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已发表的论文整理出版专著

发布时间:

已发表的论文整理出版专著

刑事制度中之被害人角色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2)关于酷刑罪的思考.现代法学,2001.(2)传统过失刑事责任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弊病.法学家,2001.(3)西部开发的环境刑法思想重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环境刑法价值理念的重构——兼论西部开发中的环境刑法思想.法学评论,2001.(5)建立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必要——从凡尔塞到卢旺达的75年.刑法论丛(5).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On Crime of Hiding and Destroying Account Materials, CRIMINAL SCIENCE Vol.1.2002论侵略罪.法学家,2002.(2)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中国法学,2002.(3)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创立及管辖原则.现代法学.2002.(3)论灭绝种族罪.法商研究.2002.(5)国际刑事法院属物管辖权的延展.上海检察调研,2002.(5)论危害人类罪的概念及行为特征.刑法论丛.(6).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属性.现代法学,2003.(3)惩治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中的普遍管辖.法学评论,2003.(4)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司法认定.人民司法,2003.(7)英美法系国家环境刑法与环境犯罪探究,《中国刑事法学》(第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后现代社会的刑事立法原则 《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论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建立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新进展,王秀梅,《刑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期On crime of Hiding and Destroying Account Materials,《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危害人类罪研究,《刑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中国司法有权审判湄公河惨案主凶,法制日报,2012年5月15日从葛兰素史克案探寻惩治跨国商业贿赂之路,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7月 国际刑事法院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国际刑法的渊源与内涵—理论体系.法律出版社,2003.8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刑事法理论的多维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2

不可以,专著就是你自己,第一作者是你是主要的人,或者一把手,区别的话,这个不好说,其实一般发表期刊的都是多作者的,尤其是一些课题之类的.本人做论文发表代理的,所以,从我这块说,专著除非你很厉害,头衔很牛,要么课题很牛,否则的话一些核心期刊不要的,不过现在来看,都是多作者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可以的,可以安排各大高端出版社学术专著出版,科学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吉林大学出版社等等,有无书稿均可,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已发表的论文整理出版

这是自己的成果怎么是非法的呢??自己随便印刷滴。。。

可以的,整理的抄袭率不高于30%可以发表普刊要保证至少低于30%的重复率问题的关键会议,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uì yì,意思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会议一般包括议论、决定、行动3个要素。因此,必须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否则就是闲谈或议论,不能成为会议。会议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有组织的地方都会有会议,会议的主要功能包括决策、控制、协调和教育等功能。释义1.聚会论议。2.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3.一种经常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部长会议。

需征求写作的当事人同意,同意出版不是侵权

合法,现在的大家(大师)就喜欢干这事;难点在于有没有出版社来做这事,可能花费不小

专著已出版论文发表

他一直从事文博工作,致力于古文字、青铜器研究及博物馆陈列工作,并长期主持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业务工作,策划、主持新馆的陈列。已出版专著(包含合著、主编)十余种,发表论文八十馀篇。论文《释 》曾获198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长期在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开设古文字、中国青铜器两门主课。著作目录一、 甲骨文【专著】1.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合作),中华书局,1988年2月。2.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合作),中华书局,1989年1月。3. 《新编甲骨文字型类表》(与沈建华合作编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论文】01. 《释甲骨文北方名》,《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3期。02. 《论卜辞中的示》,《研究生论文集刊》1983年1期。03. 《读甲骨文?记》,《上海博物馆集刊》弟4辑,1987年。04. 《浙江省博物馆新藏甲骨文字》,《文物》1990年5期。05. 《甲骨文地名构形试析》,《殷都学刊》1990年3期。06. 《从甲骨刻辞论殷历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西冷艺丛》1990年4期。07. 《甲骨合文研究》,《古文字研究》19辑,1992年。08. 《甲骨文中的桑蚕丝帛》,《古今丝绸》1995年1期。09. 《说卜辞中的延尸》,《徐中舒先生百年旦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10. 《中甲刻辞-武丁时代的另一种记事刻辞》,《东南文化》1999年5期。11. 《甲骨文合文新释》,《古文字研究》,22辑,2000年。二、 金文【专著】01. 《商周金文选》,西冷印社,1990年3月。02. 《东周鸟篆文字编》(与张光裕合编),香港翰墨轩,1994年9月。03. 《鸟虫书通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论文】01. 《绍兴坡塘出土徐器铭文及其相关问题》,《文物》1984年1期。02. 《篓君盂小考》,《中原文物》1985年2期。03. 《平阴鼎盖考释》,《考古》1985年7期。04. 《东陲鼎盖考释》,《古文字研究》14辑,1986年。05. 《北山铜器新考》,《东南文化》1988年6期。06. 《 编钟明文释议》,《文物》1989年4期。07. 《吴越青铜器铭文述编》,《古文字研究》17辑,1989年。08. 《盱眙南窑铜壶新出铭文考释》,《东南文化》1990年1、2期(合)。09. 《吴季子剑铭文考释》,《东南文化》1990年4期。10. 《关于宜侯矢簋铭文的几点看法》,《东南文化》1990年5期。11. 《程桥新出铜器考释及相关问题》,《东南文化》1991年1期。12. 《从青铜器铭文论吴国的国名》,《东南文化》1991年6期。13. 《楚公逆鎛铭的复原与新释》,《江汉考古》1992年2期。14. 《舒城九里墩鼓座铭文补释》,《中国文字》新17辑,1993年。15. 《越王剑补释》,《国际百越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6. 《越王嗣旨不光剑铭文考》,《文物》1995年8期。17. 《浙江省博物馆新入藏越王者旨于赐剑笔谈》,《文物》1996年4期。18. 《鸟虫书研究(三篇)》,《纪念于省吾先生旦辰百年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19. 《跋古越阁新藏之州句剑铭文》,《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20. 《能原鎛铭文初探》,《东方博物》第一辑,1997年。21. 《再论能原鎛》,《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3期。22. 《新见越王兵器及相关问题》,《文物》,2001年1期。三、 战国文字【专著】01. 《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3月。02. 《黄宾虹古玺印释文选》(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12月。【论文】01. 《关于〈爰 两考〉一文的商榷》(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期。02. 《释 》(合作),《吉林大学学报》,1981年2期。03. 《释 》,《史学集刊》1983年3期。04. 《关于三晋兵器的若干问题》,《古文字论集》,《考古与文物丛刊》(二),1983年。05. 《释战国陶文中的 》,《考古》,1984年1期。06. 《读〈先秦货币文编〉?记》,《中国钱币》,1984年2期。07. 《楚帛书〈月令〉篇考释》,《江汉考古》,1985年1期。08.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考古与文物》,1985年4期。09. 《岣?碑研究》,《文物研究》5辑,1989年。10. 《先秦货币铭文释读拾掇》,《浙江金融》,1987年增刊。11. 《关于先秦货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中国钱币》,1992年2期。12. 《包山楚简中的受期》,《江汉考古》,1993年1期。13. 《古玺文字中的=符》,《印学论坛》(西冷印社建社90周年论文集),西冷印社,1993年。14. 《战国古玺考释(三篇)》,《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15. 《释楚国的几方烙印》,《江汉考古》,1994年2期。16. 《上相邦玺考》,《中国文物报》1995年12月17日。17. 《关于真山出土的上相邦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2期。18. 《望山楚简文字新释(四则)》,《东方博物》第四辑,1999年。19. 《释兔》,《古文字研究》20辑,2000年。四、 文史考古【专著】:01. 《浙江文物》(合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02. 《浙江七千年》(合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03. 《黄宾虹文集》(与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论文】:01. 《越王姓氏新考》,《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3期。02. 《浙江鄞县出土的春秋时代铜器》,《考古》,1984年8期。03. 《春秋初期越为徐地说新证》,《浙江学刊》,1987年1期。04. 《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的初步认识》,《东南文化》,1989年6期。05. 《姜娘子铜炉辩伪》,《中国文物报》,1990年5月3日。06.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性质浅议》,《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07. 《赵之谦〈朱笔堂判卷〉跋》,《书法丛刊》25期,1991年。08. 《南明官印集释》(合作),《东南文化》,1992年3、4期(合)。09. 《王安石及其〈字说〉》,《浙江学刊》,1992年6期。10. 《〈越绝书〉戈船释义》,《文史》36辑,1992年。11. 《马王堆帛书〈易经〉?记》,《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湖南出版社,1994年。12. 《元鲜于必强墓铭考》(合作),《书法丛刊》,1995年1期。13. 《隋唐官印的认识和研究》,《中国古玺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0年3月。

专著如果已经出版,是不可以再发表成论文的,但是如果是先发表了论文,就可以再出版专著,不过专著字数要求比较多,得再补充不少,我就是把我之前发的几篇小论文找黑马专著网出了一本专著,不过字数不够,后来补到十万字就可以了。

已经出版专著了,也可以发表论文的,这个并不矛盾。

可以!大部分学术专著不入数据库。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找刊易。

将已发表的论文整理为专著

如果毕业论文提交时间太久,法条文献有变动,需要更新专著内容。其他内容方面基本没什么变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系列的格式(标题,注脚,交叉引用,图表链接等)都按照word自动的来,后面编辑也好修改。按照各出版社的要求添加前言后续致谢关键词等等内容,字面上要和出版社反复校对几次。在德国出版的话,格式方面最终由出版社调整,不合适的地方后续手动微调即可。祝成功!

论文合成一本书不叫“专著”,应该叫做“论文汇编”。如果是会议论文,汇编成一本书应该叫“会议论文集”或“会议录”。专著的参考文献中的文献类型代码是[M],会议论文集在参考文献中的文献类型代码是[C],论文汇编(没有经过学术会议交流的)在参考文献中的文献类型代码是[G]。

已经发表的论文出版专著

可以使用,但必须获得原发表论文那个杂志的版权使用许可。

这里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学术出版领域最复杂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触及到了该领域一个最令人费解的方面。

通常而言,当你对某篇学术论文进行首次投稿或者通过该论文的最终审批时,你会和相关出版商签订一份版权协议,而正是这份版权协议规定是“他们”,而不是“你”,有权决定你所能使用的图片。这适用于所有图表和图片,即使它们是由你亲自制作或者是亲自拍摄的。

困惑?气愤?好吧,我也有同感。

我之所以首次解决图片版权问题,要归功于我的前博士生导师的指点。他是一位撰写过多篇科研论文的研究员。他还编辑过多本教材和畅销书。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之后的作品中,你都不可以重复使用自己早期论文所使用过的图片和图表,尤其是那些出于营利目的的作品,例如图书。当你不得不向某家出版公司缴费才能重复使用你最近在某本书中亲自制作过的图表时,你会作何感想?

只要你的论文在某期刊上发表过,那么版权便归这家出版商所有,“而不是你”。对于这一点,在非盈利性质的学术出版中,你只需要在图表的说明文字中加入这样的内容即可:“该图表的复制已经xxx授权,2019”(或者类似的话;出版商会指导你的措辞)。

你可以利用期刊和出版商提供的在线表格或电子邮箱来完成这个手续。

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就像我的导师曾经做过的那样:用绘图软件扫描一张图表,并对其进行翻转处理,然后你觉得万事大吉,可以直接使用该图表,而无需申请授权了!

这么做,你可能侥幸成功,也可能弄巧成拙。记住,图表同文字一样,都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剽窃过来。此外,它们还可以从你的作品中进行自我剽窃。

因此,如果你不得不申请授权,才能在以后的论文中重复使用早期使用过的图表,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也必须先要获得授权才能复制他人的图片。

1994年至今,已发表论文、会议论文摘要、出版图件及专著分别为140多篇、45篇、3幅、1部,其中国内核心杂志或国际刊物第一作者论文70余篇。此外,撰写科研报告约2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1998年以来,期刊论文被著名检索机构SCI收录45篇,8篇被ISTP收录,3篇被EI收录。主要第一作者论文如下:2009, 李三忠, 李安龙, 范德江, 赵广涛, 金宠, 戴黎明. 安徽巢北地区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地质学报, 出版中2007, Sanzhong Li, Guochun Zhao.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the Liaoji Granitoids:constraints on the Paleoproterozoic Jiao-Liao-Ji belt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China craton. Precambrian Research,158(1-2):1-16 (SCI收录).2007,Li Sanzhong,Timothy M. Kusky,Wang Lu,Zhang Guowei, Lai Shaocong,Liu Xiaochun,Dong Shuwen and Zhao Guochun. Collision leading to multiple-stage large-scale extrusion inthe Qinling orogen: insights from the Mianlue suture. Gondwana Research, 12(1-2):121-143(SCI和ISTP收录).2007, Li, S.Z., Kusky, T.M., Zhao, G., Wu, F., Liu, J.Z., Wang, L., Sun, M., Mesozoictectonics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subduction ofthe 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n Plate. Mes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hpericThinning Under Eastern Asia. Edited by Mingguo Zhai,Brian F. Windley,Timothy M. Kusky andQingren Meng.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80, 171-180 (ISTP收录).2006, 李三忠, 吕海青,侯方辉,郭晓玉,金宠,刘保华. 海洋核杂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6(1):47-52.2006,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Sun Min, Luo Yan, Han Zongzhu, Zhao Guangtao.Are the Southand North Liaohe Groups different exotic terranes?—Nd isotope constraints on the Jiao-Liao-Ji orogen. Gondwana Research, 9:198-208(SCI收录).2005,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Sun Min, Han Zongzhu, Hao Defeng, Luo Yan, Xia Xiaoping.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Liaohe Group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China Crat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4(5): 659-674(SCI收录)2005,李三忠, 王金铎, 刘建忠, 于建国, 吕海青, 侯方辉. 鲁西地块中生代挤压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地质学报, 79(4):487-4972005,Yu Jianguo, Li Sanzhong, Wang Jinduo, Timothy M. Kusky, Wang Xinhong, Lu Shengqiang.Salt Diapirism and Faulting of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in the Dongying Sag of the Bohai BayBasin, North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English Version, 24(2):28-42(SCI收录,Corresponding author)2004,李三忠, 周立宏, 刘建忠, 许淑梅.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盆地成因.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4(3):57-662004,李三忠,郝德峰, 赵国春, 孙敏, 韩宗珠, 郭晓玉.丹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岩石学报,20(6):1417-1423(SCI收录)2004,李三忠,刘建忠,赵国春,吴福元,韩宗珠,杨中柱.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变形的关键时限及其对构造的制约-以胶辽地区为例.岩石学报,20(3):633-646(SCI收录).2004, Li Sanzhong, Zhao Guochun, Sun Min, Wu Fuyuan, Liu Jianzhong, Hao Defeng, HanZongzhu, Luo Yan. Mesozoic, not Paleoproterozoic SHRIMP U-Pb zircon ages of two LiaojiGranites, eastern block, North China craton.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46(2):162-176(SCI收录)2003, 李三忠, 赖绍聪, 张国伟, 李亚林, 程顺有. 秦岭勉略缝合带及南秦岭地块的变质动力学研究.地质科学, 38(2):137-1542003, 李三忠, 郝德峰, 韩宗珠, 赵国春, 孙敏.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构造-热演化与深部过程. 地质学报, 77(3):318-3402002,李三忠, 张国伟, 李亚林, 赖绍聪, 李宗会.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地质学报, 76(4):469-4832001,李三忠,韩宗珠,刘永江,杨振升,马瑞. 辽河群区域变质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地质论评, 47(1): 9-182001,李三忠, 韩宗珠,刘永江,杨振升.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前造山期深部过程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制约.地质科学, 36(2):184-1942000,李三忠,张国伟,李亚林,杨永成.勉县地区勉略带内麻粒岩的发现及构造意义.岩石学报, 16(2):220-226(SCI收录)2000,李三忠,许书梅,单业华,李西双,等. 渤海湾及邻区构造演化与盆地组合规律.海洋学报, 22(增刊):220-2292000, Li Sanzhong, Xu Shumei, Shan Yehua, Li Xishuang, Zhou Lihong, Hao Yinquan, FanZheqing, Liang Huilan.Tectonic evolution and Basin assemblage in the Bohai Bay and itsneighbor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4):91-1061998,李三忠,刘永江,杨振升,马瑞.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岩石学报,14(3):352-3661998, Li Sanzhong,Yang Zhensheng,Liu Yongjiang.Stratification of metamorphic belts and itsgenesis in Liaohe Group.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5):430-434(SCI收录)1997,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辽河群变质带垂向分层性及其起因.科学通报, 42(24): 2631-26351997,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刘俊来.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侵位模式及其与隆—滑构造的关系.岩石学报, 13(2):189-2022003年10月出版,周立宏,李三忠,刘建忠,等. 渤海湾盆地区前第三系构造演化与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三忠主要撰写三章(共6章),约20万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