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眼科医生治疗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眼科医生治疗发表的论文

1.“小梁切除术296例疗效观察”,《第三届全国青光眼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87年,西安临潼2.“搜风止痒汤治疗春季结膜炎疗效观察”,《眼科通讯》,1988年,第3期3.“以银花、地榆、山楂、玉片、为主治疗急性菌痢43例”,《陕西中医函授》,1989年,第1期4.“病毒性角膜炎56例辩证治疗体会”,《陕西中医函授》,1990年,第1期5.“功能性泪溢从肾论治”,《山西中医》,1990年,第1期6.“局部冷敷少量放血治疗麦粒肿”,《陕西中医函授》,1990年,第2期7.“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内出血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0年,8卷,第3期8.“有关药物影响中医眼科临床疗效问题的初步探讨”,《全国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研讨会议论文汇编》,1990年5月,湖南,慈利9.“经络学说在眼病诊断上的指导意义”,《新疆中医特色研讨会论文汇编》,1990年10.“伴有全身疾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复明初步体会”,《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1年11.“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内出血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中国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1991卷12.“辨证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32例”,《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年,2卷,第2期13.“治目眩验方介绍”,《新疆中医药》,1992年,第2期14.“脾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发病机制及治疗”,《新疆中医学》,1993年,第1期15.“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3年,15卷,第1期16.“暴盲125例分例”,《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3年,3卷,3期17.“与《五轮八廓辨证完善论试探》一文作者若干问题的商榷”,《江西中医》杂志,1994年增刊,眼科专辑18.“玻璃体出血”,《中医杂病诊治》,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19.“392例角膜异物眼前部观察”,《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5年,17卷,第1期20.“中药治疗青光眼术后持续性前房不形成”,《新疆中医药》,1995年,第4期21.“玻璃体出血三期论文及有关问题述系”,《中国中医杂志》,1995年,5卷,第3期22.“国际眼科会议述要”,《乌鲁木齐医学》,2001年23.“论痰饮眼病的病因病机及辩证”,《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年,12卷,第3期24.“伴有瞳孔闭锁,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农垦医学》,2002年,24卷,4期25.“新疆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特点的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第13期26.“功能性泪溢从肾辨治的临床探讨”,《新疆中医药》,2003年,21卷,第6期27.“中药对人工晶体膜形成的作用”,《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年,14卷,第2期28.“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年,26卷,第4期29.“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人工晶体膜形成”,《新疆中医药》,2005年第23卷,第4期30.“改进翼状胬肉剥离及人羊膜移植术临床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年27卷,第1期31.“非缝线固定专用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新疆医学》,2005年,35卷,第4期32.“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临床应用”,《新疆医学》,2006年,36卷,第3期33.“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术500眼临床报告”,《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7卷,第6期34.“抽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新疆医学》2008年,38卷,第11期35.“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年,18卷,第5期36.“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新疆医学》2008年,38卷,第2期

r77眼科学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这个上面有更多学科的核心期刊~

眼科医生于刚发表论文

1、刘奕志,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海南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具有熟练的白内障手术技巧,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小切口原位碎核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合并葡萄膜炎的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复杂病例的治疗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染色剂撕囊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2、钟兴武,常务副院长,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视光学会常务理事,隐形眼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休士顿大学视光学院外聘助理教授(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学会(IACLA)资深会员(Fellow)。《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版》编委,《Ophthalmology》,《Molecular Visio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审稿专家。主要从事眼科视光学和角膜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专长近视眼手术治疗,角膜病防治与角膜接触镜矫治。发表专业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陈海波,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1984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湛江医学院,同年到海南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88底自费赴日留学,在日本国群马县临床眼科研究所进修,学习了一系列眼科先进技术。1993-1997年就读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从事眼科工作近30年,以白内障、青光眼病的诊治为专长,熟练掌握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各种抗青光眼手术、各种复杂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及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等,在海南省眼科界享有较高盛誉。在国内外眼科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4、邢健强,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视力残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海南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海南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通讯编委。曾获全国和海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中华眼科学会奖”。专业特长: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飞秒激光),白内障、青光眼手术,眼眶肿瘤、眼整形手术及眼底病诊断治疗。5、彭鸿钧,主任医师。师从著名眼科专家杜念祖教授,眼整形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山眼科中心眼整形专科创建人之一。并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Jules Stein眼科医院整形科专业进修,UCLA医学院博士后。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眼睑再造,上睑下垂矫正术,小睑裂综合征矫正术,活动义眼和眼眶修复,眼袋清除术和双眼皮形成术等有丰富经验和较深入造诣。并在国内率先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眼整形和美容手术。6、刘红山,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眼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熟练完成各种眼科基本检查,独立完成眼科临床常用的眼超声波、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分析仪、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操作和眼部激光等治疗技术操作。在眼科手术操作方面,熟练完成各种类型的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上皮移植术、角膜缘组织移植术、眼前段重建术、角膜切开术、角膜切除术等;熟练完成各种白内障手术,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小切口无缝线技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等;熟练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阀门植入术等;熟练完成常见眼部整形及美容手术,如上睑下垂矫正术、眼睑重建术等;独立完成常见斜视矫正术、泪道手术、网脱复位手术、简易玻璃体切割术以及眼内异物定位与取出术。7、冼文光,医学硕士,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医学部,1991年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位。1997年-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意大利米兰大学留学。长期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两部专著的编写,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8、马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Eye Hospital of Oslo University, Norway 访问学者。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现供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从事眼科专业“眼底病”。现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眼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分会常委。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共6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0余篇,中华眼科杂志等中华系列文章近20篇。熟练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9、曾明兵,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1994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 2000年7月及2007年1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硕士及博士毕业,并获硕士及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Wilmer 眼科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及高级访问学者学习。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等多项研究课题。曾参与《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学》、《临床眼科解剖学》、《临床眼科新进展》及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论文5篇参与20余篇。擅长白内障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10、黄雄高,医学博士(MD.PhD.),副主任医师。2005年6月获武汉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和参与研究基金多项。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及科技统计源期刊论文16篇。熟练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出血,各型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的手术。11、史贻玉,副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担任眼科临床工作。2005年12月获得眼科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专业特长:青光眼、白内障及各种常见眼病的诊断及治疗。12、林明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光眼科副主任。擅长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青光眼的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对难治性青光眼有较强的分析和诊治能力;对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和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青光眼视功能损害、保护和再生机制等有深入的研究。13、邵应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原中山大学医疗系全英班。后留任原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临床医师和大学教师,从医教研工作。期间两次参加中国“中国视觉第一行动”扶贫医疗队,往贫困山区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并担任医疗小组组长。1998年起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师从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陈家祺教授,主攻角膜及眼表疾病的防治并或博士学位。曾受凯思奖学金海外研究资助项目资助往美国New York Eye & Ear Infirmary师从国际著名眼科专家Danning Hu教授,从事合作研究并进修学习。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科研项目。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篇。参与专著编写一部。专业特长为眼表、角膜疾病诊治。擅长角膜移植,人工角膜、泪道、眼整形等眼表角膜手术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等眼前段手术。

董万江 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级) 院长 书记 知名眼科专家 2011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眼科医师奖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2011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 市、区党代表 涪城区第四、第五届人大代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研究生学历,曾先后在省医、华西、中山等医院眼科中心进修学习,现任国家卫生部人才中心眼科内镜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眼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四川省眼科专委会常委、省眼康复专委会副会长,省眼科医师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副会长、省卫生厅防盲治盲技术指导组委员、省卫生厅第七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阳市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绵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绵阳市、涪城区病伤残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绵阳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坚实的眼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各种手术三万余例,亲自主刀白内障复明手术两万余例,撰写的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入刊国家级专业杂志和在全国学术会上交流,先后到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考察学习,四十余次参加国际国内眼科学术会议。擅长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加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各种高端晶体植入术、眼内屈光显微手术、超高度近视眼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难治青光眼术、眼底病、网脱、眼外伤急救、眼台植入、斜视矫治、上睑下垂矫正和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德技双馨。张由良 主任医师 教授 知名眼科专家 中共党员 科主任毕业于泸州医学院,留校从事眼科、耳鼻喉科工作及教学8年;1983年至2000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从事眼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任五官科副主任、眼科主任、系绵阳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亲手组建了绵阳市白内障复明中心、低视力康复训练中心、近视激光中心、眼病防治中心。先后担任四川省防盲技术指导组成员、四川省眼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康复眼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视光专委会委员、绵阳市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绵阳市专家评审评议委员会委员、绵阳市职业病鉴定组成员、绵阳市伤残鉴定委员会成员、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等。在国家、省级杂志等刊物上上发表论文26篇,2000年至2011年,组建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眼耳鼻喉科临床36年,擅长眼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对近视激光手术、白内障、青光眼、眼眶肿瘤、视网膜脱离、斜弱视治疗等有较深的研究, 特别是老年性眼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和效果。张克勤 眼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科主任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副教授(兼)。曾任绵阳四O四医院眼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绵阳市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绵阳市劳动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绵阳市医院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在近30年的眼科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积累了的丰富经验。在国内多种眼科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擅长白内障、青光眼、各种眼外伤、近视、泪道疾病、眼表疾病、眼部肿瘤、眼部美容、眼底病、视膜脱离等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谈 刚 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级) 白内障专科组长 眼耳鼻喉科主任 中共党员 泸州医学院本科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7年,先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进修学习,曾在北京参加美国爱尔康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参加卫生部健康快车资阳站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原资阳市人民医院眼科、五官科主任,现任四川省眼康复专委会委员、市级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绵阳市眼科专委会委员、绵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具有眼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德高尚,亲和力强。已成功主刀完成各类白内障手术8500余例;眼科各种手术一万余例;撰写1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参加省内外眼科学术交流。擅长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各种高端晶体眼、眼内屈光显微手术、高度近视眼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联合显微手术及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刘 华 科教科主任 眼底病学组组长 副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绵阳市眼科专委会委员、曾先后两次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中国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进修学习。从事眼科、耳鼻喉科临床工作十六年,具有坚实的眼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持有国家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PRK(LASIK)医师上岗合格证;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擅长眼底病、视网膜脱离复位、玻璃体切割(特别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千例,白内障、青光眼、复杂眼外伤等各类手术近6000例;对各种眼科病的激光治疗和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宋哲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临床眼科学博士,师从国内外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参加工作近二十年。2005年到东方医院成功开展了眼科后节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为全国二十余省、市地区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取得较好疗效;另外也为复杂性白内障患者及许多青光眼患者施行手术。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或参加省部级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校级课题2项。2000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临床眼科学硕士学位,主攻方向青光眼,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临床眼科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玻璃体视网膜。擅长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疾病、眼外伤、眼球破裂伤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增殖等手术治疗及其它眼底病的诊治。胡绍柱 医务科主任 眼眶及整形学组组长 副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眼耳鼻喉系毕业、学士学位。从事眼耳鼻喉工作十五年,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耳鼻咽喉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眼鼻相关科、北京黄寺整形美容外科医院进修学习。对耳鼻咽喉科、眼科疾病诊治经验丰富,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擅长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窗引流术近2000例、眶骨折修复、视神经减压,鼻窦开放、鼻中隔矫正、鼻甲肥大部分切除术、白内障、泪道疾病(泪囊鼻腔吻合、激光、挂线等)、眼眶疾病、隆鼻等眼耳鼻部整形美容等各类手术6000余例;对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余素英准分子激光治近视专科、斜弱视学组组长 副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泸洲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从事眼科工作十六年,曾在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天津眼科医院进修学习准分子治近视、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具有扎实的眼科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持有国家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PRK(LASIK)医师上岗合格证,擅长准分子激光治近视、斜视矫正近2000例,白内障、上睑下垂、眼袋、双重睑(双眼皮)、内眦赘皮、泪囊鼻腔吻合等各类手术近9000例,开展准分子治近视、小儿眼科、医学验光及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陈冬斌 眼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电子部医学院, 曾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成都成仁眼科医院进修眼科,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有较好的外科基础和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泪道疾病、眼底疾病等眼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青光眼联合式小梁切除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手术4000余例。赵德平 中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级) 中共党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并师承家传及绵阳诸多名医精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内、妇、儿及五官科,尤其对心、肝、肾疾病、鼻炎、糖尿病、痛风、烧伤颇有独道。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名医大辞典》。朱家利 中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级) 中共党员 先后毕业于绵阳中医学校、成都中医学院和北京前进大学中医系,大学本科学历。系绵阳专区首批名老中医朱安忠学术传人,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校内临床中西医诊疗和中医科研30余年,擅长中医肝胆脾肾肺胃等急慢性疾病诊治及内、妇、儿科各种疑难杂症,中医眼科、皮肤科等诊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孙秀萍 主治医师从事眼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泪道疾病等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

看这些专家都挺历害我也不知道我家先生眼睛很罕见的病能不能给、,治好

眼睛哪里不舒服了.他们医院分的很细.小娃娃眼睛不舒服可以找.余老师.上次都是她帮我弟弟看的...可温柔了.

眼科医生发表什么论文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中医眼科目类庞杂,最好看看《刘一明眼科》,是甘肃中医学院的专家编写的。

可以去丁香园论坛看看, 那是一个档次很高的医学专业论坛。当然如果有条件可以去中国知网,那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期刊论文资料库,但那里是收费的。

网上找些眼科类的论文参考参考呗,,(眼科学)这样子的书~~

眼科医生王志良发表论文

跳水是一项人们喜爱观赏的体育运动,但跳水运动员的视网膜损伤成为各类损伤中最突出的问题,甚至被冠以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病”。请关注—— 跳水是一项人们喜爱观赏的体育运动,但跳水运动员的视网膜损伤成为各类损伤中最突出的问题,甚至被冠以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病”。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跳水界便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出现视网膜损伤问题。1988年,女子跳台冠军许艳梅因视网膜病变而提前退役。1992年,运动水平正处于巅峰状态的奥运会男子跳台冠军孙淑伟,因视网膜裂孔未能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我国在男子跳台这个强项上失去夺冠机会。此外,不少运动员因此“半途夭折”中断训练,甚至终身残疾。这一切只是巧合吗?跳水真的会对视网膜造成严重损伤吗?此次奥运赛期,这个问题又被诸多媒体、学界重新“提上议程”。 跳水易致视网膜脱落 “此说法是有根据的,这是因为跳水运动容易使运动员玻璃体视网膜受到震荡,导致视网膜破裂,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拥有近19年视网膜脱离手术和治疗经验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邱庆华医生说:“眼球内表面是视网膜,眼球内填充着透明的玻璃体。如果玻璃体液化,同时玻璃体视网膜受到外力,可以导致视网膜玻璃体粘连处产生牵拉的力量,造成视网膜裂孔,最终视网膜脱离。” 为了更好地了解眼睛的构造,从而理解视网膜脱离的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王志良医生解释道:“视网膜是眼球内最精细也是最脆弱的组织,正常情况下视网膜与眼球中央填充的玻璃体组织是相互接触并部分粘连在一起的,玻璃体有支撑、营养并保护视网膜组织的功能。” “跳水运动员入水的一刹那,水对眼睛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王志良补充道,“当眼球受到剧烈运动震荡后,眼球内的玻璃体发生移动,此时玻璃体的移动和眼球壁及紧贴眼球壁视网膜的移动并不同步,引起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而导致视网膜发生损伤,出现视网膜裂孔、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周激波医生认为,疾病的发生,除了外部条件,还有患者自身的内在因素。不是每个跳水运动员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现象,是否将视网膜脱落现象称为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病仍有待讨论。但是,把一些存在视网膜问题的年轻人排除在跳水运动之外,定期对跳水运动员进行仔细的视网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邱庆华表示,因为跳水运动员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病”了。 保护视网膜需注意更多 在跳水导致视网膜损伤研究的课题上,医学界早期的分析是与近视有关系,认为是视网膜质量不高,加上高台动作失误、水对头部的拍击,犹如钝挫伤中的拳击伤一样,可以直接使视网脱离。这种说法至今似乎仍有启发意义。 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时,往往是根据难度和手臂力量以及手腕力量等是否能够承受来调整运动量,却很少考虑过视网膜能否承受的问题。在跳水训练中最易忽视视网膜的损失,因为视网膜没有疼的明显反应,直到运动员视力下降才会引起重视。 “而事实上,视网膜是人体中极其脆弱的组织,可能是高台跳水中最容易受伤的的人体部位。在高台跳水中眼球受到拍击不能麻痹大意,错误的入水技术,如抬头入水、入水拼手不到位等,都是造成视网膜周边部位损伤的原因之一。”周激波提醒道。由此看来,正确的入水姿势对保护视网膜至关重要。 高度近视者进行剧烈运动也会对视网膜造成威胁。据王志良介绍,凡会使头部产生剧烈震荡的运动项目对高度近视患者都是危险的。周激波也赞同此说法:“剧烈运动过程中体位突然变化,或者接受外力打击,同样可能导致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因此,建议高度近视的人群为了安全考虑,尽量避免高度剧烈的运动。 此外,邱庆华提醒到,除了剧烈活动或者剧烈的震动之外,过强的光线照射眼睛均有可能伤害眼睛。 手术是目前唯一救治办法 在问及如何能够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对眼睛造成冲击时,王志良反问道:“避免剧烈震荡的措施都行,但可能吗?”这一声反问,则透出了些许的无奈。运动员是国家的栋梁,应当尽一切可能采取预防措施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但训练的强度似乎削弱了一切保护措施的力度。 “想要完全的预防似乎很难,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最大程度上去减轻冲击带来的伤害。”邱庆华认为,“跳水防护帽和防护水镜的应用,可直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避免眼睛局部的直接碰撞。尤其是年龄尚小的运动员跳水,或者强化训练时,戴上特别防护帽和防水眼镜,可以减轻入水时头部的震动和防护水对眼睛的拍击。” 对于已经造成的视网膜损伤,王志良表示,手术是目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唯一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尽快手术与否。通过手术治愈后并不是毫无后患,因为视网膜有可能再次脱离。 邱庆华提醒说,术后患者的视力可能比正常人差,今后还有可能再次复发。至于将来是否还有除了手术外新的方法,正在进行研究中。

康复治疗师发表的科研论文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66.8±3.32)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64.7±4.52)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1.2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1.2.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2.3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对照组治疗

2.1.1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2.1.2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2.2 治疗组治疗

2.2.1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2.2.2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2.2.3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2.2.4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2.3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3.2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简单列举如下:1、《康复学报》2、中国康复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4、《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培养在具有必备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1-2篇。进康复技师的中级职称需要的论文的要求1-2篇,查重率需要控制在30%以内,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