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2010年,该校申请到带经费的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14项,获准立项的省级各类项目301项,校外拨入经费1027.7万元。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项。2007年至2010年四年期间,申报专利34项;获授权专利18项;教师发表论文2108篇,比前四年增加了44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88篇 。2009年至2013年,该校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9项,部委级科研项目28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68项;申请专利67项,授权专利60项。校外拨入科研经费3092.73万元;被SCI、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达560篇。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优秀人员,五年中,各类科研奖励金额累计达1200多万元 。2014年,该校获得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大课题立项,资助金额为人民币80万元,为该校在该领域获得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 山西省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下设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所和辽金文学研究所)校级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所、煤炭采矿工程研究所、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呼吸病与职业病研究所、炭材料研究所、高寒作物研究所院级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所、煤矿机电技术研究所、地方经济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 (以上名单为2014年6月学校官网所载名单) 2006年6月,与中国辽金文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辽金文学国际高级论坛”。2008年5月,举办“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举办“首届云冈文化论坛”。2010年9月,承办全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7届年会。2011年8月,承办了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2011全国引力理论与宇宙学研讨会 。
山西警察学院开始于1949年成立的山西省公安学校。1981年成立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1991年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和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合并办学。2000年建立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太原警官职业学院合并办学。2016年建立山西警察学院。 学院隶属山西省公安厅管理,教学业务受山西省教育厅领导。1978年以来,学院培养全日制毕业生共5.42万人,函授、自考生2.5万余人,培训在职民警6.7万余人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公安英烈、公安英模、全国劳模、爱民模范、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国维和警察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省、市、县政法公安战线领导岗位,更多的成为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学院被誉为“三晋警官的摇篮”。 学院现有3个校区(清徐县徐沟校区、晋祠路校区和小店校区),占地总面积1034亩,总建筑面积29. 4 万平方米 ;在校生4566人;专任教师317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11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179 人,另外聘请公安机关教官87人;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675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4.6万册,电子图书14.8万册。 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综合实验楼教学楼战术街区战术街区射击馆射击馆警体馆运动训练场生活服务区学院有10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治安学、侦查学、公安管理学、交通管理工程、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禁毒学、信息安全、社会工作;有3个国家级训练基地,分别是: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山西实验中心、公安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教育训练基地和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学院还设有司法鉴定中心,为基层公安机关和社会服务,累计鉴定各类司法案件5000多件;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62个,在全省公安机关建有14个教学基地、41个实践教学基地。山西省警官培训中心建在学院,主要依托学院师资和教学资源进行在职民警训练,为公安部、全国部分公安机关以及山西省、市、县公安机关举行各类民警培训,每年完成约3000余人次的民警培训任务。 2010年以来,学院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74项;发表论文408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有的被SCI、SSCI、EI、ISTP收录、索引,有的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专刊》等转载、摘录;有的获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省科技进步软科学奖、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奖和国际性、全国性理论研究会奖;有的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为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决策提供着参考。出版专著20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89部,获科技应用发明2项。《学报》连续六年被评为省一级刊物并成功入选“中国学术期刊信息征集系统(RCCSE)”。 目前,省编委批准学院内设机构34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含群团组织)18个,教学业务机构12个,教学辅助机构4个。党政管理机构分别是: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校友联络办公室)、政治部组织处(机关党委、党校)、政治部宣传处(党委统战部)、政治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离退休党总支)、纪委办公室(监察室、督察室)、教务处(教学评估办公室)、科技处(学报编辑部)、人力资源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审计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计划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处、保卫部(武装部、保卫处)、团委、工会。教学业务机构分别是:侦查系、治安系、公安管理系、交通管理系、刑事技术系、法学系、网络安全保卫系、警体部(警务战术指挥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基础部、成人教学部、培训部。教学辅助机构分别是: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警务技能实验实训中心、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文物警察学研究中心)。省编委核定学院事业编制为511人。 学院曾获公安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和省城“创安”活动“平安标兵单位”、山西省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国家禁毒委 “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创新单位”、 教育部 “山西省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先进高校”、 “全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以来,学院连续5年获得“山西省省直文明和谐标兵单位”荣誉称号。还获太原市 “园林化标兵单位”、“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称号。 学院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服从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办学宗旨,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并重发展”的办学模式,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忠诚、正义、厚德、博学” 的校训,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以培养“党委政府认可、政法机关满意、职业素养较高、理论功底扎实、业务能力突出、适应实践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警务理论创新基地、公安技术研发基地、公安机关智库和公安民警特色培训基地,逐步向“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高校建设目标迈进。 跨越发展的山西警察学院2019年山西警察学院招生简章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招生管理,维护考生合法权益,保障山西警察学院招生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管理办法》、《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西警察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和专科的招生工作。第三条 我校校名为:山西警察学院;英文名称:Shanxi Police College,学校代码: 11928;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本科;办学性质:公办;上级主管部门:山西省公安厅;办学形式: 普通全日制;学校地址:太原市清徐县清东路西北坊段799号学校网址:;邮箱地址:第四条 我院招生工作,突出政治标准,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接受纪检监察监察等部门、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五条 我院设立招生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招生工作。招委会主任由院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院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第六条 我院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在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学院招生的日常工作。第七条 我院纪检办公室为招生委员会成员单位,对学院招生工作实施全面监督。第三章 招生计划第八条 本科招生专业为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交通管理工程、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社会工作、信息安全、法学11个专业,学制四年。专科招生专业为防火管理、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等4个专业,学制为三年。第四章 收 费第九条 我院严格按照晋发改收费发【2018】293号文件精神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第五章 录取批次第十条 我院各专业录取分三个批次。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交通管理工程、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指挥与战术、禁毒学8个专业在提前本科批次录取;社会工作、信息安全、法学3个专业在普通本科二批录取;防火管理、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4个专业在普通专科批次录取。第六章 身体条件第十一条 提前本科批次专业要组织考生面试,主要从报考动机、言语表达、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辨识考生是否适合从事公安工作。提前本科批次专业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规定执行,详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6〕140号)、《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一)身高:男性170厘米及以上,女性160厘米及以上。(二)体重:男性体重指数(单位:千克/米2)在17.3至27.3之间,女性在17.1至25.7之间。(三)视力:单侧裸眼视力4.8及以上。(四)色觉:无色盲、色弱。省公安院校招生领导组在对考生承诺的患病经历和有关情况、省级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考生高考招生体检表相关内容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组织对身高、体重、面容、外观、血压、视力、色觉、听力和嗅觉等重点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范进行现场检查,并综合作出体检结论。 第十二条 提前本科批次专业均进行体能测试,成绩合格标准(所称以上、以内均包括本数)见附表。第十三条 普通本、专科批次的专业参照提前本科批次专业招生标准,适当放宽身体条件,要求男性身高不低于1.65米,女性身高不低于1.55米,身材匀称,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无传染病。第七章 录取规则第十四条 提前本科批次专业须进行政审、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有意愿报考公安专业的考生在高考成绩揭晓后登陆山西招生考试网,下载《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政审表》,6月30日前送交户籍所在地区、县公安局进行政审。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具体工作在省公安院校招生领导组领导下进行,省招办负责监督。第十五条 提前本科批次专业在面试、体能测试、政审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所报志愿进行专业投档,充分按照志愿优先的分专业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未按志愿录取的考生,若服从调配,可调整到相近专业录取,女生录取比例不超过15%。我院提前录取批次招收1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生源地为山西省的未婚考生。第十六条 普通本、专科和对口升学的考生不限制男女比例,不参加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学院通过网上阅档查看考生身体条件,入学报到时接受目测。若考生自身情况和报考信息与我院招生条件不符合,将予以清退,因此而耽误考生上其他学校,由本人负责。第十七条 新生入学后,学院在三个月内对入学新生进行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 第十八条 新生录取结果在我院网站上公布,《录取通知书》一律用快递邮寄,录取通知书签发人为院长张惠选。第十九条 我院各专业只提供英语语种教学。第八章 其他第二十条 学院鼓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按规定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设有“蓝盾英才奖”“爱尔眼科希望工程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有完善的勤工助学和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体系。学生上学期间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第二十一条 学生毕业时颁发通过教育部网上学籍学历注册的“山西警察学院”普通全日制本、专科毕业证书。本科学生符合山西警察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山西警察学院学位证书。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有悖之处,以国家政策和规定为准。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山西警察学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山西省师范大学前校长武海顺讲,孩子们年龄越大,越不会提问题。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课堂上,学生要做的是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更强一些,但是在质疑上,思考的却少一些。从小学的教育就是如此,自然而然,到了大学里就不会提问题了。
sci论文投稿方式及周期1、找专业机构SCI期刊投稿到见刊:3-5个月左右如果您想要sci期刊投稿到见刊快一些,建议作者选择专业就够操作,因为专业机构数学sci期刊投稿流程,操作期刊比较简单,节约时间,比作者自己操作节约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评职称着急,建议作者选择这种方法投稿期刊,以免影响之前评审。2、sci核心期刊投稿到见刊时间为3-6个月左右sci期刊投稿到省级或是国家级刊物,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稿效率也较高,审核时间为15-20天,而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相对较长,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3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而sci发表周期一年多也并不罕见,一般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6个月。最快也要3个月左右发表,由此可见,发表周期还是很长的,再次提醒各位作者要提前准备,以免耽误您的晋升之路。
建议至少提前18个月准备。相比起国内的医药卫生类期刊,大部分SCI期刊审稿周期较慢,而且对文章审查非常严格。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或是冷门的研究方向更是如此。常笑医学里有很多关于SCI期刊投稿的干货,对投稿很有帮助的
第一步:sci论文投稿前准备
1、sci论文投稿,要有明确的对象,且不能一稿多投。这需要作者在投稿前,确定要投稿的sci期刊是谁。
2、sci期刊有投稿要求,需要作者核实自己的文章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及时修改完善。
3、sci期刊有多个收稿渠道,主要分为官网投稿系统投稿,以及合作者推送投稿。
4、其他资料准备,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谁、作者简介、介绍信等等。
第二步:完成投稿信息的填写
投稿过程中,是有一些信息必填的,不填写就无法按提交按钮。这些必填信息,要在第一步中有所准备,且注意填写要求,以免出错,影响文章录用。
第三步:上传稿件并提交
稿件是要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关于稿件的要求、图片的要求等,要与期刊规定相符,核实无误后,点击提交,完成论文投稿。
SCI论文的投稿流程说起来很简单,先写好一篇英文的论文,然后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过去就行了,录用或不录用等着就行,这个录用周期在3-4个月左右,录用后一般2个月左右会上线。
你好,大部分SCI期刊的投稿状态如下,供参考,时间就要看各个期刊了,不同的期刊千差万别。1. Submitted to 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3.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也可能编辑会拒绝邀请,这就需要重新指定编辑3.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4.编辑接手处理后也会有2种状态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 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 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4.2. 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5. Under 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7. u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10. Accepted 恭喜了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15 in production出版中
问题是如何查找已发表sci论文?还是如何发表SCI论文?
如果问的是查找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2.可以在你想查找的SCI论文所发表的期刊官网查找,各大期刊官网都可以在LetPub网站找到,直接检索期刊名称或关键词即可:
还可以在PaperNeed网站查找,可以从影响因子、发表时间、文章类型、期刊名称、语言类别等多方向查找:
3.还有最简单的方法,直接百度,度娘什么都知道
如果问的是如何发表,可以先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实验研究、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寻找合适期刊投稿。
希望可以帮到您,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关注答主来找我哦
首先进去想要投稿的SCI期刊主页,找到期刊的投稿页面,英文显示为“online submission”,注册一下,然后登入即可投稿。PS:投稿前建议仔细阅读所投期刊的格式要求,并做修改,不然有很大可能会被秒拒
第一步:sci论文投稿前准备
1、sci论文投稿,要有明确的对象,且不能一稿多投。这需要作者在投稿前,确定要投稿的sci期刊是谁。
2、sci期刊有投稿要求,需要作者核实自己的文章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及时修改完善。
3、sci期刊有多个收稿渠道,主要分为官网投稿系统投稿,以及合作者推送投稿。
4、其他资料准备,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谁、作者简介、介绍信等等。
第二步:完成投稿信息的填写
投稿过程中,是有一些信息必填的,不填写就无法按提交按钮。这些必填信息,要在第一步中有所准备,且注意填写要求,以免出错,影响文章录用。
第三步:上传稿件并提交
稿件是要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关于稿件的要求、图片的要求等,要与期刊规定相符,核实无误后,点击提交,完成论文投稿。
SCI论文的投稿流程说起来很简单,先写好一篇英文的论文,然后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过去就行了,录用或不录用等着就行,这个录用周期在3-4个月左右,录用后一般2个月左右会上线。
先找到你的平台,再输入稿件名字就可以了
一个月一篇,520÷12=43.33年,正常教授不可能做到
学院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钢铁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100多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出版著作(教材)2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6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0余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工艺过程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销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类型或工程技术与管理类型的高级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广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铸造成型、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熟练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现代机械或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金属液态成型方向、塑性成形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方向。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方法、以及专业方向模块课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训练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主要课程: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物理学,材料性能学,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处理设备与仪表、非晶态合金、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与改性及工程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与产线设计、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配方设计、工艺优化、结构与性能表征及专业设备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本科学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中“生产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联系机制。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产品与工艺设计、工业生产、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粉体工程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生产机械设备、无机材料工业热工基础及设备、无机材料测试方法、陶瓷材料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冶金工程培养目标: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氧化物并进行加工应用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冶金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开发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主要课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工仪表与自动化、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金属塑性加工、实验研究方法及冶金工程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要求毕业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方法,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能力及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导论、聚合物流变学、塑料成型模具、塑料加工助剂、塑料(橡胶)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研究方法、聚合物改性、涂料工艺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材料物理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掌握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新效应、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功能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主要学习方向薄膜材料和光电材料。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和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新效应、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重点熟悉薄膜材料和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兼顾新型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统计物理、原子物理、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材料化学培养目标: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掌握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微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具有运用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在材料制备(合成)、材料表征和材料性能三方面受到科学实验的训练,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材料研究及应用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发展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人才奠定知识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重点熟悉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兼顾新型能源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失效分析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学院不断强化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60余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2005-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360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出版编著(教材)18部;授权发明专利55项。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东京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以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经过33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砥砺出“弘毅行知”的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学校始终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努力培养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服务于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3.5万余人,在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承担教改科研课题48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著作130余部。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3篇,核心刊物收录53篇,学校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学校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十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吕梁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单位”。2009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省厅级“文明单位标兵”、“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肯定能,不信今年高考录分线,肯定↗
山西大同大学是二本院校。
山西大同大学(ShanxiDatongUniversity),简称“同大”、“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
学校实行两校区办学,御东校区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的文瀛湖畔,新平旺校区位于大同市矿区平泉路。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2121亩,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教科研设备总值4.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250.8万册;下设23个学院,1所隶属附属医院,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
截至2016年10月,该校共有教职员工2065人,其中教师165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68人,其中博士178人,硕士112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
扩展资料:
山西大同大学科研成果:
2003年至2010年,该校申请到带经费的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14项,获准立项的省级各类项目301项,校外拨入经费1027.7万元。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项。
2007年至2010年四年期间,申报专利34项;获授权专利18项;教师发表论文2108篇,比前四年增加了44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88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并不强,连硕士点都没有的
首先恭喜你让大学录取了 我是采矿的新生·如果你在自己当地能够有一所医院并且有足够关系·那样就业就会很光明的·如果斐然·那就去考研·那样就业的几率会大一些·(仅供才考) 临床医学系成立于1958年10月,它的前身是山西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医学系。于2006年大同大学成立后更名为大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临床医学系如今在新一届年轻领导带领下,集教学、科研、医疗、服务四位于一体,为培养更加优秀、适应社会发展的医务工作人才贡献力量。 临床医学系主要承担医学院各专业的临床医学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任务。全系现有教职工85人,高级职称人数31人,占全系总人数的36.47%,中级职称人数24人,占全系总人数的28.23%,初级职称人数21人,占全系总人数的24.70%,年龄在35岁以下占全系总人数的44.70%,36至45岁占全系总人数的23.52%,46至55岁占全系总人数的24.70%,56至60岁占全系总人数的7.05%。实验技术人员9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6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现有14个教研室: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科学、眼科学、传染病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2个实验室,内基实验室和外总实验室。图书资料室一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00万元。神经病 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精品课程有3门,分别是;神经病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内科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近5年来,全系教师共参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20余部。中获卫生部优秀教材奖2项,有6位教师被聘为主编(副主编),26位教师被聘为编委。在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320余 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被SCI、EI、ISTP收录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