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三年半发表300篇ieee论文

发布时间:

三年半发表300篇ieee论文

名额有限,下次再争取!

cvpr一年300篇论文左右。

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是IEEE一年一度的学术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

CVPR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会议(三大顶会之一,另外两个是ICCV和ECCV),近年来每年有约1500名参加者,收录的论文数量一般300篇左右。本会议每年都会有固定的研讨主题,而每一年都会有公司赞助该会议并获得在会场展示的机会。

简介

CVPR有着较为严苛的录用标准,会议整体的录取率通常不超过30%,而口头报告的论文比例更是不高于5%。而会议的组织方是一个循环的志愿群体,通常在某次会议召开的三年之前通过遴选产生。CVPR的审稿一般是双盲的,也就是说会议的审稿与投稿方均不知道对方的信息。

通常某一篇论文需要由三位审稿者进行审读。最后再由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决定论文是否可被接收。

这类问题百度网友回答不了啊,这是评委会决定的。

1937年6月生,上海市人。1966年北京邮电学院研究生毕业。198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IEEE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士,IEEE Trans. MTT杂志和《电波科学学报》 编委,IEEE Trans. AP和IEEE Microware &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s.等杂志审稿人,《微波学报》副主编,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1987年起曾任加拿大、香港六所大学访问教授,并曾任ICMMT'1998,2000,2002,ISAPE’ 2003和ICIE'1992五个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名字已列入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1995)和国际名人传记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1995)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数值计算,射频系统和微波信息处理等。共出版教材、专著各一本,国际专著一章,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国际杂志40多篇,国际会议大会和分组特邀报告3篇。所发表论文已被国际杂志他人引用300多次。成果经鉴定均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教委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8项,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三年半发表300多篇ieee论文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963年1月1日由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IRE, 创立于1912年)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创建于1884年)合并而成,它有一个区域和技术互为补充的组织结构,以地理位置或者技术中心作为组织单位(例如IEEE 费城分会和IEEE计算机协会]])。它管理着推荐规则和执行计划的分散组织(例如IEEE-USA 明确服务于 美国的成员,专业人士和公众)。 总部在美国纽约市。 IEEE在150多个国家中它拥有300多个地方分会。透过多元化的会员,该组织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中都是主要的权威。专业上它有35个专业学会和两个联合会。IEEE发表多种杂志,学报,书籍和每年组织300多次专业会议。IEEE定义的标准在工业界有极大的影响。IEEE (读做eye-triple-e,I-3E)。学会成立的目的在于为电气电子方面的科学家、工程师、制造商提供国际联络交流的场合,为他们交流信息。并提供专业教育和提高专业能力的服务。学会的主要活动是召开会议、出版期刊杂志、制定标准、继续教育、颁发奖项、认证(Accreditation)等。IEEE每年要举办300多个学术会议,有35万人参加。IEEE的许多学术会议在世界上很有影响,有的规模很大,达到4-5万人。IEEE定位在科学和教育,并直接面向电子电气工程 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的组织, 以及相关工程分支的艺术和科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EE承担者多个科学期刊和 会议组织者的角色。它也是一个广泛的工业标准开发者,主要领域包括电能,能源,生物技术和保健,信息技术, 信息安全,通讯, 消费电子,运输,航天技术和纳米技术. 在教育领域IEEE积极发展和参与,例如在高等院校推行电子工程课程的学校授权体制。IEEE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 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每年它还发起或者合作举办超过300次国际技术会议。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 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 IEEE出版广泛的同级评审期刊,是主要的国际标准机构(900现行标准,700研发中标准)。

ieee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中都是主要的权威。ieee发表多种杂志,学报,书籍和每年组织300多次专业会议。可以说如果发表一篇ieee论文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方面是很巨大的成功。

ieee是一个组织,全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在全球各国都有一定数量的会员,在我国国内多个城市也设有分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出版有70多种期刊杂志、论文集和图书,因此ieee论文发表也是国际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个类型。

ieee论文发表尤其适合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发表论文,应该说只要专业对口,就可以选择ieee发表论文,ieee专业针对性比较强。ieee出版广泛的同级评审期刊,是主要的国际标准机构。

ieee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每年它还发起或者合作举办超过300次国际技术会议。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

ieee期刊是什么级别?首先,我们要清楚ieee的含义,ieee不是一个检索工具,而是一个组织,全称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一个全球公认的专业学会,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学会,ieee制定了很多电气电子行业的标准规范,同时也检索很多本专业的期刊、会议、文献。

ieee期刊严格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期刊,统称journals,另一类是letters,也就是快报类型的期刊,这两类期刊都是可以发表学术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journals适合发表长篇学术论文,letters适合发表短篇学术论文,还有一类是技术性期刊,主要发科普类或应用类的文章。

ieee期刊的选择与一般期刊的选择准则是一致的,与自己专业相符,还需要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ieee检索收录了本专业内很多高质量期刊,因此期刊的选择范围还是比较广的,作者可以通过ieee xplore数据库系统筛选适合自己的期刊。

ieee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每年它还发起或者合作举办超过300次国际技术会议。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

IEEE包含哪些期刊?学术期刊是IEEE检索的一类,除了学术期刊以外,IEEE还检索各类专业书籍、学术会议、论文集,还包括各个分会的会刊也会检索收录,所以IEEE从名称上看是一个组织协会,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术检索工具。

除了上述内容,IEEE召开会议、出版期刊杂志、制定标准、继续教育、颁发奖项、认证等内容都是IEEE的主要职责内容,IEEE检索的刊物书籍基本都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出版物,这些刊物与其他检索系统检索刊物可能会有所重合,比如某个刊物同时被IEEE、SCI检索,或者同时被IEEE、SCI、国内核心期刊检索。

这类刊物的发表难度是非常高的,本身IEEE就是电气电子领域中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检索系统,这类刊物也比那些仅被单一检索系统检索的刊物更具发表价值,IEEE从发表学术论文角度来说专业针对性是比较强的,作者如果不是电子电气专业的人员是不适用于IEEE的,另外,IEEE由于每年举办三百多场学术会议,因此也是非常适合发表会议学术论文的。

不单单是IEEE检索的刊物,检索的会议或者论文集可能也会与其他检索系统重叠,比如学术会议被IEEE和EI同时检索,所以IEEE本身与其他检索系统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与好坏之分,只要是被这些检索系统检索收录的期刊或者会议或者其他类型的文献载体。

ieee期刊对于电子专业的同学来说就和其他专业发表sc i一样。ieee同SCI水平相仿,但是侧重不同。ieee全称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中文名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是美国的一个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协会,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在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科学有关的开发和研究,制定了900+的行业标准,现在已经是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学术组织。

和我们平常所熟知的sci和ei不同,sci和ei都是国际上著名的学术检索工具,但ieee其实是一个组织,不过ieee也能发表学术论文。就像开头说道的ieee主要发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论文一样,ieee主要收录ieee和iet(用过工程技术学会)出版的期刊资料,当然这些都是电子专业的刊物,其中不少也同时被sci收录。sci和ieee可以说是互有交集,论文质量当然也很高,如果是电子专业的作者考虑ieee发表论文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是其他专业的,那么肯定还是发表sci论文比较厉害。

IEEE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简称,全球公认的专业学会,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学会,IEEE制定了很多电气电子行业的标准规范,同时也检索很多本专业的期刊、会议、文献。

IEEE期刊主要分为会刊(IEEE Transaction)/期刊(IEEE Journal)、杂志(IEEE Magazine)和快报(IEEE Letters)三类。

杂志要求版式美观、内容易懂,常常用文字和图表来表述最新研究成果,一般不允许有过多的公式推导;快报短小精悍,展示最新的研究思想,主要讲究论文的时效性,理论推导要求不高;期刊则服务于某一专业的研究人员,面向学者及研究人员,要求对相关知识背景作全面的介绍。

IEEE出版内容

IEEE出版包括期刊、杂志、会议论文、电子书、行业标准等多个种类的内容。

1、会议论文集

2016年,IEEE出版超过1500种会议论文集,出版大约300万篇会议论文。论文由当今顶尖新兴技术创新者撰写。大多数IEEE会议都遵循纸质出版流程,许多IEEE会议都有同行评审程序。

2、行业标准

IEEE是一个领先的标准开发商,是传统和新兴领域,尤其是电信,信息技术和电力与能源领域标准规范的核心来源。已制定了超过5000种行业标准。

3、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作为IEEE科技文献的在线访问平台,让科研人员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全球最先进的高价值文献。IEEE Xplore收录了其出版的所有期刊和杂志等超过400万篇全文文献,期刊可回溯至1872年。IEEE Xplore每年新增约有5万篇期刊文章,平均每月超1000万下载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三年半发表论文300篇

七十多年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各种层次的人才约15000名。1938年9月,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校址在梧州)创建电机工程学系(简称电机系),院长李运华教授兼任系主任。设电讯和电力两个本科专业(当时称组),学制四年。由于累遭侵华日军轰炸,梧州校址受严重破坏,同年十月学院迁至桂林郊区大埠乡。随后再由大埠乡迁回校本部西林公院内。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学校迁至融县。十一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1945年9月,西大由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后,下半年校内作了院系调整,陈泰楷教授出任电机系主任。1952年春,全国工科院校长会议决定进行全国性院系调整并相继执行。1953年8月,广西大学电机系并入华中工学院(校址在武昌)。全系学生和图书、仪器设备和大部分的教师都合并去华中工学院。当时的陈泰楷、杭维翰、梁鸿飞、叶朗等教授也随去华中工学院执教。另有部分教师调到华南工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长沙中南土建学院(后为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哈尔滨军工学院等。电机系建系至此,风风雨雨十五年,历经沧桑,总共培养了学生511人。在民族危难的年代中,电机系仍能不断发展壮大,办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虽不能与今日情况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国内亦堪称上乘。教员治学严谨,学生勤奋好学,教学质量颇高,十五年来,电机系为国家民族的兴亡及后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造就了许多宝贵的人才。1953年院系调整后,广西当时便不再有综合性的大学,这对广西的建设和发展非常不利。经过自治区领导向中央请示和积极的准备,经国务院批准,1958年在南宁重建了广西大学,电机系再次获得新生。重建的电机系叫电力工程系(简称电力系)。她和原西大的电机系一脉相承,系主任是从华中工学院调回的杭维翰教授。此外,叶朗教授(当时为副教授)、唐兴祚教授(当时为讲师)也都是从华中工学院请调回来的,还有留学英国的王发庆教授等;另有一部分教师由清华大学、华中工学院、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分配来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其中黄克祥同志后来担任广西大学副校长。复系初时设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简称发配电)和电机与电器制造两个本科专业。1958年秋共招生110人。1959年和1960年分别招生135人和172人。1961年和1962年,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一度停止招生。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1963年又恢复招生,随后三年分别招生41人、41人和69人。1964年9月,电力系与机械系合并为机电系,由杭维翰教授任系主任。文革期间有几年学校处于瘫痪状态,再次停止招生。一九七一年恢复招生,从工农兵中选拔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学制为三年和三年半,同时增设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74年春,机电系又分为机械系和电力系。电力系设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六年,共招收了六届大学普通班学员。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入学新生文化基础比较整齐,课程大幅度更新了内容,特别是渗透了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配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自动化的内容不断增加和突出。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乘着科教兴国、尊师重教之春风,电气人发扬优良办学传统,抓住机遇,努力进取,使学院的发展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唐兴祚教授成为当时的电力系的第一位硕士生导师。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九八四年也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第一位硕士生导师是王维亚博士。一九九零年,上述两专业同时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九九四年起开设了在职研究生班,一九九七年起开设了在职硕士学位班,开始用多种形式培养高层次的人才。1981年,发配电专业更名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量大增。为适应这一需求,电力系从1982年起开始招收成人学历教育学员。1987年,为便于在国内、外交往,经区教委批准,电力系改为电气工程系。为适应电子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九八八年电气工程系创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学校专业调整的要求,该专业于一九九三年四月合并到新组建的计算机科学系。化工系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本科)从一九九三年六月合并到电气工程系,并在一九九五年与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合并成工业自动化专业。。1989年设立了成人教育部,负责成人教育的招生和管理工作,促进了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989年和一九九零年举办了二期专业证书班(电机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1989年起,开始招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专科函授班。1996年开始增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函授班,1998年开始招收工业自动化专业函授班。1993年开办了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大专助考班,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专业,1995年合并为电气工程专业(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方向)。1994年增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自考班。1993年,在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合并到计算机科学系后,为确保计算机教学的需要,成立了计算机教研室。1994年,出于设备和人力资源共享的考虑,由所有实验室及其人员组建成立独立的实验教研室,实验室不再隶属于其它教研室。1996年10月5日,广西大学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广西大学进入了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一百所大学的行列,电气工程学科(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等主干学科)同时成为学校十二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王辑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同年底,广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决定将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广西大学。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作了重大的机构调整,1997年3月,通过对原有系的合并和改建,成立了17个二级学院。电气工程系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也同时改建为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吕祖沛教授任院长,颜卓胜副教授任党委书记。 1997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西大学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学校“211工程”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电气工程学科将投入500百万元的建设经费,第一期100万元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到位,用于建设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和计算机监控实验室。学院成立后,学院内部的机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学院下设两个系电力工程系和自动化系。1997年10月,原广西农业大学的电工及电子教研室合并到学院的电工学教研室。1998年4月,原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和电机教研室合并成立电工技术教研室。至此,学院的机构设置为:学院下属有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组、资料室、成人教学部;设两个系枣电力工程系统工程系和自动化系;南宁市西达电气开发公司。 从1938年广西大学电机系创建,到后来的电力系、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在风风雨雨之中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六十年来,特别是1958年学校重建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历届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重建的电气工程学院历经风雨,得到了迅速发展。全院现有实验室18个,办公室及实验室面积近七千平方米,设备仪器固定资产额一千多万元。各个专业的教学实验手段基本齐备。计算机室拥有各种微机、终端50多台;高压实验室装备有进口的100万伏冲击电压发生器等设备;即将建成的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系资料室有各种中外文期刊、资料、工具书5千多种,2.6万册。一九九七年学院自筹经费创建了拥有40多台全新高配置电脑的创新电脑室,可为师生和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上机、培训服务。 学院近几年来在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教学方面,面向二十一世纪,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适应、高素质”的要求,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了教育部和区教委的奖励,培养出的人才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在科研方面,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纵向和横向并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院共承担纵向、横向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励23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 为了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能跟上国内国际的发展步伐,学院从八十年代开始注意和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先后派出高中级访问学者十几人赴欧、美、澳州各国从事中、短期科研工作。派出公费或自费留学教师14人,有7位获博士学位。同学院建立有科技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关系的国外大学,包括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和马里堡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和悉尼理工大学等。在国内,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等都有密切的来往和合作研究关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的卢强教授,美国Alfred大学教授唐建新博士,浙江大学韩祯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德树教授等现是(或曾是)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世界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迈索尔教授曾两次来系讲学和交流,并应聘为我院名誉教授。

共发表30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SCI收录12篇,主题主要为: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实质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理论研究。她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3年半发表300篇论文

共发表30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SCI收录12篇,主题主要为: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实质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理论研究。她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竟然看到了自己,稍微更正一些细节,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本组已经4年!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好几篇论文,特别是前期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成果有点水,后面才慢慢入了门,开始发表一些更高的成果,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吧。

一、只能说很厉害了,这(论文水平)已经逼近优青 的水平了,单纯说代表作,一作+通讯总数至少要40 篇才有戏。 但是呢一般博士期间能发个1-2篇WR EST都属于开香槟庆祝的节奏,这个直接5篇起步,只能说博 士与博士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本身同济 就属于国内环境学科顶级梯队,清华-哈工-同济都是顶级的。一个是平台本身就很屌,发 WR EST也是家常便饭,再一个研究的课题也容易出文章。 我前面夸是针对论文水平,因为WR EST在环境领域就是顶刊。

看着题目是搞电化学的,这种做起来试验周期短,反应器又小,噱头比较足,再配合材料学科的各 种表征一顿操作,相比于你做传统环工当然是更容易发文章。有些电化学做的更屌的人已经不屑于 发WR EST了,他们一般会冲化学或者材料的顶刊,甚至子刊,相较而言发WR EST对他们来说已经 是次级选项了。 只能说,环境或者说给排水的领域太大而且交叉学科,很多人只能看到WR EST是顶刊,发了顶刊 就是流弊,却看不到这后面不同赛道的难易对比就是天壤之别。

二、我有朋友他们纯搞催化的,一堆 WR EST代表作甚至连青基 都申不上,至少要ACB起步~但是你拿5篇WR EST来卷传统水处理领域 绝对就是降维打击。当然,我甚至还有个师兄最好的代表作仅仅是BT和JCLP,结果人家居然一次就 中面上了。 说实话我这种老老实实做反应器的贼羡慕这种搞电化学搞催化的,一个是搞反应器费时费力费钱, 而且反应器偏工程,idea和novelty又不好找,论文也不容易发,吃力不讨好贼tm不爽,环境专业 的谁不想疯狂灌WR EST呢。 同济那边的大牛组里一般会有几个分工,比如有一波人专门帮大牛跑业务干实事,还有一波人专门负责写文章。

三、现在学生也不傻,我一个哥们就在同济当老师,某杰青老板门下,跟我吐槽那边硕士生博士生又不 是傻子,都抢着去跟电化学、催化的小老板混,WR EST随便发,谁特么愿意本本份份搞传统环 工,让你辛辛苦苦做一个中试,你自己实验没做完,你同门都出2篇WR了。怎么说呢,也的确是科研密码。你说他水,他发的文章全是WR EST环境高质量顶刊,他博士毕业直接去211个副高都够了。 你要说他不水,他这个研究就是个偏材料的花头精,说得难听一点,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现在WR 已经不是当年Mark执政那个看重工程应用的WR了,现在各种材料催化的也疯狂收,占了赛道优势。

能发10篇以上的那种,如果不是灌水,你真的无法解释,一天就24小时,如果每篇都是干货满满, 那我就想问这试验是啥时候做的?雇人做的?那最后的大论文不得写个10万字。但是你会发现即使 博士期间发10篇SCI的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不过150-160页,博士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做的全 写进最后的博士论文,那为啥发那么多小论文,最后博士论文总量也还是那个量?那就只有一个可 能,就是每篇小论文的干货其实真没多少!

四、一个博士,3-4年的科研时间,做出支撑2-3篇小论文的实验量是正常水平,你再努力姑且算你能做 出5篇的量,那最后怎么就能发10篇SCI,那不就是把本来一篇文章的试验量,拆成两篇或者三篇论 文来写嘛!这不就是灌水嘛,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呢! 据我观察,身边的博士其实水平都大差不差,拉不开明显的差距,但是博士的偏好不一样!

有的博士喜欢冲顶刊,恨不得穷尽整个博士只为出一篇science 和 nature,而有的博士则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凑点儿数据就发,1区中不了投2区,2区中不了投3区,3区中不了投4区,4区中不了投开 源,开源中不了投EI期刊,EI期刊中不了投EI会议,EI会议中不了投中文核心。 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选第一条路的大多数铩羽而归,选第二条路很多都是春风得意!

五、一样的努力 一样的付出,结果的差距让人唏嘘不已。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你打算博士毕业去企业,那你就 选第二条路,在一些HR眼里,你心心念念的顶刊在他那就是一个杂志,有很多HR根本不知道啥叫 SCI!即使你打算留高校任教,我也推荐你走第二条路,因为发顶刊真的很吃设备和资源,去一个一 般的学校,你再有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家学校招你来就是来发文章的,你跟领导说,你这 设备不行我写不出来好文章,那领导就会请你走开!

还有一个误区,是博士生经常犯的错误,总是等着试验全做完了,数据都处理好了,才开始写论 文,实话说,当今卷到飞起的年代,你如果还是这个套路的话,真的是前途堪忧。没有实力,没有学术的追求,你就灌水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篇文章拆成两篇投!车轮战,让 你的所有论文一直处于审稿状态!灌水不可耻,毕不了业天天被导师骂,被师弟师妹看不起才可耻!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正常。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徐龙乾本人亲自下场回答了该提问。他表示,没想到竟然在知乎热榜看到自己,首先更正了一些细节,就是他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组里已经4年

三年半发表论文

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有效期多久?全国最权威的职称论文辅导、免费期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搜:论文热线+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翻到58页后,是总结的经验教训。一、大道至简、职称不难。二、对照评审条件找差距。三、业绩技巧。四、不符合评审条件也可能合格。五、2012年后,关系的作用几乎是零。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先搜:高级职称论文+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必须搜够11位。否则找不到,还会搜到假冒的)。再把“职称”换成“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医师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11位电话号码=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谐音好记)=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谐音好记)=要吾扒山.起腰扒.吾就扒腰(准确但不好记)。即再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审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统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政工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工程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教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农经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农艺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畜牧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兽医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水产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副研究员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等。考评难度从小到大是:高级经济师(最简单)、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最难)。证书都有用。如果聘用,涨工资。如果不聘用,可用证书包油条,防止油沾手。不能再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州职称论文大学,全国太出名了,都被假冒了。只能搜:论文热线+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10位数字再搜),永远无法假冒。11位电话号码=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谐音好记)=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谐音好记)=要吾扒山.起腰扒.吾就扒腰(准确但不好记)。发现规律:搜任何论文问题答案、免费期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有两个办法,都是搜后翻到58页后。一、11位电话号码在后,搜:论文热线+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注意必须搜够11位。否则不但找不到,还会搜到假冒的。下同)、高级职称论文+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职称论文取消+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职称论文价格+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其他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要求+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价格+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网站+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发表+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怎么写+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三大网站+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职称论文任何问题+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论文快速见刊+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二、11位电话号码在前,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论文热线、前同+高级职称论文、前同+高级职称论文取消、前同+高级职称论文价格、前同+高级经济师论文、前同+高级会计师论文、前同+其他职称论文。以高级经济师为例,搜:高级经济师任何问题+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都能找到答案。如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经济师论文取消+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考试用书+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评审业绩成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等。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教师、医师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答案。以高级职称论文为例,搜:高级职称论文任何问题+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都能找到答案。如搜:高级职称论文的要求+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价格+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要求+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有效期+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期刊+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论文答辩+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其他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搜:任何省任何职称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如搜:河南高级经济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山东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必须搜:问题+11位(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发】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否则会搜到假冒。为什么只能搜11位电话号码?因为太出名了。30年创建的10多个享誉全国的名牌全部被假冒,甚至前几位电话号码也被假冒,唯一无法假冒的是11位电话号码。仅职称论文辅导一项,就引起全国几百人争相假冒。搜: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换成数字)论文热线30年创建的名牌被假冒经历。结论:防假冒唯一的办法是记住搜11位电话号码(第七位换成汉字八),此外再无办法。还必须搜11位,因为前几位也被假冒了。假冒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孔不入的程度。只能假冒名称和11位电话号码的前几位,无法假冒11位。第一阶段:1992年-今,假冒名称。现在搜:郑州职称论文大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论文,等。标“广告保障”的全是假冒,搜电话号码即可发现都不在郑州。第二阶段:2022年后,又开始假冒11位电话号码的前3-6位数。现在搜:论文网158、论文热线158、全国论文办158371、职称论文期刊158371、高级会计师论文158371,等。标“广告保障”的全是假冒。假冒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孔不入的程度。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换成数字)=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要吾扒山-起腰扒-吾就扒腰论文热线全国出名到什么程度?30年创建的10多个享誉全国的名牌(河南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论文等)全部被假冒,并引发郑州论文热。搜“论文发表”类关键词,会发现标明【广告保障】河南郑州最多。其实,搜电话号码即可发现都不在郑州。由此产生顺口溜,搜:河南郑州职称论文,外地广告成群。假冒多到什么程度?网上已经出现顺口溜。搜:河南职称论文大学广告,外地假冒。郑州职称论文大学广告,外地假冒。河南郑州职称论文,外地广告成群。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广告,外地假冒。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广告,外地假冒。河南郑州郑密路论文,外地成群。看到广告保障,想到假冒上当。一眼看出(标明【广告】,一眼即可辨认),一搜确定(搜电话号码,不在郑州,多是)。河南郑州郑密路论文广告,外地假冒。高级职称郑密路全国办在郑州,假冒都标明【广告】不在郑州,全国只有郑州一个城市有郑密路。搜:简单两步查出论文。搜: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论文热线防指南。第一步,一眼看出。标明【广告保障】的多是。搜:郑州职称论文大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网,标明【广告保障】的全是。这些都是论文热线(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谐音好记)30年创建的享誉全国的名牌,全部被假冒。唯一无法假冒的是11位电话号码。甚至前几位电话号码也被假冒。搜:全国论文办158371、论文网158、高级会计师论文158371,标明【广告保障】的全是。第二步,一搜确定。搜【广告保障】的电话号码,不在郑州,全是。哪有河南郑州职称论文大学不在河南郑州的道理?加微信,问出公司名称,即可查出。搜公司名称,可查出法定代表人。搜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是,看网上投诉。论文取消文件政策以后永远、且只能记住搜:论文热线+要我爬山.起腰【爬】.我就爬腰(【爬】换成汉字八,其他换成数字再搜,后同)、高级职称论文+后同、高级经济师论文+后同。再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教师、医师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永远忘记、不要再搜论文热线30年创建的享誉全国的名牌“郑州职称论文大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论文”,因为全部被假冒了,搜到的标明【广告保障】的全是假冒,搜【广告保障】的电话号码即可发现不在郑州。哪有河南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论文不在郑州的道理?

曾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些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要么是1个月内发表,要么是一个半月内发表,还有的是要求1周内发表,半个月内发表的。这些作者的要求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根本论文发表的周期根本就没有那么快。那么论文发表一般的周期是怎样的呢,小编在这里讲给大家听。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说,也就是三年前来说,一般发表论文的周期是在一到四个月之间,小编这里说的是正规的期刊,像万方,知网、维普收录的比较热门的期刊,一般能在3-4个月发表。但是今年期刊发表却有了改变,今年的普遍刊期发表周期是这样的,大概是2-6个月之间,你们看到这之间的差距了吗?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像上知网的教育类期刊,最早也是在你提交的4个月以后才可以进行发表,有的论文还会排到明年下半年。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普通期刊的发表周期,而不是核心期刊,也不是学报。像经济类期刊的刊期是在两到五个月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最快发表经济类期刊,也是需要在两个月后才能进行发表的,这还属于加急情况。医学类期刊的发表周期在4-6个月,医学期刊比其他期刊的发表周期都长,审稿更加的严格,但例如工程科技类期刊可以在1-3个月内可以进行发表,如果你要发表的期刊是工程科技类,那么你还有加急发表的机会,但其他的类别的期刊基本不太可能在2个月内就发表出来。

作者朋友们一定要了解清楚论文发表的一般周期,如果因为自己不了解这个周期而错过了论文发表的最佳时间,那就得不偿失了。今年发表论文不同往年,由于期刊数量较少,期刊的页吗也变少了,所以发表期刊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比往年刊期靠后2-3个月。在这里给作者朋友们提醒,如果需要发表论文一定提前准备好。

心理学论文3年后发刊正常。论文录用到见刊的具体时间很难说,核心期刊需要1年甚至1年半,普刊一般在1—4个月之内,比较优质的普刊会更久一些,因此是正常的。有些论文会在明年下半年发表,而且这只是一般期刊的发表周期,不包括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