单隆重的典礼,宣告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正式成立,后来更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 国庆节 。然而对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民而言, 1788年并不是一个纯然荣耀的一年。1788年是英国正式将势力伸入澳洲建立殖民地,同时也是首批发配澳洲之流犯抵达的一年;它象征的是英国的荣耀,而不是澳大利亚的荣耀。和怀抱梦想前往美国的清教徒相比,这些澳大利亚早期的移民特质也不一样。这些早年来到澳洲的人们并非为寻找新天地而来,而是一群被英国政府及社会所放逐到遥远荒陆的有罪之人和社会底层民众,他们是被迫待在澳洲的一群无奈的英国人。在这个背景下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群体自然较难积极发展出独立的自我价值及荣耀,他们的荣耀理当来自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的延伸,然而却是原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低落的一群。澳大利亚在过去对母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景仰却隐含有相形自卑的潜在意识,这使得他们早年似乎不断的在寻求英国的认同,并强调以身为不列颠人的身份为荣。这种自信的失落让他们可能特别意识到并强化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的优越感。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建立其以白种移民为主社群组织后,便一直想象着一个脆弱的自我。这种想象的来源因素很多,除了前所提及的政经历史发展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孤立偏远的地理位置所致。澳洲的偏远位置、晚起步的发展、相对稀少的人口,都让早年的澳洲白种移民感到不安,担心自己被西方遗弃。这种脆弱性的想象带来不安,使澳洲希望尽可能的以各种方式确认自己居于西方国家,并以身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为其归宿。而在外在物质的联系上,早期的澳洲移民时常必须依赖母国的接济,在经济开始发展后,与英国以及日后与美国的贸易,构成了经济上最大的支柱,而其国防在二战前更是依赖英国的保护。在这种脆弱不安感和前所提及的自信相对失落的背景下,澳人便倾向于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及外部实质上的依赖,导出澳人比 其它 国家更在意确保自己身为优越西方的一份子,且与强大英美均维持好友。

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便可能在这种心态下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劳工移民的进入,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的社群在早期显得相当忧虑,澳人因为特别在意自己的西方身分而刻意对亚洲移民加以区隔歧视。如前所述,由于在西方世界内的自信相对不足,澳人在面对非西方文化时因而特别易于产生优越感,藉由歧视他们来获取自信失落的慰藉。虽然身处亚太,但澳大利亚过去在论述上认为亚洲是“另一个世界”,然而由于他们实际在地理位置上又和“另一个世界”较为接近,加以前述脆弱性的想象,使得他们对于“亚洲黄种人”可能带来的威胁特别敏感。让澳大利亚早期在亚洲特别感到威胁的国家有二,一为甫成为新兴强国的黄种日本,二为拥有庞大人口且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的中国。一直到二次大战后,在澳洲开始转向多元开放的五零年代以前,澳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从纯粹西方国家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并透过英美来认识世界。

澳大利亚对母国英国从崇拜并安于其传统关系,到产生不满与 反思 ,在历史上有一次重大事件可作为转折点。澳大利亚早年在外交上仅关注于与母国的联系,对外并未有太多独立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制度上甚至由英国来代表澳大利亚。二次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南侵瓦解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防线已经兵临澳洲本土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否决了澳洲朝野的求援请求,还准备将澳洲在中东战场的精锐第七师军团调往缅甸支持。在危急时刻澳洲国会通过召回澳洲第七师的决议,出身工党的科廷(John Curtin)并在激辩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宣告澳大利亚认为太平洋战争对澳洲而言是一场主要的战争,澳大利亚应该要有自立的能力,并且在外交上将转而关注与美国的合作。太平洋战争确实引起了澳洲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太的国家,而日本兵临城下与英国轻视帝国边陲战场的态度,强烈刺激了澳大利亚要保卫“自己”的这种想法,促成澳大利亚有别于大英帝国的自我独立意识。

二战后澳大利亚转向追随美国,然而这种追随已经和过去从属英国的关系不一样,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位阶同属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美国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优秀的兄长。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的主体性已渐崭露。二次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和欧美各国有了实质性的政治交流和平等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澳大利亚追随着美国以两大阵营对峙的观点来认识世界。1972年,工党领袖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成为澳洲,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有着亲英美传统的自由党,采取了反战等非亲美策略,开启了新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上崭新的一页,同时白澳政策也在此时正式被废除。

不久之后,发生全澳震撼的政治事件,1975年工党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政治陷入僵局,惠特拉姆向时任总督一职的克尔(John Kerr)请求参议院改选,而寇尔竟宣布以总督职权解除民选惠特拉姆的职务。这个事件确实激起澳洲民众再次对自我走出英国关系的省思。且在此之前英国加入欧盟的这件事,其实已经对澳大利亚传统亲英的人士造成相当大的打击。70年代,先是美国反传统的浪潮影响到澳大利亚新兴社会风气,且各国移民的大量加入,使得多元民族的现实打破了文化一元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在80年代宣布采取“多元文化”作为正式的政策方向。

澳大利亚所呈现的文化多元性似乎与美国不同,其既想要改变过去依附推崇英国文化作为唯一主流的立场,然而在自我价值相对薄弱下并没有很强的主体文化基础。由于他们不似美国拥有“美国精神”般的也有某种澳大利亚精神,或说澳大利亚精神是在后来才逐渐形成并以开放、多元和自然为期待,因此他们的文化主体性质可能更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刺激影响。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是将各种文化吸纳进美国这个主体,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主体则由于没有强烈的基本元素,而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更容易生存且可能直接形塑文化构成,宽松开放的文化主体使澳大利亚能去追求展现出一种“世界性”特质的理想。

这种澳大利亚对自己拥有“世界性”期待的理想,除了表现在尊重国内的多元文化共生外,还展现在澳洲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澳洲自二战后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对事务的意见上,努力表现超然中立,从一种以世界为考虑的高度上去思考。在这种世界性的展现中,澳人可以找到了心理上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荣耀。且由于站在这种高度去思考,而使澳大利亚能对以往极依赖的“西方”世界有所批判,例如在环保、军事等议题上皆曾与传统西方国家对立,而人权议题更在白澳政策废除后成为外交主题之一。澳大利亚对追求世界性的开展和对澳洲自我定位的省思是相关联的,澳大利亚在走出英国、反省一昧追随美国以及放弃极力确保自己为西方欧洲国家的进程中,开始逐步整理自己的身份定位。这时,澳大利亚的地理偏远位置反而能有利于在国际发声时显得超然中立,而国内多元民族文化的提倡以及原民传统则留下的自然思维等,皆有利于其对世界性追求的开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并不是说她的亲英美传统消失了,事实上无论是亲英美策略或者以国家战略利益考虑的态度一直都存在。而在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元素中,根源英美的文化生活方式仍然是最强势的主流。英语能说得好,可说是在当地生活获得尊重的必要条件。白澳政策虽然已经废除,但部分澳洲白人仍有这种排斥亚裔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的想法,白人作为主流优越的印象也仍存在一些澳洲民众的心中。1998年由激进种族主义者汉森(Pauline Hanson)所创立的一族党(One Nation Party),主张排斥非白人移民,尤其针对影响日益增加的亚裔文化,该党竟在当年的选举获得89席中的11席国会席次。虽然一族党后来遭到不分族群许多民众的多次抗议并衰微解散,但可知种族主义思维仍然存在于澳洲,并可获得一些支持。

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善于利用、借鉴他国的国家。这种拥有多元性、开放性、世界性的自我期待,使澳大利亚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正在面向世界、融入世界。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Dalrymple Rawdon. Continental Draft: Australia’s Search for a Reagional Identity.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3.

[2] Lachlan Strahan. Australia's China : 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黄源深. 澳大利亚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1997.

[4] 黄源深:从孤独中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化简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5] 阮西湖 . 澳大利亚民族志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6] 吴祯福 . 澳大利亚历史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

[7] 张安:.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J],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5

[8] 张秋生: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9] 张天: 澳洲史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试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确保了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和谐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社会得以全面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国家政策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教育

一、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移民的情况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其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澳大利亚第一次移民潮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他们代表着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对现代澳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788第一船队登陆植物湾起到1945年,主要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移民。1847年,90%的澳洲人口是英国人,其它来自欧洲.只有不到l%来自亚洲。第三次移民潮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澳洲接收了来自许多非欧洲国家与地区的新移民。这些新移民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澳大利亚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近些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潮也更深地影响着澳大利亚社会特性。移民,澳大利亚这一主要的社会元素,给澳大利亚社会打上了多元文化的印记。

与此同时,移民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发展演变。同时,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同化阶段(190l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1901年制定的这个移民限制法将移民的范畴仅仅局限在英国和爱尔兰,所有在澳洲定居下来的移民都应接受澳洲主流文化的同化,以便尽快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第二个阶段为融合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1972年,出于改善国际形象的迫切要求和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同化政策开始改变。1966年政府开始改革移民法,并对非欧洲移民的限制进行了修改,允许“杰出”非欧洲移民澳大利亚,也对“白澳”政策进行了抑制。随着1972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终止这个限制性的政策,并提出了尊重移民地位的主张。他指出解决移民政策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第三阶段是自1972起多元文化的实行。1973年,“多元文化”被政府正式提出,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回应,纷纷成立全国性的组织以便在主体文化中能够提倡或体现他们的传统与语言。

自1979年起,澳大利亚成立了多元文化事务学院.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加强澳洲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之后到1989年,多元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在广泛咨询和接受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队国家议程》,并且确定了多元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文化认同、社会公正以及经济效益。随着这一议程的提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逐渐趋于完善,最终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并且明确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1996年,霍华德向众议院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重申文化多样性原则和无歧视的民族政策,议会一致通过。1999年,澳大利亚国民多远文化咨询委员会在名为《新世纪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趋向包容性》的 报告 中阐明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方针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多元化澳大利亚文员会,对多元文化进行监督和管理。2003年,澳政府再次颁布《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多元一体》,重申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

二、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市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产生而产生,但是它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一直奉行“白澳政策”,拒绝非欧洲地区的移民。当时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借鉴英国的,实行同化教育,而且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非欧洲移民接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对移民学生采取“被动的通话教育”政策,政府认为移民学生自己必须主动去适应学习环境、语言和学习习惯,学校没有义务和责任做出任何改变,政府只允许学校使用英语进行授课,限制其他语言在课堂中的使用。

然而,变革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它并没有得到现实的尊重。到了80年代早期,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几乎都接受了多元文化政策。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没有哪个学校没有受到多元文化政策的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的政策。虽然各州的政策努力使教师融入到多元文化的政策中来,但是,真实的落实,尤其是没有较多移民学生的学校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只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都是各行其道,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这就导致了1984年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咨询文员会的建立。1973年.政府组建了多个移民教育调查委员会,并在各州学校成立组织委员会,并细致地调查了移民 儿童 的教育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到80年代,澳大利亚各州已完全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从80年代初期开始,联邦政府以及各州开始制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1987年中期,联邦政府又制定出了国家语言政策,提出“非英语教学语言”。这就肯定了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价值,并提供资金在中小学、成人教育机构中进行英语为第二语言和非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1989年出台的《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议程》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实施纲领。该议程的实施,使得来自不同家庭、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经历和传统得到充分的尊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承认所有学生对学校、社区及社会所作的贡献。另外,联邦政府还制定了发展和提高土著居民教育的政策,以增加土著居民的教育、就业的机会。从此,澳大利亚由多民族、多种族人口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三、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政府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成立组织了相关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课程。国家设立多元文化教育委员会,各个州成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政府顾问委员会或相应的管理机构,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澳大利益对土著居民的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各州政府不但拨资金以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和教育质量,还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向土著学生较多的地区和州倾斜。

(二)构成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多元文化政策,为多元文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联邦政府和各州都高度重视并支持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且成立相关的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反映在课程文化背景、课程目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管理实施中。课程的设立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澳大利亚强调国家执行多元文化主义,而国家统一推动多元文化课程是其多远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特点。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把普通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都必须重点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社会认为一切成员都应具备的知识观念、本领和价值观,具有规定性。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是一套可以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的内容,由各州、各校自行选择。在课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分权、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中小学的课程.只对各州中小学课程发展给予指导和资助。学校也为教师提供课程发展的空间,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多元文化课程。

(三)保护和发展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点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199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语言问题国家政策》,这是澳大利亚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该政策规定了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并一直坚持以下四条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2)保护其他语言的稳定发展;(3)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4)提供学习第一语言的机会。同时注重土著语言的保护和研究。

(四)注重多元文化师资的培养

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学习如何满足多民族学生的需要,必须设计、安排出可行的课堂管理制度,必须设计有文化交融的课程进行教学。政府还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教师培训专业项目,主要为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使用多元文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批判性的教育方法和成熟的语言教学。此外,政府还招聘和培训土著教职员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土著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掌握土著居民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政府为加强土著教师队伍建设,还制定了一系列的 措施 对土著居民教育的教师给予种种优惠等。

四、 澳大利亚多远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面临着处理教育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协调的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模式,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还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宽容、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我国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 必须确立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理念

我国的民族教育与澳洲多元文化教育在发生的背景、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各个级别的民族学校,甚至有民族学院和民族高等院校,但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民族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部分,民族性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双语教育也是停留在摸索阶段.并没有一套体系遵循;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 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学校与内地同科目,开展“应试”与“升学”教育。因此,我国的民族教育要坚持开放、民主、宽容的态度,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性又彰显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二)教育政策要向民族教育倾斜

澳大利亚制定为多元化教育的实施和执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法令、法规等,从而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和政策上的依据。此外,这些法规法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相应的人员、财务和组织机构做保障。我国在制定公共教育政策时,要按照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在政策制定、实施、资金保障层面要确保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发展,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补偿机制,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具体措施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化转化。

(三)为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力量提供必要条件

师资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是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本上全国趋同,很少有涉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训练。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改善现有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更新多元文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纳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少数民族可以聘请民间的一些艺人、长者、学者担任民族学校的客座教师,不定期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教师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定期定向拨款资助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对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专业训练,能够使教师顺利应对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境,辨别学生不同文化的行为模式,使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时代教育.2011.1.

[2]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洪贵.战后移民与澳大利亚人口变迁[J].渝西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

[4] 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1—43.

[5] 郑信哲.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发展特色[J].世界民族,2000.

孟凡丽,女,生于1965年10月,汉族,河北乐亭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入党。1988年工作至今致力于教育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主讲专业课程为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等。开设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专题等选修课程。所教课程《教学论》2005年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主编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教育教材2部,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2部。先后在《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篇被《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此后承担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疆学前双语教学体系研究》、香港救助儿童会《新疆教育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研究》等6项教学、科研课题。曾先后获得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佳作奖、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新疆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荣获自治区第九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