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开设语言文学、政治、历史、经济、法学、外国语、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栏目,并设有“教师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浙东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期刊投稿

刊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办: 宁波工程学院 刊期: 季刊 出版地:浙江省宁波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7109 CN 33-1332/Z 曾用刊名: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1989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是省级刊物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通用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欧阳青东湘潭大学【硕士】湘潭大学2005-05-0133932

[2]电子商务为外贸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相关思考徐可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品与质量2010-11-151116

[3]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云霄吉林大学【硕士】吉林大学2004-04-010786

[4]电子商务中国外贸企业的新机遇余陈乙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期刊】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2-252239

[5]我国外贸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及对策李晓娣;张秀华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9-155106

[6]刍议中国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王慧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场现代化2010-03-10093

[7]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之我见王文静;魏献忠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河南濮阳【期刊】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150187

[8]中国外贸企业的网络化采购模式研究彭媛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江西财经大学2006-10-013316

[9]我国外贸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研究卢学泉东南大学【硕士】东南大学2006-03-0121116

[10]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曹虹峰南昌大学【硕士】南昌大学2007-12-2301017

[11]转型下的突破——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强谈中小企业新需求赵楠【期刊】电子商务世界2008-04-15033

[12]关于中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李一帆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期刊】经济师2010-01-050156

[1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外贸易的策略探讨陶鹏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期刊】商场现代化2006-11-100211

[14]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信用问题研究尹航沈阳工业大学【硕士】沈阳工业大学2009-12-15068

[15]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互联网应用研究王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10-011577

[16]浅谈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蔡国军南阳市金关工程服务中心河南南阳【期刊】大众科技2004-07-308689

[17]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焦春风;高功步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1-251394

[18]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罗春香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期刊】企业经济2002-12-210146

[19]中国外贸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张建功【期刊】工业技术进步2001-10-252108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1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1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Siau K,Ee-Peng,Lim-Z Shen. Mobile Commence:Promise,challenges,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2001(12)

3 Barnes S J.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 (22)

4 Ian M, Janusz M, Julio C et al. Business Models for Mobile Content: the case of M-games[J]. Electronic Markets, 2002(2)

5 王燕,高玉飞.移动商务的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责任编辑:admin)

[1] 梁静 着.销售互动中的说服效果:给予消费者说服应对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7-38.

[2] 银成钺,杨雪,王影.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问互动行为研究[J]. 预测:2010:15-20.

[3] 蒋婷,胡正明. 服务接触中游客间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J]. 旅游学刊.[37] 张岳.信任与感知风险对客户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2(392),2:150-86-91.

[4] 黄莹,朱建荣.网络口碑质量对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2-24.

[5] 綦晓燕.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144-146.

[6] 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7-9.

[7] 李宛颖. 在线销售考虑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学,1999:37-38.

[8] 井森,周颖,王方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6,2(16):164-169.

[9] 孙瑾 着.消费者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50.

[10] 吴佩勋.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3(2):83-89.

[11] 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 李小梅,李定家. 网络购物之降低风险策略研究[J]. 第一届网站经营学术暨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0:132-136.

[13] Libai B., Bolton R., Bügel M.S.,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 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1]廖晓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年)[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粥鱼.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J].电子商务,2006,(8).

[3]马继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6,(4).

[4]张国友.技术依赖阻碍电子商务发展与普及[J].电子商务世界,2006,(4).

[5]杨丽光.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9).

[6]赵莎.再聚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6,(2-3).

[7]郑淑荣.提高电商学生就业率[J].电子商务世界,2006,(6).

[8]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2-3).

[1] 郑怀望. 陕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 西北大学 2009

[2] 陈加新.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 杨瑾,尤建新.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 (2): 58-62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J].软科学,2006(5):5-8.

[6] 黎继子,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 现代经济探讨.2006,(5): 5-9

[7]李延朋. 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郑州大学 2012

[8] 徐伟. 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战略、整合机制及其实施[D]. 沈阳工业大学 2004

[9] 郑业卿. 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7)

[11] 程永军,丁薇,刘昌卫,孙长宜.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07(05)

[12] 王叶峰.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J]. 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13] 王国跃,李海海.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12)

[14]李柏勋,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多周期随机库存系统模型与仿真[J].统计与决策,2007(2):134-136.

[15]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16] 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nbut是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宁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入选浙江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实施高校之一。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宁波工程学院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发表sci论文

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科研管理创新,在国内杂志多得数不胜数的情况下,引入一个新的参照体系——论文是否发表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主要是外文杂志)上,对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不无裨益。中国科学家在被SCI收录的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迅速上升,质量也在提高。比如说,高“影响因子”论文从1993年的25篇增长到2003年的223篇。但SCI在中国被异化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数量成了衡量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指标,用来为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甚至科学家排名次。论文数的多少又与个人的待遇、奖励、经费分配、职称评定密切挂钩,甚至研究生毕业都有SCI论文的硬性规定。其次,为追求排名的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奖励SCI论文,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论文成了有价商品。第三,由于论文数量的片面导向,有的科学家专门选择容易被SCI收录的论文课题去研究,将同一项研究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有的弄虚作假,“搭”别的科学家的“车”。中国被SCI收录的杂志也一时间门庭热闹,洛阳纸贵。SCI吹起了一个“学术泡沫”。据专门揭露中国学术界异常现象的网站“新语丝”介绍,宁波大学化学教授郑岳青先后有13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2001年,他的SCI论文数居全国化学类第一。2004年,他在SCI收录的外文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宁波大学每篇SCI论文奖励7000元人民币的政策,郑教授就可额外得到16万8000元奖金。中国的“SCI大师”不只郑教授一人。第四,在中国科学论文的“大跃进”中,论文的质量的提高远远跟不上数量的增长。科学文献专家尤金加菲尔德博士所发明SCI数据库的独到之处,在于用“影响因子”来衡量被SCI收录的杂志的水平,而杂志“影响因子”是由该杂志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率所决定。上面提到郑教授的论文,大都发表在国外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杂志上。比如,他曾连续三年在一本德国化学杂志上发表了39篇论文,最多时一期发表6篇。而这本杂志的“影响因子”仅为0.3,也就是说,该杂志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只有0.3次(还包括自引、虚引、假引呢!)。有人称这样的杂志为“垃圾杂志”(影响因子低于0.3的就是“垃圾杂志”吗?)。 根据SCI的最新统计(2005年10月3日),尽管中国在2000-2004年间发表论文总数为世界第14,引用总数为第八,但平均每篇论文仅被引用3.35次,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123,完全属于科学不发达国家。结果显示,在所统计的22个领域中,中国科学家论文的平均引用率都低于世界平均值。这固然说明中国科学的差距,中国科学在世界的地位远不如其数量所显示得那么重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垃圾论文”以至“垃圾科学家”一多,学者们不仅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也在挥霍国家乃至世界宝贵的科研资源。他们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更使国家和纳税人蒙受双重损失。第五,论文“灌水”更将给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新语丝”主持人方舟子说,有的国外科学家在获悉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即可获得奖金后,拒绝为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总编马丁布鲁姆不久前访问中国时,更直接批评中国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期刊透露,在过去十多年中,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但质量却在降低。SCI的上述诟病已被中国科学界所认识,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等甚至发文,要求取消按SCI论文数排名。但是,它依然被作为衡量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尺度”。中国某大学就是根据包括SCI论文数在内的指标,判断中国两所知名大学清华和北大在世界大学的排名。要摆脱SCI怪圈,笔者建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公布每年中国科学论文统计的同时,也为那些大量炮制“垃圾论文”的大学、研究所和科学家排名。这样,即使国家一时还无法按“垃圾论文”篇数向这些机构和个人收取罚款来补偿科研资源的浪费和信誉的损失,至少可以杜绝他们索取奖金的恶行。问题是“垃圾论文”的标准如何定?尠者是在本地从事学术研究的中国学者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05年年会上,作为这个联席会的秘书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发言时表示,从长远看,我国现行的类似高考一样的考研制度应取消。这位校长介绍说,在教学中他发现,一些在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实践中并没有体现出很强的能力。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仍采用传统的考试制度,未必能挑选到具有创造性思想的优秀学生。据新民晚报报道,许智宏认为,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通过面试方式,由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考评,最后决定是否录取,是研究生招生改革的一个方向,这将有助于高校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北大,去年研究生招生改革已有此动向,一些学院中,几位在入学考试中获得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最后未被录取。谈及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许智宏呼吁,要大力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他说,近几年即便是在北大,研究生论文特别是文科研究生存在不少抄袭现象。在被问及“北大如何看待研究生收费”时,他回答说,北大正在制定该校研究生收费方案,有一个原则是,学校收费,不是减少对研究生的投入,反而会增加相应的经费。研究生收费不能简单看作是学生增加了负担,学校收取的钱将全部投入到学生身上。学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充足后,研究生中的一些学术尖子,还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并因此提高收入。

一般可在大点的大学图书馆开具。1.第一步:登录webofscience看看论文是否查询到SCI论文检索证明开具,要建立在SCI论文成功检索的基础上。检索是SCI论文发表的最后一个步骤,大概是在论文见刊后1-2个月左右,具体方法是登录webofsc...2.第二步:打印论文首页打开webofscience查询到自己论文的页面,把它打印出来,其实就是提供论文标题和期刊名称。3.第三步:找到学校图书馆办事窗口大学图书馆可以开具检索证明,会设置相应的办事窗口。作者找到学校图书馆办事窗口,提交打印好的论文页面,说明自己要开具检索证明。若学院要求导师签字,要提前找导师在打印件上签字。4.第四步:工作人员开具检索证明工作人员就作者提供的打印件,进行核实、开具和盖章。同时也需要作者进行登记,支付一定的费用,费用不是很高,一般是在几十元左右。至此拿到SCI论文检索证明。

要钱的,SCI运营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也是收取版面费的,也有不收的,收的是大多数吧。而且SCI的版面费不便宜,少则几百欧,多则几千美元,算下来上万人民币,是这样子的。但是关键还不是钱,是发表难度。所以能够顺利发表才是你该关心的,如果有心发表sci论文,最好先去熟悉几个SCI期刊的论文,觉得你够得着的你认真写好去投稿,但是被拒是大多数情况,所以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另外还有一些机构提供一些SCI论文的辅助发表服务,你也可以了解了解,比如淘淘论文网。但是一般来说,建议你先自己投稿试试。

发SCI是要钱的,首先你发SCI肯定要经过多次的科研,其中这些科研你就需要经费,其实当你真正发表在论文周刊上时你还要支付一定的版本费,所以发sc i要钱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发表sc论文

一般可在大点的大学图书馆开具。1.第一步:登录webofscience看看论文是否查询到SCI论文检索证明开具,要建立在SCI论文成功检索的基础上。检索是SCI论文发表的最后一个步骤,大概是在论文见刊后1-2个月左右,具体方法是登录webofsc...2.第二步:打印论文首页打开webofscience查询到自己论文的页面,把它打印出来,其实就是提供论文标题和期刊名称。3.第三步:找到学校图书馆办事窗口大学图书馆可以开具检索证明,会设置相应的办事窗口。作者找到学校图书馆办事窗口,提交打印好的论文页面,说明自己要开具检索证明。若学院要求导师签字,要提前找导师在打印件上签字。4.第四步:工作人员开具检索证明工作人员就作者提供的打印件,进行核实、开具和盖章。同时也需要作者进行登记,支付一定的费用,费用不是很高,一般是在几十元左右。至此拿到SCI论文检索证明。

南京大学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科研管理创新,在国内杂志多得数不胜数的情况下,引入一个新的参照体系——论文是否发表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主要是外文杂志)上,对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不无裨益。中国科学家在被SCI收录的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迅速上升,质量也在提高。比如说,高“影响因子”论文从1993年的25篇增长到2003年的223篇。但SCI在中国被异化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数量成了衡量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指标,用来为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甚至科学家排名次。论文数的多少又与个人的待遇、奖励、经费分配、职称评定密切挂钩,甚至研究生毕业都有SCI论文的硬性规定。其次,为追求排名的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奖励SCI论文,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论文成了有价商品。第三,由于论文数量的片面导向,有的科学家专门选择容易被SCI收录的论文课题去研究,将同一项研究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有的弄虚作假,“搭”别的科学家的“车”。中国被SCI收录的杂志也一时间门庭热闹,洛阳纸贵。SCI吹起了一个“学术泡沫”。据专门揭露中国学术界异常现象的网站“新语丝”介绍,宁波大学化学教授郑岳青先后有13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2001年,他的SCI论文数居全国化学类第一。2004年,他在SCI收录的外文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按照宁波大学每篇SCI论文奖励7000元人民币的政策,郑教授就可额外得到16万8000元奖金。中国的“SCI大师”不只郑教授一人。第四,在中国科学论文的“大跃进”中,论文的质量的提高远远跟不上数量的增长。科学文献专家尤金加菲尔德博士所发明SCI数据库的独到之处,在于用“影响因子”来衡量被SCI收录的杂志的水平,而杂志“影响因子”是由该杂志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率所决定。上面提到郑教授的论文,大都发表在国外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杂志上。比如,他曾连续三年在一本德国化学杂志上发表了39篇论文,最多时一期发表6篇。而这本杂志的“影响因子”仅为0.3,也就是说,该杂志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只有0.3次(还包括自引、虚引、假引呢!)。有人称这样的杂志为“垃圾杂志”(影响因子低于0.3的就是“垃圾杂志”吗?)。 根据SCI的最新统计(2005年10月3日),尽管中国在2000-2004年间发表论文总数为世界第14,引用总数为第八,但平均每篇论文仅被引用3.35次,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123,完全属于科学不发达国家。结果显示,在所统计的22个领域中,中国科学家论文的平均引用率都低于世界平均值。这固然说明中国科学的差距,中国科学在世界的地位远不如其数量所显示得那么重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垃圾论文”以至“垃圾科学家”一多,学者们不仅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也在挥霍国家乃至世界宝贵的科研资源。他们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更使国家和纳税人蒙受双重损失。第五,论文“灌水”更将给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新语丝”主持人方舟子说,有的国外科学家在获悉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即可获得奖金后,拒绝为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总编马丁布鲁姆不久前访问中国时,更直接批评中国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期刊透露,在过去十多年中,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但质量却在降低。SCI的上述诟病已被中国科学界所认识,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等甚至发文,要求取消按SCI论文数排名。但是,它依然被作为衡量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尺度”。中国某大学就是根据包括SCI论文数在内的指标,判断中国两所知名大学清华和北大在世界大学的排名。要摆脱SCI怪圈,笔者建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公布每年中国科学论文统计的同时,也为那些大量炮制“垃圾论文”的大学、研究所和科学家排名。这样,即使国家一时还无法按“垃圾论文”篇数向这些机构和个人收取罚款来补偿科研资源的浪费和信誉的损失,至少可以杜绝他们索取奖金的恶行。问题是“垃圾论文”的标准如何定?尠者是在本地从事学术研究的中国学者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05年年会上,作为这个联席会的秘书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发言时表示,从长远看,我国现行的类似高考一样的考研制度应取消。这位校长介绍说,在教学中他发现,一些在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实践中并没有体现出很强的能力。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仍采用传统的考试制度,未必能挑选到具有创造性思想的优秀学生。据新民晚报报道,许智宏认为,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通过面试方式,由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考评,最后决定是否录取,是研究生招生改革的一个方向,这将有助于高校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北大,去年研究生招生改革已有此动向,一些学院中,几位在入学考试中获得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最后未被录取。谈及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许智宏呼吁,要大力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他说,近几年即便是在北大,研究生论文特别是文科研究生存在不少抄袭现象。在被问及“北大如何看待研究生收费”时,他回答说,北大正在制定该校研究生收费方案,有一个原则是,学校收费,不是减少对研究生的投入,反而会增加相应的经费。研究生收费不能简单看作是学生增加了负担,学校收取的钱将全部投入到学生身上。学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充足后,研究生中的一些学术尖子,还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并因此提高收入。

宁波工程学院院长论文发表

宁波工程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现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810人,其中高级职称353人,博士31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600余人。

扩展资料:

一、人才培养

宁波工程学院以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4个专业进行试点;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专业。

二、学科设置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坚持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设置紧密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应用型专业达到90%以上。

同时,学校瞄准国际工程师培养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实质等效,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会计学(中美合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

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3个,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市品牌专业3个,市优势专业5个,市特色专业4个,市级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群2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波工程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宁波工程学院官网-学院简介

宁波工程学院是二本。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于1983年。

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现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8个本科专业(含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4个一级学科;教职工1155人,专任教师896人,正高职称108人,副高职称287人,博士学位38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300余人。

学校瞄准国际工程师培养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实质等效,11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培育了省一流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7个,遴选出4个重点培育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以上内容参考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简介

宁波工程学院是二本的学校。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83年。2004年5月由专科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

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实施高校。 官网2015年7月显示, 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现有12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7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67人,副高职称226人,具有博士学位275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296人。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9月,宁波工程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47项,科研经费1.79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公开发表论文1721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48部,获专利授权36个,实现专利转让2项。2011年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

发表论文468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33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4项。2008年学校启动“双合作”工程,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和专业实验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波工程学院

刊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办: 宁波工程学院 刊期: 季刊 出版地:浙江省宁波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7109 CN 33-1332/Z 曾用刊名: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1989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是省级刊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